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氣候知識
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 ,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溫度、降水、風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 、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氣候與人類社會有密切關系,許多國家很早就有關於氣候現象的記載。中國春秋時代用圭表測日影以確定季節,秦漢時期就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完整記載。氣候一詞源自古希臘文,意為傾斜,指各地氣候的冷暖同太陽光線的傾斜程度有關。 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布的特徵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大氣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區域的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型氣候、極地氣候、高原氣候等;中氣候是指較小自然區域的氣候,如:森林氣候、城市氣候、山地氣候以及湖泊氣候等;小氣候是指更小范圍的氣候,如:貼地氣層和小范圍特殊地形下的氣候(如一個山頭或一個谷地)。 在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氣候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濕潤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年降水量季節分布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年溫差大;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 極地苔原氣候:冬長而冷,夏短而涼;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嚴寒。 氣候變化對人類與自然系統有重要影響。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 氣候資源
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
『貳』 關於氣象的知識內容
1.什麼是天氣: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鍾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台風、寒潮、大風等。
2.什麼是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徵的綜合反映。
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是指廣泛存在於大氣圈中的光能、熱能、降水、風能等可以為人們直接或間接利用,能夠形成財富,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已被廣泛用於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氣候背景的范圍內,在局部地區,由於地形方位、土壤條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狀況。小氣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別氣象要素變化劇烈,以及個別天氣現象上的差異。。
5.城市氣候: 在大氣候或區域氣候的背景條件下,由於城市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局地氣候或小氣候。城市氣候呈現出所謂「五島」的特徵,即「熱島」、「濕島」、「干島」、「雨島」、「混濁島」。
6.熱島效應: 熱島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7.為什麼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氣壓是指地球上空氣柱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壓力。一個地方的氣壓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當氣壓降低時,天氣陰雨,氣象升高時,天氣轉晴。氣壓發生變化有許多原因。其中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壓。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是根據現有的天氣狀況和已知的初始條件,利用高速計算機,求解控制大氣運動的動力-熱力學方程,從而得出一段時期內的天氣形勢和有關氣象要素的客觀定量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是當今天氣預報的基礎,也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9.氣候變化: 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變化的時間長度從最長的幾十億年至最短的年際變化。
10.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1.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歷的范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12.太陽黑子: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志。根據統計,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系。
13.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4.氣候因子:形成氣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氣候預報:指利用氣候演變規律製作的預報。製作方法與「長期天氣預報」相似。它是從氣候演變規律出發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16.生物氣候學:研究生命有機體與氣候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學科。屬於應用氣候學范疇。
17.季風與季風氣候: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流特徵的風被稱為季風。受季風支配的區域里的氣候又被稱為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區一般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影響,主要特徵為冬干夏濕。
『叄』 什麼是氣候知識
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徵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徵。氣候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熱量的變化而引起的。
氣候類型
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亞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草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闊葉林氣候溫帶草原氣候溫帶沙漠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極地冰原氣候高山高原氣候
世界地圖
qì hòu編輯本段英文
1. situation 2. climate 3. atmosphere編輯本段詞義
簡介
中國國土遼闊,從南到北兼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影響中國氣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緯度和太陽輻射、海陸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氣環流。中國氣溫和降水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大部分地區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寒潮、台風、梅雨是中國重要的天氣現象,他們的形成、變化構成了中國氣候變化的主要徵象。
基本解釋
氣候
1. [season]∶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侯。亦泛指時令 氣候今年晚,濃霜始此回。——宋· 陸游《園中書觸目》 2. [climate] 3. 給定地區的天氣狀況和天氣發展所示的變動著的大氣狀態 一宮之內而氣候不齊。——唐· 杜牧《阿房宮賦》 4. 一個團體或一個時期流行的傾向或環境條件 政治氣候 5. [successful development]∶比喻結果或成就 成不了氣候
詳細解釋
1. 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候。亦泛指時令。
氣候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正朔歷數·氣候》:「《禮記·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時訓,定二十四氣,分七十二候,則氣候之起,始於 太昊 ,而定於 周公 也。』」 宋 陸游 《園中書觸目》詩:「氣候今年晚,濃霜始此回。」 清 宋犖 《<明遺民詩>序》:「然譬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氣候所感使然。」 2. 指雲氣等變化。古代多據此來預測吉凶。 《三國志·蜀志·周群傳》:「 羣 少受學於 舒 ,專心候業……常令奴更直於樓上視天災,纔見一氣,即白 羣 , 羣 自上樓觀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晉書·藝術傳·戴洋》:「 侃 薨,征西將軍 庾亮 代鎮 武昌 ,復引 洋 問氣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 文穆 ﹞郡戶曹史,徵試博士太常丞,以明氣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將。」 唐 劉禹錫 《邊風行》:「將軍占氣候,出號夜飜營。」 3. 指天氣。
氣候學
南朝 宋 謝惠連 《石壁精舍還湖中》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宋 蘇舜欽 《依韻和勝之暑飲》:「九夏苦炎烈,入伏氣候惡,況茲大旱時,其酷甚炮烙。」 明 唐順之 《游遵化湯泉》詩:「絕塞逢秋已覺涼,此中氣候訝非常。」 清 吳瞻泰 《過虎村上芙蓉嶺》詩:「山深異氣候,四月流澌水。」 4. 比喻結果、成就、前途。 清 李漁 《比目魚·寇發》:「故此就在萬山之中,招兵買馬,積草屯糧,訓養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氣候。」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二:「從戊戌算來,也有二十年了,我們學人家的聲光化電,多少還有點樣子,惟獨學到典章政法,卻完全不成個氣候,這是什麼緣故呢?」 5. 指書畫或詩文的氣韻、風格。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第一品》:「風范氣候,極妙參神。」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希逸 詩氣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興屬閑長,良無鄙促也。」 唐 元稹 《故萬州刺史劉君墓誌銘》:「文詠詞調有古時人氣候。」 宋劉克庄 《江西詩派小序》:「氣候急刻,不能閑退。」 6. 指人的神態風貌。 《三國志·吳志·朱然傳》:「 然 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太平廣記》卷四九○引《東陽夜怪錄》:「 苗十 氣候啞吒,憑恃羣親,索人承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歲朝賀節,有棉袍紗套者,不維氣候迥別,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異。」 7.七年級教科書:氣候是某地區氣溫與降水的總稱。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概念
climate
氣候難民
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 ,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溫度、降水、風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 、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氣候與人類社會有密切關系,許多國家很早就有關於氣候現象的記載。中國春秋時代用圭表測日影以確定季節,秦漢時期就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完整記載。氣候一詞源自古希臘文,意為傾斜,指各地氣候的冷暖同太陽光線的傾斜程度有關。 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布的特徵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大氣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區域的氣候,如: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型氣候、極地氣候、高原氣候等;中氣候是指較小自然區域的氣候,如:森林氣候、城市氣候、山地氣候以及湖泊氣候等;小氣候是指更小范圍的氣候,如:貼地氣層和小范圍特殊地形下的氣候(如一個山頭或一個谷地)。 在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氣候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氣候分布圖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濕潤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年降水量季節分布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冬季嚴寒,夏季酷熱,年溫差大;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 極地苔原氣候:冬長而冷,夏短而涼;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嚴寒。 氣候變化對人類與自然系統有重要影響。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
氣候資源
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年到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後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同全球一樣,我國的氣候與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威脅,這種威脅仍將持續並不斷加劇。科技界應當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採取適應和減緩措施,不斷提升氣候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公眾和科學家的共同願望。
主要因素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1、緯度位置。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附近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陸位置。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鎮,1月份平均氣溫為-30.6度。那裡最冷曾經出現過零下52.3度的極端最低氣溫。這是我國現有氣象記錄中的氣溫最低值。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33度,人稱「火洲」。那裡極端最高氣溫曾經達到49.6度。這是我國現有氣象記錄中的最高值。號稱「三大火爐」的重慶,武漢和南京,7月份平均氣溫分別為28.6,29.0和28.2。比起火洲的吐魯番來,還得甘拜下風。編輯本段氣候類型
形成
由於熱量與水分結合狀況的差異,或水分季節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個氣候帶內其內部氣候仍有一定差異,可進一步劃分若干氣候類型。例如,大氣環流條件不同,同是亞熱帶氣候帶,亞歐大陸的東岸是季風氣候類型,西岸是地中海氣候類型。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也稱赤道雨林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南部的一些群島等。這些地區位於赤道低壓帶,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水汽凝結致雨的機會多,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過60毫米,且多雷陣雨;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全年長夏,無季節變化,年較差一般小於3℃,而平均日較差可達6°~ 12℃。在這種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長,樹種繁多,植被茂密成層。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干濕季氣候(也稱熱帶草原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乾季和濕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5°~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點,首先是由於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南北移動、交替影響,一年之中干、濕季分明。當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海洋氣團,且有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濕季,潮濕多雨,遍地生長著稠密的高草和灌木,並雜有稀疏的喬木,即稀樹草原景觀。當受信風影響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土壤乾裂,草叢枯黃,樹木落葉。與赤道多雨氣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個月的乾季。其次是全年氣溫都較高,具有低緯度高溫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6°~18℃以上。最熱月出現在乾季之後、雨季之前,因此,本區氣候一般年分干、熱、雨三個季節。氣溫年較差稍大於赤道多雨氣候區。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熱帶荒漠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乾燥。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熱帶乾旱氣候區常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所以炎熱、乾燥成了這種氣候的主要特徵;氣溫高,有世界「熱極」之稱。降水極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變率很大,甚至多年無雨,加以日照強烈,蒸發旺盛,更加劇了氣候的乾燥性。熱帶半乾旱氣候,分布於熱帶乾旱氣候區的外緣,其主要特徵: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的高。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這里全年氣溫皆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這是由於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多對流雨,再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熱帶干濕季氣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風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過赤道多雨氣候區。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區熱帶季風發達,有明顯的干濕季,即在北半球冬吹東北風,形成乾季;夏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溫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即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夏干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這些地區受氣壓帶季節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濕潤。全年雨量適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冬季。
亞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的內部,包括西亞的伊朗高原和安納托利高原、美國西部的內陸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欄查科等地。乾旱氣候的形成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遠或因有山地阻擋,濕潤的涵養氣流難以到達,又兼這里地處亞熱帶,鼓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半乾旱氣候屬於由乾旱氣候向其他氣候的過度類型。這里的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亞熱帶草原氣候
特點基本與熱帶草原氣候相同,但分布在亞熱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全年溫和多雨。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風坡可達2,000~3,000毫米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南、北美大陸西岸相應的緯度地帶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也有分布。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緯35°~55°之間的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這種氣候在氣溫、降水的變化上同溫帶季風氣候有些類似,但風向和風力的季節變化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明顯。冬季由於氣旋活動影響,降水稍多;夏季有對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顯著。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也很大。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溫帶闊葉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西歐、東亞和北美地區。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最熱月平均溫度13—23℃,最冷月平均溫度約-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稱溫帶森林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溫帶換摸和溫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北美大陸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於是形成了冬冷夏熱、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一般而言,乾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mm以下,半乾旱氣候則為250~500mm。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以後下沉,絕熱增溫,乾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
溫帶沙漠氣候
又稱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1) 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的氣候。極端乾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雲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沙漠氣候。 (2)溫帶半乾旱氣候在乾旱氣候的外圍,夏季溫度比溫帶乾旱氣候低,降雨量也比溫帶乾旱氣候大。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也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布,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在亞歐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除外),經芬蘭和蘇聯西部(南界在列寧格勒—高爾基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至蘇聯東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這一帶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冬季,北極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有時也能伸入。該類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嚴寒,每年有 5~7個月平均氣溫0℃以下,並經常出現-50℃的嚴寒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一般為300~600毫米,以夏雨為主。因蒸發微弱,相對濕度很高。
極地苔原氣候
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氣候)。分布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
極地冰原氣候
極地冰原氣候。分布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的若干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於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系、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等地。由於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結構。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氣候帶結構,即或是同一個山地或高原,由於其內部坡向、高度與位置等的差異,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三、目前的氣候問題 目前,氣候變化,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地區的問題,應該是全球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下面四方面統一認識: 第一,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世界攜手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發達國家應該率先減排,並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承諾。 第二,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應該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統籌協調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應該促進而不是阻礙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消除貧困。 第三,術進步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國際社會要增加資金投入,擴大信息交流,在技術創新、推廣和利用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第四,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應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變能力,增強應對氣候災害的能力。編輯本段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指相對快速的冷熱改變或是暫時的冷熱條件。氣候則是指一般情況下具有的天氣狀況或長期存在的主要天氣狀況。區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們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其次,在研究天氣對人的影響時,控制一些文化和社會因素要比研究氣候對人的影響時更難以控制。
『肆』 關於氣候的知識點有哪些
1、氣候要素構成
2、氣候因子
3、氣候類型、分布、特點、成因及判斷方法(重點)
4、氣候變化
『伍』 有關氣候的知識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異常,這一現象已經廣泛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氣象主題日即將到來之日,學校邀請了趙廣忠局長為我院師生做了氣候知識,服務氣候行動的講座。我也有幸聽了他精彩的演講。 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 ,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異,以及海洋、陸、山脈、森林等不同性質的下墊面在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物理過程不同,使氣候除具有溫度大致按緯度分布的特徵外,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按水平尺度大小,氣候可分為大氣候、中氣候與小氣候。
氣候變化對人類與自然系統有重要影響。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年到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後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現在大家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陸』 地理氣候的知識有哪些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
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雨季、旱季,年氣溫較高.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旱.
地中海氣候: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溫和多雨;夏季受副高影響,高溫少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均勻,夏季不熱,冬季不冷.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柒』 關於氣象的小知識
氣溫在18度時,人腦思維最為敏捷;35度以上人腦會感到疲勞;溫度低雖使人腦清醒,但用腦效率並不理想。濃綠色或淡藍色可使人平靜,易於消除大腦疲勞;而深紅色對人產生強烈刺激,使大腦興奮,但隨後則趨向抑制。
氣壓,氣溫,濕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穩氣候有利於人的長壽。因為年齡越大,對氣候變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所有法庭,至今仍遵行這樣的陳規:對發生在西洛可風季節的犯罪行為,應從輕發落,因為灼熱難當的西洛可風往往使人頭暈目眩,喪失理智。
近來的研究也發現,氣象與人們的行為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某些特殊的天氣會打破空氣中正負離子的平衡,引起人們情緒上的波動,從而導致悖離常態,難以自控的行為。
長期以來,人們中間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空氣最新鮮的時間應該是早晨。其實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其中晚7點和早7點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氣最新鮮,春冬的頭一兩個月空氣污染最重;在一天當中,中午下午空氣較新鮮清潔。新鮮的空氣使您的鍛煉事半功倍。為了您的健康您是否應該調整一下您的作息時間呢?做為辦公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復印機在企業,事業,機關,學校已經被廣泛地使用,但是它給健康造成的危害還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復印機在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化學物質,吸入肺中,會誘發許多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會導致肺癌。因此,復印機機房要注意通風,除塵;另外,長時間在機房裡工作的人也要定期到室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熱島效應與疾病
住在城市中的居民都會感到,夏季越來越熱,讓人無法忍受,事實確是如此。據氣象觀測,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溫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具有「火爐」之稱的南京、武漢、重慶外,近年來長沙、合肥、濟南、福州、鄭州等城市溫度每年都在上升,有的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比周圍地區氣溫高,尤其是夏天,市區與郊區的溫度相差幾度,鄉村的溫度又比郊區的溫度低些。我們將近地層氣溫描述在一張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是一個高溫區,溫度以城市為中心向郊區遞減。如果將高溫區用紅色描述,低溫區用藍色描述,城市就象汪洋大海中孤島,氣象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這種「熱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呢?
城市工業的高度集中,工廠排放的煤灰、粉塵、CO2、工業鍋爐產生的熱量、廢氣、汽車尾氣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氣體覆蓋在城市上空,它們善於吸收長波輻射,增加溫度。隨著現代工業城市規模擴大,高樓相連,馬路縱橫,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壞,調節溫度的作用不復存在,而水泥建築、馬路熱容量小,吸熱能力強。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馬路上的溫度要比土地上的溫度高18度,水泥屋頂溫度比草地上的溫度高20度。由於白天大量吸熱,夜晚持續散發熱量,造成市區溫度降不下來。加上現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電冰箱、微波爐、空調等家電,對高溫天氣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類有許多疾病就是在「熱島效應」作用下引發的。在城市「熱島效應」作用下,城市中每個地方的溫度又並不是一樣的,而是呈現出一個個閉合的高溫中心。在高溫區內,空氣密度小,氣壓低,產生氣旋式上升氣流。由於大氣是連續不斷的,周圍的各種廢氣、化學有害氣體不斷地對高溫區進行補充。在這些有害作用下,高溫區居民易患消化系統疾病,表現為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胃腸道和潰瘍性疾病增多,復發率高。神經系統損害嚴重,表現為失眠、煩躁不安、心神不定,記憶力下降;患憂鬱症和精神委靡症。呼吸道疾病、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鼻竇炎、咽炎人數也有所增多。由於大氣污染物會刺激皮膚,導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膚癌。通過觀測還發現,在高溫嚴重的夏季,在汞、鉻含量高的城市裡的居民,腎臟易受到傷害。當鉻進入眼睛時,可以引起結膜炎,甚至導致失明;汞可損害人類的腎臟,並伴有腹痛、嘔吐及中毒。
既然這樣,我們應該如何防止「熱島效應」呢?
國內外專家都在積極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熱島效應」。例如可以採用改變城市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以減少吸收太陽輻射。在路邊、花園和屋頂種花栽樹,可使城市溫度下降。加強城市規劃,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樹立城市生態學觀念,統籌安排工廠區、居民區。尤其是熱島區要加強綠化,通過植物吸收熱量來改善城市小氣候。將城區分散的熱源集中控制,提高工業熱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減少熱量散失和釋放,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捌』 七上地理世界的氣候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世界的氣候,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和氣候特徵(見P58圖3.23)。
4.影響氣候的因素:⑴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⑶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⑷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⑸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水庫則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洪澇災害。
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5.能通過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①判斷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北半球;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南半球。
②判斷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均溫15℃→熱帶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亞熱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溫帶氣候;最熱月5℃ 寒帶氣候。
③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①年雨型(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②夏雨型(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300mm,溫帶季風氣候500-600mm);③冬雨型(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300-1000mm);④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寒帶 苔原氣候、冰原氣候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