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茶圈知識大全

茶圈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05 07:09:53

『壹』 茶葉圈的那些「黑話」你知道多少

所謂的茶葉圈「黑話」,應該是一些茶行業的專業術語吧。
例如:小葉,中葉,大葉,社前,明前,雨前,葉位,獨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茶青,萎調,曬青,蒸青,炒青,揉捻,發酵,渥堆,清香,高香,豆香,粟香,花香,果香,奶香,湯色,混濁,透明度,色澤,清綠,淡黃,綠中顯黃,琥珀色,淡黃,金黃,扁茶,針形,散茶,毛茶,葉底,口感,苦澀,回甘,生津,喉韻,山頭,南倉,北倉。。。。。。
茶行業,
和其他行業一樣「易學難精」,多喝,多看,多感受,多聽,多學,多體會。

『貳』 泡茶新手應該如何了解茶葉如何正確學習泡茶

作為剛入茶圈的新手,常常是懵懵懂懂的狀態,不知道如何了解茶葉,如何學習泡茶。其實剛開始大家都是這樣,在自己陌生的領域常感到手足無措,只要我們定下目的,掌握好學習的方向,那麼我們就能從容不迫,慢慢去學習泡茶方法即可。

『叄』 關於武夷岩茶肉桂你該了解的幾個知識你知道嗎

一、外形

肉桂茶的外形是條索緊結,相對於水仙來說,葉片偏短然後烏褐色比較油潤。湯色橙黃清澈,略微帶點暗紅,肉桂的口感上偏霸氣點,它的苦澀味會比水仙濃烈些,葉底黃亮,俗稱綠葉紅鑲邊。入口醇厚而鮮爽,好的肉桂還有回甘。

一般是中足火工藝的肉桂會出現花果香,茶湯入口,前幾道水果香明顯,越往後喝果香減退,花香顯,帶著草木的鮮香,但是花果香也有交融的時候,這時味蕾會先觸碰到果香,然後是花香。花香大多是在喉底回甘時才會出現。

也有小部分可以出現奶香,火功再焙上去,我們稱之為足火,再高,就是高火了,這個時候,一般為奶香多些。奶香並沒有辦法從茶湯中剝離出來 ,它融在湯水裡,一般不會單獨出現,與果香、花果香為伴,讓茶香帶著甜潤的脂粉香。

還有就是桂皮香,它是肉桂的品種特徵,類似於香水中的基調,就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里的“桂皮”,德國人冬天流行的一種自製紅酒叫“熱紅酒”,就是將桂皮里的味道充分揮發到酒里,那個桂皮里揮發出來的味道,就近似於肉桂的基調啦!

『肆』 茶道知識大全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茶道有什麼知識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道知識,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知識

中國的茶葉 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 、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道禮儀知識

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裡如果有貴賓來做客的話,首先需要先讓座給客人,然後就要給客人准備茶了,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的會後,我們需要注意相關的茶葉用量,茶葉不可以放置的很多當然也不可以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

茶道講究禮儀細節

無論是買茶還是在一些茶博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茶藝師在進行茶道的禮儀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茶道的禮儀實在過於繁瑣,甚至難以記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將這一整套的茶道的禮儀全部掌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

茶道的禮儀注重細節,這些細節在我們心頭煩亂的時候往往無法兼顧到,事實上內心沉靜下來,與茶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細節的表現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肢體一部分一樣,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說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清洗干凈,然後需要敲三下,舉起兩下,這樣就完成了清洗,而當結束的時候,需要先用熱水將茶杯中的殘茶清洗干凈,然後再用熱水將茶杯清洗一遍,清洗過後敲兩下舉起,如此就完成了結束時的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有相同之處,卻絕對不能混淆。

還有在品茶的時候,為避開正面飲茶,需要將茶杯轉動一圈半,飲茶完畢之後清潔嘴唇觸碰的位置,然後將茶杯轉回正面,如此反復,這就是茶道的禮儀細節。

茶藝的知識

一、關於茶藝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沖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漢族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閑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二、涵義

陳香白說茶道有‘七義一心’,茶藝是其七義理之一。

茶藝是茶道這一普遍概念下屬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動中的以茶葉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總稱。可以把茶藝概括為“茶道的表現方法;可以把茶藝限制為“工夫茶藝”或是“綠茶茶藝”等等。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庄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

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三、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漢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伍』 泡茶的步驟教學 新手如何快速學會泡茶

多加練習就可以快速學會泡茶,泡茶的步驟如下:

1、燙壺:在泡茶之前要用開水燙壺。

『陸』 茶的冷知識

小陳茶事說,帶「紅」不一定是紅茶。大紅袍就不是紅茶。茶圈裡面,名字帶有「紅」的不一定是紅茶,也可能是烏龍。
沒錯,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茶界烏龍。因為大紅袍的真正分類,是六大茶類里的烏龍茶。烏龍茶,又稱青茶。在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廣泛分布。
聞名遐邇的大紅袍,是閩北烏龍茶的代表。相傳大紅袍的得名,是因為在明朝年間,有書生進京趕考。
路途中經過武夷山時突然生了病,好在遇到了好心的僧人,給他喝茶治病。後來這位書生高中後,將明朝官員的大紅色官袍披在茶樹上,「大紅袍」由此得名。
而紅茶之所以取名為「紅茶」,是因為它的發酵程度較高,茶黃素和茶紅素的含量高,葉片「紅變」表現較為明顯。
不論是正山小種、工夫紅茶、還是紅碎茶等。它們的葉底以古銅色為主,顏色比其它茶偏深偏紅。由此,因加工方式的特殊,紅茶才正式得名。
從大紅袍的取名故事看,它的名字得來和紅茶沒有任何關系。作為武夷岩茶界的茶王級存在,大紅袍的身上可有不少茶圈趣聞。
1972年時,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收到了一份國禮——大紅袍。
那四兩珍貴的母樹大紅袍,被周總理打趣成「半壁江山」,在中美外交史上留下美談。
而到了2006年,母樹大紅袍正式停采。
等到2007年的時候,已經絕版的母樹大紅袍進入國家博物院收藏,成為當時唯一館藏的茶葉。
時至今日,市面上經過特意拼配的商品大紅袍,仍然備受廣大茶友喜愛。
可見,「大紅袍」這三個燙金大字,在茶界里的江湖地位不淺。
茶界新人要想在茶桌上獲得更豐富的談資,多從大紅袍那深扒趣聞,可是行之有效的捷徑!

『柒』 中國茶文化知識有哪些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嘗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茶文化知識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鑒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鑒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

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制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葉喝法與使用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醫學科學家曾在盛夏酷暑天進行過飲茶實驗:用紅外線溫度記錄儀測定皮膚溫度,結果發現吃冷飲只能使人的嘴唇周圍變冷,不能把局部的溫差傳遍全身,且會很快被體溫所平衡;飲熱茶,9分鍾後,整個身體皮膚的溫度可逐漸下降1--2℃,並能持續20分鍾之久,以後雖然逐漸恢復到原來溫度,但人的感覺依然是涼爽輕快,舒適異常。

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茶葉沖泡程序

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2、觀音入宮(落 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鍾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中醫說茶

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葯理作用也不一樣。產於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於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於福建者曰建茶,專於"辟瘴";產於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於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葯有很大的學問。

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郁、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發,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清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干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誤區:"茶醫百病"。有人認為,茶不僅是一種安全的飲料,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葯。殊不知,對有些病人來說,是不宜喝茶的,特別是濃茶。濃茶中的咖啡鹼能使人興奮、失眠、代謝率增高,不利於休息;還可使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頻,加重心腎負擔。此外,咖啡鹼還能刺激胃腸分泌,不利於潰瘍病的癒合;而茶中鞣質有收斂作用,使腸蠕動變慢,加重便秘。

食療價值

山茶科木本植物茶的芽葉。又稱苦荼、茗、荼、臘茶、茶芽、芽茶、細茶。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採收初發的嫩葉,以清明前後採收者為好。茶葉除可鮮用外,一般是經過加工精製備用。制過的茶有許多品種,通常有綠茶、紅茶、青茶等類。結合產地而論,又有龍井、鐵觀音、祁紅、普洱茶、碧螺春、信陽毛尖、湘皮綠、旗槍、雲霧茶、烏龍茶等名茶,風味、特色各異。

[性能] 味微苦、甘,性涼。能清頭目,醒精神,解煩渴,利小便,消食積,解毒。

[參考] 含啡咖因、茶鹼、可可豆鹼、黃嘌呤、胡蘿卜素、維生素B2、C,氨基酸、鞣質、揮發油、三萜皂甙、黃酮類、多糖類等。咖啡鹼在茶葉中大部分與鞣質結合存在,以春季的嫩葉中含咖啡鹼量較高。茶葉經發酵,可使游離咖啡鹼的含量比例增加。

[用途] 用於風熱上犯,頭暈目昏;暑熱煩渴,或飲酒過度;多睡好眠,神疲體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腫尿少;油膩食積,消化不良;濕熱腹瀉、痢疾。此外,可用於誤服金屬鹽類或生物鹼類毒物且尚未吸收者。

[用法] 泡茶,煎湯,研末等。

[注意] 失眼者忌服。

飲茶禮儀

我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著嚴格的敬茶禮節,還有著奇特的飲茶風俗。我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這是我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現在當然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捌』 茶圈是什麼

世界上本沒有什麼茶圈,喝茶的人多了,便有了茶圈。

茶圈人士的標配:麻衣、一條長圍巾垂下來、數不清的手串、竹編提籃外加個人品茗杯。

這還只是標配而已,更誇張一點兒的有:袈裟,佛珠,再剃個光頭。或是看上去像道家中人等等。當然這些情況就不屬於標配了(這屬於玩的有點兒大的,但是這種現象真實存在)

稱呼也無非是這幾種:居士、茶人、茶文化學者、中日韓茶道大師。

這是茶圈。

還有一些號稱在茶道中滾打了20餘載的大師,仔細看看也不過30出頭。現階段的現狀就是如此:把能加的履歷都加上,沒有的編一個也要加上。簡直像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投簡歷似的。想想看,有過×××茶經歷,與學生寫的幾年級獲得「優秀學生」稱號有什麼區別?鬼知道真假?

最重要的是,與其諸多名頭和所謂的情懷綁在一起的是他的茶。這些名頭和情懷和茶的好壞有什麼必然聯系嗎?

理智來說,沒有。很不辛的是,還真有。

我發現很多人還是很吃這一套,套用最近某位仁兄在自己公號上說的一句話:「賣茶就賣茶,非要別人叫自己老師才舒服。」

這也是茶圈。

還有很多茶友,喝茶到走火入魔,唯我獨尊。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張口閉口老茶客,張口閉口大紅袍是紅茶。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沉默半天裝深沉:「嗯,這茶不錯」然後不再多說一句。搞不清楚的眾人反而有些肅然起敬了,再加上看了很多洗腦文說「茶桌上不說話的肯定是高手」這種令人無語的金句(就差不轉不是中國人了),會莫名感覺他是大師。然而你一旦提不同意見,他立即會跳將起來。「你懂個屁」「我喝茶多久多久」「我有多少多少茶」「我走過多少多少產區」。

可惜喝茶不是集郵,單純的玩個人崇拜也不會讓茶品質提升。一直以1000塊一斤一下的茶作為標桿,喝50年上限也不會到2000塊,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還是茶圈。

這年頭,認真喝茶追求茶品質的人反而沒有話語權。但是鼓吹「喝××茶可以減肥」「喝××茶對皮膚好」「喝××茶可以治病」這類賣葯的倒是更懂茶一點兒。最可悲的是,許多有一定知名度的公號也在大肆宣揚此類東西。對自己和對茶友沒有一點兒責任心可言。為了賣什麼茶就說什麼茶怎麼怎麼好,避重就輕,毫無底線。只說好聽的不說危害,完全做不到客觀公正。這也是當今很多茶友喝茶越喝越糊塗的原因之一。

這仍是茶圈。

『玖』 茶的名字是怎麼起的,有什麼根據么

一、水金龜傳說而來,茶圈一直都是這么講。據說該茶樹原長於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傾盆,致使峰頂茶園邊岸崩塌,茶樹被大水沖至牛欄坑半岩石凹處。蘭谷山業主遂於該處鑿石設階,砌築石圍,壅土以蓄之。因茶樹枝條交錯,形似龜背上的花紋,故命名為水金龜。
二、金駿眉,
「金」具有貴重之物也有代表等級;「
駿」字主要有三層涵義:
1、通同音字「峻」,說的是金駿眉的茶青采自於武夷山桐木關,自然保護區崇山峻嶺之中的野生茶樹,乃取「峻」;
2、是希望這新金駿眉能在茶葉市場猶如「駿」馬奔騰般的快速發展起來;
3、參與金駿眉研發的眾多老茶師中有一位為該茶發展中起到很大作用的茶師傅「梁駿德」名字中含有「駿」字,為了紀念他也取了個「駿」字。
「眉」字,本身是指外形,茶類中的好芽製成稱眉者,所以眉本意是指細小的高級茶尖、茶芽。
三、太平猴魁,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產於安徽省太平縣,所以起名太平猴魁。
以上都是茶圈內公認的名稱由來。
關於茶葉的命名有很多種。如:根據茶葉樅的長勢特點命名;根據茶葉香氣或產地命名;根據此款茶葉的發現者和研發者命名;等等很多種。有些雜交培育的甚至直接用編號命名,如浮雲6號、7號,105,等等。茶葉名稱知識一個名字而已。切勿較真。有些也只是祖輩傳下來的傳說。
對於品種茶來講,是什麼茶就是什麼品種做的。比如龍井有龍井43,龍井群體種。武夷岩茶中有水仙、肉桂、奇丹、北斗等。你不能說用北鬥茶樹種做的茶叫水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