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平移知識的數學小報
擴展閱讀
同學做酒送什麼禮 2024-11-08 04:42:12

平移知識的數學小報

發布時間: 2022-12-10 00:30:05

㈠ 五年級平移與旋轉數學手抄報怎麼做

只有這個哈: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一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一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里呢。稍大以後,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櫃台當馬騎,跳上跳下,並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一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裡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一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里,「菩薩」卸了裝,華羅庚一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你往後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麼?」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里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經常有塗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後來經過仔細辨別,老師發現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幹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後寫一篇讀後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於是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後感中,並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後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後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於勤思考,愛創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數學家的。

㈡ 數學平移手抄報

手抄報內容:什麼是平移?

1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整體按照某個直線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作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

㈢ 怎麼辦數學小報 平移 旋轉 對稱

可以參考別人的,是最簡便的方法

㈣ 數學手抄報

一、圖形的變換

(一)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 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 初步學會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4. 讓學生在上述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和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結合本單元的學習, 還安排了數學游戲「設計鑲嵌圖案」。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探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

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里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單元教材先設計了畫對稱軸,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知識。

2.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圖形的旋轉。

本單元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鍾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 通過大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對稱和旋轉變換,增強空間觀念。

本單元不僅設計了看一看、畫一畫、剪一剪等操作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讓學生判斷幾個圖案分別是由哪種方法剪出來的。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圖案的特徵,不斷在頭腦中對這個圖案進行「折疊」,並將最後的結果與下面的剪法對應起來。而且還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教學建議

1. 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探究。

由於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的關於對稱和旋轉的知識基礎上,並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安排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觀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出來。因此,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2. 本單元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11頁)

1. 主題圖。

教科書第2頁,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設計出的許多美麗的事物和圖案,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目的是從現實生活的事物引入,讓學生在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說一說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學生可能會根據圖形的變換把這些圖形分成幾類,教師可從此處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到本單元內容學習結束後,還可以再讓學生觀察這幅主題圖,用所學的圖形變換的知識對這些圖形的設計進行分析,體會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

2. 例1上面的內容及例1。

教材通過例1上面的內容,讓學生畫對稱軸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已有的關於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學例1。在「例1」中,首先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的活動,使學生由觀察「松樹」這個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觀察兩個「小草」圖形成軸對稱,從而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徵。接下來,再引導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松樹)及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小草)的對應點與對稱軸之間有什麼關系,使學生探索、發現圖形成軸對稱的性質,並為例2教學「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做准備。
教學時,可以分三步進行。

(1)復習舊知。

讓學生獨立畫出例1上面圖形的對稱軸,幫助學生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以便在此基礎上教學例1。

(2)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

先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松樹」和「小草」圖案有什麼特徵。根據已有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判斷出「松樹」圖案是軸對稱圖形,圖中的虛線是它的對稱軸(教師也可以先不出示這條虛線,讓學生畫出它的對稱軸。)進一步學生會發現,如果沿虛線折疊,兩個「小草」圖案,也將完全重合。這時教師可以適時的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徵。

(3)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可以引導學生分別觀察「小樹」這個軸對稱圖形和成軸對稱的兩個「小草」圖案的各對應點(A 與A′、B 與B′、C與C′)與對稱軸之間有什麼關系,使學生探索、發現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

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求學生說出准確的數學語言,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他發現的特徵和性質就可以了。

例如,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數學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變換的每對對應點A、A′,都垂直於同一直線l,且被直線l 平分,則這種變換叫做關於直線l的軸對稱。直線l 叫做對稱軸,對應點A 和A′叫做關於軸l的對稱點,在直線反射下的對應圖形叫做關於軸l 的對稱圖形。」(馬忠林,《幾何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對稱軸,折疊後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學階段,我們不要求學生說得這么准確,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折疊」「重合」這些基本特徵概括出來就可以。

再如,圖形成軸對稱的基本性質,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們不要求學生概括出這樣的結論,只要學生能像書上的學生那樣直觀描述就可以了,使學生知道「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 例2及「做一做」。

(1)例2。

教材通過讓學生畫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動,藉助學生已經掌握的關於軸對稱的知識,使學生在能夠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屋頂、房體及大門)的基礎上,進一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窗戶)的軸對稱圖形。教材中的小精靈提問「怎樣畫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學生在動手之前,先思考好畫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時,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只要找到左邊圖形的幾個關鍵點的對稱點,再連線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方面的知識來找到關鍵點的對稱點。

(2)做一做。

教材讓學生判斷把一張紙連續對折三次,畫上一個圖形,剪出的是什麼圖案。學生根據書上的折法,在頭腦中將彩紙展開,對這個圖形先做一次軸對稱變換,再對得到的圖形做一次軸對稱變換,得出最後的結果。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學生進行空間想像,進一步體會軸對稱變換的特點。如果學生想像對折四次後剪出的圖案有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按書上的方法實際折一折、剪一剪,幫助學生進行想像。

4. 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

(1)教材先通過讓學生觀察鍾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明確旋轉的含義。再通過小精靈提問「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並為例4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做准備。

教學時,可以分兩步進行。

①明確旋轉的含義。
由於學生已經對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有所認識,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鍾表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從『12』到『1』是怎樣旋轉的」。然後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弄清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明確要想表述清楚指針的旋轉,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幾點。

②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學生利用剛剛掌握的旋轉的含義,可以說清楚風車發生了怎樣的變換。
再讓學生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有什麼變化」,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學生會發現風車上的每個三角形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學生可能會發現每個三角形的邊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每個頂點都繞O點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對應點與O點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等。必要時,可藉助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與例1類似,不要求學生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總結和概括。例如,旋轉的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變換,使任意一對對應點A 、A′與平面上一個定點O距離相等,∠AOA′等於指定的有向角α,而O和自身對應,則這樣的變換叫做關於點O的旋轉。定點O叫做旋轉中心,定角α叫做旋轉角,相同的指定方向叫做旋轉方向。」(馬忠林,《幾何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數學中概括成「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如果圖形上的點P經過旋轉變為點P′ ,那麼這兩個點叫做這個旋轉的對應點。」(《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小學階段,我們不要求學生這樣說,只要學生能概括出「繞一個點旋轉」「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多少度」這幾點就可以了。像「旋轉中心」「旋轉角」這些名詞也不必要求學生掌握。

(2)第6頁「做一做」第1題。

教材呈現了幾個圖案,讓學生判斷分別是由哪一個圖形旋轉而成的。在判斷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說清「是哪個圖形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並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進一步理解圖形旋轉的性質,體會旋轉變換的特點。

5. 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4。
教材通過讓學生畫一畫的活動,藉助學生已經掌握的圖形旋轉的知識,使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幾個頂點的對應點,再連線就可以了;在確定對應點的位置的時候,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方面的知識。如「對應點與O點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等,再藉助方格紙、三角板等,來確定頂點的對應點的位置。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畫出旋轉後的圖形,都是可以的。必要時,可藉助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

(2)第6頁「做一做」第2題。
教材給出一個基本圖形和旋轉中心O,讓學生利用旋轉設計一朵小花。這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旋轉90°的方法,雖然題中沒有給出旋轉的角度和方向,學生完全可以根據所設計圖案的需要自行確定。
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旋轉的特點和性質,體會旋轉所創造的美。

6. 欣賞設計。

教材先讓學生觀察從主題中抽取出來的兩幅美麗圖案,感受圖形變換創造的美,體會平移、旋轉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接著讓學生應用對稱、平移或旋轉的方法設計圖案並進行交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美和數學方法的價值。
這是一個實踐與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的活動,教學時可以分兩步完成。

(1)指導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案的同時,分析對稱、平移或旋轉在其中的應用,從而加深對圖形變換的基本特徵和方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自主設計做准備。
(2)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此時,教師應鼓勵獨立完成設計圖案的任務,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學生可能分別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變換設計圖案;也可能綜合運用不同方法設計圖案。教師不必作統一要求,同時注意對學生的設計要多給予肯定和贊賞。

7. 有關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讓學生利用軸對稱設計美麗的圖案。這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畫一個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作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再進行交流。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圖形成軸對稱的性質,體會軸對稱變換的特點。

第2題,教科書呈現了幾個剪好的圖案,讓學生判斷分別是由哪種方法剪出來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學生要根據圖案的特徵,不斷在頭腦中對這個圖案進行「折疊」「重合」,再將最後的結果與下面的剪法對應起來,而且還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剪法」。這個活動比「判斷兩個圖形是不是成軸對稱」所要求的想像、猜測和推理等思維活動更多,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會得到發展。
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調整題目的設計,反過來,讓學生根據剪法,選擇剪出的結果。學生根據每一種剪法,在頭腦中將彩紙展開,對「半棵小芽」這個圖案連續做軸對稱變換,得出結果,再與上面剪出的圖案對照。如果學生還有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按書上的方法實際折一折、剪一剪,再幫助學生進行想像。

第3題,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對稱、平移和旋轉變換的知識進行判斷。注意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圖形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第4題,可仿照第6頁「做一做」第2題進行教學。

第5題,可仿照第4頁的「做一做」和第2題進行教學。

第6題,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另一類圖形「旋轉對稱圖形」的特點。這些圖形繞它們的中心旋轉一定的角度,還與原來圖形重合。這里不必讓學生了解「旋轉對稱圖形」這個概念,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圖形的這一特徵就可以了。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出每個圖形的兩條對稱軸,確定中心O,再讓學生想像這個圖形在旋轉過程中會出現什麼現象,發現這些「旋轉對稱圖形」的特點。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通過操作幫助學生直觀的看到這些現象。可以事先為學生准備一張底卡(印有這些圖形的硬紙卡)和這些圖形卡片,讓學生畫或折出兩條對稱軸後確定這些圖形的中心O,再用大頭針穿過圖形卡片和底卡上相應圖形的中心O,再進行旋轉。

8. 數學游戲:設計鑲嵌圖案。

四年級學生初步了解了圖形的密鋪(鑲嵌)現象,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學游戲拓展鑲嵌圖形的范圍,讓學生用圖形變換設計鑲嵌圖案,進一步感受圖形變換帶來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活動可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再進行交流。分析交流豐富多彩的鑲嵌圖案時,不管運用了什麼變換,其本質都是把可鑲嵌的基本幾何圖形進行分割後再經過圖形變換拼組而成的鑲嵌圖形。
教師小結時對科學性問題要糾正,同時以表揚為主。

我是摘抄的,你自己撿點,組織組織語言,把老師糊弄過去就得了

㈤ 有哪些關於五年級數學軸對稱和平移圖形的手抄報

1、角是軸對稱圖形,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2、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3、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它的一條對稱軸垂直於這條線段並且平分它,這樣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4、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5、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6、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也稱「三線合一」),他們所在的直線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7、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㈥ 如何做關於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的數學小報

你可以先准備一些關於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的數學知識和一些文章以及一些小插畫,然後再進行排版,確定那些位置放哪些東西,最後再進行撰寫和繪畫

㈦ 如何做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學期小報

2003年,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久的教師,應該說我是很幸運的,剛剛步入工作崗位,就有幸接受了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春雨的洗禮.
在我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一些學生不喜歡上數學課;死學書本的知識,不會在生活中實際應用;動手能力不是很強.針對這些問題,在我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通過提倡學生辦特色作業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作業評價方面的嘗試,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辦數學小報來改變以往單一的作業評價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並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下面我來具體的談一談在接近四年的實踐與探索中所取得的一點經驗,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 創辦前的依據.
我在創辦數學小報之前,我思考了很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我深入學習課標,並根據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等理念為指導來引導學生創辦數學小報.
我從一年級就引導學生創辦數學小報,針對學生在不同學段的知識需求、實踐能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計劃.一年級的時候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美麗的圖案,鮮艷的色彩但又動手能力差的特點,選擇由教師引導、家長幫助的方式剪貼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圖片,由家長幫助粘貼在8開的卡紙上.二年級的時候可以慢慢讓學生嘗試自己從生活中去查找圖片,自己動手剪貼在卡紙上,也可以自己試著或在家長的幫助下將搜集到的資料寫在小報的相應欄目中,並試著自己設計花邊,塗上顏色.三年級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版面、邊框、欄目、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查閱書籍.四年級的時候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前面三個年段的能力,內容除了查閱書籍以外,學生還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上網查找等方式來搜集有關數學方面的資料.
在內容上,我要求學生小報的范圍可以廣一些,內容可以豐富一些,可以包括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定理的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現象、趣味數學知識、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奧賽平台等等.把在學習中覺得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寫出來、畫出來.比如做題時的巧妙解法,對於某一問題的深入思考等等.
在形式上我主張可以多種多樣,但要既規范,又有個性.既然是報紙,我們就要做出報紙的樣子.我計劃讓學生通過對《大慶晚報》、《大慶教育報》等多家報紙的觀察分析,了解報紙的一般編排形式.但規范不等於千篇一律,我更主張學生的報紙要有自己的個性.首先要起一個個性鮮明,響亮好記的報名.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像力,取出了很多精彩的好名字.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名字,比如起「數學大世界」、「奇妙的數學」、「數學天地」、 「數學樂園」、「數學智力快車」、「數學春曉」、「數學放大鏡」「數學真奇妙」等等.此外,在具體編排上,我也計劃讓學生也做出自己的個性和風采,可以自己設計製作花邊,進行塗色,會電腦的同學也可以自己插入一些漂亮的圖案,讓小報不僅有內容好,而且外觀美,做到第一眼就「一見鍾情」.
當學生創辦完數學小報之後,更重要的是在於讀報.我計劃學生每月月初的時候設計構思自己的小報,在學生報紙辦好之後,每月一次大約月末的時候在班級設計一節交流課,把較好的作品一一展示,但是由於班額比較大,班級空間有限,我設計了「數學牆報區」,把這些小報貼在了班級的牆上,讓他們互相做讀者,讀一讀別人的報紙是怎樣的,取長補短.
二、 數學小報的創辦過程.
教材不僅是學生很好的學習工具,而且教材中所學的知識也是我們創辦數學小報非常好的來源.我教學了兩個班,從教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提倡學生辦數學小報,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是學生剛剛上學不久,動手操作的能力還不是很強,要辦數學小報學生很困惑,不知道從哪做起,該如何去做,於是我讓學生先觀察了《大慶教育報》《大慶晚報》的版面、模式,並自己製作一張數學小報,給學生一個參考,學生可以照樣子進行創作.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先確定一個小報的題目叫《數學王國》,然後根據這個月所學的知識設計小報欄目,欄目可以有數學家的故事、趣味數學、數學小故事、數學游戲等,設定好欄目之後,可以讓學生回到家裡由家長幫助查找這些相應的內容和相關的的圖片,版面設計由我為學生統一的用電腦設計在8開紙上列印之後,發給學生,然後由學生幫助把這些邊框、小報的題目等塗上顏色,然後學生把家長幫助查找的資料寫在了相應的欄目里,相應的圖片由家長幫助剪貼在小報上,這樣版面看起來就很漂亮、美觀,辦完之後上交.
當學生辦完數學小報之後,我利用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一下午准時召開「交流展示課」,由我來主持,把非常好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上進行展示,並說明好在哪裡,從內容設計、版面設計、欄目設計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應該在哪方面再加強一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班級內進行了第一次的展出後,很多同學很受啟發,又重新開始構思,編排,又辦了一張數學小報,並要求必須在班級內讓我給予展示,我滿足了學生的願望,並對他們的小報和這種善於反思、善於學習的精神進行了評價.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看到全班同學的作品,我把學生製作好的小報貼在了班級的牆面上做牆報,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欣賞別人的作品,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前兩次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小報的剪貼任務,慢慢地有的學生就可以自己去搜集圖片,自己去剪貼圖片,查閱部分資料了.有的學生當家長想幫助他完成的時候,他都不讓,並與家長說:「媽媽,我能自己完成,您不用幫我;您就相信我吧!」等等話語.
學生經過一年級數學小報的創辦,班級中的多數學生的數學小報都基本成型了,在班級內每次的「交流展示課」上進行匯展,效果十分良好.
通過在一年級辦數學小報,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數學課時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明顯增多,一個個期盼的眼神,揮著小手喊著:「老師,叫我,我能解決這個問題;老師,我會啊,讓我來回答吧!學生在辦數學小報的過程中,很多的孩子利用剪貼的圖片,編了很多的數學小故事,在「數學故事」這個欄目中,有的孩子寫的非常好,比如說:有個孩子這樣寫到,星期天的時候,天氣非常的晴朗,天空中小鳥在唱歌,小兔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猴子媽媽上山要去給小猴子們摘桃子吃,媽媽摘了很多的桃子,它分給猴子哥哥3個桃子,猴子姐姐3個桃子,分給猴子弟弟2個桃子,分給最小的猴子弟弟1個桃子.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猴子媽媽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嗎?(答案請前見下期小報)學生在小故事中提出了數學問題,並進行解答,這大大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還把桃子的圖片剪貼在了小報上,這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經過一年級一年的辦報過程,到了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慢慢放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報題目,很多的孩子起了很好聽的名字,比如說:「數學萬花筒」、「精彩數學123」、「數學漂流」、 「數學大沖浪」、「數學小網路」等等.我還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查閱書籍中的資料,部分孩子已經不需要家長幫助查找資料了,有的孩子查找了數學家的事跡,比如說:華羅庚的故事,陳景潤的事跡,還有的孩子在「你知道嗎?」的欄目中查到了「乘號」、「除號」的由來,是這樣寫的:乘號「×」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國數學家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是一種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號斜過來表示乘.你知道嗎?除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條橫先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只要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了,就自己主動地寫在數學記錄本上.學生搜集完資料後,可以自己設計喜歡的欄目,有的孩子的欄目很有新意,比如說:數學小天地、數學小知識、數學思考、有獎竟答等等.在版面設計上我已經不用再用電腦設計列印了,學生能獨立完成設計的就獨立完成,不能完成的就由家長幫助完成,版面上可以自己動手畫一些符合內容的圖案,並圖上顏色.比如有的孩子在「數學輕松一刻「這個欄目中有一個《0和8的故事》,一天,0和8比路上遇見了,8神氣十足地對0說:「還我叫我大哥,我比你大」,0說:「評什麼我叫你大哥啊?小樣地,你不就是比我多扎個腰帶嗎?」學生在這個故事的下面畫了8和0的卡通畫,並把8和0人性化了,畫上了眼睛、鼻子、嘴巴,非常的有趣.學生創辦完小報後仍舊通過每月一次進行「交流展示課」讓學生進行互相交流,互相讀報的活動,這時班級中有的學生已經自發的想替代我主持這節交流展示課的主持人位置,個別的孩子已經能主持一半了.
通過學生二年級辦數學小報的過程,學生拓展了數學課外知識,比如說有的學生通過調查數學家的事跡,了解了他們是怎樣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勤奮努力的研究,如何刻苦努力的學習,也激發了學生向他們學習的精神.再比如通過「你知道嗎?」這個欄目,學生調查一些數學符號、數學定理的由來,也拓展了學生知識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范圍,了解到很多過去根本沒有概念的知識.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對於課內學習,也是一種促進.通過學生查閱課外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查閱資料的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有意識的收集身邊的有關信息,以前,學生看過就算了,而現在很多學生通過辦數學小報養成了做筆記的良好習慣,看到需要的內容,立刻用紙記下來.學生設計版面、繪畫圖案的過程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兩年的辦報過程,學生無論在知識儲備,還是綜合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於是我對學生的辦報要求也相應地提升了,要求學生嘗試自己利用8開紙,獨立的設計版面,獨立的去查找資料,除了在書籍中查閱有關數學方面的資料外,可以上網搜集與數學有關的資料,搜集資料後可以讓學生自己繪製版面,不允許用剪貼的方式了,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美麗的花邊、美麗的圖案.有的學生不但版面設計的很美觀,內容也很非常的豐富,比如:有的孩子設計了數學加油站(寫了最小的一位數是幾?)、口算大比拼(主要是本冊書有關的一些口算題)、動腦又動手(火柴棒問題)、數學小謎語、挑戰數奧、連連看、智力旋轉椅等等這樣一些欄目.還有的學生在學習了對稱、平移、旋轉以後,製作了很多精美的圖案,他們到生活中去查找相關的圖片和資料,有的還自己畫了一些精美的圖案,有的設計出了風車圖案,有的設計了地毯圖案,還有的設計了窗簾的圖案等等,非常的美觀漂亮.下面我就展示幾幅小報.
學生在三年級的「交流展示課」上,因為二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交流基礎,到三年級時,我將學生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引導學生先由小報辦的很出色、語言表達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同學做主持人,來組織並主持「交流展示課」,先在課前引導這名小主持人從小報的版面、內容、形式等方面組織班級的同學進行交流,從內容上,你覺得班級中誰的比較豐富,形式上誰的新穎,版面上誰的美觀,然後再從整體上評價一下誰的更好一些,自己的不足在哪裡,今後應該怎樣改正.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已經自發的形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每周到班長哪裡報名,誰主持下一次的「交流展示課」.
通過三年級辦數學小報的過程,學生整體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辦報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能力,並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動力.
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學生的各種能力、知識儲存、辦報經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又讓學生在前三個年級所具有的能力的基礎上,要求有條件的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進行電腦製作數學小報,因為他們從三年級的時候就有微機課,但那時他們對電腦的操作還不是很熟練,到四年級時他們有了一定的熟練程度,原來的辦報內容上、版面上、形式上的要求都可以用電腦來快速地製作出來,而且學生還可以隨意的插圖,填充顏色,版面設計出來也非常的美觀、漂亮,這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這個時候已經回總結個人心得、辦報體會了,並把這些體會寫在數學小報上,與大家一起的分享.在班級的「交流展示課」 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組織能力、主持能力,在這學期我徹底的放手讓學生來組織交流,由班長選好每期的主持人來組織交流各自的數學小報,進行讀報活動.而我此時成為了一名學生,來學習他們的作品,欣賞他們的作品,雖然那三尺講台在課上已被學生們佔領,不,確切地說應該是換給了學生,我的心裡真的是由衷的欣慰.
下面我展示幾幅四年級的數學小報.
現在四年級即將進入期末,即將結束他們在四年級的學習生活,但是他們在這一年的綜合能力大大提升了,由手寫小報過渡到製作電子版的小報,學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工具,不僅製作出來的小報更加的精緻、實用性強,而且學生能夠形成一種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選擇方便、簡捷的一種意識,能夠充分應用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且學生已經養成了寫學習心得、讀報體會的習慣,並把這些心得、體會寫在小報上與大家一起去分享.
越到後期學生交的報紙的數量越多,質量也越高,有的學生覺得自己辦的不好,在讀了別人的小報後,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就又辦了一份小報.這說明學生的辦報熱情越來越高,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動手實踐的能力越來越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創辦數學小報的快樂,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審美等數學素養,同時也是對學生這一階段綜合實踐能力的總結,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在教學的兩個班裡開展了「自創數學小報的競賽活動」,先在每班展開自創數學小報的評比活動,然後再在每個班裡選出精品,兩個班的精品進行評比.要求:每份小報必須獨立完成,不可以由教師或家長幫助;編制的數學小報要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要做到圖文並茂;並對格式進行要求.這次比賽後,將評選出的15個作品進行展出,並評出一、二、三等獎,並參加了學校的特色作業展,在風雨教室進行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這次比賽的個別作品.
三、學生在辦數學小報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年來,學生從剛開始的教師引導示範、家長幫助調查資料製作小報,到學生自己查閱書籍、半獨立的製作小報,再到網上搜查資料製作小報,最後到學生利用電腦製作小報.由我組織交流讀報活動到由學生自發的組織讀報活動,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辦報的過程中慢慢地被培養起來.
(1)增強了學生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的能力.
學生在辦數學小報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資料的查閱,然後寫出心得體會,增強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學生的自主性最大程度的得到了發揮.通過辦數學小報,養成了做筆記的良好習慣,看到一些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就立刻用筆記下來,留做創辦數學小報時用.在做作業過程中,過去是做對就好,現在卻會有意識的思考怎樣做更巧妙?因為他們開始想到要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學習心得通過數學小報來與大家交流.
(2)拓展數學課外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雖然有用,卻不免有些枯燥.課堂上的學習,學生學到的只是基本的知識,對於課外的知識,涉及的並不多.通過辦數學小報,學生拓展了數學知識視野,了解到了很多過去根本沒有概念的知識,同時在辦報活動中不僅學到了課外知識,更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3)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只有在課堂上遇到困惑的時候才能進行交流,交流的機會很少.通過辦數學小報,卻給學生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平台,而且我利用了班級有限的條件為學生創設了無限的交流空間,處處可見學生之間交流的身影,每次的「交流展示課」上,學生你看我,我看你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四、我在引導學生在辦報過程中的收獲.
四年來,不但學生在辦數學小報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不斷地成長,我通過學生的辦報的過程,也有所收獲.
首先,通過學生的辦報活動,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不但喜歡辦數學小報了,不單單是喜歡數學課了,更喜歡我了,我一會因為嗓子啞了不能上課,由別的老師帶課,他們下課後趕緊跑到我的辦公室問問到底數學老師怎麼了,怎麼沒有上課來呢?還有的孩子在數學日記中這樣寫到:數學老師您為了給我們上課,嗓子都啞了,您每天要上兩個班的課,批兩個班的作業,那麼勤苦,您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啊,我們希望您快點給我們來上課.還有的孩子給我送來了金嗓子喉寶,我真的是特別的感動,眼淚都流了出來.
其次通過讓學生辦數學小報這樣一個特色作業的嘗試,對學生作業方面的評價應該說還算成功,預期達到了我組織學生辦數學小報的計劃和目標,使我才能功過孩子的辦報紙的這樣一個研究活動,來進一步體會課程評價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通過學生辦數學小報寫心得體會的方面,讓我想到了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把他們的心聲寫出來,與我這個大朋友進行交流.
再次,通過辦數學小報使我在課題研究中不斷成長.這次辦數學小報對學生作業評價方面課題研究的成功,更能激發我投入到新的課題的研究中,使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活動思想,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努力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並將課堂中所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最後,我的數學小報在校,區組織的特色作業比賽活動中獲得一致好評.2002年我參加工作以後,就提倡學生辦數學小報,2002年年末時我班學生的數學小報在全校特色作業比賽中獲得一等獎.2003年在大慶市薩爾圖區舉辦的特色作業展中獲得一致好評.對於
辦數學小報的意外獲獎,我也覺得特別的驕傲和自豪.此後,我對數學活動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之,創辦數學小報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首先學生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在挑選材料的過程中,他必須查閱好多的書籍、上網搜索很多的資料.在查閱書籍時,學生就學到了好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同時對所看材料進行重組、整理.其次,學生要做小報必須對版面進行設計,看哪個材料排在哪個地方更合適,更美觀.這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觀.再次,在書寫繪畫小報的過程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
讓學生創辦數學小報不僅是我在對學生作業評價上的一次全新的嘗試,而且是課程整合的體現,它能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數學,在操作中體驗數學,在設計中欣賞數學,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終身愛數學.學生能在小小的8開紙上繪出他們的心聲和對數學學習的信心與希望.因此,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讓學生創辦出一份份精美的數學小報,是對學生作業評價的又一重要途徑.

㈧ 數學平移旋轉手抄報

手抄報內容數學旋轉知識點總結:

圖形旋轉的特徵是指在旋轉過程中,三角尺的每一部分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是一樣的,所以只需觀察兩條直角邊的位置是如何變化的就可以知道三角尺是如何變化的。仔細觀察,發現旋轉點O的位置不變,並且每旋轉一次後三角尺的兩條直角邊都繞點O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了一個固定的度數。

同時,圖形旋轉後,位置發生了變化,角度和大小不變。

圖形的旋轉和平移,是五年級數學幾何知識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它旨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完成這份試題當中,希望每個同學分清旋轉和平移的特徵,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認真答題,提高數學成績。

㈨ 數學小報怎麼寫

格式:
一般是中間上方寫標題,或者左側寫大標題,如果喜歡一些張揚個性的呢,可以從中間傾斜橫跨整個紙張。
內容可以分為概述,具體內容,圖片,花邊設計
按需要改進。
手抄報要細致,可以用熒光筆,細的那種,和中性筆一樣細的那種,大標題則可用粗一點的,顏色的選取要大膽,顯眼,如果喜歡黑色背景的話,可以直接買黑色的卡紙,大小顏色都不錯。厚度也不錯。比A4那類的列印紙要好點。
要有創意,不拘一格
內容:學習內容咯,分為這樣的幾個模塊,首先寫學習數學的精神性東西,比如態度咯,方法咯,然後寫具體的東西,數學的知識,還可以一套題哦,說出自己的方法和感觸哦,在寫點繼續性的東東,要好好學習嘍~呵呵,祝你學習進步咯~
筆:可以有熒光筆,可以有蠟筆,彩筆,或者用改正液往黑色背景上寫咯。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