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抗挫折能力講座學到的知識
擴展閱讀
四歲兒童沒有抗體怎麼辦 2024-11-05 18:26:55
如何讓遠程教育到實處 2024-11-05 18:18:48
0基礎考俄語b1要多久 2024-11-05 17:49:44

抗挫折能力講座學到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11-28 01:40:48

⑴ 如何提高青年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注重學生的挫折教育。在平日教學工作中,應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會出現烏雲,平靜的海面會掀起巨浪一樣。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學校,又能教人們學會生活。要告訴學生,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要氣餒,要充滿自信,勇敢地迎接挑戰。正如《真心英雄》這首歌里所唱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二、注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在平日的教學中,要結合許多事實,注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如果一個學生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樂觀自信的精神,那麼他的抗挫折的能力就會很強,對挫折的適應能力就強。像張海迪、桑蘭,因為她們都有積極向上的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夠身殘志更堅。因此,要真正培養一個學生具有積極健全的心理比鍛煉他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如果一個人在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說明他的耐力是很高的。積極的心理耐受力源於個體的心理韌性。所謂心理韌性是指個體認准一個目標並長期堅持向這一目標努力。在此過程中,做事不虎頭蛇尾,不半途而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某一學生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關繫到他將來的成就與發展,某一民族學生心理耐受力的強弱則可關繫到一個民族未來的興衰。那麼學生心理的耐受力是從哪裡獲得的呢?答案只有一個,即只能從挫折中來,在挫折的磨煉中造就學生堅強的性格,培養他們積極的心理耐受力。有人曾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中間有50%以上的人都有過坎坷不幸的童年,然而就是這些童年有過不幸的人卻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只所以能成功,關鍵一點就是很自信。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就是對自身的發展充滿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自信是一個生命的靈魂,是一種無敵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品質。剖析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實現理想,從而樹立遠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從而培養踏實的態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從而保持樂觀的情緒,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錯誤,從而具有進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於開拓,勇於創新,勇於拚搏,才能不驕和不躁。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自信和勤奮是人取得好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學生長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質,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需要人們具有這兩個重要因素。個人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信。在社會激烈競爭中,具有這種自信就更為重要。可見充滿自信的心理是做人與成才的基礎,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從小就打好這一基礎。教師保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僅有著深刻的理論意義,更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教師怎樣保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信心呢?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既然自信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又是未來人才的必備條件,所以教師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在保護自信,培養自信的實踐中,又要十分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優勢、劣勢、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學生情況的教育方法。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這就是尊重學生要以鼓勵為主。人,只有當他正確認識自己,才會虛心接受別人的幫助教育。這樣做學生才會把握不斷進取的主動權,產生自信的內驅力。只有這樣,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四、注重對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我們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而學生所遭受的挫折應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然來臨的,而不是教師或社會預設故意施加的。我們在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學生挫折的數量和強度。一定數量和一定強度的挫折能使學生增加知識才幹,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提高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如果超出一定數量、突破一定強度的挫折,教師就要積極介入,因勢利導,以增強受挫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恰當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適度性。挫折教育對提高學生心理耐受性來說,決不是越難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鍛煉人。教師和家長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和特點,設置不同難度的挫折項目,使之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積極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過每個學生心理的承受度。同時,挫折的實施還應有一個內在的程序如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在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下,設置挫折的程度和頻率。我們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完成某些艱苦的項目,親身經受挫折的考驗。象以吃「苦」為核心內容的各種夏令營,這些方式有助於他們意志的磨煉,但是更持久的、有效的方式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來進行。比如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做父母的讓孩子品嘗一點家庭生活的憂愁。在孩子面前談論一些令父母憂愁的事:柴米油鹽的艱難,事業上的煩惱等等。讓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戰勝的。把學習中的挫折看成是一個個堡壘,要學會攻破它們,去品嘗克服困難後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總而言之,在我們平日的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雖然人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挫折,但挫折只是暫時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貫穿於一個人成長的始終。教育學生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應該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折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一個學生的健全心理,特別是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與挫折困難作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要有恆心和耐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實用型人才。

⑵ 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介紹

一、什麼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這是因為,那些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的「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煉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麼叫成功。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鍛煉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二、挫折教育的作用

1、挫折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正常的現實生活中,人總有一種潛能不能被激發,這種潛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況下才能被激發。對於學生而言,當其遭受挫折時,便容易激發學生的潛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探究精神,從而進行研究性學習,切實掌握知識。

2、挫折教育能打擊學生的驕傲情緒

有些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經歷、學識等的影響,往往會產生一些不應當有的錯誤,如:粗心大意、驕傲自滿等。在這種情況下,人為地設置一些挫折讓其遭受以打擊其驕傲情緒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這種挫折應當有一定的限度,應當在事後給學生說明,並且不是以真正打擊學生為目的,而只能是通過這種人為設置的挫折,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並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驕傲情緒,戒驕戒躁,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3、挫折教育能夠使學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完一個難題時,那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那要比從師長或書本里學到知識更讓其感到欣喜。因為從師長或書本里得來的知識,是別人已經整理好的,沒有什麼趣味性與探究性而言,學生的識記是枯燥無味的,而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探究掌握的知識才是對自己來說更有意義的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絕知須躬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挫折教育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溫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而只有學生在學校中就遭受許多挫折(無論這種挫折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掌握了應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講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如何應對挫折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東北某省的調查表明:中學生中近三成的人具有心理異常表現(如厭學、單相思和離家出走等心理障礙),其中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鬱症、恐懼症等)。在回答「遇到困難怎麼辦?」時,九成多的中、小學生想到的是找家長或教師,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不當家庭教育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長事事「包辦」使孩子的實踐能力沒有機會獲得良性發展,孩子「自我負責」的意識也難以培養。當孩子真正面對現實競爭,不能事事滿足時,自然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家長的過分呵護會使孩子產生被動、膽小、依賴性強的心理;也有家長限制孩子與外界接觸,擔心孩子遇到危險,致其產生孤僻與對外畏懼心理。加之孩子生理、心理發展尚不穩定,社會交往經驗不足,當其參與社會活動受阻時,自然易產生挫折心理。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因不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這樣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樂觀。當今的孩子多「生長在溫室」,受到家中眾人乃至幾代人眾星捧月般的呵護。生活中家長唯恐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家庭挫折教育是孩子更為重要的需求之一。

四、家庭挫折教育的方式:

(1)營造寬松的家庭氛圍。父母應重視創建寬松的.家庭氛圍。不能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否則會增加其心理壓力,使之不敢面對挫折;但也不能總貶低孩子,對其不抱期望,因為這同樣會傷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穩。所以,父母應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使之從自己選擇所致的挫折中成長。

(2)家長以身作則。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樣是父母。「身教勝於言教」,父母對待挫折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可以經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種大小困難的事例告訴孩子,並與之分享戰勝挫折後的快樂。另外,在「追星」泛濫的今天,父母要試著告訴孩子,其實他們自己也令人驕傲。比如,要求孩子將其克服挫折的經歷記錄在案,日後提醒其查看記錄,以自己為榜樣,自我激勵,戰勝挫折。

(3)培養孩子自立。家長應確立與孩子的「顧問」與「詢問者」關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議和咨詢,由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能力及對其行為的自我負責精神。

2007年1月,《華商報》刊登了一則新聞:一個衣冠整潔的6歲男童站在街頭賣報。原來放寒假了,母親特意把他帶到街頭賣報體驗生活。這種做法值得稱道。缺乏獨立應對生活的經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往往難以面對挫折。一名剛入學不久的大學生,因為沒有父母照顧、無法獨立生活而休學在家。當接到學校的返校通知時,竟跳樓自盡。這個看似難以置信的悲劇再次提醒我們,孩子戰勝挫折、培養自立的能力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中。(4)磨練孩子意志。挫折教育,實際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父母要精心設計一些磨練孩子意志的活動,讓孩子適當吃苦,培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參加夏令營或登山活動等。同時,父母要培養孩子找出戰勝挫折的方法。

比如,可以變挫折為動力、降低行動目標或嘗試達到目標的新方法等。有效的挫折教育將使孩子學會豁達看待挫折,盡快重新振作,逐步走向成熟。

應當指出的是,實施挫折教育學校更是責無旁貸。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面對現實、承擔責任的能力與勇氣。《中國青年報》曾報道:吉林省遼源市某中學一學生因為老師調其同桌座位征詢其意見時,對老師說了一句「隨便」,被罰坐後排,於是回家自殺身亡。這讓我們看到了應試教育在學生心理素質成長過程中的蒼白無力。21世紀的教育標准提出了認知、做事、與人相處、生存等幾項能力的培養,而從現行教育體制看,後面幾項亟待落實。為此,學校應向學生提供日常心理咨詢,開通心理熱線電話,適當傳授應對挫折的心理調節方法;在課堂上進行挫折、情感教育,創設適宜的挫折情境,與學生討論解決途徑,從而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能力。

五、各階段挫折教育

幼兒階段:重在放手鍛煉

盡量讓幼兒離開父母的保護圈,放開手腳,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飯、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煩,讓孩子反復做,孩子在不斷實踐中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其次,要讓幼兒進行體能上的鍛煉,冬季來臨時鼓勵他早起鍛煉身體,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徒步郊遊、爬山、逛公園,體驗艱辛的同時也有快樂;再者,可以通過批評、忽視、懲罰等方式使幼兒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讓孩子勝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當主角,讓他體會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

小學階段:以孩子個性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輸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接受挫折,然後想辦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長或老師也可以有意地設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導孩子面對、克服,比如帶七八歲的孩子去逛街,然後讓他自己坐公車回家,當然,家長要提前考慮好各種突發情況,給孩子講明應對措施。

⑶ 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是什麼

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是父母要塑造好自身形象。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積極家庭教育挫折會帶來的自我否定、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自我定位的迷失。挫折令人對周圍的人與事物失去興趣,帶給壓力,焦慮,失眠。很多人在挫折面前,認命沉淪,得過且過,當然也有人邁不過那個坎兒,選擇放棄生命。

因此,培養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的能力,刻不容緩。很多青少年在面對挫折的時候都會表現出膽怯,不知所措,停滯不前,甚至自暴自棄的行為,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性,幫助他能越來越積極地面對生命中的風雨。

挫折教育的意義: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這是因為,那些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的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煉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麼叫成功。

⑷ 如何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課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摘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挫折指的是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人為實現預期目標所遭受的阻礙,由於自身原因無法解決而產生的緊張情緒。中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在學習、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困難,並且在其目標動機的推動下,在其實現目標或者採取實際行動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很多困難。所以,生活中出現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首先介紹了抗挫折能力的含義,闡述了在應對挫折時中學生的幾種行為表現,並提出了提升中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2162(2019)32-0024-01

所謂挫折指的是人們在實現某一目的性活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認為自身能力無法克服或者能力不夠而不能解決的困難,導致其不能實現預期需要或者動機的情況。中學生遭受一定的挫折能夠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獲得成長。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在學生應對挫折的過程中要給予耐心正確的引導,全面提升學生對挫折的抵禦能力。

一、中學生面對挫折的常見表現
悲觀孤獨。中學生在面臨挫折後往往會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藏在內心深處,對事物表現出不感興趣、與己無關或者封閉自我的態度。
思想多變。中學生的需要如果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就會出現不切實際的想像,在虛幻的夢境中實現自身需求,也就是「白日夢」的真實反映。
行為退化。中學生如果遭受挫折,由於心理無法承受,就會表現出行為退化,也就是所謂的實際行為與年齡不符的情況,甚至行為會回到兒童時期。
反向行為。由於中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人在遭受挫折後,會盡量將自己的不滿和憤怒隱藏起來,表現出實際行為與真實意願不匹配的現象。比如,心理明明產生一定的對立情緒而實際表現出順從、熱情等反向行為,長期下去就會使中學生面臨潛在的心理健康威脅。
行為攻擊。中學生在遭受挫折後,有的就會將自己的憤怒情緒轉變為對他人的直接性或者間接性攻擊行為。直接攻擊指的是直接將挫折的引起人或者物作為攻擊性目標;而間接攻擊指的是對於挫折的造成人沒有辦法或者條件不具備,而將自身憤怒發泄到自己或者相關人員身上,比如,經常出現的孩子由於家長責罰而離家出走的現象。
二、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對於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首先必須遵循人才成長和教育規律,在充分結合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抗挫折能力實施計劃,根據要求分步落實。由於學生成長環境、性格特點等多方面的差異,對於挫折的應對表現也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要針對情況實際、找准具體挫折而採取有效的抗挫折教育方法。只有針對性地發現學生差異、把握學生不同行為特點,才能破解其內心真實想法。如,對於全方位發展的優秀學生,經常會受到表揚,整個成長過程比較順暢,使得其自身抗挫折能力偏弱。沉溺於自身優點而忽視自身不足,就會導致外人也沉醉於其「光芒」中,而不在意其是否存在缺點。所以,對於光芒畢露的學生,教師、家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特意設置一些挫折障礙,使其受不到表揚,而增強其應對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又如,學習成績偏弱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自信,無法建立應對挫折的勇氣,對於這種類型的學生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幫助他們找到自信,使他們提升應對挫折、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戰勝挫折、不懼困難的相關內容,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採用情景模擬、障礙設置、道理講述等多元化方法,使學生知道成長過程中難免遭受挫折和困難,啟發他們在面臨挫折時能夠不氣餒、不畏懼,敢於找到方法戰勝他們,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挫折抵抗意識和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過程中,要在合理的時機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心理測試和指導,及時對不健康心理進行矯正,採用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施教,使他們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
教師可以基於學生心理特點以及年齡實際制定差異化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目標。通過選取合適的教師、輔導內容,使學生在恰當的時間、地點,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鍛煉抵抗挫折的意志。學校要充分利用好廣播、板報等形式,發揮好輿論導向作用,使抗挫折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營造出濃厚的內、外部抗挫折教育氛圍。比如,學校可以專門在文化長廊開設抗挫折教育專欄,通過宣傳名人戰勝挫折、困難的警句以及學生自身抵禦戰勝困難的先進事跡,使學生自覺投入戰勝挫折的教育氛圍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加強對抗挫折教育的重視。首先,學校要充分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基地,在必要情況下可以邀請老紅軍、勞模、企業家講述他們的艱苦奮斗、戰勝困難的真實事跡,使學生受到感染的同時,樹立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精神。其次,在學校、家長教學中,應該充分引入抗挫折教育,專業學者也要加強該方面研究,家長要有針對性地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抗挫折教育環境,做好學校抗挫折教育的輔助工作。
人在成長的各個過程中都應該進行抗挫折教育。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應該增強青少年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使他們在面臨困難時能夠採取方法積極應對,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

⑸ 如何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抵禦挫折的能力

人若要想徹底戰勝挫折,就要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抵禦挫折的能力。只要擁有了這兩樣法寶,那麼在任何困難挫折面前,就可謂是「刀槍不入」。那麼,應該怎樣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抵禦挫折的能力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正視挫折。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視它的客觀存在。你要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實現理想是非常艱巨的;經受挫折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的進程如此,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是如此。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組織故事會、報告會、學習名人、偉人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並多參加長跑、義務勞動等,逐漸培養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平時也多做一些難題,以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敢於競爭與善於競爭的精神,使自己在面對挫折時不氣餒,然後,刻苦攻關,勇攀高峰。

2.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靈魂,是一種無敵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則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品質。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自信和勤奮是一個人取得好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學生長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質,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需要人們具備這兩個重要因素;同樣個人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信。在社會激烈競爭中,這種自信尤為重要。

3.學會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保證。平時多學習人際交往方面知識,掌握人際關系的准則,並和同學相互勾通、多交流,讓自己在理解他人、關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體驗一定的道德情感,實踐一定的道德行為,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4.培養自己的耐受力,提高生命的韌性。愛迪生曾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任何改變,而終於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的。」所謂耐受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積極的心理耐受力源於個體的心理韌性。所謂心理韌性是指個體認准一個目標並長期堅持向這一目標努力,在此過程中,做事不虎頭蛇尾,不半途而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如果你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恆心和樂觀自信的精神,那麼你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強,對挫折適應能力也強。像張海迪、桑蘭這些身殘志堅的人,她們無不是具有超過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有時候培養積極健全的心理比鍛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

總之,挫折對一個人來說是暫時的,但也是永遠的。所以,如何、怎樣面對挫折將貫穿一個人成長的始終。但困難和挫折,對於成長中的你來說,絕對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一個學生,如果在成長中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那他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苦難,那他就永遠感受不到什麼是幸福。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他沒有嘗過飢與渴的滋味,他就永遠體會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他也就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

挫折縱然無情,卻給人無盡的砥礪;失敗固然殘忍,卻使人趨於頑強。當烏雲壓頂時,你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烏雲過後將是一個麗日藍天的新世界,不管生活賜給你們的是成功還是失敗,是痛苦還是歡樂,你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它,而不是選擇逃避和退縮。

⑹ 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後天的啟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寶寶的智力程度體現在這些方面,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家長們應當盡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以下是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1

1、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家長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復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應該讓幼兒直觀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家長在平時孩子碰到困難時,教育孩子採取不迴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的向困難發起挑戰。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增添了勇氣,激起了戰勝困難的願望。這使家長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我行」!

2、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 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

比如你的兒子沒能被選上代表幼兒園參加聯歡會,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別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們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們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這樣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責任——有些時候導致失敗的確實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3、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正確適當的引導同樣尤為重要。幼兒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因而應採取正面教育的方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4、注重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減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數,就要增強孩子抵禦挫折的能力,如掌握與年齡相符的知識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會穿衣、系鞋帶、疊被整理玩具等,如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會做,他就會在集體活動中落後於別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信,以至於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會做,反正我是落後的。除這些基本技能以外,還要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遇到困難不退縮、失敗後不悲觀等。另外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臉、穿衣、整理床鋪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達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過任何機會抓住教育,應隨時教育,隨時觀察,抓住機會,為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當孩子進步後,家長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給予贊揚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行為,並隨時表現出認可的神態,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到改變,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5、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的性格,僅靠說教是無法培養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孩子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生活環境,更不要阻礙孩子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挫折教育重要的並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後是否有恢復能力,是否有無所畏懼的自信心。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乾乾凈凈。

6、放開手腳,讓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孩子穿衣、穿鞋時,笨手笨腳,磨磨蹭蹭,父母過來很快就幫他穿好了;孩子小時候學著自己吃飯,可能弄得滿桌子都是掉的飯菜,還是沒有吃到嘴裡多少,父母看著便不耐煩,於是親自喂孩子吃飯。父母的做法看起來利索、痛快,但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養成了孩子凡事依賴父母的習慣。

如果對孩子過度地溺愛,事事包辦代替,最終會使其養成嬌弱的弱點,以至於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嚴重,我們應鼓勵他自己爬起來,而不是急切地跑過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應當鼓勵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勵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讓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應當使孩子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礙和挫折,讓孩子在生活中漸漸學會獨立面對一切。

7、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培養他們抵抗挫折的勇氣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採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勇敢面對,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你真勇敢!」許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這時,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准行!」

正如古人所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磨難和挫折最能鍛煉人的品質與意志,它們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經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進其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學會自立自強。戰勝挫折並非一朝一夕可得,也並非刻意追求即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兒童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恆。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思想,要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挫折,從而戰勝挫折。

8、多肯定、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盡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麼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採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9、因材施教,給每個孩子制定抗挫實施方案

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他們是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聽到的大多是贊揚聲,因此常常自信滿滿,這時,家長不能一味地採用賞識教育,不斷擴大孩子的優點而忽略孩子的缺點,要適時針對孩子的缺點設置一些挫折,有時需要打擊一下能力較強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強幼兒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讓他們發現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去解決問題。

面對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們應及時發現他們小小的優勢,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勇於面對挫折。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9個挫折教育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2

1、根據孩子個別差異順勢引導

如果您的孩子,屬於「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型,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是怎麼回事。

若您家孩子屬於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怕輸型,父母則應多鼓勵,最好的辦法是先把標准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難時,要溫和地堅持,鼓勵孩子完成任務,循序漸進,一旦有了成功的經驗,他們會更願意做出努力,並漸漸體會不輕言放棄的美好感受。

2、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讓人快慰的成功,也會有各種令人煩惱和痛苦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當挫折來臨時,我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並作出自我調整。

當孩子遭受挫折時不要太多擔心為其尋找理由,過度對孩子進行彌補或過分地哄騙,也不必為了避免失敗而小心呵護甚至包辦代替。這樣做,不能讓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父母不妨積極肯定,相對同齡人孩子已經很努力以給與信心,還要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明白失敗是另一種學習途徑,因其讓我們印象更深刻以警醒。讓孩子以後面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並引導其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困難。

3、傳授成功與失敗的真正涵義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於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不等於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經常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和孩子討論自己處理失敗的方式及心路歷程,會讓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

⑺ 如何 提高心理抗挫能力

一,經歷的挫折,困難,問題多了之後,人的抗挫能力,自然會提高,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一般來說,抗挫能力會提高。當然,這需要積極地學習、努力、實踐。
二,開闊心胸、視野,用長遠眼光看問題。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小事,要有聯系、全面,發展、變化,一分為二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體育運動,既能鍛煉身體,調節心理、情緒,達到一定強度的話,又能夠磨礪人的意志品質。
應該還有一些其它方法吧,祝你越來越強大!

⑻ 怎樣提高挫折承受力

1、多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成長,從老師那裡學來的太少太少,因此需要自己學會學習,就要多看一些書籍,有關認識自我,面對困難的書籍。從中學習到知識,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2、大膽面對,勇敢向前

在失敗的時候,肯定會傷心失落,這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都不願意失敗,都想成功,都不想遇見挫折,但是,當用於承受挫折的時候,就是在成長了,當再次面對同樣的問題了,我們就又策略應對了,因此,提高挫折承受力就不要害怕挫折。

3、正確認識自我

如果對我們自己不熟悉的話,在做事情制定目標的時候,就會與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就會導致結果與我們的預期相差太大,如果是過低估計的話,會感覺自己沒有發揮出實力,如果過高,對自己有時候是自信心的打擊,因此,要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從而更好的面對挫折,提高承受力。

4、學會自我調節

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看一些名人傳記,看他們在失敗的時候是怎麼承受的,或者看一些有關心靈成長方面的書籍,讓自己能夠學會方式,調節自己,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對自己的磨練,學會正確面對,不會一蹶不振。

5、合理宣洩,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有些挫折一時無法去面對,如果去面對了,可能直接就壓彎了,因此要學會發泄自己的情緒。通過發泄,得到朋友的一些關心和安慰,給我們一些精神上的支持,繼續的努力下去。學會正確的面對。

⑼ 如何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
首先要使學生懂得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分。兩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寫過:「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傳誦,就是因為它揭示了人才成長的規律:經受過大的挫折磨難的人才會有大的作為。因此,教育學生辯證地看待挫折後果,把挫折看作增長才乾的好機會,為此,我們開展了「我看挫折」,「新世紀對我們的要求」等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使學生認識到挫折是經常出現的
(二)、創設一定的挫折情景。
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也像其它心理品質一樣,是可以經過學習或鍛煉而獲得的。特別是生活在今天的小學生,生活條件比較好,對他們提供一定的挫折情景,有意識的讓學生經受一些艱難的體能、生活、心理等方面各挫折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如開展登山、義務勞動、各種競賽等,以培養學生敢於競爭、戰勝困難的勇氣。
(三)、保持冷靜。學生遇到挫折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情緒性,面對挫折常常顯得緊張,不能面對現實。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他們在挫折面前保持冷靜,耐心的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和改善的途徑,從而對行為做出有益的調整。
(四)、尋找榜樣和有益的方面。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提供一定的榜樣,往往會使他們從中受到啟迪並獲得戰勝挫折的力量。通過展示榜樣的思想活動及成長過程,使學生從中找到有助於戰勝挫折的信心。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事情好的一面看待問題,往往有助於挫折向積極方面轉化。
(五)、合理宣洩。受到挫折而產生的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的排解,積壓在心頭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痛苦,因而教師可教給學生合理的宣洩方法:到空曠的地方大喊、去公園散步、做運動轉移注意等。但排解情緒的前提是不能影響或傷害別人,也不能傷害自己。否則學生會因一時激動不顧他人感受而亂發泄或傷害他人和自己。
(六)尋求幫助
俗話說,不開心的事告訴別人痛苦就能減半。小學生有時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需要人來開導。因此,我校開設了「心理輔導課」和「心理咨詢室」及「知心姐姐信箱」等,一方面為小學生排憂解難,一方面可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便更好的採取措施,將問題的傷害度減到最低。
(七)、學會自我調節。挫折的自我調節,主要是通過自我意識的作用,對挫折心理進行控制和調節。教師平時應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學生這種能力,並交給他們一些自我調整的方法,如自我暗示發、放鬆調節法、呼吸調節發、想像調節法等等。使學生能夠學會對自己的挫折心境作出調整。
(八)、多為孩子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小學生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學生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於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而這種磨練有助於提高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九)、號召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各種體育運動競爭激烈,對抗性強,它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意志。每次體育競賽參與對抗,都使參與者品嘗到戰勝對手的喜悅或失敗的滋味,從而使其心身得到鍛煉,精神得到升華。
(十)、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有針對性地將他們放到社會中進行實踐鍛煉,讓其親自嘗試。
1、立足自然資源環境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將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環境保護意識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目標,開展了「小記者」「小導游」、「環保小衛士」等系列活動。
2、立足學校人文環境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的社區周圍是許多市置機關,以此為依託,學校開發了「今日說法」、「交通知識講座」「走進消防隊」、「參觀科技館」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走訪、調查、分析,全面了解社區,增強學生對社區生活的適應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的情感,
3、立足社區人力資源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還尋求社會各界的共同協作,形成共同指導的局面。在「小記者在行動」的主題活動中,將電視台的記者請到學校與孩子們交流;在「青春期保健」活動中,中心醫院的大夫成了指導老師;在「關注淄博科技」活動中,市科技局的專家走進了課堂。在「今日說法」報告中法官登上了講台。

⑽ 如何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生理發育雖然很快,但性格、意志等方面仍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的階段,他們剛剛接觸社會不久,缺乏對挫折的親身體驗、正確認識和心理准備,加之爭強好勝,渴望成功,所以在遇到挫折時就會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表現出挫折容忍力差的心理傾向。然而,挫折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信心、恆心;有利於增強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應變力、克服力;有利於促進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育和成熟。那麼,作為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呢?結合多年的學習和班主任工作實踐,筆者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廣大同仁共勉。
一、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
自尊心是學生積極向上,克服困難,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學生遇挫時,自尊心十分脆弱,特別需要保護,班主任要對其進行心理引導,忌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將其「拒之門外」。人只有以堅定的信念作支撐,才能不屈不撓,持之以恆。因此,在遇到挫折時,
要有信心,
有意志,
堅定信念,
承受挫折,
接受考驗,
迎接勝利。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滲透,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歷史偉人奮戰的影片等活動,讓學生看到他們那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強的信念,以及面對困難和敵人的堅韌不屈的性格,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從而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力。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
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教師要從理論學習和生活經驗上對學生加以引導,使他們認識到:挫折是學習和生活中的正常現象。同時還應該認識到,一個人一生中經受一些適當的挫折,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志,提高扭轉逆境、克服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要教育學生遭受挫折時,
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
分析它,
解決,
擺脫它。不斷積累挫折經驗,正確歸因挫折,學會用轉移、宣洩、補償、升華等心理防衛機制來消除受挫折後的不良情緒,只有這樣才能不至於被挫折擊倒。
三、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受挫心理素質。
心理輔導是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和切實手段。班主任應加強修習心理學知識,提高心理教育素養,經常以書信或面談的形式對存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以緩解其心理緊張和沖突,提高其適應能力,維護其身心健康。通過心理咨詢,不僅可為遭受挫折的學生提供心理宣洩的場所,而且能使他們學會正確地認識挫折和掌握應付挫折的策略
四、創設挫折情境,積累受挫經驗。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遭受挫折的經驗對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響。現在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大多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對待挫折的經驗,一旦遭受挫折和打擊,就會產生消極心理,驚慌失措,承受力很低。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力,這就要求班主任應有目的地、精心地創設挫折情境,讓他們體驗各種挫折。比如體育競賽、知識競賽等,也可組織學生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難,鍛煉意志。通過諸如此類的一系列挫折情境的創設,學生不同程度地積累了一些挫折經驗,讓學生在逆境中奮進,在挫折中成長,非常有利於增強其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解挫折的能力。
五、教會學生抵抗挫折的具體方法。
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習方面、人際方面、適應方面的心理輔導。可指導學生自學心理指導讀物,有針對性的進行自我教育與心理訓練,培養良好個性品質,鍛煉心理能力。重點傳授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重在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總結提高。如:自我安慰法。面對挫折不消沉,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傾訴法。在受挫之後,把不良情緒通過合理的途徑傾吐出來,以獲得心理釋然和內心的平衡;補償法。學生在某方面的目標受挫後,可通過其它途徑來實現另一可能成功的目標,作為補償代替,獲得心理平衡;調整目標法。受挫後審查原目標是否符合實際,如不符合或超越實際,就重新修訂目標。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學會心理保健,學會自我完善,自我調適,學會人際交往,學會承受挫折,培養自我承受和解決挫折的能力。
六、樹立學習榜樣,進行挫折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提高把挫折轉化為自我鍛煉成長的自學行為。班主任要有意識地搜集一些偉人、名人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典型事例,向學生講述,從學習、人際、情感、理想各個方面,給他們樹立出優秀的榜樣。例如忍辱不屈、發憤著史的司馬遷;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張海迪;雖處境維艱但倔然自強的達爾文等。這樣,在他們遇到挫折時就會向榜樣看齊,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七、因材施教,方式適宜。
挫折教育是學生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賞識教育所達不到的效果。但要注意不同年齡、環境和性別的孩子在心智發展上存在著較大差異;相同年齡、環境和性別的孩子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
對不同學生要選擇相適宜的挫折教育方式。比如,游離法挫折優秀生。優秀生長期處在贊揚中,心理上承受能力較弱。為打造優秀生們健康的心理,可採用讓第一的桂冠游離於多名優秀生之間的方法,以形成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的局面,讓優秀生們正確看待第一,以積極的心態接受失敗,明白先進的未必永遠是先進,落後的也未必永遠是落後的道理;逆向法挫折問題生。問題生大多數厭學,性格上冷漠、敵對多疑,劣性難改。一般的處罰、批評對他們來說是隔靴搔癢。可問題生都愛好文體活動,如果抓住他們的強烈表現欲,進行看似不講情面的逆向關懷,也許能觸動他們的心靈,改變他們的人生。
八、家校聯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家長培訓班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質,取得家長的共識。同時,還可向家長傳授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及方法,並對家長提出具體要求,使家長正確認識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現家庭教育抵消學校教育作用的現象,使家校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總之,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很多,在素質教育環境中,在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培養愈來愈不容忽視的今天,班主任應結合實際,用好用活這些方法,並創造性地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挫折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每一個學生充滿積極進取的信心,樂觀向上,奏響生命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