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經絡小知識
擴展閱讀
經濟數學基礎的知識 2024-09-25 09:37:10
歌詞濁酒一壺是什麼歌 2024-09-25 09:27:05

經絡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15 08:16:33

Ⅰ 經絡究竟是什麼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路」,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Ⅱ 有關經絡方面的知識在什麼地方可找到

經絡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針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絡是什麼,存在於人體何處?經絡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奧秘。至今,盡管有關經絡的研究已取得相當的成果,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無論是實驗研究,還是假說論證,就其總體來說,仍處於百家爭鳴的科學數據和理論學說的形成、積累階段。因此,有關經絡的科學結論還需要長期的、艱苦的探索與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這些早期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系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藉助的途徑。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由於《黃帝內經》的概念體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給現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內涵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從文獻和實驗等多個方面揭示古典經絡概念的內涵,是中醫研究者的任務。

循經感測探經絡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經絡問題進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古人所說的經絡是否真實存在。當時,有人認為古人所說的經絡就是現代解剖學中的血管,並不存在一套獨立的經絡系統。另一方面,國外有人聲稱發現了經絡的實體,結果被我國學者證明是一種假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在針刺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接受針刺治療時,會產生一種沿經脈路線移動的感覺。後來正式命名這一現象為循經感傳現象,能產生這一現象的人稱為「經絡敏感人」,但這類人只佔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經感傳現象的發現扭轉了人們認為經絡就是血管的觀點,因為血管顯然無法形成這種感覺循經移動的現象。另外,人們還發現循經脈路線的皮膚電阻較低,這些現象為驗證經絡的客觀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到了七十年代,人們對循經感傳現象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發現了循經感傳的一些奇異特性:

●速度較慢,為每秒厘米量級。

●可被機械壓迫和注射生理鹽水及冷凍降溫所阻斷。

●可出現迴流和乏感傳。

●可繞過疤痕組織及通過局部麻醉區,可趨向病灶。

●循經感傳的路線上有時出現血管擴張、輕度水腫並可測出肌電發放。

●發現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現幻經絡感傳。

這些現象使人們對經絡的認識走向復雜化,因為單純的神經傳遞或血液流動均無法解釋上述特點。不過,由於循經感傳的這些特性主要依賴病人的主觀感覺和描述,其直實性要打一定折扣,故而同期進行的一些可見經絡現象和經絡客觀檢測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刺激穴位時循經出現的皮膚過敏、色素帶,沿經檢測到微小聲波(循經聲發射)、隱性循經感傳(一種90%以上人都存在的經絡敏感現象),以及其他一些循經物理特性。

八十年代中期,經絡的研究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誕生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經絡課題,即「七五」國家攻關課題——「十四經循經路線的客觀檢測」。這時,科學家們已不滿足於通過主觀感知等簡單的手段說明經絡的存在,而是試圖通過更科學的手段證明經脈路線的客觀存在。這期間的最重要發現莫過於用γ照相機拍攝到同位素循經脈路線運動的軌跡。使用生物物理學手段對經絡進行研究成為經絡研究的一大特點,研究者先後發現經脈路線上具有低電阻、高聲振動和較好的聲光熱傳導以及同位素遷移等物理學特性。這些工作被總結在一部重要經絡研究著作——《針灸經絡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觀證實經絡存在的一個里程碑。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先後進行了「八五」和「九五」兩個國家級經絡攀登計劃項目,研究從現象逐漸深入到本質,課題圍繞著循經感傳的機理、經脈臟腑相關和經脈線的理化特性三個方面展開,形成了若干個假說:

●神經論:認為循經感傳是神經元之間興奮傳遞的結果。

●體液論:認為中醫經絡中的氣血指人體中的各種體液,經絡是體液運行的通道,體液運動刺激神經產生循經感傳。

●能量論:認為經絡是某種物理能量與信息的傳輸渠道。

Ⅲ 誰知道人體十二經絡的相關知識

人體十二經脈概略

十二經脈

一、名稱分類

十二經脈對稱地分布於人體的兩側,分別循行於上肢或下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經脈分別屬於一個臟或『個腑,因此,十二經脈中每一經脈的名稱,包括手或足、陰或陽、臟或腑三個部分。手經行於上肢,足經行於下肢;陰經行於四肢內側,屬臟,陽經行於四肢外側,屬腑。

十二經脈分類表:

陰經(屬臟)
陽經(屬腑)
循行部位(陰經行於

內側,陽經行於外側)


太陰肺經
陽明大腸經



前部

厥陰心包經
少陽三焦經
中部

少陰心經
太陽小腸經
後部


太陰脾經』
陽明胃經



前部

厥陰肝經』
少陽膽經
中部

少陰腎經
太陽膀胱經
後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裡關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規律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規律的。《靈樞·逆順肥瘦》說:「手之三陰,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即:手三陰經從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陰經,這樣就構成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的循環徑路。

手足陰陽經脈走向交接規律示意圖:

2、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規律。在四肢部,陽經分布於四肢的外側面,陰經分布於四肢的內側面。外側分三陽,內側分三陰,大體上,陽明、太陰在前緣,太陽、少陰在後緣,少陽、厥陰在中線。在頭面部,陽明經行於面部、額部;太陽經行於面頰、頭項及頭後部;少陽經行於頭側部。在軀幹部,手三陽經行於肩胛部;足三陽經則陽明經行於前(胸、腹部),太陽經行於後(背、腰部),少陽經行於側面。手三陰從腋下走出,足三陰經均行於腹部。循行於腹部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足厥陰。

人體經絡分布示意圖:

3、表裡絡屬關系

手足三陰、三陽,通過經別和別絡互相溝通,組合成六對「表裡相合」關系。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為表裡;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為表裡;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為表裡;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為表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為表裡;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為表裡。在循環路線上,凡是有表裡關系的兩條經脈,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於四肢內外兩個側面的相對位置。由於手足陰陽十二經脈存在著這種表裡關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響的。

互為表裡的陰經與陽經在體內有絡屬關系,即陰經屬臟絡腑,陽經屬腑絡臟。如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屬大腸絡肺;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心;足太陽膀胱經屬膀胱絡腎,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手少陽三焦經屬三焦絡心包,手厥陰心包經屬心包絡三焦;足少陽膽經屬膽絡肝,足厥陰肝經屬肝絡膽。十二經脈的表裡絡屬關系,不僅由於表裡的兩條經脈的銜接而加強了聯系,而且由於相互絡屬於同一臟腑,因而使相為表裡的臟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協調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如心火可下移小腸等。在治療上亦相互為用,相為表裡絡屬的兩條經脈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經的穴位可用以治療胃或胃經的疾病。

4、流注次序

十二經脈分布在人體內外,經脈中的氣血運行是循環貫注的,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手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無端。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示意圖:

Ⅳ 什麼是經絡

什麼是經絡?
「經絡」是中醫用了幾千年的名詞,中國人數千年前就發現某些人生病時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按摩那些線條可以治療疾病。那種人一般稱之為經絡人,只有很少人有這種情形。因此,可以說經絡學說是從治療經驗中發展出來的,是中醫最重要的一部份。

我國在漢朝時曾經處決一個名為王孫慶的叛黨頭目,將其進行活體解剖,然後將細竹片放入血脈中,觀察其流動。結果發現人體的血脈(血管)和醫典中的經絡不相吻合。這次的實體解剖,就經絡學來說是一次失敗的實驗。因此,在中國的醫學領域中,從此就放棄了解剖人體,解剖學在中國成為驗屍官所必需了解的知識,而不是醫生所必需學習的功課。

後來西方的解剖學傳入中國,中國的醫生在解剖中找不到經絡,加上當時的中國國力薄弱,整個社會正進行全盤西化的改造,西方的所有科學都被中國人認為是先進的象徵,中國人的自信心完全喪失。對中醫的態度也一樣,特別是西醫對一些致命傳染病的明確療效,更讓人們對中醫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認為中醫是一種沒有根據的玄學,在汪精衛主政的南京偽政權,還曾經考慮立法廢除中醫。

1960年代,北韓有一個名為金鳳漢的科學家,宣稱找到了經絡,並將之命名為「鳳漢管」,這個發現轟動了全球醫學界,也引發了各國對經絡研究的興趣,日本隨即組織了大批的科學家進行經絡的研究,揚言在十五年內解開經絡之謎。當然視中醫為祖先遺產的中國也很緊張的組織了大批的科學家到北韓去實地學習,並加緊研究,深怕這個祖先遺產的謎由其它國家先解開來。接下來的幾年,全球科學家不斷要求北韓公布研究成果,北韓卻始終拿不出具體的證據,最終金鳳漢由於拿不出具體的證據而跳樓自殺,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這件事使得從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非常尷尬,許多人放棄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經絡的存在,經絡成為謎信的一部份。一直到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國政府在北京向美國代表團實體演示針刺麻醉下的開心手術,那種血淋淋的神奇場面,使得參觀的美國專家們驚得目瞪口呆。但是此時的中國醫界,分成了兩派,一派人認為沒有經絡只有穴位,否則不能解釋針刺麻醉的現象,另一派人還是堅持經絡的存在,但是提不出具體的證據,這些討論也就愈來愈低調。

199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高層認為經絡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必需投入資源加以研究,可是當時主導科學研究工作的多數專家都反對,只有復旦大學的費倫教授(本書的指導教授)認為經絡存在了幾千年,雖然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具體的證據,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們過去使用的手段不對,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學進步了,也許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經絡的證據。因此,力排眾議,該項目以十三比一的投票比數差點被否決。由於反對的聲浪太大,因此,這項研究僅撥了很少的經費,由費倫教授成立項目進行研究。

由於費教授是一個精於分子物理學的化學家,不是一個醫生,因此對這項研究採取和過去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棄傳統上成立正式組織的方式,採用一種名為虛擬組織的新式組織,項目中沒有全職的研究人員,完全視研究需要機動的調集上海各種相關科學家及設備,花了近十年時間,終於找到了幾項經絡存在的具體證據。

這個研究首先認為解剖學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定不會有任何未發現的線狀或管狀組織,因此,將尋找的目標放在經絡附近的組織分析,由於現代生物分子學進步,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遠較二十年前進步得多,加上這個小組的成員不再以醫界專家為主,而以化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等基本科學的專家為主,從物質最基本的規律做起,因此成功的機會特別大。

在這個研究之前,天津有一個小組在經絡研究方面,曾經發現當針刺入穴位時,會使穴位周圍產生大量的鈣離子。那份報告並沒有說明這些鈣從那裡來,從常識判斷人體的鈣主要在骨頭中,但是骨頭里的鈣不可能在針刺的瞬間釋放出來。因此,判斷在人體的穴位附近應該存在著可以隨時釋放鈣離子的鈣庫。找到這個鈣庫應該可以找到部份穴位的物質存在證據。

小組首先在活人身上對穴位進行三維定位,並在磁共振 (MRI) 設備下觀察針刺時的實際落點。同時備用一條離體的人腿,同步進行解剖。中醫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為天、人、地三層,針灸時,到了每一層會有針感,患者會感覺到酸、脹、麻,而施術的醫生則會有粘針的感覺,這個實驗瞄準的是腿上胃經的地層。經過穴位定位進行解剖後,發現小腿上的胃經所有穴位的地層均停針於腓骨和脛骨之間的骨間膜上,這是一種結締組織,以往對它的了解僅止於是人體組織之間的連結功能。

於是小組將該片骨間膜割下來,送到物理實驗室,用質子加速器進行分析,發現有七種元素鈣(Ca)、磷(P)、鉀(K)、鐵(Fe)、鋅(Zn)、錳(Mn)、鉻(Cr)等,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200倍之間的明顯差異,而一個穴位的直徑約五至八毫米,所有這些富集的眾多分子都只存在於骨間膜的表層,約一個微米的厚度。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成果,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經絡存在的物質證據,從此沒有人可以懷疑經絡和穴位是虛無飄渺的了。

接著小組繼續對這片骨間膜的結構進行分析,發現它是由三條膠原纖維構成纖維條,再由五條纖維條捲成一束,數量繁多的這種線束結成片狀,有點像計算機中的排線結構。再對這種膠原纖維進行分子層次的分析,發現它是由數種不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一種生物液晶態 (Bio-Liquid Crystal) 的物質。

根據物理學的常識,晶體結構的物質對聲、光、電、熱、磁等物理能量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參考上海交通大學過去對特異功能人士的實驗,知道氣功師所發出的「功」當中,有很大的成份是發射出特定波長的遠紅外光。因此,小組對結締組織的物理特性測試,首先就從遠紅外光的透光性做起。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奮的結果,實驗證明膠原纖維在徑向對9-20微米的遠紅外線具有近100% 的透光率,橫向方面則幾乎完全不透光,也就是說對於該頻率范圍而言,膠原纖維具有光纖維的物理特性。

接著再從國外醫學研究文獻中了解,人體的所有組織,甚至小到個別的單一細胞,都至少有兩根膠原纖維連結著,它很可能是人體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人體各個臟器外部的保護膜,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光纖維。中醫經絡分為經脈和絡脈,其中經脈是主幹,在一般的中醫經絡圖中主要畫的就是經脈。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幾乎遍布全身,和研究的結果相吻合。

這項研究的論文1998年三月第一次發表在中國大陸的「科學通報」上,接著在2000年應邀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傳統醫學研討會」中發表,也在2001年在「兩岸中醫葯研討會」中發表。雖然這些報告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但是這項研究最終將造成的影響必定遠不止如此。

這項經絡物質證據只是針對經絡天、人、地三個層級中的地層所做的一小部份研究,除了這項證據之外,經絡和穴位必定存在著其它的現象。上海復旦大學研究團隊中的丁光宏博士所帶領的小組,隨後又發現人體的毛細血管多數呈不規則狀,唯獨在穴位點附近的毛細血管呈規則的並行線狀,而且平行於經絡。經過流體力學的計算,發現只要在相鄰的穴位間有一定的壓力差,在人體的經絡中就會形成管線外毛細血管間的組織液流場。這有點像海洋中的洋流,沒有管子,但有水流。這也很像在黃帝內經中所描述的榮衛之氣的衛氣,榮氣是血管中的血液,這里發現的管外流場,很可能就是衛氣。這項研究仍在繼續進行中,受限於目前設備的極限仍很難在活體中直接觀察到這個現象,而在死體上血壓消失後經絡根本就不再活動,也就無從看到這個現象,這就是經絡研究中最大的困難,需要了解活體的細微變化。

這些經絡附近的特異現象,可以說明人體的經絡不是一個古代中國人想像中的系統。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將逐漸出現更多經絡存在的證據。例如在「天」和「人」兩層必定也有其它經絡存在的證據,還待科學家們繼續研究發現。

生物進化的過程,最早是從單細胞生物開始逐漸發展的,在早期簡單的生物中,許多生物並沒有大腦,卻具有結締組織(研究團隊最早發現的經絡組織),大腦是很高級的生物才具備的器官。從這個現象看來,主宰人體臟器運行的並不一定是大腦,更有可能是由經絡系統直接調節和控制的。

用現代的計算機術語來說,人體很可能不是單一計算機控制的系統,而是多個計算機加上一個高速的通訊網路所建構的,大腦不過類似公司網路中總裁(CEO)的終端機而已。這也說明我們祖先對人體五臟六腑的定義中,包括了心、肝、脾、肺、腎——五臟,和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獨獨漏了「腦」的可能原因。

現代醫學是建構在解剖學基礎上的,經絡系統在過去發展解剖學的年代中,限於科技能力而無法看到,直到上個世紀末人類的科技能力才剛有能力發現部份經絡的證據。如果真如我們所推測的「經絡是人體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那麼原來的解剖學很可能漏掉了人體最重要的部份。這就像觀察一棵樹沒看到樹干只看到樹葉一樣;也像解剖計算機時,只看到部份的硬體就以為那是計算機的全部,沒想到還有軟體的存在,更不知有網路這樣的怪物一樣。

今日中醫的沒落,很大的原因是現代中醫的教學,一進學校就先教了這種一知半解的解剖學,使得這些初學的准醫生們腦子里就架了一個沒有經絡的人體結構,再開始教經絡和穴位,當然滿腦子充滿疑問,如何學得懂中醫呢?

隨著經絡物質證據的出現,在可預見的未來必定對整體醫學界造成很大的影響,原有的解剖學必需跟著調整,當然以解剖學為基礎的整個現代醫學也必定會跟著發生巨大的變化。

本圖是穴位所在骨間膜表面的各種元素含量,下圖是非穴位的含量。其中氬氣為一不變的常數,和下一張圖中的各種元素相較,穴位的各種元素均遠較非穴位多出至少一個數量級。

Ⅳ 什麼是經絡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兩部分,其中縱行的干線稱為經脈,由經脈分出網路全身各個部位的分支稱為絡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5)經絡小知識擴展閱讀:

八十年代中期,經絡的研究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誕生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經絡課題,即「七五」國家攻關課題——「十四經循經路線的客觀檢測」。這時,科學家們已不滿足於通過主觀感知等簡單的手段說明經絡的存在,而是試圖通過更科學的手段證明經脈路線的客觀存在。這期間的最重要發現莫過於用γ照相機拍攝到同位素循經脈路線運動的軌跡。

使用生物物理學手段對經絡進行研究成為經絡研究的一大特點,研究者先後發現經脈路線上具有低電阻、高聲振動和較好的聲光熱傳導以及同位素遷移等物理學特性。這些工作被總結在一部重要經絡研究著作——《針灸經絡生物物理》之中,它是客觀證實經絡存在的一個里程碑。

Ⅵ 中醫的經絡是什麼

中醫經絡在早期指的是血管。後來因為現代知識的普及,原有的經絡學說已經漏洞百出,於是從清末惲鐵樵提出「中醫的五臟不是血肉的五臟」之後,中醫業內人士就明確的說「經絡不是血管」,可是一些常用說法他們卻改變不了,不如中醫術語「離經之血」,「血不歸經」等等,再有民間的說法「血脈」等等。

其實《內經》說得明明白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也就是說,經絡是通過對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屍體的解剖發現的,而且十二經脈中都含有血,只不過裡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濁有的多有的少,這就明白無誤地說明了所謂經脈就是指的血管。《內經》還有「脈者,血之府也」的定義,此後的中醫經典著作也經常見到「血之隨氣,循環經絡」、「血循經脈」等說法,所以王清任指出:「古人言經絡是血管。」

《內經》又說:「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中醫號脈,號的是十二經脈中的「手太陰肺經」,並稱脈的跳動是氣的運行。但是他們號的地方,明明就是橈動脈,所謂氣的運行,也就是動脈的搏動。《內經》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這個數據雖然不準確(呼吸頻率和脈搏頻率的比大約是1:4),但也證明了所謂經脈就是血管,脈動就是動脈的搏動。

當這些中醫及中醫愛好者是死不承認的,他們會以各種理由蒙騙沒有醫療常識的老百姓。

再讓你看看中醫的葯物與臨床情況:

中醫的葯物:
耗子屎(兩頭尖),鼯鼠屎(五靈脂),人屎(人中黃),人尿(人中白),雞屎(雞屎白),豬屎(豬零),蝙蝠屎(夜明砂),還有狗屎,這個東西沒有體面的名稱,但是李時珍說「白狗者良」。

中醫大量使用金屬鉛,近幾十年的中醫大夫都上過初中了,知道了鉛的嚴重危害,偷偷的不用了。中醫認為硃砂是好東西,可是這玩意是水銀的衍生物,中醫曾經大量給小孩服用,現在他們減少用量了。

十幾年前龍膽瀉肝丸製造了數以萬計的悲劇,到現在那個企業(實際上是中醫這個行業)還欠眾多亡靈一個道歉。

中醫的臨床情況:
1,一百年前,闌尾炎穿孔可以要人的命的,古代不知闌尾發炎,中醫的「腸癰」現在看來應該是闌尾炎,用大黃牡丹皮湯來「通里瀉下」,悲劇可想而知。
2,一百年前,宮外孕大出血中醫不知道怎麼回事,用中葯湯子和針灸「回陽救逆」,眼睜睜的看著病人死去。
3,七八十年前,肺結核(中醫稱之為肺癆)還是人類的噩夢,中醫分什麼「肺陰虛肺陽虛」的,但幾千年就是毫無辦法。
4,解放初期中國還有兩千萬的血吸蟲病患者,中醫不知道這是寄生蟲病,現代醫學制服了血吸蟲病,毛澤東寫詩祝賀。
5,現在天花被消滅了,麻風病被有效控制了。
6,依靠中醫的年代,鼠疫,傷寒,霍亂每隔幾年就要造成一次大型悲劇。
7,復雜難產中醫處理不了,婦女難產死亡的較多;粉碎骨折中醫處理不了。中醫認為破傷風是「風」吹出來的。
8,即使在五六十年前,醫療極左,強調中醫葯的使用,結果兒科肺炎,麻疹,白喉,拉肚子脫水都能死人,你可以問問七十歲左右的老人。
9,凡是人類目前不好治療的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癌症,肝炎都是中醫泛濫的領域,因為療效不明顯,患者疾病亂投醫,一人試一次,就讓中醫財源不斷了。

Ⅶ 經絡理論的經絡特點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如環無端,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中醫—西醫,同醫不同一》介紹了中醫「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之命名,不是依據解剖出來的實際人體器官,而是依據陰陽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八宿這些氣數。經絡在內歸屬於臟腑,在外聯絡於四肢末節,是運行溝通人體內外氣血的通道。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含義,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路的含義,是經脈的
分支。兩者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中醫學將人體的主幹經脈分為十二條,又稱「十二正經」。十二正經分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由頭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頭,再由頭走足。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就像圓環一樣,沒有開頭,沒有結尾(見圖1)。 《靈樞·經脈篇》指出:人在孕育之初,先由男精女血會合成精,精發育而生成腦髓,再逐漸生成人體,骨為支柱,脈為營運氣血的通道,筋來約束骨骼,肉像圍牆一樣衛護機體,到皮膚堅韌毛發生長,出生之後,脈道內外相通,水谷入於胃,化生精微,血氣開始運行不止。經脈,是用來決斷死生,處治疾病,調節人體虛實的,做醫生的不可以不通曉。也就是說,人體自生成之日起,就由血氣、經脈維系著生命活力。
《素問·調經論》記載了經絡對於人體的重要作用:五臟的本質、現象與規律,全都由經脈隧道體現出來。經脈隧道運行氣血,如果血氣不和,百病就千變萬化生發出來。所以要遵循經脈的運行規律。注文解釋說:隧,是潛伏的通道。經脈潛伏運行而不顯現,故稱之為經隧。血與氣,是人生命的活力所在。邪氣侵襲它,則血氣不正。血氣不正,則發生變化而出現病患。然而經脈,是能夠決定死生,治療百病,調整虛實的,所以要慎重地予以對待。
《靈樞·脈度》分析了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躋脈、督脈、任脈的走向與尺寸,指出:這些經脈是氣血運行的大的隧道。經脈為內里,別出旁絡者為絡脈,由絡脈再分之,別出旁絡的為孫絡。邪氣盛而有瘀血的可刺其孫絡出血,人體血氣盛者用瀉法,人體血氣虛者可以飲食湯葯予以補養。同時還強調:經脈之氣不能夠不運行,如同水之流動,如同日月之運行而不能休止,陰脈榮養五臟,陽脈榮養六腑,如圓環之無端,無法計量它的環周次數,終而復始地循環往復。流溢的精氣,在內灌溉五臟,在外濡養筋骨、肌肉、皮膚。
《靈樞·根結》介紹了經脈與天地之氣陰陽變化相互感應,及其根據脈搏頻率推斷臟腑盛衰,預測患者死期的規律:岐伯說:天地之氣相互感應, 寒暖之氣相互推移, 陰陽之氣相互變化, 哪一個少哪一個多?陰氣是偶數(— ―), 陽氣是奇數 (——)。如果發病在春夏, 是陰氣少, 陽氣多的季節……如果發病於秋冬, 是陽氣少, 陰氣多的季節……知道經脈的起止,針刺的道理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不知道經脈的起止,針刺的道理則無從談起。……人體經脈氣血,一晝一夜五十環周的次數,以運行五臟之精氣,不與此數相應的稱為「狂生」。所謂能夠達到五十環周次數的,五臟就能夠全都稟受精氣的灌注與營養,這可以診察寸口的脈搏,計算其脈動次數。如果五十至中沒有一次歇止的,五臟全都稟受精氣。四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一臟氣衰。三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兩臟氣衰。二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三臟氣衰。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四臟氣衰。不滿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是五臟之氣都已虧虛。其主要內容在《靈樞·終始》篇中。所謂五十至中沒有一次歇止的,就是正常,由此可以知道五臟的盛衰。如果脈搏忽快忽慢,是五臟之氣衰敗,可以預測出病人的死期將不會太遠了。
以上可知,判斷臟腑盛衰,預知人體死生,經絡就像預測天氣的晴雨表一樣。 《靈樞·營衛生會》詳細介紹了「飲食進入胃」而生成的精氣:清輕者為營氣,重濁者為衛氣,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周流不休,各運行五十周次,而後會合,陰陽相互貫通,如圓環沒有開端沒有終止。衛氣運行於陰分二十五度,運行於陽分二十五度,劃分為晝與夜,故氣運行至陽分為開始,運行到陰分為終止。所以說,正中午時陽氣隆盛為「重陽」,夜半時陰氣隆盛為「重陰」。故太陰主宰人體內里,太陽主宰人體外表,各自運行二十五度,以晝夜來劃分。夜半為陰氣隆盛,夜半以後而為陰氣衰減,到早晨則行於陰分之氣已盡,而行於陽分之氣開始。正中午時陽氣隆盛,日西斜時行於陽分之氣衰減,日落時行於陽分之氣盡而陰分開始受氣。夜半時陰陽之氣大會合,萬民全都睡卧,稱為「合陰」。早晨行於陰分之氣盡而陽分開始受氣,如此無休無止,與天地之氣運行規律相一致。中焦亦並列於胃中,在上焦之後。它的功能是吸收精氣,泌去糟粕,蒸騰津液,化成精微,上注於肺,再化為血液,以奉養全身,這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所以能夠獨行於經脈之中。血與氣,是異名同類,營氣衛氣,都是精氣。血,是有活力的氣。
所謂氣血「異名同類」,是指在人體內,氣靠血而存在,血靠氣來運行。沒有血,氣就不能出入升降於人體;沒有氣,血在人體就失去活力。《難經·二十二難》:「氣主養育,血主滋潤。」「夫榮養人體者,是陰血,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肺宣發施布血,輸泄在腎,灌溉於全身,滋養百脈,所有經絡由此而生養。然而血由氣所統帥,所以說氣主養育,血主滋潤,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靈樞·海論》說:黃帝問岐伯說:我聽您講授針刺方法,從不離開營衛血氣。十二經脈,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您能夠將十二經與四海相應合嗎?岐伯回答說: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全都注入於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統共這四者以與四海相應。這段引文中所講的「四海」,實質上是指分為東海、南海、西海、北海這四個方位的整個天地。即營衛血氣十二經脈與天地之氣相應和。比如,《靈樞·經別篇》說:「人之合於天道也,內有五臟,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臟六腑所以應天道。」通常中醫學界雖然也知道「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時」是天文歷法知識,但是卻因為當時已經不清楚這些知識的空間背景是指整個天地,而把「十二經水」解釋成「十二條大河流」,即: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澠水、淮水、江水、河水、濟水、漯水、漳水,這就又把中醫學所講的「天地」局限在了中華大地,如此是無法正確詮釋經絡實質的。
《靈樞·五十營》運用地球自轉一周,反映在天球上,是天球大圓二十八宿繞大地旋轉一周的規律,來說明營氣在人體二十八脈的周流往復,同時以銅壺滴漏的方法來合和經脈長度:天球大圓二十八宿,每宿佔三十六分,共計一千零八分。人氣運行一周,經脈上下前後左右二十八脈,總長一十六丈二尺,直接對應天之二十八宿。銅壺滴漏以一百刻計算,用來劃分白天與黑夜。人一呼,脈搏跳動兩次,營氣在脈中運行三寸;一吸,脈搏也跳動兩次,營氣在脈中也運行三寸。一呼一吸,稱為「息」,營氣運行六寸。每日營氣運行五十周次,則能保證身體健康。
這四段引文的意思是,人體由飲食入胃而生成氣血,氣血即是營氣與衛氣,營氣與衛氣在經脈之內、之外同時運行。氣血運行的通道——換句話說,人體經脈的長短,包括每一條經脈的長短,是根據一呼吸——「息」的時段來進行測定,而且,由「息」測定的氣血在人體二十八脈的周流往復,與天球大圓二十八宿所代表的周天度數是相同的。 葯物按其主治性能歸入某經或某幾經,簡稱葯物歸經,此說是在分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病症可以分經,主治某些病症的葯物也就成為某經和某幾經之葯。宋、金以來,如醫家張元素(結古)等發揚此說,為掌握葯物主治性能提供方便。清代徐靈胎《醫學源流論》說:「如柴胡治寒熱往來,能愈少陽之病;桂枝治畏寒發熱,能愈太陽之病;葛根治肢體大熱,能愈陽明之病。蓋其止寒熱、已畏寒、除大熱,此乃柴胡、桂枝、葛根專長之事。因其能治何經之病,後人即指何經之葯」。近代葯物書中多有歸經的記載。
經絡不僅在人體生理功能的調控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臨床上說明人體病理變化,指導辯證歸經和針灸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故《醫學入門》說:「醫而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業者不可不熟!」

Ⅷ 十二經絡是指什麼

那個叫冷演橋的傢伙,自己不明就裡,還亂說,又不敢報自己的ID!!先回家把小學課程學好了再來顯擺!!就知道攻擊中醫,是什麼東西!!

十二經絡是經絡分類名。指十二經及其脈絡。《靈樞·本輸》:「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Ⅸ 對經絡的認識和理解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於臟腑,外布於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指經脈,猶如直通的徑路,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指絡脈,猶如網路,是經脈的細小分支。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理論是古人在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般認為,其形成與疾病的癥候、針感的傳導、按摩和導引的應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識的結合等有關。這一理論與臟腑、氣血等基礎理論一起,對中醫各科特別是對針灸的臨床辯證和治療,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Ⅹ 中醫經絡怎麼學和快速記憶

經絡是很深奧的!我只能簡單、明了的大概和你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用!首先經絡它分為經脈和絡脈兩大類,我們平時說的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是屬經脈(當然其他經絡還有很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也是最普遍、最熟悉、最總要的經絡。十二正經就是十二條經絡,手上六條,腳上六條(左右一樣),共十二條。手上六條分為內側三條,叫做手三陰。外側三條,叫做手三陽。腳上也是一樣,內側三條叫足三陰,外側三條叫足三陽。上面消化了之後,下面我們就要記每條經絡的名稱了。首先要知道臟腑的表裡關系(或屬絡關系)肺與大腸;
心與小腸;
肝與膽;
心包與三焦;
脾與胃;
腎與膀胱;
掌握了之後再理解正經的三陰與三陽的表裡匹配關系
陰氣初生叫少陰;
陽氣初生叫少陽。
陰氣旺盛叫太陰;
陽氣旺盛叫太陽。
介於少陰、太陰之間的叫厥陰;
陽氣最旺盛的叫陽明。
三陰與三陽的表裡匹配關系是:
太陰與陽明互為表裡
少陰與太陽互為表裡
厥陰與少陽互為表裡
太陰-----陽明
少陰----太陽
厥陰----少陽
這樣就很好記了,手上內側三條分別叫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包經;
手上外側三條分別叫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腳上內側三條分別叫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腳上外側三條分別叫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叫做奇經八脈是胸前正中線一條和背上正中線一條。也叫做任脈和督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