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教師資格證考試重點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怎麼做動漫眼睛 2024-11-01 16:22:32
伊利金領冠基礎多少錢 2024-11-01 15:59:41

教師資格證考試重點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1-16 12:12:59

① 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

下面匯總了教師資格證考試的一些重要知識點,供大家復習備考。

1、《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學記》教育原則: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藏息相輔等。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則(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學法(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提倡傳統教育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16、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倡導「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和「在做中學」。

17、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8、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則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19、當代教育學理論新發展,主要包括布魯姆的教學目標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論」,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

20、我國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張「五育並舉」、「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鄉村教育運動先驅梁漱溟。

21、在我國,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最早把「教」和「育」連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

22、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

23、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繼承性、階級性和相對獨立性。

24、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制約著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制約著學校結構,制約著學的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25、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和技術。

26、社會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7、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28、教育的相對獨立性體現在: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不平衡、本身的繼承性、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29、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前提基礎)、環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導因素)、個體主觀能動性(決定因素)。

30、廣義的教育制度指國民教育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指學校教育制度,它是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1、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標志著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各類學制主要類型包括:雙軌制(以英法為代表)、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和分支型學制(中國、前蘇聯)。

33、舊中國的現代學制包括:1902年「壬寅學制」(又稱《欽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但未實施),1904年「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現代學制),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廢除讀經,改學堂為學校),1922年「壬戌學制」(以美國為藍本,實施時間最長)。

34、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基本特徵是強制性、普遍性和免費性。

35、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包括: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

36、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

37、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是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要求和個體的身心發展需求。

38、在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上存在「個體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兩種對立觀點。

39、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40、全面發展教育包括:德育(靈魂和統帥)、智育(前提和支持)、體育(基礎)、美育(動力)和勞動技術教育。

② 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

綜合素質是教師資格證統考科目一的考試科目,主要考察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所具備的教育教學相關的知識、能力和素養,題目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對考生綜合能力要求高。綜合素質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和教師基本能力。
從近年統考省份真題來看,科目一試題題型基本穩定,分為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三種題型,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為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綜合素質單項選擇題主要考察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和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知識和能力,覆蓋范圍比較廣。 職業理念模塊:這部分知識一般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考查。題目形式一般為在題干給出一段教育教學情境材料,要求考生根據教師職業理念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的教師或學校的行為是否正確,或分析所蘊含的理念。與對教育理論類知識點直接考查的形式相比,該模塊題目要求考生對職業理念有充分的理解。
備考指南——教育觀中關於素質教育的考查,重在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只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才能真正實施好素質教育。關於素質教育的內涵,「全面發展」與「創新實踐」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在做這一類試題時,可採用關鍵詞法,如題干有用語、數、外等課代替綜合實踐活動課或音、體、美等課程,或是「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等信息,基本可以判斷該做法「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於學生觀,考生要著重理解學生的主體性與發展性。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學生的發展性要求教師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
充分理解教師觀,考生主要可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作為教師,應當履行教師職務,即善待學生、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學習、進行課程開發等;二是作為從業者,教師要注意不斷反思、不斷發展自我,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2. 教育法律法規模塊:在歷年真題中,這部分考點一般有以下幾種考查形式。
①對具體法律條文的直接考查,考查考生對法條內容的識記程度。
②對判定學生傷害事故責任主體或賠償主體的考查,考查的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的相關規定。
③給出一段與教育教學實踐相關的情境,分析教師或其他行為主體的具體做法正確與否,並分析原因,考查考生對法條的理解和應用。
④給出一段與教育教學實踐相關的情境,選擇教師或其他行為主體合適的做法,考查考生對法條的理解程度。
備考指南:這一部分內容涉及的法律條文較多,往往又結合事例考查考生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應用。一般的題目都可以用法律條文直接解決,所以通讀法律全文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法律條款眾多,全部識記較為困難。因此,考生可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3. 教師職業道德模塊:這部分知識一般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考查。題目形式為在題干給出一段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情境,讓考生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或教師職業行為的要求,評價教師的行為或選擇合適的做法。
備考指南: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考生不僅要熟記具體內容,還要對其深入理解。「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是教師資格考試中的考查重點,考生需要充分理解其含義。
「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所謂「關愛」,核心是「愛護」與「尊重」,這是師生關系的主題。教師要愛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不能給予他們身體、心理上的處罰,應在他們的安全、健康受到威脅時保護好他們。教師要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教育教學時可以要求嚴一些,促進他們的成長。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狀態,在他們有困難時幫助他們解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個性。教師要關愛全體學生,不論學生的性別、民族、成績、天賦、家庭背景等因素如何,教師都要給予全體學生平等的愛與教育。
「為人師表」可概括為外塑師表、內鑄師魂、團隊精神、善待家長、廉潔從教五個方面。「外塑師表」指教師在衣著、言語、舉止方面要得體、文明。「內鑄師魂」指教師要在紀律、道德、情操等方面成為學生的榜樣。「團隊精神」指教師要注重集體協作。「善待家長」指教師要懂得尊重家長,和學生家長平等互助。「廉潔從教」指教師不接受家長和學生的饋贈,不通過學生謀取利益,不向學生、家長索要財物等。
理解「終身學習」時,考生要明確一點,時代是發展的,知識是在不斷變化更新的。考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題干描述的情境中的教師的行為是否體現了終身學習:
①是否會反思;
②是否懂得互相學習;
③是否懂得共生,即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的教學相長。
4. 文化素養模塊:這部分知識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兩個特點:一是基礎知識點多,涉及知識面廣,包括歷史、科技、傳統文化、數學、物理、生物、地理、文學、音樂、美術等相關知識;二是考點分布變動頻繁,但總題量穩定在9題。文化素養模塊的考試形式多樣,既有對單個考點的考查,也有對多個相近考點的區別和聯系的考查。
備考指南:教師資格考試要求考生了解歷史常識、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科學常識、文化常識、文學史上的作家作品、藝術鑒賞常識等。在實際的真題考查中,考題涉及的范圍非常廣,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可以根據以往的考題歸納出文化素養常考的知識模塊,注重日常積累,並多做練習,適當擴大知識面。
教師資格考試對歷史常識的考查難度不大,但范圍很廣且沒有指向性。考生在備考時可整理出一個類似紀年表的筆記,如列表記錄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等,著名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相關事跡,歷史轉悠名詞(如「春秋五霸」「貞觀之治」「靖康之變」)所涉及的人物等等。
對中國科學成就常識的記憶,建議考生按照古代和近現代,分科學領域進行識記。關於國外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科學領域的成就,考生要能將各領域傑出科學家的名字、國籍、成就一一對應。
傳統文化常識考查的重點是古代稱謂、神話與典故、節氣與干支紀年、民風民俗,考生在備考時要能夠准確識記相關知識。比如「束發」、「弱冠」只能用於男子,故事情節和人物准確對應,二十四節氣的准確順序,民族服飾、建築、風俗特點等。
文學常識主要考察作品、作者、國別的一一對應。對於中國文學,考試還要熟悉一些作品所處時代、作品中的名句、作品中的人物。考生在備考時,可按照類似「作者-作品-名句」的格式進行整理。
藝術常識包括美術常識和音樂常識。美術常識中,對繪畫的考查頻率相對較高,考生備考時應了解繪畫作品本身的面貌、名稱、特點、時代以及作者、作者的成就和創作風格。音樂常識考查的內容包括基本樂理、樂器、音樂家及其作品。其中,音樂家及其作品的考查頻率相對較高,考生可按照「音樂家-國別-代表作-評價或地位」的形式進行歸納記憶。
5. 基本能力模塊
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的基本能力是指信息處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題量保持穩定,各考查兩道題目。主要考查Word、Excel、PPT的基本功能與操作。邏輯思維能力的題目形式多樣,如命題的推理、類比推理、圖形推理、數字推理等。
Word、Excel、PPT是教師工作常用的軟體,因此教師資格考試要求學生能掌握其使用方法。考生要想熟練使用這些軟體,首先要做的就是確認軟體界面選項卡的內容,認識每個選項卡下的功能及圖標。教師資格考試常考的內容是功能區「開始」「插入」等選項卡上各個圖標所代表的功能。所以,考生在備考時,要對照軟體,逐一認識圖標,然後嘗試操作,進而牢固地掌握各個功能。
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難度較低,考生可以先通過真題了解該知識點的考查形式,再閱讀教材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最後再通過模擬練習進行鞏固。

③ 教師資格考試重點都有哪些

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一、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包括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等職業教師資格考試。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和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二、其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教育知識與應用、教學知識與能力兩大板塊。前者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後者包括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能力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或掌握、運用三個層次。
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復習是整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中之重。在有限的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前復習時間內,能否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緊扣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抓住考點,強化熱點,是考生朋友提高復習效率的重要保證。

④ 教師資格證必背知識點

整天喊著考教資,對於剛接觸的朋友來說,盲目的買書,背題是不可取的。接下來是考教資必備知識點,大家可以無腦背了。


  • 教育的起源(順序)

  1. 【神話起源說】是人類關於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人們由於沒發展無法解釋自然現象,衍生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以神的意志,使人順從於天】。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

  2. 【生物起源說】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每一個種族發展得以生存不得不存在的。生物起源說在教育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是教育發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

  3. 【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歸之於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模仿行為。只不過,這種本能是人類的獲得性本能,而不是動物的類本能。學說的不斷進步標志著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成長。

  4. 【勞動起源說】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指導下形成的。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起源於勞動,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 古代哪些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少《樂》

備課中

⑤ 教師資格證必背知識點

在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筆試考試中,共包括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這四種題型,其中簡答題佔30分、材料分析佔40分,這兩項共計佔70分,所以在參加考試前,考生一定要熟練掌握這兩個題型的相關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資格證考試順利通過。以下是小編為同學們總結的17個常考知識點,快來一起學習吧~~

考點1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1.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結構的變化。
(3)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2.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權。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的內容。
3.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3)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考點2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
(6)素質教育要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並滲透於教育的各個方面。

考點3 教育制度的影響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據)
(1)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考點4 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的作用
1. 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2. 學校教育在人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表現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考點5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觀與教師觀
1.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第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2. 新課改倡導的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具體來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考點6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教師專業知識的內容)
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四方面的內容。
本體性知識指的是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學科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和方法以及相鄰學科知識等。
條件性知識指的是教師所具有的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教育學基本理論、心理學基本理論、教育管理學、比較教育、教育改革與實驗、現代教育技術知識等。
實踐性知識指的是教師靈活完成教學實踐活動所具備的知識,如一般教學法知識。
文化知識指的是教師滿足學生基本知識需求應有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知識。

考點7 問卷設計的結構及基本原則
(1)問卷的結構包括: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和答案、結束語。
(2)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
第一,將為調查對象著想作為問卷設計的出發點。
第二,保證問卷的適當性。如研究目的(理由)的充分性;問題對於調查目標適宜性;問題對調查對象的適當性。
第三,對於阻礙問卷調查的因素有明確的認識。阻礙問卷調查的因素包括主觀障礙(如:畏難情緒、顧慮重重、漫不經心、毫無興趣)和客觀障礙(如:閱讀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表達能力的限制、記憶能力的限制、計算能力的限制)。

考點8 影響能力
(1)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
先天素質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礎。它包括一個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及腦的結構和生理特點。先天素質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就沒有能力的形成。
(2)早期經驗的影響早期經驗對人的智力發展有重要影響。
(3)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影響
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除與自然素質有關外,更重要的是社會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影響。可以說,教育和實踐活動對能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4)個人勤奮的影響
後天環境對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固然起主導作用,但沒有個人的努力和勤奮,要獲取事業成功同樣是不可能的。

考點9 小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
(1)有意注意逐漸發展,無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圍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

考點10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1.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信息建構者。
(2)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3)學習的情境性
學習的情境性強調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情境性,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2. 建構主義的學生觀
在學生觀上,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本身便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師需要在他們已有的經驗世界中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
3. 建構主義知識觀
(1)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准確表徵,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不是最終答案。
(2)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我們並不是拿來便用,一用就靈,而是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
(3)盡管我們通過語言符號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這些命題還得到了較普遍的認可,但這不意味著學生會對這些命題有同樣的理解,因為這些理解只能由每個學生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

考點11 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堂中正確引導。
(3)注重激勵與表揚,對學生進行正強化教育。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發揮家長的作用,形成家庭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合力。
(7)建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評價體系。

考點12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變化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2. 德育過程的順序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知、情、意、行,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
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德育具體實施過程,又具有多種開端,這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後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 方面的和諧發展。

考點13 德育原則及其貫徹要求
1. 導向性原則及其貫徹要求
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2.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
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2)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
(3)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督促學生切實做到。
3. 知行統一原則及其貫徹要求
知行統一原則是指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貫徹知行統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4. 依靠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考點14 情緒的ABC理論
情緒的ABC 理論又稱理性-情緒療法或合理情緒療法。該理論要點是: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一理論又被稱作ABC理論。
ABC來自3個英文的首字母。在ABC理論的模型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Consequences)。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B,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起因。

考點15 班級管理的模式
(1)常規管理
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班級常規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體的基本要素。
(2)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
(4)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後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動班級管理活動。

考點16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1)觀察法:這是班主任了解學生最基本的方法。
(2)談話法:這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管理班級時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集體談話和個別談話深入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
(3)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過書面問卷調查、心理測驗等書面材料以及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
(4)調查訪問:這是一種間接了解學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走訪學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等,了解學生個體或群體的成長經歷,深入了解有關背景原因。

考點17 組織競賽型活動的注意事項
(1)把取勝看作參賽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考點。
(2)使更多的人有參賽的機會。
(3)結合參賽的准備和實踐,提高參賽者的心理素質。
(4)通過參賽帶動班級的日常活動。
(5)在增強班級的集體榮譽感時,還要注意處理好班與班之間,校與校之間的關系。

⑥ 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都有哪些

1、幼兒園教師考試內容: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2、小學教師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初中教師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4、高中教師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5、中職文化課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6、中職專業課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7、中職實習指導考試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考試技巧

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屬於客觀性試題,是試卷中的必考題型,具有概念性科學性、靈活性等特點。考查的內容往往是識記性質的。要求考生從4個答案中選擇唯一正確的選項,這類試題一般知識覆蓋面廣、迷惑性強,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審題,特別容易失分。

這部分試題比較簡單,在考試的過程中不應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選擇題所佔分數較高,是考生得分的關鍵,不能在這部分失分過多。選擇題的答題方式有直接填寫和機讀卡填寫兩種,考試幾乎為國考,除內蒙古、新疆、新疆兵團和西藏沒有實行國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師資格證

⑦ 教師資格證考試重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包括面試和筆試兩部分。

以上就是教師資格考試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⑧ 教師資格證容易考的常識知識點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主要包括:
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普通話、面試這四個科目。其中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為筆試;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內容主要涵蓋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劃、文化素質、基本能力五個模塊。
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主要涵蓋學前教育原理、學前兒童發展、生活指導、環境創設、游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七個模塊。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主要包括:
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普通話、面試這四個科目。其中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為筆試: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主要考察: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方面的能力。
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主要包括:
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普通話、面試這五個科目。其中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為筆試: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主要考察:中學課程、中學德育、中學教學、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生學習心理、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等。
教師資格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察:每個學科的考試大綱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基本包含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內容。

⑨ 教師資格證考試重點知識點歸納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知識點歸納

  • 教育觀

一、素質教育觀的定義和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三、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3)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