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家園共育開園前活動要點
小班家園共育的目標
明確小班家園共育的目標,是小班家園共育得以良好開展的前提。小班家園共育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環境、願意和別人交往、積極參加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個性和社會性的協調發展等。
小班家園共育的內容
小班家園共育的內容應該多樣化和豐富化,可涉及以下方面:幼兒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幼兒社會化的發展;幼兒審美能力、傾聽能力、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等。
小班家園共育的形式
家園共育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除了開展家長會、舉行親子活動和利用網路教育平台等,還可以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開展家長—教師崗位一日體驗活動、做好家訪和家長問卷調查工作以及定期舉行育兒經驗交流活動等。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活動形式,最主要的是將活動落到實處,教師應該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目標,與家長進行家園共育合作,而家長則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活動。
小班家園共育的實施策略
1. 家長方面
(1)改變家長家園共育的觀念
一些家長對家園共育的觀念認識不夠。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幼兒的一切發展全靠老師來教,很少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等,往往只關注幼兒的飲食、睡眠和情緒問題,而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品德素質等很少過問;或者覺得老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味聽從教師,很少和教師溝通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處於被動狀態。要切實搞好家園共育工作,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家園共育觀念,讓家長意識到教育孩子是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責任,雙方應積極溝通,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一致,形成教育理念的共識,才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2)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優勢
首先家長的職業優勢可以為幼兒園的教育提供幫助和支持;其次是家長的個性優勢,將不同家長的興趣和愛好與幼兒園的發展相結合,為幼兒園的教育提供更廣闊的范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可以進行區域游戲, 通過利用家長資源, 老師收集了很多與區域主題相關的廢舊物品, 經過清潔處理後投放到孩子的區域活動中供孩子們操作探索, 有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都加強了;同時,可以結合幼兒園教育內容,請家長到幼兒園給孩子上課,展示家長的才能。通過這樣的互動參與, 加深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也促進了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教師方面
(1)提高幼兒教師的自身素質,培養家長家園共育的意識
教師在家園共育合作過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家園共育工作質量的好壞。一方面,教師要熟練掌握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掌握有效指導家長教育幼兒的方法。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在平等的原則下,充滿責任心和愛心,讓家長看到教師的辛勤勞動,從而促進家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理解,贏得家長的信任,為家園共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將家園共育工作落到實處。
(2)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交流
不管教師與家長的育兒觀念存在多大的分歧,但是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通過雙方的合作,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改變家長在家園共育中所處的被動地位,尋求家園共育的最佳形式。而家長也需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活動,並為教師的活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在實際開展的親子活動中,大部分家長都能積極配合完成,並且完成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高,個別家長由於有特殊情況實在沒辦法完成的,教師應當給予理解,並告知家長可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活動。這樣,既理解了家長的難處,又提高了家長的關注度和支持度,使得班級共育工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3)家長與幼兒園互通反饋信息
隨著家園共育工作開展,家長的思想會不斷地變化。因此,家長與幼兒園必須注重互通反饋信息,這樣才有利於家園共育工作的進一步改善。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家園的溝通, 首先是為家長提供平等對話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改進家長會的形式, 原來的家長會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 現在我們改用了家長座談會、家長沙龍、經驗分享會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 讓大家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 從而消除隔膜, 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舉行家長會以前, 老師提前向家長做問卷調查來收集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在教師召開家長會時把問題拋出, 進行小組討論拿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後, 在同一時間, 父母也可以分享良好的教學經驗。這種參與式的討論讓每個家長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進行良好的對話和溝通, 並有效地解決實質性問題。同時能幫助教師發現家園共育工作的不足,及時調整方向,促進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4)結合班級幼兒及家長情況開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家園共育"系列活動
①根據本班幼兒的薄弱環節,例如:「自主進餐」、「生活自理能力」及多數幼兒存在的"挑食、偏食"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小型家長交流研討會」,由家委會成員及幼兒能力較好的家長介紹經驗,以點帶面的進行,並及時把幼兒的進步告知家長。
②定期舉行育兒經驗交流活動,充分利用"班級家委會"的作用,由教師與家委會共同商討,開展有針對性的家長專題講座。結合不同時期家長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邀請有經驗的家長撰寫經驗材料,向家長介紹家教經驗和育兒方法。例如:孩子在家中任性、發脾氣的原因及對策。教師也可結合平時家園工作中的一些個案和家長進行交流和討論,交流結束後,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為孩子制定有針對性的成長方案或短期成長計劃,幫助孩子改正不良行為,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㈡ 小班家園共育內容是什麼
家園共育內容如下:
一、幼兒健康性格該如何培養。
二、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三、讓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交流方式:
1、家長和教師應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溝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才去找老師,而是當家長發現問題了,就要去找老師。在輕松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減少保留意見。
2、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老師會認為這種家長是通情達理的,也喜歡和這種家長溝通。
3、通過書信或網路郵箱與老師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對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起到關鍵的作用。特別是當家長希望老師聽取自己的意見時,盡量用書信或網路郵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誤時間也不傷老師的面子。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
4、感情投資,獲得老師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愛聽的磁帶帶到幼兒園,或者推薦一些好的書籍、兒歌等給老師作為教材,這樣的家園互動會讓小朋友更喜歡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列印一些網上的育兒資料和老師一起交流,盡量積極參與老師布置的作業。
㈢ 幼兒園家園共育都有什麼內容
幼兒園放假前做好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
有句話說的好:「家園如同一車兩輪,只有同向運轉,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
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兒園之間出現分歧會使夾在兩者中間的幼兒無所適從,而良好的家園關系形成的合力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對於幼兒園來說,建立良了的家園合作關系意義重大。為了幼兒健康成長,幼兒教師應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非常必要的。針對這一問題,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第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於幼兒的影響非常大,孩子每天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家長朋友們也應學習一些育兒知識,掌握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建議家長朋友們在工作之餘犧牲一點娛樂、聚會時間,學一些幼教知識,了解一些新的幼教理念,了解現在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自己怎樣做才能和老師配合好,共同教育好孩子。我想通過閱讀刊物或網上的家教文章,或與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兒心得等等方式,能學習到一些家教知識,來提高自身的育兒素質。這樣就能更好的解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與幼兒園的教育相吻合,而不是背道而馳。
第二、家長要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活動
如:六一及新年的節日聯歡會、每年的親子運動會、各班級舉辦的家長會、親子活動等,這樣家長們能親自參與到幼兒活動中,以此來了解幼兒園的性質、課程設置、目標等。並可以全面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游戲及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況,同時也培養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也可以從中發現孩子的不足,有針對性的與老師配合,給孩子以幫助和教育。
第三、家長的教育觀點應與教師一致
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習慣養成等一些素質教育,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家園主動攜手對幼兒進行同步教育,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提高家園雙方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種社會交往能力,合作雙方在工作中可能會有很多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就可能使合作破裂,甚至造成更壞的影響。家園合作和其他的合作工作一樣存在合作雙方的矛盾問題,這就要求合作的雙方具有一種平等的態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圍繞著「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個核心,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責任分明處理合作中的矛盾沖突。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是必然趨勢,而在其中起領導作用的教師和幼兒園應真正家園合作社為自己的重要的工作之一,並認真思考挖掘符合本地區、本園實際情況的家園合作方式,使觀念和口號落到實處,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發展。
(3)小班家園共育小知識擴展閱讀: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
㈣ 如何家園共育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兒成長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諧家庭氛圍的需要。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只要幼兒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結合家園同心,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方法: 一、前言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幼兒園內生活活動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對家庭教育相關方面進行研究和指導,提高家長素質,更新家長尤其是祖輩家長的育兒觀念,有效提高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從小班開學初,我班就同家長緊密配合,加強家教指導,共同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通過幾個月的家園合作,探索到了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一些途徑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在易讀易記的兒歌、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培養自理能力「好奇者,知識之門。」我們充分利用小班幼兒好奇、善模仿的特點,把生活自理技能設計成有趣的故事、兒歌,讓他們在看看、說說中理解內容,掌握技巧,學習本領。如:學穿開衫時,我們用兒歌指導幼兒學習:抓領子,蓋頂子,小老鼠鑽洞洞,吱吱吱,出來了。這樣一來,幼兒很快就掌握了穿開衫的方法。 與此同時,我們利用家長園地、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時間跟他們交流,給予必要的指導。特別是一些祖輩級的家長,因為長久在農村,一些陳舊的觀念是根深蒂固了,對他們更是需要我們耐心指導了。讓他們明白「樹大自然直」的想法是不對的,使家長明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指導家長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應從哪裡起步,著眼點在哪裡等等,並向家長介紹一些培養的方法。家長們紛紛表示深受啟發,對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也增強了信心。這樣,指導與協助相結合,家園共育,促進了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在各種游戲中培養自理能力「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在玩游戲時,他們的大腦處於一種高度興奮的狀態,在這興奮狀態下,孩子學習某種東西,形成某種能力就比較輕松、比較迅速,不僅沒有精神壓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因此,就幼兒而言,游戲就是生活,游戲就是學習。我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口吻,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讓幼兒自由選擇,鼓勵他們自主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在游戲中提高生活技能。如:我們在操作區放置一些娃娃、小衣服等,讓幼兒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等,在游戲操作中讓幼兒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又如:在牆壁上用舊的麻布袋和牛奶瓶布置成一幅美麗的畫,在背景圖樹上釘上些紐扣等,讓幼兒隨意設計、製作畫面內容,使他們在扭扭扣扣、撕撕貼貼中培養和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同時,通過用稍誇張的動作學習、模仿一些洗澡、洗手等衛生行為,鞏固和強化幼兒的自理技能。 為了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們還通過各種指導活動,讓家長了解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如:家長開放活動、經驗交流會、家園聯系冊、網路資源等,讓家長明白,教育小班幼兒必須以游戲的口吻、形象生動的語言,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千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 四、在多鼓勵、多肯定中培養自理能力「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這句話對小班幼兒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小班幼兒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往往是言行不一致的。在做事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錯誤。這時,我們千萬不能責備他們,更不能懲罰他們,而應先鼓勵、肯定幼兒做得對、做得好的地方,特別是能力較差的幼兒要給予更大的幫助,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如:在吃飯時難免會把米粒撒在飯桌或者地板上,經過老師的不斷提醒,幼兒會逐漸掌握吃飯的技巧,這時我們不妨對他們說「你真行!」、「你真能幹!」、「老師可喜歡你了!」等,這么簡單的幾個字就讓幼兒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對自己的獨立就會充滿信心。,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幼兒的失誤之處,我們要及時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讓幼兒感到自己再加把勁就可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這樣既保護了幼兒自己做事的自覺性、積極性,又極大地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對家長進行了育兒知識專題講座、家長育兒沙龍等活動,讓家長明白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鼓勵和肯定為主,對幼兒應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 五、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也不是學會了就可以放鬆要求的,要堅持不懈。作為家長,態度應該是:幼兒是否學會都要沉住氣,讓他們自己去做,家長可以在旁保護、指導,幼兒能做的事情一定讓他們自己去做,大人不能包辦,這就有助於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幼兒克服困難的信心。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樹立好的榜樣。因此,家庭和幼兒園應保持教育的一致,互相配合支持,才是有利於幼兒良好發展的教育合力。 六、總結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兒成長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諧家庭氛圍的需要。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只要幼兒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結合家園同心,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㈤ 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一、多種形式的交流,促進家園的信任
1. 首先,每一位幼兒在入園後建立了寶寶檔案,內容不僅包括幼兒的乳名、特點、愛好等,還有幼兒的整體介紹。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准確把握每位幼兒的特點並能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也讓家長的顧慮消息,同時幼兒也會盡快的適應集體生活。其次,家長會是幼兒園向家長介紹全園或全班教育工作情況,討論有關幼兒的個別問題或教育問題,向家長提出要求的一項教育活動。
2.我們教師都要每天面對家長的叮囑和請求,這是家長對我們教師工作責任心的考驗,更是拉近家園間情感距離的橋梁,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晨間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長的叮囑也是各有不一。為了讓每一個幼兒都更好的得到照顧,我們在門口增添了「教師備忘錄」,請家長把幼兒在這一天需要特別關注的事寫下來,這樣教師可以按照家長的囑托照顧每個孩子。如婷婷的體質不太好,總要吃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時服葯。還有媛媛昨晚發燒,今天有點好轉,讓她多喝點水,有事打電話等等。所以這個小小的備忘錄拉近家園的距離,還讓家長更加的信任。
3.家庭訪問是幼兒園進行家長工作經常性採用的方式之一。通過家庭訪問,我們教師可以直接了解幼兒家庭的思想、經濟、文化綜合情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內容和方法等等。找准切口,讓幼兒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長。
二、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1、家訪,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園的家訪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師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觀點、教養態度及對幼兒園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園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外,對孩子入園前進行家訪,讓孩子在入園前認識老師,與老師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減緩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使之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也使家長看到教師的細致工作態度,感覺到教師對孩子的關心,使之產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與家長溝通,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重要環節。
老師每天與家長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園的情況,對待家長決不能僅用一句「挺好的」來應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特別是對於小班新入園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長尤為關注的問題,教師哪怕就一兩句話,也會使家長感覺到教師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會覺得滿意。
3、細致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是家長了解、信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建立在教師細致觀察基礎上的。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隨時記錄孩子在園的表現、行為、趣事,以及教師通過某件事對孩子的進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幼兒改進、克服自身的缺點使之進步及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等,使家長通過幼兒成長檔案,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及發展,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共鳴。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贏得家長的信任。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級馬晨雲小朋友不愛吃飯,媽媽領他看了中醫,說是脾胃不好,還開了排號葯。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葯,調養一段時間,可孩子不願意。在了解情況後,提議把葯帶到幼兒園來,由老師喂他吃葯。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溫水按時、按順序得給孩子喂排號葯,並注意一日三餐不讓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離園時我都告訴家長:「今天的排號葯我給孩子按時服了,您放心吧。」
㈥ 幼兒園如何做家園共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實踐科學育兒中家園合作的多種途徑
家園共育合作不能只是開兩次家長會,搞個家園聯系欄,而是應圍繞著孩子的教育與發展情況進行經常的各種活動。開展家園共育合作活動目的是使家園教育有機聯系,密切配合,以促進幼兒的發展。常見家園共育合作活動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日常交流
教師要把握好家長接送幼兒入園離園的短暫時間與家長接觸,了解幼兒概況;將幼兒一日活動記錄下來與家長分享,讓家長了解班級活動;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群、校信通等,使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交流,交換孩子的成長進步,關注幼兒在園在家存在的問題與需要,以便採取措施,使幼兒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開放日活動
開放日活動能夠使家長看到孩子的真實情況,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了解孩子的優勢與不足及存在的問題,了解老師的常規訓練及教育方法,以便於家長在家裡配合一致地進行教育。
(三)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從事不同工作,他們具有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特長,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除了請家長當老師講課外也可組織孩子參觀家長工作單位——工廠、郵電局、消防隊、養殖場等,請內行的家長作適當介紹,使孩子獲得初步的社會知識,這樣做可以豐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
(四)開展行之有效的家園共育親子活動
孩子家長共同參與活動,不但使活動能順利進行,培養了孩子的活動毅力,還能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理獲得安全的滿足,心智的發展與人格的建構獲得有效的保障。並讓家庭成員之間充滿平等、尊重、關愛的氛圍和氣息。幼兒園開展經常性的親子活動,這對豐富幼兒的生活,增進他們的知識體驗,對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都十分有利。
(五)家委會的橋梁作用
要充分發揮各級(幼兒園、班級)家長委員會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幼兒園與家長間的紐帶,增強教育合力。家委會應參與幼兒園管理,共同討論審議工作計劃,大型共育活動家委會應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家委會還可配合園方做好期末家長評議工作,召集家長對幼兒園的保育、教育、伙食、保健以及教師的教態與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並將評議情況收集,轉達給幼兒園,以便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
㈦ 幼兒園家園共育內容
家園共育一直是我們班級工作的重點之一。如今我們把家長工作的切入點放在孩子身上,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影響家長的觀念與行為;同時,使家長感受教師工作的辛苦與用心。通過孩子的表現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來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並逐漸內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㈧ 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內容
上網搜索。只要跟孩子有關的都可以網上寫。比如。 幼兒健康性格該如何培養? 家庭育兒接受啟蒙的地方,在這里幼嬉戲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僅關繫到兒童身體的正確發育,而且,決定著兒童今後的人生走向。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證其性格健康發展呢?以下幾點願與各位父母共饗。 一、民主、和諧不可少 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性格發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 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系不和,經常吵架,不關心孩子。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響孩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好問、好動的孩子,這里請家長無論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讓孩子在自由、寬松、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願望、興趣和愛好。家長要慢慢學會洞察幼兒的內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萬不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不能因為孩子小,認為隨意斥責或辱罵孩子無關緊要。更不要嘲弄、諷刺孩子。 現在,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好了,但是他們的心理壓力、學習負擔卻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經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要達到自己規定的目標,而且常用命令、指責的語氣對待孩子,這些都不利於兒童個性健康成長。對孩子的一點一滴的進步,父母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其自信心,保護自尊心。 三、培養孩子生活獨立是法寶 現階段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吃、喝、玩的條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於家長把握不了尺度造成過度保護,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長包辦代替,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讓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賴成人,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也不利於孩子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的形成。 四、幼兒活潑開朗和愛心交際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養成任性,自我為中心等缺點,也不擅長於與同伴交往,作為父母要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交往、多觀察、少干涉,讓他在逐漸的交往中學會適應、積累經驗、學會交往。 活潑開朗的性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父母不應用指責、批評的語言,而是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開朗。 特別對於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壓抑,要讓孩子保持天真、活潑的天性,留有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長長期堅持才能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