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江三角洲相關地理知識。
那你倒是說出經緯度,海陸位置,相鄰位置。河網密度,空間分布,流量,含沙量,結冰期。土壤類型,面積大小。植被狀況,種類,分布。地形地貌類型及特點啊,就說這些有什麼用啊,啥比吧
2. 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用化學知識解釋。
三角洲,即河口沖積平原,是一種常見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挾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積,逐漸成為河口岸邊新的濕地,繼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緣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邊」。「三角洲」翻譯自英文delta,即希臘文Δ的轉寫,而希臘文含義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三角形,有人認為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化學原理:世界上每年約有160億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這些混在河水裡的泥沙從上游流到下游時,由於河床逐漸擴大,降差減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時,水流分散,流速驟然減少,再加上潮水不時湧入有阻滯河水的作用,特別是海水中溶有許多電離性強的氯化鈉(鹽),它產生出的大量離子,能使那些懸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澱下來。
望採納!
3.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
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
氣候溫度:
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這裏海拔200米以下,地勢平坦;高溫多雨,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珠江三角洲氣候的南亞熱帶性表現在四季不明,三冬無雪,樹木長青,田野常綠,霜不殺青。據竺可楨在《特候學》一書中稱,熱帶為「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認為五嶺以南,即入熱帶。但珠江三角洲在亞熱帶范圍之內。
(3)三角洲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
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已建成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珠三角9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
4. 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識。
長江三角洲的最低點在江蘇省高郵市一帶(平均海拔2米)。最高點位於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海拔448.9米),在六七千年以前,這里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縣的漕涇附近,並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盪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長江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組成。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里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高郵神居山、常州溧陽的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溧陽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峰;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太湖之中,有的成為游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長度 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盪棋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長三角區域的人口自然變動情況與全國的情況趨於一致,部分地區略有不同。經過建國後的兩次人口生育高峰,長三角兩省一市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逐漸過渡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狀況,其中,江蘇、浙江兩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海市的人口自然變動繼續維持負增長。 長三角區域內的人口構成變化的最明顯趨勢是人口老齡化,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執行,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少兒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較快,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有加快的趨勢。
5. 請用膠體的知識,解釋三角洲的形成
河水中的泥沙可看成是一種膠體,膠體粒子吸附電荷而帶電。從而使膠體穩定。(介穩體系)在入海口遇到電解質溶液,抵消了電荷,破壞了介穩性,膠體出現了聚沉,從而形成了三角洲。
6. 地理上什麼是三角洲要通俗點的!
三角洲:是河流與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挾帶的泥沙在河口地區的陸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態近似三角形的堆積體。三角洲沉積速度很快,沉積物向海岸一側延伸可形成三角洲平原。無論從平面上還是剖面上,三角洲沉積都可分為三角洲平原帶、三角洲前緣帶、前三角洲帶。三角洲平原帶是由河流沉積物組成的三角洲的陸上沉積部分,三角洲前緣帶呈環狀分布,沉積物為分選好、成分純凈的沙質物質,前三角洲帶由河流挾帶的黏土懸浮物和膠體溶液在海底沉積而成,沉積物富含有機質。根據形狀把三角洲分為,鳥足狀、尖頭狀、扇形、多島型三角洲。
通俗的來說,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在出海口處,由於流速驟降、再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使得泥沙在入海口處堆積形成的地貌景觀。
7. 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用化學知識解釋
長江三角洲的形成過程體現了膠體的性質:
當河水和海水混合時,由於他們所含的膠體微粒所帶電荷的性質不同,由於靜電作用,異性電荷相互吸引,導致膠體的顆粒變大,最終沉澱了出來,這個過程叫做聚沉 。
8. 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表現在:
1、地處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陸上交通發達。
2、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足夠的降水,氣溫適宜,農業發達,為工業奠定基礎。
3、位於長江入海口,水源充足,水運便利,海港較多。
4、沿海地區開放較早,經濟發達,科技先進,基礎設施完善。
5、國家政策支持,腹地廣闊,有龐大市場,有高素質勞動力。
(8)三角洲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2019年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於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引領我國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
有利於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範;有利於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
9. 高中地理:有關珠江三角洲的知識
(1)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毗鄰香港、澳門。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瀕臨南海,為珠江出口處。 (2)自然特徵: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東江三角洲合成的復合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面積約為1.1萬平方千米。其間山丘散布,河道縱橫,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生長季長,可一年三熟。春季陰雨連綿,夏季高溫濕熱,夏秋季台風入侵頻繁,冬季很少嚴寒,四季變化明顯。河流汛期在4~9月。(3)經濟發展: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工業基地之一,與長江三角洲並稱中國經濟兩大發動機。目前,整個珠江三角洲經濟的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傳統工業向現代化工業、城鄉分離向城鄉一體化轉型,形成了高起點的知識、技術密集型工業體系,高標准、大規模的第三產業以及競爭力較強的主體產業群。此外,在交通、通訊、金融、信息咨詢、高科技、旅遊、文化和對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綜合優勢。就地理區位優勢而言,概括起來主要有:①獨特的地理優勢:這里有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有天然海道良港,對外貿易方便。②優越的人緣優勢:這里是全國著名的僑鄉之一,有利於招商引資。③較強的互補性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資本、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但勞動力成本過高,市場容量小;澳門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但發展空間狹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資源豐富,其經濟的快速發展又吸引了內地大量廉價勞動力和技術人員,加上其經濟的輻射作用,從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④特有的經濟後續發展優勢:與港澳和發達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屬於後發展地區。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⑤雄厚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由於珠江三角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較高的經濟待遇,吸引了內地大批各式各樣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特有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4)生態環境與自然災害:除了近些年由於工業生產發展導致的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引起的環境污染外,由於交通及石油開采引發的珠江口的石油污染,以及珠江口的赤潮、咸潮引人注目。夏秋季台風登陸造成的狂風、暴雨與風暴潮危害極大。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三角洲河道的快速改變,洪水威脅也越來越大。(5)基塘農業:①生態循環的過程:桑、蠶、魚三者結合,可節省飼料及肥料費用。A.利用低窪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B.塘中養魚,基堤以塘泥為肥料種植作物。C.作物又可作為飼料,塘基互養,形成良性「水陸互養」。②分類:以基堤栽種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魚塘,蔗基魚塘及果基魚塘。③農業:土地利用精密,可生產稻米,蠶絲,甘蔗,水果,花卉,魚蝦。④工業:因上述原料供應,故農產加工業發達。⑤景觀的變遷:因經濟特區的設立和工業、小城鎮的發展,許多魚塘已填土作為工廠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轉型中。(6)城鎮化和民工流: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發展很快,城鎮化水平已達73%,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已形成了連片的城市群,人口和產業高度聚集,經濟輻射能力極強,形成「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及港、澳(共9個省,兩個特別行政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構成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外來人口多,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吸引了全國許多地區的優秀人才來此工作和定居,還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成為全國民工流的主要流向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加上外來務工人員,廣東省的人口已超過一億人,已成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