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立夏小知識
擴展閱讀
綠色歌詞表達了哪些感情 2024-11-16 05:24:01
教育廳哪些崗位清閑 2024-11-16 05:22:18
歌詞多少不歸路 2024-11-16 05:18:11

立夏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15 15:58:30

① 「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是老祖宗的常識,「立夏」對我國農業有哪些影響

立夏節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炎熱夏季的到來,同時也預示著農民開始進入到農忙季節,所以在農村才會有「立夏三天遍地鋤」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立夏三天遍地鋤的意思是,立夏過後,在農村便可以看到在拿著鋤頭在耕地里除草的農民。也就是說,在立夏節氣後,農民也會越來越忙碌。

在我國的南方,立夏前後正是早稻的插秧期,此時降雨的早晚和雨量的多少,對水稻的收成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有些地方還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等說法,這些俗語足以說明立夏降雨對農事的重要性。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的農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耕作經驗,從立夏過後雖然農民不用再像以前拿著鋤頭鋤草,但是農民也並不會很輕松,因為農民還要忙著灌溉、除蟲等工作。

② 有關立夏的知識

網路——立夏
立夏節氣的由來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准,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葯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拷貝了!
自己看看哈

③ 立夏的相關知識

立夏,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中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同時雨水增多。

按氣候學的標准,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

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

④ 立夏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先輩們只會的結晶,二十四節氣中蘊含著天文地理等等大量的知識的哦,春季已經快要結束了,迎接我們的是立夏這個節氣哦,但是許多的朋友們對於立夏節氣的一些習俗還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其實立夏的習俗也是比較多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通過上面的這些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立夏節氣的習俗也是比較多的哦,我們在立夏的時候呢,是需要多吃一些雞蛋的哦,因為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的古語,並且雞蛋對於幫助我們的保健和養生也是非常的有好處的,當然了,立夏的時候我們不能再門檻上坐哦,對身體不好。

⑤ 立夏 知識

1.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

1.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霉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霉豆腐就不會倒霉。

2.昔日長沙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乾涸)」。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青少年婦女應和。有時兩戶人家對唱,唱詞多為提問式,俗稱「盤歌子」。如果對方對提問不能回答,獲勝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領唱者敬酒慰問,群起吆喝致謝。插田收工時,戶主向幫工饋贈熟鹽蛋、炒黃豆和大塊粉蒸肉或臘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3.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3.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面線等物送給娘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4.「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餜」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

「立夏餜」的製作很簡單: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干」;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干」用手抓著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吃「立夏餜」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閑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餜」,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餜」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糍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餜」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分。據說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吃了『立夏餜』,農家門掛鎖」。立夏時節,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獲,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5.杭俗立夏日食烏米飯和烏飯糕。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里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這日,杭人還必備十二種食品,有歌曰「夏餅江魚烏飯糕,酸梅蠶豆與櫻桃,臘肉燒鵝咸鴨蛋.螺螄莧萊酒釀糟。」杭俗還有立夏日吃「三燒、五臘、九時新」之說。「三燒」者,燒餅、燒鵝、燒酒(甜酒釀)。「五臘」者,黃魚、臘肉、鹽蛋、海螄、清明狗。「九時新」者,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黃豆筍、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吳山」之諺。「五郎」謂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即倒馬桶出糞者)、皮郎(典當中之小郎)、箔郎 (打錫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即陰陽生)、馬保、奶保(即以育嬰為業者)。此外.還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錫匠),這日也休假,多上吳山遊玩。

6.立夏日,徽州城鄉均有吃薴葉餜,雞蛋,蠶豆,豌豆及用秤「稱人」的風俗。薴葉餜用野薴葉搗汁和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俗謂薴葉有清涼解毒的作用,吃可以防止生癤長痱。薴葉餜又稱「立夏餜」,有「吃了立夏餜,農事急如火」之諺。吃雞蛋時,要將雞蛋從門檻上滾下,讓孩子拾起來吃,意思是孩子象蛋一樣經得起摔打,易長易胖,不「賴夏」。用嫩蠶豆或豌豆和鮮筍、肉煮糯米飯吃,謂之「嘗新」,以盼好年歲。稱人是看一過夏季後,體重增加或減少了多少,是否「夏賴」。立夏日忌諱下雨,農諺雲:「立夏晴,好年成」;「立夏落,炒破鍋」。立夏落雨,意味著整個茶季濕氣重,用手工做茶的年代,「炒水草」會給茶農增加額外負擔。

7.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8.立夏這天,揚州人有吃五香茶葉蛋、吃七家茶、不坐門檻、稱體重等預防疾病之舉。城裡人還有」立夏嘗鮮」之俗,即天天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9.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 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⑥ 立夏養生該怎麼做

立夏養生法則一:午睡養眼又養心
《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白天長夜間短, 晚間睡眠往往不足, 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工作或勞動, 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此時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 午睡時間過長,一旦醒來就急忙起床去工作或學習, 因腦部供血量不足, 就會出現短暫的功能性紊亂, 使人感到頭昏腦脹。因此, 睡醒後再躺上10分鍾起床為宜。

立夏養生法則二:中老年人常散步,強健心腦血管

隨著氣溫的增高,汗液排放量大,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養生專家張明醫師解釋道:「立夏注意養陽,避免大汗淋漓,損傷陽氣。」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運動雖然有利身體,但不宜運動量過大。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可在清晨參加體育鍛煉, 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 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避免大汗淋漓, 傷陰也傷陽。

立夏養生法則三:常梳頭保健,改善血液循環
立夏之後,不少人白天工作時間都相應延長一些,養生專家提醒大家要及時調整自己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就算再忙也要記得梳頭保健,不但能緩解一天的疲乏,還有助於保持頭發黑亮。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經常梳頭,可使人的面容紅潤,精神煥發。此外,還能防治失眠、眩暈、心悸、中風等。

立夏養生法則四:按穴拍「窩」,清心火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夏季氣溫升高,情緒上一方面要保持樂觀開朗,精神飽滿地處理工作、生活中的事務,以使氣機得到合理的宣導;另一方面,「火氣通於心」,炎熱之時人們容易心煩、焦躁,此時就可以清清心火。

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當屬勞宮穴。心為「君主之官」,五行中屬「火」,勞宮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俞穴,同時又是滎穴。傳統中醫認為,滎主身熱,勞宮穴有「清心火,除濕熱,涼血息風,理氣和胃,鎮靜安神之功」。經常按摩勞宮穴,可以強壯心臟功能。

立夏養生法則五:大汗過後記得及時補充水分
立夏之時, 雨量較少而大風天氣較多, 故而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 再加上天氣變化反復無常, 使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 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引起「上火」癥候, 諸如咽干口燥、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

立夏後要注意補充水分。南京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師沈佳介紹:「中醫認為,汗血同源,發汗後要立即補充水分,以免汗多傷心。」 特別是運動愛好者,運動前可自備一些降溫止渴生津的養生飲品, 比如綠茶、綠豆湯、酸梅湯等。運動後大量出汗,還應適當補充電解質,如飲用淡鹽水等。補充水分,不僅是解渴,還能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 達到清熱排毒之目的。

總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居民長期居於室內,很少外出。如今,很多餐飲、服務業逐步恢復,很多人可能會徹底放飛自我,開始暴飲暴食、飲酒熬夜以及報復性的消費,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在長期居家、運動量少的情況下,人體免疫能力相應地減弱。建議到空曠開闊的地方散步、慢跑,放鬆心情,享受美景,幫助陽氣的升發、促進氣血的運行;飲食上品種可以豐富,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但口味應繼續保持清淡,不建議大量進食辛辣、油膩、煎炸、生冷等食物;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才可以養好陽氣,不損陰津,過好這個夏天,以更加健康的狀態迎接好時光

⑦ 立夏的知識、詩句和成語有哪些

立夏: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詩句:

  •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西陂。

  •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成語:赤日炎炎、烈日炎炎、烈日杲杲、烈日中天、炎陽似火、驕陽似火、火日炙人、火輪高吐、火雲如燒、海天雲蒸、夏日可畏、夏陽酷暑、夏山如碧、夏樹蒼翠、夏水湯湯

⑧ 今日立夏,養生知識知多少

對於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皮膚腠理易於開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葯品,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泄瀉、虛汗等病症。夏季里,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
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據說熬立夏粥講究在村頭巷尾進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鐵鍋,點火熬粥,炊煙裊裊。操持此粥的人,絕對是位慈祥善良、群眾威望高的老奶奶。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慾、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