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關於墨的歷史的知識手抄報大全
擴展閱讀
泰安有哪些動漫公司排名 2024-11-08 14:34:31
怎麼製作歌詞轉場 2024-11-08 14:11:21
兒童t恤什麼牌子好 2024-11-08 14:07:08

關於墨的歷史的知識手抄報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11 00:07:09

Ⅰ 手抄報中國歷史中學生

手抄報中國歷史中學生

大家最開始接觸歷史這門學科是在初中的時候,學習歷史就是感受中國的傳統深厚文化,分享了中國歷史手抄報給大家欣賞!

墨子:順天意者,應政也

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數百弟子大多來自社會下層,他們以「為萬民興利除害」為使命,在亂世中為拯救民生孜孜奮斗。墨子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反對「別相惡,交相賊」。他認為要達到「富且貴」的目的,一定要「順天意」,而「順天意」就是實行「義政」。在《墨子·天志》中,墨子提出了這個觀點:

故欲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義政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智者不欺愚。此必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力政者則與此異:言非此,行反此,猶幸馳也。此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三不利,無所利。」

翻譯:所以一個人想要達到富貴的目的,對天意不可不順。所謂順天意,就是要與別人相親相愛,因而相互得到利益,這樣必定得到天的賞賜;所謂違反天意,就是把別人和自己區分開,厭惡人家,致使大家相互傷害,這樣必定遭到天的懲罰。

順從天意,是實行以義服人的管治理念;違反天意,是以暴力實行統治。然而怎樣才能實行義政呢?墨子說:「大國不攻打小國,大家族不奪取小家族的利益,強者不欺凌弱者,貴者不輕視賤者,智者不欺負愚者。這樣的話必定上利於天,中利於神靈,下利於人。做對天、神靈和人都有利的事,就會無所不利。實行力政則恰好與此相反,所有語言行為都與實行義政背道而馳。這樣的話必定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神靈,下不利於人。做對天、神靈和人都不利的事,根本就無利可言。」

武功高強的曹丕

許多人都熟知,魏武帝曹操和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陳思王曹植,是我國建安文學的創始者。可能許多人還不知道,其中曹丕不僅文章典麗,而且武功精熟。

有一次,曹丕和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共同飲宴。曹丕一向聽說鄧展精研武術,擅於運用各種兵器,而且還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鄧展談論起劍術,談著談著曹丕直率地說:「我過去對劍術曾經有過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傳授,我覺得你剛才所說的某處是不對的。」鄧展聽了曹丕的話,很不服氣,要求和曹丕在實戰中較量一下。此時,正是酒酣耳熱之後,大家正在吃甘蔗,於是就以甘蔗為劍,下殿後對打起來,幾個回合下來,曹丕連續三次都擊中鄧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來。鄧展不覺臉紅,更不服氣,要求再來一次。曹丕就故意說:「我的劍快而集中,很難擊中對方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鄧展說:「別說了,我們再來一次吧。」曹丕知道這次鄧展一定會突然間向中路猛攻,就裝假不經意地向鄧進擊,鄧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沖殺過來,曹丕卻迅速退步閃過。出手如風,從上方截擊,一下打中鄧展的額角,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驚叫起來。

這一幕比劍結束後,曹丕和鄧展二人還座繼續暢飲,曹丕笑著對鄧展說:「從前有一個名醫叫楊慶的,他曾叫淳於意將自己的舊秘方全部拋棄,另外教授他的秘術,我看鄧將軍還是把舊技拋棄,接受新的重要的擊劍方法吧。」話音剛落,滿座都不禁歡笑起來。

古代刑罰為啥要株連九族

中國古代的刑罰之殘酷慘烈,是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隨便舉個例子「活剝人皮,填草示眾」、「腰斬」另一個酷刑就是著名的凌遲等等。

看了以上古人發明的嚴刑峻法,慘烈酷刑,如果還要閉著眼聲稱:古人純厚,充滿仁愛之心,對這種一級腦殘,也是無理可講的。中國傳統文化,慘無人道,其實是不用多說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不但刑罰殘酷慘烈,而且還要株連。

株連到明清時代,發展到由原來的「夷三族」,動輒株連九族。從古代族誅的實際情況看古代九族應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也就是說,一個家族中,只要有一個人犯有死罪,那麼,不但整個家族都要滅絕,而且相關的家族都要牽涉進來,如果是大家族,那麼那種殺戮,動輒就是成千上萬。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致命的就是等級秩序。在權力的問題上,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間,也毫不留情,明朝那個惠帝,雖然自己的皇位被自己的親叔叔奪了,但是,因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因此,篡位的燕王朱棣雖然是坐在位置上,但仍然是寢食不安,不惜花費傾城傾國的力氣,先後九次派出三寶太監鄭和下到西洋去尋找惠帝的蹤影。可見,成王敗寇,那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一不小心,自己的腦袋搬家不要緊,還要株連九族。好在中國是不按照邏輯思考的,也不按照規則出牌,只認槍桿子與實力的文化,有時想得太多,就會連腦袋都會被想掉。

中國社會,自古就是按照家族方式生存的。《紅樓夢》展示給我們的就是:四大家族,盤根錯節,利益均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利益的時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禍難的時候,你說反倒能夠超脫嗎?在這一點上倒是邏輯一貫的。

中國人,就是以家族的方式生存的動物,自古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官三代如此循環不已。由此觀之,一些中國人對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念念不忘,情有獨鍾,此即其中的奧妙所在了。

;

Ⅱ 胸中有文墨提筆繪山河手抄報

胸中有文墨提筆繪山河手抄報文案

文書辭章。亦指寫文章,從事文字工作。①《史記·蕭相國世家》:「今 蕭何 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②漢 王充 《論衡·超奇》:「古昔之遠,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難得記錄。」③《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公誠之心,形於文墨。」④宋 葉適 《答吳明輔書》:「往 陳壽老 言其表弟齒甚少,文墨穎異,超越輩流。」⑤《水滸傳》第十五回:「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因此和他來往。」

Ⅲ 七上歷史手抄報內容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手抄報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那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七上歷史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一百七十萬年前,雲南「元謀人」出現,會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稱為類人猿。

(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腳分工已明顯,群體勞動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現,

保存火種用途廣,原始社會已顯見。

(三)山頂洞人一發現,距今一萬八千年,磨光鑽孔新技術,人工取火史無前,

血緣關系成氏族,沒有貧富和貴賤。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長江流域「河姆渡」,磨製石器有進步,耒耜耕地種稻穀,干欄房子共居住,

挖井養畜造陶器,簡單玉器和樂器。

(二)黃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糧食最早種植粟,副食蔬菜魚和肉,

早期文字出雛形,還會紡線和織布。

三、華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黃帝,禪讓制度堯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隸社會從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開國是夏禹,早期國家已建立,王位傳給兒子啟,禪讓從此變世襲,

夏朝經歷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

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

(三)武王伐紂滅掉商,西周定都鎬京上,分封制度定國策,天子統治有加強,

暴君厲王無人道,前771(年)周滅亡。

五、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藝,

舉世聞名「三星堆」,「青銅立人」有新意。

(二)奴隸生活多悲慘,非人待遇好辛酸,戴著枷鎖搞生產,沒有自由和飽暖,

生命不如牛和馬,人祭人殉任屠殺。

六、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齊國君王齊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為口號,第一霸主逞威風。

第二霸主晉文公,城濮之戰稱英雄,「退避三舍」誘楚軍,大敗楚軍城濮中。

(二)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多戰爭,齊王軍師名孫臏,圍魏救趙戰桂陵,

前二六0戰又起,秦趙之間戰長平,趙括紙上來談兵, 四十六天糧草盡,

趙軍大敗秦軍勝,從此六國難抗衡。

七、大變革的時代

(一)春秋出現鐵農具,戰國時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農業史上大革命。

(二)李冰修築都江堰,消除水患灌農田,治水功勞勝大禹,造福人民幾千年。

(三)孝公治國有心計,商鞅變法最有力,承認私人有土地,獎勵耕戰免徭役,

廢除貴族的權力,建立縣制搞治理,經濟得到大發展,軍隊有了戰鬥力,

戰國後期秦最強,商鞅變法了不起。

八、九、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青銅器上刻金文,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古人觀天很注意,日食月食書中記,

夏朝歷法叫「夏歷」,戰國二十四節氣。

(三)最早名醫是扁鵲,針刺湯葯和按摩,「望聞問切」診疾病,中醫沿用真不錯。

(四)楚國詩人叫屈原,上了世界名人篇,抒情長詩有「離騷」,思想藝術傳千年。

(五)孔子相傳為聖人,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張「愛人」察民情,「為政以德」反酷刑,

辦學收徒三千人,因材施教出賢能,啟發學生多思考,主張溫故而知新,

言行收錄在《論語》,儒家學派創始人。

(六)老子道家創始人,學說記在《道德經,主張事物對立面, 正反兩面要想清。

(七)百家爭鳴好形式,「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愛」「非攻」墨主張,「仁政」治國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莊子,主張「無為」而來治,

法家代表韓非子, 反對空談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孫武,《孫子兵法》論軍事。

十、「秦王掃六合」

(一)前230 — 221(年),秦滅六國大統一,始皇咸陽來登基,至高無上大權集。

(二)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縣制,全國統一度量衡,還有貨幣和文字,為了思想大控制,「焚書坑儒」有得失。

(三)抵禦匈奴築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開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國了不起。

十一、「伐無道 誅暴秦」

(一)秦朝暴政民憤激,戍卒大澤揭竿起,勢如破竹建政權,陳吳敗後項劉繼。

(二)項羽領兵創奇跡,巨鹿大敗秦主力,劉邦率兵逼咸陽,短命秦朝就滅亡,

楚漢之爭又四年,劉邦長安建政權。

十二、大一統的.漢朝

(一)劉邦用人「張蕭韓,前202(年)建西漢,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百姓的負擔。

「文景之治」謀發展,社會面貌大改觀,輕徭薄賦得民心,獎勵農桑重生產,

帶頭節儉把事辦,「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國庫錢糧都豐滿,

著眼長治和久安,武帝一統更不凡。

(二)雄才大略漢武帝,善用人才把權集,罷黜百家尊儒術,集權削侯分土地,

舉辦太學學五經,一統江山鼎盛期。

十三、兩漢經濟的發展

(一)武帝治河有高招,文武官員背柴草,親臨工地看治理,八十多年無災澇。

(二)東漢明帝修黃河,築起大堤一千多(里),被淹土地變良田,八百多年無水禍。

(三)西漢耕犁裝犁壁,耬車播種新工具,絲綢織布提花機,杜詩水排用水力。

(四)武帝集權有經驗,統一鑄造五株錢,鹽鐵經營歸中央,城市繁榮已出現。

十四、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冒頓統一蒙古盛,漢初被迫去和親,衛、霍領兵破匈奴,昭君出塞傳美名。

十五、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追溯歷史兩漢期,甘肅玉門陽關西,而今人們稱西域,那時小國被匈欺。

武帝統治有心計,召募使者出西域,企圖聯絡大月氏,共同對匈來夾擊。

(二)張騫兩次出西域,排除艱險建史績,溝通促進東與西,歷史意義了不起。

(三)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通歐洲,陸海貿易大發展,東西文化相滲透。

西域各國歸附漢,社會面貌大改觀,設立西域都護符,總管西域的事務。

(四)鑄鐵鑿井和開渠,織布漆器金工具,

帶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還有歌舞和樂器。

(五)海上絲路也不差,廣東沿海大出發,中南半島往南下,馬來半島馬六甲,

繼續通往孟加拉,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漢文化

(一)東漢蔡倫「蔡侯紙」,張衡發明地動儀,

《九章算術》了不起,均在世界創奇跡。

(二)華佗外科是名醫,「麻沸散」是好葯劑,

世界醫學有創舉,還編體操「五禽戲」。

(三)東漢末年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

醫德高尚醫術精,後人尊稱為「醫聖」。

(四)司馬遷寫《史記》,記述黃帝到武帝,編撰使用紀傳體,文筆簡潔是範例。

(五)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水平顯神功,藝術群像磅礴勢,造型精美又生動。

十八、三國鼎立

(一)200年時戰官渡,曹、袁力量有懸殊,曹操用了許攸計,統一北方定根據。

(二)老驥伏櫪志千里,二零八年戰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孫劉聯軍齊抗擊,

孔明周瑜巧用計,火燒赤壁定大局。

(三)赤壁之戰定大局,魏蜀吳國三鼎立,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陽打魏旗,

次年劉備亦稱帝,定都成都漢業繼,二二二年孫稱王,定都建業吳旗舉。

(四)三國經濟大發展,各顯神通抓生產,魏國重視抓水利,蜀錦絲綢數第一,

吳國沿海抓造船,聯系內地與台灣。

十九、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淝水之戰383(年),苻堅領兵八十萬,妄圖一舉滅東晉,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軍心,將士不願去賣命,前師不忘有教訓,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追溯歷史三國前,江南落後少人煙,土地肥沃無人墾,雨熱充足也置閑。

東漢末年北戰亂,各族人民遷江南,帶去勞力和技術,江南經濟得發展。

大片荒地被開墾,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麥和綠肥,推廣糞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個孝文帝,遷都洛陽定大計,穿漢服學漢語,改漢姓 學漢禮,

卑漢聯姻受鼓勵,採用漢制學令律,

以孝治國,崇孔尊老倡風氣,民族融合大統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一)南朝「沖之」愛科研,數學天文有貢獻,精確計算圓周率,領先世界近千年。

著書《綴術》有功績,計算年時差無幾,

造「千里船」行百里,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北朝有個賈思勰,《齊民要術》是他寫,農林牧副漁五業,不誤農時抓季節,

改進技術和方法,農學史上碩果結。

(三)酈道元寫《水經注》,地理學中是專著,江河水道為綱目,地形物產與風俗,

山川城鎮與古跡,如詩如畫好景物。

(四)東晉羲之寫字行,書法藝術集大成,

代表作品《蘭亭序》,「行書」天下第一名,

後人給王送美譽,尊稱他為大「書聖」。

(五)東晉愷之畫人物,形象逼真好藝術,

代表作品有兩幅,《女史箴圖》《洛神賦》。

(六)北朝劈山鑿石窟,「雲崗」「龍門」最傑出,

繼承秦漢的風格,吸收佛教的藝術。

Ⅳ 筆墨書香手抄報

1、見微而知著,筆墨而傳情。

2、年清苦盡書香,何時報國戰四方

3、語言是內心與文化涵養的反應。

4、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

5、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6、了解一頁書,勝於匆促地閱讀一卷書。

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8、書都讀得到的人,還怕有哪些做不來的。

9、寫十卷書要比實際行動打下基礎容易得多。

Ⅳ 書香墨香的手抄報資料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 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 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 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 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 奮斗者說∶書是人生的向導。 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 迷惘者說∶書是心中的啟明星。 學生們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 文學家說∶書是最淵博的老者。 教育家說∶書是最優秀的教師。 求知者說∶書是飢餓時的「美餐」。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一是泛覽,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三是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讀書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

Ⅵ 國學經典手抄報資料

2008年4月5日 中國傳統文化是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國學經典手抄報儒、道、墨、法等學派文化,百川歸海,相互觸攝,綿延至今的歷史產物。

Ⅶ 歷史手抄報內容簡短 中國歷史手抄報內容資料

1、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 秦始皇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閉乒堋9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鋇熱耍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2、漢武帝劉徹(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漢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文學家。漢族。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帝劉邦的曾孫,太上皇劉太公的玄孫。其母是皇後王汀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後元、太始。謚號「孝武」,後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正劇《漢武大帝》所雲: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3、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 李世民(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人,民族英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平竇建德、王世充之後,始大量接觸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