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做到心理平衡
所有健康長壽處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償功能才能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都能減少。因此誰掌握了心理平衡,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誰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心理平衡並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凈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 呢?簡言之就是三個「三」。第一是三個正確。一是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明比智更難。二是正確對待他人,心中常有愛心。三是正確對待社會,常懷感激之情。這樣在社會交往和事業追求中才能給自己准確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觀准確,基本上處事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小。 第二個是三個「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獻社會,又要盡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懷殷殷報國志,在事業上力爭一流,又要有顆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於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於專業知識,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閑愛好。這樣人的心境和情緒,認知和感覺才能應深度和廣度,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背」,常「坦盪盪」而不「常戚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忙裡有餘暇,登高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蔬食布衣琴書。 第三個是三個「快樂」。一是順境時要助人為樂。助人是人生快樂之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助人的過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二是要知足常樂。因為幸福本無固定的標准,幸福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一位哲學家說過:「生活象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樂,不能氣餒。因為世上萬物,福禍相依,風水輪流。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都是正常的輪回規律。逆境時意味著光明就在前面,正如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覺保持永遠快樂的心境既是一門健康的科學,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就看你是用「春風桃李花開日」的積極、樂觀利導思維看世界,還是用「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消極、悲觀的弊導思維看世界了,同樣的事物結果可以完全不同。既可以「人閑桂花落」「鳥鳴山更幽」,也可以「無可奈何花落去」。心境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的。 李政道博士在他70壽辰慶祝會上的一句話,對他自己一生做人做事的總結,是引自杜甫的兩句詩,頗耐人尋味「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生」。有這樣超脫、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心靈,可以說是已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了。 立足國情,我國獨特的心理平衡特效配方「養心八珍湯」功效卓著,不需費用,人人可學,值得推廣。養心八珍湯 慈愛心 一片 正氣 三分 孝順 常想 奉獻 不拘好肚腸 二寸 寬容 四錢 老實 適量 回報 不求這配方看似平凡,實則精深。八味葯並非簡單混合,而是有機組合,君臣坐使,各司其職。其炮製過程,十分講究,必須程序規范,精心製作。八味葯先放寬心鍋內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放公平缽內研,精磨細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菩提子大小,和氣湯送下。清風明月,早晚分服。本方通過自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調適心理,陶冶情操達到心境寧靜,陰陽平衡,人格高尚,助人為樂。從而本方有六大功效:誠實做人,認真作事;奉獻社會,享受人生;延年益壽,消災祛禍.
⑵ 什麼是心理平衡與心理養生
一、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的適度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心理平衡是人在受到外來刺激時所進行的與外來刺激相適應的反抗性心理調節,也是精神需要的補償。青少年正處於各方面成長發育的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尤其顯得重要。
心理平衡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目標專一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目標,追求實現人生目標成了人生的動力。但目標的確定至關重要,目標選擇不當,會給人帶來無端的煩惱。如有的青少年希望將來能當明星演員,這種想法本身不錯,但主觀和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卻硬要一味地追求下去,結果演員沒當成,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也沒干好。因此,確定目標要把個人的知識、創造優勢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這樣的目標才切實可行。
2.善於從遺憾中解脫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與心願相違的令人遺憾的事,如丟失東西、錯怪朋友、措辭不當等。遺憾刺激大腦後,會出現心理不平衡。但人如果對遺憾耿耿於懷,心理長期失調,就會抑制人的情緒,不利於創造潛能的發揮。因此要善於從遺憾中解脫,使心理趨於平衡。解脫的辦法:①及時補救,如無意中傷害了同學,則要及時道歉,求得諒解;②對遺憾進行心理「消化」,將遺憾內化為某種理由,從中解脫。如此次考試成績不理想,通過冷靜分析,可歸結為基礎不牢或發揮不好等,下次考好。
3.生活上不盲目攀比
目前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但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青少年,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形成適當的期望值,生活上不能盲目攀比,減少不必要的煩惱。這方面要注意幾點:①既與闊氣相比,也與貧窮相比,這樣才能感到某種滿足,滿足就是一種平衡;②將這種不平衡感轉化為一種動力,通過正當途徑趕上去;③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對那些躺在父母身上「高消費」的現象視而不見,懂得只有自己通過正當勞動得來的享受才有意義,保持一種高層次的平衡心理。
4.待人寬容
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相互示範效應,即每個人都在受他人言行影響的同時,也以自己的言行對別人產生著影響。有些人很善於與別人相處,有一種良好的心理氣氛,這有助於保持心理平衡。而有些人的人際關系緊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寬容不夠。寬容要求對別人以誠相待,把每個人都當做獨立人的主體,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別人如有冒犯之處,只要說清楚了,就不必放在心上,這樣既解了不必要的包袱,又能贏得別人的好感。當然,寬容不是萬能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寬容有利於保持心理平衡。
二、心理養生5法
心理養生並非是隨心所欲,《四友齋叢說》記載了很多養生方法,其中心理養生5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
1.不做過當事
大凡為人處世,宜於恰當適中,切莫做過當事。光明磊落,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心安理得,心靜神寧,有益身心。反之,若做事失當,甚或胡作非為,終是理屈心虧,便覺心神不寧,焦慮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必然損害身心。
2.不求事事稱意
「人生世間,自幼至壯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稱意。需求過高,難以達到,使人悲觀失望,甚或誘發疾病。因而要善於提出合理的需求,當某些需求不能滿足時,須自我開導,知足常樂,切勿自尋煩惱。其實有些不足還可以激勵人們奮發進取。
3.學會寬宏大量
寬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人的氣量與性格、學識有關,也可以通過學習、鍛煉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自熟,殊不與人較」,即先學表情上的忍讓與克制,然後做到心理上的寬容與諒解,時間一長,就會變得寬宏大量,遇事看得慣,想得通,放得下,不與人斤斤計較。這是一種寶貴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4.善處逆境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總會遭受挫折、失敗與打擊,因而必須善處逆境,「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可以通過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親友傾訴苦悶,或盡情欣賞音樂,以盡快擺脫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壓力,求得心理平衡。有志者能化悲痛為力量,發奮圖強,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如周文王被囚而寫《易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編寫《國語》;孫子慘遭臏刑,著有《兵法》;司馬遷辱受宮刑,撰寫《史記》。這些歷史人物的確善處逆境,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升華」。
5.恬淡寡慾
保持思想安閑清靜,愉快樂觀,知足而少慾望,是歷代公認的延年良方,故《素問》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碎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這首詩教導人們做到志閑少欲,怡然自得,隨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
⑶ 青少年怎樣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的適度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心理平衡是人在受到外來刺激時所進行的與外來刺激相適應的反抗性心理調節,也是精神需要的補償。青少年正處於各方面成長發育的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尤其顯得重要。
心理平衡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目標專一。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目標,追求實現人生目標成了人生的動力。但目標的確定至關重要,目標選擇不當,會給人帶來無端的煩惱。如有的青少年希望將來能當明星演員,這種想法本身不錯,但主觀和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卻硬要一味地追求下去,結果演員沒當成,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也沒干好。因此,確定目標要把個人的知識、創造優勢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這樣的目標才切實可行。
.善於從遺憾中解脫。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與心願相違的令人遺憾的事,如丟失東西、錯怪朋友、措辭不當等等。遺憾刺激大腦後,會出現心理不平衡。但人如果對遺憾耿耿於懷,心理長期失調,就會抑制人的情緒,不利於創造潛能的發揮。因此要善於從遺憾中解脫,使心理趨於平衡。解脫的辦法一是及時補救,如無意中傷害了同學,則要及時道歉,求得諒解;二是對遺憾進行心理「消化」,將遺憾內化為某種理由,從中解脫。如此次考試成績不理想,通過冷靜分析,可歸結為基礎不牢或發揮不好等,下次考好。
.生活上不盲目攀比。目前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但差別是客觀存在。作為青少年,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形成適當的期望值,生活上不能盲目攀比,減少不必要的煩惱。這方面要注意幾點:一是既與闊氣相比,也與貧窮相比,這樣才能感到某種滿足,滿足就是一種平衡。二是將這種不平衡感轉化為一種動力,通過正當途徑趕上去。三是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對那些躺在父母身上「高消費」的現象視而不見,懂得只有自己通過正當勞動得來的享受才有意義,保持一種高層次的平衡心理。
.待人寬容。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相互示範效應,即每個人都在受他人言行影響的同時,也以自己的言行對別人產生著影響。有些人很善於與別人相處,有一種良好的心理氣氛,這有助於保持心理平衡。而有些人的人際關系緊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寬容不夠。寬容要求對別人以誠相待,把每個人都當作獨立人的主體,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別人如有冒犯之處,只要說清楚了,就不必放在心上,這樣既解了不必要的包袱,又能贏得別人的好感。當然,寬容不是萬能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寬容有利於保持心理平衡。
⑷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三篇
家園合作共育有利於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的健康成長。下面我整理了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供你參考。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一
千萬要制止老人的坑娃育兒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非常多的家庭都變得年輕化了,女性朋友在年紀輕的時候就已經生下了孩子,但是由於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大部分的年輕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又回到了事業一線,自己的孩子沒有人照顧,所以就只能拜託爺爺奶奶來照看,造成了非常多的不健康的育兒方式慢慢進入到現代家庭。老人家給孩子“把尿”“咀嚼食物餵食”之類的情況,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是存在的,而這些行為對於寶寶以後的健康成長都是非常不好的。
我們可以在寶寶慢慢長大以後發現,孩子會挑食偏食、非常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就是膽子比較小,什麼事都不敢去做……這些問題很多部分都是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的不正當教育造成的。
1、老人習慣給孩子“把尿”
由於現在工作非常多,年輕的小家庭都請父母來照顧剛剛出生的孩子。老人家覺得孩子還小,抱在手上把尿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好的,孩子也能夠更加舒服,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尿的不良習慣。在這里,育兒專家想跟各位爸爸媽媽說,孩子在小的時候最好能夠養成自己上廁所的好習慣,這樣其實能夠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排便能力,促進消化系統循環,這樣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消化不好、便秘之類的情況了。長時間的把尿對於孩子以後學會生活自理其實是起到了反作用的,對於孩子來說容易養成依賴的不良習慣,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爸爸媽媽最好是給孩子准備一個坐著的便尿盆,讓孩子坐著排尿。
2、咀嚼食物後餵食孩子
孩子的牙齒還沒有長好,很多的爺爺奶奶害怕孩子咀嚼不了食物,就自己先咀嚼爛之後餵食給孩子吃,看起來這是對孩子好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是“害”孩子的舉措。成人的口腔裡面有著非常多的細菌,而這些細菌當中除了有益菌之外更多的是有害的細菌,這些細菌會通過唾液進入到食物當中,接著就會到達孩子的口腔和消化道,其實對於抵抗力不強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所以,千萬要跟爺爺奶奶說不能夠自己先咀嚼好之後再餵食孩子,平時可以使用粉碎機之類的機器加工成糊類再餵食孩子。
3、將孩子包裹得過嚴實
老人精力和體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老人一般都是非常畏寒的,到了冬天就會穿非常多的衣服。由於自己覺得冷,那麼理所當然的覺得孩子也會感覺到冷,他們會給孩子穿非常多的衣服。衣服太多孩子稍稍一動就出汗,要是第一時間沒有發現,然後給孩子換下衣服的話,就會導致孩子非常容易感冒。老人在給孩子加衣時應該先摸摸孩子的後頸,如果覺得孩子的體溫不低的話,那麼就不要給孩子加衣服了。
4、不帶孩子外出或玩耍
老人家帶孩子的時候總是非常擔心孩子的安全,所以不喜歡帶孩子去外面玩,生怕一出去磕了碰了,孩子出什麼事情,自己也會非常心疼。不過要是一直都呆在家裡的話非常不利於孩子綜合能力的提高。孩子應該多到外面玩耍,多和大自然接觸,能夠提高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二
寶寶上幼兒園後愛生病為哪般?
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算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坎,因為在上幼兒園初期階段他們有許多的東西要去適應,有的孩子表現的就會非常的好,到了幼兒園能很快的適應園內的生活環境,並與小朋友很好的相處,但也有孩子會經歷一段病痛的折磨,而這個時期長短也不一樣,並且是反反復復的,那麼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為什麼就容易生病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要如何來減緩這個情況的出現呢?
孩子對於家庭及周邊的生活環境在身體和心理里都已經有了適應,突然換了一個生活氛圍,陌生環境,陌生的人,都會讓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極度緊張與恐懼,這就會擾亂了孩子身體內的那個平衡鍾,孩子的心情會受到極大的波動,並且這時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的也未成熟,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同時園內孩子多,病毒、細菌也會增多,所以生病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除了以上的原因造成生病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1、偏食、不愛吃蔬菜,偏食挑食的孩子很多,這樣營養元素就不能全面的吸收,造成貧血和抵抗力下降。
2、 一般家長會擔心孩子白天在學校吃得不好,所以晚上加餐,給孩子吃太多的肉、油炸等精製食品,晚上吃得太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影響睡眠,休息不好,久之就引起生病。
3、孩子睡前喝奶,喝完不刷牙或漱口, 口腔中的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喝完奶後要刷牙或漱口。
4、睡眠對於孩子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睡眠充足並且質量好的孩子生長的就好,而那麼睡眠質量不好的,並且不充足的話,長久的疲累也會讓孩子容易生病。
上幼兒園想孩子少生病,平時要注意營養搭配,睡眠充足,養成愛衛生的習慣,規定的接種疫苗要按時去接種。園內的管理也需加強,平時注意園內消毒工作,室內定時通風。如果孩子生病頻繁,就變通一下先上半天幼兒園,慢慢適應後再上全天。對有濕疹、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的孩子,這樣的咳嗽就不一定是感染,就要注意迴避引起過敏的因素。感冒對於孩子來說,一年只要不超過六次,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反而還會在感冒的過程趾完美免疫系統。如超過六次則需要引起重視。
還可以採取一下預防方法:
孩子上幼兒園早期之所以願意生病,主要是心理不適應環境造成的,所以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可以經常還孩子到幼兒園外面看看,看看小朋友怎麼做早操的,怎麼玩耍的,並且把上幼兒園的生活程序告訴好孩子,讓他們心理了解這一過程,並告訴他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會認識許多新朋友,並且老師會教他們唱歌跳舞,這樣讓他們的心理提前的適應了環境,降低因陌生環境而帶來的恐懼,幫助他們盡快渡過不適應階段。
同時在家時,媽媽要告訴孩子,自己有什麼需要要大膽的表達出來,老師都喜歡勇敢的小朋友,要學會說“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喝水可以減少生病,大膽說尿尿可以防止尿褲子。其它方便像身體哪裡不舒服也要教會孩子要及時表達給老師,這樣老師才能及時通知家長。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三
家園合作共育,轉變教育觀念
家園合作共育有利於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的健康成長。幾年來,我園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家庭是幼兒園重要合作夥伴”精神,與時俱進,開拓思路,開辟了家園合作共育的新途徑,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宣傳,促進家園信息交流。我們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促進家園間的信息交流。1、宣傳櫥窗。我園在顯要位置設置了家園宣傳欄,每學期根據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長介紹園內發生的大事、學前教育動態、孩子的各項活動以及有關科學育兒等方面的知識;每個班級在門口也設置了“家園聯系”欄,每月一期,內容涉及到幼兒衛生保健、家教成功經驗、幼兒園教育內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過宣傳櫥窗,向廣大教師和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保教知識等,同時也成為了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不少家長利用接孩子的時間、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接受信息並付諸實踐。
2、書刊宣傳。我園為讓家長從理論上較系統的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更科學的教育孩子。我們定期向家長發放了《家庭教育活頁文選》等多種書刊,並堅持為家長們訂閱了《早期教育》、《幼教園地》等雜志,開拓家長視野,增長知識。
3、材料宣傳。我園通過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長園地》,每周一反饋的《家園聯系冊》,定期向家長宣傳保教知識,並進行實例指導。我們還創辦了《家園共育》小報,內容有教師的“教育心得”、家長的“育兒經驗”、孩子的“佳作欣賞”等多個專欄,成功架設了家園溝通的橋梁。
二、開展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為了實現家園兩輪互動,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採的活動,開創了家園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專門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並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開會、座談、探討家教工作、幼兒園管理工作和家園聯系等情況,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家園溝通中的障礙,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互動。
2、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針對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視智育,忽視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發展;濫用獎勵 ,關照過度等問題,我園認為要提高保教質量,必須首先從更新家長的觀念入手,為此,我園每學期都通過講座、報告、看錄象等形式向家長進行育兒指導,組織家長觀。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
2. 小班家園育兒知識
3. 小班家園欄育兒知識
4.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
5. 幼兒園小班家園共育計劃
6. 家園共育育兒知識小班
7. 小班家園育兒知識
⑸ 寶媽該如何學習育兒知識以及心理方面的知識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寶媽一定要多學習一些幼兒知識,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寶媽可以在網路上購買相應的課程,這樣就能進行學習了。除了上網課,寶媽還可以去一些實體的門店內上課,這樣就能和更多的老媽在一起交流,也能夠得到更多的育兒經驗。並且寶媽還應該學習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總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多總結一些方法,不能把別人的方法照搬照抄,這樣做是很不對的。並且寶媽還要多看一些科學的育兒書籍,這樣才能夠更新自己的知識。
⑹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後感,400字左右
2012年X月X日我在地點聽了XXX主講的XXXXXX講座,老師講的非常好,聲情並茂,字字璣珠,讓我深受教育。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學習是本職,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人們在社會中,總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慾望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慾望往往要超越現實條件而存在。由於現實條件的約束,在大多數情況下,挫折不可避免的。作為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對待逆境、失敗,培養百折不撓的精神。並且,首先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其次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要和周圍人彼此支持和鼓勵。再次要培養自己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懂得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並且要學著換位思考,遇到問題積極想各種辦法,避免偏激的語言和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處處懷有『敬畏』之心,時時充滿『感恩』之念,常常表達『祝福』之。
差不多了吧。
⑺ 如何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會地位低,承載的期望高
大多數人對社會支持都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會拒絕的事件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脅,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時,公眾對於幼兒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人根本無法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他們認為:當幼兒教師很容易,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既要關注幼兒的餐、飲、睡、泄與安全,又要負責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規范的教育與指導;既要考慮班級內部環境的創設,又要及時處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又要按照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准備教學工作計劃,而且要門門精通,樣樣拿得出手。但是,幹得再好在別人眼裡也只不過是「孩子王」,頂多也就當個園長,況且園長只能有一個,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教師承載了家庭對幼兒的希望,同時教育改革也不斷對幼兒教師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兒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
(二)經濟地位低,工作任務繁重
目前,幼兒教師經濟地位極低,工作任務繁重,責任又大。「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使得幼兒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這在市場經濟下物慾橫流社會里,對幼兒教師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沖擊。
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案頭工作擠佔了教師許多休息時間,是導致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據統計,平均每位幼兒教師每個學期的案頭工作達17種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個案、摘抄、計劃、觀察記錄、教養隨筆、會議記錄、科研、工作總結、家園聯系、報告請示、演講稿、各種教具等。占據了她們吸取新知識的時間和自由創作的空間。據了解幼兒教師平均每周投在案頭工作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且有58.25%的幼兒教師經常在家做幼兒園的工作。有的幼兒園還頻頻的開課、比賽,這也花費幼兒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准備。幼兒教師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造成精神壓力大。
(三)人際關系復雜,工作缺乏激情
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處理好同伴關系、要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幼兒教師之間的關系,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
在幼兒園里教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是家裡的「小皇帝」,他們有的精靈古怪、有的蠻橫霸道、有的攻擊性強。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犯點錯誤也是難免的,孩子調皮,是一種可愛。但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被其他幼兒抓破點皮、吃點虧就會非常心疼,要為孩子討公道。如果幼兒教師處理稍有不不妥,有的家長就可能到處告狀,弄得老師心煩不已。
俗話說「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適當的男女比例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目前,99%的幼兒園都是女教師,性別過於單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時,女性一般比較敏感、增強好勝、妒嫉心強,這些都給幼兒教師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
(四)個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個人的人格、氣質等心理特徵不同,心理承受力也不一樣。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為四個等級:情緒感知能力、自我情緒調控能力、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和運用情緒的能力。一般來說,情緒調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較高。
其實,自信與自卑感、壓力與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會遇到的心理現象。但是,這些心理感受又會因人而異。樂觀向上的人一般比較「看得開,放得下」,當然,「看開」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義,知道「平淡踏實,願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價值。那些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的幼兒教師,內心焦慮、孤獨等難以排遣,容易成為職業壓力。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在情緒上常常表現出性格急躁、緊張、不安。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梁慧娟、馮曉霞等曾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8.5%的受試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受試者總擔心出事故,65%的受試者反映自己常感煩躁。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幼兒園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教師學會自我減壓、排解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允許孩子犯錯誤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3至6歲的幼兒,此時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甚至反復犯同樣的錯誤。這是這個年齡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如果不能正確了解和看待幼兒的這些問題,產生煩惱、憤怒。這樣,幼兒教師就會經常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中,如果壓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到行動上,就有可能做出攻擊性行為(如對兒童發脾氣、體罰兒童等)。
幼兒教師對幼兒要有正確的認識,幼兒不是小大人,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許幼兒犯錯誤、允許孩子不聽話、允許孩子有自已的想法。另外,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差異,同樣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識到這些,憤怒自然就不易產生了。
(二)認識自己的情緒,釋放不良情緒
當自己不快樂或情緒出問題時,要善於認清情緒發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還是人際關系不好,或是工作壓力大等等。當意識到這一切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時,應立即反省情緒源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鬆自己,避免對他人的苛求。承認有些事情自己也會無能為力,讓情緒由激動、緊張,慢慢冷靜。
幼兒教師要多與他人交往、溝通,及找他人傾訴、宣洩,傾聽別人的工作感受和經驗、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均可以幫助自己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積壓痛苦的情緒。
(三)重視休閑娛樂,調整生活節奏
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生活的幼兒教師,最容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把工作當作你生活的全部,而應該善於忙裡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家庭聚會、朋友聚會、K歌、周末遊玩、爬山等。豐富的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機會還可以聽聽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已的心理能量。
當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時候,不能只看重個人學歷和教學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議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測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兒教師群體,才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⑻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1、心靈溝通抽出一定時間和孩子談心,進行思想交流;交談時間一般選在孩子高興的時候、睡覺前、全家旅遊、走親訪友等;交談時家長不能高高在上,應在平等的基礎上,用討論、協商、徵求意見的口氣;談話的話題不要老是圍繞學習、分數、成績等,可以用故事、見聞、掌故、新聞等為引導,啟發孩子自由地發表主見。
2、興趣轉移
運用這一方法要因時、因人制宜,靈活掌握。如:對於那些學習已經非常用功,整天埋在書堆的孩子,家長應安排一些體育、社會公益活動以及書法、美術、音樂欣賞等來擴大孩子的興趣,使其學習有所調節;對於那些學習屢遭失敗,缺少成功體驗的孩子,家長應安排一些力所能及,且在短期內能見效果的活動,以增強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在郁悶、心情不好時,家長應講一些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情,給他一些希望得到的東西,以緩解其精神壓力等。
3、朋友感染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渴望交朋友,家長的堵、卡、壓並不是高明的辦法。因而應教育孩子慎重擇友,不要濫交朋友。
豚海心理咨詢堅守心理咨詢師從業規范,在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框架內開展工作,堅守咨訪邊界,為孩子營造一個保護空間。
我是看到廣告到店後可以領取免費心理測評,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體驗一下,沒想到老師和藹可親、也非常專業,首先了解了我個人情況,還簽了保密協定,這個非常贊,確實效果不錯,老師引導我去探尋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認清自己,然後給予意見和建議
⑼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稿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稿範文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可以生動形象地從父母如何科學、正確地開展早期教育,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為孩子構建一個溫馨的家庭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面百分網我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科學育兒知識講座稿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講稿範文一
二道河子中心幼兒園請來了縣婦幼保健院的院長,為我們幼兒園的家長和老師們,介紹了怎樣科學育兒以及常見兒童營養問題。如:
一、充足、合理、均衡營養是智力發育的促進因素,營養素的攝入要足量、穩定、均衡;科學安排膳食;防治各種妨礙營養素攝入、消化和作用的營養性疾病。從兒童腦發育的角度來看,應特別注意以下幾種營養攝入的方式方。包括:
(一)足夠的熱量和優良蛋白質。年齡越小,餐次應越多,熱量分配最好是早餐+點心,35%;午餐+午點,40%;晚餐,25%。
(二)適量的醣和脂肪醣既是主要的熱能來源,又直接促進腦發育。
(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鈣、磷是最重要的無機鹽。 (四)豐富的維生素。 (五)科學安排早餐。 二、 常見兒童營養問題: 1、怎樣判斷孩子缺什麼? 2、孩子偏食、厭食怎麼辦? 3、如何長高?
4、小孩胖就一定健康? 5、食物的好壞如何區分?
6、兒童容易缺乏什麼營養素? 7、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講座結束後,家長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向所長進行了咨詢,雖然講座的時間早已過去,但家長們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他們都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後要經常開展,讓幼兒園和家庭共同承擔起科學育兒的任務。
開展科學育兒知識講座
二道河子鄉中心幼兒園
2012年11月
冬季幼兒保暖知識
今冬,二道河子中心幼兒園請來了縣婦幼保健院的院長,為我們幼兒園的家長和老師們,介紹了怎樣寒冷的冬季注意保持幼兒的身體健康:
一年一度,四季更替,秋去冬來,在寒冷的冬季,家長和校園更要注意保持幼兒的身體健康。合理穿衣,隨科學育兒知識講座時增減。有的家長給幼兒穿衣過多,孩子稍有活動,汗水把內衣濕透,而小兒不會表示需要更換內衣,只能憑自身的體溫把濕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同時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房間時應脫去外衣。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著涼。夜間蓋好被褥,家長或保育員應勤查看,幼兒登被褥時及時蓋好,以免孩子著涼。不然,常會引起其它大病發生,如肺炎、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
注意保持幼兒寢室活動場所良好的環境條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特別是長時間生活在門窗緊閉、有暖氣和空調環境下的孩子,空氣不流通,不利小兒的健康。在有空調的環境中育兒寶典,應視情況調節室內的濕度科學育兒知識。冬季天氣寒冷,幼兒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魚類、家禽類、乳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 冬季還要保證幼兒的飲水量。水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成分。幼兒代謝旺盛,需水量大,每節課後都應組織幼兒喝水,個別特異性體質的幼兒還要視情況增加飲水的次數。 冬季幼兒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鍛煉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抵禦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講稿範文二
主講人 高德海
引起小兒尿床的原因有那些?
一般說來,寶寶在1歲或1歲半時,就開始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後,還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常現象,大多數孩子3歲後夜間不再遺尿。遺尿症是指5歲以後每周至少有一次遺尿者,並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雖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遺尿症,但對於大多數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種機能性的問題,只要父母注意看護並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糾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遺傳因素,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親小時候也往往尿床,這種情況引起的尿床,有時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蟯蟲症(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腎臟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遺尿只佔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孩子的尿床與精神因素、衛生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
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興奮過度;孩子曾受了驚嚇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責罵等。
不良衛生習慣有:父母照顧不周;沒有給孩子進行及時的排尿訓練如長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對排尿的行為沒有敏感的反應;孩子的內褲太緊、局部沒有清洗尿漬刺激等。
環境因素有:突然換新環境;氣候變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飲水過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間有便意時沒有及時把尿等都會造成孩子尿床。
孩子睡眠過沉也是原因之一,據有關人士對尿床的孩子進行腦電圖觀察,的確存在著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糾正,孩子尿床現象必將大大減少並最終不再尿床。
經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膽小、敏感、易於興奮或過於拘謹。所以,父母還應從培養孩子的性格入手,來糾正尿床現象。
怎樣實施音樂益智法?
要想讓音樂發揮益智健腦的神奇魔力,成為打開少年兒童心靈的鑰匙,光知道益智原理和選曲原則還不行,具體的實施,有時與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1.樂曲的選擇
不同旋律、速度、力度的音樂,對人體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作用,起到不同的益智效果。一個人所屬的民族、家庭素質、文化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因此,選曲不能千篇一律。 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多選用簡單、歡快、節奏感強不伴歌詞的音樂曲目,3~6歲的孩子應選帶歌詞的歌曲,鼓勵他們「聽」、「唱」結合;而學齡兒童一般選用純音樂作品,並加以解釋,另用一部分有詞歌曲來調節;10歲以上的孩子,就要選取一部分內容較深的交響樂了。
此外,樂曲的選擇,還要以孩子的生理狀態為依據。例如消化功能不好,厭食、挑食較明顯的孩子,要選取和緩柔暢、莊重典雅的樂曲;大腦發育有輕度障礙,反應遲緩的孩子,應選擇輕松活潑的樂曲;如孩子體質虛弱,易感冒、咳嗽,則應選取慷慨激昂、恢弘博大的樂曲。
孩子的性格也應作為選曲時的參考。孩子調皮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應選敦厚穩重、節奏平緩的音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則應選擇熱烈的樂曲;好哭,容易傷感的孩子,多選些開朗明快的樂曲。
2.時間的安排
音樂益智,要持之以恆,不能貪圖一時的效果,應該每天堅持播放音樂或演奏、演唱。一般來說,音樂益智每天可進行兩次,每次20分鍾左右。
3.參與的方式
音樂益智對孩子來說,有被動參與和主動參與兩類方式。
被動參與以欣賞樂曲為主,可以採用立體聲耳機收聽,也可以用錄音機在室內或湖邊、林中等安靜、幽雅的環境中播放,但孩子喜動厭靜,對音樂不會有太大的興趣。因此,不能強迫他們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經地聽音樂,可以在孩子游戲或吃飯時,甚至在做功課時播放。有不少人認為做作業時開錄音機,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影響作業的正確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實踐證明:做作業時播放優美舒緩的樂曲,只要音量適宜,不僅不會影響
學習,還會使孩子對所做功課記得更牢。原因在於:做作業用的是管邏輯、語言、概念的左腦,而音樂只作用於右腦。做作業時,只要注意力已集中在書本上,輕柔的樂曲就會不知不覺地刺激孩子的右腦,使兩側大腦得到均衡的鍛煉,根本不會加重左腦的負擔。
白天播放音樂,音量控制在50分貝左右為宜,而孩子在睡覺前、做作業時,則應開到40分貝的音量,這是最適合於人體功能的音量。一般來說,催眠、鎮靜情緒的音樂,音量稍小一些;溫和、舒暢的樂曲,音量中等,約50~55分貝,總的原則是讓孩子聽到音樂後不是嫌煩,而是出現輕松舒適的感覺。如學校讓孩子聽音樂益智,可放在下課時、做體操時或課外活動時。
主動參與,則要求少兒積極參與音樂實踐,如演奏樂器,演唱歌曲,載歌載舞。主動參與更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態度,提高少兒的藝術興趣,促進視、聽和四肢運動的協調發展,培養積極進取的參與精神,加強自信心,進而達到開發智力的效果。有關資料表明,經常操作樂器的兒童,其語言邏輯、抽象思維能力均高於同齡兒水平。
據觀察,性格外向,好動不好靜,愛幻想的孩子,採用被動參與的方式較好;而性格偏於孤僻、內向的孩子,則應積極誘導他們去主動地參與。
4.環境的選擇
運用音樂進行兒童智力開發,實施時的環境十分重要。環境布置的合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達不到預期的成效。
對孩子們來說,音樂益智時的場地必須整潔、美觀、寬敞,最好在樹蔭下、花園中,這樣會增強益智效果。如果在室內,就要注意保持空氣清新,周圍要擺設一些盆景、花卉,以增添詩情畫意之感,窗簾以淡雅、柔和的色調為好。 環境的色彩與益智也有關系。在橙色或黃色為基調的環境中接受音樂,會使人產生溫暖、歡暢的感覺;藍色或綠色能使人產生安全和鎮定感;淺藍色或白色能渲染出純潔的意境。因此,對性格內向、身體羸弱的孩子,應布置以紅、黃為主的興奮色彩:對急躁外向、調皮好動的孩子,則應給他們以藍、綠等光線柔淡的鎮靜色彩的音樂環境
科學育兒知識講座講稿範文三
主講人 王啟法
一、兒童早期教育有沒有價值?
1、早期經驗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與影響。(腦科學研究發現,兒童早期生活經驗能改變腦的生化形態和結構;心理學研究證明,早期教學方式影響兒童自我意識、情緒、行為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人的未來。)
2、早期教育不僅有利於兒童發展,也有利於家庭幸福、社會穩定與發展。(我國政府已把兒童早期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提高民族素質、消除貧困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重視。)
所以,那些忽視、漠視甚或敵視兒童早期教育的種種觀點、看法都是過時了的。當然,不科學的、有缺陷的兒童早期教育不權不能創造上述價值,使人們熱切的期待化為泡影,而且還可能帶來種種嚴重後果,甚至毀滅兒童的幸福.
二、兒童早期教育有沒有可能性與必要性?
1、兒童早期教育離不開三大要素:學習性、成熟性和動機性。
2、無數實驗研究和教育實踐均證明,嬰幼兒具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這種潛能有時超過了以往人們的想像。(曾性初教授實驗;卡爾·威特的教育)
3、但許多人並不明白兒童早期教育的兩個不等式——有效性不等於科學性;可能性不等於必要性。
4、潛能開發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搞掠奪式開發。(早期識字實驗:「神童教育」反思)
所以,應理性地而不是狂熱地、盲目地看待「早期教育熱」。要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終身教育的觀點來看待兒童早期教育的目的。
三、兒童早期教育是否就是智力開發、技能訓練或升學准備?
1、從理論上看,人們常常將兒童早期教育窄化為「智力開發」(智力開發雖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內容之一,但決不是一切。德育弱化,心育缺失,甚至,這個概念的科學化值得商榷。)。
2、從實踐中看,人們又把智力開發異化為知識傳授及技能(讀、寫、算、誦、唱、舞、琴、棋、書、畫等)訓練。(國際21世紀委員會標准:凱茨「習得性愚蠢)
3、無論是教育還是「家長」,似乎自願被捲入集體無意識之中,智育唯一、升學第一、你追我趕、不亦樂乎,許多兒童早期教育變成了為實現成人功利性理想與夢想甚或虛榮的工具。(「電腦熱」、「外語熱」、「藝術熱」的冷思考)
4、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片面化認識、以訛傳訛的「神童」故事,也許將斷送孩子的一生。(典型悲劇實例剖析)
所以,要堅持用辯證的、全面的、長遠的思維看待兒童早期教育的內容,科學地評價兒童早期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兒童早期教育要不要刻苦的訓練、專門的學習與系統的教學?
1、兩種截然相反的教育觀點與教育「模式」均大行其道,大有市場卻可惜事與願違。「小學化」、「成人化」教育方式已經非常嚴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改革的決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現代兒童觀呼喚「人」性回歸;關於兒童期生活的兩個基本價值判斷。
3、理想的兒童早期教育應當解放童心,激發學習的動力、創造的願望、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快樂感。
4、珍愛兒童的「主體性」,尊重兒童的合法權利,遵循兒童學習的「規律性」。(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玩」的意義與要義)
所以,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課程觀,選擇科學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是保證兒童早期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兒童真正享有幸福童年與快樂人生的期待。
五、現代兒童早期教育呼喚兩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
1、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化與專業水準尚待進一步提高。
2、兒童早期家庭教養者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也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