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
秋季氣溫變化大,初秋時,氣溫較高,即「秋老虎」天,同時雨水較多,一些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高發,甚至可能爆發流行;到了晚秋,氣溫逐漸下降,風大乾燥,這時是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因此秋季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對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秋季常見傳染病可分為三大類: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寒、痢疾等。這類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是「吃進去」的傳染病,通常是由於細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飲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經過恰當的處理,吃進走後發病。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軍團菌病、肺結核病等。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是「吸進去的傳染病。細菌和病毒通過空氣傳播或通過灰塵中細菌或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發病。
常見蟲媒傳染病有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這類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蟎、虱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後傳播,是「叮咬傳播」的傳染病,昆蟲先叮咬病人,然後再叮咬健康人,同時將細菌或病毒傳入健康人的體內導致發病。
因為秋季處於夏季和冬季之間,所以夏季和冬季的傳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發生,請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細菌性(阿米瘡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為秋季天氣仍然炎熱,各種細菌、病毒性仍處於旺盛生長繁殖期,食物、水源、環境仍然容易受到傳染,所以疾病仍容易發生與流行。病媒生物如蒼蠅、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頻繁,它們攜帶各種病源體傳染食物、水源、環境。
1、要搞好室內衛生,搞好糞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溝,消滅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吃蒼蠅、蟑螂等叮爬過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嚴格消毒,傳染病人和帶菌者要暫時調離飲食服務工作崗位;
3、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時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飯前、便後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發。「七不要」即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物;不吸煙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潔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腸道傳染病的普通症狀,起病急,腹痛,腹瀉,排稀便一天可達十次以上,繼之膿血便,偶爾伴有輕度發熱,四肢無力。嚴重的有惡心、嘔吐、脫水等症狀。
5、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發現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時向醫務室報告,做到早隔離、早治療。
『貳』 秋季注意哪些可以預防疾病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於氣候乾燥,冷暖多變,人體一時難以適應,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因此,入秋後必須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預防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
1、胃腸道疾病。秋季天高氣爽,人的食慾增強,多食暴飲易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易引起腹部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預防秋季腹瀉重在保養脾胃,防止胃病復發。
2、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太舒服,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在飲食上宜常喝開水和菜湯,多吃些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潤的食品,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呼吸道感染。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溫差有些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狀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4、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疼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葯,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喬建彬)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讓人陶醉的季節,但也是一些疾病開始活躍的季節,為使大家在享受秋天美麗的同時安享健康,我們特整理「秋季疾病預防知識」,以做參考,希望大家健健康康的度過這個金色的秋天。
一、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有些快,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有些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疼、流淚、流涕、四肢酸疼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每年冬季有一個季節性發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節,易發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預防措施上應注意保暖;增加體育鍛煉;流感流行季節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家庭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總是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之機,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體弱者等可應用流感疫苗進行免疫預防。如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和休息。
感冒預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工作環境的良好通風至關重要,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總是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應盡量避免接觸感冒病人,接觸到感冒病人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後要洗手,手指還要遠離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
尤其提醒:從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葯,結果用葯不當反而使病情加重,來醫院時已轉成肺炎等並發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後更要及時就醫。
二、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同時秋季也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免疫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疼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並發症。
如:病毒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性腹瀉,常見的病原主要有輪狀病毒、柯薩奇腸道病毒、星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等。潛伏期常見數小時至3天,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等腸道症狀,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臨床類型可表現為嘔吐型和腸炎型兩種,腸炎型嚴重者易出現脫水。防治: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在秋末初冬。感染對象以嬰兒、學齡兒童和小學生為主。主要通過食用受污染的水源、食品傳播感染,易在幼托、學校出現暴發。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嬰兒提倡母乳喂養。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就是防止腹部受涼。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尤其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疼或加重舊病。還要加強運動鍛煉。注意飲食調養。胃病病人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同時,還應注意進食時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講究心理衛生。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三、肺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桿菌侵入肺部並引起肺部病變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秋季戶外活動多,容易在不曉得情的情況下與傳染性結核病人有過近距離接觸引起感染。提醒人們,當出現臉紅、低燒、乏力、盜汗、咳嗽、吐痰等情況時,應增強警惕。
『叄』 小班秋季預防疾病小常識
秋季不要給孩子添加過多的衣服,睡覺時也不要蓋得過厚。加上後就不好減掉,因為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只能是越加越多,到了真正的寒冷季節,就沒的加了。最好的辦法您與小兒穿一樣厚薄的衣服,您靜坐時不感到冷,小兒就不會冷,小兒雖然沒有大人耐寒,但小兒始終是在運動狀態,即使是睡著了也不會安靜。在平日的生活中,幾乎沒有哪個父母或老師給孩子凍著了,他們都很會給孩子保暖。
2、每天為孩子准備長短、厚兩套衣服到幼兒園,讓老師根據天氣變化給孩子增減衣服,當孩子已經出汗時,不要馬上脫掉衣服,應該讓孩子靜下來,擦乾汗水,等到孩子不再是汗流浹背時,脫掉一件衣服,再放孩子去玩。
3、秋燥食粥最適宜,粥具有清火養胃健脾之功效,把它與一些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對於改善秋燥症狀大有益處。
4、應該讓孩子多喝溫白開水,這樣不但可預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對小兒胃腸道和肺部有益。
5、培養孩子穿衣、穿襪、穿鞋、洗手洗臉、擦汗等自理能力和主動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表達能力。
6、對孩子進行安全衛生知識教育,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自我防範意識。
7、讓小兒到大自然中去鍛煉,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數父母都是怕孩子凍著,很少有怕孩子熱著的,早早就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天氣剛剛有些涼意,就閉門閉窗,這無異於剝奪了小兒在大自然鍛煉的機會。
『肆』 秋季流行疾病預防知識
疾病預防
1 秋季腹瀉預防
秋季腹瀉是高發於6個月-2歲嬰幼兒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糞便-口傳播,所以注意衛生是首要的預防建議。應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大人和寶寶分享食物;定期給寶寶餐具、玩具消毒。其次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雖不能終生免疫,但也能使寶寶再次感染時症狀輕微許多。
2 紅眼病預防
紅眼病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所以預防紅眼病應避免直接接觸患者及其使用過的物品,如毛巾、紙巾等,也不要同紅眼病患者一同游泳。平時不要用手揉眼、注意保持衛生。
3 手足口病預防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可通過唾沫等體液、受、物品等傳播,所以注意保持衛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在流行季節,也應盡量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以增強身體抵抗力。此外,現在還有針對EV71導致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以進行接種。
4 秋季傳染病護理知識
消毒隔離
患傳染病症狀輕微時,可在家中隔離調理。房間保持通風、衣物器具等進行消毒,盡量減少與患兒的接觸,防止交叉感染。
飲食調理
傳染病患兒應多吃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可吃流食,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及干硬的食物。
疾病護理措施
發熱時,多喝水,必要時進行物理降溫;腹瀉時,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防止患兒脫水;患手足口病,應避免抓撓,並保持皮膚衛生;得紅眼病,不能用手揉眼,避免左右眼交叉感染。家人在護理期間,應注意患兒的病症是否有好轉,如果病情加重,應及時就醫治療。
『伍』 秋季疾病預防 有哪些養生的小常識
1、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4、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攝氏度至27攝氏度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皮膚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濕潤,注意居室衛生,保持清潔,飲食均衡,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遇到過敏情況要及時查找過敏原。
3、骨性關節炎預防
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飲食,補充鈣、維生素;還要補充軟骨營養,抑制和消除骨關節炎症,使關節和機體免疫力得到提高,避免過分活動使關節勞累,採取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多用熱水泡腳。
(5)秋季防病小知識擴展閱讀:
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季養生
『陸』 秋季如何預防感冒秋季預防感冒的小常識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流淚、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每年冬季有一個季節性發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節,易發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預防措施上應注意保暖;增加體育鍛煉;流感流行季節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家庭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之機,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體弱者等可應用流感疫苗進行免疫預防。如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和休息。 感冒預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工作環境的良好通風至關重要,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應盡量避免接觸感冒患者,接觸到感冒患者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後要洗手,手指還要遠離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特別提醒:從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葯,結果用葯不當反而使病情加重,來醫院時已轉成肺炎等並發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後更要及時就醫。治療秋季感冒的四個誤區1、捂汗治療 :不少人認為傷風感冒是由於內積寒氣引起,主張捂汗治療,讓病人喝熱生薑水,用被子蒙住身體,直至捂出一身汗為止。這種做法不一定適應病情,病人出汗過多,容易發生脫水症狀,也可能因身體內部電解質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並發症狀。2、運動治療:一旦感冒,即刻意進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運動來緩解,這就是運動療法,此類方法多為年輕人採用。這種做法有時適得其反,加大運動量治療感冒會增加體能消耗,使身體抗病能力減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風險。3、節食治療:感冒期間沒食慾,就應該少食,這種觀點欠妥。感冒時腸胃蠕動減慢,消化分泌減少,進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發消化不良,此時應該吃一點稀飯和蔬菜等容易消化食品,且應與平時食量大致相當,不能相差太多。4、葯物治療:現實生活中,一遇感冒,不少人就盲目吃葯,或多種葯物同時服用,這種方式有百害無一利。輕度感冒時,人體本身就擁有自愈的能力。長期吃葯反而讓病菌產生抗葯性,降低人體抗病能力。多種葯物治療,更可能存在葯力相互抵消,嚴重時引起毒副作用,產生葯物過敏反應。
『柒』 小學生預防秋季疾病小常識
秋冬季節,是傳染病、過敏性疾病等各類病症的多發季節。在季節交替時節,氣溫不恆定,忽冷忽熱,尤其是在一天中氣溫溫差比較大,早晚是涼風襲人,當午卻又太陽灼人,如果不能及時增減衣服,就會冷熱不均,很易感冒。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學生秋季疾病預防常識,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小學生秋季疾病預防常識
1.學習之餘,多開展體育運動。這個時節春光明媚,環境溫度適宜,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好時機。通過運動,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增進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只有身體強壯了,疾病才不能乘虛而入。
2.你們的教室、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的新鮮,流通。
3.平時要盡量少去人多、擁擠,尤其是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
4.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據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避免著涼。為了防治感冒,建議多吃一些小柴胡,板藍根(風熱感冒)等。
6.注意飲食潔凈,營養均衡,不偏食、不貪食不潔食物及水果。
7.家裡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氣好的時候要勤洗、勤曬。
8.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過於疲勞,因疲勞容易使抵抗力下降。
9.對疾控中心制訂安排的各種預防接種,一定要按時去。因為很多的預防接種,都是針對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疾病,衛生防疫部門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如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以後,可以起到一定預防作用的。
小學生秋季疾病的預防
金秋季節,秋高氣爽,天氣轉涼,晝夜溫差較大,氣候變化無規律,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另外,我們北方雨水稀少,天氣乾燥,易出現口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此即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為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加強人體調節機能,適應多變的氣候,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飲食上應採取相應措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
★貼心提示
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多增加戶外活動,積極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學習生活環境的良好通風,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經常使用冷水洗臉。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應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膩、煎炸及過涼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食物,如梨、蘿卜等。
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慾增加,易暴飲暴食,致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腹部著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此外,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痢疾的早期表現有發燒、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全身中毒症狀。局部症狀有陣發性腹痛、腹瀉,出現粘液、粘液血、全膿血,便次增多,合下墜感。傷寒則表現發燒時間較長,可有腹脹、全身乏力、脈搏緩慢、表情淡漠、胸腹皮疹、肝脾腫大等症狀。
★貼心提示
夜間午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腹瀉及胃部不適。注意食品衛生,不在學院餐廳以外攤點就餐,不購買無衛生許可證的盒飯、小菜及冷飲,不吃過夜及腐敗變質的食物,不生吃海(水)產品,生吃瓜果要洗凈後食用,確保入口食品的衛生安全。注意個人衛生,應經常洗澡、洗手、剪指甲,尤其注意飯前要用流動水洗凈雙手。
小學生秋季常見的疾病
★感冒
不要過早加衣服,每天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出汗後不要到風口處涼快,更不能使用電風扇或空調等方法為降熱,也不要快速喝冷飲等食品,應該喝溫白開水,這樣不但可預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對胃腸道和肺部有益。
★氣管炎、肺炎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嚴重的多。上呼吸道感染可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一定要注意室內外和一天中氣溫的變化,適當增加衣服。
★咽炎
秋季濕度下降,空氣逐漸變得乾燥,出汗減少,喝水也減少,大多不會主動要水喝,咽部乾燥,在咽部長存的細菌就會繁殖導致咽炎,氣管炎等,這是造成咽炎的外在原因。多喝水,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尤其含糖多的飲料。注意室內濕度,可使用加濕器,調解室內濕度。
『捌』 預防秋季傳染病小知識95字
秋季氣溫漸漸變涼,由於秋季氣候多變,溫差開始增大,往往讓人不易適應,使人致病。秋季也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尤其是季節性流感、甲流感、麻疹、風疹、水痘、手足口病等傳染病易在學齡前兒童中出現暴發。為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請大家們在家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水果,蔬菜,預防感冒!把身體養的棒棒的
『玖』 春夏秋冬預防哪些疾病的保健小常識
秋季養生小常識由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因此不論男女老少,秋季都要注意養生,早睡早起,注意飲食。在這里我們要提醒老年朋友和體弱的朋友,雖然說有人提倡「春捂秋凍」,但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自我調節,秋季由於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在秋季應注意養生飲食,做到防病於未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
1、調理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早餐食粥法來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早起早睡。祖國醫學主張秋季「早起早睡,與雞俱興」。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同時起床時不宜過急,適當懶床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腦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重調達情志。一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深秋,常會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要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主。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郁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4、預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皮膚內的水分蒸發快,易使人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此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乾燥皸裂。
5、增強抗病能力。俗話說得好:"春捂秋凍,不生百病"。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做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可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6、預防氣候突變。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患者猝死。此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病情惡化與死亡。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葯品,以防萬一。過去有一句俗話,叫「寒露不算冷,霜降變冷天」。到了霜降,那就氣溫變化已經接近於冬天了。因此到後半季節,可以說到秋天的最後,那已經是季節接近一種寒冷而不是涼爽了。所以到那個時候,保養會要更加註意一些。
秋季養生小提示
立秋、處暑兩個節氣,天氣比較很炎熱,濕氣大,熱度大養生側重去濕清涼。
建議:多喝玉米水 小豆湯
白露之後,濕度降低,氣候變燥養生側重滋潤防燥。
建議:多喝梨水 百合湯
肺氣弱者,建議晚秋用蟲草煮水,或褒雞湯、鴨湯滋養
『拾』 現在到了秋季。需要預防什麼疾病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於氣候乾燥,冷暖多變,人體一時難以適應,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因此,入秋後必須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預防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 1、胃腸道疾病。秋季天高氣爽,人的食慾提高,多食暴飲易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易引起腹部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預防秋季腹瀉重在保養脾胃,防止胃病復發。 2、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在飲食上宜常喝開水和菜湯,多吃些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潤的食品,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呼吸道感染。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狀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4、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葯,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喬建彬)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讓人陶醉的季節,但也是一些疾病開始活躍的季節,為使大家在享受秋天美麗的同時安享健康,我們特整理「秋季疾病預防知識」,以做參考,希望大家健健康康的度過這個金色的秋天。 一、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流淚、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每年冬季有一個季節性發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節,易發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預防措施上應注意保暖;增加體育鍛煉;流感流行季節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家庭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之機,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體弱者等可應用流感疫苗進行免疫預防。如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和休息。 感冒預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工作環境的良好通風至關重要,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應盡量避免接觸感冒患者,接觸到感冒患者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後要洗手,手指還要遠離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 特別提醒:從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葯,結果用葯不當反而使病情加重,來醫院時已轉成肺炎等並發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後更要及時就醫。 二、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同時秋季也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並發症。 如:病毒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性腹瀉,常見的病原主要有輪狀病毒、柯薩奇腸道病毒、星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等。潛伏期常見數小時至3天,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道症狀,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臨床類型可表現為嘔吐型和腸炎型兩種,腸炎型嚴重者易出現脫水。防治: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在秋末初冬。感染對象以幼兒、學齡兒童和小學生為主。主要通過食用受污染的水源、食品傳播感染,易在幼托、學校出現暴發。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嬰兒提倡母乳喂養。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就是防止腹部受涼。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還要加強運動鍛煉。注意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同時,還應注意進食時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講究心理衛生。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三、肺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桿菌侵入肺部並引起肺部病變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秋季戶外活動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傳染性結核病人有過近距離接觸引起感染。提醒人們,當出現臉紅、低燒、乏力、盜汗、咳嗽、吐痰等情況時,應提高警惕。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