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硬碟是干什麼的
1、簡單點說,硬碟就是用來存儲數據(各種文件、資料)的。
2、現在的台式機、筆記本等的硬碟,要用來安裝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存放文件。
『貳』 電腦硬碟小知識
硬碟的幾個技術指標
1 主軸轉速
轉速是影響硬碟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鍾轉數)和7200rpm的硬碟。現在7200rpm的高速硬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考慮到硬碟在整個系統中速度是比較落後的,而高低速硬碟性能差距比較明顯,因此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高速硬碟。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數據所在磁軌的時間,它描述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這一定位時間被稱為"平均尋道時間",目前主流硬碟一般在8.5~9ms。
3數據傳輸率
外部傳輸率指的是從硬碟緩存中向外輸出數據的速度,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硬碟採用的是ATA/100,它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即為100MB/s。內部傳輸率指的是硬碟從碟片上讀寫數據的速度,現在主流硬碟的內部傳輸率一般都在20MB/s到50MB/s之間。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要小於外部數據傳輸率,因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高低才是衡量一塊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說來,在硬碟的轉速相同的情況下,單碟容量越大則其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在單碟容量相同時,轉速越高的硬碟其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
4介面方式
現在常用的硬碟基本都採用的是IDE或SCSI的介面方式。目前SCSI硬碟介面有三種,分別是50針、68針和80針。個人PC的硬碟介面一般均為IDE介面,根據速度的不同分為ATA/33/66/100,最新的硬碟介面是ATA/133,如金鑽七代硬碟即支持ATA /133規格。
5高速緩存
硬碟高速緩存的作用類似於CPU中的一、二級高速緩存,主要用來緩解速度差和實現數據預存取等作用,它的大小與命中率密切相關。目前市面上的主流IDE硬碟一般分為512KB和2MB兩種,7200rpm硬碟無一例外地採用了2MB以上的緩存,西部數據最新的硬碟甚至達到了8MB!鑒於高速緩存對於硬碟性能的影響,目前5400rpm的硬碟也採用了2MB的緩存。
6單碟容量
即每張碟片的最大容量。這是反映硬碟綜合性能指標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較大的單碟容量有著更大的數據存儲密度,這樣的話,在磁碟轉速和磁頭的操作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在單位的時間內能夠存取到更多的數據量,一句話來說,就是能夠提高磁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而另一方面,因為目前3.5英寸硬碟受到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最大也只能同時容納5張碟片,單碟容量的增加能夠使硬碟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控製成本。單碟容量如此重要,使得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硬碟先進與否的標志。
三 硬碟的故障維修
1 硬碟壞道的維修
Scandisk磁碟掃描程序是解決硬碟邏輯壞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們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碟壞道起到修補作用,這點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碟出現了壞道,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碟盤符,選擇其"屬性",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查錯狀態",點擊"開始檢查",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全面檢查",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後"開始"即可,它將對硬碟盤面做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做自動修正。其次,在DOS狀態下,硬碟有壞道,計算機在啟動時一般會自動運行Scandisk進行掃描,並將壞簇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當然,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碟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我們也可用軟盤或光碟啟動盤啟動電腦後,在相應的盤符下,如"A:"下運行Scandisk *:(註:*為要掃描的硬碟盤符),回車後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碟分區進行修理。
其它的如諾頓工具箱中的NDD"磁碟醫生"及Pctools等相關工具對硬碟進行掃描也是修復硬碟壞道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簡單,許多報刊上也有介紹(這里我就不多講了)。
如果硬碟上出現了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碟軟體將這些壞道單獨分為一個區並隱藏起來,這樣可令你的硬碟延長使用壽命。
如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或用磁碟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碟?.?扇區出現紅色"B"。硬碟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人往往將出現這樣故障的硬碟作報廢處理。其實合理運用一些磁碟軟體,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樣的軟體如Pctools9.0和NU8等。
如果以上各招都不見效,那麼就得使用主板自帶的硬碟低格程序或硬碟廠家隨盤贈送的低格程序如DM、LFormat等對硬碟全盤進行低級格式化處理了,它可對硬碟的一些壞道進行重新整理排除。
四 硬碟的日常保養
1 硬碟在工作時不能突然關機
當硬碟開始工作時,一般都處於高速旋轉之中,如果我們中途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因此要避免突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麵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在其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讀寫結束後方可關閉計算機的電源開關。
2 防止灰塵進入
灰塵對硬碟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硬碟很容易吸引空氣中的灰塵顆粒,使其長期積累在硬碟的內部電路元器件上,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熱量散發,使得電路元器件的溫度上升,產生漏電或燒壞元件。
另外灰塵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蝕硬碟內部的電子線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灰塵體積雖小,但對硬碟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潮濕度和含塵量。切記: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碟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入硬碟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劃傷碟片或磁頭。
3 要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
溫度對硬碟的壽命也是有影響的。硬碟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熱量,使用中存在散熱問題。溫度以20~2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晶體振盪器的時鍾主頻發生改變。溫度還會造成硬碟電路元器件失靈,磁介質也會因熱脹效應而造成記錄錯誤。溫度過低,空氣中的水分會被凝結在集成電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濕度過高時,電子元器件表面可能會吸附一層水膜,氧化、腐蝕電子線路,以致接觸不良,甚至短路,還會使磁介質的磁力發生變化,造成數據的讀寫錯誤;濕度過低,容易積累大量的因機器轉動而產生的靜電荷,從而燒壞CMOS電路,吸附灰塵而損壞磁頭、劃傷磁碟片。另外,盡量不要使硬碟靠近強磁場,如音箱、喇叭、電機、電台、手機等,以免硬碟所記錄的數據因磁化而損壞。
4 定期整理硬碟上的信息
5 用手拿硬碟時要小心
6 在工作中不能移動硬碟
當硬碟處於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碟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碟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
五 硬碟的幾種格式
根據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統來看,常用的分區格式有四種,分別是FAT16、FAT32、NTFS和Linux。資格最老的當然就是FAT16啦,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dows 95操作系統中最常見的磁碟分區格式。它採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而且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和獲得操作系統支持最多的一種磁碟分區格式,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這一種格式,從DOS、Windows 95、到現在的Windows 2000,甚至火爆一時的Linux都支持這種分區格式。但是它不支持長文件名,受到8+3,即8個字元的文件名加上3個字元擴展名的限制。單個分區的最大尺寸為2GB,單個硬碟的最大容量一般不能超過8GB。微軟後來在Windows 97中添加了一種全新的磁碟分區格式,就是FAT32。它採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增強了磁碟管理能力,突破了FAT16對每一個分區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單個硬碟的支持達到了2TB,(1TB= 1024 GB)而且支持長文件名。但是由於DOS不支持FAT32,所以採用這種分區格式後將不能使用純DOS。隨著windows 2000的流行,NTFS文件格式也流行起來了。它的優點是安全性和穩定性極其出色,在使用中不易產生文件碎片。NTFS自動記錄與文件的變動操作,具有文件修復能力,不需要運行磁碟碎片整理等磁碟工具。系統不易崩潰,出現錯誤能迅速修復。優良的性能也帶來了弊端,就是兼容性極差,目前只有NT(包括win2000)系列家族支持它。Linux是目前最前衛的操作系統,它的磁碟分區格式與其他操作系統完全不同,共有兩種。一種是Linux Native主分區,一種是Linux Swap交換分區。這兩種分區格式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極佳,而且目前支持這一分區格式的操作系統只有Linux
『叄』 磁碟的相關知識
1
磁碟:磁碟的表面由一些磁性物質組成,可以用這些磁性物質來記錄二進制數據。
2
磁軌:磁碟的盤面被劃分成一個個磁軌。由內到外一圈圈的分布,一個「圈」就是一個磁軌。
3
扇區:一個磁軌又被劃分成一個個扇區,每個扇區就是一個「磁碟塊」。各個扇區存放的數據量相同。由於最內側磁軌上的扇區面積最小,因此數據密度最大。
END
如何在磁碟中讀/寫數據
1
需要把「磁頭」移動到想要讀/寫的扇區所在的磁軌。磁碟會轉起來,讓目標扇區從磁頭下面劃過,才能完成對扇區的讀/寫操作。
END
盤面、柱面
1
盤面:
一個碟片可能有兩個盤面。每一個盤面對應一個磁頭,所有的磁頭都是連在同一個磁臂上的,因此所有磁頭只能「共進退」。
2
柱面:
所有盤面中相對位置相同的磁軌組成柱面。相對位置是指由里到外數,是同一數的磁軌的位置。
END
磁碟的物理地址
1
可用(柱面號、盤面號、扇區號)來定位任意一個「磁碟塊」。在「文件的物理結構」中,我們經常提到文件數據存放在外存中的幾號塊,這個塊號就可以轉換成(柱面號、盤面號、扇區號)的地址形式。
2
可根據該地址讀取一個「塊」:
1、根據「柱面號」移動磁臂,讓磁頭指向指定柱面。
2、激活指定盤面對應的磁頭。
3、磁碟旋轉的過程中,指定的扇區會從磁頭下面劃過,這樣就完成了對指定扇區的讀/寫。
磁碟的分類
1
活動頭磁碟:
磁頭可以移動的稱為活動頭磁碟。磁臂可以來回伸縮來帶動磁頭定位磁軌。
2
固定頭磁碟:
磁頭不可移動的稱為固定頭磁碟。這種磁碟中每個磁軌有一個磁頭。
3
可換盤磁碟:
碟片可以更換的稱為可換盤磁碟。
4
固定盤磁碟:
碟片不可更換的稱為固定盤磁碟。
磁碟基本知識硬碟的DOS管理結構1.磁軌,扇區,柱面和磁頭數硬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由堅硬金屬材料製成的塗以磁性介質的碟片,不同容量硬碟的碟片數不等。每個碟片有兩面,都可記錄信息。碟片被分成許多扇形的區域,每個區域叫一個扇區,每個扇區可存儲128×2的N次方(N=0.1.2.3)位元組信息。在DOS中每扇區是128×2的2次方=512位元組,碟片表面上以碟片中心為圓心,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稱為磁軌。硬碟中,不同碟片相同半徑的磁軌所組成的圓柱稱為柱面。磁軌與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徑的圓,在許多場合,磁軌和柱面可以互換使用,我們知道,每個磁碟有兩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磁頭,習慣用磁頭號來區分。扇區,磁軌(或柱面)和磁頭數構成了硬碟結構的基本參數,幫這些參數可以得到硬碟的容量,基計算公式為:存儲容量=磁頭數×磁軌(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要點:(1)硬碟有數個碟片,每碟片兩個面,每個面一個磁頭(2)碟片被劃分為多個扇形區域即扇區(3)同一碟片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為磁軌(4)不同碟片相同半徑構成的圓柱面即柱面(5)公式:存儲容量=磁頭數×磁軌(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6)信息記錄可表示為:××磁軌(柱面),××磁頭,××扇區2.簇「簇」是DOS進行分配的最小單位。當創建一個很小的文件時,如是一個位元組,則它在磁碟上並不是只佔一個位元組的空間,而是佔有整個一簇。DOS視不同的存儲介質(如軟盤,硬碟),不同容量的硬碟,簇的大小也不一樣。簇的大小可在稱為磁碟參數塊(BPB)中獲取。簇的概念僅適用於數據區。本點:(1)「簇」是DOS進行分配的最小單位。(2)不同的存儲介質,不同容量的硬碟,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樣。(3)簇的概念僅適用於數據區。3.DOS磁碟區域的劃分格式化好的硬碟,整個磁碟按所記錄數據的作用不同可分為主引導記錄(MBR:Main Boot Record),Dos引導記錄(DBRos Boot Record),文件分配表(FAT:File Assign Table),根目錄(BD:Boot Directory)和數據區。前5個重要信息在磁碟的外磁軌上,原因是外圈周長總大於內圈周長,也即外圈存儲密度要小些,可傷心性高些。要點:(1)整個硬碟可分為MBR,DBR,FAT,BD和數據區。(2)MBR,DBR,FAT,和BD位於磁碟外道。win2000注冊表修改:Microsoft Windows 2000 是一個強大的操作系統,為我們提供了以往Windows 9x從未有過的安全性能,可是你是否感覺某些地方的設置還不夠呢,這里就對Windows 2000 的注冊表進行一些修改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肆』 硬碟的概念和作用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安裝的軟體、游戲以及緩存的視頻,音樂等都主要以0和1的方式存儲在硬碟上供用戶使用,它的地位僅僅次於內存和CPU。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伍』 電腦硬碟類型區別技巧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以及混合硬碟三個類型,而絕大數的用戶都是採用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雙硬碟方案,目前混合硬碟市場需求很小,市場上裝機常見主要是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下面就讓我帶你去看看電腦硬碟類型區別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硬體小知識: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都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日常攢機過程中,總有 經驗 豐富的老玩家會語重心長的建議我們,「系統裝固態,資料放機械」,這個建議的背後,實質上是表明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下面我們就來詳細 說說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不同。
01 本質區別:存儲介質存在差異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本質上都是用於數據存儲的 DIY 硬體,其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存儲介質。所謂存儲介質,就是指硬碟內部存儲數據的材質。
傳統的機械硬碟,是以機械磁碟為存儲介質,通過磁臂和磁頭、磁碟之間的機械構造進行數據存儲。
NAND快閃記憶體
固態硬碟則是以NAND快閃記憶體,即一種非易失性的存儲器,作為存儲介質,通過存儲器內部的電荷數即cell的通斷電進行數據的讀取和寫入,進而實現數據存儲。
02 架構區別:機械結構和半導體工藝
在內部核心組成,或者說組成架構上,二者也有著相當的區別。機械硬碟的核心其實是以次面、磁頭、磁臂等機械結構為主,通過三者之間高速的機械配合實現數據存儲,其本質依舊是機械核心。這就使得機械硬碟,有著怕碰、怕摔、不防水等一切機械產品擁有的共同弊端。
PCB板集成
至於固態硬碟,則是以半導體技術支撐,在單位面積PCB板上,集成了包括主控晶元、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存儲介質)以及緩存晶元,外加大大小小的控制晶元和核心單元等核心組件,通過通電和放電的形式,將數據存儲到快閃記憶體介質之中,實現數據的存儲。半導體工藝製程,讓固態硬碟的內部結構更加穩定,同時擁有著防磕碰、防摔、防水(部分)等突出優勢,更能適應負責的工作環境。
03 性能區別:百兆和千兆的時代差異
基於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在存儲介質、核心架構上的原理性差異,二者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差異也是相當明顯的。
機械硬碟的機械結構存在的性能瓶頸,使得現階段的機械硬碟的讀取性能大多徘徊在100MB/S-200MB/S之間,某些應用了全新技術的高端機械硬碟能夠到達300MB/S;
至於採用了NAND快閃記憶體架構的固態硬碟,則是在性能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普通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基礎性能能夠達到500MB/S以上,至於採用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最大讀取性能則能夠達到3000MB/S以上的性能,同時隨著介面的升級和協議的擴容,在更先進的PCIE4.0標准下,固態硬碟的最大讀取性能已經能夠達到5000MB/S。
性能差異
所以,回想到此前的話題,即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之間的區別,其實是基於二者之間完全不同的內部架構、存儲介質以及工作核心,而產生了巨大的性能差異;隨著技術的進步,機械結構的弊端會被進一步放大,而固態硬碟半導體結構帶來的全面優勢,遲早將老舊的機械硬碟淘汰出局,這也是二者的宿命。
認識硬碟固件
固件的定義
固件又稱Firmware,通俗的理解就是「固化在硬體中的軟體」,其擔任著一個系統最基礎最底層的工作。對硬碟固件,可以這樣來理解:假設硬碟是一台電腦主機,固件則相當於 BIOS 和 操作系統 程序,裡面裝的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引導命令、控制語句和執行語句,協調和控制硬碟各個內部部件之間相互作用。
雖然以「固件」為名,但還是應當被理解為軟體,並且由於目前集成電路的進步,升級固件也變得越來越簡單,固件程序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程序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
固件的位置
對於固件的保存位置來說,不同品牌的硬碟各不相同。有的硬碟是部分保存在電路板的晶元中,部分保存在負磁軌,即零磁軌前而的磁軌;而有的硬碟則將所有固件信息全部保存在負磁軌。
在硬碟的正常工作狀態下,固件區是無法訪問的。只有通過專業工具,將硬碟轉入工廠技術狀態下,才能實現對硬碟進行讀寫固件區信息、獲取固件區模塊和表格配置圖、獲取扇區分配表、進行LBA(邏輯地址)與CHS(物理地址)互換、進行低級格式化以及讀、寫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元等操作。
固件的作用
固件就是硬體設備的靈魂,因為一些硬體設備除了固件以外沒有 其它 軟體組成,因此固件也就決定著硬體設備的功能及性能。
在硬碟中,固件負責驅動、控制、解碼、傳送、檢測等工作,如管理數據的存放位置、記錄己經損壞的缺陷扇區、避免使用過程中再次用到這些壞的缺陷扇區、記錄硬碟在工作中的溫度或出現的錯誤等。少了固件的硬碟就只是一堆機械和電子元件,不能正常運轉,更不用說在其中讀寫數據了。
固件的組成
硬碟固件分為幾個不同的工作區,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硬碟,其工作區各不相同,不同工作區的組成模塊也不盡相同,有的硬碟只有A、B兩個工作區,而有的硬碟有A、B、C 三個工作區。
硬碟的固件信息以模塊的形式表現出來,可能每個模塊記錄一個信息,也可能一個模塊記錄多個信息。這些模塊的大小並不一致,有些模塊只有幾個位元組,有些則達到幾十個位元組,它們並不是連續存放的,而是各有其固定的位置。硬碟固件的信息模塊包括管理模塊、配置和設置表、缺陷列表以及工作記錄表等,下期我們將分別對其進行介紹。
固件的升級
我們之前提到了固件雖然以固件為名,實則卻為軟體,因此固件升級也就不難理解了。使用新版本的固件可以讓磁碟的性能提升,就像我們更新軟體版本一樣。
硬碟的介面類型
硬碟按數據介面不同,大致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介面速度不是實際硬碟數據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硬碟數據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
1.IDE硬碟介面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介面,也稱之為ATA介面,即「電子集成驅動器」,,是用傳統的 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佔用空間較大,不利電腦內部散熱,已逐漸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碟介面
SATA,全稱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介面,因抗干擾性強,且對數據線的長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熱插拔等功能,SATA-II的介面速度為375MB/s,而新的SATA-III標准可達到750MB/s的傳輸速度。SATA的數據線也比ATA的細得多,有利於機箱內的空氣流通,整理線材也比較方便。
3.SCSI硬碟介面
SCSI,全稱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機系統介面),經歷多代的發展,從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纖通道),介面型式也多種多樣。SCSI 硬碟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伺服器所使用,因此會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如碟片轉速15000rpm的高轉速,且資料傳輸時CPU佔用率較低,但是單價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碟更加昂貴。
4.SAS硬碟介面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此外也透過縮小連接線改善系統內部空間等。
此外,由於SAS硬碟可以與SATA硬碟共享同樣的背板,因此在同一個SAS存儲系統中,可以用SATA硬碟來取代部分昂貴的SAS硬碟,節省整體的存儲成本。但SATA存儲系統並不能連接SAS硬碟。
5.USB硬碟介面
常見於移動硬碟中,如圖為usb3.0的介面。
6.ZIF硬碟介面
ZIF介面硬碟是Imprimis公司推出Wren系列5.25英寸硬碟(當時Compaq PC機所使用的 硬碟)專用的「PCAT」介面,後來的3.5英寸硬碟也採用這項規格,ZIF: 零中頻;零插入力;ZIF硬碟符合並口介面規范。 PATA標准規范產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989年 希捷並購了「Imprimis科技-大容量硬碟和部件」公司。 AXD ZIF介面硬碟ZIF介面機械硬碟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更穩定、性能更好的ZIF電子硬碟, 兼容IDE 傳輸介面。ZIF介面電子盤是具備高效能,高穩定度的快速記憶體儲存媒體元件, 為時下效能成本比最優異的記憶體儲存媒體解決方案。
7.CF硬碟介面
CF(Compact Flash)介面主要應用在移動等小型設備裡面,CF介面遵循ATA標准製造,不過它的介面是50針而不是68針,分成兩排,每排25個針腳。
8.CE硬碟介面
CE介面是東芝公司出的1.8寸硬碟介面,與CF介面類似。
9.光纖硬碟介面
FC(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介面),擁有此介面的硬碟在使用光纖聯接時具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4Gb/s或10Gb/s)、遠程連接等特點;內部傳輸速率也比普通硬碟更高。限制於其高昂的售價, 通常用於高端伺服器領域。
電腦硬碟類型區別技巧相關 文章 :
★ 組裝電腦選擇硬碟技巧?怎麼挑選硬碟才好?
★ 我們應該怎麼區分硬碟和內存?
★ 電腦硬碟普遍知識大全
★ 電腦硬碟知識大全
★ 筆記本硬碟型號都一樣嗎
★ 電腦硬碟的基礎知識大全
★ 電腦硬碟常用的基礎知識大全
★ 計算機硬體基本知識你知多少?
★ 硬碟基礎知識大全
★ 機械硬碟的差別是什麼
『陸』 各類硬碟選用基礎知識
目前固態硬碟開始普及,而在組裝電腦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考慮選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由於這兩種硬碟優勢各有千秋,對於小白來說,絕對是很糾結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帶你去看看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相關知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文看懂固態硬碟!
硬碟對於整台電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電腦所運行的 操作系統 、軟體、以及游戲等所有文件資料都是存放在硬碟裡面的,硬碟的不同類型和你電腦的性能密切相關,本期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硬碟的知識。
硬碟的種類
目前分為三種硬碟:機械硬碟(HDD)、固態硬碟(SSD)、混合硬碟(SSHD)。其中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為主流,機械硬碟採用磁性碟片進行存儲,目前市面上主流機械硬碟品牌有:希捷、西部數據、東芝。固態硬碟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進行存儲,有體積小、速度快等特點。混合硬碟可以看做是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結合體,多用於對空間要求較高的 筆記本 電腦中,但是隨著固態硬碟的普及,混合硬碟也逐漸被市場淘汰。
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
固態硬碟普遍要比機械硬碟體積小且重量輕。其次是速度,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存儲速度快,如果將機械硬碟比作是一輛貨車,那固態硬碟就是一輛跑車。機械硬碟採用物理方式讀寫數據,所以在工作時會有噪音,使用時間久一點的機械硬碟噪音尤為明顯,而固態硬碟因為讀寫原理不同,噪音為0,並且功耗更低。固態硬碟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製作而成,具有更強的防震抗摔性,而機械硬碟在運行過程中,如遇到震動,則很容易產生壞道而造成數據丟失。那麼固態硬碟就沒有缺點了嗎?當然不是,固態硬碟有讀寫次數限制,而機械硬碟有著更長的壽命。
固態硬碟的重要參數
主控是固態硬碟的控制中心,市面上常見品牌的主控有邁威(Marvel),後改名為「美滿」,人們常叫它「馬牌」,還有三星、英特爾、慧榮、群聯、東芝等。主控好比是固態硬碟的司機,司機技術越好,就越能發揮出固態硬碟的性能。
快閃記憶體顆粒同樣重要,3D NAND和3D __point為目前主流,NAND快閃記憶體又分為SLC、MLC、TLC、QLC四種類型快閃記憶體顆粒,SLC為單階存儲單元,每一個單元存儲一個信息,MLC為雙階存儲單元,每一個單元存儲兩個信息,TLC為三階存儲單元,每一個單元存儲三個信息,以此類推。其中SLC顆粒傳輸速度最快,使用壽命最久,但是成本也相對最高,多用於企業級存儲。而MLC顆粒速度和壽命都不如SLC顆粒,但成本較低,多用於消費級市場。而TLC顆粒和QLC在MLC的基礎上速度更慢,壽命更少,成本更低(後來TLC顆粒成為主流)。這些顆粒組合之後就成了NAND平面快閃記憶體,將這些平面快閃記憶體多個堆疊在一起就組成了3D NAND快閃記憶體。而3D X__oint比3D NAND速度更快,延遲更低且壽命更長,但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只有英特爾使用。目前具備自主生產顆粒能力的廠商有:英特爾、三星、西部數據、鎂光、東芝、海力士。
固態硬碟介面和傳輸協議
目前分為三種介面:SATA、M.2、PCIE,傳輸速度由低到高。SATA介面固態傳輸速度不會超過550Mb/s。M.2介面分為M型和 B型 兩種類型,M型走PCIE通道,傳輸速度更快,而B型走SATA通道,傳輸速度相對較慢。我們可以把傳輸協議比作是道路,路越寬傳輸速度越快。
以上就是有關固態硬碟性能的部分重要參數,希望能夠幫助到你,筆者建議選擇有自產快閃記憶體顆粒能力的品牌,再根據自己預算進行選擇避免翻車。
伺服器的 硬碟知識
以下是主流硬碟:
1. SATA硬碟(普通硬碟,特點:便宜,讀寫速度一般,壽命一般)
2. SSD硬碟(固態硬碟,特點:讀寫速度很快,壽命較低,數據恢復不易)
3.SAS硬碟(大數據專用,特點:讀寫速度快,壽命很長)
比較:
讀寫速度:SSD〉SAS〉SATA
壽命:SAS>SATA>SSD
一般機房默認的是SATA硬碟,這個硬碟是自帶的,價格比較便宜特點上面也列有。如果沒什麼特殊情況,自帶的SATA硬碟就足夠;如果是追求讀寫速度的話SSD硬碟的確是個好選擇;如果數據比較重要的話,建議使用SAS硬碟,但是SAS硬碟對機器要求比較高,目前只有E5的機器支持。
如果是做資料庫伺服器,建議是對每台伺服器的硬碟做陣列,這樣以免當硬碟出現問題的時候,造成伺服器的數據不必要的損失,一般機房做最多的是陣列1和陣列0
硬碟的陣列1與陣列0
陣列0:兩塊500G硬碟做成的一塊1T硬碟,比一般單獨的1T硬碟發揮效果更好
陣列1:兩塊500G硬碟做成的一塊500G硬碟,有備份功能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RAID 1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科普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知識
機械硬碟篇
機械硬碟(HDD)最大優勢就是在於容量大,價格便宜。傳統的機械硬碟採用的是高速旋轉的磁碟來存儲數據,通過磁頭來進行讀寫,在這個機械運動過程中會存在延遲,並且無法同時迸發多向讀寫數據,目前的機械硬碟已經遇到了速度瓶頸。
1、機械硬碟容量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就是1T、2T機械硬碟,也是最佳容量之選。因此我們在裝機時候可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辦公、游戲用戶,選擇1T或者2T容量就對了。
2、機械硬碟轉速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機械硬碟,轉速一般是7200轉,部分會有5400轉,建議首選考慮7200轉。一般來說,機械硬碟轉速越高,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讀寫速度越快,也就是機械硬碟的速度越快,但是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3、機械硬碟緩存
除了轉速會影響機械硬碟的速度之外,機械硬碟的緩存大小也會影響速度,機械硬碟存取零碎數據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機械硬碟具備大緩存,可以將零碎數據暫時存儲在緩存中,減小對系統的負荷,也能夠提升數據傳輸速度。
4、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目前,對於機械硬碟來說,單碟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碟可儲存的數據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碟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碟腔體所能安放的碟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碟片里增大機械硬碟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碟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碟片數據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碟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5、機械硬碟介面類型
現階段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都是SATA3.0類型的,IDE、SATA1、SATA2介面都屬於機械硬碟老介面,其中SATA1、SATA2介面可以互相兼容,主要是傳輸速率不同,SATA1.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SATA2.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SATA3.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此外,IDE是老式的機械硬碟介面,理論傳輸速度僅有100或166MB/S,由於傳輸速度較慢,因此被淘汰,而目前的主板也已經完全取消了IDE介面的支持。
固態硬碟篇:
固態硬碟的優勢主要是讀寫速度快,完全突破了機械硬碟的速度瓶頸。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有點類似於U盤,缺點是容量較小,價格較貴。
1.數據讀寫速度
入門級的SATA3.0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能夠達到500M/S,而機械硬碟只能達到150MB/S,約三倍的差距。更別提現在的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了,讀寫速度高的嚇人。
2.固態硬碟噪音與散熱
由於固態硬碟內部是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而製成的硬碟,沒有機械部件轉動,沒有磁碟和磁頭機械馬達、風扇等,因此在運行時做到絕對的靜音,而且發熱量較小。
3.重量和體積、抗震性
固態硬碟內部都是類似於內存顆粒一樣的存儲晶元,所以重量輕, 體積小,抗震性能好。
5.功耗:
由於固態硬碟內部沒有機械部件,沒有高速旋轉的磁碟,所以功耗較小,更加節能省電。通常不超過3W,而機械硬碟則是5-10W,大了兩三倍,因此固態硬碟更加符合節能環保。
註:固態硬碟除了容量小的缺點,固態硬碟在數據安全性也是缺點,可能會導致數據無法恢復,但是機械硬碟損壞,一般還可以進行數據恢復,從數據安全性來講,機械硬碟也有優勢。
總結 :
能夠看出來說,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優勢確實各有千秋,那麼買電腦選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對於目前普通用戶來說,如果對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並且對容量存儲要求不高,建議首選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碟。當然,如果預算足夠,我們更加建議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符,而機械硬碟作為存儲重要數據,兼備速度與大存儲需求。
各類硬碟選用基礎知識相關 文章 :
★ 電腦硬體的基礎知識學習
★ 計算機硬體基本知識你知多少?
★ 組裝電腦選擇硬碟技巧?怎麼挑選硬碟才好?
★ 基礎的硬體知識
★ 【電腦硬體知識】:新手必備的四大電腦硬體基礎常識
★ 內存硬核選購知識大全
★ 2019超詳細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講解
★ 電腦入門,基礎的硬體知識
★ 【硬碟知識你知多少】:小心被淘汰的硬碟會泄露你的信息!
★ 【電腦硬體知識】:電腦硬體基礎知識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