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華羅庚爺爺的數學知識
擴展閱讀
兒童按摩器有哪些 2024-11-02 14:22:40
給同學可以備注什麼 2024-11-02 14:14:00

華羅庚爺爺的數學知識

發布時間: 2022-11-21 10:39:20

⑴ 華羅庚的資料

華羅庚是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委員和數理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和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國乃至世界現代史上傑出的數學家。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他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二百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由於他在科學研究史上的卓越成就,先後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他的名字已栽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 華羅庚一生在數學上取得非凡的成績,而他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正是在坎坷中,他勤奮苦學,立志成才,為祖國及世界的數學研究做出無法估量的貢獻。 童年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位商人家中。父親華瑞棟早年參加過辛亥革命,經過商,後來破落了。回家鄉開了一爿小雜貨鋪,靠慘淡的小本經營養活一個妻子和女兒。華羅庚出生時,父親已經四十歲。中年得子,夫妻倆把兒子看成掌上明珠,為了給兒子祝福,一生下來就用兩個籮筐扣住了他。華羅庚因此得名。然而他幼年時,卻不是父母所指望的那樣,肯於乖乖地呆在籮筐里,他非常頑皮、愛動,是一個肯動腦子的孩子. 少年 華羅庚小學是在金壇仁劬小學度過的。因成績不好,他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只拿到一張修業證書[注1]。而後,他進入了剛剛創辦的金壇縣立初級中學[注2]。華羅庚的才能這時就已初露鋒芒。他的啟蒙老師李月波是位很好得數學教師,是他引導和培養了華羅庚對數學的興趣,為初中三年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在華羅庚初三那一年,又有一位老師王維克注意到他是一個肯思考且有新意的學生,更注意培養他。 1925年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境窘迫,供不起華羅庚到省城去念高中,他進入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念書,以為將來能謀求個會計之類的職業,但一年後還是由於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青年 1927年華羅庚回到了家鄉,幫助父親在小雜貨鋪里幹活、記帳,同時努力鑽研數學。那時,華羅庚站在櫃台前,顧客來了就幫助父親作生意,打算盤,記帳,顧客一走就又埋頭看書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的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因為經常發生類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個綽號,叫羅獃子」。每逢遇到怠慢顧客的事情發生,他的父親又氣又急,說他念天書」念呆了,要強行把書燒掉。爭執發生時,他總是死死地抱著書不放。 後來,回憶起這段生活,他辛酸地說那正是我應當受教育的年月,但一個『窮』字剝奪了我的夢想在西北風口上,擦著清水鼻涕,一雙草鞋一支煙,一卷燈草一根針地為了活命而掙扎,」[注3]頑強自學到十八歲,華羅庚和一位同年齡的姑娘吳筱元結了婚。這一年的秋天,金壇瘟疫蔓延,華羅庚染上了可怕的寒症。在母親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總算活過來了,卻留下了終生的殘疾--左腿關節變形,瘸了。病癒後,他外出謀生一瘸一拐地出現在家鄉街頭時,人們見了憐憫地說年紀輕輕就變成了這樣,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聽了這些議論,他心裡很難受,經過認真思索,決定把一生獻給數學。他想我別無他擇。干別的工作要到處跑,或者要設備條件。我選中教學,是因為它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道具簡單」。僅一本代數,一本幾何和一本五十頁的微積分。但是,有志者事竟成,華羅庚終於在十九歲那年寫出了著名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不能成立的理由」。當時清華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注4]看後對這篇文章很重視,他驚問周圍的人說這個華羅庚是誰?」。一位名叫唐培經的教員在清華工作,此人是華羅庚的同鄉,向熊慶來談了華羅庚的身世。一九三七年秋季的一天,熊慶來派人拿著招牌到北京火車站把華羅庚街道清華大學,把他安排在圖書館里擔任助理員。這時華羅庚只有二十一歲。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的一生中一個重要轉折,它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進了清華大學,他一面工作,一面學習、旁聽。最先感興趣的是研究數論,在這方面他一直得到熊慶來的鼓勵。熊慶來在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在萊奧那德·狄克遜指導下工作的關於堆壘素數論中的華林問題。我國數學家早在一三零零年就對數學家做出過有價值的貢獻,其中包括 二項式系數的巴士卡三角形,逼近多項式根的方法,解四次方程的聯立方程組的技巧,關於同餘式組的解的中國余數定理」。但是,到了明朝就停滯不前。本世紀開始,我國數學家開始吸收西方數學的精華,並繼承古代數學家的傳統,開始發表論文。本世紀二十年代末期論文逐漸增多,首先是在數論和難」分析的領域里。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四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的文。二十五歲時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一天,清華的教授們聚到一起討論能不能破格把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會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最後,理學院院長葉企蓀作了總結,他說清華出了個華羅庚,是好事。我們不要被資格所限制!」就這樣,華羅庚迅速由助教員提升為助教、教授。以後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一九三六年夏天由該會資助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 在英國,華羅庚參加了一個有名的數論學家的小組。這個小組包括英國數學家哈羅爾德·達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國數學家埃斯特曼和漢斯·海爾勃洛嗯。華羅庚在劍橋大學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堆壘素數論。堆類素數論涉及到把整數分解成某些別的整數的和。華林問題是這個學科中最透徹的研究過的一個問題,其中特殊的數是k次冪。問題是這樣的對於給定的k,要求最小的整數s,稱為g(k),方程是n=x1+x2+……+xs對每個正態數n都是可解的。1909年,在華林之後一百年,希爾伯特證明了對每一個k,這樣的最小值g(k)當然是存在的。但是它的證明與其說是構造性的,毋寧說是歸納性的,所以就不必給出g(k)明確的上界。自希爾伯特之後許多著名的數學家都致力於計算g(k)的工作。例如已經知道g(2)=4,就是說每一個整數能夠表示為四個整數的平方和或者九個整整數的立方和,並且這四、九的個數不能太小。對於所有的k,要找出g(k)的明確表達的試圖尚未成功。盡管相信,對於所有的正整數k,除掉有限的幾個外,有g(k)=ak+a-a,此處a是不超過(3/2k) 的最大整數。因為相對小的整數有時可以由特殊的表示,它包含在某些更廣泛的基本結果中。g(k)定義為方程(1)對於全體充分大的n,可解的最小整數s。在計算或估計g(k)方面已經作了許多努力,知道g(2)=4,4<=g(3)<=g(4)=16, 達凡波特在1942年證明了g(5)<=25,g(6)<=36,但對於k>=s,沒有找出g(k)明確的值。歌德巴赫問題就是和華林問題密切聯系的一個著名難題。其中k=1,s=2或3,x要求是素數。歌德巴赫問題可表達為規定任意偶數h,能否找到素數x1和x2,使n=x1+x2」,對於s=3,則為給定任意技術n,能否找到素 數x1、x2、x3,是n=x1+x2+x3?」華羅庚在華林問題和歌德巴赫問題上的研究結果將他歐洲同事的工作包羅殆盡。在二十年代,哈代和李特伍德公布了一系列的論文,他們用新的解析方法解決華林問題,並指出g(k)=o(n+1),對於方程(1)要求x1>=o;……x3>=o的整數解的個數(rs(n)),他們也得到一個漸近的公式。他們將rk,s(n)表示為k,s和n的函數。為n→無窮時,加上一項(n-1+s/k),但是他們的結果僅僅是對s大的知識有效的。華羅庚在華林問題最好的成果,按照海爾勃洛恩德看法是證明了哈代--利特伍德公式對於所有s>=2+1成立。這就是華氏定理。華羅庚的這一成果,至今仍是邏輯地引導到估計g(k)一把有力的鑰匙。達凡波特這樣寫道華羅庚關於三角積分(2)的最有效」的界,是他能夠導出g(5)和g(6)的嚴格不等式。在達凡波特之前,對前一種情況的最強估計g(5),<28是屬於華羅庚1939年的成果。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歌德巴赫問題」寫了十八篇論文, 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志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 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 1937年夏天,日本開始全面進犯中國,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遷到昆明,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華羅庚由英國回國,這期間他除擔任西南聯合大學的數學教授外,還兼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員、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1946年到蘇聯訪問講學時路徑印度、伊朗等地。 華羅庚是個愛國者,回憶昆明的生活,他曾憤然寫過這樣的詩句寄旅昆明日,金甌半缺時,狐虎滿街走, 鷹鸇撲地費。在昆明郊區的一個小村莊里,這位國內外富有盛名的大學教授一家七口住在兩間小廂樓里, 吃飯、睡覺、讀書、做研究工作都在這間小房子里,晚上用個破香煙罐子放上油盞,采些破棉花做燈芯,放上些菜油, 用豆粒大小的燈火照明,樓下就是牲口棚,牛馬在支撐小樓的柱子上擦癢時,擦得小樓搖搖欲墜。不時傳來馬的啼鳴、牛的哼氣聲和豬的尖叫。華羅庚白天拖著病腿外出上課,用微薄的薪水養活全家, 晚上埋頭研究。先後寫了二十多篇論文,1941年完成了他第一部著作《堆壘素數論》的手稿,他在這本書中討論了華林問題,哥德巴赫問題和一些相關聯的問題,統一並改進了他以前論文里的結果。他把這本手 稿交給了原中央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但是當時沒有出版。1945年下半年,他應蘇聯科學院的邀請,到蘇聯 旅行。早在三十年代,華羅庚就與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陀夫開始通行,他們關於三角和方法的發展顯著的改變了解析數論整個學科。為了褒獎華羅庚的貢獻,蘇聯雜志《報告》從1937到1941年每年都刊登華羅庚的一篇論文。1946年四月蘇聯科學院出版了它的《堆壘素數論》。其中有些結果,現在還被認為是經典的。1946年秋天,華羅庚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魏爾教授邀請訪問美國。行前,上海《東方日報》記者趙浩生訪問了他。他在一篇訪問記中轉述了華羅庚的話說在昆明為了躲警報,家住在鄉下,每次跑進城裡上課,整天愁這一家人的生活。如果不是不得已,決不願意出國。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夢想實現了,中國正開始和平建設,我想科學決不事太次要的問題,我們決不能等待真正需要科學的時候,才開始研究科學。」華羅庚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從黃浦江畔乘坐美國將軍號」前往美國的。同行的有吳大猷、曾昭倫、李政道、朱光亞、唐敖慶等。 [注1] 華羅庚《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中國青年》,7,1956 [注2] 知識分子韓大受於1922年創辦 [注3] 1963年10月5日人民日報 [注4] 熊慶來(1893-1969),雲南彌勒人。早年曾先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1914年在法國留學時獲科學博士學位。1926年從法國護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整函數和亞純函數研究多年。解放前,先後在昆明東南大學、 北京清華大學、昆明雲南大學創辦了數學系

⑵ 我國科學家華羅庚童年數學的故事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一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一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里呢。稍大以後,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櫃台當馬騎,跳上跳下,並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一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裡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一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里,「菩薩」卸了裝,華羅庚一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你往後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麼?」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里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經常有塗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後來經過仔細辨別,老師發現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幹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後寫一篇讀後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於是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後感中,並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後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後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於勤思考,愛創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數學家的。

⑶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急急急!萬分感激!!

華羅庚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生! 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餘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
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數學知識和故事等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爺爺是一位只有初中文憑的世界一流數學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小時候學習很刻苦,初中畢業升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後,由於繳不起學費而失學,失學後他在小雜貨店做記賬員。與此同時,他堅持自學數學,到處借書、抄書,並養成了「啃」數學難題的習慣。他用五年時間自學了高中的課程,又用兩年時間自學了大學的全部課程。他先後在國內外幾所大學任教,19歲時開始發表論文,先後發表了幾十篇論文,成為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於1985年6月在訪問日本時不幸逝世。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數學家,1933年出生於福建。在高中時,他的老師講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之後說:「科學的皇冠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
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青年學生陳景潤的心,他下定決心要學數學。1956年底,已先後寫了四十多篇論文的陳景潤調到中國科學院,開始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專心研究數論。1966年5月,他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數學的天空,宣布他已經證明了(1+2)。1973年,關於(1+2)的簡化證明發表了,他的論文轟動了整個數學界。(1+2)即「大偶數都能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超過二個素數的積之和」,被國際公認為「陳景潤定理」。

日記本引他走向成才路

雅各布·伯努利是歐洲著名的數學家,他於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
從13歲開始,雅各布悄悄地寫起了日記,他把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收獲及遇到的難題,統統記了下來。翻開他的日記,有閱讀書報雜志的體會,有與別人討論數學問題時得到的啟發,有解決數學難題突發的奇想……日記成了雅各布學習數學的問題集,解決問題的思路集、辦法集,研究數學問題的收獲集、成果集。
雅各布對數學的執著追求,終於使他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他33歲就成為巴塞爾大學數學教授。
數學博士的「錯誤」
時間王國的全體國民剛剛舉行完一次數學考試,時間博士邀請數學王國的對對博士來做閱卷指導。對對博士高興地拿起一份試卷,可是他越看越生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在檢查試卷的時候,發現所有人的試題都做錯了,例如:
7+6=1;6+6=0;3-7=8
對對博士把問題反映給時間博士,時間博士看著試卷,笑著對他說:「博士,他們做的並沒有錯誤。因為在時間王國中晚上12點就是0點,所以6=6=0;7點鍾再過6小時是13點,也就是1點,即7+6=1;3-7就是表示3點鍾前7個小時是8點鍾」
對對博士一拍腦袋,說:「對呀!哎,看來我這個博士還得繼續學習啊。」
事故講完了,小朋友們,你認識鍾表嗎?你會計算時間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
有用的「×」
我的名字叫「乘號」。
我是數學符號王國中的一員猛將,大家都離不開我。
對了,我可不是「+」,你們要看清楚,我的方向跟他不一樣。但是我們之間的關系很密切,如果「+」兩邊的數字是一樣的,我就可以減輕他的負擔,很容易的得到結果,著名數學家高斯在小的時候,就是用我來解決問題的。
在乘法豎式中,我的位置和「+」、「-」一樣,但是我的運算方式卻不一樣。我是分級運算的,我的准則就是乘法口訣。
除法雖然表面上和我處處做對,但是我們之間互相協助,他可以幫助我發現運算中的錯誤,相反我也可以幫助他。

⑸ 華羅庚的數學故事

華羅庚的數學故事

華羅庚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下文是勵志網整理收集的華羅庚的數學故事,供大家參考。

關於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身殘志堅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關於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託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志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關於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 天才出於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後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後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願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

⑹ 華羅庚的數學

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華羅庚同志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十部專著:《堆壘素數論》、《指數和的估價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多復變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數論導引》、《典型群》(與萬哲先合著)、《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著)、《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線性偏微分方程組》(與他人合著)、《優選學》及《計劃經濟范圍最優化的數學理論》,其中八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 此外,還有學術論文20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文、匈文、日文、德文、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⑺ 華羅庚爺爺的資料

切茶問題怎麼 寫

⑻ 華羅庚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1.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數學家高斯在高中時,每天晚上老師都會給他一兩個比較難的題目讓他去練,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決,但是一天,老師給了一個題,他用了一個晚上才做出來,後來到學校一問老師,才知道,那個題目是老師不小心夾進去的,那是個世界上的數學難題,已經困擾了數學家100多年了。

拓展資料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⑼ 數學奇才伴我成長

數學奇才——華羅庚是一位飲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大家都知道,華羅庚爺爺的腿腳不靈便,可是華羅庚爺爺卻說:「不錯,我是一位殘疾者,但我的智力並不殘疾啊!」華羅庚爺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使我終身受用。

記得那是三年級的上學期,有一段時間我對學習比較厭倦,成績也是那種「推一下就跌落,扶一下就上來」的程度。家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可我卻無動於衷。偶然的一個機會,讓我下定決心「痛改前非」。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到書店看書,無意中拿起一本《科學家的少年時代》漫不經心地翻閱起來。隨手翻到一頁,瞥了一眼,只見「華羅庚從小愛讀書」這幾個字赫然躍入我的視線。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似乎有股神奇的力量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我認真地讀了起來。漸漸地,我被書中華羅庚爺爺的故事深深感動了。華羅庚爺爺那種「白天借陽光讀書,夜晚借月光讀書;炎炎夏日裡不顧蚊蟲的叮咬,數九寒冬里不怕刺骨的.寒風,刻苦鑽研數學難題」的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開始反省自己的不用功,慚愧自己的懶散。我下定決心要勤奮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的成績扶搖直上!啊!我懂了:學習上就應該像華羅庚爺爺說的那樣「勤能補拙事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還有一次,我讀了一篇《華羅庚「逃」回中國》的文章。書中說,華羅庚爺爺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美國大學給他洋房、轎車,想讓他留在學校。

可是華羅庚爺爺拒絕了這些優裕的物質享受,悄悄乘上一艘郵輪「逃」回了中國。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華羅庚爺爺愛祖國,我也要象他學習,愛集體,愛班級!

華羅庚爺爺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更是一位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和尊敬的楷模。我要象他那樣,對知識刻苦鑽研、勇於攀登,對祖國滿腔熱血、鞠躬盡瘁,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我不能讓自己的生命白白地在這地球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