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航天科技小知識
擴展閱讀
嶺尚經典屬於什麼街道 2024-11-15 20:27:33
鬧鍾和小愛同學哪個好 2024-11-15 19:57:24

航天科技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18 05:45:39

Ⅰ 關於航天的知識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

空間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

空間資源系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環境、能源與物質資源,入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

(1)航天科技小知識擴展閱讀:

太空資源:

太空資源泛指太空中客觀存在的、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環境和物質。主要包括:相對於地面的高遠位置資源,高真空和超潔凈環境資源,微重力環境資源,太陽能資源,月球資源,行星資源等。

太空上可利用的資源比地球上可利用的資源要豐富的多。僅從太陽系范圍來說,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天體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在類木行星和彗星上,有豐富的氫能資源;在行星空間和行星際空間,有真空資源、輻射資源、大溫差資源,那裡的太陽能利用有效率也比地球上高的多。

目前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高真空和高潔凈是外層空間的顯著特徵,是進行許多科學實驗、發展航天技術、生產電子產品和高級葯品的理想環境,尤其它是人類的航天活動的先決條件。

高真空、超潔凈環境資源取得了相當大的實際效果,但微重力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的利用還處於試驗、研究和創造條件的階段。

Ⅱ 十個航天小知識是什麼

十個航天小知識:

1、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是在(1999年11月20日)發射成功的。

2、為紀念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萬戶)。

3、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機構——國際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是(錢學森)。

4、世界上第一顆粒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發射的,從而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

5、人類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蘇聯)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國)人。他首先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7、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首次飛行時繞地球飛行了(一)圈,在太空飛行了(108分鍾)。

8、我國神舟號試驗飛船是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

9、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級所用的推進劑是(液氫和液氧)。

10、我國在(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了遠程火箭。

Ⅲ 關於航天小知識

前蘇聯的尤里·加加林
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
前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奧諾夫(准確的說法是太空行走)
中國的火箭是「長征」系列,中國的載人飛船是「神舟」系列,有兩層含義: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飛船)」的意思
東方紅一號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謝謝!

Ⅳ 航天知識內容簡短有哪些

如下:

1、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

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於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勘測和定位衛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覆蓋全球的掃描。

2、飛船上航天員大小便的處理也有其相當的科學性。尿盆是特製的,抽水馬桶同一個塑料套相連接,大便後快速關閉橡皮閥,大便通過氣流落入透氣的大便收集袋裡,然後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裝滿後會自動彈出艙外。

3、美國太空梭在返回過程中是純粹的滑行,他的噴口其實是用來讓發射時的火箭保持平衡,而蘇聯則不同,暴風雪號的主發動機被安裝在質子號運載火箭上,而暴風雪號有自己的小型動力系統。

4、大家耳熟能詳的太空望遠鏡是哈勃,它也為我們拍的了成千上萬張美麗的星空圖片,但是他找到的行星少之又少,開普勒望遠鏡為行星而生,它靠凌日,通俗理解就是行星遮住所在的恆星,雖然亮度變化只要千分之一,但它依然能分辨得出,目前它已經找出數千顆行星了。

5、航天員生活在太空當中,同樣離不開體育鍛煉。它除了增強體質外,還有其特 殊意義:增強對失重及其他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航天飛行中不良環境對航天員的有害影響。在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為航天員體育鍛煉的「小型體育場」,設置一些特殊的航天體育器具供航天員使用。這些器具有自行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簧拉力器及負壓筒等。

Ⅳ 航天科技知識急需急需

第一位乘坐火箭的是前蘇聯(現俄羅斯)的尤里·加加林
第一個登陸月球: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
第一個在太空行走:前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奧諾夫
中國火箭為什麼叫「神舟」:中國的火箭是「長征」系列,中國的載人飛船是「神舟」系列,有兩層含義: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飛船)」的意思
關於東方紅的知識:東方紅一號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
1、人類是什麼時候登上月球的?
答: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2、關於月球的來源有哪些說法?
答:以前也曾對地球和月球上的岩石樣本進行過分析,說二者一模一樣,應該是起源於同一種物質。但就這樣草率地認為地球和月球本是一家,問題挺多。比如說,月球和地球是怎麼同時從同一物質形成的。有說法是,早期地球轉得太快,以至於開始膨脹,最終破裂分離出月球,可惜這種說法信服的人不多。

據《新科學家》報道,瑞士科學家最近也比較了月球和地球的岩石樣本,結論卻與上述研究不同。他們使用質譜儀法,把樣本經過氬燃燒氣化,高精度地分析樣本里成分的重量,結果發現,雖然二者在多數方面極其類似,但月亮岩石樣本的鐵57對鐵54同位素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一點。

科研人員說:「我們惟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它們部分氣化了。」只有「巨大行星相撞」理論才可能具有氣化原子所需要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太陽系誕生大約5000萬年後,一個像火星那麼大的行星(Theia)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個災難性的碰撞威力巨大,可能是超過使得恐龍滅絕的那次行星碰撞所釋放能量的1億倍,足以融化、氣化地球的相當一部分,Theia同時也被完全摧毀了。碰撞所產生的殘骸進入地球的軌道,最終合並形成了月球。

當氣化鐵原子時,質量相對輕點的同位素先蒸發掉。既然變成月球的殘骸曾經被徹底氣化,它有可能損失較多較輕的鐵同位素,也就是說月球鐵57對鐵54的比例要比地球高一點。科學家所以有上述之解釋就是根據這一點。

關於月球的起源此前還有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是路過的天體被地球引力「抓住」了。月球起源之謎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興趣。今年歐洲航天局將用衛星發射一台重3公斤、烤箱大小的壓縮影像展示X射線光譜儀,儀器將沿著離月球表面僅1公里的橢圓形軌道繞月球運行,監測並記錄不同的光波數據。其中,由它測定的首張完整的高解析度月球地圖以及獲取的有關鎂和鐵比例的數據等,將有望告訴我們月球到底起源於哪裡。
3、月球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
答:土壤、岩石、硬金屬、放射性物質、磁場等.
4、人造月亮是怎麼回事?
答:用巨大的反光鏡反射太陽光到地球背光面
5、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答:38萬多公里
6、月球是海嗎?為什麼?
答:不是,是平原.因為暗色和較少特徵的月球平原叫「月海」,這是由於古代的天文學家認為上面是海洋的緣故。事實上,月海由巨大隕石撞擊後從月幔流出並覆蓋表面的玄武岩岩漿形成。
7、最大的月海叫什麼?
答:最大的海是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
8、月球與地球的年齡哪個大?
答:月球大
9、月球的半徑是多少?
答:1738公里
10、為什麼會發生日食現象?
答:每當月球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三個天體連成一線時,日食便會發生。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不能接受到部份或全部陽光。至於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小,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內,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
11、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麼回事?
答:隕石砸的。正常情況下(比如地球,外圍有大氣層,當隕石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和空氣產生磨擦作用,這種熱量足以將隕石燃燒掉,有少數很大的或含某種特殊物質的,沒有充分燃燒掉,落到了地面)
而月亮外圍沒有大氣層,隕石就直接落向月球表面,形成了這種環形山,你看看它的形狀像不像一個石頭落向水面時的情況。
12、人到了月球為什麼那麼輕?
答:因為月球引力小
13、月球為什麼會有圓缺變化?
答:是由於日、地、月三者的運行造成的自然現象
14、月球是行星嗎?
答:不是,它是地球的衛星
15、你能說出哪些天文儀器?
答: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
16、天文台為什麼建在山上?
答:地勢高、視線好、便於觀察
17、天文台為什麼是圓的?
答:觀察面廣,便於確定位置
18、我國戰國時代著名的<甘石星經>的作者是誰?
答:甘德和石申
19、歲差現象是由誰發現的?
答:虞喜
20、祖沖之編定的歷法叫什麼名字?
答:《大名歷》
21、唐朝是誰主持測定了午線長度?
答:僧一行
22、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是由誰編定的?這個歷法叫什麼?
答:是由郭守敬編定的、這個歷法叫《授時歷》
23、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是什麼?
答:水運儀象台
24、水運儀象台是在哪部書中有記載?
答:《新儀象法要》
25、《新儀象法要》的作者是誰?
答:蘇頌
26、祖沖之在自己編定的歷法中把一年定為多少天?
答:365天
27、<甘石星經>發現了哪些行星的運行規律?
答:金、木、水、火、土
28、<甘石星經>記錄了多少顆恆星的方位?
答:120
29、關於月亮的故事(最好是祥略得當的如」嫦娥奔月」等)
答:月亮的幾個別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
帶月的詞語:月黑風高、月色朦朧、月光皎潔、年年月月、風花雪月、一彎新月、皓月當空、月如銀盤、明月如鏡、望月思鄉、月下獨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鉤、月中帶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暈等
月的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關山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5769420.html?si=6 http://ke..com/view/19332.htm

Ⅵ 航天科技小知識簡短有哪些

1.運載器技術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氣阻力沖出地球大氣層,必須使其運行速度大於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這就需要有能提供強大能量的動力裝置,即運載火箭。運載器是運送航天器進入預定太空軌道的工具。

Ⅶ 關於航天的科普知識

33年前的7月24日是一個大日子,因為美國航天員7月20日首次登陸月球後返回地球。不過,一直以來都有人唱反調,稱人類從來沒有登陸月球,那些航天員在月球漫步、插美國旗的照片和影象,全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弄出來的「登月騙局」,更聲稱已找出幕後黑手!姑勿論孰真孰假,激辯至今仍不間斷。

自1969年7月20日航天員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首次登陸月球的一剎那,就不斷有陰謀論傳出,質疑那個月球是假的,是美國西部內華達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電影廠景而已,月球表面的光影也只是電影射燈打光等等,一切有關60至70年代登陸月球的場面都是美國太空總署發布出來的「登月騙局」(Moon Hoax)。

國旗無風也會動

「登月騙局」這個說法在近幾年又再被熱炒,有名作家、電視節目以此作話題,連美國霍士電視(Fox Network)去年亦就此拍了一個特別節目,探討美國航天員是否真的曾登陸月球,更令「登月騙局」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登月騙局」陰謀論的支持者提出多個疑點,由於說得有鼻子有眼,一度令外界嘩然,不過,之後陸續有人逐點反駁,以還人類登月一個清白。

陰謀論者提出最著名的一個疑點,就是航天員在月球插下的美國國旗,放手後國旗仍擺動多時,即表示現場有風,也即是有空氣,顯示航天員身處在地球。

但反駁者解釋,那支是用鋁金製成的旗桿,呈L形。當航天員插旗時,由於月球地質較硬,要用力扭動才可把旗插上,所以這個扭動再加上旗桿本身彈性引起的震動,便造成國旗的擺動。

而根據牛頓力學第一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在真空的環境中,沒有空氣的緩沖,國旗反而可以擺動多時而不停。

溫度高無礙拍照

陰謀論者也曾質疑登月照片穿崩,因為航天員影子長短不一及對象反射近距離強光,都顯示現場有多過一個的光源。

他們說,由於月球表面只有太陽一個光源,而且不是近距離照射,所以另外一個光源必定來自拍景用的射燈,引證了登月是假的。但這一說法又被否定,反駁者解釋月球表面不平坦,才形成不同長短的影子。

他們又質疑月球上根本無法拍攝,因為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之下,氣溫可高達華氏250至280度(約攝氏121至138度),膠片早已溶解了。然而他們根本不知道航天員用的是特製菲林。

其實,陰謀論者提出的論據很多時都以他們對攝影作為媒體的有限了解,而且對登月計劃一知半解,故他們提出的其它疑點都一一被反駁。

蘇聯必定會揭穿

專業人士表示,「登月騙局」不可信,因為當時美蘇是死對頭,蘇聯一直密切監察太陽神計劃的每一步,若發現不對路,必定會馬上拆穿美國。

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黃耀華指出,「當時美蘇正處冷戰,如果美國做假,蘇聯一定會乘機揭穿,而且蘇聯有無人駕駛宇宙飛船上月球,如果是騙局蘇聯不可能看不出來!」

另一個鐵一般的事實就是美國真的拿了月球上的岩石回地球,「那塊月球岩石,交給全世界的科學家研究,如果是假的一早就穿幫了。」一些「陰謀論」反駁者表示:「這些荒謬言論,對那些曾為人類登陸月球付出生命的人,是一種侮辱!」

騙局之父著書立說

「登月騙局」的其中一名幕後炒手,就是被稱為「登月騙局之父」的Bill Kaysing,他與英國一位攝影師David Percy撰寫了《我們從未曾登陸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一書。

Bill Kaysing在1957曾在其中一間登月艙製造商Rocketdyne工作,雖然在1963年太陽神計劃開始前已離職,但卻自稱熟悉太陽神騙局的底細。不過對照片穿幫的疑問,顯示他對攝影技術完全是門外漢。他為加強著作的可信性,聲稱曾邀請多位匿名專家協助。

另外,身為皇家攝影學會會員、任職攝影師的David Percy,則以攝影專家的身分,指出登月照片中的破綻;不過David也曾被外間批評不懂攝影技巧。其它登月騙局的支持者,包括聲稱拍到太陽神11號上的航天員,在宇宙飛船內做假腳印的記者Bart Sibrel和自學工程師Ralph Rene。

疑點逐一擊破

支持「登月騙局」論據

1. 航天員放手後,國旗桿仍擺動多時。

2. 在太陽神17號電視傳送畫面中,兩個航天員同時入鏡,但兩個影子長短不一,且向著不同方向,證明現場有不同光源。

3. 太陽神16號航天員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國旗敬禮時,背景中竟拍攝不到星星,而他亦沒有影子。

4. 照片中近景一塊石頭上面似乎有一個C字,分明是電影道具。

5. 在太陽神14號和17號的傳送畫面中,航天員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強光,那是射燈的反射,證明現場只是一個布景。

反駁「登月騙局」論據

1. 當航天員插旗時,用力扭動,扭動再加上鋁金屬制旗桿本身彈性引起的震動,便造成國旗的擺動。在真空的環境中,沒有空氣的緩沖,國旗反而可以擺動多時不停。

2.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出現長短不一的現象。航天員用的哈蘇攝影機,配用60mm Bio-Gon廣角鏡頭,亦會令扭曲了原本平衡的影子。

3. 沒星星是菲林曝光問題,若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東西都會曝光過度。沒影子因為John Young並非站在地上,而是躍起了,在半「真」空中,所以影子距離他身體幾呎外。

4. 以顯微鏡細看,C字只是相紙上一條頭發或衣物纖維的影子。

5. 那個反光是月球地平在線一些恆久的玻璃狀物質所造成。
蘇聯登月也失敗了
所以不能確定
參考資料: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rchive/o_t/t_1987/start_0/

Ⅷ 航天科技小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Ⅸ 航天科技知識

1、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3、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4、1985年10月長征火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

5、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6、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7、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8、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9、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0、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11、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