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學習中風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基礎色是哪些色 2025-01-21 04:40:26
怎麼安撫隔離的同學 2025-01-21 04:35:08

學習中風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05 20:45:16

A. 預防中風的小方法

中風是嚴重影響到老人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類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天氣寒冷屋內外的冷熱刺激更會讓老人本就脆弱的血管隨時接受嚴峻的考驗。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預防中風小知識,歡迎閱讀。

為了將各種突發危險控制在“搖籃”中老人除了要堅持鍛煉、健康飲食、調節情志外還應該每天做些小動作,強健血管。

李躍華教授說,活動、按摩頸、肩、頭,能增加腦部的供血量、減輕腦血管的壓力,從而可降低腦中風的患病幾率。

摩擦並按摩頸部: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摩頸部兩側,以皮膚發熱發紅為宜。然後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後腦,左右來回擦至發熱。而後,可以配合一些轉頭活動,頭前俯時脖子盡量前伸,左右轉時幅度不宜過大,做30個循環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勢,兩手緊貼大腿兩側,下肢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共做10次,然後身體不動,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上看左上方5秒鍾,復原後,再換方向做。

運動肩部:雙手放在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肩先由後向前旋轉1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10次,接下來做雙肩上提、放下的反復運動,每次聳肩盡量使肌肉有緊迫感,放鬆時也要盡量使肌肉鬆弛。

兩腳畫圈: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疏通相關經絡,還可刺激關節周圍的腧穴,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作用。活動手腳也能舒筋活血,降低中風危險。

此外,老人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500下左右,也有好處

相關中風知識延伸

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有四個原因可導致缺血性中風:血栓(腦部形成阻塞血塊),栓塞(栓塞從其他地方形成,見下),系統性供血不足(一般性系統性供血不足,如休克)和靜脈血栓。未知原因的中風稱為來源不明。

廣泛使用的缺血性中風分類是在1991年引進的 Bamford 分類。這依賴於臨床症狀及身體檢查以確定對腦部的影響,可用於預測預後以及潛在的病因:

1.總前循環梗塞(TACI)

2.部分前循環梗塞(PACI)

3.腔隙性腦梗塞(LACI)

4.後循環梗塞(POCI)

其中每一個分類都給出了典型的臨場診斷模型。在影像(如CT掃描)確定柱塞位置之前,總稱為總前循環綜合征等(TACS, PACS, LACS, POCS)。

血栓性中風

血栓性中風,血栓(血塊)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附近形成。由於阻塞動脈是漸進的,血栓性中風發病症狀比較慢。即使非阻斷血栓本身,如果血栓停止移動(所謂的“栓”),可導致栓塞中風。血栓性中風,視乎血栓形成血管的類型,可分為兩類:

1.大血管疾病包括一般和內部頸動脈,椎,和腦底動脈環(Willis環)。可能在大血管形成的血栓病包括(按發病率從低到高):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收縮(動脈收緊),主動脈,頸動脈或椎動脈剝離,各種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多發性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血管炎),狼瘡性血管病,煙霧病和纖維發育不良。

2.小血管疾病,涉及規模較小的動脈內腦:分行腦底動脈環(Willis環),大腦中動脈,莖,及所引起的動脈從遠端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在小血管可能形成的血栓疾病包括(按發病率從低到高):脂透明膜病(lipohyalinosis -由於血壓高和老齡,脂肪在血管積聚)和類纖維蛋白(fibrinoid)豆狀核變性(涉及這些血管被稱為腔隙性梗死)和微細血管硬化(小動脈粥樣硬化)。

鐮狀細胞性貧血,可引起血細胞積聚和阻塞血管,也能導致中風。中風是20歲以下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第二殺手。

栓塞性中風

栓塞性中風是指來自動脈其他地方的栓塞,顆粒或碎片。栓塞是最常見的,但它也可以是其他物質,包括脂肪(如骨折導致骨髓外溢),空氣,癌細胞或細菌群

栓塞性中風圖冊(通常是由感染性心內膜炎)。

因為栓塞源自其他地方,局部治療只暫時解決問題。因此,必須查明栓塞來源。因為栓塞是突然發病,症狀通常是開始時最嚴重。此外,栓塞可能被吸收,隨血液流動到其他地方或完全消失,栓塞症狀可能是暫時性的。

栓塞最常源於心臟(尤其是心房顫動),但也可能來自動脈的其他地方。反常(paradoxical)栓塞指心臟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形成深靜脈血栓從而影響大腦。

源自心臟的栓塞,可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

1.高風險:心房顫動和陣發性心房顫動,二尖瓣風濕性疾病或主動脈瓣病變,人工心臟瓣膜,已知的心房或心室(vertricle)血栓,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持續心房撲動,最近的心肌梗死,慢性心肌梗死(射血分數< 28 %),充血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數< 30 %),擴張型心肌病,疣狀(Libman-Sacks)心內膜炎,消耗性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乳頭狀彈力纖維瘤,左心房粘液瘤和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手術治療

2.低風險:二尖瓣環鈣化,卵圓孔未閉(PFO),房間隔瘤,房間隔瘤與卵圓孔未閉,無血栓左室室壁瘤,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房孤立“煙霧”(非二尖瓣狹窄或心房顫動),主動脈或近端拱復雜動脈粥樣硬化

系統性供血不足

系統性供血不足是身體所有部分血流量減少。常由於心臟泵功能衰竭,心臟驟停或心律失常,或由於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積液,或出血導致血液從心臟輸出減少。低氧血症(血中氧含量低)可能促成該供血不足。

因為全身供血減少,大腦的各部分(尤其是“分水嶺”地區-主腦動脈供血的周邊地區)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血流不一定停止而是減少,以致腦損傷。這種現象也稱為“最後草甸”,用以形容在灌溉的最後草甸收到最少水量。

靜脈血栓

腦靜脈竇血栓致中風是由於靜脈壓力超過動脈壓力。失血性轉變(漏出血液流到受損腦組織)比其他類型的缺血性中風更有梗死可能。

出血性中風

顱內出血是顱骨內任何地方的的血液積累。通常將顱內出血分為內出血(腦內出血)和外出血(頭骨內,大腦外)。內出血是由於顱內腦實質性出血或腦室內出血。外出血又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腦膜和顱骨間出血),硬膜下血腫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大部分的出血性中風都有其特殊的症狀(如頭痛,前頭部外傷)。

腦出血(ICH)是出血直接進入腦組織,形成一個逐漸擴大的血腫。ICH常發生在小動脈,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外傷,出血疾病,澱粉樣血管病,非法使用毒品(如安非他明或可卡因)和血管畸形。血腫不斷擴大直到周圍組織限制它的擴大,或出血進入腦室系統,腦脊液,或軟腦膜而解壓。三分之一的顱內出血發生於大腦的右心室。腦出血30天之後死亡率是44 %,高於缺血性中風,甚至高於非常致命的蛛網膜下腔出血。

B. 中風發病原因、治療原理及治療方法

本病病因較多,從臨床看,以內因引發者居多。中風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過極,心火暴甚,可引動內風而發卒中。臨床以暴怒傷肝為多,因暴怒則頃刻之間肝陽暴亢,氣火俱浮,迫血上涌則其候必發。至於憂思悲恐,情緒緊張均為本病的誘因。
2.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引動肝風,夾痰上擾,可致病發,尤以酗酒誘發最烈。
3.勞累過度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即指人身陽氣,若擾動太過,則亢奮不斂。本病也可因操持過度,形神失養,以致陰血暗耗,虛陽化風擾動為患。再則縱欲傷精,也是水虧於下,火旺於上,發病之因。
4.氣候變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關。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脈循行。正如《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則血凝位,凝則脈不通……」。其次早春驟然轉暖之時,正值厥陰風木主令,內應於肝,風陽暗動,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5.血液瘀滯
血瘀的形成多因氣滯血行不暢或氣虛運血無力,或因暴怒血蘊於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滯,或因熱的陰傷液耗血滯等,本病的病機多以暴怒血蘊或氣虛血瘀最為常見。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應該包括肢體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兩大部分內容。前者是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手段,使病人患側的肢體盡可能恢復正常功能,增加肌力,降低肌肉張力,使病人的關節靈活,防止廢用性萎縮和關節攣縮等進一步病理改變。後者則是要充分利用健側肢體的殘余功能,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在偏癱情況下的個人自理生活的動作和技巧,而減輕家屬負擔,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達到「殘而不廢,生活自理」的目標。康復鍛煉的原則。
偏癱佩戴助行儀可以恢復行走,中風需要做大動脈血管萎縮預防,只要供血通暢就不會中風。

C. 中風是什麼

腦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於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綜合征,其所導致的神經系統局灶性症狀和體征,與受累腦血管的血供區域相一致。本病按腦的病理改變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腦常見的症狀表現有突發劇烈頭痛、口齒含糊不清、言語困難、口角歪斜、偏身肢體無力、偏身知覺減退等。

腦卒中起病急,預後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一經發現,應當立即送醫治療。腦卒中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冬季比春、夏、秋的發病率高。

腦卒中是可以早期預防的,患者應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合理運動鍛煉,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定期體檢,積極防治。

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它與缺血性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了多數國家的三大致死疾病。
基本知識
高危人群
中年及老年人,具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
遺傳情況
大部分不遺傳。但家族中如果有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出現過腦卒中,出現腦卒中的風險會加大。

D. 中風該怎麼預防

中風,中醫病名,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因感受外邪(風邪)所致,在《傷寒論》名曰中風(亦稱桂枝湯證);內風屬內傷病證,又稱腦卒中,卒中等。現代一般稱中風,多指內傷病證的類中風,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或血溢於腦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蹇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之特點的疾病。這里介紹的為類中風(腦卒中)。

【臨床表現】

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的深淺沿用《金匱要略》的分類方法辨中經絡還是中臟腑。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屬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根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葯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風中經絡的辨證方法,分為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五型的臨床表現見辯證施治各證型中的證候。

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強對全民普及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才會真正獲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腦中風的症狀包括】

1、頭痛:無論是腦出血或腦梗死,頭痛非常常見,亦是一個重要的腦中風症狀和信號。

2、嘔吐:一般是伴隨頭痛一起出現的,也非常常見,其特點是多為噴射狀嘔吐。如遇有嘔吐咖啡色(醬油樣或棕黑色)液體,表示病情非常嚴重。

3、眩暈:眩暈還多伴有嘔吐或耳鳴,是腦中風的症狀中比較常見的。

4、一側肢體和面部的感覺異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現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從口角流出的現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6、突發的視感障礙:表現為看不見左或右的物體或視覺缺損,也可以表現為一過性的眼前發黑或眼前突然飛過一隻蚊子的感覺。

7、突發的言語不清和吞咽嗆咳症狀:表現為病人說話不清,吐詞困難,喝水或吞咽時嗆咳。

8、意識障礙:變現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應、打呼嚕,嚴重的可出現深度昏迷。

【預防】

1)、及時治療誘發病

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葯,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葯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葯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葯物。

控製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注意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盡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花一分鍾讀完這篇文章,也許有益】:

故事:某老三屆同學聚會,一位女士在搞烤肉時絆倒,摔了一跤,旁邊的朋友建議找醫護人員,但她很確定自己沒事,只是穿了新鞋被磚塊絆了一下罷了。在她還有點顫顫巍巍站立不穩的時候,她的同學們幫她清洗干凈,又為她盛了一盤食物,她就跟著大家一起享受接下來的時光了。

聚會後,她的先生後來打電話通知大家,她被送到醫院,傍晚六點,就過世了,原因是她在烤肉聚餐的時候中風。如果他們懂得辨識中風的症兆,她現在也許還跟我們在一起。

其實中風是有先兆並可預防的。某腦神經外科醫師說,如果他能在三小時之內接觸到中風患者,他就可以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訣竅就是辨識診斷出中風的問題,並讓病患在三小時之內接受醫療,而這並不是很難。辨識中風 讓我們記住S、T、R三步驟,請閱讀並學習!有時候中風的症兆很難辨認,不幸的是,缺乏警覺就會帶來災難。身邊的人辨認不出中風的徵兆,中風患者就會嚴重腦傷。醫生說,旁人只要問三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辨識中風: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說一句簡單的句子 (要有條理,有連貫性),例如:今天天氣晴朗。R:(raise)要求患者舉起雙手。注意:另外一項中風症兆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頭,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就要立刻打120!並且要把症狀描述給接線生。

心臟病發作在睡眠的時候,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但是,劇烈的胸疼足以把人從沉睡中痛醒。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種狀況發生的話,立刻口含兩顆阿司匹林讓它化開,然後喝一點水吞下。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者沙發上靜候救護車援助┅ 千萬別躺下!臨上救護車並告訴醫生你已經服下兩顆阿司匹林。 一個心胸科醫師強調,如果每個收到這份郵件的人,能夠轉發十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了! 希望你也做你的部分……請轉寄轉發!別只存檔。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再忙,也要把做善事放在第一位

E. 如何識別中風和中風樣症狀,在年輕人中也可能中風

中風和中風樣症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中風是一種腦損傷,當流向大腦的血流突然中斷時發生。

「大腦對通過血液獲得足夠的氧氣和葡萄糖非常敏感。如果你有一個阻塞流動的血塊,那麼它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阿爾伯斯博士說。「這有點像心臟病發作,但它發生在大腦而不是心臟。」


中風有兩種主要類型: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 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約占所有中風的 87%。當血凝塊阻止血液和氧氣流向大腦時,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中風。當動脈變得太窄而無法有足夠的血液通過時,有時會發生阻塞,這稱為狹窄。這種中風的原因包括吸煙、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水平、糖尿病和過量飲酒。

出血性中風 不太常見,占其餘中風的 13%。出血性中風有兩種類型——腦內出血(最常見,發生在大腦中的動脈破裂時)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太常見的類型,發生在動脈瘤導致大腦表面周圍出血時) . 泄漏的血液會對腦細胞造成太大的壓力,進而損害細胞。這種類型中風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超重、過量飲酒、吸煙、壓力和缺乏運動。

還有所謂的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有時稱為小中風或 TIA——當大腦的血液供應暫時中斷時會發生。盡管這些短暫中風的症狀與急性中風相似,但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 表示,所有跡象都應由醫療專業人員認真對待和評估。小中風可能是未來更嚴重的中風的警告信號。

慢性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吸煙、肥胖和不 健康 的飲食是可能引發這些類型中風的一些方面。


盡管年輕人中風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但大約 30% 的 45 歲以下成年人實際上並不知道中風的警告信號是什麼樣的。

能夠及早識別中風或中風樣症狀對於獲得更好的結果至關重要。快速識別和治療可以減少中風可能引起的任何腦損傷。這就是為什麼專家敦促人們記住這句話:最好記住並輕松發現中風的跡象。

@: 平衡/腿部無力。(這個人站起來有困難嗎?)

@: 眼睛/視力。(這個人視力有問題嗎?)

@: 臉。(這個人是臉下垂,還是一側臉麻?)

@: 手臂。(身體的一隻手臂/一側是否虛弱或麻木?)

@: 說話。(這個人說話有困難嗎?)

@: 時間。(如果您注意到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那麼該是所有 9-1-1 的時候了。)

中風的體征和症狀也可能因涉及大腦的哪個部位以及大腦的哪個部位出現血流中斷而有所不同。例如,如果大腦後部受到影響,您可能會遇到視覺問題。如果中風影響腦乾的平衡中心,結果可能是旋轉、眩暈和不穩定。

「在大腦的左半球,那裡是語言區域的所在地,它控制著身體的右側。突然間出現說話困難、身體右側虛弱或麻木的人會是典型的涉及大腦左半球的中風,」

「症狀的變化很大,具體取決於大腦的哪個部分受到影響。」

此外,美國中風協會表示,一個人在 55 歲之後每 10 年患中風的風險幾乎翻一番。

但同樣,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中風的風險會增加,中風和中風樣症狀與 COVID-19 之間也可能存在某種聯系。

勞埃德-瓊斯博士說:「新冠病毒會增加體內炎症並增加身體形成血栓的能力,這也是大多數中風的問題。」 「在一些我們已經看到嚴重全身並發症的患者中,腎衰竭、肝臟問題、心臟問題、大腦問題與這種似乎伴隨感染傳播的凝血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風風險最高的人也會出現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和吸煙等 健康 問題。

「這些會導致斑塊的形成,即人們稱之為動脈硬化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種斑塊會在幾十年內發生,」Albers 說。「當你考慮到中風的其他一些危險因素時,為什麼中風最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是有道理的。」

保持身體 健康 並可能幫助自己避免中風的最積極的方法之一就是 健康 飲食。Lloyd-Jones 博士說,這包括關注低鈉食物和避免加工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蛋白質也是一個好主意。需要採取的其他步驟包括保持 健康 的體重、參加 體育 鍛煉以及熟悉您的中風家族史。

「了解你的血壓、血糖和血膽固醇的數字可以幫助你制定計劃來控制任何這些事情,如果它們升高或失控,」勞埃德 - 瓊斯博士補充道。

還有一個助記符,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如何預防中風——那就是學習中風預防的 ABCS:

A: 阿司匹林。(這種葯物可以幫助降低中風的風險,但不應在中風活躍的情況下服用。)

B: 血壓。(控制和監測您的血壓。)

C: 膽固醇。(控制和監測你的膽固醇。)

S: 吸煙。(盡快戒煙,或者永遠不要開始。)


Lloyd-Jones 說,與此同時,中風的治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所經歷的 健康 影響。如果您的血栓導致中風(缺血性中風),醫生通常會使用血液稀釋劑,這是一種去除血栓並恢復流向大腦的血液以挽救腦組織的有效方法。如果大腦出現出血問題(出血性中風),治療通常包括頭部的快速CT 掃描和可能的手術,這可以去除任何血液並減輕大腦的壓力。

F. 中風的概念是什麼

凡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血液循環障礙和腦組織機能或結構損害的疾病都可以稱為中風。所以,中風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在這里一般指的是腦動脈系統的缺血或出血。

不論是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都會造成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腦組織損害,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神經-精神症狀,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治癒後很多病人留有後遺症。因此,中風是危害健康的大敵。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高血壓、動脈硬化與中風有著緊密的聯系。中風不僅發病率高,而且致殘率高,死亡率也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因此,了解中風的有關知識,不僅對中老年人,而且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項防重於治、防治結合,從而降低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重要措施,在提高壽命和改善生存質量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已經把中風的防治作為國家科技攻關的重點項目之一,並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G. 世界預防中風日的中風基本知識

「中風」一名由來已久,古時中國醫學認為,人得到「邪風」便會導致突然失去局部感覺和行動能力。「中風」一詞在古醫學文獻上通行。
在《傷寒論》中,中風是太陽病的分類之一,屬太陽表虛證(另一個是傷寒)。《傷寒論》第2條說:「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其主要病機是:外邪襲表,衛不外固,營不內守,營衛不和。在太陽中風的主要脈證中,以汗出最具特徵,能區別於太陽傷寒的無汗。 出血性中風:俗稱「爆血管」或「腦溢血」,由於高血壓或腦血管疾病,例如腦血管腫瘤而導致腦血管破裂。
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因血凝塊流到腦血管造成閉塞。 中風征狀視乎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常見病徵有:
局部感覺麻木,例如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
肢體無力,尤其是身軀單側、單肢
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
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咽困難、嘴歪
視力范圍減小,或眼睛肌肉失調、出現復視
神志不清、昏迷
其他征狀:例如突發性的劇烈頭痛、持續的暈眩 戒煙。
經常做運動,保持心境平和。
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高膽固醇及高動物脂肪食物 。
避免酗酒。
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有中風者,必須定期檢查和接受適當治療,確保血糖或血壓處於正常水平。
曾患有缺血性中風或心臟病,而又由醫生處方給予預防葯物的人士,應定期覆診和服葯。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重視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增強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如中風病患者重獲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巧,減少倚賴別人,這樣既可減慢機能退化,亦可減輕家人及照顧者的負擔。
保持肢體的功能,防止並發病如褥瘡、肺部感染、哽咽及肩周炎發生。
中風能導致半身不遂,但憑著意志及通過適當治療,不少病人亦可重新恢復部份機能,可向專業人士求助。

H. 關於腦中風知識

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在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根據統計中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00萬。發病率高達120/10萬。現倖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殘率高達75%。中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復發。
腦中風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是當務之急。

I. 急求中風的相關知識

中風
以突然昏厥,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僅有?僻不遂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其特點是發病急驟,變化迅速。

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瘀血內阻。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欲勞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風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中經絡,一般僅見肌膚麻木,口眼?斜,言語塞澀,或半身不遂,無神志障礙。常見證型有:①風邪入中,經絡痹阻型。兼惡寒發熱,苔薄脈浮。治宜祛風通絡。方用大秦艽湯。②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型。兼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③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兼痰多便秘,苔膩脈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氣湯加味。中臟腑,除見中經絡的症狀外,還有朦朧思睡或昏憒無知等神志症狀。又可分為閉脫二證:①閉證。證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多屬實證。屬陽閉者兼見面紅身熱,苔膩脈滑。治宜辛涼開竅,滋陰熄風,方用至寶丹和羚羊角湯。陰閉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脈緩。治宜辛溫開竅,豁痰熄風,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②脫證。證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尿遺。多屬虛證,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部分中風病人留有後遺症,如偏癱、失語等,這與病情輕重,治療和護理是否及時得當有關。

【概念】
中風(applexy)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僅以口歪、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症的疾病。因發病急驟,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後遺症;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高,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因此,是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患。
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屬本病范疇。西醫學將本病主要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類,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常可導致出血性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風。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變學異常及情緒的異常波動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頭顱CT、核磁共振檢查可確診。

--------------------------------------------------------------------------------
【病因病機】
中風的發生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復雜的病理過程,風、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腦府為其病位。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風妄動;五志過極,肝陽上亢,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上沖;飲食不節,恣食厚味,痰濁內生;氣機失調,氣滯而血運不暢,或氣虛推動無力,日久血瘀。當風、火、痰濁、瘀血等病邪,上擾清竅,導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時,則發生中風。「竅」指腦竅、清竅;「閉」指閉阻、閉塞;「神」指腦神;「匿」為藏而不現;「導」指主導,引申為支配;「氣」指腦神所主的功能活動,如語言、肢體運動、吞咽功能等。

--------------------------------------------------------------------------------
【辨證】
1.中經絡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口角歪斜。
兼見面紅目赤,眩暈頭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黃,舌紅或絳,苔黃或燥,脈弦有力,為肝陽暴亢;肢體麻木或手足拘急,頭暈目眩,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為風痰阻絡;口粘痰多,腹脹便秘,舌紅,苔黃膩或灰黑,脈弦滑大,為痰熱腑實;肢體軟弱,偏身麻木,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膩,脈細澀,為氣虛血瘀;肢體麻木,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拘攣或蠕動,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風動。
2.中臟腑
主症 神志恍惚,迷濛,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兼見神昏,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肢體強痙,為閉證;面色蒼白,瞳神散大,手撒口開,二便失禁,氣息短促,多汗腹涼,脈散或微,為脫證。

--------------------------------------------------------------------------------
【治療】
本病發病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主症。一般情況下發病後初始2周內為急性期,2周以後進入恢復期,半年以上則為後遺症期。急性期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而在恢復期的治療中則中醫尤其是針灸治療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針灸能顯著改善癱瘓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提高治癒率,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中風病歷史悠久,見效獨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即有明確記載:「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以後歷代醫家對針灸治療本病各有論述,無論是取穴還是針灸方法,都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代針灸工作者在總結前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使針灸治療本病的有效率和痊癒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傳統的針灸方法以疏通經絡為主,多取陽經穴,輔以陰經穴,對中風癱瘓的多數症狀確有療效。近來又有針刺「醒腦開竅」法應用於中風病的臨床治療,該法在選穴組方、運針手法方面進行了革新,以取陰經穴為主,陽經穴為輔,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腦的功能,醒神通絡。利用蜜蜂尾針蟄刺穴位,比單純的針灸治療更有效果。蜂針液對於腦中風後遺症的療效與其所含有相當復雜的化學成分直接相關,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這些化學成分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和生物學效誚發揮綜合作用的結果。腦中風屬疑難病症,中西醫治療尚無理想效果的葯物。採用蜜蜂針灸療法,給腦中風患者的康復來了希望。

1.基本治療
(1)中經絡
治法 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疏通經絡。以手厥陰經、督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 內關 水溝 三陰交 極泉 尺澤 委中
配穴 肝陽暴亢者,加太沖、太溪;風痰阻絡者,加豐隆、合谷;痰熱腑實者,加曲池、內庭、豐隆;氣虛血瘀者,加足三里、氣海;陰虛風動者,加太溪、風池;口角歪斜者,加頰車、地倉;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環跳、陽陵泉、陰陵泉、風市;頭暈者,加風池、完骨、天柱;足內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歸來、豐隆、支溝;復視者,加風池、天柱、睛明、球後;尿失禁、尿瀦留者,加中極、曲骨、關元。
操作 內關用瀉法;水溝用雀啄法,以眼球濕潤為佳;刺三陰交時,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成45°角,使針尖刺到三陰交穴,用提插補法;刺極泉時,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經上取穴,避開腋毛,直刺進針,用提插瀉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脹和抽動感為度;尺澤、委中直刺,用提插瀉法使肢體有抽動感。余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 心主血脈藏神,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腦為元神之府,督脈入絡腦,水溝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滋補肝腎。極泉、尺澤、委中,疏通肢體經絡。
(2)中臟腑
治法 醒腦開竅,啟閉固脫。以手厥陰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 內關 水溝
配穴 閉證加十二井穴、太沖、合谷;脫證加關元、氣海、神闕。
操作 內關、水溝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太沖、合谷用瀉法,強刺激;關元、氣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闕用隔鹽灸法,直至四肢轉溫為止。
方義 內關調心神,水溝醒腦開竅。十二井穴點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經氣,調和陰陽。配太沖、合谷,平肝熄風。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灸之可扶助元陽。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配合氣海可益氣固本,回陽固脫。
2.其他治療
(1)頭針法 選頂顳前斜線、頂旁1線及頂旁2線,毫針平刺人頭皮下,快速捻轉2—3 分鍾,每次留針30分鍾,留針期間反復捻轉2—3次。行針後鼓勵患者活動肢體。
(2)電針法 在患側上、下肢體各選兩個穴位,針刺得氣後留針,接通電針儀,以患者肌肉微顫為度,每次通電20分鍾。

--------------------------------------------------------------------------------
【按語】
1.針灸治療中風療效較滿意,尤其對於神經功能的康復如肢體運動、語言、吞咽功能等有促進作用,針灸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期間應配合功能鍛煉。
2.中風急性期,出現高熱、神昏、心衰、顱內壓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時,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3.中風患者應注意防止褥瘡,保證呼吸道通暢。
4.本病應重在預防,如年逾40,經常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偶有發作性語言不利、肢體痿軟無力者,多為中風先兆,應加強防治。

致病原因
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見於中老年人。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顱內出血。

一、蛛網膜下腔出血。
1. 動脈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動脈瘤;(2)動脈硬化性動脈瘤;(3)細菌性動脈瘤。
2.血管畸形。
3.動脈硬化。
4.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腦出血。
1.高血壓腦出血。
2.繼發於梗塞的出血。
3.腫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動脈炎引起。
6.葯物引起(抗凝劑,血栓溶解劑如尿激酶等)。
7.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腦梗塞(頸動脈系統及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一、腦血栓形成。
1.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2.各類動脈炎引起。
3.外傷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症等。
5.葯物。
6.其他原因。
二、腦梗塞。
1.心源性。
2.動脈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氣栓、瘤栓、寄生蟲栓、靜脈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一、頸動脈系統。
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腦供血不足。

高血壓腦病。

顱內動脈瘤。

一、先天性動脈瘤。
二、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三、細菌性動脈瘤。
四、外傷性假性動脈瘤。
五、其他。

顱內血管畸形。

一、腦動、靜脈畸形。
二、海綿狀血管瘤。
三、靜脈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靜脈瘤。
五、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六、毛細血管瘤病。
七、腦一面血管瘤病。
八、顱內一顱外血管交通性動靜脈畸形。
九、其他。

腦動脈炎。

一、感染性動脈炎。
二、大動脈炎(主動脈弓綜合征)。
三、彌散性紅斑狼瘡。
四、結節性多動脈炎。
五、顳動脈炎。
六、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七、鉤端螺旋體動脈炎。
八、其他。

腦動脈盜血綜合征。

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

一、海綿竇血栓形成。
二、上矢狀竇血栓形成。
三、直竇血栓形成。
四、橫竇血栓形成。
五、其他。

腦動脈硬化症。

[編輯]臨床表現
原發性腦出血的症狀:
通常突然起病,在幾分鍾至數小時發展達高峰,有些經24-48小時緩慢進行。出血嚴重的病人發生頭痛、嘔吐後,短時間內進入昏迷。較輕的病人可能在頭痛、頭昏後,先發生肢體的無力,逐漸產生意識障礙。出血量少的病人可以始終意識清醒。頭痛見於50%的病人,發生嘔吐的占極大多數。癲癇發作不到10%。
腦血栓的症狀體征:

呈突然起病,常開始於一側上肢,然後在數小時或一、二天內其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進行性累及該側肢體的其他部分。

多數不伴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症狀,較大動脈閉塞後數日內發生的繼發性腦水腫可使症狀惡化並導致意識障礙,嚴重腦水腫還可引起致命性的顱內結構移位(腦疝)的危險。

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現對側偏癱(程度嚴重)、偏側麻木(感覺喪失)、同向偏盲,主側半球(通常為左側)受累時可表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時則發生失用症。

頸內動脈:可引起同側眼失明,其他症狀常常與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閉塞後出現的症狀體征難於鑒別。

大腦前動脈:不常見,一側可引起對側偏癱(下肢重,上肢輕)、強握反射及尿失禁。雙側受累時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識模糊,偶可出現緘默狀態及痙攣性截癱。

大腦後動脈:可有同側偏盲、對側偏身感覺喪失、自發的丘腦性疼痛、或突然發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優勢半球受累時可見失讀症。

椎-基底動脈:眼球運動麻痹、瞳孔異常、四肢癱瘓、進食吞咽困難、意識障礙甚至死亡。

[編輯]診斷方法
腦脊液檢查。

頭顱CT檢查。

腦血管造影。

腦部B超檢查。

腦電圖。

[編輯]治療方法
腦血管病的發病率,病死率和病殘率均較高,故應加強防治。具體疾病有具體的治療。

急性期:

1.內科治療:
(1)一般治療:①安靜卧床。②鎮靜、止痙和止痛葯。③頭部降溫。
(2)調整血壓。
(3)降低顱內壓。
(4)注意熱量補充和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5)防治並發症。
2. 手術治療。

恢復期:治療的主要目的為促進癱瘓肢體和語言障礙的功能恢復,改善腦功能,減少後遺症以及預防復發。

1.防止血壓過高和情緒激動,生活要規律,飲食要適度,大便不宜干結。
2.功能鍛煉。
3.葯物治療:可選用促進神經代謝葯物,如腦復康、胞二磷膽鹼、腦活素、r-氨酪酸、輔酶Q10、維生素B類、維生素E及擴張血管葯物等,也可選用活血化瘀、益氣通絡,滋補肝腎、化痰開竅等中葯方劑。
4.理療、體療及針灸等。

【怎樣預防】

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葯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葯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葯物。

控製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注意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盡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