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
擴展閱讀
我的相關知識英語翻譯 2024-11-08 08:51:00
幼兒園知識科普環創風格 2024-11-08 08:49:35
四一班同學怎麼寫 2024-11-08 08:21:28

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

發布時間: 2022-12-10 04:45:34

❶ "復習,溫習"英語怎樣說啊拜託各位大神

復習brush up; go over; review; revise 溫習look through; review

❷ 請懂的人翻譯 「在溫習功課」 英文

I haven't sleep yet. I am still reviewing the lessons.
I am still awake, reviewing the lessons.
我還沒睡,在溫習功課。

❸ "復習,溫習"英語怎樣說

「溫習」:重新學習已學過的知識。「復習
」:重復學習學過的東西,使之鞏固。二者的區別是,溫習只是重新學習,復習是重復學習並鞏固。

❹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翻譯英文

英文翻譯:

Wasn't it a pleasure to learn and practice often?

Widely familiar with classics, review the knowledge learned, and then get new insights from it, so that the degree can be called a teacher。

中文翻譯:

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

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4)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擴展閱讀:

引證舉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朝代】:先秦

【出處】:《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釋義】:"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時習:時常地去復習。

2、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

3、慍:(yùn)生氣,發怒。

❺ 溫習英語怎麼說

Revise the English (lesson/lessons)

溫習英語

❻ 「溫故知新 」英語怎麼說要比較准確簡短

「溫故知新」用英語表達:【understand the present by reviewing the past】
第二種【gain new insights through reviewing old material】更具體表達含義

雙語例句:
Those who learn the new by restudying the old may be teachers.
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

釋義
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
語出
《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辨形
知;不能寫作「之」。
用法
多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1. 學習歷史;往往可以起到~的作用。
2. 中日兩國領導人~;對兩國的合作和友誼充滿了信心。
英譯
learnthenewbyrestudyingtheold

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英文翻譯

孔子說:「學習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么?
這句話出自《論語》。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7)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擴展閱讀
1、《論語》開篇的這幾句話,並不是簡單談讀書學習這么簡單,而是講如何學做人,如何做學問。學而時習,與朋友共,不為人知而不慍,就能不斷增進美德,開啟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靈獲得滋養,思維得以拓展。
2、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參考資料:網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網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推薦於 2019-09-23
查看全部27個回答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_三個步驟告訴你怎麼提高學習
根據國學相關內容為您推薦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從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兒子就一直特別努力,可是成績就是沒提高,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試過了這個方法,他的成績真的提高了
jybd.tzppp.top廣告
高一補習班選學大教育,20年老品牌,專注高中輔導口碑好
值得一看的補習班相關信息推薦
學大教育專注中小學文化課輔導20年,一對一輔導,根據學生情況制定輔導方案查缺補漏更精確,假期小班輔導價格優惠,師生互相交流成長更快。暑假來學大成長更快。
xueda.com廣告
更多專家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翻譯是: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職場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4條評論
linda_ustb15
有英文嗎
查看全部14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101教育初一語文課程
初一語文課程找家教選擇101學酷,老師助教,學習效率高,孩子進步看的見,初一語文課程老師任您選,視頻+語音真師互動,在線輔導,省時省力更省心!
廣告2021-07-2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趕緊為孩子收藏
270贊·1播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
《論語十則》(上)講解,重點字詞翻譯、全文講解
44贊·10,360瀏覽2020-07-0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這段話出自於孔子的《論語》,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3句話講的則是為人態度。 (7)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擴展閱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賞析: 這段話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學而時習之」,乃初學之文,為一境;「有朋自遠方來」,則成學後事,為二境;最後一境,本非學者所望,乃求學深造日進所得。 以人為本的社會,教育關注的是人的和諧發展,《論語》把「知、能、德」作為構建人的和諧發展的三個要素放在開篇,由此可見千古至聖大師教育思想的精髓。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沖破混沌,擺脫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斷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求知為用,要廣泛地與志趣高潔的人交流,在實踐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76贊·80,987瀏覽2020-06-2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1772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的意思
真摯的回答您的問題: 出處《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講學圖 [1]編輯本段解釋學習過後時常地復習它,不也很愉快嗎? 另解:學習應該成為你的習慣,只有習慣的運用。你才可以獲得快樂! 編輯本段拼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xué ér shí xí zhī,bù【ú變音】 yì yuè hū? 編輯本段註解⒈學:繁體字為「學」,造字意象表示屋內士子雙手捧著「爻」(表示《易經》)在讀書、辨識和參悟中。《廣韻》解釋「學,識也。」《說文》解釋「學,覺悟也。」當代,人們普遍將古代的「學」等同於現代的「學習」,即表示「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 ⒉而:順接作用,表示「並且」的意思。 ⒊亦: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⒋時:①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時常」(中學語文教材通常採用該解釋); ②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將時做副詞,解釋為「在適當的時候」; ③不少學者主張這里的時表示「時機」的意思。 ⒌習:繁體字為「習」,造字意象表示小鳥振翅日有所進。 ①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②當代有些專家根據朱熹的註解,解釋為「溫習、復習。」(中學語文教材採用該解釋) ③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解釋為「演習、實習。」 ④不少學者主張表示「習慣」的含義。 ⒍之:代詞,這里指學到的知識或技能。 ⒎說: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⒏乎:語氣詞。 編輯本段譯文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⒈朱熹在《四書集注》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⒉部分中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復習,不是很快樂嗎? ⒊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解釋是: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⒋部分學者的解釋是: 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趕快去在生活中實踐養成習慣,不是很令人愉悅嗎? 編輯本段辨析「學」與「習」的差異 中學語文教材中對於《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註解翻譯:「學習並經常溫習,不是很快樂的事嗎?」這是最歪曲的解釋。這句話表現出什麼思想?勸學嗎?要大家學習了之後再學習?而且是反復溫習同一種東西?且不說這與「溫故而知新」的思想境界相去甚遠,表現的是「讀死書、死讀書」的機械活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這不是培養書獃子的結果嗎?!這怎麼會是孔子的本意呢?又怎麼會讓普遍的大眾體驗到快樂呢?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寫到:講句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達人情世故了。可見他根本不認同這種解釋。 造成誤解的最大原因有兩個:其一,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逐漸將古人用來表達不同意象的「學」與「習」重合等同起來;其二,朱熹的解釋,強調了「習」字含有的「反復不斷」的含義,誤導後人以為是「重復學」就是「習」在這里的本意。 查看「習」字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同一個「小鳥反復試飛」的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會有所偏向。可以表達「演練、練習」的意思,如果強調需要反復多次才能達成的意思,就衍生出「熟習、熟練」的含義。所以要想准確把握孔子的本意,需要依據當時古代的用語習慣和語境來領會他的真實用意。 從古人的用語習慣上看,多採用單字來表達意象。「學」與「習」對於古人而言是不同的意象,考察年代與春秋時期較為接近的古代典籍,「習」作動詞用時,全部與肢體活動有關,主要用來表示動作模仿,如「習禮、習戰、習射、慣用干戈」等等,表達「演練、演習」等含義。再看看「學」字在古漢語的語境:學,古漢字,寫成「壆、學」。不論是「壆」還是「學」,我們從字形上看,都有一個特點是沒有改變的:兩手與「爻(yáo)」的組成部分。爻與《易經》和古代占卦有關,再聯系《廣雅》和《說文》的解釋,前者說「學,識也。」後者說:「學,覺悟也。」可見,古漢字「學」的含義,明顯指代通過腦力活動、從書本上獲得知識或經驗的行為,絕不等同於我們現代的「學習」概念! 可見孔子在「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話中,要表達一種境界的提升,一種行為的變化,恰恰要強調「學」與「習」的差異性!那麼,從「學」到「習」的過程,隱含一種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從思想到行為的一種歸依。這才是孔子要表達的真正思想內核!在那個還沒有形成「理論」與「實踐」這一哲學概念的時代,孔子能用什麼詞彙來表達出自己對這一真理的領悟呢?既要體現出「實踐」的含義,又要與學習到的東西有關,除了「習」,他還有別的選擇嗎?「小鳥反復試飛」這種意境,難道不是他最好的選擇嗎?可見,在這里,「習」字最佳的解釋就是「實踐和試驗」! 只有學到的能用得上,才能體現學習的價值;才能實現學習者的價值,在實踐中體驗成就感;「學以致用」才是孔子提倡學習的根源和出發點。學習者能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能不快樂嗎?!在實踐中驗證並豐富對真理的領悟,能不快樂嗎?在實踐中施展自己的才學、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能不快樂嗎?這才是孔子「樂」的真諦!孔子發出「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喟嘆不正是他孜孜追求真理的最佳佐證嗎?孔子首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然後才成就他「聖人」的美譽——這還是後人給他的稱譽。所以,孔子首先就一定有著普通人的情感體驗,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然後,隨著思想的逐漸成熟、現實境遇的不斷磨礪、以及自身修養的不斷完善,才產生了一些非常人所能體驗的道德情懷。 可見從語境上看,根據心理分析(對古人的心理活動照樣適用),孔子這里的「習」字可以有「演練、試驗、實踐」等含義,但絕不會是「溫習、復習」這種完全不合邏輯的誤解! 「時」的含義 時,四時也。本意是「時間、時節、時辰」等,引申含義還有時機、機會等等。有了前面的分析,這里可以排除了「時常、經常」這種解釋。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將這里的「時」,解釋為「在適當的時候」,這與其他學者倡導的「時機」已經很接近了。何為「適當的時候」?不外乎內外因兩個限制因素:外部因素就是有沒有給你施展行為的機會或條件;內部因素就是自己是否已經做好去實踐的心理准備或有沒有安排出時間去實踐。這與「時機」的含義幾近相同。 若我們聯系孔子一生的境遇,為了宣傳他的思想理念,一生多數時間處於顛簸流離之中,他那超前的思想觀念並不完全被當時的統治階級所重視,難於實現他的理想。可見,他在這里或許更加側重於施展抱負的機會!聯系整個語境,「時機」的解釋還是比較合理的。 快樂的真諦 如果我們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審視《論語》學而第一中的開篇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比照一下,我們會意外發現,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透過字面的含義「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並有時間有機會在實踐中去用上它、驗證它並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樂的事嗎?」它倡導的是學以致用的思想,隱含的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檢驗和完善真理的思想理念,體現的是「學有所用」、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那麼,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不正是一種「傳播真理並獲得認同」的絕佳體現嗎?雖然我們知道,古代地廣人稀,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但如果僅僅因為這種人所共知的原因,還需要孔子拿來強調嗎?這也不太靠譜。這「朋」顯然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不一定是舊相識),這樣的人聚在一起,會談論什麼呢?當然是他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共同的理想與抱負!對於一個想著當時常人所難於想像的思想者而言,這種朋友顯得異常珍惜。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位來自遠方朋友,風塵僕僕地趕來拜訪孔子,意味著什麼?那就是說明了兩層含義:其一,孔子的思想與理念,已經傳播到遙遠的地方;其次,孔子的思想理念已經被對方認同,至少是獲得對方的重視,才使得遠方的友人不辭千里之遙前來拜訪他!這是一種被認同、受尊重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的體驗,這才是讓人振奮、讓人快樂的真正原因啊!試想,在孔子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即使有,也一定不會多!那麼,我們從心理分析角度來審視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就不難明白這位哲人所流露的情緒。對於一個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的先哲而言,不被他人理解和認同的情形才是他當時的生活常態。那麼,對於遇到這種情形,孔子或代表追求真理的人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句話以其說是孔子對後人的教導,不如說是孔子的自我排遣與自我安慰的自勵警語!因為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能有幾個人能夠達到或接近孔子的思想境界?更何況是同一時代的人呢?!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奈與蒼涼。同時也體會到一點孔子對人生的一種態度。當我們所領悟到的真理,不僅不為他人接受或認同,甚至還招來打擊或諷刺,我們會憤怒!這個時候,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憤怒能改變現實嗎?如果我們遷怒於人,倒行逆施,也許會讓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時,孔子告訴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德行,保持一種君子的風范,這正是孔子「仁」的道德價值體現! 追求真理的不同境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句能做為《論語》開章的第一段,極不簡單,微言大義,其真實含義歷來被人們割裂和誤解。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字面含義是「學到的東西有機會付諸於實踐,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這句話的主旨是「學以致用」!隱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並能在實踐中獲得檢驗、應用與完善,在實踐中體現學習的價值,這才是令人開心的事!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面含義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隱含的含義是傳播真理,並被人們普遍重視甚至認同,這才是令人開心的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字面含義是「別人不理解(你的思想)還能不生氣,不也是君子應該具備的氣度嗎?」隱含的含義是如果我們領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別人所理解或認同,那是因為這些真理過於艱深或太過超前,曲高而和寡,這時候,我們也不應該遷怒於人。論語第一段就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開宗明義告誡人們,追求真理的不同層次與不同境遇。論述的是掌握真理、應用真理和傳播真理三種層次,以及用最古樸的實例闡述了人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同情感體驗;也在不經意之間,粗略地闡述了人們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這里不僅指導人們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應該具有的愉悅情感體驗,同時也告誡我們如何防止在不被別人理解或認同時,千萬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編輯本段孔子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2]編輯本段原文注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後並且時常地去實踐它,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⑴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⑵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⑶時習:時常地去復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為「時常地復習」。「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時,按時。 ⑷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⑸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⑹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⑻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⑼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⑽曰:說,說道。 ⑾而:順接連詞,表示被連接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可不譯。 ⑿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⒀不:不是。 ⒁乎:語助詞,相當於「嗎」。「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⒂自:從。 ⒃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15贊·1,418瀏覽
學而識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
意思:學習後經常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原文選段: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釋義: 孔子說:「你所學的東西去實踐,不是很有趣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好嗎?當人們不理解我的時候,我不生氣嗎?難道我沒有道德修養嗎?」 遊子說:「孝順父母,服從哥哥,喜歡得罪上級,這是難得的。」世上沒有不願得罪上層統治者的造反者。君子以立身之本,立身之本,治國之道,做人之道也。孝順哥哥,這才是仁的精髓!」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的言談很好,但是又裝作很好,那麼他就沒有什麼仁心。」 (7)溫習所學知識英語翻譯擴展閱讀: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人的內在素質相似,性格的差異主要是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性質相似,但實際遙遠」。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每個人都應該接受教育。 提倡「不學無術」,開辦私立學校,廣泛招生。打破了奴隸主和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將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百姓,這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在教學方法上,孔子要求教師「不上課」、「通國濟天下」、「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法,重視兒童教育和啟蒙教育。他教他的學生有一個誠實的態度學習,謙虛,好學,和審查他們所學到的時間,以便他們能「復習舊的學習新的」,擴大和深化新知識,提高第一扭

❽ 論語三則翻譯

第一句: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現在這句話經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第二句:
廣泛地熟讀典籍,溫習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對學習新的知識也有幫助

第三句:
原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希望能幫到你,要是答案還滿意的話,記得採納哦,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