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魚塘養魚防治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兒童術後吃什麼排便 2024-11-05 20:58:37

魚塘養魚防治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1-29 18:27:52

A. 魚塘養魚新手怎麼學預防病害控制水質消毒這些

一、魚苗入塘前的消毒
1、清塘消毒。就是在魚、蝦養殖池經清淤修整後,用生石灰加水溶化後趁熱全池潑灑。池內留水6~10厘米深,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5~110克,水深1米時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0~400克,24小時後池水的pH值在11左右,可迅速清除野雜魚蝦、大型水生生物、寄生蟲和細菌等。這種消毒方法比較徹底,一般是在下魚苗前進行,重在清除魚塘里有害生物,避免魚苗的死亡與侵害。
2、魚種消毒。魚種放養前要進行消毒,可用一定濃度的食鹽水或葯水浸泡魚體,以殺滅寄生在魚體上的病菌和寄生蟲,具體浸泡時間視水溫高低、葯物濃度、魚種體質而定。
2
/3
二、飼養消毒
飼養消毒主要是對養魚的餌料和食場進行消毒。堅持在精飼料中拌入1%的食鹽或100千克飼料拌250克「魚血停」投喂,每月一次,連續4~5天。在魚病流行季節,每個食場每10~15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一次,也可以進行掛袋消毒。
三、定期消毒
定期消毒就是定期的對魚塘的水體進行消毒。平時定期做好水體消毒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魚、蝦生長季節,每月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0~20克加水後全池潑灑1~2次,可維持池水呈弱鹼性、溶氧充足、水質清新,有利於促進魚、蝦的生長,使水中80%~90%的絮狀物吸附沉澱,有利於提高商品魚、蝦的品質和價格。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

B. 養魚的方法和技巧,池塘養魚技巧

提起養魚的方法和技巧,大家都知道,有人問池塘養魚技巧?另外,還有人想問養魚有什麼技巧?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家裡養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池塘養魚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1、養魚的方法和技巧:池塘養魚技巧?

池塘養魚技巧:農村魚塘養魚技術。

1、徹底清塘消,一次施足底肥。魚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過多的淤泥。水深20厘米時,每畝魚池用公斤生石灰帶水消,殺滅蟲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糞公斤作底肥。然後蓄水深2~2.5米,待1周後葯性消失再放魚。

2、增大放養規格,投放「斤兩魚種」。大規格魚種成活率高,並能保證抽捕出塘的商品規格。因此,放養規格是草魚~克、鰱鱅魚~克、鯉魚50~克。

3、合理搭配混養,實行立體養魚。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間和天然餌料,必須按上、中、下水層立體養殖鰱鱅、羅非魚等「肥水魚」和草、鯉、魴魚等「吃食魚」。每畝放養「斤兩魚種」~尾,其中草魚佔40%,鰱鱅佔40%,鯉、鯽、魴、羅非魚佔20%,每畝總放養量達公斤左右。

4、投喂配混飼料,堅持精養細管。根據魚類的生理、生活需要,採用麥麩、米糠、豆餅麵粉、酒糟、礦物質、和魚葯,製成配(混)合飼料投喂,提高飼養的效率。每年每畝投喂公斤。同時,種植黑麥草、蘇丹草、打撈細綠萍、浮萍飼養草魚,每天喂2~3次。5、適時巧施追肥,培養天然餌料。當氣溫低時,宜突擊肥水,培養適宜「肥水魚」攝食的浮游生物,鰱鱅魚快速生長。每隔2~3天施一次追肥,每次每畝施腐熟的人畜糞~公斤。夏季氣溫升高,施農家肥容易泛池,可改施化肥,每隔5~7天施一次,每次每畝施化肥2.5~5公斤。新手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6、套養規格魚種,分期捕大留小。科學設計魚種的放養、套養,間捕次數和數量,實行輪捕輪放,每年分3次捕大留小,可起捕~公斤,做到均衡上市,餘下的魚秋後一並出塘。7月底開始套養6~10厘米的小魚種,為第二年培養大規格魚種作準備。

家裡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7、輪番潑灑,及時防治魚病。高溫期每隔半個月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或90%晶體~克調漿潑灑,同時在魚類的浮性餌料台上垂掛或銅、亞鐵葯簍,進行食場消。草魚腸炎病流行季節,每公斤草魚用0.5公斤大蒜頭與餌料混合投喂,連喂3~6天,預防草魚腸炎病。

池塘條件家裡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高產池面積一般10畝左右,水深2.5米左右。因高產池內浮游生物和懸浮有機物豐富,光合有效輻射一般很少能透0.5米以下水層,應進行機械增氧或加註溶氧量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層水的溶氧條件,提高放養量和產量。池塘土質一般為砂質壤土。水質要求微鹼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放養前應清除池內過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殺滅病蟲害。養魚口訣一三五七。

以上就是與池塘養魚技巧?相關內容,是關於池塘養魚技巧?的分享。看完養魚的方法和技巧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C. 魚塘養魚技術指導,魚塘怎麼管理

魚塘養魚最重要的是選擇池塘,首先池塘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這樣在旱季和雨季到來時才能保證池塘耐旱耐澇;在准備養魚之前,要先進行清整和消毒,只有池塘的環境良好,才會適合魚苗生長和生活。常見的池塘魚類養殖品種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團頭魴、尼羅非魚等。

一、魚塘養魚技術指導

1、魚塘養魚最重要的是選擇保水的池塘,必須有充足的水源,這樣在旱季和雨季才能保證池塘耐旱耐澇。同時池塘一定要向陽,光照要充足,池形整齊,底部平坦,淤泥要適量。

2、池塘在准備養魚之前,要先對池塘進行清整和消毒,因為只有池塘環境好,才會適合魚苗正常生長和生活。清整消毒池塘的過程主要是挖去池塘中過多的淤泥,清除池內以及池壁的雜草,消滅病菌和敵害等,清除的過程中可以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處理。

3、池塘可以養許多不同種類的魚,常見的養殖品種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團頭魴、尼羅非魚等。養魚時要注意,魚的正常生長和繁殖都離不開平常的飼養管理,飼養管理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做好設餌、施肥、調控水質和預防病蟲害發生。

二、魚塘怎麼管理

1、由於在日出前夕是水中氧氣產量最少的時候,魚類在這個時間段最容易浮頭,因此養殖戶在這一時間段要到池邊觀察是否有魚類浮頭現象。並且在午後溫度最高時,也要看看魚類的活動情況,避免魚群出現不良狀況。

2、養殖者也要定期處理池塘中的殘餌、死魚、污染物質,以及腐爛的水草等,要保證池塘有一個清澈干凈的環境,這樣不僅有利於魚類的生長,也可以降低魚類的病蟲害等。每天的投餌量要因時而異,必須結合魚類的長勢情況、天氣狀況、水質情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投喂量以及次數。

3、也可以在池塘旁邊種上青飼料,比如燕麥草、青稞等,或是根據池中養殖的魚類品種來決定青飼料的種植種類。在使用魚類養殖器械時,比如增氧機或是投餌機等,一定都要合理的根據情況來進行使用。

D. 魚塘養魚知識

八字養魚法:指的是水、種、餌、密、混、輪、防、管。
⑴嚴格健康養殖五項制度:
①、嚴格生產日誌制度。把生產過程用「日誌」的形式記錄下來,內容包括天氣情況、水質情況、生長情況、管理情況等,便於查閱和總結。
②、遵循科學用葯制度。使用消毒葯物、治療葯物要科學,建立一套嚴格的、切實可行的科學用葯制度,嚴禁使用禁用葯用品行為。
③、遵守水產品加工企業原料監控制度。
④、水域環境監控制度。監控的內容主要有養殖水域內土壤、底質、大氣和水質。
⑤、嚴格產品標簽制度。養殖產品以標簽形式進行記錄,以明確生產者的責任、保證產品的質量。內容有單位名稱、地址,產品種類、規格,出池日期等。
⑵堅持健康養殖的「兩項登記」:
①、堅持水產養殖生產記錄。對養殖生產過程進行記錄,內容有池塘編號、面積、養殖品種、飼料品牌和來源、苗種來源、投放時間、檢疫情況和檢疫單位以及生長和水質情況。

E. 養魚有哪些疾病,如何防治與治療

水產養殖中常見魚病的類型
1、寄生蟲類魚病
水不僅僅是魚類生存和繁衍的環境,同時還是微生物和病菌的滋生繁殖場所。
若魚塘的消毒工作和水質處理沒有到位,很有可能會出現寄生蟲,寄生到魚類身上就會引發多種病害。
最常見的寄生蟲有車輪蟲、環蟲等。
這些寄生蟲對於魚類來說都具有嚴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導致魚類的死亡。
車輪蟲是由於其在水體中運動時呈現出車輪形狀而得名。
車輪蛀要附著在魚類皮膚上繁殖,隨著車輪蟲的生長,漸漸移動到魚的鰓部。
被寄生的魚類在發病開始階段頭部會形成白色病變特徵。
在水中活動形態也會出現明顯變化,病情逐漸加深,頭部的白色病變會逐漸由白轉黑,病魚在水中游動狀態也會變得更加焦躁。
病情發展到後期, 病魚身體表面會發黑,游動劇烈 ,速度加快,嚴重時會導致病魚死亡。
鑒別車輪蟲病害的標準是魚類的游動狀態和體表特徵。
因為車輪蟲病很有可能導致魚類死亡,並且其快速繁殖,能夠導致大規模傳播,因此具有極高的危害性。
環蟲和車輪蟲類似,也是常附著在魚類表皮或鰓部進行繁衍,但環蟲在侵入魚類身體後會在感染位置分泌許多粘液;這些粘液若是在魚鰓中分泌,則會影響魚類的正常呼吸,導致魚在水下出現缺氧窒息的現象,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環蟲病害在幼魚期較常發生,成魚對於環蟲病的抵禦能力相對較強, 死亡率相比幼魚更低。
2、細菌類疾病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魚類具有針對細菌的免疫系統,對於細菌具有一定的抵禦能力。
魚類表皮鱗片外部分泌一層粘液,這些粘液不僅讓魚的身體更滑,從而降低水體摩擦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抵抗細菌的侵入。
所以這層粘液可以視作魚類的兔疫系統,但還是需要重點注意一些細菌感染導致的魚病,如爛鰓病、腸炎、赤皮病等。
這3種細菌類疾病的患病位置和發病機理都具有明顯差異。
爛鰓病是由於細菌感染而導致魚類鰓部病變腐爛的一種病害。
鰓是魚呼吸系統的主要結構,和哺乳動物的呼吸道類似,若是鰓受到細菌感染,那麼必然會對魚的呼吸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魚因缺氧窒息死亡。
腸炎是魚消化系統疾病,與人患腸炎類似,會出現明顯的腹部膨脹現象,並且食慾衰退甚至不能進食;最後導致死亡。
赤皮病是由熒光極毛桿菌所引起,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這類病原體具有繁殖快、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徵;若未能及時防控或治理,很有可能會波及整個魚塘,出現魚類大范圍死亡現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患赤皮病的魚周身鱗片相繼脫落,露出紅色且附有多處出血點的皮膚[1]。
02
水產養殖中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
1、魚病的針對性治理
(1)魚類車輪蟲病
魚類車輪蟲病的防治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通過KMnO4進行葯浴浸泡,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 並加入1g左右敵百蟲,葯浴後可以在1d之內殺死車輪蟲。
(2)指環蟲病的防治
對於指環蟲病來說,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每米水用90%晶體敵百蟲200 ~ 300/畝的規格進行潑酒,在潑酒過程中需要保證潑酒的均勻性;池塘全面潑灑甲苯咪唑,具體使用劑量詳見說明書,但部分魚類,如日本鰻,需要謹慎使用。
(3)魚類爛鰓病
在飼料中進行葯物拌和投喂治療,大約100kg魚飼料拌葯氟哌酸20g、土黴素3g ,持續投喂7d時間,再利用碘類消毒劑進行殺菌消毒,可以有效滅活病原體。
此外,細菌在6%食鹽水中便難以存活,因此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加入食鹽來控制病原體;在魚塘中進行均勻噴酒,從而起到爛鰓病的防治效果。
(4)腸炎病的防治
魚類腸炎病的防治需要在日常的飼料投喂上著手,提高投喂管理,而治療用葯也需要在飼料中進行拌和投喂。投喂新鮮的配合飼料, 投喂時最好達到80%飽度, 在投喂過程中需要做到定時定量;在腸炎病的流行季節需要在飼料中拌和大蒜素,以20d為1周期的形式投喂,每周期投喂3d。
使用二氧化氯、強氯精等消毒葯物對池塘進行消毒, 並根據具體病情來選擇使用大蒜素這類葯物拌和飼料投喂,連續投喂3 ~ 5d。
(5)赤皮病的防治
對於魚類赤皮病的防治來說,需要在養殖期間做好以下幾點在魚苗放養、成魚捕撈、養殖過塘等方面需要小心操作。
避免對魚造成傷害輪捕輪放捕魚需要控制在3次之內, 在捕撈完畢後需要對魚塘進行消毒處理:
每米水深利用生石灰以10~ 15kg/畝的用量進行潑酒:使用強氯精以及二氧化氯等葯物進行消毒。
同時可以利用磺胺甲氧嘧啶150 ~ 200mg/kg的用量與飼料拌和投喂,每日投喂1次 ,連續投喂3 ~ 5次即可[2].
2、提高養殖技術
(1)營造良好的水質環境
水質環境直接決定了魚類生長的環境質量,同時降低病原體和寄生蟲的出現,抑制其生長繁衍。
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強水質管理工作 ,最大程度上降低病原生物的出現,提高水體整體質量,為類提供更加干凈且適宜生存的環境。
養殖人員需要按時進行清水注入,從而減少水塘中有害物的留存。
若處於高溫季節,養殖人員還可以適當加入水質改良劑,在提高水塘水體質量同時提升溶解氧的含量。
同時還需要提高檢疫力度, 對魚種傳染病源生物進行重點檢疫。
定期對水塘進行消毒處理, 還需要對飼料和其它養殖工具進行消毒,為魚類創設更加安全的生存空間。
(2)提高魚的抗病能力
對於魚類常見病害來說,提高魚類自身的抗病能力其實是成效最為明顯的辦法。
因此養殖人員需要根據具體的養殖情況,如魚類品種、常見病害類型以及環境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提高魚類的抗病能力, 從而有效規避病害的發生。
需要結合魚類的養殖條件和技術條件等進行分析,在魚類的放養規劃上實施調控;根據魚類的生長狀況與水體條件規劃合理的飼料投喂方案,提高水體溶解氧含量,起到改善水環境的效果 [3]。
(3)提高養殖巡塘力度
在水產養殖期間,需要每日進行3次巡塘, 要是觀察水體質量,如顏色、透明度等,以及魚類的攝食狀況,並結合魚的體表特徵和行動特徵分析有無發病情況。
同時觀察池塘有沒有出現浮頭現象,特別是早晨 ,早晨的水塘常常會泛池,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若魚出現不按時吃食,或吃食攝入量過少等問題,並在行為上出現異常:
如暴躁不安、水面徘徊等,則需要立刻將可疑病魚進行捕撈並進行檢查,若發現病害,及時解決。
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水產養殖期間魚的動向與養殖狀態進行記錄,為之後的病害防治提供參考意見。

F. 水產養殖基礎知識是什麼

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可供養殖(包括種植)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從事水生經濟動、植物養殖,為農業生產部門之一。按水域性質不同分為海水養殖業和淡水養殖業。按養殖、種植對象,分為魚類、蝦蟹類、貝類,及藻類、芡、蓮、藕等。

水產養殖業的出現和發展,標志著人類影響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強。

G. 魚塘養魚知識

1、品種選擇

魚採取池塘養殖方式必須選擇具有良好生長優勢的品種,也就是已經被國家鑒定確認的優良品種,如湘雲鯽、彭澤鯽、異育銀鯽等。不過由於鯽魚品種繁多,且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再加上繁殖非常簡單,大多數養殖戶都能夠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因此導致市場上出售的魚苗良莠不齊,好壞參雜。

2、養殖准備

為確保池塘養殖鯽魚能夠更好的進行水體的管理和更換,要求池塘面積大小要適宜,不可過大,且水深要控制在2.5m以內,通常選擇長方形,多數呈東西向。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必須在魚種進池前做好。清塘時,主要是選擇氯制劑或生石灰等葯物,注意要在全池進行潑灑,確保徹底將野雜魚及病原體殺滅,還要用高錳酸鉀浸浴消毒。

當水溫平均達到6~8℃時,就可開始放養魚種。 選擇適宜的放養模式,做好品種搭配。池塘養殖鯽魚是否採取套養,要根據主養品種的數量以及面積大小來決定,要求既不能夠使主養品種的生長速度受到影響,還能夠合理利用水面,增加效益。一般選擇的放養模式是多品種、高密度,從而能夠更加充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體空間,還要考慮水質、水深、飼料、肥料等情況。

3、飼養管理

投喂可採取投飼機自動噴撒和人工手撒兩種方式。由於魚口小、膽小,唇和須也無法自由伸縮,吃食相對比較斯文,往往要經過較長的馴食過程,且每次的投喂時間也相比其他魚類要長,做到以「少撒、慢撒、面大」為原則。這種投料方法能夠確保池塘里的魚均吃到飼料,從而產出規格比較一致的魚。

4、日常管理

每天最好巡溏三次,要認真觀察魚的攝食情況以及水質的變化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要立即進行處理;投喂要以「四定」為原則,即定時、定位、定量、定質,腐敗變質的飼料不能投喂,還要根據天氣、水溫以及魚的具體攝食情況對投喂量隨時進行調整;每3~5天加註1次新水,確保水的透明度維持在25~30cm。

5、魚病防治

鯽魚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時常發生出血性錨頭鰠病。為預防該病,可於鯽魚種下塘前l~2天在全池潑灑2.5%敵百蟲粉劑。對於小面積的主養鯽魚的池塘,在發病季節要每半月使用90%晶體敵百蟲對全池進行潑灑,用量是每立方米0.3g;對於大面積的鯽魚混養池塘,要在鯽魚快速生長季節,採取敵百蟲掛簍(袋),每月進行1~2次,每次連續掛2天。

(7)魚塘養魚防治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高產池面積一般10畝左右,水深2.5米左右。因高產池內浮游生物和懸浮有機物豐富,光合有效輻射一般很少能透射到0.5米以下水層,應進行機械增氧或加註溶氧量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層水的溶氧條件,提高放養量和產量。池塘土質一般為砂質壤土。

水質要求微鹼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放養前應清除池內過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葯物殺滅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