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歐洲常識
歐洲人都是白的``
❷ 歐洲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歐洲的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歐洲大致從9°W到66 °E ,緯度范圍從36 °N到71 °。
半球位置:歐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絕大部 分位於東半球。
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面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海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接壤。
歐洲的氣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多,季節分配均勻。
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廣;其他還分布有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極地氣候、高山氣候等
歐洲氣候的特點:
海洋性氣候顯著
溫帶海洋、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海洋性氣候顯著
溫帶海洋、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歐洲的河流
河網密布,水量充沛;
多瑙河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水量豐富,水位變化小,是歐洲的「黃金水道」;
伏爾加河是本區重要的河流,也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泰晤士河,塞納河也是本區的重要河流
歐洲河流的特徵:
河網稠密,水流平緩
河流短小,水量豐富
航運價值高
歐洲的地形
以平原和山地為主
主要地形區:
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地中海沿岸的三大半島
❸ 歐洲知識點總結。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詳細一點
歐洲,也稱作「歐羅巴洲」(Europe),名字源於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ώπης),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 ,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1]
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大洲。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1]
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分界線為: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亞歐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亞歐非大陸。
1、地形總特點: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在南部
2、地形區域構成: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佔60%
3、山脈分布特點: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的陡峭峽灣
4、河流分布特點:河網比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不少河流間有運河相連接[4]
❹ 中世紀的歐洲有什麼冷知識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已經發明了餐具,總算不用像古埃及人一樣直接用手指吃飯了,但現代人依然會感到難以接受——酒杯鑲嵌了寶石做得很華麗,但卻要一桌人輪流共用,你必須在飲酒的時候跟別人分享口水;湯勺也是兩個人或幾個人共用的,最好不要直接把勺子湊到嘴邊去喝,而是舀到自己的碗里;餐叉是拜占庭帝國的發明,要到十字軍東征之後才被帶回西歐,在此之前的歐洲人,還是只能像古埃及人和現代印度人一樣用手指直接撕肉條;當然,你也可以用餐刀割牛排和麵包,然後代替叉子直接塞入嘴裡,但問題是一把餐刀要數人共用,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獨享一把餐刀。
當然,上述這些陋習都是細枝末節,身為貴族領主,你完全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副專用的餐具。但是,在看到桌上放著的中世紀歐洲經典飯菜之後,你絕對會消減掉絕大部分的食慾。
就現代東方人的觀點來看,中世紀歐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實在是很奇怪:把蘋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進鍋里燉,還要加鹽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卻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紀的歐洲醫學界普遍認為,一切水果都是涼性食物,若要吃的話,就應該以熱的方法烹調,或者加入熱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類)……真是不科學!
相反,對於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蘿卜、蕪菁、圓白菜、捲心菜等等,中世紀的歐洲人倒是習慣於生吃,甚至就連刺激性口味的洋蔥也是如此——當然,也有浸泡在肉汁里的烤洋蔥,不過那個就屬於高級菜了。
——煮熟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感覺上似乎跟中國人的習慣恰好相反,肯定會導致腸胃不適。
不過上述這些問題還不算最要命的,中國人也不是不能吃蔬菜色拉,至於煮熟加鹽的水果不合口味,也只要從食譜中剔除這些菜就行了。但光是作為主食的麵包,就能讓人覺得無處下嘴——中世紀歐洲人吃的麵包,跟我們現代人那種發酵過還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軟麵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於壓縮餅乾的一種無酵餅,又干又硬又磕牙……而古埃及人的麵包,雖然通常也沒加奶油,但一般倒是發酵過了。
當時,就算是貴族領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條形黑麵包。
注意,中世紀的黑麵包和現代的黑麵包完全不是一回事,現在所謂的黑麵包除了色澤之外,在口感和成分上,其實和中世紀的白麵包也差不多了。
典型的中世紀黑麵包,一般是用小麥粉混雜大量的麩皮烤制而成——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已經算是精品黑麵包了。更有一些偷工減料的黑心麵包師,居然經常故意在黑麵包中摻加木屑、小石頭之類的雜物,比埃及人摻入麵包的砂子更能磨損牙齒,也更可惡——後者好歹是被動受罪,前者根本就是主動犯罪啊!!!
很好,這下連礦物質都有了,要是在夾雜點樹葉和蟲子,那就是全營養食品了……
這種中世紀黑麵包的天下聞名之處,就是在於可以當武器使用——中世紀的編年史上,多次記錄了沒出息的笨盜賊潛入窮苦農民家裡盜竊,但卻不幸殞命於家庭主婦的黑麵包之下的囧事;而當中世紀的家庭矛盾發生時,更有無數男子漢死於悍婦的黑麵包攻擊……至於這東西的味道,還是請大家自行想像。
——在日本的歐洲中世紀背景輕小說《狼與辛香料》之中,那位男主角旅行商人羅倫斯,之所以在有條件的時候,都不願意直接啃黑麵包,而是要把黑麵包掰碎了煮稀粥,就是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硬了。
在中世紀,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在製作時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努力去篩除麩皮,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把經過發酵製成的松軟白麵包稱作「潘德美茵」,意為精製、神聖的麵包。而中世紀的白麵包體積也普遍比較小,每隻通常都不夠正常人吃一頓,大概跟現代的「早餐包」差不多。
最初,白麵包是教會神職人員獨享的專利,但很快就被人突破了限制,成為了中世紀富裕家庭們招待賓客的上等伙食。不過,在中世紀貴族們日常用餐的時候,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往往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正常情況之下,貴族和富人的廚房裡都不會直接存放大量麵包,而是儲存粗麵粉,或者說混合了大量麩皮的小麥粉。到了吃飯的時候,再把粗麵粉烤成麵包。
如果要招待客人或者慶祝什麼喜事,那麼就會吩咐廚師和侍女們把粗麵粉篩一篩。招待的客人越尊貴,粗麵粉里的麩皮就要篩得越干凈,烤出來的麵包自然就會越白越精細,但花費的功夫同樣也就越多。
所以,黑麵包和白麵包完全可以用同一袋麵粉烤出來,區別只在於人工。而貴族騎士們平時吃的麵包,其實是介於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最富裕的人家可以養幾個僕人,從早到晚專門篩麵粉。而在不那麼富裕的家庭,為了減輕僕人的工作量,避免把他們累倒,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浪費同樣能充飢的麩皮,只好把篩麵粉的次數減少一些……至於最後烤出來的麵包到底算是黑的還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此外,在中世紀的歐洲,還有一種用精麵粉加入雞蛋、牛奶、蜂蜜和香草,並且用啤酒酵母來代替普通的發面,經過精心發酵之後烘烤製成的「皇後麵包」(也可以翻譯為女王麵包)。這種小圓形白麵包的口味,基本跟現代的高檔奶油麵包差不多,可能還要更好一些,而且使用的材料絕對是綠色健康無污染——但這玩意兒已經是連國王也不能頓頓都當主食吃的超高級奢侈品了!
根據中世紀的某部史詩記載,有位國王在某次戰役勝利之後,向全軍賞賜了許多烤肉和葡萄酒,大家都習以為常。然後他又賞給最勇敢的士兵們每人一塊「皇後麵包」,卻被其他人羨慕得要死……
不管那些混合了木屑與碎石的中世紀黑麵包有多麼的嗑牙和傷喉嚨,它們仍然是中世紀歐洲下層平民眼裡的上等美食,因為他們的飯碗里經常連麵包都沒有——烤麵包要燒很多柴,烘焙的工藝也很麻煩。
所以窮人們乾脆就直接拿一些粗加工的麥粉(那東西雖然是麥子磨的,但是怎麼看都算不上麵粉)放到碗里,加點熱水調成麥糊,然後天天就吃這種麥糊過日子。如果有條件搞到一些野菜、咸魚和肉類的話,也是把這些東西統統都倒進鍋子里和麥糊一起燉煮……總之看上去很惡心,類似於我們中國人用來喂豬的東西,又有點像是嘔吐物,令人望而生厭。
——總的來說,中世紀歐洲庄園里的農奴們,一般吃得比三千年前尼羅河畔的古埃及農民還差。
除了黑麵包和白麵包之外,中世紀末期的義大利人偶爾也會吃面條(義大利通心粉),但這玩意兒更是絕對的貴族食品,價錢比白麵包還要貴——在水力磨坊普及以前,把麥子加工成做面條用的細麵粉真是太費勁了。而且,現代意義上的義大利面,最初是在阿拉伯人佔領下的西西里島誕生,直到13~14世紀才推廣到了整個義大利,至於傳播到歐洲的其它地方,則已經是文藝復興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中世紀的絕大部分歐洲人,恐怕都沒有機會品嘗到義大利面的美味。
❺ 有關於歐洲位置,面積,地形,氣候,河流的相關知識
位置: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 ,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面積:世界第六,1016萬平方公里
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復雜
氣候: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
河流:重要河流萊茵河、多瑙河
❻ 求關於歐洲的百科知識題目,急!
歐洲(Europe)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共45個國家和地區。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相連。地形以平原為主,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約7.28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600km,注入裏海)。
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經九個國家)。
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
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法國(工農業都發達)
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
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東部山麓。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俄羅斯)
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歐洲最大的飛機場——法蘭克福機場(德國)
歐洲最大火車站——柏林中央車站(德國)
歐洲最大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
歐洲最大國家——俄羅斯
歐洲最大的湖——拉多加湖(俄羅斯)
歐洲最大島嶼——大不列顛島(英國)
歐洲最大港口——鹿特丹(荷蘭)
歐洲最大的球場——諾坎普體育場(西班牙巴塞羅那)
歐洲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區(德國)
❼ 高中世界地理歐洲的重要知識點
關於歐洲自然地理:1、歐洲氣候類型及其成因;2、歐洲地形特徵及主要地質作用;3、歐洲主要河流及其航運價值
歐洲人文地理:1、歐洲主要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的工業及農業生產狀況
2、魯爾區的區位條件及綜合整治措施
❽ 與西歐有關的知識有什麼
西歐地區包括歐洲西部瀕臨大 西洋的英國、法國、荷蘭、比 利時、盧森堡等國家。這里是 歐洲大陸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也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之一。西歐地區地處自然條件 優越的平原地區,溫和的海洋 性氣候滋潤了這里的土地。西 歐在推動世界歷史進程上發揮 過重要作用,這里是資本主義 最先發展起來的地方,也是工 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法國 、荷蘭等發達國家都位於這個 地區。悠久的歷史,發達的經 濟,經典的文化,西歐地區一 直就是人們心目中整個歐洲最 完美、最精緻的縮影。 編輯摘要 目錄 1 簡介 2 自然環境 3 工業文明 4 國家和居民 5 旅遊業 西歐 - 簡介 西歐 西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1] 狹義 狹義的西歐指歐洲西部瀕臨 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 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 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 哥。面積93萬平方千米。地形 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 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 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 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 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 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 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 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 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 。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 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 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 業和對外貿易。有煤、石油、 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重 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 ),馬賽(法),布魯塞爾 (比),鹿特丹、阿姆斯特 丹(荷)等。有倫敦、巴黎、 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 、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 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 同體成員國。這是人們通用的 一種定義。 廣義 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 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 和北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 米。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 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 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 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 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 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 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 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地中 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 ,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 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 。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 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 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形 成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中心的 經濟體系。歐洲經濟共同體成 員國有法國、英國、德國、意 大利、比利時、荷蘭、愛爾 蘭、盧森堡、希臘、西班牙 、葡萄牙和丹麥。 西歐 - 自然環境 西 歐風光 位置范圍 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 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 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 分 海岸線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 、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 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 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 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 ,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 、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 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 灣是著名的海灣。 地形 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 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 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 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郎峰 本區最高,也是歐洲最高峰。 深受冰川影響:湖泊多——「 千湖之國」芬蘭 峽灣海岸—— 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狀起伏——波德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兩側散布的湖泊 氣候 歐洲西部氣候的最大特點是海 洋性特徵顯著。主要的氣候類 型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 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大 陸性氣候、北部北冰洋沿岸為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 候。阿爾卑斯山脈有高山氣候 分布。特徵:溫和濕潤,海洋 性特徵顯著(冬季溫和,夏季 涼爽,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 小,全年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自西向東逐漸由海洋性向大 陸性氣候過渡。[1] 氣候與農業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 較溫和,夏季較涼爽,降水量 季節分配均勻,空氣濕潤,雲 量較大,陰雨天較多,日照較 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但 適於多汁牧草生長——發展畜 牧業 ②、地中海氣候——夏干冬雨 (雨熱不同期)——亞熱帶水 果產區,盛產柑橘、檸檬、 無花果、葡萄、油橄欖
❾ 關於歐洲的常識有哪些
歐洲名稱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它是由腓尼基文演變而來的,這個詞原意是「西方」。在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因為,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與亞洲大陸相毗連。
位置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亞洲的西面。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為界與亞洲大陸連成一塊,被稱為「歐亞大陸」;南隔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對;西臨大西洋;西北隔格陵蘭、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瀕北冰洋。
面積
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
區劃
歐洲現有44個國家和2個地區,從文化史觀點看,歐洲大致上是由地中海地區、西歐地區和東歐地區3個地區組成。從地理習慣上分為北歐、東歐、中歐、西歐和南歐。
地形
歐洲大陸位於亞歐大陸的西部,是遠古時代勞亞大陸的一部分。歐洲相對於其他大陸而言,地勢比較低平,海拔不足200米的地區占歐洲總面積的57%,200~500米的地區佔26%,這在其他大洲上是絕無僅有的。
氣候
歐洲地處亞歐大陸西部,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最廣泛的一個洲。全洲主要的類型有北極圈附近的極地冰原氣候、極地苔原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溫帶地區的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氣候,以及一種稱為亞熱帶夏干氣候的氣候,由於在地中海地區表現得最為明顯。因此也被稱為地中海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冬雨夏干,舒適宜人。
山脈
歐洲主要有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等。
河流
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多瑙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萊茵河等。伏爾加河,長3530千米,為歐洲第一大河。多瑙河為歐洲第二大河,是流經國家最多(9個)的國際河流。
湖泊
歐洲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多為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芬蘭就有「千湖之國」的稱號。主要湖泊有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等。
島嶼
主要有大不列顛島、冰島、愛爾蘭島、新地島、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等。
內海
主要有波羅的海、北海、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等。
人口
歐洲人口總數7.3億,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1.2%。是人口密度第二大洲。全世界有11個人口在1億以上的國家,歐洲有1個:俄羅斯。
民族
在世界2000多個民族中,歐洲約有170餘個。居民約99%屬歐羅巴人種。在各大洲中,歐洲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一個洲。其中基本為單一民族的國家有20餘個(2004年4月),主體民族在全國人口中均佔95%以上。20世紀60年代以來,黑種人、黃種人以及各類混血人種不斷進入歐洲。但從人口絕對數字上看,歐洲始終以白人為主。
語言
歐洲各民族的語言,按語言系統劃分為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高加索語系和烏拉爾語系,以印歐語系為主,講印歐語系語言的人口約佔全歐洲人口的90%以上。印歐語系又劃分為拉丁語族(羅曼語族)、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
歐洲還有兩個民族的語言比較特殊,一個是居住在西班牙和法國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區的巴斯克人。他們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古老的居民,至今仍保留著自己古老的巴斯克語,在世界語言里處於孤立狀態。另一個是居住在地中海馬爾他島上的馬爾他人。他們是歐洲唯一講阿拉伯語的民族。馬爾他語屬閃含語系閃含語族,但包含大量的義大利語和英語外來詞。
宗教
主要信奉基督教。占歐洲居民總人口的65%以上。其中東正教佔16%,新教佔11%,聖公會佔4%,天主教最多,佔34%。其餘35%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猶太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