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照片對焦小知識
擴展閱讀
為什麼經典的劇都有刪減 2024-11-07 02:43:16
同學聚會菇涼有什麼表現 2024-11-07 02:39:57
兒童外傷怎麼處理 2024-11-07 02:32:37

照片對焦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12-06 11:02:55

⑴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喜歡攝影的,而且攝影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心情的,攝影也是有許多的知識和技巧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的相關資料。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1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

「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2

什麼是快門:快門,簡單的表述就是「控制開啟時間」裝置,就像上面光圈知識點舉的例子,水閘開啟了,但要開多再關呢?這個就要由快門來決定了,快門用秒來表示,比如1/60 1/125 1/500 1/1600等等…利用好快門,可以拍攝到高速轉動運動的物體,能及其清晰的定格住這個運動的物體,也可以藉助快門時間,拍攝如絲般的水流效果,如夢幻般的星空等…這都是快門的功勞。

什麼是ISO:ISO是相機的感光度,簡單來說,這個東西能幫助你提高照片亮度,不至於欠曝,但代價是照片隨著你ISO數值的提高,噪點也會隨之增多。ISO用數字表示,比如ISO100 ISO200 ISO500 ISO1600等等…數字越大,ISO越高,照片也就越亮。一般我們將ISO分為三檔,分別是「低感光度,中感光度,高感光度」。 低感光度一般在800以內,這樣的.數值,拍出來的照片在平時商用是可以接受的,畫質比較順滑細膩。 中感光度在800-6400之間,這時的照片會有比較明顯的噪點,這時你就需要考慮你照片是用來幹嘛的,要放大多少,再考慮用還是不用這樣高的ISO值。 高感光度在6400以上,用這樣的感光度拍照片,已經不求攝影藝術上的美感,而是拍到就好,這類照片往往內容勝過照片的藝術性觀賞性,使用場合比如在昏暗的地方拍攝能起證據的畫面等方面…

什麼是焦距:焦距就是鏡頭上的標的焦段,用數字來表示,焦距越短,拍攝的視角就越大,焦距越長,拍攝的視角就越小。拍攝什麼題材,就需要用什麼焦段的鏡頭,比如拍風景,一般都是用24mm以下的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來拍攝,能很好的表現出大場景效果,是拍攝風景理想的選擇。拍人像一般選擇50mm 85mm焦段的鏡頭。

什麼是對焦:對焦是指使用照相機時調整好焦點距離,通常數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分別是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和多重對焦方式。

對焦也叫對光、聚焦。通過照相機對焦機構變動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過程就是對焦。下面教給大家幾個對焦小技巧

1、拍攝時保持相機的穩定,可以藉助三腳架,或者倚靠在固定物上,避免相機的抖動,達到快速對焦,否則一抖動,焦點又跑了。

2、光線弱的情況下,相機自動對焦無法合焦時(無法合焦時,相機快門是按不下去的,當你發現按不下快門,說明相機無法對焦),這時你可以把鏡頭上的自動對焦開關撥到FM手動對焦端。

什麼是景深:

這里我用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解釋下什麼是景深, 景深就是當鏡頭聚焦在被攝物上顯示出清晰的影像,在這個被攝物一前一後兩個方向一定范圍內的物體都是可以被較為清晰的記錄的,這個前後清晰距離的這個范圍就是景深。景深的作用主要用來表達作者拍攝意圖,能讓觀者視線引導到作者要表達的景物上去。

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要想拍出優秀的攝影作品,除了熟練掌握各種攝影技巧外,還需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審美,雖然是一個主觀的詞彙,主觀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我們也是有方法去提高的,如果你與生俱來就有出色的藝術細胞,對美善於欣賞和把握,那恭喜你,你狠合適搞藝術類工作,但如果你缺少審美的一根,那麼我們用後續學習來補上,攝影上提高審美的方法就是看人家的優秀作品,現在網路如此發達,隨便網上一搜,大把作品映入眼簾,比如你准備出去拍秋色,你可以網上看人家如何拍攝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然後觀察他們是用什麼角度,什麼手法,怎麼構圖搭配,以及這個照片用什麼鏡頭才能拍出…之後你就可以出去依樣畫葫蘆,必定會有驚喜的收貨,不過要真正為你所用,為你所掌握,一定要多拍,多拍多練是硬道理。

版權聲明:本文為「攝影技術技巧學習班」原創文章,轉載須附原文鏈接,否則視為侵權。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3

用高速快門定格精彩瞬間

拍攝運動主體時,為了保證在照片上「凝固」快速運動的被攝物體,常常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在體育、舞蹈、動物生態攝影中,經常會設定比較高的快門速度並啟用連拍功能,將精彩的瞬間定格。

▲快門優先、F7.1、1//1000秒、ISO 200、焦距100mm。把快門速度調整為1/1000秒,清晰捕捉到賽馬飛奔的畫面。

專家提示!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拍攝高速運動物體的區別

雖然使用光圈優先配合大光圈或者使用快門優先直接設定較高的快門速度,都可以捕捉高度的運動物體。不過,它們之間是存在區別的。光圈優先模式更注重通過精確的光圈設定控制畫面的景深,在這種情況下,被攝物體移動到不同的區域,隨著光線的變化,快門速度也會發生變化;而快門優先,更注重精確地控制快門速度,光圈值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景深也會隨之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快門優先模式下使用很高的快門速度拍攝時,一旦正確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超過鏡頭的最大光圈時,會出現曝光不足的問題,畫面變暗。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提升ISO值加以改善。

用適當的快門速度表現虛實相生的畫面

使用適當的快門速度(高於相對靜止的物體、低於運動的物體)拍攝時,由於相對靜止的物體運動速度慢,運動的物件速度快,利用它們之間的速度差,就能夠記錄下運動物體的軌跡。同時,保持靜止物體的清晰度。使用快門優先能夠精確地控制快門速度,表現出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美感。這種拍攝方式常用於體育、舞台演出、都市街頭以及一些人文題材中。

▲快門優先,F22,5秒,ISO 200,焦距27mm。將相機置於三腳架上採用5秒的快門速度拍攝,在高大清晰的建築下,有些人駐足欣賞,有些人匆忙而過。攝影師通過控制快門速度,自然而生動地展現了大教堂內部的景緻。

專家提示!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拍攝動感的區別

我們已經知道,在光圈優先模式下,採用小光圈也可以降低快門速度,記錄下物體運動的軌跡。在大多數情況下,比如拍攝溪流瀑布、拍攝夜景中的車流,採用光圈優先、快門優先都可以表現同樣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拍攝動靜結合的畫面。讓該動的動起來、該靜的靜下去,照片上既有清晰的主體形象,又具有流動感,就需要精確地控制快門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快門優先更有優勢。

用追隨拍攝強化動感氛圍

追隨拍攝也常常使用快門優先強化動感氛圍。設定低於主體移動速度的快門速度,跟隨運動物體保持相同的速度向同一個方向移動,進入理想的拍攝點時,輕輕按動快門。

同時保持相機繼續移動。這樣,照片上就會呈現出流動的線條,快門速度越慢,流動線條越明顯。

▲快門優先,F5.6,1/80秒,ISO 100,焦距300mm。攝影師用追隨拍攝的手法以特寫表現摩托車穿越水面的瞬間,摩托車噴射的煙霧、飛濺的雨水、追隨拍攝的模糊背景交織在一起,緊張激烈之中充滿動感。

變焦拍攝和旋轉相機

變焦拍攝和旋轉相機是為拍攝過程增加些樂趣的有效手段。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急速變焦,可以使畫面產生強烈的放射狀線條。而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以中心為定點旋轉整部相機,則可以拍攝出中心清楚,四周呈現出旋轉模糊的效果。採用快門優先可以更好地控制快門速度,嘗試不同效果帶來的樂趣。

▲快門優先,F8,15秒,ISO 400,焦距200mm。天色完全黑暗後,夜景也逐漸失去了魅力。這個時段正好可以大玩變焦拍攝,增加照片的趣味性。

⑵ 10個不可不知的對焦方式

導語:對焦,有時也被稱為聚焦,是指通過相機和鏡頭的功能來改變物距和相距的相對位置,使被拍物從模糊到清晰過程,這是剛接觸到攝影的愛好者們最容易學會的一門基本技巧,對焦的准確與否決定著畫面的清晰度與銳度,可以說是檢驗一個攝影新手是否會用相機的初級標准。但是!接觸攝影這么久,你確定你真的掌握了對焦的技術嗎?下面的這些對焦知識不會聽起來很陌生吧?

10個不可不知的對焦方式

一、手動對焦

盡管現在的數碼相機都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但依然可以使用手動對焦。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自動對焦要比手動對焦更准,其實並不是這樣,自動對焦的優點在於迅速快捷,更加准確的反而是手動對焦。

這一點在微距和弱光攝影上最為明顯,由於相機自動對焦的物理原理(測距對焦、對比度法、相位對焦),它在弱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偏差,微距攝影則對焦點要求更加精細,相機自身很難把控。

很多人習慣用自動對焦了,換成手動對焦很不習慣,認為對焦又慢、又難看準焦點,沒關系,現在的數碼相機大多數都有實時取景功能,它對於手動對焦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單次自動對焦

這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對焦方式,相機的`單次自動對焦是指在半按快門時,相機開始對焦工作,一旦相機的處理器確認焦點已經對准,發出合焦提示,再完全按下快門就可以完成拍攝,對焦過程也就結束。如果想要改變焦點,那就要先松開快門按鈕,然後再次半按快門重新開始對焦。

當相機已經提示對焦已經准確,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門前,拍攝對象發生了移動,之後再完全按下快門,就會得到一張失焦的模糊照片,所以這種對焦方式只適用於拍攝相對靜止的物體。

三、連續自動對焦(伺服對焦)

自動對焦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除了單次自動對焦外,另一種就是連續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也稱為伺服對焦,就是半按快門對焦之後,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了,相機會自動跟焦。

在你使用連續伺服對焦時,要在開始時選取對焦點,換而言之就是告訴相機一個明確的目標,它才能進行跟蹤。根據伺服對焦的特性,這種方法最適合拍攝運動中的目標,例如運動、賽車等等。

四、完全自動對焦

如果你選擇的是自動對焦而不作任何調整,當你的手指半按快門時,相機就開始自動幫你選取對焦點了。這是最簡單、最省事的辦法,尤其是當你需要抓拍,或是沒有時間主動選取對焦點時。

但是相機自動選取焦點也有弊端,比如說你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焦點,相機自動選取的焦點往往是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但有很多時候我們選取的焦點在畫面中的其它的位置(例如黃金比例點),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手動選取對焦點了。

五、手動選取對焦點

手動選擇合適的對焦點,綜合了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的優點,能夠幫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畫面,尤其是拍攝風光、靜物和肖像攝影這種有充分時間准備的題材。你在取景框內可以看到對焦點的指示,然後通過按鈕選取你想要的對焦點,接著半按快門開始對焦,雖然花了一點時間,但是更容易幫助你拍出你想要的畫面。

六、人臉識別

目前最新的相機基本上都配備了這樣的技術(需要開啟實時取景),它通過軟體演算法識別畫面中的人臉部分,然後把它當做對焦點進行跟蹤和檢測。這個方法最適合拍攝愛動的小朋友,只要開啟這項功能,相機的對焦點就會一直鎖定在小朋友的臉上,不用再擔心每次拍照都不配合的熊孩子啦!

七、先對焦,後構圖

盡管現在的相機技術越來越成熟,越高級的相機會有越多的自動對焦點供你選擇,但是不能保證你所需要的對焦位置每次都有自動對焦點,面對這種情況,你可以嘗試對焦後重構圖。

這個方法非常方便,雖然有時為了重構圖的需要,你的相機位置會產生輕微的偏移,但這種程度上的偏移並不會使焦平面發生變化而產生脫焦的問題。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於弱光環境的拍攝,即在目標處使用中心點對焦(通常來說,中心點對焦效果最好),然後移動相機重新構圖。

八、後鍵對焦

平時我們半按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全按的話就會拍照。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設定,將這對焦和拍照兩個功能分開,讓快門只保留拍攝功能,將自動對焦功能放在機背的AF-ON這個按鍵上面,即在半按快門的時候不會對焦。

AF-ON這個功能適用於主體位置會隨時變化的情況,例如生態攝影、運動攝影或新聞攝影,就常常會使用到它。使用方法,就是把對焦點設定成中央單點對焦,在拍攝時,按住AF-ON,以中央對焦點不斷追蹤著主體,直至對焦准確及構圖完成才按下快門。

使用AF-ON的另一個優點是減少了重新構圖的麻煩。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連拍一些照片,如果每次拍照前都要半按快門對焦,反復重新構圖再拍攝,這會為我們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操作。而使用AF-ON就可以一直追蹤你想要拍攝的目標,適時按下快門即可。

九、超焦距對焦

超焦距的概念聽起來很復雜,其實很簡單,它是指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前界(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鏡頭的距離,換句話說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從超焦距點到無窮遠的畫面全部都清晰。

最快的對焦就是不對焦,這句話深諳超焦距對焦的原理。手動將鏡頭的焦距調整到最大,只要保證被攝對象處於最近清晰點之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拍攝了。很多街頭抓拍就是使用這個技巧。PS:如果是廣角鏡頭採取這種方法,會使畫面的景深達到最深。

十、景深合成

這是北美的風光攝影非常喜歡使用的一個辦法,對於層次感明顯的畫面,你可以拍攝不同對焦平面的照片,然後用這個技術把它們合成,讓畫面的每一處都變得清晰起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拍攝靜物,一定要嚴格保持相機的參數和被攝者的距離,最好是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使用同一個焦段,然後改變不同的焦平面多拍幾張,最後合成,從而得到一張前後完全清晰銳利的照片。

⑶ 攝影基礎知識,如何掌握對焦的訣竅

善用相機自動對焦功能
拍攝靜態主體時,為精準對焦得到清晰的影像,可採用單次自動對焦模式。半按快門後,只會鎖定一次對焦距離。
手動對焦應用
特定狀況下,相機自動對焦系統無法准確對焦,例如對焦點位置的畫面反差太低、太暗等。此時便可以改用手動對焦。
區域對焦:
在手動對焦模式下,目測拍攝距離,然後調整對焦環上所標示的對焦距離,使其與主體距離相近,這樣一來就可以不用對著取景器進行對焦,也能拍出清楚的照片。例如:許多采訪現場都可以看到記者將相機高高舉起來拍攝,就是用區域對焦。
泛焦效果:
泛焦的技巧是將對焦距離設在無窮遠處,然後手動調整對焦環將對焦位置稍微往回調整,讓近處的景物也能清晰呈現。運用此對焦技巧,可得到最深的景深范圍,使整個畫面的景物都清楚。

⑷ 攝影師必學!如何精準的手動對焦

對一些老攝影師來說,在他們剛剛接觸膠片攝影的時候,自動對焦就好像是科幻小說里的東西。畢竟九十年代自動對焦技術才開始成熟起來,在那以前的老相機,基本上都是要手動對焦的。

雖然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有著強大的對焦功能,但是這並不表示手動對焦就不需要了,自動對焦的優點在於迅速快捷,但是往往卻並不是最准確的,在某些環境下還會容易出現偏差,相對的,手動對焦會更加精準。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手動對焦呢?

使用膠片相機。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部分的膠片相機都是需要手動對焦的。

用數碼相機玩老鏡頭的時候。

同膠片相機一樣,老鏡頭都是需要手動對焦。

弱光環境下或是被攝物體反差度較小的時候。

數碼相機的 AF 系統是依賴光線和反差來工作的,當弱光環境下或者被攝物體反差很小(例如光滑的牆面)的時候,AF 系統的效率就會很低或者根本無法工作,這時候,需要鎖定對焦點重新構圖或者乾脆使用手動對焦。

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

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時,相機會嘗試隨著距離的變化而改變對焦。如果使用自動對焦,有時候對焦速度會趕不上物體移動的速度,這時候需要使用手動對焦。

拍攝微距照片的時候。

拍攝微距對於自動對焦來說是個很艱難的工作。在景深很淺的情況下相機也無法判斷該在哪裡對焦,想要掌握對焦的控制權,必須使用手動對焦。

當你想透過玻璃拍攝的時候。

玻璃或者玻璃上的倒影會干擾 AF 系統,這時候還是使用手動對焦吧。拍攝水面上的倒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拍攝人像。

拍攝人像,精準的對焦點尤其重要,人像攝影師往往會將對焦點放在眼睛上,加上很多人像攝影喜歡使用大光圈淺景深的效果,AF 系統往往很難判斷。

構圖。

有時候構圖的時候往往在中心對焦點上並沒有對焦參照物,雖然這時候你可以在邊上鎖定對焦點再移動相機來拍攝,但是這些都沒有直接手動對焦來的方便快捷。

製作 HDR 照片。

製作一張完美的 HDR 照片必須要保證每一張照片都要有相同的對焦點。如果這時候使用自動對焦,每一張的焦點難免會有細微的變化。

在學習手動對焦之前,我們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光圈,因為光圈直接影響到你的快門速度和景深范圍。

光圈,是照相機上用來控制鏡頭孔徑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鏡頭成像質素、以及和快門協同控制進光量。有時也表示光圈值的概念。

表達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不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光圈 f 值 = 鏡頭的焦距 / 光圈口徑。

光圈對照片的影響: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小,f 值越小。

當光圈值開大(靠左)時,鏡頭的通光孔徑放大,進入的光線變多,景深變小;當光圈值收小(靠右)時,鏡頭的通光孔徑縮小,進入的光線少,景深變大。

當光線允許使用小光圈的時候,及時對焦並不是完全准確,但是由於大景深的緣故也會是影像保持銳利,因為很大范圍內的景物都在合焦范圍內。

但是使用小光圈的時候,你需要注意保證進光量的充分,以確保安全的快門速度。

上面的解釋我們簡單歸納為兩句話(敲黑板!!!要背!!!):

大光圈,數值小,進光多,景深淺,虛化大;

小光圈,數值大,進光少,景深深,虛化小。

所謂的對焦,簡單點說其實就是調整鏡片與焦平面之間的位置,使拍攝的物象精準的落在焦平面上,而這個調整鏡片位置的過程就是對焦。

那麼,怎麼樣快速的使用手動對焦呢?這裡面有什麼竅門?

當然有了!

這就是「泛焦」的技巧,在手動相機的時代被廣泛利用的技巧,通常也稱為超焦距攝影。

正如我們上面介紹光圈時候所說的:

相同的焦距之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想要能夠更加精細的控制相片的散景范圍以及做出想要的特殊相片效果,更重要的是,想要更精準的清楚合焦范圍,那麼了解景深尺的概念就絕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老鏡頭上都刻上了根據焦距和光圈值換算景深的景深尺。

景深尺中使用英尺和米兩種單位;當某個距離值對准白色標線時,這一距離的物體就恰好在焦平面上成像。景深表下方白色標線兩側有標示光圈值的數值,當鏡頭的光圈值設定為某一數值時,景深就為該光圈值標線對齊的距離標尺上的兩個數值范圍。

以膠片君手上這支 Summitar f = 5cm 1:2 鏡頭為例(請主動忽略膠片君落滿灰塵的相機)。

當光圈選擇在 f/4 ,你的拍攝主體在 6呎 遠處的時候,這時候,在 5.5呎 到 6.4呎(約)的距離內,都是在清晰景深范圍內。

當光圈選擇在 f/8 ,你的拍攝主體在 7呎 遠處的時候,這時候,在 5.8呎(約) 到 9呎(約)的距離內,都是在清晰景深范圍內。

單反鏡頭也是一樣,以膠片君手上這是 S-M-C Takumar 135mm f/2.5 為例(也請自動忽略戰斗機成色)。

當光圈選擇在 f/16 ,你的拍攝主體在 5m 遠處的時候,這時候,在 4.5m(約) 到 6m(約)的距離內,都是在清晰景深范圍內。

這樣一描述,大家都對景深尺有了很直觀的概念了吧。

不同廠牌的景深尺長相大都大同小異,一般都是上下兩層,顯示對焦行程的一層和景深范圍的一層。熟練掌握景深尺是快速手動對焦的根本,大概就好像如下圖所示。

知道了這個概念不僅清楚了解了散景虛化區域的范圍,同樣可了解了在景深范圍內不管對象怎麼移動都可以不用重新再對焦。

對於使用手動對焦的朋友是不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超焦距

當我們把景深尺一頭拉倒無窮遠標志的時候,會發現景深尺一邊已經沒有了數字,而另一邊相對應的光圈和距離,就是在這個距離范圍以外無論跑多遠都不用再對焦只要是無窮遠行程就一定能合焦,這就是超焦距。

當光圈選擇為 f/8 時,在25呎到無窮遠處均在景深范圍內。

當光圈選擇為 f/16,那麼在30m左右到無窮遠處均在合焦范圍。

當光圈選擇在 f/11,則在8.5m處到無窮遠距離均可合焦。

怎麼樣,很簡單吧。

熟練掌握景深尺的運用以及使用超焦距,不僅可以讓我們在街拍的時候省略對焦的動作,從而快速捕捉瞬間一刻,在拍攝風景照片的時候,運用超焦距概念,也可以拍出從最遠到最近都清晰的作品。

不過還是那句話,再多的專業知識都比不上親自動手去練習,想要更快更精準的手動對焦,還是要不斷的去練習,去熟悉去了解你的相機。

當然了,使用數碼相機的時候,別忘了各個畫幅等效焦距的轉換。

這世上有三種人:生於自動對焦時代;知道手動對焦但是完全不管景深尺;完全了解景深尺並熟練運用。

你是哪種人?

⑸ 對焦的4項知識

導語 :學攝影一段時間,能了解一般 單眼相機 上會有哪幾種自動對焦模式,大概掌握要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轉換使用,或許也懂得手動選擇對焦點來達到更準的對焦效果。除了這類操作基礎外,關於對焦還需要知道什麼呢?來看看這4點小知識,了解後想必對相機的對焦系統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自動對焦力可透過韌體更新升級

相機的對焦能力,難道不是在它出廠的時候就決定好了嗎?一般來說,的確是這樣,相機在出廠時搭載了什麼樣的AF模組,決定了相機將能擁有什麼樣的自動對焦功能。不過有時也會出現某些相機盡管搭載了最新開發的自動對焦模組,廠商可能會因為某些商業上的考量,一開始先選擇「封印」其一部分的能力,等到適當的時機,再以韌體更新的方式「釋放」它。像今年上半年,Canon透過付費韌體更新,將EOS 70D頗受好評的雙畫素自動對焦系統在錄影機C100和C300上釋放。

韌體是什麼?怎麼這么神奇?韌體其實是一種小型軟體程式,由微晶片處理器控制,主要掌控產品功能和作業,目前大多數相機產品設計,都採取可更新韌體的形式,以便在產品的使用期內,若遇到與其他周邊產品的相容性或功能問題時,可用更新韌體的方式進行調整,或是像前文提到的釋放產品新功能。

之前Canon EOS 5D Mark III的中央對焦點,可作用的最大光圈在f/5.6以上的鏡頭,但如果使用增距鏡的話,像400mm f/5.6這類鏡頭的最大光圈就有可能降到f/8,然而此時中央對焦點就可能失靈。對此,Canon便是採取軔體更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入手一台相機之後,也可多留意官方網站上是否有對應機種的韌體更新,可預先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功能問題。

有一種問題叫做「移焦」

或許在這里的不少玩家都出現過移焦的問題,拍攝前明明就合焦了,為什麼拍出來還是糊的呢?當排除像手震之類的自身技術因素後,就有可能是出現移焦的狀況了。之前在談到「什麼是移焦」的文章中提到,移焦有分成兩種,一種是由於相機內結構設計有所偏差而產生,在一些高階機種中會自帶「自動對焦微調」的功能,讓使用者可針對不同的鏡頭進行焦距微調,並將對應數據記憶在相機機身內,也可結合鏡頭校正器來解決問題。

如果相機機身本身沒問題,那也有可能是鏡頭本身鏡片結構的問題,尤其是大光圈鏡頭中最容易產生這樣的狀況。因為大光圈鏡頭自動對焦時總是在開放光圈的情況下運行的',因為光圈口鏡大,球面鏡邊緣容易存在像差的問題,使所判斷的對焦點與而後實際縮小光圈拍攝時的對焦點有所誤差,導致焦點偏移的狀況。遇到這樣的狀況,建議還是以縮小光圈的方式拍攝,讓景深夠深,以包容焦點偏移的狀況。

自動對焦系統在水平方向上比較靈敏准確

現在大多數數位單眼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基本上都搭載有一字型的自動對焦感應器,並在其基礎上發展成十字或雙十字型的自動對焦感應器。看一些單眼相機的自動對焦點分布圖,會發現其中的一字型對焦感應器,大多是以縱向的方式排列,所以應該是在豎直方向上比較靈敏?這樣的想法是錯的,這些感測器盡管是縱向排列,但其實是對橫向線條的反應較靈敏。這樣的情況,在追焦的時候表現比較明顯,如果拍攝物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追焦成功率較高。但如果上下或前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出現遲緩或抓不到焦等狀況。

巧用泛焦拍出銳利清晰的影像

泛焦手法,比較常用在風景攝影中,為了要保證拍攝畫面中整體清晰,會選擇一定距離外或無限遠的景物進行對焦,以預先把拍攝畫面中的景物預先納入景深之內,節省對焦時間,又稱為「超焦距攝影」。其實泛焦不一定要對在無限遠處,亦可透過景深表尺、數學公式、線上工具,甚至是專門APP來測算景深范圍,以參考對焦。但如果手上沒有對應的測量工具,最偷懶的方法即是縮小光圈,並以手動選擇對焦點落在無限遠的地方來拍攝。

以往一些老手動鏡頭上會印有景深表尺,供使用者對焦參考,不過現在大多數自動對焦鏡頭上已比較少見,在此先不多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