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適合初中學生的化學趣味故事或者簡單有趣的實驗!!!急急急~
初中的時候我們化學老師就變過幾個化學魔術哦,因為印象比較深,我就說一下吧(*^__^*) :
1】拿一張面巾紙,用手搓揉紙張,不久衛生紙就燃燒了。。。
原理:拿紙的同時,在裡面放一點白磷,白磷易燃,很快就有現象了。(注意安全)
2】拿一瓶礦泉水(沒喝過的,新買的),當場喝一口驗證一下那是可以喝的,然後將事先設計好的變色試劑偷偷弄到瓶蓋裡面。接著在眾人面前擰緊瓶蓋,上下震盪,發現水變色。(浪費了一瓶水*^__^*)
3】就是常說的在白紙上寫不同顏色的字啦,利用酸鹼中和,酚酞和紫色石蕊試劑的性質設計寫字的變色游戲。。
就這么多啦~
❷ 急求生物化學中有什麼有趣的小知識小故事嘛
碘與指紋破案
在電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員利用指紋破案的情節.其實,只要我們在一張白紙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後把紙上手指按過的地方對准裝有少量碘的試管口,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底部.等到試管中升華的紫色碘蒸氣與紙接觸之後,按在紙上的平常看不出來的指紋就會漸漸地顯示出來,並可以得到一個十分明顯的棕色指紋.如果把這張白紙收藏起來,數月之後再做上面的實驗,仍能將隱藏在紙面上的指紋顯示出來.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指紋並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總含有油脂、礦物油和汗水等.當用手指入紙上面按的時候,指紋上的油脂、礦物油和汗水就會留在紙面上,只不過是人的眼睛看不出來罷了.而純凈的碘是一種紫黑色的晶體,並有金屬光澤.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物質在加熱時,一般都有固態、液態和氣態的三態變化.而碘卻一反常態,在加熱是能夠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蒸氣.象碘這類固體物質直接氣化的現象,人們稱之為升化華.同時碘還有易溶於有機溶劑的特性.由於指紋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機溶劑,當碘蒸氣上升遇到這些有機溶劑時,就會溶解其中,因此指紋也就顯示出來了。
❸ 趣味化學的內容簡介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的法國科學家法布爾,都知道他的曠世名著《昆蟲記》,其實他還有一系列其他科學領域的優秀作品,我們這本《趣味化學》便是其中之一、書中通過兩位好學的少年跟他們的保羅叔叔學習化學的故事,用淺顯明白的對話和簡單生動的實驗,將化學的基本知識有系統、有步驟地一一講解,讀這本書,彷彿在讀一本動人的小說。它能把你吸引到故事裡去。你將跟保羅叔叔在一起,一邊聽他親切地講解,一邊看他忙碌地做實驗。你會發現,化學是個非常迷人的學科。其實它一點也不枯燥。
❹ 有關生活方面的趣味化學知識
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化學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從日常生活中可以積累很多的化學知識。這樣,就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食鹽味咸,常用來調味,或腌制魚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種用量最多、最廣的調味品,素稱「百味之王」。人們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鹽(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鹽就足夠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則是人體機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和容量的重要成分。動物血液中鹽濃度是恆定的,鹽分的過多流失或補充不夠就會增大興奮性,於是發生無力和顫抖,最後導致動物後腿麻痹,直至死亡。美國科學家泰勒親身體會了吃無鹽食物的過程,起初是出汗增加,食慾消失,5天後感到十分疲憊,到第8~9天則感到肌肉疼痛和僵硬,繼而發生失眠和肌肉抽搐,後因情況更為嚴重而被迫終止實驗。當然,攝取過多的食鹽,就會把水分從細胞中吸收回體液中,使機體因缺水而發燒。
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的過程,稱為氮的固定。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閃電時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進一步與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變成硝酸在下雨時降落到地面。另一種固氮的方式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種細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條件下,它能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種豆子不上肥,連種幾年地更肥」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松花皮蛋是我國人民的傳統食品。由於它風味獨特、口感極好、保質期長,很受人們喜愛。同學們知道嗎?其實,將鮮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過程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化學過程。灰料中的強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從蛋殼外滲透到蛋黃和蛋清中,與其中的蛋白質作用,致使蛋白質分解、凝固並放出少量的硫化氫氣體。同時,滲入的鹼進一步與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的鹽的晶體以漂亮的外形凝結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而硫化氫氣體則與蛋黃和蛋清中的礦物質作用生成各種硫化物,於是蛋黃、蛋清的顏色發生變化,蛋黃呈墨綠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綠色。食鹽可使皮蛋收縮離殼,增加口感和防腐等。加入的鉛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縮離殼。而茶葉中的單寧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質凝固著色和增加皮蛋的風味。
附: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要點
一、關於物質燃燒
1.點燃兩支高度不同的蠟燭,用一個燒杯罩住,高的蠟燭先熄滅,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溫度較高,上升,然後由上至下充滿整個瓶內,因此當室內發生火災時應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彎腰逃離火災區,在森林火災逃生的辦法是:用濕毛巾堵往口鼻逆風而逃
2.為了保證安全問題,在慶典活動中可以用氦氣充灌氣球,不能用氫氣。
3.煤氣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氣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風,為防止煤氣泄漏,我們常在煤氣中加入具有特殊氣味的硫醇(C2H5SH)以便於知道煤氣發生泄漏,發現有煤氣泄漏時要及時打開門窗,關閉煤氣閥門,(不能開燈,打電話,用電風扇等因這些行為會產生火花從而發生煤氣爆炸),發現有人煤氣中毒後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必要時送醫院救治。
4.蠟燭一吹即滅是因為冷空氣使蠟燭溫度下降至其著火點以下,用扇扇爐火越來越旺是因為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增加的煤與氧氣接觸的面積。
5.西氣東輸的氣體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礦「瓦斯」爆炸的主要氣體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礦井中通風不良,使甲烷與空氣混合而達到爆炸極限經點燃發生爆炸,所以為防止煤礦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風,嚴禁煙火。
6.燈泡內往往會有少量的紅磷,主要是脫去燈內的氧氣
7.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堵往口鼻是為了防止吸入有毒氣體。如遇到毒氣(含氯氣、鹽酸,硫化氫、氨氣)泄漏時,我們也要用濕毛巾堵往口鼻,然後逃往地勢較高的地方。
二、關於食品
1.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鮮,是因為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堵往了雞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變質。
2.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變質或變形,常在食品袋內充的氣體的二氧化碳或氮氣;或在袋內放乾燥劑:生石灰、氯化鈣主要是吸水,鐵主在是吸收氧氣和水;或採取真空包裝。
3.魚鰾內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氣
4.做鏝頭時加些純鹼主要為了中和麵粉發酵時產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麵包疏鬆多孔。
5.蔬菜中殘留的農葯可以用鹼性物質泡,可降低農葯的葯性
6.皮蛋的澀味可以加點食醋去除
7.冰箱的異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鋁壺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可用鹽酸或食醋除去
三、環境問題
1.酸雨是由於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蝕建築物,影響作物生長,污染河流,影響人體健康,造成土地酸化。減少酸雨的措施:開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進行脫硫技術。
2.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變發動機結構,使燃料充分燃燒;在排氣管上裝上一個催化轉化裝置,使CO、NO轉化為無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的方法有:(1)開發新能源,(2)使用電動車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1)加強對水質的監測
(2)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後排放
(3) 合理使用農葯和化肥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5)加強水土保護,植樹造林
節約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澆花),隨手關水龍頭,低灌技術,工業水的二次利用。
4.溫室效應
由於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不利影響是:全球氣候變熱,土地沙漠化,兩極冰川熔化;可採取的措施是: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們可以節約用紙,節約能源,多栽樹,隨手關燈)
❺ 有哪些有趣的化學反應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後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像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像雪一樣的固體。
空杯生煙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1、小木炭跳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化學吧,那麼你就自行動手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實驗的題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2、白糖變「黑雪」
白糖,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一種物質,它是白色的小顆粒或粉未狀,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卻能將它立刻變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請看下面的實驗吧。在一個200毫升的燒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幾滴經過加熱的濃硫酸,頓時白糖就變成一堆蓬鬆的「黑雪」,在嗤嗤地發熱冒氣聲中,「黑雪」的體積逐漸增大,甚至滿出燒杯。白糖頓時變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誰知道這里的奧妙在什麼地方?
答案
原來白糖和濃硫酸發生了一種叫做「脫水」的化學反應。濃硫酸有個特別古怪的愛好,就是它與水結合的慾望特別強烈,它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質中的水分它也不放過,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奪過來不可。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C12H22O11),當它遇到濃硫酸時,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奪走,可憐的白糖就剩下炭了,變成了黑色。濃硫酸奪過水為己有之後,並不滿足,它又施展另外一個本領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來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跑出來。
C+2H2SO4=2H2O+2SO2+CO2
由於反應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的跑出,所以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蓬鬆的「黑雪」。在濃硫酸奪水的「戰斗」中,是個放熱過程,所以發出嗤嗤的響聲,並為濃硫酸繼續氧化碳的過程提供熱量。
3、不用電的電燈泡
某中學的趣味化學表演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其中一個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根木桿上掛著一隻200瓦左右的電燈泡,這個燈泡發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來說,一般的電燈比起它來是望塵莫及的。然而這個電燈泡並沒有任何電線引入,因為它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泡。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不用電的電燈泡的秘密在那裡?
答案
原來,這個電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2H2SO4(濃)=MgSO4+ SO2+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4、凈水能手——明礬
說起明礬,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然而明礬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還是一個凈水能手呢!有一次,我們下鄉搞調查研究,在做午飯的時候,發現缸里的水太渾,不能用,正在為此而著急的時候,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來了,他看見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取出幾塊明礬,把它研成細未,然後撒在水缸里。不一會兒,缸里的水變得清澈透底了。這件事雖然時隔幾年,但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然而,我始終不明白是什麼道理,請讀者給我解釋一下。
答案
原來,水中的泥塵被明礬「捉」住以後,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麼,明礬為什麼能「捉」住水中的泥塵呢?這得先從水的混濁的本身談起。水中那些特別小的泥土和灰塵,由於重量很輕,所以它們不容易沉澱下去,在水中「游盪」,使水變得混濁。另外,這些微小的粒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它很喜歡從水中把某種離子拉到自己身邊來,或者自己電離出一些離子,從而使自己變成一個帶有電荷的粒子,這些帶電荷的粒子往往都帶有負電荷。因為同性電荷排斥,異性電荷吸引,所以這些都帶負電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們沒有機會結成較大的粒子而沉澱下來。明礬卻有使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來的奇特本領。,明礬一遇到水,就發生水解反應,在這種反應中,硫酸鉀是個配角,硫酸鋁是個主角。硫酸鋁和水作用後生成白色絮狀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所生成帶有正電荷的氫氧化鋁,一碰到帶有負電荷的泥塵顆粒,就彼此「抱」在一起。這樣,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來越大,終於雙雙沉於水底,水就變得情澈透明了。
簡單的說是鋁離子水解
5、石灰煮雞蛋
南京小學的校舍需要重新維修,工人師傅往一堆的響聲,好象開鍋似的。慧清和艷麗兩位同學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一邊議論。慧清說:「看這個熱乎勁,准能將雞蛋燒熟。」艷麗說:「根本不可能。」她倆為了弄個明白,就從家裡拿來一個雞蛋,埋到正在冒氣的石灰堆里,不大一會兒,只聽「啪」的一聲,雞蛋爆炸了。她們看到這種情形,更迦納悶了,她們想來想去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誰能給她倆解釋一下?
答案
道理很簡單。生石灰化學名稱叫氧化鈣,加水後變成熟石灰,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白灰。把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過程叫做「消化」這是一個放熱反應:
6、不安定的衛生球
說起衛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經常用它來殺死衣箱中的蛀蟲。然而,當你把它放到一個含有醋酸和小蘇打的水溶液里一它會怎樣呢?開始時,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過一會兒,它就不安靜了,卻在水裡上下跳動,好象得了癲狂症一樣。誰知道這是為什麼?
答案
經過這種化學反應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變成了一個個很小很小的小氣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衛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滿這種小氣泡。二氧化碳比水輕,要往水面上升,一旦衛生球粘住的這種氣泡達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樣,直往上升。當衛生球升到水面時,由於所受壓力的減小,附在衛生球上面的小氣泡破裂了,衛生球又恢復原來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於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夠的小氣泡時,又浮了上來。這樣循環往復,衛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來歷
城郊一片小麥田發生了蟲災,為了抗災滅蟲,農民噴灑一種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學農葯。這時,愛動腦筋的甲同學一本正經地問乙同學:「你說,這種農葯為啥叫『六六六』粉呢?」「這還不知道,因為在發明這種農葯的時候,科學家們實驗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學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學反駁說:「你說的不對,我聽別人說,這種農葯是用六百六十六種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這兩位同學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請讀者評一評,他倆誰講的對?為什麼?
答案
這兩位同學說得都不對。這種農葯是用一種叫作苯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和氯氣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從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六個氯原子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銨的妙用——防火布
親愛的同學,我將一塊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片刻之後,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將這塊經過化學處理的布用火柴點,不但點不著,而且還冒出白色的煙霧。請你們說說,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原來,經過這種化學處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滿了氯化銨的晶體顆粒,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它有個怪脾氣,就是特別怕熱,一遇熱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分解出兩種不能燃燒的氣體,一種是氨氣,另一種是氯化氫氣體。
NH4Cl—>NH3(氣)+HC1(氣)
這兩種氣體把棉布與空氣隔絕起來,棉布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當然就不能燃燒了。當這兩種氣體保護棉布不被火燒的同時,它們又在空氣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銨小晶體,這些小晶體分布在空氣中,就象白煙一樣。實際上,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戲院里的舞檯布景、艦艇上的木料等,都經常用氯化銨處理,以求達到防火的目的。
9、一個雞蛋的沉浮
在一個大燒杯中裝入稀鹽酸溶液,然後往燒杯中放一個新鮮雞蛋,它會馬上底。不一會兒,雞蛋又上升到液面,接著又沉入杯底,過一會兒雞蛋又重新浮到液面,這樣可反復多次。請大家分析一下,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由於雞蛋外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稀鹽酸時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氯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氣)十H20
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氣泡緊緊地附在蛋殼上,產生的浮力使雞蛋上升,當雞蛋升到液面時氣泡所受的壓力小,一部分氣泡破裂,二氧化碳氣體向空氣中擴散,從而使浮力減小,雞蛋又開始下沉。當沉入杯底時,稀酸繼續不斷地和蛋殼發生化學反應,又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氣泡,從而再次使雞蛋上浮。這樣循環往復上下運動,最後當雞蛋外殼被鹽酸作用光了之後,反應停止,雞蛋的上下運動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時由於杯中的液體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鈣和剩餘的鹽酸,所以最後液體的比重大於雞蛋的比重,因而,雞蛋最終浮在液體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親愛的同學,你想在一塊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嗎?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來雕刻這幅圖案。方法很簡單,在這塊玻璃上塗一薄層熔化的石蠟,待冷凝後,用針尖在石蠟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圖案。另外,拿一個鉛制蒸發皿,在蒸發皿內放入氟化鈣和硫酸,在蒸發皿的邊緣上墊一圈橡皮,然後把塗蠟的畫朝下放在蒸發皿上,微微加熱,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蠟,此刻,玻璃上的美麗圖案就雕刻出來了。你一定會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請你想一想,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紋來?
答案
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氫氟酸。因為氟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氟化氫和硫酸鈣,氟化氫氣體從溶液中揮發到玻璃上,又溶解於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氫氟酸,氫氟酸是不和石蠟發生反應的,可是它有個非常奇特的化學脾氣,就是專門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應,反應後生成水和氟化畦氣體,這種能「吃」玻璃的酸,人們稱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這樣,凡是沒有被石蠟遮蓋保護的玻璃表面即圖案部分)都被這種酸「吃」掉了一層,清除石蠟後,玻璃上的圖案就顯示出來了。其反應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氣)
11、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你一定以為這是在說笑話吧。不過,我說的完全是真事。冰塊可以燃燒,這會使人驚奇,而更使人驚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答案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12、銀中鑒銅
某工廠生產過程中需要高純度的銀絲。有一天,供銷員從外地購回一批銀絲,有一位技術員一看銀絲便說:「這銀絲不純,裡面摻銅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說法,認為裡面沒有銅,這兩種說法誰說的對呢?請讀者幫助他們用化學方法鑒定一下,看看這批銀絲里倒底有沒有銅?
答案
首先,取少量銀絲溶解在濃硝酸中。然後取此少量溶液加入過量的鹽酸中,這時如有白色沉澱生成,並濾去白色沉澱物。再向濾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藍色銅氨絡離子生成,證明有銅存在。反之,如果沒有深藍色的銅氨絡離子生成,就證明沒有銅。
13、神秘的圖畫
在一次趣味化學表演會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圖畫。他把一張白紙掛在牆上,然後拿起噴霧器把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噴灑在這張白紙上,轉眼之間,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深藍色的波濤里行駛著一艘紅褐色的巨輪。他的這一表演,使觀眾大吃一驚!明明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轉眼之間卻噴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親愛的讀者,你知道這位表演者所噴出的圖畫的秘密在什麼地方嗎?
答案
這是一種普通的化學反應。牆上掛著的那張白紙,已經由表演者事先處理好了,他在這張白紙上用一種淡黃色的亞鐵氰化鉀溶液先畫出洶涌澎湃的大海,再用無色透明的硫氰化鉀溶液在大海里畫出一幅巨輪,晾乾後,白紙上沒有一點痕跡。原來噴霧器中裝的是三氯化鐵溶液,當把三氯化鐵溶液噴灑在白紙上面時,在白紙上面同時發生兩種化學反應。其一是三氯化鐵和亞鐵氰化鉀反應,生成亞鐵氰化鐵(藍色),其二是三氯化鐵和硫氰化鉀反應,生成硫氰化鐵(紅褐色)。這樣,藍色的大海和紅褐色的巨輪就「噴」出來了。
14、一吹即燃的蠟燭
一般的蠟燭,當它燃燒的時候,一口氣就可吹滅.然而,卻有一種特殊的蠟燭,當你需要點燃的時候,只要吹一口氣就可以了,請看魔術師的表演吧。只見魔術師千里拿一隻蠟燭)並且故意讓台下的觀眾看看,讓觀眾相信這是一隻普通蠟燭,然後把蠟燭插到蠟台上,他對准蠟心吹一口氣後,蠟燭便燃燒起來了。當你看完魔術師表演之後,能回答蠟燭一吹即燃的奧秘嗎?
答案
原來,魔術師在表演之前將蠟燭芯鬆散開,滴進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為二硫化碳液體是極易揮發的物質,魔術師吹口長氣使其揮發速度進一步加快,當二硫化碳揮發完了,燭芯上留下極為細小的白磷顆粒,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並產生熱量,當溫度升高到35℃時,白磷便自行燃燒,隨之就把原來熄滅的燭芯又引著了。這種由於白磷在空氣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燒現象,在大自然中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火」或「鬼火」。
15、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曉明同學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宮看了一場魔術表演,其中有一個節目是:茶水變墨水,墨水變茶水。台上的魔術師手裡端著不滿一杯棕黃色的茶水,只見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此時,茶水立刻變成了藍色的墨水。接著,這位魔術師又將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果然,剛剛變成的藍墨水又變成了原來的茶水了。多麼奇妙的表演呀!曉明同學贊不絕口。但是他怎麼也弄不清楚是怎樣變來變去的,請讀者幫助他把變的道理搞清楚。
答案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化學反應。原來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綠礬(化學名稱叫硫酸亞鐵)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體粉未。因為茶水裡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後立刻生成單寧酸亞鐵,它的性質不穩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單寧酸鐵的絡合物而呈藍黑色,從而使茶水變成了「墨水」。草酸具有還原性,將三價的鐵離子還原成兩價的亞鐵離子,因此,溶液的藍黑色又消失了,重新顯現出茶水的顏色。這種現象在人們生活中也是經常遇到的,當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時,常常看到水果刀口處出現藍色,有人以為是刀子不潔凈所造成的。其實,這種情況同上述茶水變墨水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鐵和水果上的單寧酸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16、水下公園
小好奇同學,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精彩的小節目——水下花園。表演開始了,在幾百雙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視下,只見小好奇在一個盛滿無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幾顆米粒大的不同顏色的小塊塊。不一會兒,在玻璃缸中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枝條來,縱橫交錯地伸長著,綠色的葉子越來越茂盛,鮮艷奪目的花兒也開放突起!一座根深葉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園,展現在觀眾的眼前。頓時掌聲四起,大家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賀。一會兒他又咧開小嘴,指著這座水下花園解釋著。親愛的小讀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這座水下公園的秘密嗎?
答案
玻璃缸中原來盛的那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不是水,而是一種叫做硅酸鈉的水溶液(人們稱為水玻璃)。投入的各種顏色的小顆粒,是幾種能溶解於水的有色鹽類的小晶體,它們是氯化亞鑽、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這些小晶體與硅酸鈉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亞鑽、藍色的硅酸銅、紅棕色的硅酸鐵、淡綠色的硅酸亞鐵、深綠色的硅酸鎳、白色的硅酸鋅。這些小晶體和硅酸鈉的反應,是非常獨特而有趣的化學反應。當把這些小晶體投入到玻璃缸里後,它們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層不溶解於水的硅酸鹽薄膜,這層帶色的薄膜覆蓋在晶體的表面上)然而,這層薄膜有個非常奇特的脾氣,它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把其他物質的分子拒之門外,當水分子進入這種薄膜之後,小晶體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於薄膜之中,由此而產生了很高的壓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內帶有顏色的鹽溶液流了出來,又和硅酸鈉反應,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內滲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環下去6每循環一次,花的枝葉就新長出一段。這樣,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葉繁茂花盛開的水下花園了。
17、清水——豆漿——清水
星期天,小化學迷莉莉給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個小戲法,內容是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只見莉莉拿著一個無色透明的瓶子,裡面裝著大半瓶清水,然後用橡皮塞蓋好。接著對小觀眾說:「我可以把這瓶清水變成豆漿」,再把豆漿變成清水。」說完,只見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說聲「變」,立刻瓶子中的清水變成了乳白色的「豆漿」。莉莉告訴她的小夥伴說:「請注意,這豆漿只能看,不能喝!」接著又大喊一聲「變」,只見她用力將瓶子又搖盪幾下,果然白色的「豆漿」又變成了清水。圍觀的小夥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請大夥猜猜,這位小化學迷的戲法是怎麼變的?
答案
原來,莉莉事先將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因為明礬溶解於水,所以瓶中仍然是無色透明的清水。當她第一次喊「變」的時候,由於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將粘在橡皮塞凹陷處的火鹼片(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鈉)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裡。這時,火鹼與明礬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清水變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漿。反應如下:
2KA1(S04)2 +6Na0H=3Na2S04十K2S04十2Al(OH)3(乳白色)
當莉莉第二次喊變的時候,她用力地搖盪瓶子幾下,這時瓶中的液體又將橡皮塞中凹陷處的全部火鹼片溶解掉,火鹼和氫氧化鋁繼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溶解於水的無色的偏鋁酸鈉,這就使白色「豆漿」又變為清的了。反應如下:
A1(OH)3十NaOH=NaAl02十2H20
莉莉變的這個小戲法,證明了鋁這種物質有著極為特殊的化學性質——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18、用水燒紙
在少年宮舉行的科技表演會上,一個小同學表演的化學魔術,引起了全場小觀眾的轟動。只見他手中拿著一張白紙,並特意對著觀眾晃了兩下,以表示這是一張普通白紙,然,他將這張白紙一層一層地折疊起來,對著觀眾說:「我能用水將這張白紙點燃……」他的話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說道:「不可能,水能滅火,怎能用水點燃紙呢?」「我說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燒,更不能燃紙。」「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歷來是對立!」小同學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時又有一位同學問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別的東西吧!」他邊說邊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裝上一杯水,然後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這杯水。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將手中的那張白紙往這杯水中輕輕一點,這張白紙果然熊熊地燃燒起來了。「出神了!水真的能點燃紙!」小觀眾們議論紛紛,親愛的小讀者,當你知道用水能點燃紙之後,也能感到出「神」吧,那麼這個「神」出在什麼地方呢?
答案
實際上並不神秘,這無非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原來,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張白紙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塊金屬鈉,因為金屬鈉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觀眾是不易看見的,他將白紙折疊幾次是為了將這塊金屬鈉包在中間以防止在空氣中被氧化。金屬鈉有一種非常活潑的化學性質,遇水後能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同時,這個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紙的溫度迅速升高,並馬上達到燃點。這個反應還同時放出氫氣,在氫氣燃燒之時,紙也跟著燃燒了。不但金屬鈉有這種性質,金屬鉀、金屬錘等也都有這種化學性質。
19、美麗的夜空
中秋節的晚上,夜空美極了。那藍湛湛的天空布滿了繁星萬顆,好似一塊天鵝絨上鑲滿了珍珠、寶石。還有那皎潔的明月懸在碧空,浮浮飄動,彷彿是嫦娥要走出月宮。在浮雲上翩翩起舞……,原來,這中秋夜空的美景,卻能在魔術師的試管中誕生。親愛的讀者,你也想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夜景嗎?那就利用你那巧奪夭功的匠手,開動你那飽藏化學知識的大腦,精心地設計製作吧!
答案
在一隻試管中加入幾毫升的無水酒精(95%的酒精也行),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濃硫酸,在試管的背面襯托一張深藍色的光紙,搖動幾下試管將濃硫酸和酒精混合均勻後,關閉燈光,然後將一些高錳酸鉀顆粒緩慢地投入試管中。片刻,你就可以欣賞這個「液體星光」了。原來,試管中發生著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紫色的高錳酸鉀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白和濃硫酸作用時,放出了氧氣,同時也放出大量的熱,這時,高錳酸鉀顆粒周圍的酒精很快達到燃點而生成耀眼的火花,由於熱量對流的作用,這些閃爍的火
❻ 趣味地球化學主要有哪些內容
《趣味地球化學》內容簡介:《趣味地球化學》是費爾斯曼1945年5月20日逝世後,由他的同事和學生赫洛平院士、維諾格拉多夫院士、謝爾巴科夫院士等根據他的手稿整理並補充,於1948年出版的。前蘇聯的一些學者不斷地充實、完善這本科普讀物,相繼於1950年、1954年和1959年三次修訂再版。隨著各種譯本的出現,《趣味地球化學》在全世界的影響日益擴大。
本書由原子、自然界里的化學元素、自然界里的原子史、地球化學的過去與未來這四部分內容構成。每一部分獨立成章,取材精練新穎,又有若干小條目,條目之間的內容既有特殊性又有一定聯系,科學性很強。四個部分之間勾畫出如何認識構成自然界的原子及歷史,以及地球化學的過去和未來的知識體系,作者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啟迪著讀者,深入淺出地引導讀者,並以很強的邏輯性層層展開,帶領讀者探索、思考著這個奇妙的物質世界,極富趣味性。
費爾斯曼首先以科學而生動的語言向讀者講述原子的結構與特性,描繪奇妙的原子世界,這是地球化學的理論基礎。關於自然界里的化學元素,根據元素的性質、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作用,他選擇了一部分具有典型意義的元素,引人入勝地介紹它們的「生活」和「一生的命運」。如「硅——地殼的基礎」、「碳——一切生命的基礎」、「磷——生命和思想的元素」、「氟——腐蝕一切的元素」等,讀者會從阿·費爾斯曼對大自然熱情的歌頌中獲取有關地球化學的基本知識和許多趣事逸聞,深深地被作者淵博的知識、飛揚的文采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所打動。
費爾斯曼還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從不同的空間場所和不同的時間尺度講述了宇宙空間、大氣層、氣候帶、水體、地球表面與地下深處,以及人類史與地球史中元素的歷史。他系統論述了地球化學思想發展史,坦誠地告誡青年一代,「這門科學是經過無數次精確的觀察、實驗和測量才產生的」。地球化學這門科學的誕生和建立,經歷了眾多傑出學者的艱苦探索與積累,通過全世界的科學先驅們各自獨立的工作與相互協作,是建立在嚴格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科學綜合與推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對地球化學的發展前景充滿憧憬與美好的期望,「所有原子都在經歷著漫長的歷史道路,我們不知道這條道路從什麼地方開始,到什麼地方完結。原子產生的過程怎樣,它們怎樣才開始在地球上旅行,我們還不十分清楚。在地球復雜的未來世界裡原子的命運怎樣,我們也不敢說」。他提出了地球化學學科未來探索的方向和關鍵問題,如:元素的起源與形成過程、地球中元素的演化歷史、地球未來的演化前景和元素的命運與作用等。這些思想至今還放射著科學的光芒。
《趣味地球化學》不僅傳播了系統而豐富的科學知識,還傳播給我們正確的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這是費爾斯曼用他的心血澆灌和培育的《趣味地球化學》永具魅力、成為世界科普名著的原因。
17世紀之前,落後的封建主義制度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科學思想被深深地禁錮在自然經濟的牢籠之中。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首先沖破封建庄園經濟的桎梏,蒸汽機的應用促進了經濟大發展,也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推動了地質勘探和地質學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轉變,也改變了科學技術的命運,一批批學者走出書齋,下礦井、赴野外、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尋找工業必需的礦產,也使地質科學水平大為提高。費爾斯曼在本書中提到許多前蘇聯與歐美的地球化學家,並詳細論述了俄羅斯科學家對發展地球化學學科所做的重大貢獻。
《趣味地球化學》的附錄是編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反映了費爾斯曼院士淵博的自然科學、哲學、歷史知識的高度融合和智慧的光華,以及獨具特色的觀點。他毫不保留地將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後人,教讀者如何從野外工作入手,去觀察大自然,去研究地球,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球化學家,引領讀者認識一個個元素的來龍去脈,深入淺出地講解一種種礦物、岩石和地質現象,領著你繼續在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展開幻想的翅膀飛翔、遨遊。
❼ 有關高中化學的趣味小故事 前面是故事,後面是原理
諸葛亮第四次釋放孟獲時,當時禿龍大王揚言利用毒泉消滅漢軍,其中有一個是「啞泉」,漢將先鋒王平率人探路時因當時天氣炎熱,人馬爭先恐後地誤喝了啞泉之水,回到大營後士兵不會說話,重任也危在旦夕,諸葛亮當時也束手無策,經當地一老頭指點漢軍將士喝了萬安溪安樂泉水方轉危為安。
原理:啞泉中含大量CuSO4,人喝了含有銅鹽的水就會中毒,引起說話不清、嘔吐腹瀉最後導致虛脫、痙攣而死,而萬安溪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鹼,其中的OH-能與啞泉中的Cu2+結合氫氧化銅沉澱,這種沉澱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❽ 我想了解化學趣味知識
化學,科如其名:有化才能學。有了變化才能夠學習。
在生活中,化學可以說是最有用的一門學科。
生活中的好多變化都要靠化學才能解釋,例如:為什麼銀白色具有金屬光澤的鐵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為什麼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緩慢,但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會劇烈分解並釋放出大量的熱及氧氣,且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等等
在初中的化學中,經常要根據現象來說明問題的本質。因此,化學課會很有趣 。而且,在高中,化學依舊是理科中最簡單的科目。
趣味知識:德國南部出產一種礦物,從十八世紀上半葉起,就有許多礦物學家試圖對它進行分類,但意見很不一致。有的認為它是鋅礦,有的則把它歸入鐵礦。1781年發現了新元素鎢以後,還有人認為這種礦物中含有鎢。
1789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對這種礦物進行了全分析。他用硝酸處理這種礦物,得到一種黃色溶液,向這種溶液中加入「鉀鹼」進行中和時,便析出一種黃色沉澱。沉澱物的性質與所有已知元素相應化合物的性質很不一樣,所以克拉普羅特認為它是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
於是,克拉普羅特將這種「氧化物」與碳放在一起,加熱到很高溫度,企圖把這種「氧化物」還原成金屬。他確實得到了一種金屬態的黑色物質,這種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與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學性質不同,因此克拉普羅特認為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
1789年9月4日,克拉普羅特報告了自己的發現,題目是「烏拉尼特(Uranit)——一種新的半金屬」。他之所以將「新元素」命名為「烏拉尼特」,是為了紀念八年前新行星——天王星(Uranus)的發現。
次年,克拉普羅特將「新元素」改稱為鈾(Uranium),他說:「我根據類推法將該新金屬的名稱由烏拉尼特改為鈾」,於是鈾的歷史就這樣開始了。
這種「新元素」的發現確實引起了許多化學家的興趣,不少人對它進行了研究。但實際上,「新元素」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竟沒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克拉普羅特本人一直到死,仍然深信自己發現並分離出了鈾元素。
曾有少數人對克拉普羅特的結論表示過懷疑,認為「烏拉尼特」可能是一種化合物。例如瑞典著名化學家貝采利烏斯,就曾試圖用純鉀來還原「烏拉尼特」,但末成功;同一時期,阿弗維特遜也曾用氫來還原「烏拉尼特」以及鈾和鉀的一種二元氯化物,但得到的最終產品依然是「烏拉尼特」。
直到1841年,法國化學家佩里戈特才揭開了「烏拉尼特」的秘密,證實「烏拉尼特」確是鈾的化合物而不是元素鈾。
佩里戈特將「烏拉尼特」同碳一起加熱,並通入氯氣,從而得到一種升華出來的氯化鈾結晶體。奇怪的是,生成氯化鈾所消耗的「烏拉尼特」和氯氣的總量竟是化學計算量的110%,而且在氣態產物中還含有二氧化碳。這說明,「烏拉尼特」原來是一種金屬氧化物。
證實這一結論的實驗有很多,例如使四氯化鈾水解,得到的產物是「烏拉尼特」和氯化氫,這表示「烏拉尼特」是化合物而不是元素。
為了得到元素鈾,佩里戈特採用的也是鉀還原法。但他是還原四氯化鈾,而不象貝采利烏斯那樣還原「烏拉尼特」。
佩里戈特將四氯化鈾同鉀放一起,放在白金坩鍋中加熱。因為需要將反應物加熱到白熱狀態,所以這是一個有危險的實驗。為了謹慎起見,他把一隻小白金坩鍋放在一隻大白金坩鍋里,當小坩鍋中的物質開始反應的時候,便立刻把火源熄滅,以免金屬鉀從白金坩鍋中飛濺出來,發生事故。等到激烈的反應變得和緩了,再對白金坩鍋加強熱,以除去其中所剩餘的鉀,並使已被還原出來的鈾聚結。待到冷卻後,用水將其中所含的氯化鉀溶解而除去。結果,在留下的黑色殘渣中找到了銀白色的金屬鈾顆粒。
至此,一種新的化學元素鈾——化學元素中的「天王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孕育,才真正誕生了。
1789年克拉普羅特發現含鈾化合物「烏拉尼特」的時候,已知的化學元素還只有25種;但是到1841年佩里戈特製得真正的元素鈾的時候,已知元素的數目已經增加到55種。這么多的元素,重量有輕有重,性質千差萬別,真好似一團亂麻。但是化學家深信物質世界是秩序井然的,因此他們一直試圖透過表面的混亂現象,從元素的特性中找出某種內在的規律性來。
1869年,已知化學元素的數目已經增加到62種,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終於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把當時象一團亂麻似的雜亂無章的元素理出了一個頭緒。他發現,隨著元素原子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質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兩年後門捷列夫加以充實改進的周期表,已經達到了成熟的程度,與現代的周期表已相差無幾了。
在編制周期表時,門捷列夫認為元素的性質比它的原子量更為重要,因此當某一元素的性質與它的根據原子量排列的順序有沖突時時,他便不顧當時公認的原子量,大膽地把它的位置調換一下。例如碲和碘的原子量,當時測定的值分別是128和127,如果按原子量排列,碲應該排在碘的後面。但是門捷列夫把碲提到碘的前面,以便使它位於性質與它非常相似的硒的下面,並使碘位於性質與碘非常相似的溴的下面。
門捷列夫堅信自己已發現了一條最基本的自然規律。因此,為了使排列不違背既定的原則而又沒有別的解決辦法時,門捷列夫就毫不猶豫地在周期表中留出一些空位。門捷列夫指出,這些空位的元素將來一定會被發現,並預言了這些元素的性質。在輕元素中,他斷定將來一定會發現原子量大約等於44、68和72的三種元素:類硼、類鋁和類硅。
科學理論對實踐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隨後的十五年中,在門捷列夫還活著的時候,這三個未知的元素——鈧、嫁和鍺就相繼被發現了,它們的性質幾乎與門捷列夫預言的完全一樣,元素周期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門捷列夫在制訂周期表時,還根據元素的性質,並考慮到周期表中的可能位置,校正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其中就包括鈾。
鈾的原子量,佩里戈特等測得的數值是120。按照這一當時公認的數值,鈾應該排在錫(原子量為118)和銻(原子量為122)之間。但是周期表中錫和梯是連續排列的,中間並沒有空位,而且按照鈾的性質,它也不應該排在這個位置上。
門捷列夫相當准確地將鈾的原子量加大了一倍,即加大了為240,這樣就使鈾排在了比較正確的位置,同時也使鈾成了最重的元素。
雖然後來隨著新元素的不斷發現,一直到錒系理論確立之後,鈾才排到了更為合適的位置—錒系元素的第三個成員,但在當時,門捷列夫校正了鈾的原子量,確立了鈾的最重元素的地位,無疑是一個傑出的成就。
1886年,齊默爾曼測得鈾的原子量約為240,從而證實了門捷列夫從理論上對鈾原子量所作修改的正確性。
各種元素在周期表中按原子量依次排列,每種元素編有一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鈾排在第92號位置,因此是第92號元素。1913年,莫斯萊應用X射線測定了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的數目,進一步發展了元素周期律。這一工作指明了周期律的真正基礎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的核電荷數或核外電子數。同時證實了,原子的核電荷數或核外電子數在數值上正好等於原子序數,從而最終確定了鈾是92號元素,並且是當時已知的最重的元素。
鈾作為最重的元素,其地位是很特殊的。人們往往習慣於一般而敏感於特殊。早在1871年,門捷列夫就在一篇關於鈾的文章中寫道:「在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中,鈾的原子量最大,……我深信,研究鈾,從它的天然來源開始,一定會導致許多新的發現。我大膽地建議尋求新的研究課題的人,特別認真地去研究新的鈾化合物。」
雖然,鈾作為最重的天然元素的意義只有在人們深入到物質的更深層次時,即從分子、原子深入到原子核的時候才能顯示出來。這是門捷列夫處在他那個時代時所無法預見的,但是門捷列夫還是首先注意到鈾作為最重元素的特殊性,這無疑是有一定先見之明的。
海華同學突然接到在外祖母家度寒假的小剛的一封來信。這封信被海華的弟弟打開了,他一看就驚叫起來:姐姐你快來看,這封信怎麼只是一張粉紅色的信紙,連一個字也沒有寫呢?」海華把信接過後對弟弟說:「我會把這張紙變出字來,一會兒你就看見了。」弟弟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只見姐姐將這張粉色的信紙,放到一個白瓷盤中,盤中裝著一些「清水」。不一會兒,這張紙上逐漸地顯現出字跡來,字跡越來越清楚。弟弟一字一句地念著:「海華同學,假期過得偷快吧!作業都完成了嗎?……」
這封密信寫法非常簡單,寫信人是用一種叫做硫酸鈉水溶液寫的,這種水溶液是無色透明的,寫在粉紙上晾乾後,什麼痕跡也沒有。海華把收到的這封信放到盛有硝酸鋇水溶液的瓷盤中,硫酸鈉與硝酸鋇發生一種有趣的化學反應,生成了不溶解於水的白色沉澱物——硫酸鋇。這樣,白色的字跡就在粉紙上清楚地顯示出來了。
魔術台上放著一根磨得發亮的鐵棒和一瓶淡藍色的水。只見魔術師千里拿著一塊紅布,滿面笑容地向觀眾說,「觀眾們,我今天要把這根鐵棒變成金棒。等他說完之後,只見他將這根鐵棒往瓶中一放,蒙上布,過一會兒,嘴裡念念有詞他說:「變」拿出來一看,鐵棒果然變成了金棒。鐵棒真地能變成金棒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化學反應,魔術師的瓶子里裝的那種淡藍色的溶液是硝酸銅溶液。鐵比銅活潑,所以鐵棒中的鐵能把硝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這種反應結果生成了硝酸亞鐵和銅。由於這個反應是在鐵棒表面進行的,因此,生成的銅附在鐵棒上了,鐵棒就變成了紫銅色,好似金棒一樣。懂得這個道理之後,自己可以做類似的魔術——如:鐵環變銀環。把鐵環浸在硝酸銀中即可。
❾ 如何增強高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
如何增強高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
一. 詳細分析教材和學情,聯系生活故事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深受初中生的喜愛。然而,進入高中以後,部分學生容易對化學失去興趣。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探索化學之路,高中化學教材增加了不少理論知識。然而,與初中化學相比,高中化學部分理論復雜抽象,難以用直觀實驗加以驗證,導致學生理解困難,只能死記硬背。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詳細研讀教材,充分理解理論概念的含義,做到深入淺出地講解。通過簡化理論,並分析學生學**情況、理解能力,把理論與生活實際結合,貼近學生思維,用簡明易懂的生活實例引入或輔助學生學**理解。
例如在《萃取》一節的教學中,學生從定義上不易掌握萃取的原理,可採用以下比喻:A和B是同學,但他們關系不太好(溶解度不大),中途出現了一位C同學(萃取劑),A和C一見如故,關系良好(溶解度較大),最後A和C成為好朋友,剩下B同學落單(溶質溶在萃取劑中,與原溶劑形成分層)。如此比喻,學生頓時恍然大悟:原本高大上的理論竟然就是生活中的小故事。從教學效果看,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變得輕松簡單,由此增強學生學**化學的興趣[1]。
二. 發揮化學實驗核心作用,巧用實驗激發學**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為化學學**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於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學的思想和觀念,能為學生提供練**和實踐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興趣,增強學**動機等[2,3]。
首先,要准確認識演示實驗的地位和價值。
課堂演示實驗是學生接觸化學實驗的首要途徑,教師通過對教材中實驗的思考,准確認識實驗的教學功能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以合適的時機演示實驗,用新鮮有趣的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展現化學特色趣味。
其次,學生自主實驗活動不可或缺。
由於硬體不足、准備繁瑣、課堂管理難度大、實驗有安全風險等原因,部分教師放棄學生自主實驗,導致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科學探究的機會,化學學科素養得不到培養,最後逐步失去實驗興趣。
顯然,學生自主實驗活動是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開展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一些知識點難以通過講授法或課堂演示實驗講解清楚,而通過學生實驗則可快速直觀地掌握,如用鹽酸鑒別NaHCO3和Na2CO3。
針對學生實驗「硬體不足、場地有限」、「准備工作繁瑣」等問題,可採用小組探究實驗,以小組代替個人實驗來減少工作量。亦可採用課堂上小組競賽形式,抽取優勝小組進行演示實驗。雖然不能讓全班學生都動手實驗,但這種方式一方面能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營造趣味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觀。
第三,使化學實驗生活化、趣味化。
常規的化學實驗往往以玻璃儀器為載體,以點燃、加熱、滴入等方式觸發反應。盡管部分實驗現象明顯,吸引眼球,但這些實驗脫離生活場景,而且原料不易獲得,再現性難,難免會讓學生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些實驗都是在課堂或實驗室中完成,離我們很遙遠,在生活中無法重現這個實驗。為此,一些貼近生活、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化學實驗成為趣味課堂的切入點。
化學實驗生活化是通過把化學實驗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輕松學**化學知識,養成「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化學就是學生活」的學**觀,促進學生認識化學的實用性、重要性並激發探究化學的樂趣。
例如在膠體的性質一課中,有大量的生活應用實例。為實現生活化,此處可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可樂和牛奶,可樂與牛奶混合後,可樂顏色褪去,牛奶膠體聚沉,用膠體的聚沉理論驗證了「為什麼牛奶和可樂不能一起喝」。該實驗操作簡便,原料易得,貼近生活實際,與理論結合得當,現象明顯,瞬間吸引學生注意力,並傳遞「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思想。
此外,趣味實驗也是化學趣味課堂的一大亮點。實際上,趣味實驗是「老酒換新瓶」,以新穎有趣的形式表現已有的實驗。教材中的噴泉實驗、過氧化鈉小魔術等實驗是趣味實驗的典型例子,可以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細心鑽研,進行實驗創新,自創一些微型、操作簡便、表現形式獨特的趣味實驗,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陌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一課中,學生面對方程式配平練**,沒有直觀認識,再加上知識點本身有一定難度,不少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課堂氣氛沉悶。備課階段,經過苦思冥想,筆者決定以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變色反應為切入點,設計一個趣味實驗調節課堂氣氛。此時正值萬聖節即將到來,筆者設計了「萬聖節捉妖記」實驗。用濾紙剪出6個小人,分別滴入色彩鮮明的氧化劑KMnO4、K2Cr2O7、FeCl3溶液進行染色,學生手持捉妖噴霧:KI溶液和Na2SO3溶液,消滅各妖怪。學生對這種形式倍感興奮,紛紛踴躍嘗試。此時筆者選擇合適時機引入該反應涉及的氧化還原方程式並練**配平,學生欣然接受,學**情緒高漲。
三. 採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並不是所有的課堂均能採用實驗教學,如復**課、理論課等。對於此類課堂,若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隻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給腦力帶來疲勞[4]。因此教師可積極採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班級氛圍和積極的教師期望是促進學生學**的有利因素,可以為學生的學**創設一個心理空間,達到激發學生學**的動機,促進課堂交流的目的[5]。
首先,可以開展懸疑探究學**。
化學之樂趣不但源於實驗,更是源於探究學**帶來的成就感。藉助化學理論與生活真實情境結合,創設探究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開啟智慧的化學樂趣。
一線教師肖中榮[5]設置真實的懸疑情境,整合教材零散內容,以實驗為手段,以微粒為抓手,應用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解釋,預測碳酸氫鈉和亞硫酸氫鈉的性質。教學取材真實,創意新穎,結構緊湊,整節課猶如一部懸疑偵探片,引人入勝,學生學**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很好。
其次,開展學**小組合作與競爭。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要增進師生互動,營造趣味課堂,小組討論合作是合適的選擇。小組討論意味著學生通過積極的學**和參與,達到相互的全面的和深度的交流。
小組競爭則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獎懲制度,在激勵學生合作的同時,保證小組成員都在進行學**,獲得集體的成功。例如在上述的案例「萬聖節捉妖記」活動前,可進行小組競爭,優勝組充當捉妖人,而落後小組充當妖怪。此舉能激起高中生爭先創優心理,課堂氣氛活躍,學**變得更有樂趣。
第三,進行多學科融合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對知識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化學教學需擺脫單一性的知識傳授,積極與其他學科交融。如在學**有機物時,可與生物融合;學**硅酸鹽時,可與地理、旅遊、珠寶鑒賞等學科融合。幫助學生學**綜合知識之餘,彰顯化學的綜合應用價值。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得到大范圍的普及。教師可使用視頻、圖片、圖表、音頻、動畫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恰當地選用各種教學媒體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給予學生回答問題、表達看法和情感的機會,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主動投入到學**活動中,為新知識的學**打下良好的基礎[7]。
結合化學學科,在多媒體的選用上,筆者有如下建議:
1、選用高清、詳盡、有趣的視頻。
能用視頻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視頻,而不使用圖片。視頻信息量大、動態直觀、表現形式豐富,其應用效果是圖片不可比擬的。視頻的選擇遵循高清、詳盡、趣味原則。高清詳盡的視頻可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細節,對實驗教學有重要的幫助。
傳統的化學視頻大多數是與實驗相關,用於輔助課堂實驗的講解,形式中規中矩,沒有太強的趣味性和創新性。而趣味視頻則值得我們重視。趣味視頻的內容可包括趣味化學知識、趣味化學實驗、與化學相關的時事新聞、最新科學進展等。視頻的來源既可以是常規的網路媒體,也可以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彈幕視頻網。在彈幕視頻網,可以找到國內外科學愛好者發布的趣味視頻,如國內化學愛好者發布的《瘋狂化學》、國外化學機構發布的視頻《神奇的化學反應最全集合》、《4K攝像機下的超美的化學反應》以及化學發燒友發布的《威力巨大的鋁熱反應》、《iPhone6S 能否在自製火山熔岩下生存》等趣味實驗。這些實驗不但內容與化學教學息息相關,而且實驗現象劇烈明顯,富有感染力,一旦播出,即能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學**興趣。巧妙運用趣味視頻,定能在課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圖片與其他多媒體方式靈活搭配。
在沒有視頻素材的情況下,教師選用圖片、圖表,結合動畫、音頻等形式,也可以創設學**情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圖片的選用上,遵循高清、高質量、排版整齊等原則,使圖片在演示文檔中發揮相應的作用。視頻的應用可以快速直觀地傳輸知識內容,而應用得當的圖片則可以給學生深遠悠長的記憶,體會不一樣的化學情懷。例如在講述膠體的丁達爾效應時,筆者選用一張高清的清晨陽光照射森林的大圖為背景,展示丁達爾效應;用一首意境幽靜的純音樂為背景樂,在音樂緩緩響起之際,在演示文檔(PPT)中逐句播放一首以清晨陽光為主體的現代詩,學生輕聲朗讀,彷彿走在清晨的樹林中,感受化學帶來的人文氣息和美感。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趣味教學作用,促進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自主學**狀態。選擇合適的趣味教學策略,可以化困難為樂趣,激發學生學**動機,進一步提升化學學科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如何讓化學課堂更具趣味性,值得我們不斷探究。
❿ 我想知道一些有關化學的奇聞軼事。
玻爾是丹麥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玻爾被迫離開將要被德國佔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溶解在一種溶液里,裝於玻璃瓶中,然後將它放在櫃面上。後來,納粹分子竄進玻爾的住宅,那瓶溶有獎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後,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並重新鑄成獎章。 而幫助玻爾如其所願的溶液就是水中之王--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