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讀書的知識或名言或故事
讀書名言
一、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10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鄒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趙樹理
②西方讀書名言10則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讀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因。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
——坎耶里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惠普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
——赫爾岑
二、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三、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4、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
16、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四、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6、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9、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1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1、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12、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3、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9、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0、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21、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22、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23、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畢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13.一本書象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5,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唐)<登鸛鵲樓>
1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時!---顏真卿(唐書畫家)<勸學>
1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勸學篇>
20,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1,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里沒有窗戶.---威爾遜
22,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2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知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24,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25,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26,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27,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2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3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8,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4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 古人之言雲:「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 說讀書與交友像遊山玩水一般,應該是最輕松愉快的.
常感讀一本心愛之書,書中人會伸手與你相握,彼此莫逆於心,真有上接古人,遠交海外的快樂。
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1716—1797),子才是他的字。的兩句詩:「雙目時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我想將第二句的「古」字改為「世」字。因他那時只有古書,今日出版物如此豐富,真得有一雙秋水洗過的慧眼來選擇了。
清代名士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台上望月。」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略月下世界的整體景象。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於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則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無論是贊嘆,是欣賞,都是一份安詳的享受了。
回答者:f77917 - 同進士出身 七級 12-8 22:25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畢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13.一本書象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5,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唐)<登鸛鵲樓>
1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時!---顏真卿(唐書畫家)<勸學>
1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勸學篇>
20,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1,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里沒有窗戶.---威爾遜
22,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2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知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24,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25,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26,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27,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2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3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8,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4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 古人之言雲:「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 說讀書與交友像遊山玩水一般,應該是最輕松愉快的.
常感讀一本心愛之書,書中人會伸手與你相握,彼此莫逆於心,真有上接古人,遠交海外的快樂。
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1716—1797),子才是他的字。的兩句詩:「雙目時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我想將第二句的「古」字改為「世」字。因他那時只有古書,今日出版物如此豐富,真得有一雙秋水洗過的慧眼來選擇了。
清代名士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台上望月。」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略月下世界的整體景象。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於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則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無論是贊嘆,是欣賞,都是一份安詳的享受了。
回答者:hydden - 魔法師 四級 12-8 22:30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畢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13.一本書象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5,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唐)<登鸛鵲樓>
1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時!---顏真卿(唐書畫家)<勸學>
1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勸學篇>
20,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1,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里沒有窗戶.---威爾遜
22,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2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知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24,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25,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26,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27,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2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3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3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3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3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8,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4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 古人之言雲:「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 說讀書與交友像遊山玩水一般,應該是最輕松愉快的.
46.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47.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常感讀一本心愛之書,書中人會伸手與你相握,彼此莫逆於心,真有上接古人,遠交海外的快樂。
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1716—1797),子才是他的字。的兩句詩:「雙目時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我想將第二句的「古」字改為「世」字。因他那時只有古書,今日出版物如此豐富,真得有一雙秋水洗過的慧眼來選擇了。
清代名士張心齋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台上望月。」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略月下世界的整體景象。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於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則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無論是贊嘆,是欣賞,都是一份安詳的享受了
有關讀書習慣的名言,有關讀書態度的名言,有關讀書方法的名言,有關讀書益處的名言。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⑵ 與讀書有關的知識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己之長。
自贊就是自輕。 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如果有了鬍子就算學識淵博,那麼,山羊也可以講課了。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後退的滑梯。
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於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沒有貨。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於無知。 驕傲是失敗的開頭,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一聲就完了。 鑒難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權物。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誇口。 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朝鮮諺語)
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蒙古諺語)
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拉丁美洲諺語)
學問學問,不懂就問
刀鈍石上磨,人笨人前學。 以人為師能進步。
試試並非受罪,問問並不吃虧。 善於發問的人,知識豐富。
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於問人,決無長進。
學問淵博的人,懂了還要問;學問淺薄的人,不懂也不問。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若要精,人前聽。
只要是有益的話,小孩的話也要聽。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
老薑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怕問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一起。(東非諺語)
耳朵沒有底,可以從早聽到晚。(非洲諺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綉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學習如鑽探石油,鑽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後學走。
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乾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同時趕兩只兔,一隻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
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法國諺語)
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
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麥諺語)
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日本諺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了懂不了,用處也不大。
一竅通,百竅通
心裡沒有眼,有眼也無用。
仔細考慮一天,勝過蠻干十天。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盡信書,莫如無書。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難;沒有頭腦的人,一切都感到簡單。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聞而不審,不若無聞。
讀書不知義,等於嚼樹皮。
吃飯不嚼不知味,讀書不想不知意。
讀書不想,隔靴撓癢。
溫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腦越用越靈。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強記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爭論。(西班牙諺語)
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南斯拉夫諺語)
知識無底,學海無涯
萬川歸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頭能背完,河裡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識學不完。
書囊無底。
生命有限,學問無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學如積薪,後來者居上。
學到知恥處,方知藝不精。
到處留心皆學問。
泉水挑不幹,知識學不完。
做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還學巧。
聰明的樵夫,應該是既善於砍柴,也善於磨刀的。
聰明來自見多識廣。(阿拉伯諺語)
不願看的人,比瞎子還瞎;不願聽的人,比聾子還聾。(法國諺語)
學者的一天,比不學無術的人的一生還有價值。(阿拉伯諺語)
數不盡的土粒,渡不盡的學海。(蒙古諺語)
知識無底,學海無涯。(蒙古諺語)
時間是寶貴的財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
有錢難買少年時。
失落光陰無處尋。
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
守財奴說金錢是命根,勤奮者看時間是生命。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很認真。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最珍貴的財富是時間,最大的浪費是虛度流年。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揮霍金錢是敗壞物,虛度年華是敗壞人。
誰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珍寶丟失了還可以找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
懶人嘴裡明天多。
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熟讀游泳學,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覺山小,人進山中知山深。
萬事莫如親下手。
荊條編小籃,看著容易做著難。
不見不識,不做不會。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爬崎嶇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見識,見識,不見不識。
天平是輕重的衡量器,實踐是是非的試金石。
發一回水,澄一次泥;經一回事,長一回智。
有錢難買經驗多。
有知識不會運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種。
閉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兩腿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聽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經常出門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讀千賦者善賦,觀千劍者曉劍。
讀書如果不與實際結合,知識不過是天空的浮雲。
站在森林外邊,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對岸事,就要渡過河。
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實踐十次。
舞劍是一回事,作戰是另一回事。(朝鮮諺語)
打鐵才能成為鐵匠。(法國諺語)
⑶ 關於讀書的知識或名言或故事有哪些
名言名句之讀書篇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讀書篇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書籍或許是人類在通向未來的幸福富強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和偉大的奇跡.--高爾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的時候,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使我們成為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准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接替他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
⑷ 讀書方面的知識
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
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麼讀書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1
第一、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
每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種事物的認知都要親身實踐,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我們知道,美麗的星空是廣闊無邊的;人類的進化是經過漫長歷程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麗的;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通過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讀得書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學廣識」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當我們心情郁悶、悲觀失望時,可以翻翻那些使人在笑聲中受到啟迪的漫畫書和童話書,你會為「灰姑娘」美好地結局而感到欣慰,為「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而興奮不已。也可以看看科幻書,帶你走進科學的世界,產生美好的遐想,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平淡,從而使人心曠神怡,信心倍增。
第三、 讀書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為作文章而發愁的經歷。讀書過程中,讓你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詞句,在寫作時,就可以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長此以往,便會積累豐富的知識,自然就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了。
第四、 讀書可以使我們懂得大道理
一本好書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燈。當你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法判斷時,有關教育如何做人方面的書籍會使我們毫不猶豫的作出理智的判斷,不為蠅頭小利而動,不為艱難險阻所困,扎扎實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一個勤奮、誠信、高尚的'人。
第五、 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愛國意識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雄偉的萬里長城、輝煌絕世的兵馬俑,無不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然而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的恥辱歷史讓我們知道貧窮落後是要挨打的,從而激勵我們更加奮發圖強,把祖國建設的繁榮富強,使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知識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開卷有益,讀書的益處無窮無盡。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讀書,讀好書,真正掌握現代科技,練好本領,為將來建設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或
古人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可見做人必須從讀書開始,有好書不可不讀。
讀書的功用是多方面的,不只限於消遣娛樂,人們還要從書中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獲得人生的共鳴和啟迪,拓展視野,增廣知識。讀書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修身養性,開啟心智的過程。既然讀書能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教會我們做人,為了求知,就不能怕艱苦。正如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了讀書,受一點苦,這對一個有明確人生志向的人來說算不了什麼,反而可以增強求知的慾望,鍛煉堅定的意志。
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2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1、我們寫作文,就應該多讀多看多想,作文一定能寫好。
2、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雪萊(英國詩人)
3、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4、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5、我們知道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則是無窮的。——拉普拉斯
6、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7、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8、要成為德智體兼優的勞動者,鍛煉身體極為重要。身體健康是求學和將來工作之本。運動能治百病,能使人身體健康,頭腦敏捷,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吳耕民
9、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者:《神童詩·勸學》
10、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紐斯
11、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12、書籍用得好的時候是最好的東西;濫用的時候,是最壞的東西之一。——愛默生
1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4、所有的好書,讀起來就像和過去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們的談話。——笛卡兒
15、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學問,沒有也不可能有欣賞能力文采和廣博的`學問。——赫爾芩
16、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17、了解一頁書,勝於匆促地閱讀一卷書。——麥考利
18、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愛迪生
19、學習並不等於就是摹仿某些東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20、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⑸ 讀書時要注意的幾大要點是什麼
讀書如果只是你的一種消遣方式,怎麼開心怎麼讀就行。如果你想要讀有所得,讀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帶著大腦閱讀、多思考,讀的過程中和讀完之後做點筆記。從整體讀書的策略上來看,要做到三個度:廣、深、高度。
1、首先是廣度,所謂廣度,就是廣泛且大量的閱讀。
廣泛大量閱讀有諸多好處,比如我在實際讀書過程中發現的這三個:
①廣泛大量閱讀可以幫你培養出閱讀興趣。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讀書的興趣,往往是因為讀得少、接觸得少,認為讀書是一件苦差事。而當你讀得多了之後,你就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了解到各種各樣有意思的知識,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喜歡閱讀,培養出閱讀的興趣來。
②廣泛大量閱讀可以讓你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拓寬你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知識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知識是互通的,知識與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你在這一個領域遇到的難題,往往可以在另一個領域找到簡單的解決方法。
③廣泛大量閱讀可以讓你讀得更快、效率更高。一個人看書看得慢、看不懂,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腦海里的背景知識不夠,很多內容都是新知、都是重點,所以讀得慢、讀不懂。這也是我推薦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的一個原因,通過快速閱讀實現多讀,而多讀又可以反過來幫助快速閱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其次是深 度,有了深 度你才能夠累積出底蘊。
深 度區別於廣度,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講,就是「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培養出你對知識的系統性認識和專 業度。培養閱讀深 度的方法是延伸閱讀和主題閱讀。倘若你對一個主題進行了連續讀五六本,甚至十多本書籍的閱讀研究,那麼你對這個主題的認識會超過大部分人。倘若你讀的更多,思考、鑽研的更多,那你對這個主題就會有非常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做到精通,甚至成為半個專家。
主題閱讀也是我自己常用的方式,因為在同一主題下的不同書籍中,不同作者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非常有助於我們建立起自己在這一個主題或領域下的知識體系。
3、之後是高度,高度是建立在廣度和深 度之上的視野和思維。
比如面對同一件事,有的人能快速看清本質,用簡單的一句話、一個概念,就可以說清楚;而有的人卻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需要藉助旁人的點撥才能弄懂、才能理解。
高度的培養,可以通過閱讀一些行業經典書籍、名家觀點來建立框架,然後通過前面講的廣泛大量閱讀、主題閱讀來填充內容。如此,高度也就慢慢培養出來了。
閱讀的廣度、深 度、高度是一體的,就像長方體的長、寬、高一樣,三者缺一不可。這三者決定了你腦海里的知識存量,你腦海里的知識存量越多,你後續的閱讀就會越有成效。
你可能會說,我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啊?其實,你有的!你只需要少給自己找點借口、少玩會兒手機、學習快速閱讀等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時間和精力就都不是問題了。
⑹ 請問各位網友,關於讀書方面的知識!50分!謝謝
第一、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
每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種事物的認知都要親身實踐,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我們知道,美麗的星空是廣闊無邊的;人類的進化是經過漫長歷程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麗的;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通過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讀得書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學廣識」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當我們心情郁悶、悲觀失望時,可以翻翻那些使人在笑聲中受到啟迪的漫畫書和童話書,你會為「灰姑娘」美好地結局而感到欣慰,為「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而興奮不已。也可以看看科幻書,帶你走進科學的世界,產生美好的遐想,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平淡,從而使人心曠神怡,信心倍增。
第三、 讀書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為作文章而發愁的經歷。讀書過程中,讓你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詞句,在寫作時,就可以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長此以往,便會積累豐富的知識,自然就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了。
第四、 讀書可以使我們懂得大道理
一本好書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燈。當你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法判斷時,有關教育如何做人方面的書籍會使我們毫不猶豫的作出理智的判斷,不為蠅頭小利而動,不為艱難險阻所困,扎扎實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一個勤奮、誠信、高尚的人。
第五、 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愛國意識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雄偉的萬里長城、輝煌絕世的兵馬俑,無不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然而火燒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的恥辱歷史讓我們知道貧窮落後是要挨打的,從而激勵我們更加奮發圖強,把祖國建設的繁榮富強,使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知識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開卷有益,讀書的益處無窮無盡。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讀書,讀好書,真正掌握現代科技,練好本領,為將來建設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或
古人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可見做人必須從讀書開始,有好書不可不讀。
讀書的功用是多方面的,不只限於消遣娛樂,人們還要從書中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獲得人生的共鳴和啟迪,拓展視野,增廣知識。讀書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修身養性,開啟心智的過程。既然讀書能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教會我們做人,為了求知,就不能怕艱苦。正如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了讀書,受一點苦,這對一個有明確人生志向的人來說算不了什麼,反而可以增強求知的慾望,鍛煉堅定的意志。
⑺ 讀書了解了哪些知識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壓力,必競都是有父母的負擔.
雖然現在讀書的壓力很大,但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教育都沒辦法享受的.
所以,你現在不需要總結,隨著年齡的成長,你會明白的,還是有時間多學習一下.
新年快樂!新學年成績更上一層樓.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卷,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麼,讀書有哪些好處呢?1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了解許多科學知識.2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千里眼".俗話說的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多讀一些書,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讀書可以讓我們勵志.讀一些有關歷史的書籍,可以激起我們的愛國熱情.4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一些有關寫作方面的書籍,能使我們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提高了我們的習作水平.讀書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做准備.
那麼,讀哪些書比較好呢?讀什麼書是根據自己的年齡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來做選擇的.幼兒應該讀一些啟蒙類的書.如,等.4年級的小學生應該讀一些漫畫類,知識類,文學類的書.如,
⑻ 關於讀書的資料或名言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中國現代名言3則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趙樹理
西方名言3則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讀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因。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托爾斯泰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讀書名言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坎耶里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赫爾岑
名人名言 讀書篇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
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
高尚的語言包含著真誠的動機。
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的。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作者不一定能寫到老,但是他一定應該學到老。
再高深的學問也是從字母學起的。
寫十卷書要比實際行動打下基礎容易得多。
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
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
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獲得智慧的表現。
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乃至對錯誤的認識。
不信書不能提高境界,光信書不如無書。
掉進知識情網中的人,時時品嘗著知識的甜蜜。
穿著飲食可以因陋就簡,而搞學問是不能因陋就簡的。
努力耕耘,少問收獲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中關於讀書的名言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P251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身的美好果實的人。P251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P243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P249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P250
西方名言3則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泰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中國現代名言3則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先讀最好的書,否則你根本沒有機會去讀了。 -H.D梭羅
4、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B.富蘭克林
5、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只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 -W.哈茲里特
6、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 -C.C.科爾頓
7、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8、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9、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10、書中橫卧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11、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12、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14、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15、]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16、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1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8、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赫爾岑
19、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20、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21、書是良葯——劉向(我國漢代大學者)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22、書是麵包——高爾基說: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23、書是益友——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24、書是階梯——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5、書是源泉——高爾基說:「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26、書是船隻——凱勒說:「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27、書是顧問——凱勃斯說:「書是隨時在你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
28、書是奇跡——高爾基說:「書,要算要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復雜最偉大的奇跡。」
29、書是社會——皮羅果夫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與氣質,使人高尚。」
30、書是營養品——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31、書是遺訓、忠告和命令——赫爾岑說:「書——這是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選,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
33、「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34、「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3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3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37、「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彌爾頓
38、「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赫爾岑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3、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4、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6、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7、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中國現代名言3則
1、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鄒韜奮《韜奮文集》
2、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3、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西方名言3則
1、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讀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因。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2、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泰
3、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2、少年魯迅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也曾是寫對聯的好手。少年時代的魯迅在上學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的孩子對出「九頭鳥」,有的孩子對出「三腳蟾」,有的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後,他站起對出「比目魚」。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的了。壽老先生在—一評論了前者之後,最後稱贊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為「獨非數字卻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於「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的含義,真是恰到好處。
經老師的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樟壽雖小卻語驚四座。
3、列寧的讀書故事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4、毛澤東的讀書故事:
毛主尤其喜歡「動筆」讀書。只要是他讀過的書,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將書中錯別字和點錯的標點改正了。毛主席還喜歡加批註,上學時就曾批註鮑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在10萬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寫了1萬多字的批註。後來這本書被一個同學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轉還給毛主席。毛主席又高興地批註了自己寫在書中的批語。
5、 張廣厚的讀書故事: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6、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7、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8、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9、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10、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1、施洋搓腳夜讀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12、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13、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14、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15、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望君採納
⑼ 讀書的小常識
睡在床上讀可以治療失眠,坐在馬桶上讀書可以養成便秘的習慣。
⑽ 讀書的知識
一、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並不是輔助記憶--理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是很難記得准確:當需要應用時,強記的理論根本無濟於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義,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確性。理解愈深愈准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用起來就愈能得心應手。所以讀書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聯帶關系要明白;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而學生也不需多花時間。他只要能改三個壞習慣,一年內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是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200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覺,只知低著頭忙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①將明白了的內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後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後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②在上課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太多而不便發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於課後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甚麼,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就大"開水喉",希望"撞"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獨立的某一節之後,要花少許時間去細想節與節、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系,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學術的范圍內,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術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而成,然後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學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第三個壞習慣,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就是在選課的時候,只想選較容易的或講課動聽的老師。其實定了某一系之後,選課應以老師學問的淵博為准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個高手學習,得其十之一、二,遠勝跟一個平庸的學得十之八九。這是因為在任何一門學術裡面所分開的各種科目,都是殊途同歸。理解力的增長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異。老師若不是有相當本領,就不能啟發學生去找尋不同科目之間的通論。
二、興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燒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會讀得較好。但興趣可不是培養出來的。只有總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產生興趣。可以培養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無論任何科目,無論這科目是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盎然而生。
對著書本幾小時卻心不在焉,遠比不上幾十分鍾的全神貫注。認為不夠時間讀書的學生都是因為不夠集中力。就算是讀大學,每天課後能思想集中兩三小時也已足夠。要培養集中力也很簡單。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明知會被打擾的時間就不應讀書。第二、不打算讀書的時間要盡量離開書本--"餓書"可加強讀書時的集中力。第三,讀書時若覺得稍有勉強,就應索性不讀而等待較有心情的時候--厭書是大忌。要記著,只要能集中,讀書所需的時間是很少的。
將一隻手錶放在書桌上。先看手錶,然後開始讀書或做功課。若你發覺能常常在30分鍾內完全不記得手錶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於每次讀書對都完全忘記外物1小時以上,你就不用擔心你的集中力。
三、問比答重要
很多學生怕發問的原因,是怕老師或同學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發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就是要臉皮厚!就算是問題再淺,不明白的就要問;無論任何人,只要能給你答案,你都可以問。
從來沒有問題是太淺的。正相反,在學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由三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學術上的進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師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學者之所以要教書,就是因為年輕學生能提出的淺問題,往往是一個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雖然沒有問得太淺這回事,但愚蠢的問題卻是不勝枚舉。求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甚麼問題是愚蠢或是多餘。若不發問,就很難學得其中奧妙。
老師因為學生多而不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花很多時間。認真的學生就應該在發問前先作準備工夫。這工夫是求學上的一個重要過程。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與"不知",最容易就是做發問前的准備工夫。這准備工夫大致上有三個步驟--
第一、問題可分三類--A、"是甚麼"(What),B、"怎樣辦"(How?),C、"為甚麼"(why)。學生要先斷定問題是那一類。A類問的是事實:B類問的是方法:C類問的是理論。問題一經斷定是那一類,學生就應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卻混淆。若要問的問題包括是多過一類的,就要將問題以類分開。這一分就可顯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要盡量去將問題加上特性。換言之,你要問的一點是愈尖愈好。第三、在問老師之前,學生要先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可輕易地在書本上找到。若然,就不應花老師的時間。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驟發問題,答案是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的。若仍須問老師的話,你發問前的准備工作會使他覺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書分三讀--大意、細節、重點
學生坐下來對著書本,拿起尺,用顏色筆加底線及其他強調記號。讀了一遍,行行都有記號,這是毀書,不是讀書。書要分三讀。
第一讀是快讀,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關於甚麼問題。快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務求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翻得慣了,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大意,快翻兩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讀是慢讀,讀細節,務求明白內容。在這第二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鉛筆在頁旁作問號,但其他底線或記號卻不可用。第三讀是選讀,讀重點。強調記號是要到這最後一關才加上去的,因為哪一點是重點要在細讀後才能選出來。而需要先經兩讀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沒有經過一快一慢,選重點很容易會選錯了。
在大學里,選擇書本閱讀是極其重要的。好的書或文章應該重讀又重讀;平凡的一次快讀便已足夠。在研究院的一流學生,選讀物的時間往往要讀書的時間多。
雖然我在以上建議的讀書方法是著重大學生,但絕大部分也適合中小學生學習。自小花一兩年的時間去養成這些讀書的習慣,你會發覺讀書之樂,實難以為外人道。
1984年1月3日
思考的方法(上)
據說熊彼德(J.A.Schumpeter)曾在課堂上批評牛頓,指責這個如假包換的物理學天才只顧閉門思想,沒有將他思考推理的方法公開而留諸後世!這批評有點道理。但牛頓在物理學上的豐功偉績,是他在逃避瘟疫的兩年中想出來的;其後就再沒有甚麼重大發現--雖是曇花一現,但這"一現"卻是非同小可。愛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屢見經傳:可惜他天賦之高,遠超世俗,要學也學不到。
有些朋友以為愛因斯坦既然可以不用資料而將相對論想了出來,他們也可照樣推理。但愛因斯坦所能辦到的,跟他們有甚麼相干?不自量力,以此為最!愛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很可能是那自命不凡的人的一種思想障礙。
我不僅不敢與牛頓或愛因斯坦相比,就是半個天才也算不上。但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倒可以寫一點有實用性的思考方法。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一個平凡的人能學得的思考方法,其他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學。天才的思考方法是天才的專利權,與我們無關。
在大學念書時,我從不缺課的習慣就是為了要學老師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試都考過了,我就轉作旁聽生。有一次,赫舒拉發(J.Hirshleifer)在課後來問我:"你旁聽了我六個學期,難道我所知的經濟學你還未學全嗎?"我回答說:"你的經濟學我早從你的著作中學會了,我聽你的課與經濟學無關--我要學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我這個偷"思"的習慣實行了很多年,屢遇明師及高手明友,是我平生最幸運的事。這些師友中,算得上是天才或准天才的著實不少。我細心觀察他們的思考方法,在其中抽取那些一個非天才也可用得著的來學習,久而久之就變得甚為實用。但因為被我偷"思"的人很多,我就綜合了各人的方法,作為己用。雖然這些人大都是經濟學者,但天下思考推理殊途同歸,強分門戶就是自取平凡。茲將我綜合了普通人也可作為實用的思考方法的大概,分析如下。
一、誰是誰非毫不重要
假如你跟另一個人同作分析或辯論時,他常強調某一個觀點或發現是他的,或將"自己"放在問題之上,那你就可以肯定他是低手。思考是決不應被成見左右的。要"出風頭"或要"領功"是人之常情,但在思考的過程上,"自己"的觀點不可有特別的位置。"領功"是有了答案之後的事。在推理中,你要對不同的觀點作客觀的衡量。
有些人認為佛利民好勝、強詞奪理地去維護自己的觀點,這是錯的。佛利民的思想快似閃電,但他認錯更快!因為他認錯太快,往往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認錯。在我所認識的高手中,沒有一個推理時將"自己"加上絲毫重量的。事後"領功"是另一回事。
同樣地,在學術上沒有權威或宗師這回事--這些只是仰慕者對他們的稱呼;我們不要被名氣嚇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錯,所以他們的觀點或理論也只能被我們考慮及衡量,不可以盡信。當然,高手的推論較為深入,值得我們特別留意。我們應該對高手之見作較詳盡理解,較小心地去衡量。但我們不可以為既是高手之見,就是對的。高手與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廣泛,後者膚淺而狹窄。
我一向都佩服史密斯、米爾及馬歇爾等人。但當我研究佃農理論時,我就將他們的佃農理論一視同仁,沒有將他們的大名放在心上,若非如此,我是不可能將他們的理論推翻的。
二、問題要達、要淺,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問題問得好,答案就往往得了過半。在"讀書的方法"一文內,我述說了求學時的發問主旨。以發問作為思考的指引,有幾點是要補充的。
第一、問題要一針見血。這是佛利民的拿手好戲。你問他一個問題,他喜歡這樣回答:"且讓我改一下你的問題。"(Let me rephrase your question.)他一改,就直達你要問的重心,十分清楚。我們凡夫俗子的仿效方法,就是要試將一個問題用幾種形式去發問,務求達重點的所在。舉一個例子。當佛利民解釋某法國學者的貨幣理論時,我問:"他的主旨是否若時間長而事情不變,人們就覺得沉悶?"佛利民答:"你是要問,是否時間越多,時間在邊際上的價值就越少?"這一改,就直達經濟學上的"替換代價下降"(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定律,他無需答我,答案已浮現出來了!
第二、問題要問得淺。這是艾智仁(A.A.Alchian)的專長。談起貨幣理論,他問:"甚麼是貨幣?為甚麼市場不用馬鈴薯作貨幣?"當經濟學界以功用(Utility)的量度困難為熱門的爭論時,艾智仁問:"甚麼是功用?甚麼是量度?我們用甚麼准則來決定一樣東西是被量度了的?"這是小孩子的發問方式。後來艾智仁找到了舉世知名的答案。量度不外是以武斷的方式加上數字作為衡量的准則,而功用就只不過是這些數字的隨意定名。假設每個人都要將這數字增大,就成了功用原理。這武斷的方法若能成功地解釋人類的行為就是有用的,而功用本身與社會福利無關!
我自己的佃農理論,就是由幾個淺問題問出來的。傳統上的理論,都以為既然土地種植的收成是要將一部份分給地主,那麼地主以分賬的方法徵收租金,就正如政府征稅一樣,會使農民減少勞力從而使生產下降。我問:"既然生產下降,租值就應減少了,為甚麼地主不選用其他非分賬式的收租辦法?"我再問:"假如我是地主,我會怎麼辦?假如我是農民,我又會怎麼辦?"
第三、要斷定問題的重要性。在我所知的高手中,衡量問題的重要與否是慣例,赫舒拉發更喜歡把這衡量放在一切考慮之前。學生問他一個問題,他可能回答:"這問題不重要。"於是就想也不再想。認為是重要的問題呢,他就從座上站起來!
判斷問題的重要性並不太難。你要問:"假若這問題有了答案,我們會知道了些甚麼?"若所知的與其他的知識沒有甚麼關連,或所知的改變不了眾所周知的學問,那問題就無足輕重。
有很多問題不僅是不重要,而且是蠢問題。甚麼是蠢問題呢?若問題只能有一個答案,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那就是蠢問題了。舉一個例。經濟學是基於一個"個人爭取利益"的假設;這就暗示著個人生產是會盡可能減低生產費用。有一個學者大做文章,問個人的生產費用是否會過高了?但基於這作者自己的假設下,"過高"是不可能的。佛利民就下評語:"愚蠢的問題,得到愚蠢的答案,是應有之報!"
1984年3月20日
思考的方法(中)
三、不要將預感抹殺了
邏輯是推理的規格;但若步步以邏輯為先,非邏輯不行,思考就會受到壓制。不依邏輯的推理當然是矛盾叢生,不知所謂;但非經邏輯就想也不想的思考方法,往往把預感(Hunch )抹煞了,以致甚麼也想不到。邏輯學--尤其是數學邏輯--是一門湛深的學問,但若以邏輯先入為主,就會弄巧反拙。
在念書時我拜讀過愛因斯坦與邏輯學高手朴柏(K.Popper)辯論的書信。他們爭論的是科學方法論的問題。在這辯論中,我以為朴柏是勝了一籌;但在科學上的貢獻,他卻是藉藉無名的。
邏輯是可以幫助推理的正確性,卻不是思想(Idea )或見解的根源。科學方法論是用以證實理論的存在,但它本身對解釋現象毫無用處。那些堅持非以正確方法推斷出來的思想是犯了規,不能被科學接受的觀點,只不過是某些難有大貢獻的人的自我安慰。這種人我遇過了不少。他們都胸有實學,思想快捷--缺少了的就是想像力。
純以預感而起,加上想像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覆以邏輯證實,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只要得到的理論或見解是合乎邏輯及方法論的規格,是怎樣想出來的無關重要。那些主張"演繹法"(Dective Method)或"歸納法"(Inctive Method )的紛爭,不宜盡聽。蘋果掉到牛頓的頭上(或牛頓午夜做夢),萬有引力的理論就悟了出來。又有誰敢去管他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確。
有一些獨具卓見的學者,其邏輯推理的能力實在是平平無奇;他們的重要科學貢獻是經後人修改而成的。英國早期的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Malthus),推理的能力比不上一般大學生!近代獲諾貝爾獎的海耶克及舒爾茲(T.Schultz),推理也沒有過人之處。這可見思想見解(Idea)是首要,邏輯次之。
得到了一個稍有創見的預感,就不要因為未有邏輯的支持而放棄。在我所認識的學者中,善用預感的要首推高斯(R.H.Coase )。無論我向他提出任何比較特出的意見,他就立即回答:"好像是對了"或"好像是不對的"。先有了一個假定的答案,然後再慢慢地將預感從頭分析。
有一次,在一個會議上,有人提議大地主的農產品售價會是專利權的市價,缺乏市場競爭,對社會是有浪費的,我沖口而出:"怎麼會呢?假若全世界可以種麥的地都屬我所有,我就一定要將地分開租給不同的農民耕種;麥收成後農民就會在市場上競爭發售,那麼麥價是競爭下的市價。"高斯在旁就立刻對我說:"你好像是對了。"三天之後,我再遇高斯時,他又說:"你好像是對了。"我問他我對了甚麼?他說:"麥的市價。"幾個月後,在閑談中,高斯舊事重提:"我認為在麥的價格上你是對了的。"對一個不是自己的預感而日夕反覆推斷,確是名家風范,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另一個已故的高手朋友,名叫嘉素(R.Kessel),是行內知名的預感奇才。在1974年(他死前一年)我有幸跟他相聚幾個月,能欣賞到他的不知從何而來的預感。嘉素有一條座右銘:"無論一個預感是怎樣的不成理,它總要比一點意見也沒有為佳。"他又強調:"若無半點見解在手,那你就甚麼辯駁也贏不了。"
預感是每個重要發現都缺少不了的--從那裡來沒有一定的規格,有時究竟是甚麼也不大清楚。在思考上,預感是一條路的開端--可走多遠,到那裡去,難以預先知道--但是非試走一下不可的。走這路時邏輯就在路上畫上界線,將可行及不可行的分開。走了第一步,第二步可能較為清楚。好的預感的特徵,就是路可以越走越遠,越走越清楚,到後來就豁然貫通。"沒出息"的預感的特徵正相反。
不要以為我強調預感的重要,是有貶低邏輯及科學方法論之意。我曾經是迦納(R.Carnap)的學生,怎會輕視這些學問?我要指出的是邏輯是用以輔助預感的發展,用錯了是可將預感抹煞了的。
四、轉換角度可事半功倍
任何思考上的問題,是一定可以用多個不同的角度來推想的,換言之,同樣的問題,可用不同的預感來試圖分析。在這方面,我認識的高手都如出一轍--他們既不輕易放棄一個可能行得通的途徑,也不墨守成規,盡可能用多個不同的角度來推想。轉換角度有如下的效能--
第一、茅塞可以頓開。茅塞(Mental Block)是一個很難解釋的思想障礙,是每個人都常有的。淺而重要的發現,往往一個聰明才智之士可能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但若將思想的角度稍為轉變一下,可能令茅塞頓開。想不到的答案,大多數不是因為過於湛深,而是因為所用的角度是難以看到淺的一面。重要的例子不勝枚舉。
一間工廠為了生產,對鄰近的物業造成污染而有所損害。歷久以來,經濟學者都建議政府用幾種辦法去壓制工廠的生產,從而減少鄰近物業的損失。這個老問題到了高斯的手上,他就將角度倒轉了:"壓制工廠生產,就等於鄰近的業主對工廠有所損害,究竟要被壓制的應是那一方?"高斯定律是由此而出的。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近十多年來在世界上大行其道的"財務投資學"(Corporate Finance)。這門學問其中的一個創始人沙爾波(W.Sharpe)的成名之作,是在有風險的情況下,首次在原理上斷定了資產的市價。雖然這原理是有著明顯的缺點,但對一個在當時是高手雲集而不可解決的重要問題,稍可成理的答案已足令其馳名遐邇。沙爾波的"破案"出發點,就是將一條當時眾所周知的曲線倒轉了來劃。
第二、角度可以衡量答案。從一個角度看來是對的答案,換一個角度卻可能是錯了。任何推理所得的一個暫定的答案,都一定可以找到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衡量。若不同的角度都不否決這個暫定的答案,我們就可對答案增加信心。當然,可靠的答案還是要經過邏輯及事實的考驗的。
第三、角度有遠近之分。在思考的過程中,細節與大要是互補短長的,無論細節想得如何周到,在大要上是有困難的見解,思考者就可能前功盡棄。但在大要上是對了的思想,細節的補充只是時間的問題--就算是錯了細節也往往無傷大雅。在這方面的思考困難,就是若完全不顧細節,我們會很難知道大要。有了可靠的大要而再分析細節,准確性就高得多了。
思想一集中,腦袋就戴上了放大鏡,重視細節--這是一般的習慣。善於思考的人會久不久將問題盡量推遠以作整體性的考慮。
1984年3月23日
思考的方法(下)
五、例子遠勝符號
推理時可用例子,也可用符號;有些人兩樣都不用,只是照事論事,隨意加點假設,就算是推理。後者是茶餘飯後不經心的辯論,算不上是認真的思考。有科學性的思考,用例子是遠勝用符號的。
數學是以符號組合而成的一種語言;嚴格來說,任何語言文字都是符號。畫面是沒有符號的,但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用大量的字來表達畫面,就成了例子。思想是抽象的。要證實抽象思想的正確性,數學就大有用途,因為它是最嚴謹的語言。但有效的思考方法卻是要將抽象現實化。畫面比符號較接近現實,因此較容易記;所以在思考上,用例子就遠勝用符號了。
以善用數學而負盛名的經濟學者,如森穆遜(P.Samuelson)、阿羅(K.Arrow)、烏沙華(H.Uzawa)、史得格斯(J.Stiglitz )等人,都是以例子幫助思考的。以數學求證是得了大要之後的事。其他少用數學而善於思考的人,用例子更是得心應手。有些學者只是用符號或少用例子的,但有重要發現的卻是少見。中國人天份之高舉世知名,但用例子的能力就比較弱了。這一點我實在不明白(可能佛學的例子過於抽象,造成不良影響;這問題要請岑逸飛代為解答)。以我之見,韓非子還算過得去,但孟子及孫中山所用的例子就往往似是而非,不知所雲;他們成不了推理高手,是不難了解的。
善用例子的人,再蠢也蠢不到哪裡去。用例子有幾個基本的法門,能否善用就要看個人的想像力了。現試將這些法門分列如下。
第一、例子要簡而貼切。以例子輔助推理,理論的重要特徵是要全部包括在例子之內。通常的辦法就是將例子內的枝節刪去,使重點突出,務求在重點上例子與理論有平行的對比。簡化例子要有膽量,也要有想像力。在經濟學歷史上,簡化例子最有本領的是李嘉圖(D.Ricardo)--所以李嘉圖的經濟模型的廣博度,至今仍未有人能望其項背。那就是說,例子簡化得越利害,復雜的理論就越容易處理。
第二、例子要分真假。所有可用的例子都是被簡化了的。以嚴格的准則來衡量,沒有一個例子是真實的。但有些例子是空中樓閣,其非真實性與簡化無關;另一類例子,卻是因事實簡化而變為非真實--我們稱後者為"實例"。純以幻想而得的例子容易更改,容易改為貼切,是可幫助推理的。但要有實際應用的理論,就必須有實例支持。少知世事的人可先從假例子入手,其後再找實例輔助;實證工夫做得多的人,往往可省去這一步。經驗對思考有很大的幫助,就是因為實例知得多。
第三、例子要新奇(Novel)。眾所周知的例子不僅缺乏吸引力;在思考上,較新奇的例子會較容易觸發新奇的思想。第一個以花比美人的是天才,其後再用的就少了創見。工廠污染鄰居的例子,庇古用時是新奇的;用得多了、啟發力就減弱。高斯在同一問題上作分析,採用了牙醫工具的聲浪擾及鄰居、大廈的陰影減少了隔鄰泳池的陽光。這些比較新奇的例子,都啟發了一點新的見解。
第四、要將例子一般化(Generalise)。這一點,中國人是特別弱的,事實不可以解釋事實;太多理論就等於沒有理論。將每個例子分開處理,理論及見解就變得復雜,各自成理。無意中變成了將事實解釋事實。將多個不同的例子歸納為同類,加以一般化,是尋求一般性理論的一個重要方法。
馬克思走李嘉圖的路,將資本跟土地及勞力在概念上分開。所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缺乏一般性,使剩餘價值無家可歸。李嘉圖自己從來不相信價值是單從勞力而來的;他想不通將不同資源一般化的方法,自知他的理論有困難。這困難要到費沙(I.Fisher)才清楚地解決了。
在社會耗費的問題上,庇古所用的例子分類太多,以致他的理論模糊不清,前後不貫。這問題到了高斯手上,他就認為在社會上每個人無論做甚麼對其他人都有影響;他於是就將所有對人有影響的行為歸納為產權的問題。
在另一個極端,過於一般性的理論,因為沒有例外的例子,所以也沒有解釋的功能。有實用的理論是必須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因此之故,例子既要歸納,也要分類。分類的方法就是要撇開細節,集中在重點上不同例子之間難以共存的地方。將一個例子分開來處理,我們也應該找尋跟這例子有一般性的其他例子。世界上沒有一個"無法一般性化"的實例。若是有的活,在邏輯上這實例是無法用理論解釋的--這就變成了科學以外的事。
第五、要試找反證的例子(Counter Example)。思考要找支持的例子;但考證是思考的一部分--考證就要試找反證的例子了。史德拉(G.Stigler)、貝加(G.Becker)等高手,在辯論時就喜用反證。可靠的理論,是一定要有可以想像的反證例子的--但若反證的是實例,理論就被推翻了。
六、百思不解就要暫時擱置
人的腦子是有著難以捉摸的機能--連電腦也能想出來的腦子,其機能當然要比電腦復雜得多。拚命想時想不到,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是常有的事。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在不經意中走出來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過的老問題。以前想得越深,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機會就越大。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以置信。
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時間並沒有白費。將問題擱置一旁,過些時日再想,可有奇效。就是不再想答案也可能會在無意間得到的。我的價格管制文章寫了3年,公司原理12年,玉器市場9年仍未開筆……,這些及其他文章加起來起碼有百多年!不是言過其實,而是擱置著等時機成熟而已。貝加的文章,好的都是下了多年的工夫。高斯有幾篇等了30多年的文章:他今年74歲了,等不到是經濟學上的大損失。但人各有法,而等待是思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科學上的思考是一門專業。跟其他專業一樣,熟能生巧。可以告慰的,就是無論問題看來是如何的深奧,好的答案往往會比想像中的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