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詩詞知識講座十六講
擴展閱讀
知足就常樂怎麼活歌詞 2024-11-20 23:22:49
如何去除動漫原本的聲音 2024-11-20 23:14:56
雲vr教育是什麼意思 2024-11-20 23:03:46

詩詞知識講座十六講

發布時間: 2022-09-07 10:41:39

A. 詩詞知識專題講座稿

詩歌專題知識講座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一、詩歌類別
古詩從形式上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從字數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四種;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時期的古體詩,題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標志性字眼。近體詩是指隋唐時期出現的比較講究音韻格律的詩歌,又稱「格律詩」,大致可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較嚴格,講究二、四、六、八押韻;一首詩的句數也有限定:絕句四句,律詩四聯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律詩的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古體詩
(古風)四言古詩如:《詩經》古體詩的特點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詩歌,一般都是古體詩。②唐詩中凡題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標志性字眼的均為古體詩。②每首詩的句數不限,可長可短。
五言古詩如:陶淵明《歸園田居》
七言古詩如:白居易《琵琶行》
李賀《李憑箜篌引》
雜言古詩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近體詩
(格律詩)絕句五言絕句如:王之渙《登鸛鵲樓》近體詩的特點
①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②詩歌有嚴格的音韻格律要求,即絕句二四押韻,律詩二四六八押韻。
七言絕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詩五言律詩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詩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據不同的標准和角度,詩歌還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如從藝術手法上分,有寫景抒情詩、即事感懷詩、詠物言志詩;從表現內容上分有:田園詩、邊塞詩、懷古詩、羈旅詩、思鄉詩、登臨詩、閨戀詩、哲理詩、游賞詩、送別詩、詠史詩等。
二、詩歌形象
對詩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詩歌鑒賞的要點。詩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類:
①詩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詩經·靜女》刻畫了一對青年戀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熱烈痴情、淳樸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潑、伶俐俏皮靡不畢現。唐代詩人張志和在《漁歌子》中塑造了一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從容自適的漁父形象。
②詩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過山村清幽明麗的景色的描寫,我們也窺見了詩人閑適超逸的隱者形象。
③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雲、紅葉等景物,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具體言之,古詩中常見的形象有以下幾類:
①豪放灑脫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聖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②憂國憂民、青衫淚濕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對外歡顏。……吾廬獨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並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瑟琶行》),著一「泣」字與「濕」字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
③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寫的就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王維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庄》),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
④愛民惜才的形象
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攔地表現在字里行間。
⑤兒女情長的形象
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詩歌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

三、思想情感
詩歌,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無論是詠物還是懷古,都會寄寓著詩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是詩歌鑒賞的重點。
評價詩歌思想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應聯系詩人的生平事跡、創作風格。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②應聯系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反映在邊塞詩的創作中,雖有對塞外惡劣環境的描寫,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豪情,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盪。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③避免先入為主,具體詩歌具體分析。許多大詩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詩歌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杜甫的詩歌固然沉鬱為多,常常抒寫憂國憂民的慨嘆,但也有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樣輕快明麗的詩句;李清照的詞風固然多為婉約凄切之作,但也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樣豪邁的詩句。因此在賞析的時候應具體作品具體分析,切忌生搬硬套。
④細讀序言和注釋。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或在詩後附有注釋,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古詩詞中所抒寫的思想感情非常寬廣,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幾方面:
①憂國憂民戰亂離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腐朽: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林升《題臨安邸》「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達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揭露統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杜甫《兵車行》
②建功報國
保家衛國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陸游《書憤》
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年華消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③思鄉懷人
天涯羈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的孤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征夫的思鄉: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怨婦的懷人: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依依惜別的深情: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贈汪倫》情深意長的勉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超塵脫俗
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
厭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陶潛《歸園田居》
⑤感時傷逝
昔勝今衰的滄桑,時事變遷的感慨: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四、詩歌意境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
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生活場景,作者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情就蘊含在這
種生活的場景中。這種包含著作者感情的場景,就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觀書有感》,描寫了由於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
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且清的「方塘」,但詩中的「方塘」,不僅僅是自然的方塘,它還包孕著作者讀書的心得,從而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既給讀者美的享受,
又給讀者哲理的啟迪。
五、藝術手法
如果讓你對所給詩歌的藝術特色進行鑒賞,一般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入手:
從煉字角度:著重分析該字詞的表達效果,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從名句角度:著重分析該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從修辭的角度。該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常見的修辭手法有這樣一些: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設問、借代、雙關、互文(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等。
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從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像聯想、烘托或對比襯托(動靜相襯、以有聲襯無聲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懷或借古諷今、虛實相生、比興寄託、比喻象徵等。
⑥從音韻的角度:如長短句間雜的,讀起來錯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多用疊詞的,講究押韻的,則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性。

下面著重談談古代詩詞中常用的的幾種藝術表現手法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詩經》中的「國風」,杜甫、白居易的詩等。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賀的詩歌就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2.借景抒情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大漠古道、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茅盾的《白楊禮贊》,借中原地區常見的白楊樹來表現解放區廣大軍民不屈不撓、力求上進的精神。古詩中,象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陳子昂的許多感遇詩也往往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藉助香蘭杜若、或藉助珍禽翡翠來抒寫心中的懷才不遇之慨。
4.對比烘托
對比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景物烘託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而悲傷的心情。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互相形成對比映襯,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5.化用典故
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凝練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6.聯想和想像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像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嚮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大膽豐富的想像也常表現為誇張手法的運用。所謂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該句就運用了誇張和烘托的寫法來表現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賀的《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在詩人的眼中茫茫中國大地上的九州成了微不足道的塵煙九點,浩淼無邊的東海成了杯中之物,通過想像和誇張的手法,抒寫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7.比興象徵
比喻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
如唐代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自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態。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鵬、天馬、雄劍及高山大河,來寄託他的理想,象徵他的才能;喜歡選取高潔美好的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來象徵人品節操;又常選取遭摧殘、受拘羈的人物事件來比喻他的經歷和處境。屈原的詩歌也有這一特點,常以香草美人象徵賢能,以燕雀烏鵲比喻小人。
六、風格流派
由於詩人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就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風格。成熟的詩家詞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李白詩豪放不羈,仙氣滿卷;杜甫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王維詩詩中有畫,富有禪趣,靜美幽獨;樂天詩雅俗共賞,清淺可愛;李賀詩奇詭譎幻,鬼氣森然;賈島詩推敲苦吟,峭瘦清寒;杜牧詩曠達俊爽,清麗自然;李商隱含蓄典雅,悱惻纏綿,如此等等。評價古詩詞的風格常用到下面一些詞語:
①雄渾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呑宇宙,氣度豁達,氣慨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它如奔騰咆哮、洶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盪漾、漣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橫空出世、千嶂連雲的昆侖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蘇州園林。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雲、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海》。雄渾是盛唐詩歌的時代風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朝氣蓬勃的活力。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氣勢浩瀚,雄偉壯麗;孟浩然的《臨洞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氣魄宏大,氣勢壯觀;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何其高遠,多麼壯麗!這些詩句都可以以雄渾稱之。
②豪放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其特點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就主體而言,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氣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盪不羈。就客體而言,往往擁有巨大的體積、偉大的力量而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或顯示出渾茫、浩淼的無限闊大的景象,因而氣勢崢嶸,場面壯闊,境界縹緲,極目無垠。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是李白豪放詩風的特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盪,一瀉千里。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辛為最傑出代表,蘇詞注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善於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奔放豪邁的形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代表作。「大江東去」二句,將在廣闊悠久的空間與時間中活動的人物一筆收盡,氣魄恢宏,「故壘西邊」至「灰飛煙滅」是詠古,感情高昂而濃摯,而「亂石穿空」數句,將崢嶸的態勢、鮮明的色彩、巨大的音響,融於一體,氣勢磅礴,給人以「挾海上風濤之氣的感覺」。「故國神遊」數句轉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鬱,全詞的音調豪壯,「須關西大漢,執鐵板」而唱。
③沉鬱如果說豪放是火山爆發,沉鬱就是海底潛流。當詩人飄逸飛動、奔放不羈時,就形成豪放;當詩人沉思默處、憂憤填膺時,就變得沉鬱。李白豪放,其體輕,其氣清,故裊裊上升,飛入雲霄,若野鶴閑雲,隨處飄逸;杜甫沉鬱,其體重,故沉沉下墜,潛入心海,感情激盪,迴旋紆曲。何為沉鬱?沉鬱,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沉則不浮,郁則不薄。」杜甫之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鬱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鬱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鬱的力作。
④悲慨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大凡詩人,慨嘆風雲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見悲慨是時代的心聲,詩人的呼喊,詩人面對動亂的現實,出於嚴肅的責任感,遂作悲慨。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而馳譽詩壇。《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詩人懷著壯志難酬的極度悲憤,登上城樓,泫然流涕,感慨萬端。面對著悠悠蒼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筆,勾勒出過去、現在、未來連綿不斷的時間圖卷,描繪出遼闊無垠的宇宙空間畫面。其悲壯歌聲,響徹雲霄,慷慨之氣,橫絕太空。
⑤沖淡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山水花鳥的生機。詩人盡情地消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變成了大自然的有機體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無不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迴旋著詩人的聲音,震盪著詩人的靈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就是詩人自己,它反映了詩人沖淡的心情。詩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這種消融,是把主觀的情思化入客觀的景物中,追求忘我無我的靜謐空寂的境界,這就是沖淡的極至。
⑥曠達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苟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徵。「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詩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的色彩。蘇軾有時是盡力擺脫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讓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無始無終的運動中得到永恆;讓人生的種種苦惱在超乎現實的純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脫,讓自己從與社會的種種矛盾中凈化出來,與大自然天造地設的規律相和諧。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人生現象與自然現象、人生哲理與自然規律等量齊觀,泯滅了時空物我的界限。上闋才以不能「乘風歸去」為憾,馬上又以「何似在人間」自解;下闋才以「人有悲歡離合」為憾,馬上又以「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解,從而從大自然中得到慰藉與啟迪,擺脫了人生苦惱。
詩歌流派則指思想觀點、藝術見解和藝術風格相同或相近的詩人所形成的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體。詩歌的流派在盛唐最為典型,有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有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詞的流派在宋代最為成熟,有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為代表的婉約派,有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詩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風格,他們在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語言的運用以及創作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方面,都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婉約派詞寫得比較婉曲含蓄,多以艷情為題材,嚴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詞,則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思想內容則不拘於傳統的離愁別緒,不嚴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詩人不只有一種風格,他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同為豪放派,蘇詞曠達灑脫,辛詞則慷慨憤世。
七、鑒賞程式
古詩鑒賞是較難的知識,拿到題後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風格),必看注釋(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詩眼常常在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現在一般將唐詩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
初唐(618-713),前期詩壇上流行的是南朝形式主義詩風,宮體詩充斥詩壇——上官儀所創制的「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是這個時期的代表。只有
王績自拔於流俗之外,詩風清新樸素。「四傑」突破「宮體詩」內容,繼有沈佺期、宋之問確立律詩新形式,最後是陳子昂痛斥齊梁詩風,高倡漢魏風骨。
盛唐(713-766),詩壇群星璀璨,百花燦爛——高適、岑參邊塞奇雄;王維、孟浩然田園悠然;李白飛揚跋扈、奇思萬千;杜甫俯身為民、沉鬱頓挫。
中唐(766-835)詩歌繁富,流派眾多——韓孟詩派追求奇險;韓愈、李賀奇崛瑰麗;元稹、白居易平易流暢;劉禹錫、柳宗元清峻明麗;顧況詩句伸縮靈活,節奏變化多端;韋應物清新樸素、亦不乏精巧華美,明麗典雅;姚和、賈島圓熟工穩、精雕細琢;孟郊力度內斂,感人至深。
晚唐(836-906)政治惡化,民生疾苦:杜牧表面灑脫不羈,實則內心苦楚,意象明麗,氣骨俊逸;許渾格律圓熟、詩意警拔;李商隱感傷抑鬱、穠麗綿密;溫庭筠意象精巧、結構回環;李群山情懷憂郁、襟抱不開;羅隱鞭笞時弊、批判尖銳;韓偓詩風綺麗、細膩婉約。

借詩歌理論最經典的司空圖《詩品》把詩歌風格分類:雄渾、沖淡、細濃、沈著、高古、典雅、洗練、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是為二十四品。

B. 詩詞鑒賞演講

我個人認為雨霖鈴不錯。
演講時候注意控制節奏,可以提問別把氣氛搞太死了!
雨霖鈴 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簡潔的分析方法)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捨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下面是幾個比較全面的賞析

【賞析一】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S226;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准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C. 詩詞基礎知識(轉載)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都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就是每首詩共八句,每句七個字。而且七律有嚴格的對仗要求,八句話共形成四副對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一首律詩要求至少中間的兩聯要對仗,就像兩幅對聯。律詩的第二四六八句每句尾字要押韻,都是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能撞韻,擠韻,跳韻,一三五七句每句尾字都是仄聲。律詩的每句每個字都有平仄要求,而且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也不能失粘、失對,這些都是律詩的重點知識,暫時先不講。

【七絕】:是七言絕句的簡稱,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七個字。這四個句子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近體七絕第一二四句每句尾字要求押韻,或者二四句尾字要求押韻,多是平聲韻,一韻到底,第三句尾字為仄聲,也不能撞韻、擠韻、跳韻。每句每字也有平仄要求,也不能三仄尾或三平尾。古體七絕有仄尾的,暫時不提。

【古風詩】:經常我們會看到一些七言詩,有七言四句的、有七言六句的,還有八句的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講究格律,只是每句尾字押韻,或平聲,或仄聲,同韻或鄰韻。句子沒有嚴格對仗,每個詞也沒有平仄區分,這一類型的詩稱為古風體。(排律不在其中,暫時不提。)。古風體詩也有四言的,五言的,六言,七言的等等。

【打油詩】:就更隨意隨性了,無論是四言的還是多言的,四句的還是多句的,每字每句不論平仄,也不講格律,甚至每句尾字也不押韻,但大多數會押韻的,跳躍感很強,更嚴重的有時每句字數都不相等,這種詩,感覺讀起來很順口,尤其是對初寫詩和不會寫詩的人來說。【順口詩】多來自於靈機一動和生活感悟,幾句描寫一種景象或一種場景或一種情懷或滄桑感悟,而有生活感悟的人大多不會太年輕,這是局外話。

那麼詩詞寫作必須遵守平仄格律嗎?

如果是格律詩,比如絕句和律詩,必須遵守平仄、格律、押韻,而且意境、表達通順等。詞牌同理。因為詩和詞在古代是用來唱的,講究韻律美。相當於現代的歌,有詞有曲,必須遵守格律平仄。而且古代沒有標點符號,用押韻字區別停頓和斷句,所以也必須押韻。

古風體和打油體可以隨意,不拘平仄,但大多數要押韻。

D. 【龍風文學院】〈16〉詩詞曲聯作業

龍風文化中心藍二系直屬大區十期第十六次作業

分院:1022

學員:雒逸夫

學號:L10-1022-022

-----------------------------------

1)731曲度式七言絕句·春勤(下平二蕭)

塞外漠青春來到,桃紅梨白競艷夭。

人勤果碩吉祥滿,早起宵閑功德昭。

2)732曲度式七言絕句·春深(上平十一真)

鶯歌翠柳早春好,燕舞花田香襲人。

吾寄此身天山外,客心平靜但向真。

3)741曲度式七言絕句·梨城即景(上平十灰)

大漠風光此最好,天山腳下梨花開。

蜂飛蝶舞地天鬧,惹得遊人歸復來。

4)742曲度式七言絕句·偶感(上平一東)

金山草木朽榮事,洛水湯湯西又東。

歲歲年年有冷雪,年年歲歲花開紅。

5)751曲度式七言絕句·惜光陰(上平十五刪)

一天來去等閑事,生死亦然在瞬間。

人生苦短得珍惜,狂浪蹉跎終不還。

6)752曲度式七言絕句·悟道(下平一先)

人生處處有山水,苦樂愁歡心使然。

死生天定緣前世,生死德功學聖賢。

2022-04-13

龍風文化中心十期講義第十六講

------------------------------

【三】布置作業

1.曲度式七言絕句(律)廣義詩譜任選4首。

2.嚴格按下列詩譜寫作。

3.主題自擬,用平水韻。

4.注意謀篇、起承轉合。

5.自己校對好平仄後上交。

6.作業提交格式如下:

龍風文化中心XX系XX區十期第十六次作業

學員:

學號:

-----------------------------------

1)731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2)732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韻)

3)741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4)742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韻)

5)751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6)752曲度式七言絕句(律)·題目(韻部)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韻)

按粘貼順延至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韻)

D.QU IN PARIS

---------------------------------------------

註:

1.提交作業不要帶詩譜。

2.本次作業4首詩題目前一律標註:「曲度式七言絕句(律)」(具體見上面作業提交格式要求)。

3.本次作業上交截止時間:

龍風文化中心布置

------------------------

龍風文化中心十期講義第十六講 第14頁

第16講淺析(高令亞)

一、曲度式七言絕律創作

二、關於對仗

A何時需要使用對仗?

1. 唐五(七)絕句(四句詩式)

唐絕句之任何一式,均無須使用對仗。

2. 唐五(七)律詩(八句詩式)

唐律詩之任何一式,均須使用對仗。

B何處使用?

通常而言,一首八句(四聯)組成的唐五(七)律詩,其第二聯與第三聯必須對仗。但也可例外(以後再講)。

C如何對仗?

首先須知對仗定義與分類等基本概念之後,才知如何對仗。

註解:

以下內容引自網路"對仗"條目,略做增減。

唐律"對仗"概述

1. 定義:

對仗,即依據"字音平仄"與"字意虛實"所構成對偶的語句。包括二個方面:詞語互

為對仗和句式互為對仗。

2. 由來:

古之朝廷議事,皇帝坐塌正中,百官分列兩側相對,此為儀仗。

對仗與漢魏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說是其發展而成。對仗本身就是一種駢偶。

3. 規定

1)對仗首先規定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

2)其次規定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例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

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

3)再者規定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例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比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范圍內的詞,方可為對。

4)對仗分類可有幾種方法。例如,運用寬嚴之分法,則可分成:工對、寬對、鄰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見下面)

運用內容之分法,則可分為: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

4. 分類

1)寬對

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

性相同,即可構成寬對。

寬對比鄰對要求再寬一些。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

例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便是寬對。

2)鄰對

用詞義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稱為"鄰對"。

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

數量等的關系。

例如,白居易《感春》中,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3)自對

自對也叫當句對,即在一句之中某些詞語自成對偶,叫作自對。

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

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但覺游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

府程遙碧落寬。」

詩中多各相為對,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游蜂對舞蝶;第六句的

孤鳳對離鸞等等。

4)借對

也稱為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

借對有兩種借法。

A.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

例如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里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面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借義對」。

B.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系,以甲詞(字)來表示乙詞(字)。例如對句用了甲字,對句本來應當使用與甲字意義相類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義上又不合適。於是就選用一個與甲字同音而又字義相關的丙字來結成對仗。

例如,俞弁在《逸老堂詩話》中說:「洪覺范《天廚禁臠》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殘春紅葯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諧紫);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遷(諧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時之興,唐人多此格,何以穿鑿為哉。」文中所舉就是「借音對」。

5)錯綜對

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的情況。

例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

「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這便

屬於錯綜對。

6)流水對

流水對是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對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關系,兩

者不能脫離或顛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語言結構。

例如,杜甫《聞官司軍收河南河北》詩的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它們有前後相承接的關系,必須是從四川的巴峽到達巫峽,然後才能再從襄陽到達洛

陽,先後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語句的關繫上,是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復

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

之為"流水對"。

參考文獻:

網路:對仗條目。

四、曲度七言絕律近體詩用中譜基本八式(第三套)

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2.8.1曲度大先生: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1)731曲度式七絕·杜甫(上平四支)

文/曲度

苦盡譽來稱詩聖,攀登峰頂萬代師。

精通律韻化仙境,偉業文功千古垂。

2)732曲度式七絕·始皇(下平八庚)

文/曲度

坑儒毀籍世間怨,構建長城何御兵。

兵馬俑封皇陵里,墓前無法堵罵聲。

7)733曲度式七律·無題(上平十灰)

文/曲度

風雨泥濘歸客哀,雷鳴空閃盼子回。

無情落葉從天降,不盡陰雲向北來。

肅肅冷霜常頻顧,綿綿寒雪久蘊災。

鬢絲今長勝前夜,一陣凄涼融濁杯。

8)734曲度式七律·歲月(上平十四寒)

文/曲度

相離時易再見難,歲月無情花己殘。

宵露化成梅芯雨,晨光熙面淚不幹。

春枝怎感季風冷,秋葉能知節氣寒。

青鳥遠飛因何故,無端折返易水灘。

2.8.2邁克導師: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曲度式七絕六首(按曲度廣義七言絕律詩譜)

1)731曲度式七絕·三大戰役(新韻四開)

文/邁克

奠定共和憑三役,平津遼沈又戰淮。

江山奪取幾多血,峰火連天人怎還。

2)732曲度式七絕·援外戰爭(下平八庚)

文/邁克

援朝北上齒唇誼,抗美南行兄弟情。

為國盡忠他鄉葬,清明遙奠塞外兵。

2.8.3白玉導師: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1)731曲度式七絕·中東戰亂(下平八庚)

文/白玉

驟雨烈風雲濤滾,星稀天黑盜匪橫。

家亡國破政權亂,不願成奴悔變更。

2)732曲度式七絕·圓明園(上平四支)

文/白玉

圓明湖岸滿春色,玉帶橋橫凡世奇。

毀閣跡殘依稀在,空遺長恨海戰悲。

2.8.4劉玉娥社長: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文/劉玉娥

1)741曲度式七絕律·月季花(下平二蕭)

細蕊輕紗本色秀,清香素彩芳容嬌。

春秋不減嫩容面,嫁木花開冬夏嬈。

2)742曲度式七絕·玫瑰花(下平二蕭)

玫紅絕愛破空漫,瓣瓣光華迎面飄。

世上情添又一曲,心花數目誠心昭。

2.8.5天虹副社長: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1)731曲度式七絕·周朝(上平十一真)

文/天虹

五霸七雄周朝亂,原來兄弟戰火頻。

秦王鐵騎掃天下,江山歸一萬古人。

2)732曲度式七絕·歷史(下平十二侵)

文/天虹

悠悠華夏五千載,三帝五皇源古今。

多少世爭空餘嘆,紅塵唯剩當代音。

2.8.6蘇菲副社長: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1)731曲度式七絕·丁香花(上平十一真)

文/蘇菲

淡雅散芳聞它味,丁香開放自有神。

百花爭艷獨其外,陣陣飄香迎送人。

2)732曲度式七絕·人生(下平十一尤)

文/蘇菲

春風—度百花盛,草木枯榮唯一秋。

忘卻世間煩心事,茫茫大海一泛舟。

2.8.7許廣文副總教督:曲度式廣義七言絕律詩體詩例

1)731曲度式七律·月色回龍山(下平十二侵)

文/許廣文

曠攬一秋回龍頂,山岩流碧悅耳音。

千年列剎喚雲歇,百步階梯聽雨淋。

疊翠紫台昇平律,禪房香案晚課吟。

松林謖謖樹聲遠,月色斑斑浮古今。

2017年09月21日

2)732曲度式七律·苦栽桃李去俗塵(孤雁格)

文/許廣文

旌帆彩印峻山疊,仰止賢師名度君。

千載禮書撩人性,半眠頑石韻味醺。

金秋淡覺躁聲遠,玉月遙知愁緒雲。

孤領素風他鄉意,苦栽桃李去俗塵。

2017年09月21日

五、作業

1.曲度式七言絕句(律)廣義詩譜任選4首。

高令亞

2022.03.31

三、導讀:曲度編著《唐五(七)言律詩之中對仗問題》

文/許廣文

導讀一:句法結構

《對仗》文中第二所提「規定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

句法結構是指句子成分說的。單句有六大成分,分別是: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但是,詩、詞、曲語言簡潔,成分多有省略;又往往用特殊句式,所以成分劃分有別其他體裁。一般有主語、謂語、賓語;或主語省略,只有狀語、謂語、賓語;或只有狀語、謂語;一般很少出現補語。現舉例,王維《出塞作》中頷聯簡介一下「句子結構」。

出塞作

唐代: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頷聯總體看是「動賓對」:「暮雲空磧時」、「秋日平原好」都是狀語,表示環境、時間等;「驅」、「射」皆為動詞,做謂語;「馬」、「雕」都是動詞的支配對象,做賓語。而主語「驅馬」、「射鵰」的人(將軍)省略了。

導讀二:自對

曲度校長在答疑時也將此對法稱為「句中對」、「就句對」,即本句中一些詞語與另一些詞語自行成對,全聯亦工。清代沈德潛說:「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中本句自為偶者。」(《說詩晬語》);錢鍾書說:「當句對創於少陵(杜甫),定名義山(李商隱)。」(《談藝錄》)。早在王維詩中就有當句對。如《漢江臨晀》:

漢江臨眺

唐代: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天對地」當句對,同屬名詞;「有對無」當句對,同屬動詞;一般情況下,名詞與動詞是不能互為對仗的。但是王維詩中上下句分別以名詞、動詞當句成對,而且十分工整,那麼這一聯也顯得十分工整。曲度校長文中提到宋代洪邁《容齋續筆》卷三有關當句對還有一段專論:「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蓋起於《楚辭》蕙烝蘭藉、桂酒椒漿;…自齊、梁以來,江文通、庾子山諸人亦如此。如王勃《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謂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鍾鳴鼎食之家,青雀黃花之軸,落霞孤騖,秋水長天,天高地迵,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又舉杜甫、李商隱詩句若干,謂「如是者甚多」。在曲度校長的詩詞中也有許多此類「自對」句。如《正是入冬時》:

導讀三:扇面對(隔句對)

《對仗》文中提及對仗分類時,其中有「扇面對」,「扇面對」又稱「隔句對」。四句組成一組對仗;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其實此類對法修辭早在《詩經》中就有。例如《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為讓大家更多了解「扇面對(隔句對)」以下再舉兩例:

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唐代:白居易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萬重雲水思,今夜月明前。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即為:「隔句對(扇面對)」。

龍風學子在詩詞創作時,也有不少作品採用「隔句對」的修辭技法。現摘:王西成(龍風五期優秀學員)《夏風》供大家賞讀:

導讀四:曲度七律選集摘錄

1. 七律·深空皓月襯天河--下平五歌

深空皓月襯天河,遠處風傳動魄歌。

子美凄涼乃詩弟,東坡得意當詞哥。

紅塵滾滾仙何少,靜女悠悠聖不多。

瀟灑酒仙狂殿賦,千年史上幾人和?

註:首句為半對句。頷聯、頸聯標准工對。

曲度2014.7.24 IN PARIS

《「對仗」問題》也是格律詩詞比較難掌握的,曲度校長文中所列的幾類劃分、實則還隱藏好幾種其他類別。如從聲韻上劃分,可以分為:雙聲疊韻對、疊字對、等等。從寬嚴上分其實還有一類「半對半不對」(見《曲度律詩選集》摘錄第1,3,7首),就是說上下兩句只有部分字詞相對,其餘部分不對。如杜甫《月夜》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頷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遙憐對未解」,但其餘一半不相對。再如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是部分字詞相對,其餘未對,如果意佳,是可以的,並不算違律。

——許廣文,2019.03.27.夜,2019.08.26.修改。

E. 傳統詩詞寫作方法十六講

傳統詩詞寫作方法就是符合最基本的評測功能就可以。根據詩詞平仄的規則寫就行。

F. 想學寫古詩詞,希望發點TXT格式的教材來,

推薦你幾本書吧,網上都可以下載到。
1、《詩詞格律》王力的,簡明易懂,適合新手
2、《詩詞十講》龍榆生的,也很全面
3、《白香詞譜》舒夢蘭的,學詞必備,一本不錯的詞譜
4、《詩詞十六講》聞一多的,內容有點多,雜,可以挑一些看看。
5、《平水韻》寫格律詩用的韻譜,《詞林正韻》填詞用的韻譜
先看著寫吧,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G. 詩詞的知識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詩歌的文學常識,歡迎大家查看。

一、名詞解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前6世紀)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中的詩歌在春秋時已流傳於世,當時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孔子與詩三百的關系密切,才有「詩經」之稱。

二、六藝

《詩經》中的作品,按照音樂的不同,分編為「風」、「雅」、「頌」三類。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也稱「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bīn)風,共十五國風,160篇。是詩的精華。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即「王畿」之樂。雅詩共105篇,又按音樂的不同,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於諸侯朝會;「小雅」74篇,用於貴族宴享。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頌」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共40篇,皆出自社會上層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頌德之作。

「賦」是直接描繪、抒情和鋪敘的意思,即直敘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文心雕龍*比興》),使形象更鮮明。

興與比的區別在於,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來說明此物,二者之間必須有類似點;興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詠之物,二者之間不求性質的相類,只是有若隱若現、若有若無的關聯。

三、類型

《詩經》按照內容劃分為祭祀詩、頌贊詩、怨刺詩、婚戀詩、征役詩。

《國風》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政治批評和道德批評的詩。這些詩有些是針對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則帶有普遍意義。總體上說,這些詩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治者的`不滿。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這首詩,以前很多人都解釋為勞動者對剝削者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責問,這恐怕不太確切。應該指出,在《詩經》的時代,所謂「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左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孟子》),在社會的一般認識中,原是名正言順,天經地義。在物質上、精神上都受到嚴重奴役的奴隸們,能否清醒地否定當時社會所公認的這一種原則,本身是個問題;即使有人認識到並表現出來了,這樣的詩也不可能被諸侯和周王朝的樂宮照樣容納,成為貴族子弟日常誦詠學習的對象。《毛詩序》解此詩,謂「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食祿」,應該是正確的。也就是說,詩人還是從社會公認的原則出發,認為「君子」居其位當謀其事,「無功而食祿」就成了無恥的「素餐」——白吃飯。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諷刺的筆法。事實上,「君子」們屍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現象。以他們聲稱的原則諷刺他們的行為,這首詩已經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脫離了原意。

「禮儀」是統治者自身制訂的行為規范,而統治階層的成員,沉湎於荒淫作樂的生活,又往往破壞了這種規范,於是詩人對他們發出尖銳的詛咒。但同時也要看到,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如此尖銳而激烈,乃是因為作者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首先站在維護「禮儀」的立場,這也是社會所承認的「正確」的出發點。再如《碩鼠》,也是相當深刻的政治諷刺詩。詩中把統治者比作貪得無厭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這幫傢伙的沉重壓榨,想要逃到一塊「樂土」中去。從詩中「無食我黍」等句來看,作者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財產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層貴族或其他自由民吧。這種反對過度剝削的意見,也是明智的統治者所願意認可,並認為值得警戒的。

《小雅》中一部分詩歌與《國風》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戰爭和勞役的作品。我們就把這類詩同《國風》中同樣主題的詩放在一起介紹>。《小雅》中的《採薇》、《杕杜》、《何草不黃》,《豳風》中的《破斧》、《東山》,《邶風》中的《擊鼓》,《衛風》中的《伯兮》等,都是這方面的名作。與敘述武功的史詩不同,這些詩歌大都從普通士兵的角度來表現他們的遭遇和想法,著重歌唱對於戰爭的厭倦和對於家鄉的思念,讀來倍感親切。

詩歌的文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