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短的科學小知識
簡短的科學小知識
簡短的科學小知識。我們經常說要相信科學,走進科學,而一些簡短的科學小知識能讓我們更加清晰的認知科學。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簡短的科學小知識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短的科學小知識1
1、生的餃子會沉、熟的會浮,是因為熱空氣比冷空氣輕;
2、加鹽可以讓馬鈴薯和雞蛋浮起來,加鹽是為了增大水的密度;
3、用塑料薄膜做的降落傘可以在空中停留比較長的時間,是因為高樓邊有上升氣流;
4、我們能看見藍天,是因為陽光中藍光的穿透力最強;
5、放大鏡能把紙燃著,是因為凸透鏡能聚焦;
6、指南針能指南,是因為南邊是地磁場的北極;
7、雪地開車輪子上纏鐵鏈,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8、夜觀星星越來越少,是因為宇宙還在不斷膨脹;
9、植物有製造氧氣、吸收灰塵和噪音、降低周圍溫度、抵擋風沙、固土固水的作用,所以應多種樹種草;
10、空調、汽車尾氣、水泥地面、大量建房,是造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
簡短的科學小知識2
一組比較簡短的科普小知識
1、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2、人體通過哈欠的深呼吸運動使血液中增加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人精力更加充沛。人睏乏的時候往往是哈欠不斷,以提醒人體,表示大腦已經疲勞,需要睡眠休息。
3、人一生大約能喝八十噸水。
注釋:如果一個人活到60歲,他一生飲水約43500公斤水,即每天按喝2升(公斤)水計算,60*365天*2公斤=43800公斤,減去嬰幼兒時期約300公斤。 不用算道活到60歲,應該是和喝80噸水
4、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5、想必每個人都有摳鼻孔的習慣。調查表明,90%的.人每天會數次將手指伸進鼻孔。研究稱,挖鼻孔可能會將危險的細菌引入鼻孔,如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
6、朝霞和晚霞是天空最美的顏色。它的形成是由於日出和日落前後,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
7、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總是閃電連連,就連科學家都不知道為什麼,但這似乎是氣流結合當地地形導致的雷電產生。
8、 古時候曾經有巨大的蜻蜓。巨脈蜻蜓 約在3億年前出現,大概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 65 公分長。
9、龍蝦因為會蛻皮、被吃掉或被傷害死亡、他們能活到70歲而不先顯老, 如果這3項不發生,他還能繼續永久的活下去。
10、「小白兔,白又白,蹦蹦跳跳真可愛」。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動作來傳遞信息,用後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數是雄兔,這是它向雌兔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Ⅱ 科普知識
概論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普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長點」。科學普及的生長點就在自然與人、科學與社會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科技與社會又作為科學普及的「土壤」,哺育著它的生長。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則為科學普及不斷提供新的生長點,使科普工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濃厚的社會性、時代性。形象地說,科學普及是以時代為背景,以社會為舞台,以人為主角,以科技為內容,面向廣大公眾的一台「現代文明戲」,在這個舞台上是沒有傳統保留節目的。
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於學校教育,也不同於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科學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
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個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立體結構體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種社會職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識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視其內在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在知識信息中含有的四個不同層次(即數據、信息、知識和智能)中,占據最高層次的智能,才是構成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質。而這對身處不同崗位的各級領導幹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來說,尤為重要。
編輯本段科普由誰來寫和寫作資格認定
科普書都是一些成為了偉大科學家之後的人才有資格去寫,這是學術界的行業規矩,所以一些科學家不願意或者有些為難情緒去寫科普,這主要是考慮到自己還不是偉大的科學家的原因,因為一旦某某科學家答應寫一本科普作品了,行內人士一般不會說的,心裡都會反感的, 最後就是由一些普通人來寫(但必須是出於對科學的熱愛和崇敬來寫)而且不能署真實姓名只能是筆名,這是行規。
編輯本段中國的特色科普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此外,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普一直被作為公益事業,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設立了科普管理和協調機構,建設了大量科普場館和設施,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編輯本段中國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9年,南京市頒布了《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編輯本段中國科普管理和活動機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對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視。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設立了科學技術普及局,負責領導和管理全國的科普工作。其後,在各部門、地方都設立了專門的科普管理機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建立了一批國家級科普場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設有科普專項經費,以支持科普活動。中國目前的科普經費主要以政府撥款為主。社會各界,包括科技界、媒體出版業、城市社區、企業等等,都積極投身於科普工作之中。
國家科普管理機構
中國政府對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協調機構是相對集中型的。為統籌管理和協調各部門的科普活動,使各部門都重視科普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規定,科技部負責制定全國科普工作規劃,實行政策引導,進行督促檢查。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為組長單位,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為副組長單位的國家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由中央、國務院和群眾團體中有關科普工作的部門組成。隨後,中國各地也相應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聯席會議制度,這對於有效動員各種力量開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在國務院各系統中,各部委的科普職能都是依據其主要職能而展開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下設立了科普處。該處的職能是:起草國家科普政策法規、組織協調國家重大科普活動、完善和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等。
教育部下設機構中,基礎教育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科學技術司、師范教育司、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等依據自己的職能,不同程度地參與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衛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職責有:開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導初級衛生保健規劃和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的實施、指導醫學科技成果的普及應用工作等。
農業部在農村科普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農業部下設的科技教育司負責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此外,農業部還積極支持中國農學會的科普工作。
科普活動機構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雖是一個群眾性科技團體,但在中國的科技發展中卻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學技術普及。建國以來,它通過組織科普活動,為中國的科學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中明確規定了科協組織是科普工作主力軍的地位,它擔負著科普工作的組織和實施的任務。
在中國科協機關設立了科學技術普及部,主管科協系統的科普工作。
中國科協所屬167個全國性學會,其中138個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員會。中國科普創作協會成立於1979年。在22個直屬事業單位中,中國科學技術館、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科普研究所等從事科普事業的有14個。全國已建縣級以上科協2881個,學會65482個,企業科協10674個,大專院校科協328個,街道科協4191個,鄉鎮科協、科普協會32511個。科協機構已經形成從中央到地方有系統的最完善的科普組織。
中國科學院也是中國科普工作活動的重要部門,在科普方面的職責是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設施先進的優勢,加強各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與社會公眾的聯系;動員和組織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種形式宣傳科技知識;推動有條件的科研單位面向社會開放研究實驗室,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參觀等多種方式進行科普宣傳。為充分發揮自身智力和設施資源的優勢,及時有效地向社會普及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和中科院科普辦公室,負責中國科學院的科普工作,並積極開展科普活動。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下設婦女發展部,其涉及到的科普職能有:指導各地婦聯組織婦女文化科技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動員和組織婦女參與扶貧、西部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農村婦女依靠科技致富;指導各地婦聯開展「雙學雙比」(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巾幗建功」 活動等。兒童工作部涉及科普的職能有:開展女童工作,促進女童發展;參與推進校外教育,協調、推動全社會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等。
此外,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共青團等部門都有專門的機構設置負責職工和青少年的科學普及工作。
編輯本段科普場館和設施
科普場館和設施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場所。截止到2001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有科學技術博物館240多座,包括科技館 21座,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座,自然保護區建立的博物館6座,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葯、煤炭、軍事等專業性技術博物館約50座,水族館38座,另有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設立的自然部9座。
科學技術館
科學技術館是指綜合性科學普及場所,其主要功能是:展覽教育、培訓教育、實驗教育。
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2萬平方米在1988年建成向社會開放;1999年國慶50周年時2萬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千年之交向社會正式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二期工程新展廳的展示內容著重反映了新世紀科技發展的趨勢,反映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領域,主要包括:航空與航天、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製造技術以及基礎科學等各學科不同領域展品300餘項,還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約400項。
中國科技館穹幕廳是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廳之一。
2006年,將有一座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中國科技館新館矗立在奧林匹克公園內,更加現代化的設施將使之進入世界三大科技館之列。
上海市科技館是地方政府投入建立的大型科普活動場所。2001年10月在中國上海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海爾科技館是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出資興建的現代化科技館,創建於1998年並於1999年正式對外納客。海爾科技館是以企業文化為依託,融科技、文化、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展館。
專業自然博物館
目前,中國大陸建有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其中包括恐龍等生物博物館30座、天文館15座、地質館70座。
常州中華恐龍園應用的先進技術堪稱中國自然博物館之典範。恐龍園運用情景營造手段,以飛濺的瀑布、冷峭的山岩、無水的海洋、茂密的叢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現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環境。化石陳列運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過高科技手段和聲光電的運用,結合影視成像、卡通動畫、恐龍翻模、網路游戲以及各類科技製作等,使中華恐龍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觀念,成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觀賞、游樂、參與為一體的現代新型恐龍博物館。
中華恐龍館內設有五個主廳和六個輔助廳。全館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館體穹頂最高處達36米。各廳通過邏輯路線,有分有合,互為關聯。以生物演變史作為設計背景,重點突出恐龍從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毀滅的構思主線,揭示了生命與環境相互依存,人類必須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深刻主題。
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動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公眾開放,也是中國科普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確定了第一批對公眾開放的科普教育試點基地,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與古人類研究所、計算機研究中心。
科普大篷車科普列車
「科普大篷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國科普工作發展要求而研製生產的,目的在於向偏遠地區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科學技術咨詢,舉辦科普展覽。
科普大篷車具有車載科學技術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傳教育、科學技術影視片播放教育、贈送科學技術普及資料書籍、流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舞台等五項功能,被譽為「流動的科學技術館」。
科普大篷車於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開展了大量科普活動,受到了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2002年,「科普大篷車」在全國17個省、市、區行駛,在各地舉辦了約10萬場科普報告和講座,聽眾數千萬人次。
2002年,中國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科普列車」,主要開展科普展覽、報告會、講座、農業技術咨詢、醫療技術培訓、致富經驗傳授、科普電影放映等活動。
2002年5月以「傳播科學文明,服務老區人民」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從北京出發,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龍)鐵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個縣市開展宣傳服務活動。2002年10月,以「傳播科學文明,促進西部開發」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則從北京駛向西北,為內蒙古、寧夏、甘肅等3個省、區鐵路沿線9個縣(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務。所到之處,廣受歡迎。
編輯本段大型科普活動
中國的大型科普活動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覽、科技下鄉等。
科技活動周是目前中國重要的科普活動之一。2003年雖然遭受SARS疫情影響,但全國科技周活動仍如期在網上進行。主題是「依靠科學,戰勝非典」。
國家科技周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全國各省市有關科普活動的機構都採取行動來宣傳科技,促進公眾與科學的對話。每年的科技周國家科普聯席會議都通過協商形成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各部門再來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主題為「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200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5月15-21日在全國展開。2004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重點宣傳科學發展觀、強調科技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服務、關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動包括在北京舉辦「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大型主題展覽及大型科技游園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辦「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動、在黑龍江舉行「振興東北,服務三農,科技列車龍江行」大型活動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綜合性科普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影響卻非常廣泛。通過定期舉辦大型科普活動,調動了科技人員進行科學傳播的積極性,推動了公眾對科技的學習和理解,擴大了社會影響。
同時,配合重大國際和國內節日,國家各科普有關單位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國際氣象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國植樹節、國家節能宣傳周等,各有關單位根據節日的情況,通過報紙、電台、電視、互聯網等宣傳輿論工具,以科普知識競賽、演講或大型文藝演出的方式來宣傳相應的科學知識。
面向農村的科普活動則更加強調實用技術的傳播。自1996年以來,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節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後組織了1000多萬科技人員下鄉,幫助農村幹部群眾提高文化科技素質。
在這些活動中,都穿插著科普講座。據統計,僅在200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系統就舉辦講座近9萬次,參加人數達到300多萬人次。
「由於政府部門對科普事業的重視和支持,現在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環境。」——著名華裔數學家陳省身到過世界許多地方,在比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條件後,對中國的科普環境表示由衷的贊嘆
編輯本段科學普及的定義
有了明確的公認的定義,才容易知道論述的基礎,才容易得到一致的結論。
講述自己的論據和結論,讓讀者自行驗證此結論是可重復的規律(科學)的過程,被稱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聽者去驗證,只希望聽者接受講述觀點的傳播形式。
不經驗證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對沒有能力理解或驗證的人講科學,應該叫啟蒙教育,多用於在兒童還不知道基本科學驗證方法的時候,講述科學知識。這不適用於理論交鋒之時,此時主要講證據。學校的教材,才是經得起推敲和實驗證明的標準的科普讀物。
由此定義出發,象時間簡史一類,沒有嚴格推理過程,盲目把一些「科學家」結論推給大眾的做法,不是科普,最多算做啟蒙,也就是給不知道相對論,或不理解相對論的人看的,而科普讀物,要象教材那樣,對每一個實驗論據,都要講清前提條件,預計結果,實驗結果,這才能讓讀者去驗證。
我們學校的教材是最常見的科普讀物。用這個科普的定義,才是可驗證,可重復的科學定義。「科學家」是沒有嚴格定義的,科普讀物也不需要科學家去寫!
有人這樣定義科普:「科學技術普及,是指採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愛因斯坦就用這種方法「普及」他的相對論:「一個人坐在火爐旁五分鍾,他感覺象過了一個小時;一個男人與他喜歡的姑娘聊天,一個小時,他感覺過了五分鍾。所以說時間是相對的。」確實採用了公眾易於理解的說法,但這是錯誤的!科學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科學定義的時間,就是所有參照系都同意的統一時間,否則就不是科學時間。科學精神,就是質疑一切的態度,不論話是誰說的,只有不出現例外情況,我們才承認它是科學的
Ⅲ 關於聲光電的小製作
一個電池,並聯一個燈泡和一個電鈴就好了簡單的外形:弄個紙盒子,把連好的電路用透明膠固定在盒子里,盒蓋上,在燈泡和開關的地方挖兩個洞,在電鈴的部分弄幾個孔。蓋上蓋子,可以控制開關,光能發出來,聲音能傳出來,搞定了
Ⅳ 都說聲光電玩具可能對孩子有傷害,是真的嗎孩子2歲了,到底給她玩什麼玩具好啊
我家寶寶18個月的時候出現了一些聽力問題,到醫院才知道可能是平時玩的聲光電玩具聲音太刺耳給害的!大夫說超過90分貝的聲音會損害孩子聽力,刺眼的彩色光線會損傷孩子視力,並且光電的刺激還會影響他們思考能力和專注力的形成,讓我們以後給孩子選玩具要慎重。後來看小紅書上我們一位很信任的姐妹用的「哇盒子家庭早教小藍盒」,是蒙氏被動玩具,說是不依靠聲光電強烈刺激就能吸引孩子,就在小紅書Wonder Garden旗艦店買了。到手發現產品設計很精巧,孩子也喜歡,不僅對寶寶沒傷害,還能讓寶寶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培養寶寶專注力,感覺現在孩子專注力提高了很多,受益終身。
Ⅳ 有趣的科普知識精選
小夥伴們每天都沉迷於學習無法自拔,可我們是不是忽了身邊有趣的小知識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有趣的科普小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有趣的科普知識精選
1、每年我國產生多少垃圾?(8000多萬噸)並且每年以多少速度在增長?(10%)
2、垃圾有什麼危害?(1、污染土壤、地下水、大氣等,影響城市環境和居民生活條件;、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3、195年1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兩個月內造成1.萬多人死亡,請問造成倫敦煙霧事件的原因是什麼?(燃煤產生的廢氣污染)
4、在離南極最近南美洲的海倫娜岬角,在那裡,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瞎子:如羊會得白內障變成盲羊,獵人隨手可拎起一隻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飛的野鳥因視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誤闖百姓家裡,就連河裡的魚也是盲魚,許多在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植物生產緩慢,農作物減產,請問。這是為什麼?(這一地區的上空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太陽紫外線過強所造成的)
5、臭氧層離地面有多高?(0—30公里)
6、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人類使用的化學材料如氟里昂等揮發到空氣作用的結果)
7、每年的國際臭氧層日是那一天?(9月16日)
8、過多的紫外線傷害會導致什麼疾病發病率最高?(角膜炎、白內障)
9、1億人口是多少?不妨給出一些形象的說法:如果中國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繞地球多少圈?(50圈);全國人民一天吃掉多少萬噸糧食?(78萬噸);多少萬噸肉?(4萬噸)。
10、現代家庭居室中存在什麼污染?(人體污染,建築材料污染、家電污染、廚房污染
有趣的科學科普小知識
1. 沒有太陽的星球。
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 是指漂浮在宇宙中,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2. 古時候曾經有巨大的蜻蜓。
巨脈蜻蜓 (Meganeura) 約在3億年前出現,差不多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65公分長。昆蟲通常不能長到這么大,科學家仍在尋找他能長到如此巨大的原因。
3. 在百萬年前,一天的時間因為月亮而比現在要短。
因為我們地球和月亮間距離的改變,地球自轉變慢了。 它曾經轉得很快, 導致一天變得比較短。當初一年大約有385天, 一天不到23小時。而這是由地質證據證明的。
4. 世上差點沒有代糖 (Splenda) 。
三氯蔗糖 (Sucralose) 是代糖的主要的化學成分,因一位科學家請同事「測試這個化學物質」 (test this chemical) 而被發現。他的同事將測試 (test) 聽成嘗嘗 (taste) ,之後就發現了。他也是蠻幸運的,還好這只是三氯蔗糖而不是其他有毒物質。
5. 在明尼蘇達州有一個神秘的洞穴。
在惡魔的水壺 (Devil’s Kettle) 有一個瀑布順流到底下岩石的深洞中,但之後流到哪去呢?沒有人知道。
6. 火漩渦其實很像水龍卷風。
旋轉的風可以拾起火焰及水,但這會形成燃燒的龍卷風。
7. 最高懸崖記錄就在某顆衛星上。
最高的懸崖被稱為維羅納斷崖 (Verona Rupes) ,坐落於天王星的天衛五 (moon Miranda) ,被測出高達 5-10公里,大約是大峽谷的10倍深度。因為天衛五的低重力,要掉到谷底需要花費整整 12分鍾。
8. 小行星若是要製造大災難,不一定要真的「撞到」地球。
在1908年時,一個小行星撞進地球大氣層,落在俄羅斯中央,雖然它在8.5公里高空解體,但它有150個廣島原子彈威力的沖擊波,依然破壞了800平方英里的西伯利亞森林。
9. 所有太陽系中的行星能塞在我們與月亮之間的距離之中。
集合所有太陽系行星的直徑大約為376369公里,聽起來很長。而地球距離月球則是384955公里,完全塞得進去喔!
10. 地中海曾幾乎乾涸成一個小點。
約在530萬年前,地中海在結構性轉變後完全被其他海域隔絕。事實上,它開始蒸發。但當直布羅陀海峽被開啟,大西洋開始向地中海盆地注入海水形成犯濫,被稱為贊克爾洪災 (Zanclean Flood) 。
11. 太陽的大氣層比太陽本身還熱。
太陽的大氣層,或稱作日冕,大約是太陽表面的600倍熱。科學家仍在研究為什麼會這樣。
12. 除了下雨之外,還會「下動物」。
動物真的能從天上掉下來。主要的理論指出動物被水龍卷風卷上去,再掉到其他地方。這張圖顯示發生在1861年位於新加坡的「魚龍卷風」。
13. 地球其實與「它」共用了軌道。
地球跟隨了一個被稱作2010 TK7 的物體,它也在太陽周圍,並位於同樣的軌道路徑上。這物體也被稱為「木馬」 (Trojan) , 它是唯一一個盤旋在地球旁的物體。它不是衛星, 因為衛星的軌道會繞著星球,不是繞太陽。
14. 有一座湖一天到晚都閃電交加。
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 (Lake Maracaibo) 總是閃電連連。科學家不知道為什麼,但這似乎是氣流結合當地地形導致許多雷暴產生。
15. 我們的太陽系有一個物體長得像這樣:
這個橢圓形的矮小星球可以用3種不同的視角觀看,被命名為妊神星 (Haumea) 。它會有這樣的形狀是因為它轉得很快,快速旋轉導致實際星球的形狀被扭曲。
16. 俄羅斯比冥王星還大。
俄羅斯面積有1700萬平方公里,而冥王星只有1657萬平方公里。你可以將俄羅斯包住整個冥王星,還能剩下一點空間。
17. 龍蝦可以活很久。
龍蝦會因為蛻皮、被吃掉或被傷害而死亡,他們能活到70歲而不顯老,若上述3項死亡因素沒有發生,他們還能繼續永久地活下去。
18. 你可以利用麵包測量閃電的功率。
一個閃電就有足夠的能量烤出10萬塊麵包的能量。
簡單有趣的科普小知識
1、人的一生大約要喝多少噸水?(80噸)。
2、一個水龍頭滴水,15分鍾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會浪費多少噸水?(7噸)
3、舉例說出發電的幾種方法?(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
4、環境保護法的原則是什麼?(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污染者負擔原則;環境權利原則;協調發展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5、白頭葉猴屬於我國哪一級保護動物?(一級)
6、請說出造成1998年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天災」和「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天災直接原因是氣候異常,雨量過大;人禍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破壞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斷減少,進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標准偏低)
7、1980至1995年間,全世界森林面積減少了多少?(1.8億公頃)
8、水資源短缺成為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每年我國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100多億元,400多億元)
9、淡水資源佔地球水資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
10、目前我國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達到多少?(90%)
11、隨著人口的增加,水資源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經比25年前減少了1/3,請問,如今世界的缺水現象已經影響到多少個國家?(80個國家)
12、汞、鎘、鉻、鉛、砷是一類污染物,對人體危害很大,被稱為「五毒」。這些污染物隨廢水進入水體後,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魚吃浮游生物,大魚又吃小魚,人又吃污染後的魚類,污染物會逐漸的聚集到人體內,我們稱這樣的關系為什麼?(食物鏈污染)
13、據科學家們觀測,全球氣候在逐漸變暖,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人類生產活動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14、如果缺少什麼?地球上所有生物將會全部滅絕,人類也不例外?(空氣和水)
15、一氧化碳氣體對人體有什麼危害?(人體是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攜帶氧氣到各個組織和器官,在吸入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後,它會進入人體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要比氧氣強250倍,它很快搶占血液中氧氣同血紅蛋白結合的位置,造成大腦和軀體缺氧,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
16、煙塵是大氣中的固體顆粒物,直徑很小,其中小於10微米的可以長期在空氣中飄浮,叫什麼?大於10微米的,能較快地降落地面上,叫什麼?(飄塵、降塵)
17、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大氣污染嚴重,我國北方有一座城市被煙塵遮蓋了城市上空,在衛星拍攝中失去了蹤跡。這座城市的名稱叫做什麼?(本溪市)
18、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6月5日)
19、污染者負擔原則是什麼?(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20、我國七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請你按污染的嚴重程度順序排列(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
Ⅵ 聲光電 三者誰最快
基本物理知識。 光和電的速度是一樣的都是 300000千米/秒。 聲速是340米/秒
明顯聲速最慢。
Ⅶ 物理學是研究力熱聲光電等方面的知識,請各舉一例
力,踢足球,腳給足球施加一個力,足球受力,瞬間有一個很大的沖力飛出去
熱,煮水,用電熱棒,電能轉化為熱能,水吸收了熱能被煮沸。熱的傳播途徑有熱傳遞和輻射,太陽就是通過熱輻射來傳熱
聲,聲音是機械波,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傳聲,不同介質聲音傳播速度不同
光,波粒二象性,宏觀表現直線傳播,微觀上可發生衍射疊加等波特有的現象
電,同二,電能轉化為其他能量造福人類。電風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Ⅷ 我想了解一些科技知識,應該怎麼做呀
可以看一些科普圖書,參觀科技場館,觀看央視科教頻道的相關節目,關注網路知道的指導日報,網路能欄目,多看科技類資訊。點滴積累,科技知識就會逐步增多。
【科普活動】
中國的大型科普活動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覽、科技下鄉等。
科技活動周是中國重要的科普活動之一。2003年雖然遭受SARS疫情影響,但全國科技周活動仍如期在網上進行。主題是「依靠科學,戰勝非典」。
國家科技周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全國各省市有關科普活動的機構都採取行動來宣傳科技,促進公眾與科學的對話。每年的科技周國家科普聯席會議都通過協商形成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各部門再來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主題為「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200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5月15-21日在全國展開。2004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重點宣傳科學發展觀、強調科技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服務、關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動包括在北京舉辦「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大型主題展覽及大型科技游園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辦「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動、在黑龍江舉行「振興東北,服務三農,科技列車龍江行」大型活動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綜合性科普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影響卻非常廣泛。通過定期舉辦大型科普活動,調動了科技人員進行科學傳播的積極性,推動了公眾對科技的學習和理解,擴大了社會影響。
同時,配合重大國際和國內節日,國家各科普有關單位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國際氣象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國植樹節、國家節能宣傳周等,各有關單位根據節日的情況,通過報紙、電台、電視、互聯網等宣傳輿論工具,以科普知識競賽、演講或大型文藝演出的方式來宣傳相應的科學知識。
面向農村的科普活動則更加強調實用技術的傳播。自1996年以來,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節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後組織了1000多萬科技人員下鄉,幫助農村幹部群眾提高文化科技素質。
在這些活動中,都穿插著科普講座。據統計,僅在200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系統就舉辦講座近9萬次,參加人數達到300多萬人次。
「由於政府部門對科普事業的重視和支持,現在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環境。」——著名華裔數學家陳省身到過世界許多地方,在比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條件後,對中國的科普環境表示由衷的贊嘆
「科普大篷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國科普工作發展要求而研製生產的,目的在於向偏遠地區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科學技術咨詢,舉辦科普展覽。
科普大篷車具有車載科學技術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傳教育、科學技術影視片播放教育、贈送科學技術普及資料書籍、流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舞台等五項功能,被譽為「流動的科學技術館」。
科普大篷車於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開展了大量科普活動,受到了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2002年,「科普大篷車」在全國17個省、市、區行駛,在各地舉辦了約10萬場科普報告和講座,聽眾數千萬人次。
2002年,中國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科普列車」,主要開展科普展覽、報告會、講座、農業技術咨詢、醫療技術培訓、致富經驗傳授、科普電影放映等活動。
2002年5月以「傳播科學文明,服務老區人民」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從北京出發,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龍)鐵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個縣市開展宣傳服務活動。2002年10月,以「傳播科學文明,促進西部開發」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則從北京駛向西北,為內蒙古、寧夏、甘肅等3個省、區鐵路沿線9個縣(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務。所到之處,廣受歡迎。
【科普場館】
科普場館和設施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場所。截止到2001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有科學技術博物館240多座,包括科技館 21座,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座,自然保護區建立的博物館6座,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葯、煤炭、軍事等專業性技術博物館約50座,水族館38座,另有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設立的自然部9座。
科學技術館
科學技術館是指綜合性科學普及場所,其主要功能是:展覽教育、培訓教育、實驗教育。
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2萬平方米在1988年建成向社會開放;1999年國慶50周年時2萬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千年之交向社會正式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二期工程新展廳的展示內容著重反映了新世紀科技發展的趨勢,反映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領域,主要包括:航空與航天、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製造技術以及基礎科學等各學科不同領域展品300餘項,還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約400項。
中國科技館穹幕廳是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廳之一。
2006年,將有一座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中國科技館新館矗立在奧林匹克公園內,更加現代化的設施將使之進入世界三大科技館之列。
上海市科技館是地方政府投入建立的大型科普活動場所。2001年10月在中國上海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海爾科技館是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出資興建的現代化科技館,創建於1998年並於1999年正式對外納客。海爾科技館是以企業文化為依託,融科技、文化、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展館。
自然博物館
中國大陸建有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其中包括恐龍等生物博物館30座、天文館15座、地質館70座。
常州中華恐龍園應用的先進技術堪稱中國自然博物館之典範。恐龍園運用情景營造手段,以飛濺的瀑布、冷峭的山岩、無水的海洋、茂密的叢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現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環境。化石陳列運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過高科技手段和聲光電的運用,結合影視成像、卡通動畫、恐龍翻模、網路游戲以及各類科技製作等,使中華恐龍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觀念,成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觀賞、游樂、參與為一體的現代新型恐龍博物館。
中華恐龍館內設有五個主廳和六個輔助廳。全館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館體穹頂最高處達36米。各廳通過邏輯路線,有分有合,互為關聯。以生物演變史作為設計背景,重點突出恐龍從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毀滅的構思主線,揭示了生命與環境相互依存,人類必須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深刻主題。
教育基地
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動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公眾開放,也是中國科普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確定了第一批對公眾開放的科普教育試點基地,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與古人類研究所、計算機研究中心。
Ⅸ 請問下光的科普知識
1.光是由光子組成,它只有動質量,沒有靜質量,也就是說,他每時每刻在運動,是運動讓它具有能量和動量,具有像鋼球一樣的粒子性,又有像聲波一樣的的波動性,即波粒二象性。他沒有什麼形態,只是一種能量,你可以將他想成一個個小小的能量團,看不見。
2.可見的只有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是不可見的。顏色是光子撞擊視網膜,將能量傳遞了上去,背神經感知,所以產生了光的感覺。不同顏色的光子頻率和能量不同,所以人可以分辨。顏色與光色沒什麼意義,是頻率決定了顏色。E=hv,這時光子的能量計算公式,v是頻率,是不同光固定的。
3。光是能量子,照射到上面之後就將能量傳遞給他,他的能量就增加。同樣符合質量守恆定理。
4.我已經說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的波是概率波,裡面的光子可以跑向任何地點。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比如穿過不均勻大氣層就是曲線
5.可以轉換。聽說過無線電波嗎,首先他是一種光,他是有L-C振盪電路產生,也就是電了,其次,其中有一個螺線管,可以將電能裝換為磁能,在這個過沉中,就產生光——電磁波
6.第六個問完全沒看懂,既然光已經轉換了,怎麼又穿過平面
7.很簡單了,電磁波就是光,無線電波也是光,當然在用了。顏色的反應本來就表示光的能量大小,看見顏色說明光能已經傳遞了。
好了,我可是回答了20分鍾,不知能否看懂一點,光很抽象的概念
Ⅹ 光電熱聲都是物質么
是,
物質的哲學定義:物質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具體事物的一般規定和一般本質,是存在於具體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之中的絕對抽象事物,是世界萬物統一的現實基礎。
物質是人們用分解抽象的思維方法,從具體事物或相對抽象事物身體上分解下來的肢體或部件,是具體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具有的對象性規定和實在性本質。
具體事物是獨立於認識主體、認識行為之外的認識對象。對象性是主體通過認識行為賦予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的一般規定。
具體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客體性質和能力,還具有自覺、自強、自律的主體性質和能力。當一個具體事物受到另一個具體事物的作用和影響時,就會對影響自己的其它具體事物做出反應、發生興趣、進行認識,於是主體、主體行為和行為對象三者就同時產生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就建立起來了,被反應、被關注、被認識的具體事物就具有了對象性的規定。
實在性本質是具體事物或抽象事物成為認識對象、具有對象性規定的前提條件。
作為認識對象在邏輯規定上必然具有實在性的本質,必然具有時間、空間、價值、意識、運動、數量等多種多樣的實在性。沒有實在性規定的空洞名稱不能成為認識的對象。
物質作為具體事物具有的對象性規定,它反映的是具體事物同認識主體之間具有的主客體關系。物質作為具體事物具有的實在性本質,它反映的是個別具體事物在運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個別具體事物之間具有的對立統一體關系。
物質是具體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具有的對象性規定和實在性本質,是存在於每個具體事物和每個相對抽象事物之中的絕對抽象事物。
什麼是絕對抽象事物?
抽象事物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具體事物具有的規定、規律、性能和本質,是具體事物身體的部件被人腦從具體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來並加以冠名後,形成和產生的認識對象。
抽象事物是具體事物的虛擬分解體,我稱具體事物為元體,所以稱抽象事物為元分體。抽象事物或元分體具有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認識特徵。
每個抽象事物都具有自身內容的規定和存在范圍的限制。根據每個抽象事物內容和存在范圍的差別,我把抽象事物分為兩種具體的存在和表現形式:相對抽象事物和絕對抽象事物。
相對抽象事物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抽象事物的具體存在形式之一,是分別存在於不同個體、不同種類具體事物之中的特殊性規定、規律、性能和本質,也是同一種類具體事物的每個成員具有的種或類的共性和普遍性規定。
亞里斯多德很早就發表了實體論。亞里斯多德指出:實體有第一實體和第二實體之分;個別物體是第一實體,個別物體具有的屬或種是第二實體。他說:第一實體「是其它一切東西的基礎,而其他一切東西或者是被用來述說它,或者是存在於它裡面」。在第二實體中,越接近第一實體它的實體性就越多。例如在描述一個人時,說他是「人」比說他是「動物」更接近於個別人,因為「人」這個種比「動物」這個屬,在更大程度上指出了個別人的特徵。
為了繼承亞里斯多德實體論的認識成果,強調相對抽象事物同具體事物的一體關系,區分抽象事物或元分體的兩種具體存在形式,我稱相對抽象事物為元實體。
絕對抽象事物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抽象事物的具體存在形式之一,是每個具體事物和每個相對具體事物都具有的一般規定、規律、性能和本質,是存在於具體事物、相對具體事物或相對抽象事物之中的認識對象。
絕對抽象事物也被稱為一般抽象事物,它近似於以往哲學所探索的本體。絕對抽象事物或一般抽象事物來源於具體事物,是具體事物身體的組成部分。為了強調絕對抽象事物同具體事物、同相對抽象事物的一體關系、為了強調絕本體同元體、元實體的一體關系、繼承哲學探索本體的精神,我稱絕對抽象事物為元本體。
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處在普遍聯系之中的,沒有任何存在范圍限制的認識對象。准確地說,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首先是人類已經接觸過、經驗過、認識過的個別具體事物具有的一般規定、規律、性能、本質,其次它也必定是人類未知的一切個別具體事物具有的共性和普遍性。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世界統一的基礎。
為什麼說物質是存在於具體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中的絕對抽象事物?
因為每個具體事物、每個抽象事物都具有對象性規定和實在性本質,都包含著物質;沒有對象性規定和實在性本質、不包含物質的具體事物或抽象事物是不可思議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物質是處在普遍聯系之中的,沒有任何存在范圍限制的認識對象。准確地說,物質首先是人類已經接觸過、經驗過、認識過的個別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具有的對象性規定和實在性本質,其次它也必定是人類未知的一切個別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具有的共性和普遍性。
因為物質是人們對具體事物和相對具體事物進行層層分解、逐級抽象,從每個具體事物和每個相對抽象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普遍性規定組成的認識對象。
為什麼說物質是世界統一的現實基礎?
因為物質是打開統一世界閉鎖大門的鑰匙之一。物質不僅可以把世界萬物統一起來,而且可以把具體事物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統一起來。物質不僅可以把具體事物統一起來,而且還能把具體事物同每個抽象事物、每個相對抽象事物或相對具體事物統一起來,可以正確說明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的關系,解決哲學長期存在的基本問題,使哲學關於世界是統一的理論假設得到科學地證明。
因為物質同價值、意識、常名、常道、真如等名稱表述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是能夠完全融合、相互包含的,是名稱不同身體完全相同的同一個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
世界只存在一個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雖然人們對具體事物的分解抽象形成和產生了許多名稱不同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但是不同名稱表述的認識對象都是同一個絕對抽象事物、都是同一個元本體。如果兩個名稱不同的認識對象在內涵方面各自具有自身特點,那麼從形式邏輯上說它們就不能相互包容,它們各自的外延就是有限制的,就不符合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的標准,就不是絕對抽象事物,就不是元本體。
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作為科學概念,具有外延最大和內涵最小的形式邏輯規定。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存在范圍無限制、自身內容無規定是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的規定和限制。因此,我把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稱為無。
為什麼唯物論哲學不能正確解決物質和意識、思維和存在的基本問題,確立無可爭議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因為古今中外的唯物論者都把模糊不清的具體物質、把介於具體事物和絕對抽象事物之間的相對抽象事物作為世界統一的基礎,把相對抽象事物作為打開統一世界閉鎖大門的鑰匙,結果是既不能把世界萬物統一起來,也不能把具體事物同抽象事物統一起來,只能站在統一世界的大門之外一籌莫展。
不能科學嚴格地區分物體和物質,不能嚴格區分具體物質和抽象物質、不能嚴格區分相對抽象事物和絕對抽象事物是以往各種哲學理論普遍存在的嚴重缺陷,是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支大軍長期混戰的根本原因,是哲學社會實踐舉步維艱,不能解決社會發展提出的現實問題,滿足社會對哲學的需要,被社會邊緣化的根本原因。
世界是統一的看法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關於世界的感性知識。思維是人的天性,人類並不滿足已有的關於世界的感性知識,而要通過哲學理性思維證明已獲得的感性認識,獲得關於世界的理性知識。世界具有統一的現實基礎、世界具有本質和本源是人類哲學實踐活動具有的出發點,也是人類哲學實踐活動努力要證明的理論假設。人類只有通過哲學實踐活動、通過理性哲學思維證明了世界統一的現實基礎、找到了世界的本體和本源,才能找到人類的精神家園,才能獲得心靈的慰籍。
追求世界的本體和本源,是哲學精神的具體表現形式。不斷嘗試用某種具體物質作為打開統一世界大門的鑰匙、把世界萬物統一起來,證明世界是統一的哲學假設,是唯物論哲學的傳統行為。
樸素唯物論哲學所謂的「水、無限者、氣、火、五行」是介於具體事物(具體物體)和絕對抽象事物之間的相對具體事物或相對抽象事物。古代樸素唯物論者不僅沒有界定「水、無限者、氣、火、五行」的內涵和外延,而且也沒有正確認識「水、無限者、氣、火、五行」具有的抽象事物本質和特徵。
近代唯物論哲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產生的物質概念,比起古代樸素唯物論提出的「水、無限者、氣、火、五行」概念沒有實質性的進步,都存有嚴重的問題和缺陷。
物質這一詞語來源於本體、存在、實在、實體、有,是本體、存在、實在、實體、有的變形或別名。本體論是西方哲學的傳統理論,本體論也被稱為存在論,實體論、是論、有論。
近代唯物論哲學所謂的物質,是內涵和外延、本質和特徵模糊不清的物質,是個別物質和一般物質、具體物質和抽象物質的混合體,是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混合體。
什麼是具體物質?
具體物質是具有自身內容規定,具有存在范圍限制,其大有外、其小有內的相對抽象事物或元實體。
例如:處在「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和意識是對立的統一」哲學語言環境里的物質就是具體物質或個別物質。
具體物質不是世界統一的現實基礎。具體物質是抽象事物,不是具體物體,它具有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認識特徵。
什麼是抽象物質?
抽象物質是沒有自身內容規定,沒有存在范圍限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絕對抽象事物或元本體。
例如:處在「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上除了物質以外沒有任何事物」、「物質是世界統一的基礎」哲學語言環境中的物質就是一般物質或抽象物。
抽象物質或一般物質是世界統一的基礎。
唯物論哲學所謂的物質不僅沒有區分具體物質和抽象物質,而且也沒有區分物質和物體、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沒有正確認識物質的本質和特徵。
例如:列寧關於物質的定義。
列寧關於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和反映。
物質是抽象事物還是具體事物?如果說物質是抽象事物,是具體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質和規定,那它就必然具有不可被人通過感覺器官感到的認識特徵。如果說物質「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器官感知的」,能夠「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和反映」,具有具體事物的認識特徵,那麼這種物質就不是抽象事物、而是具體事物了。地球人都知道,任何個別具體事物都不具有絕對性,都不可能是世界統一的基礎。
列寧的物質定義混淆了物質和物體、抽象事物和具體事物的界限,沒有正確認識物質具有的抽象事物本質,沒有正確認識物質具有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認識特徵,不是科學正確的物質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