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中國知識分享大全
擴展閱讀
兒童按摩器有哪些 2024-11-02 14:22:40
給同學可以備注什麼 2024-11-02 14:14:00

中國知識分享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1-21 12:41:34

❶ 中國有哪些地理上的冷知識,可以分享一下嗎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相當於一個市民廣場,將以南北地理分界標志雕塑為主體,結合展示館等配套設施一並建設。其中標志雕塑「紅橋」利用該市歷史遺存老橋墩進行修建。橋當中的地球狀標志物正好位於河道中心線位置,球體由南往北按暖冷色調過渡,橋面也由此分為紅藍兩色,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氣候特徵。以河道為界,南北兩個廣場也分別命名為淮河廣場和黃河廣場,種植南北方不同的喬灌木植物,市民可從橋上穿越,直觀感受南北分界後的差異。

江蘇省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域總面積居全國前列,僅次於西藏、新疆。湖泊面積僅次於西藏、青海。(存在爭議)水陸面積比16.9%,居全國第一。然而,江蘇省的水資源總量只有321.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只有400多立方米,屬於極度缺水地區。由於龐大的人口密度,江蘇和上海是全國唯二的兩個嚴重缺水的南方省市。10、中國唯一的一個位於長江幹流中心的島嶼城市是揚中市。揚中市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東部,在黃金水道長江幹流中心。由長江中的雷公嘴、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個沙洲組成,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揚中島是萬里長江第一大江心洲且是長江中第二大島。揚中市境呈西北~東南走向,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平均寬約7公里。雷公島位於江蘇省美麗的島城揚中北端。西沙島,又稱為 「小泡沙」,是揚中市四座島嶼之一,位於長江中下游揚中島與鎮江新區之間。中心沙是揚中市第二大島,鎮域位於東經119°5′,北緯32°06′附近。島上年均溫度15℃,年均降雨量1066.2毫米,四季分明。全境總面積33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43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

❷ 有關中國的小知識~~急啊!!快快!!

中國是個優美典雅的國家。
她非常的具有包容性,無論是高鼻大眼的維吾爾族,還是游牧草原的蒙古族,還有秀氣神秘的苗族,人數最多溫和的漢族,還有數不清的各個種族,都在這個美麗的國度繁衍生息。
她的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積淀了數不清的故事和情愫。無數迷人的文化,在這里生根。
這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但也是一個現代的國家。現在的中國,依然傳承了傳統的寬容並包,張開懷抱迎接世界,而且,現代的文明也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和世界一起,為了和平與發展而努力這。
但是,在當今世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依然有著很多不足,由貧困,有污染,有不和諧,還有種種漫長的道路要走。需要無數新一代的熱心青年共同建築。未來的發展,我們抱著樂觀和希望,共同努力著,作為中國的子孫,我們都熱愛著我們的國家。

❸ 國學小知識大全

國學小知識大全

國學小知識大全,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比較小的寶寶就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所受到的陪伴與教育影響會伴隨一生,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現在分享國學小知識大全。

國學小知識大全1

何謂國學

國學者,吾國已往之一種學問。包含中國學術之性質與變遷,而並非為與外國絕對不同之學問也。吾國漢代古諺曰:少所見,多所怪,見橐駝言馬腫背。吾國舊時視外人來華者,不知其學。較進,則知可學其一二端。更進,則知其自有其學術,而與吾國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見,則知中國之與外國,實為大同小異者也。古代各部落,有知造舟者,有知制車者,各有所能,各有所不知。今外國自工業革命以來,文明日啟,距今亦為時不遠。由將來觀之,東西兩洋之文化,猶古代各部落間文化之關系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等以區別東西洋之文化。實亦不然。今世之各社會,皆為文明之社會,其程度相差無幾,善亦同善,惡亦同惡,固無何高下也。

中國學術之分期

1.中國學術之淵源:(1)古代之宗教哲學。(2)政治機關經驗所得,所謂王官之學。

2.合此兩者而生先秦諸子之學,諸家並立。

3.儒家之學獨盛。

4.儒家中煩瑣之考證,激起空談原理之反動,偏重《易經》,與道家之學相合,是為魏晉玄學。

以上為中國學術自己的發展。

5.至此而佛學輸入,為中國所接受。萌芽於漢魏,盛於南北朝,而極於隋唐,其發達之次序,則從小乘至大乘,是為佛學時代,而玄學仍點綴期間。

6.至唐而反動漸起。至宋而形成理學。理學之性質,可謂攝取佛學之長,而又去其不適宜於中國者。

此為中國學術受印度影響之時代,至明亡而衰。

7.而歐洲學術,適於此時開始輸入。近百年來,對中國學術逐漸發生影響。[前此與歐洲之接觸,僅為技術上,而非學術上的,故未受若何之影響。]

先秦諸子之淵源一

——古代之宗教哲學

國學小知識大全2

1、為什麼明清皇帝多用年號稱呼?

明朝的永樂、萬曆、嘉靖,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這些都是皇帝的年號。那麼為什麼對明清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呢?

隋唐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所以謚號叫得比較多,比如漢文帝、漢武帝。隋唐後因為謚號字數越來越多,大家就改叫廟號,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若都用廟號稱呼,歷朝攢下來的太祖高宗,沒有十個也有八個,讓人分不清楚。

明之前,一位皇帝可以用一個年號,也可以用多個年號,最多的用了十幾個年號,還有多個皇帝共用一個年號的情況等等,錯綜復雜。朱元璋時設定一世一元制,規定了一個皇帝在任只能用一個年號。清朝承襲這一制度,年號在明清時期終於與實現了皇帝的一一對應。

2、春秋大夢,到底是什麼梗?

春秋大夢,源自春秋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稱王稱霸而肆意發動戰爭,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目標變得明確起來,他一心想著滅掉齊、楚、燕、趙、魏、韓這六國,統一天下;而這六國卻還在原地踏步,依舊想著稱王稱霸,做著當年的春秋夢,最終被秦滅掉,所以就有了春秋大夢這個說法。

春秋大夢現在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在這寒冷的冬天想擁有春日的暖陽,當然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是春秋大夢罷了。其實,春秋除了表示春秋年代以外,還有一年四季甚至是一生的含義。

3、烏龍茶的「烏龍」和烏龍球的「烏龍」是一回事嗎?

足球賽中,球員把球踢進自家球門,不得分反而失分的情況用英語叫「own goal」,粵語中「烏龍」與其發音接近,有搞錯、稀里糊塗的意思,便有了「烏龍球」一詞。

「烏龍茶」的由來有幾個版本。一種說法是一茶農採茶後下山,一路顛簸,竹簍里的茶葉碰撞,散發出清香。茶農將這一發現用於茶葉加工,形成了「搖青」工藝,當時人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便稱其為「烏龍茶」,也就是「稀里糊塗」的茶。另一說法是雍正年間,有一位叫蘇龍的茶農,因皮膚黝黑,大家都叫他烏龍。一次採茶後因未及時殺青,放置一天後的茶葉邊緣變紅,散發出清香。他藉此研製出新茶,於是人們就用他的名字稱呼這種茶。

一樣的'「烏龍」,烏龍茶好喝,烏龍球就有點尷尬了。

4、「君子」是個褒義詞,為什麼小偷卻被稱為「樑上君子」?

君子是褒義詞,但是一個人的稱謂里帶「君子」,也不一定就是真君子,比如金庸先生筆下的「君子劍」岳不群、來自英文單詞「junkie」的「癮君子」。再往前數,還有「樑上君子」,是指小偷。

據《後漢書》記載,有位名士叫作陳寔,一天晚上,家裡進了小偷,躲在房樑上,被陳寔發現。陳寔很鎮定,穿好衣服,讓子孫都過來,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就是壞的,壞習慣往往是因為不注意品行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吃一驚,從房梁跳下來,跪在地上誠懇認罪。陳寔開導了他一番,還贈送了兩匹絹。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案了。有錯就改,不斷完善自我,「樑上君子」也能成為真正的君子。

5、為什麼將沒有根據出處的編造叫做杜撰?

我們形容沒有根據出處地編造叫做杜撰。「杜撰」一詞出自宋人《野客叢書》,他提到了北宋時期的杜默,此人與詩人歐陽修、石延年相處甚密。杜默非常喜歡作詩,不過對詩的韻律、用字的規矩一竅不通,卻反對循規蹈矩,總鬧出許多笑話。於是後來,人們每次提到他所寫的詩,就說是「杜默所撰」。慢慢,就簡化為「杜撰」了。

其實像杜撰這樣含有姓氏的詞語還有墨守,說的是戰國時,墨翟(墨子)善於守城。後因稱善於防守為墨翟之守,簡稱「墨守」。

6、李白字太白,是因為長得白嗎?

古代對一個人的稱呼有很多,有名,有字,還有號。細細琢磨就會發現古人的這些稱呼非常有趣。比如李白,他字太白是因為母親夢到太白金星後有了身孕,所以給他取名白,字太白,這里的太白是太白金星的意思。

再比如韓愈,字退之。韓愈的名是他自己起的,取超越的意思。那他的字又為什麼是「退之」呢?這不是跟他的名相反嗎?這個字的由來跟韓愈的人生經歷有關,雖然韓愈才華橫溢,但他有點自傲,考了四次都沒考中個一官半職,後來他認識了盧小姐。盧小姐在勸解他時寫了這么一句:「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韓愈看到這句話後自我反省,給自己取了個字——退之,提醒自己要謙虛。

國學小知識大全3

《貞觀政要》:以人為鏡明得失

【貞觀政要其書】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397個「帝」和162個「王」,在這些帝王之中,真正算得上寬容虛心、勤政愛民、以德服人的皇帝不多,但是唐太宗是公認的一個。雖然他的文采不如李煜,書畫不如趙佶,謀略不如諸葛亮,用兵不如孫武,但他是個成功的領袖。因為他有一顆作為普通人的虛心好學、善於聽取意見的心。

《貞觀政要》是一本總結唐太宗治國施政經驗的書,為了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將君臣問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為君之道、任賢納諫、君臣鑒戒、教誡太子、道德倫理、正身修德、崇尚儒術、固本寬刑、征伐安邊、善始慎終等一系列專題內容歸類排列,使這部著作既有史實,又有很強的政論色彩;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歷史記錄,又蘊涵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

【貞觀政要名句】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解讀:照銅鏡可以整理自己的穿著,借鑒古人的歷史可以知道興亡成敗的道理,聽取別人的意見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在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我沒有了寶貴的鏡子。」正是因為有眾多的「鏡子」,唐太宗才能夠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帝王。

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

解讀:想要使天下安定,先要保持自身的正直。唐太宗身為一國之君,懂得從自己為人處世出發來治理國家的道理。其實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領導人,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想要贏得朋友的尊敬和信賴,也要從自己的身上找方法,問問自己是否值得別人尊敬和信賴。

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解讀:打江山的困難已經成為過去了,守江山的困難,我今後還 要和眾位大臣一起慎重地考慮。很多人打下了江山,還 沒有穩固基業,就急於享樂。其實,要守好自己的成績,哪裡是一件容易的事?

神化潛通,無為而治,德之上也。

解讀:在潛移默化中,以無為來治天下,這才是上上的德。「無為」,就是不建宮殿,不選秀女,不搞鋪張浪費,不舉行盛大的政治活動。在這種自然淳樸的政治中,幫助人民恢復平常的生活,這是歷代君王很少辦到的事情。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解讀:我(魏徵)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先要讓它的根穩固;想要河水不枯竭,先要讓它的源頭通暢;想要國家安寧,先要行善積德。不要將目光緊鎖在結果上,而要學會看到產生結果的原因,從原因上去努力。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解讀:對朝廷的埋怨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是老百姓的心聲,就要懷著敬畏的心聽取。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水,明君不能落到被水淹沒的時候再後悔。

凡大事皆起於小事,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

解讀: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引發的,小事上不慎重,成了大事情就不好挽救了。要想避免大的麻煩,就要解決好每一個小問題。「細節之中有魔鬼」,小妖還 好對付,大魔就難收拾了。

人慾自照,必須明鏡。

解讀:一個人想要看清楚自己的容貌,就要找一面明亮的鏡子。在哈哈鏡中是看不出真實的樣子的,在沒有原則的人身上,看不出自己的不足,只有和那些優秀的人比較,才能看到自身的潛力。

【貞觀政要故事】

以孝治天下

房玄齡生母早逝,他對繼母也十分孝順。據史書記載,當他的繼母生病,請醫診視,必定拜迎流淚。丁憂期間,為繼母哀傷過度,身體消瘦,像一把乾柴。太宗為了獎勵他的孝行,派人前往寬慰,並且贈送了許多禮物。

還 有一次,有個名叫史行昌的突厥人在玄武門做看守。吃飯時,他總是把肉留下。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拿回家侍奉母親。」太宗聽說後感嘆說:「仁孝的天性,哪分什麼華人、夷人?」於是賜給他御馬一匹,並詔令供給他母親肉食。唐太宗把孝作為治身的根本,極力推崇,使社會風氣變得更淳樸。

虛心使人進步

貞觀十六年,太宗問魏徵:「我克己奉公,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仰慕前代聖賢,並努力效仿他們。將積累美德、增加仁義、建立功業、為民謀利這四個方面,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做,我經常用它們來自勉。可是,人常常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我所說的這幾件事,做得好還 是不好。」魏徵回答道:「德、仁、功、利陛下都能做得到。對內平定禍亂,對外攘除戎狄,是陛下所建的功;安頓百姓,使其各有生計,是陛下所積的利。這么說來,功與利所佔居多,只有德與仁,還 須陛下自強不息,躬行實踐,一定可以達到。」

唐太宗以先賢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一直努力將自己培養成一個仁君明君。唐太宗不僅在道德上要求自己見賢思齊,在治理國家上,他也常常拿自己和前代的君王作比較。他說八百年的周朝和經歷二世而亡的秦朝之間的最大差異,就在於領導者是否為自己的子民著想。秦朝縱情聲色,橫征暴斂,所以瞬間倒塌。

❹ 中國歷史知識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右圖)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右圖)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鍾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在出土的鍾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鍾,最為珍貴。這套編鍾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准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右圖)

44、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贏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 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書同文」,來鞏固秦 萬里長城 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 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 「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後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後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 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後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抱朴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註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傑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並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製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南京建都,後人稱南京為 「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後,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後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後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後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圖)。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於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徵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95、唐後,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捨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隻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歷時19年,行程5萬華里。

97、唐朝天寶初年,鑒真和尚乘船五渡東海挫敗,幾度死裡逃生,歷經12年磨難,雖雙目失明,信念仍不減當年,六渡滄海終於成功,終老日本,成為一代宗師。

98、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許多工匠、技藝、典籍、物種,對西藏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99、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富權略,能用人,掌握政權達40餘年,死後,唐中宗復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賢相,稱為開元盛世,但晚年因寵愛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從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01、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制出青、綠、黃三種艷麗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左圖)。唐三彩作品多為人物或動物俑,個個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為藝術珍品。

102、唐代的繪畫風格十分注重線條的變化,不論是凡人常物,還是雲中的飛天神仙、反彈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給人以「天風飛揚,滿壁風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學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張遂),他通過觀測,證實了太陽的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時快時慢。僧一行還大規模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六大古都」,它們分別是陝西西安、河南洛陽、江蘇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河南開封和浙江杭州(分別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時期,中國是東方最先進的國家,日本先後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人數多時達五六百人。這些日本譴唐使回國以後,積極傳播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促進了中日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後梁。此後的50多年裡,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時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後出現了10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結束。

107、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發動兵變,手下將士們把黃袍加到他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取國號為「宋」,定都在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後實行變法,整理財政和軍政,稱為「王安石變法」。後來由於司馬光等人的強烈反對,變法維持不到十年就結束了。 110、北宋時期官員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人們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為「包公」、「包青天」或「包龍圖」。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包公的動人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國時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時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印刷佛經。

112、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火葯、造紙、印刷術和指南針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113、沈括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對天文、歷法、音樂、醫葯、數學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了自己豐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發明創造,比較有名的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等。

114、印刷術的發明和推廣被譽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時期,畢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115、火葯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有密切關系。因為火葯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唐朝末年,被廣泛應用到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技術有了更大的改進。後來火葯的製造方法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各國。

116、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發明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

117、北宋時期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等礦藏,銅錢是當時的本位貨幣,鑄造量非常大,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

118、兩宋時期的制瓷業非常發達。宋瓷品種繁多,花紋秀麗,並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

❺ 中國歷史知識

地點:沈陽
主要原因: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根本原因: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扎,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從1929年起,日軍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三省先後秘密組織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情況,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大綱」,確定了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7月,陸軍參謀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調運至沈陽,對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月,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國師團長會議上叫嚷: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隨後進一步做了發動此次戰爭的各種准備。
結果:「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性質:「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准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歷史意義:勿忘國恥

❻ 關於中國的知識

中國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組成。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南北長約1,000公里,東西寬約300∼400公里,面積350,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

中國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面積240萬平方公里(93萬平方里),平均海拔4,000∼5,000公尺(13,123∼16,404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中國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北、西、南為天山、帕米爾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環繞。呈菱形,海拔1,000公尺(3,281呎)左右,西部海拔1,000公尺以上,東部羅布泊降到780公尺(2,559呎)。 面積530,000平方公里(204,633平方哩)。

伙計,你後面要問什麼?

❼ 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整理有哪些

中國近代史知識點如下:

1、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些抵製作用。

2、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前後104天,因此叫「百日維新」。

3、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4、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5、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 帝國主義國家,為鎮壓交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八國聯軍侵華。

❽ 中國地理有趣小知識

中國地理知識大全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❾ 愛國知識有哪些

一、國家不等同於政府。

國家是我們的家園,政府是家園的管家。猶如國家是我們生活的小區,政府只是物業,物業幹得不好,業主有權批評甚至撤換。

二、國人重於國家。

國家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是國家的細胞、基礎,沒有個人、小家就沒有大家、國家。國民應該是國家的主人,而非螺絲釘或羔羊。

三、愛國首先要愛自己,其次愛國民,再次愛國家,最後愛政府。

「那些沒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愛國的,他們可以為少數犧牲多數。他們熱愛他們墳墓的泥土,但他們對那種可以使他們的肉體生機勃勃的精神卻毫無同情心。愛國主義是他們腦袋裡的蛆。」

四、國人怎樣,國家便怎樣。

「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隸建成的」,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混蛋,中國便慘淡。做好自己,成為獨立、負責、文明的國人是最好的愛國。



五、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空喊「愛國」最容易的,也最值得懷疑。「愛國」可以是生意,也可以是投機。看一個人愛不愛國,更重要的應該是看他如何愛,是否真正為國家做過什麼,如同判斷一個人愛你與否。

六、愛國是有條件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愛國家如同愛一個人一樣總需要理由,也需要一定條件。她不愛你,但你就是愛她,這當然可以,但這種愛不牢靠和稀少。真正天長地久的愛,應該是你愛她,她也愛你。

七、愛國有很多方式、形式,建設、批評甚至異議都有可能是愛國。

只要為國家著想都是愛國,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最愛國,要對他人的愛國多寬容。那些喊著「愛國」卻干著對國人、國家不利的事,如打砸同胞絕非真正的愛國。

八、愛國不應絕對化。

「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這句名言的原話是「如果愛國主義被歪曲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那這個名詞就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盧梭)。即使不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愛國主義」也不應絕對化,任何絕對化的東西都會帶來危害、邪惡。



九、愛國不要被利用。

「愛國」有時候會成為一面被揮舞的大旗,如列寧所言:「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

十、愛國也要有獨立人格。

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是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沒有它們,我們就不配稱為人,愛國和賣國有時候只有一線之隔。

❿ 關於中國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中國的知識有:

1、中國的國樹——銀杏樹。

2、中國的國花——牡丹花。

3、中國的國寶——大熊貓。

4、中國的國球——乒乓球。

5、中國的最高學歷——研究生。

6、中國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

7、中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

8、天下第一山——泰山。

9、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11、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12、天下第一秀水——千島湖。

13、天下第一石窟——莫高窟。

14、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15、天下第一庄——台兒庄。

16、天下最長的城牆——長城。

17、天下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