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腎的位置,出入腎門的結構及其排列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正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
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肋腰點),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
至於腎門,腎臟一側有一凹陷,叫做腎門,它是腎靜脈、腎動脈出入腎臟以及輸尿管與腎臟連接的部位。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貳』 腎臟的解剖結構
腎臟為成對的蠶豆狀器官,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
腎(kidney)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可分為內、外側兩緣,前、後兩面和上、下兩端。腎的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是腎盂、血管、神經、淋巴管出入的門戶。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的內緣中央有一凹陷,稱為腎門。腎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輸尿管均由此進出,這部分結構總稱腎蒂。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臟,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叄』 組成腎單位的各部分結構分別位於腎的什麼部位
腎單位(腎小球+腎小管)主要分布在腎臟的皮質和腎髓質靠皮質部分
『肆』 試述腎臟的解刨結構
腎臟解剖結構分為腎皮質和腎髓質:
1、腎皮質:位於表層,占腎臟的外1/3,腎皮質的厚度為1.0cm,皮質內富含血管和皮質腎單位,其中除有腎小球、腎小囊外,還有部分遠端腎小管和皮質集合管,皮質間質含量較少,約佔13%。
2、腎髓質:主要由腎小管組成,在形態上由8—18個腎錐體組成,呈圓錐狀,尖端朝向腎竇,形成腎乳頭,底部朝向外側,與皮質相連,根據其結構特點,髓質可分為內帶和外帶。皮質和髓質並非截然分開,皮質中有許多條髓質放射狀插入皮質,稱皮質髓放線;髓放線之間的腎皮質稱皮質迷路。部分腎皮質伸入腎錐體之間稱為腎柱
『伍』 腎臟的解剖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有哪些
人體有兩個腎臟,左右各一個,形似蠶豆,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約為第12胸椎致第3腰椎的位置,右腎較左腎位置低半個至1個椎體。中國成人腎臟的長寬和厚度分別為10.5至11.5厘米,5至7.2厘米和2至3厘米,男性的一個腎臟重量為100至140克,女性略輕。
腎臟的外緣除起,內緣中間四陷,凹陷中央稱腎門,是腎血管、淋巴管、輸尿管及神經出入腎臟的部位。在腎臟的額狀切面上,腎實質分為表層的腎皮質及內側的腎髓質,腎髓質形成底端朝向腎皮質,尖端伸向腎乳頭的腎錐體。
腎單位是腎臟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每個腎臟約有100萬個腎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小兩部分:腎小體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和周圍包繞的腎小囊(包曼囊)兩部分組成;進出毛細血管叢的分別是進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
腎小球毛細血管叢由3種主要細胞(內皮細胞、臟層上皮細胞、系膜細胞)、基底膜和系膜組成。
腎小管包括近曲小管、拌降支及升支、遠曲小管及集合管;集合管匯集尿液流經腎乳頭至腎盞並最終至輸尿管腎小管在其管腔側和基底膜側分布著不同的轉運蛋白,是水和溶質定向轉運的結構和物質基礎
『陸』 腎的結構是什麼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腎臟的一側有一凹陷,叫做腎門,它是腎靜脈、腎動脈出入 腎臟以及輸尿管與腎臟連接的部位。
腎(Kidney)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可分為內、外側兩緣,前、後兩面和上、下兩端。腎的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是腎盂、血管、神經、淋巴管出入的門戶。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內,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竇。腎竇由腎實質圍成,竇內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腎外緣為凸面,內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臟,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個部分,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體。
腎臟內部的結構,可分為腎實質和腎盂兩部分。
在腎縱切面可以看到,腎實質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皮質,內層為髓質。
腎皮質新鮮時呈淡紅色,由一百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所構成,部分皮質伸展至髓質錐體間,成為腎柱。
腎髓質新鮮時呈紅褐色,為10-20個錐體所構成。腎錐體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錐體底部向腎凸面,尖端向腎門,錐體主要組織為集合管,錐體尖端稱腎乳頭,每一個乳頭有10-20個乳頭管,向腎小盞漏斗部開口。
在腎竇內有腎小盞,為漏斗形的膜狀小管,圍繞腎乳頭。腎椎體與腎小盞相連接。每腎有7~8個腎小盞,相鄰2~3個腎小盞合成一個腎大盞。每腎有2~3個腎大盞,腎大盞匯合成扁漏斗狀的腎盂。腎孟出腎門後逐漸縮窄變細,移行為輸尿管。
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
腎小體內有一個毛細血管團,稱為腎小球,腎小球是個血管球。它由腎動脈分支形成。腎小球外有腎小囊包繞。腎小囊分兩層,兩層之間有囊腔與腎小管的管腔相通。
腎小管匯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匯合成乳頭管,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
『柒』 腎的解剖結構
腎的被膜自內向外可分為3層:①纖維膜:為貼於腎實質表面的一層結締組織膜,薄而堅韌,由緻密結締組織和少數彈力纖維構成。在正常狀態下,容易與腎實質剝離。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由於與腎實質粘連,而不易剝離。②脂肪囊:位於纖維膜的外面,為腎周圍呈囊狀的脂肪層。脂肪囊對腎起彈性墊樣保護作用。③腎筋膜:位於脂肪囊的外面,由腹膜外組織發育而來。腎筋膜分前後兩層,包繞腎和腎上腺。向上向外側兩層互相融合。向下兩層互相分離,其間有輸尿管通過。腎筋膜向內側,前層延至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前面,與大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及對側腎筋膜前層相續連;後層與腰大肌筋膜相融合。自腎筋膜深面還發出許多結締組織小束,穿過脂肪囊連至纖維膜,對腎起固定作用。
腎的正常位置要靠多種因素來維持,如腎被膜、腎血管、腎的鄰接器官、腹內壓以及腹膜等都對腎起固定作用。正常時腎可隨呼吸上下稍微移動。腎的固定裝置不健全時,腎可向下移位形成腎下垂或遊走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