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河道小知識
擴展閱讀
家庭早教知識點大全 2025-01-17 05:43:15
動漫大亂斗怎麼獲得鼬 2025-01-17 05:40:56

河道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11 22:07:28

Ⅰ 有關黃河的知識

【河流】黃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心臟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源頭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源頭在青海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舊孟津。發源地: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源頭。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30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編輯本段]【自然特徵】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全長5464公里, 流域面積75244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30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黃河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從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為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編輯本段]【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的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編輯本段]【生物資源】
黃河幹流總共有魚類121種(亞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主要經濟魚類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鴿子魚)、鯉魚、鯽魚。黃河上游魚類種類只有16種,組成也較簡單,僅有鯉科、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下游魚類大體相似,均以鯉科為主。中游有71種魚類,但缺乏自然的鰱、鱅、鯿、魴等典型平原類群的魚類,中游上段有與上游共有的裂腹魚和條鰍等,下游的魚類種類和數量都較多,有78種,其中有多種過河口魚類及半鹹水魚類。對黃河支流的調查資料統計看,據甘肅洮河、陝西渭河、涇河的魚類統計看,以渭河水域種類較多,有30種,洮河次之有11種,涇河則僅有4種。上中游支流中多數是鯉科、鰍科的小型魚類,另外有少數嘗科及鯰魚等, 經濟魚類為鯉、鯽、雅羅魚及鯰魚等。
[編輯本段]【河流分段】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下面為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下游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Ⅱ 黃河小常識

黃河(Yellow River)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心臟的動脈。它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發展。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

黃河長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經9個省區,呈巨大的「幾」字型。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渠是黃河的正源,源頭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幹流長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5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

地理位置

黃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
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東為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譽,水流清澈見底又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水源豐沛,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水草豐美,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壺口瀑布南孟津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黃河流域衛星地圖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生物資源

黃河幹流總共有魚類121種(亞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主要經濟魚類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鴿子魚)、鯉魚、鯽魚。黃河上游魚類種類只有16種,組成也較簡單,僅有鯉科、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下游魚類大體相似,均以鯉科為主。中游有71種魚類,但缺乏自然的鰱、鱅、鯿、魴等典型平原類群的魚類,中游上段有與上游共有的裂腹魚和條鰍等,下游的魚類種類和數量都較多,有78種,其中有多種過河口魚類及半鹹水魚類。對黃河支流的調查資料統計看,據甘肅洮河、陝西渭河、涇河的魚類統計看,以渭河水域種類較多,有30種,洮河次之有11種,涇河則僅有4種。上中游支流中多數是鯉科、鰍科的小型魚類,另外有少數嘗科及鯰魚等, 經濟魚類為鯉、鯽、雅羅魚及鯰魚等。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Ⅲ 關於的黃河小知識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 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 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由於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後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盪,人 們開始築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 無二的。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范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間,黃河 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

Ⅳ 關於河流的知識有哪些

有關河流的地理知識專題1.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①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系,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②河流與地勢高低的關系是河流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③河流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等高線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豐富;等高線稀疏,河流流速慢,航運條件較好。2.河流水系特徵:水系特徵與河流所在地形地勢地貌關系密切,主要包括發源地與流向;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劃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徵;流經省區、重要城市及流經地形區。33.河流水文特徵:①徑流量(流量大小):取決於流域集水面積大小、流經氣候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取決於主要補給水源的水量變化,主要還是要分析流經地區的氣候特點,當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補給的河流流量較穩定,徑流變化較小。②汛期:出現的時間、長短與河流流經的氣候區有關。如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的長短與雨季的長短有關;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如塔里木河)汛期的長短與氣溫有關;地下水和湖泊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沒有明顯的汛期。③結冰期:是否有結冰期取決於氣溫的高低,一般河流流經地區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0℃時有結冰期;結冰期的長短取決於溫度低於0℃時間的長短。④含沙量:取決於流域內土壤的疏鬆程度和植被覆蓋狀況,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⑤水能資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豐富,峽谷地區適於築壩。4.河流與地貌:①河流流經山區,流水侵蝕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峽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層上硬下軟),坡面破碎、溝壑縱橫;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積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山麓沖積扇;山區水土流失,東南丘陵形成「紅色沙漠化」,雲貴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經平原地區,流水沉積作用顯著,形成沖積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為主),發育形成河口三角洲。5.地形對水文的影響: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結合地圖方向可確定河流的具體流向。地形類型、地勢落差、坡度決定河流流速、支流發育情況。地勢陡峭的山區,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平原地區,一般河網密布,流速平緩,水量豐富的河段有利於航運。山脈往往是相鄰兩大流域之間的分水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山脊線可確定河流流域的范圍。6.氣候對水文的影響多雨型氣候區: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

Ⅳ 中國的河流知識點

中國的河流知識點

外流區和內流區

界限:北段大致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一致(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大致與200mm等降水線一致。

外流區:面積佔全國2/3,水量佔全國95%以上;

內流區:面積佔全國1/3,水量佔全國不到 5%。

結論

中國以外流區為主,絕大多數河流在東部外流區;內流河在西北內陸。

·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

Ⅰ.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因為外流河的補給水源是雨水,所以其水位變化深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風盛行時,隨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南方河流汛期長,北方河短,汛期由南向北逐漸變短。北方河流冬季結冰,越向北冰期越長。

Ⅱ.內流河的水文特徵:∵西北內陸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最多,山地降水也較多,河水增多;夏季過後,河水逐漸減少,甚至斷流。∴內流河多屬季節性河流。有顯著日變化。

Ⅲ河流的地區差異:在地圖中找到下列河流,並認識它們的水文特徵。秦嶺——淮河一線劃南北方。

附1:塔里木河:最大內流河,新疆人民「母親河」,天上、昆侖山冰雪融水,現調博斯騰湖水補給。

附2: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分水嶺或河流發源地的名稱:松遼分水嶺、太行山、秦嶺、大別山、南嶺、武夷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天山、昆侖山、祁連山。

附3:河流水文特徵分析:

①徑流量大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②水位季節變化(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地下水湖泊補給的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小)。

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0℃)

⑤水能(由流域內的地形坡度,河流落差,是否峽谷,河流水量大小)。

湖泊的分布

⑴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海湖(青,最大鹹水湖,湖西有鳥島)、納木錯(最高,藏)。內陸湖面積減少的原因: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更加乾旱,降水少,蒸發強;引河水灌溉,注入湖泊河水少。

⑵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有洞庭湖(湘)、鄱陽湖(贛,最大淡水湖,4-9月為汛期;10-3月枯水期,沿岸多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成為候鳥越冬地)、太湖(澙湖、蘇南)、洪澤湖(蘇)、巢湖(皖)等。外流湖面積減少的原因:泥沙淤積,圍湖造田。

[問題探究]:為什麼內流湖多為鹹水湖,外流湖屬淡水湖?答:因為內流湖湖水流不出去,水分不斷蒸發,鹽份不斷沉澱下來導致鹽份越積越多,成為鹹水湖.外流湖與外界水系相溝通,水不斷更新,鹽份沒有沉澱下來,水所以不咸。

【資料擴展】湖泊的分類:

·從湖泊水文和化學特性分:鹹水湖(如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東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貝加爾湖、洞庭湖、興凱湖等)。在潮濕氣候區,多形成水量豐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形成水淺的和無排水口的鹹水湖。

·湖泊的成因類型:構造湖(如貝加爾湖、死海、坦噶尼喀湖);海跡湖(如裏海、鹹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數湖泊、北美五大湖區、芬蘭的多數湖泊);火山口湖(白頭山天池);堰塞湖(鏡泊湖、五大連池等);風蝕窪地湖(如我國內蒙古、新疆乾旱地區的一些湖泊);牛軛湖等。

長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

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Ⅰ.長江的概況:

⑴全長6300千米;流域180萬km2;水量10000億m3;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東;注入東海。

⑵幹流經過11個的省級行政區: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⑶長江依次經過的峽谷和地形區:一二級階梯的虎跳峽;二三級階

梯的三峽。依次經過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⑷在圖中早出長江上中下游分界線名稱: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Ⅱ.水系及水文特徵;

⑴長江的水系構成:上游:雅礱江-攀枝花;岷江(有支流大渡河)-宜賓;-嘉陵江-重慶;烏江-涪陵;中游:湘江等洞庭湖水系-岳陽;漢江-武漢;-贛江等鄱陽湖水系-江西湖口、九江;下游:京杭運河-江蘇鎮江;黃浦江-上海。

Ⅵ 河流知識

陽河/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位於彰武縣境內的西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相鄰,北與內蒙
古大清溝自然保護區接壤,東與省級彰武縣清溝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彰武縣大冷鄉程溝村相連,總面積9448畝,其中水面2600畝,海拔高度為130--235之間。

這條溝長幾十里,溝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溝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頂寬二百到
八百米。這條溝的源頭在內蒙古哲盟科左右旗。

大清溝水庫始建於一九五八年,一九七三年又進行了擴建匯水面積286.6平方公里,粉沙築壩一座,壩長320米,堤高23.3米,總庫容量101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8000畝,養魚水面1400畝,目前世界尚不多見,人們稱贊為「大旱不幹大澇不淹,水清如鏡,魚肥肉鮮」。她是鑲在科爾沁沙地南端的一顆明珠。

大清溝風景宜人,這里珍、奇、古、怪,植物奇特、景色秀麗,多年來吸引著中外遊客、專家和學者宜。大清溝四季長青,花開不斷。溝內百餘種,各種植物達七百種左右,其中木本植物百種以上。按自然分布基本形成了以水曲柳、蒙古櫟、大果榆為代表的三個植物群落。葯植物二百餘種,觀賞植物三四十種以上,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赤橙黃綠青蘭紫真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如春夏開花的芍葯、百合香線菊、稠李、野玫瑰、杜娟大葯杓蘭等;碩果滿支的南蛇藤,其紅果黃萼,素有北國梅花之稱。纖維植物分布也很廣。野生果樹資源也不少,生野菜植物資源也較豐富。此外,還有猴頭、雲芝、黑木耳、磨菇等真菌山珍植物資源。

雨後的大清溝,猶如水洗的翡翠,一塵不染,晶瑩欲滴,奇異花卉,千姿百態,奼紫鄢紅,爭芳斗艷,拔開樺樹繁茂的枝葉,沿著羊腸小道向溝底走去,五角楓樹不時向我們躬身致意。那核桃秋。柞樹和花曲柳更是熱情。還有那多情的山葡萄,朴實的山裡紅夾道相迎,尤其盛夏,置身溝底清涼無比。順溝上行,至風景區北端你會看到泉水潺潺,什麼鎬頭泉、青頭泉、虎泉......這些成百上千的泉水常年川流不息。

當你登上"仙人橋"便會聽到涓涓的流水聲。其實人橋並非什麼仙人投簪而成,它是一棵大黃菠蘿樹到水上形成的,過了仙人橋,又繞過了水簾洞繼續向前行,來到了大小清溝聚集地。清波漪漣,十分悅目。

站在水庫攔洪壩處,更顯得十分壯觀,這是一座當今世界少有的粉沙築起的攔洪大壩,為下游萬畝水田提供充足水源,有效灌溉面積28000畝,現有養魚水面1400畝,每年投放魚苗20萬尾,水中有鰱、鯉、草、鯽、鯰、
甲魚......平均每天可以捕魚12萬斤,人們贊頌:「粉沙築壩古來稀,彰武人民建奇跡」。

綜觀大清溝風景區,雄偉壯觀景綺麗具有天下奇溝美稱,是全國少有的旅遊勝地,人稱「天下難找此秀水,塞北難尋同樣溝」。它既不同四季如春的江南錦綉水,也不象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那麼幽美,大清溝有自己獨特的美。正如當地人們贊美的那樣:「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蔭正濃,秋天楓葉似火,冬天雲霧蒸騰」。

大清溝風景區以其自然粗獷的原始風貌蜚聲全省,獨具特色的沙丘地貌,莽莽的原始森林,珍奇的野生植物,粉沙大壩以及"神密"的傳說成為省內外的旅遊聖地。近年來,市、縣人民政府對外開發利用大清溝的風景資源十分重視,各級領導多次到大清溝視察,同時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大清溝風景區的建設已初具規模。先後建立了可供遊人參觀的景區景點多處,有沙丘地貌景觀,沙溝野生植物景觀,水庫風景景觀,游樂景觀,建起了漂沙埸、釣魚埸、射擊埸、噴泉等。有接待所三處,即俄式木製閣樓,招待所,仿古式大漠行宮。設有床位百餘張,會議室二個,卡拉OK舞廳一處,餐廳五個,每日可接待遊人千人次。大帆船3艘,快艇3艘,小船8隻,木鐵船5隻。去年又修築了通往原始森林的沙石路一條。

大清溝旅遊風景區根據"邊建設邊開放,逐漸發展"的總原則,正在以一個旅遊資源為基礎的科學總體規劃下逐漸實施.為振興彰武旅遊業而努力奮斗

Ⅶ 關於河流的一些問題(高中的)

1.河流的上中游,落差較大的地方,有利於蓄水和發電
2.這個不很清楚,流速,河流平均深度應該都是吧
3.上游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適宜發電;中游具有一定水量和落差,可以興建水利工程調節河流水量並實現發電目標;下游流速緩慢,水深,適宜內河航運
4.治理淤積在河道中的沙石沉積物;保障沿岸河堤安全...(不很清楚)
5.怎麼說呢,不太好說,基本的都知道

Ⅷ 治水小常識#城市河道水質為什麼會變差

一是截污納管不到位,沿河污水直排入河;
二是初期雨水攜帶地面懸浮固體、重金屬等污染物排入河道;
三是河道底泥釋放,底泥中沉積的氮、磷、重金屬等擴散到河水中;
四是平原河道水動性差,自凈能力不足;
五是河道水系不暢通,污染物無法及時帶離水體。

Ⅸ 地理中國的河流20個知識點

中國的四大海洋:在我們中國的東部,有四大海洋。它們從北到南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中國的兩條大河流:長江、黃河。

中國的幾大山脈:大興安嶺、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