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
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學業或事業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於沒有社會 經驗 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以供大家參考!
高三歷史 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
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侯的權利: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執政權力,其餘諸子分封為諸侯,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和政權的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統一:BC230-221韓趙魏楚燕齊
(1)皇帝制度君權的至高無上
(2)秦朝的中央機構三公的職權范圍要注意區別,也是選擇題中經常命題的重點。三公的職責:①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②太尉:負責全國軍務;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3)郡縣制郡縣的設置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採納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點在於郡縣的長官都有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4)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高三歷史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獨立宣言》的發表:
①啟蒙思想是《獨立宣言》的理論淵源。
②英屬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識的日益覺醒,高三,是《獨立宣言》發表的內在動力。
③英國的殖民壓迫政策和暴虐統治,使北美人民的反抗最終演變為一場民族獨立戰爭。
④《常識》的發表,進一步推動北美人民走上公開獨立、建立共和政府的道路。
⑤《獨立宣言》的起草與發表。
1776年6月7日,弗吉尼亞代表向第二屆大陸會議提出北美殖民地獨立的提議。會議決定在表決前先指定一個五人委員會起草一項公開聲明,陳述宣布獨立的理由。才華橫溢、擅長寫作又年富力強的傑斐遜成了最重要的執筆人。從11日到28日,他將自己關在下榻處,忘我地投入到宣言初稿的激情創作之中。7月2日,大陸會議做出支持獨立的選擇。7月4日,討論修改後的《獨立宣言》獲得一致通過,這一天也因此成為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獨立宣言》發表歷史背景:
(1)歐洲啟蒙思想在北美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為《獨立宣言》的問世奠定了理論基礎傳播。
(2)北美產生了自己的啟蒙思想富蘭克林和傑斐遜,民族民主意識覺醒。
(3)潘恩發表的《常識》產生了巨大影響,激勵更多的人為獨立而戰。
(4)獨立戰爭爆發後,爭取獨立成為整個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標。
(5)大陸會議決定宣布獨立,1776年7月4日,傑斐遜為首五人委員會草擬的《獨立宣言》通過。
《獨立宣言》的發表:
在人民革命斗爭的推動下,北美13個殖民地代表組成的大陸會議決定宣布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後,通過了由傑斐遜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美國獨立宣言是由 其它 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獨立宣言中寫道:「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庄嚴地宣布並昭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亦應從此完全廢止。」《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
高中重要歷史知識點 總結
顯著特點:
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擴張。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相關 文章 :
★ 高三歷史知識點整合的方法總結歸納
★ 高三歷史考試必背知識點歸納
★ 高三歷史最新知識點歸納一覽2022
★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知識總結
★ 高三歷史必學必背的知識點
★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三歷史復習方法總結歸納整理
★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知識總結(2)
2. 有關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學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不僅僅是專門的學問或學術,也不僅僅是一種知識體系,它更是一門在研究對象和任務方面都具有科學性的特殊學科。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 文化 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 措施 :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 代 制 度
漢代 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 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 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於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 起源和發展 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 「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②國家的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鬆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②加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1.優先關注「阿拉伯數字」(關注歷史年代和數據)
歷史選擇題的閱讀,快速准確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漢字裡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數字還是是很容易的。
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就是解題的鑰匙。因為歷史選擇題中的「阿拉伯「數字,不是年代,就是與答案有關的數據。
2.「穿衣戴帽」是重點(關注標點符號括弧引號書名號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漢語言的表達中,標點符號占重要地位。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弧和書名號。括弧在歷史選擇題中的出現往往是用來解釋說明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書名號的出現意味著材料的出處已經告訴。
材料的出處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場等許多問題就得到解決。「戴帽」這里指的是引號,歷史選擇題中出現的引號,要麼就是關鍵信息,要麼就是強調的學科術語。在材料中運用標點符號的知識,進行快速解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
怎樣快速提高歷史成績
1.必要的 課前預習
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在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准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2.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發現歷史的美妙之處。歷史的美妙之處在於歷史是人類的集體回憶;學習歷史,就像回憶我們的過去;如果你喜歡回憶過去,那麼相信你一定會愛上歷史。歷史不是廢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靈魂。
有關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知識要點歷史歸納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
★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必修一)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3.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知識點總結
1、開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1)經濟根源: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會根源:歐洲人的「尋金熱」(開辟新航路的動機)(3)宗教根源:傳播天主教(4)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傳統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條件):西歐生產力的發展、航海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紀中葉之前的長時期內,壟斷傳統商路的是: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詢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個進行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線是——開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發現了好望角。
5、直達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達·伽馬
6、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遠航的。
7、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是:從西班牙出發,到達南美洲,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繞過非洲,回到歐洲。
8、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對世界:①加強了歐洲同亞、非及美洲之間的聯系,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②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③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2)對歐洲:①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歐洲富國,西歐一些國家開始進行早期殖民擴張
③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
一、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採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文化思想的發展。
二、文藝復興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2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傑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
5、文藝復興的擴展:
16世紀以後,從義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高中歷史會考必備知識
一、理性時代的到來
1,原因:
(1)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2)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
(3)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
2、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張:
(1)啟蒙思想家們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
(2)他們否定一切外在權威,認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4、影響:
啟蒙思想家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他們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2、思想主張:
(1)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
(2)他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3)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鳩:(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孟德斯鳩學說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4、盧梭:
(1)著有《社會契約論》一書,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2)他認為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
(3)盧梭還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4. 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
高考一輪復習已經開始了,歷史是文科生必考的科目之一,作為文綜之一的歷史,有哪些知識內容是我們必須要鞏固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中歷史高考必備知識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 文化 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 措施 :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重點
一、新航路的開辟(航路、影響)
(1)1405-1433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亞士,非洲好望角
(3)1492義大利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發現美洲新大陸
(4)1497-1498葡萄牙達伽馬從歐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環球航行
二、荷蘭、英國的殖民活動
(1)荷蘭的殖民擴張:
①時間:17世紀上半葉,取代西、葡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
②手段:組建大型商業公司
(2)英國的殖民活動(日不落帝國):
①手段: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在殖民地進行商業活動和掠奪;黑奴貿易
②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③影響:商業活動和掠奪,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黑奴貿易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巨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三、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通過貿易和掠奪,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歐洲人「火與劍」的殖民活動中,美洲的金銀礦的開采和 種植 園經濟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做出了重要貢獻。
(3)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跨大西洋黑奴貿易開始。
(4)歐洲人用美洲的金銀購買亞洲的商品,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5)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要點
一、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棉紡織業: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水力紡織機
②冶金業:焦煤煉鐵法;采礦業:蒸汽抽水機、安全燈
③動力:蒸汽機;交通運輸:碎石路、鐵路、汽輪
④影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標志:電力廣泛應用、內燃機技術、化學材料、煉鋼技術
②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
③條件: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運輸:內燃機、汽車、飛機
⑤化學領域:有機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膠、油漆
⑥動力:電的發明和使用
⑦影響: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二、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開始形成: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紀中葉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4)途徑: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和資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響:?
①促進了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大多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陸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拉美在經濟上受制於列強。
③歐美工業國從全世界范圍獲得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並傾銷工業品或進行投資。貨幣可自由兌換,經濟危機波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農民、手工業者破產;
(2)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3)客觀上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4)洋務運動中近代軍事、民用企業的興辦近代工業的出現。
「自強」:成立第一家官辦的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開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江南製造總局;
「求富」:成立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
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經濟生活中常考知識點
★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重要高頻考點30條與最全的高中歷史易錯易誤知識點匯總
★ 高中歷史知識考點整理
★ 高中歷史的42個高頻考點
★ 高中歷史重要高頻考點30條與最全的高中歷史易錯易誤知識點匯總(2)
★ 高中必會歷史名詞解釋與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匯總解析
★ 高一歷史工業革命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備考攻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5. 2021高中歷史會考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2021高中歷史會考必背知識點如下:
1、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後人學習、臨摹的範式。
2、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明朝文徵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3、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後來的京劇。
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於夏朝。
5、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徵。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6.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知識總結
緊張的高三即將來臨,歷史科目要背誦的知識有很多,哪些知識是需要記牢的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幾篇 高三歷史 必背知識點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 措施 。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 教育 。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並、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 文化 格局。)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篇二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 熱點 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篇三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措施、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後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辟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衛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統一台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說,民主思想, 總結 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並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歷史上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灣的管轄。
說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下一頁更多精彩「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
7.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
學習需要目標和計劃,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會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並為此而努力。想使理想最終得以實現,需要不斷為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每日審視自己,找出與目標間的差距,你會從中獲得動力。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高三歷史 常考的知識點 總結 ,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1
一、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侯的權利: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執政權力,其餘諸子分封為諸侯,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和政權的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統一:230-221韓趙魏楚燕齊
(1)皇帝制度君權的至高無上
(2)秦朝的中央機構三公的職權范圍要注意區別,也是選擇題中經常命題的重點。
三公的職責:
①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3)郡縣制郡縣的設置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採納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點在於郡縣的長官都有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2
一.背景
①經濟危機使美國陷入困境。
②當時的美國胡佛政府基本延續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③1933年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始推行新政。
二.內容
①整頓財政金融②實行工業復興法③調整農業生產④實行社會保障,推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三.新政特點:
是在保留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預經濟。
四.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加速了生產力的恢復。
②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人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勢力的上台,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繼承和借鑒,標志著資本主義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④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高三歷史必修三知識點:英國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直接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奉行「君權神授」,並宣稱議會權力來自國王,和議會發生矛盾。
過程:1640年—1688年,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
2.《權利法案》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背景:
1688年光榮革命議會取得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內容:
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利。
意義:
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影響:
「光榮革命」後,英國的貴族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實行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
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①內閣的含義:內閣原來是指國王召集親信大臣商議國家機密的秘密小房間,後來指決議國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紀,內閣的首腦「首相」取代國王主持內閣會議。國王逐漸退出內閣,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從此成為一種象徵。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爾。
③確立內閣對議會負責的制度。
④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讓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該黨的領袖就是理所當然的首相。
⑤19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度確立。
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①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把政治斗爭規定在一個相對有序的狀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使英國走上資本主義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為世界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3
一、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1、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2、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二、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評價
1、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2、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3、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 文化 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4、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後周周世宗改革(略)、慶歷新政(略)
四、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1、內容與作用
①理財 措施
A、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C、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D、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E、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②軍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③ 教育 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3、失敗原因
①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③宋神宗後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評價
①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②王安石能針對統治積弊大膽改革,這種面對封建統治危機勇於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1、目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治危機。
2、內容
①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②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3、意義: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三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 高三歷史復習重點考點知識大全
★ 高考歷史常考知識點歸納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 高考歷史考點知識點整理歸納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整理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知識要點匯總
★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8.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
著眼於眼前,不要沉迷於玩樂,不要沉迷於學習進步沒有別_痛苦中,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有質變,沉迷於痛苦不會改變什麼。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基礎 知識大全 ,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一
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 措施 、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後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辟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衛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統一台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 文化 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說,民主思想, 總結 性的科技巨著。 教育 。(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並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歷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灣的管轄。
說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二
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的特點: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一、農業:
1、江南農業的開發
表現: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各地發展還很不平衡,三吳地區最發達,此外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⑵、
原因:①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②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③社會相對安定;④一些統治者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條件較好。
影響: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2、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①新農具和新技術推廣:馬鈞改進了翻車;水碓、水磨廣泛應用;西北嘉峪關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興修水利。③開發了邊疆:河西走廊和遼東的開發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業:
(1)紡織業:①魏紡織業中心設有專門織造機構;②蜀錦行銷吳魏;③吳培育出八輩之蠶。
(2)礦冶業:①北魏相州以製造_稱;②魏晉時發明百煉鋼技術和灌鋼法;③人們開始利用天然氣和石油。
(3)制瓷業:南方盛產青瓷,北方創制白瓷。
(4)造紙:①技術進步,紙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②洛陽、長安、建業和揚州是造紙中心。
三、商業和對外貿易:①北方商業一度萎縮,商品經濟發較慢;②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活躍。
四、均田制
⑴實施:485年,北魏統治者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佔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內容:①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給農民一定數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②土地不得買賣。③管理在任時可按級別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農民每年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租調,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評價:該制度是我國歷比較完備的一種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受田農民的土地佔有權和使用權,改變了賦稅徵收的混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耕農的負擔,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三
英法關系
(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製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6)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7)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8)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9)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10)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11)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加入北約。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四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後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徵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後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後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 彩繪 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五
美國的對外擴張政策
美國對外擴張分為三個階段:即19世紀上半期的美洲大陸擴張階段、19世紀末和20世紀早期的海外擴張階段和二戰後的全球擴張階段。對外擴張政策則經歷了由門羅主義、大棒政策、門戶開放、金元外交、冷戰到美蘇爭霸及企圖建立單極世界的演變。早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就提出「門羅主義」,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幹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干預美洲的事務。明確表示出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意向。19世紀末美國又提出「泛美主義」,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國家內政。1898年挑起美西戰爭,奪走波多黎各,並將古巴淪為「保護國」。1903年,美國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強迫哥倫比亞共和國簽訂《美巴條約》,攫取巴拿馬運河開鑿權和運河區的永久租讓權,加強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霸權地位。同時美國資本也大量滲入拉美,奴役和剝削當地人民,這就是大棒和金元並用的帝國主義政策。1899年美國對華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企圖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華進入新階段,從此美國在侵華政策上,不再追隨西方,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加緊和擴大了侵華步驟。
一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
(1)一戰使美國大發戰爭橫財,戰後出現經濟繁榮。美國妄圖支配世界事務,帶著十四點原則參加並操縱巴黎和會。由於在歐洲獲利不多,特別是國聯問題上遜色於英、法諸國,美國竭力鞏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積極在亞太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擴張勢力,實行海軍軍備競賽。通過華盛頓會議,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推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政策,打擊了日本利益。其間通過金元外交,發揮了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
(2)30年代,美國與蘇聯建交,通過「中立法」,實際上對法西斯侵略推行綏靖政策。
(3)40年代初,美國捲入大西洋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繼修改「中立法」後又通過「租借法案」。珍珠港事件後,美對日作戰,推動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並與蘇英等國協同作戰,安排戰後問題,奠定了雅爾塔體系的基礎。
(4)二戰後,美國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在亞洲發動侵朝、侵_ 爭,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之所以能確立全球霸權主義政策,主要由於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實力雄厚,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統治地位。軍事上擁有世界上大的軍事力量,壟斷原子彈。它推行全球霸權政策的表現是:
A.採取以遏制蘇聯為中心的「冷戰」政策。包括推行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建立北約、_國和扶植西德。
B.在亞洲扶植蔣介石打內戰,發動侵朝、侵_ 爭。
C.力圖控制廣大亞、非、拉國家。
美國外交政策演變的基本依據是:經濟地位的逐步提高和軍事力量的日益增強。主要特點:以「公正」為幌子,用資本作滲透,以武力相威脅獲得更大的利益。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大全相關 文章 :
1.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2.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3.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大全集
4. 高中歷史知識點匯總
5. 高一歷史必修二基礎知識點
6. 高中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7.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8.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9.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10. 高中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與復習方法
9.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
高考歷史不好復習?其實高考歷史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聯系的,要麼是時間,要麼是因果關系,把這些關系捋順了,瞬間就明了了。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1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其核心是國家政權的結構關系及其運作方式,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斗爭的產物。它的確立和變更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經濟利益服務的,是與國家的社會性質和發展相適應的。
01.王位世襲制:
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禪讓慣例,自己繼承父親的職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出現"天下為家"的局面。
0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並將封地和對周王的義務密切聯系,從而維系和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03.軍功授爵:
戰國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的大小進行授爵和賜給田宅,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享受爵祿的特權,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建立。
04.皇帝制:
秦統一六國後,確立皇帝至高無上原則,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政事無論大小最後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05.士族制度:
魏晉以來,地主階級中形成了以門第高低為標準的選拔官吏的"做官看門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形成於魏晉,東晉時充分發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時消亡。
06.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隋朝採用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繼續沿用並使之完備。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相互牽制,有利於提高封建國家政府工作效率。科舉制的實行,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也使士族制度逐漸消亡。
07.行省制:
元朝為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加強封建統治,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成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可以在中央統一政令的基礎上獨立處理省內事務。這一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0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的答卷不允許有個人的見解;文體死板地分為八個部分。八股取士鼓勵只知埋頭讀書,不講究實際學問的人,旨在為皇帝培養忠順的奴僕。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2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歷史上無數次革新與變法實踐表明,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01.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廢除特權,獎勵耕戰;建立縣制。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國家實力增強,為秦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0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頒布均田令,實行漢化政策。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03.王安石變法:
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但是新法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而失敗。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3
專制主義的發展歷程
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戰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0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0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 文化 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並得以鞏固。
03.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05.北宋加強
北宋初年,大力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和武將爭權的問題,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06.元朝新發展
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07.明清達到頂峰
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還設立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
★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中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與復習方法
★ 高中歷史經濟生活中常考知識點
★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 高中歷史高考考點知識點
★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