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科學小知識ppt
擴展閱讀
酷我音樂怎麼弄車載歌詞 2024-09-24 05:16:04

科學小知識ppt

發布時間: 2022-04-12 06:03:08

⑴ 小學科學課的PPT怎麼做

科學課堂就是通過帶領學生經歷典型的學習活動,開展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些活動應當是學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具有典型科學教育意義的。」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將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獲得大量的直接認識經驗,也將通過閱讀、收集資料獲得豐富的間接認識經驗,還將通過分析綜合整理信息、假設、尋找解釋和推理獲得由直接認識轉化為間接認識的經驗,通過合作、發表、討論、辯論獲得的與他人交往的經驗。學生真實在經歷這種認識與實踐相互交錯的過程中,從自己的經驗走向科學。學習科學,就是去參加、去經歷一個個的觀察、研究、認識等科學探究活動。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科學課的核心內容在於這個已知規律的發現過程。讓孩子們重新走一遍科學家的發現過程。掌握了發現過程,就是掌握了科學。「過程」應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基本框架。科學課堂應是引領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而不是指揮學生去簡單經歷探究程序。教師要不斷地通過提問題創造機會去激發學生思考,推動科學探究活動。

⑵ 三年級科學上冊人教版水去哪裡了ppt

教學目標:
1.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
2.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
3,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我們周圍的空氣中也有水蒸氣。
4、水蒸氣遇冷會變成水,這個過程叫凝結。
教學重點:學生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封閉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理解蒸發的概念。
教學難點:分析凝結現象,解釋塑料薄膜上出現小水珠的原因。
教學准備:
三杯常溫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塊
濕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變成水蒸氣的漫畫(有幾個水分子是後貼上去的,可以摘下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2.大家都猜手帕燒不壞與水有關。那我們就來研究水。水還有哪些形態?(課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態的水)
二、探索

1.用濕毛巾在黑板上板書「水」字,請大家觀察這個水字有什麼變化?你認為水到哪裡去了?板書課題(學生猜想)

2.生活中像這樣水幹了的現象,你們能舉幾個嗎?出示課件水幹了的現象。

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說的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裡去了?(空氣中)變成了什麼?水慢慢飛到空氣中變成了一種氣體,叫做水蒸氣。

4.下面我們來用實驗證明我們的解釋。
三、研討
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麼?

1.雖然我們看不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像,水是怎樣變成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呢?閉上眼睛想像。

2.老師這里有一幅漫畫形象地表示出這一過程。(出示水變成水蒸氣的漫畫演示)水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極小的微粒組成的,這些微粒在水中不斷的運動。靠近水面一些淘氣的微粒就會跑到周圍的空氣中,就像這樣一個一個跑出去的。我們把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畫箭頭)叫做蒸發。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水和水蒸氣的有關知識,你能說一說水和水蒸氣有什麼關系嗎?
五、作業
解釋:手帕為什麼燒不壞?

⑶ 求ppt大神 做一個一年級孩子介紹科學小知識的ppt 幾頁就行,簡單易懂,容易講解的

發QQ號,我給你發一個,自己去改改:
1、文字簡化
2、在網上找一些簡單易懂的圖片作為配圖
3、將其中的一個頁面改成多張頁面就行了。

⑷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怎麼教才科學

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對外界的很多東西都非常的好奇,在學校里僅僅學習語文、數學學科是完全不足夠的。現在科學課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小學一年級也增設了科學課,那麼對於小學生的科學課該怎麼教才科學呢?下面小編帶著,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三、老師要用生動的語言讓孩子聽得懂

如果讓學生直接聽科學理論,孩子們也很難能夠理解消化吸收,所以作為教師應該用生動的語言讓孩子能夠聽得懂,老師的肢體動作可以豐富一些,能用實際操作演示出來的就不要一直動口講課,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方便同學們記憶。不過在使用兒童語言時,一定要注意科學規范和標准用語,讓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夠有很好的鍛煉。

⑸ 馬上要去給小學生講科普知識,要做PPT,PPT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才能讓小學生們感興趣呢

將PPT的內容豐富,多添加一些小學生能感興趣的篇幅

⑹ 收集適合幼兒學前兒童學習的自然科學知識ppt

安全小知識 用火安全小知識一、是液化石油氣灶具不能放在卧室、辦公室、陽台或倉庫、禮堂等公共場所內,以防漏氣失火。 二、是正確掌握開關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氣,不要氣等火,用畢切記關閥門、開關,閥門壞了要及時更換。不要讓兒童使用灶具或隨意玩弄開關。 三、是使用液化氣時,要有人看管,不可遠離,隨時注意調節火頭的大小,防止湯水外溢澆滅焰或被風吹滅火焰,引起跑氣。 四、是液化氣罐應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開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發現有氣漏出,應立即採取措施:打開門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風換氣(但不能用電扇吹),然後查找漏氣部位。 滅火基本知識 (1)隔離法:這是一種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減少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3)冷卻法:用水或其他滅火劑噴射到燃燒物上,將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迫使物質燃燒停止;或將水和滅火劑噴灑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溫度,避免火情擴大。 (4)抑製法。希望能幫到你

⑺ 求給小學生看的科普小知識的ppt

直接網路不就OK了嘛

⑻ 小學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ppt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教學模式選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四、媒體的使用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五、教學准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動1、介紹實驗材料(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板書:看)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3、學生分組實驗(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四)總結評價1、師生小結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評價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那麼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麼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麼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麼樣?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夥伴。可是,由於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麼,老師為每位同學都准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後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後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台,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備下課。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教學模式選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四、媒體的使用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五、教學准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動1、介紹實驗材料(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板書:看)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3、學生分組實驗(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四)總結評價1、師生小結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評價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那麼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麼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麼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麼樣?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夥伴。可是,由於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麼,老師為每位同學都准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後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後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台,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備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