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二上冊數學知識結構圖
有理數知識梳理一、 知識結構相反意義量正數零負數有理數數軸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大小比較相反數絕對值法則運算律加法法則減法法則乘法法則乘方法則除法法則分配律結合律交換律二、 知識要點本章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有關概念及其運算。首先,從實例出發引入負數,接著引進關於有理數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礎上,介紹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的意義、法則和運算律。本章由3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有理數的概念.由「比零小的數」、「數軸」、「絕對值與相反數」等3節組成.第二單元為有理數的運算.由「有理數的加 法與減法」、「有理數的乘法與除法」、「有理數的乘方」等3節組成.第三單元為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由「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單獨1節組成.此外,通過觀察、試驗、類比、推斷等活動,體驗數、符號和圖形,能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發展數感和符號感;結合具體情境和生活經驗中的數學信 息,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 重點:有理數的運算難點:絕對值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有理數乘法法則的理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圖整式的加減運算用字母表示數列式表示數量關系單項式整式多項式合並同類項去括弧二、知識要點: 本章主要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概念,合並同類項、去括弧以及整式加減運算等。整式的加減是學習下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礎,也是以後學習分式方程和根式運算、方程以及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以及其他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數學工具。 本章包括兩節內容。在第2.1節「整式」主要介紹單項式、多項式、整式及其相關概念。這些概念是結合實際問題給出的。在引出這些概念的過程中,教科書充分重視與實際問題的聯系,在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在第2.2節「整式的加減」是在學習合並同類項和去括弧的基礎上,研究整式加減的運演算法則。本節內容的編寫充分重視了「數式通性」,是在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通過類比來研究整式的加減運演算法則。抓住重點、加強練習,打好基礎。本章教學必須抓好概念的教學,合並同類項的方法教學,以及去括弧的符號變化教學。要適當進行加強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法則,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本章重點和難點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本章的地位與作用,確定本章重點和難點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合並同類項和去括弧。整式的加減主要是通過合並同類項把整式化簡,因此必須要熟練地進行合並同類項。本章教學大約需要9課時,具體分配如下:2.1 整式 約2課時2.2 整式的加減 約4課時數學活動及本章小結 約2課時 單元測驗 1課時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框架圖:實際問題數學問題(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問題的解(x = a) 實際問題的答 案檢驗解方程實際問題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究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去括弧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質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合並同類項與移項
二、知識要點:本章主要內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其中,以方程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全章共包括四節內容:3.1從算式到方程:分為兩個小節。3.1.1一元一次方程:本小節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並且對於「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問題過程進行了歸納。3.1.2等式的性質:本小節通過觀察、歸納引出等式的兩條性質,並直接利用它們討論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一)——合並同類項與移項: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2)如何解方程?本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合並同類項」和「移項」。3.3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二)——去括弧與去分母: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2)如何解方程?本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去括弧」和「去分母」。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本節重點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 圖形的初步認識知識梳理一、知識結構如下: 二、知識要點:本章是初中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章。主要內容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在前兩個學段,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但較為膚淺。本章將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欣賞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初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直線、射線、線段、角以及直線的兩種最常見的位置關系——相交與平行。線段與角是兩種最基本的圖形,它們在周圍隨處可見,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在今後的幾何學習中幾乎所有問題都會涉及線段和角,熟練掌握有關線段和角的知識和技能是學好幾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起點。本章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引導他們在「做數學」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利用這些探究點,鼓勵學生勤思考、勤動手、多交流。引導學生從開始階段的先動手、後思考,逐步過渡到先思考、後動手驗證。 教學重點:線段和角。教學難點:正確應用幾何語言基本圖形進行分析、判斷和表述,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❷ 初一數學上冊各章知識點框架結構
注意:這是北師大版的數學書 人教版和這也差不多
七年級上數學復習提綱
第一章 豐富的圖形世界
1、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何體特點: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
2、 知道常見幾何體的分類,一共分為三類:球體、柱體(圓柱、稜柱、正方體、長方體)、錐體(圓錐、棱錐)
3、 平面圖形折成立體圖形應注意:側面的個數與底面圖形的邊數相等。
4、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展開圖是兩個圓形和一個長方形;
圓錐的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和一個圓形;
正方體展開圖是一個六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長方體的展開圖是與正方體的類似。(容易考到)
5、 特殊立體圖形的截面圖形:
(1)長方體、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2)圓柱的截面是:長方形、圓、橢圓。
(3)圓錐的截面是:三角形、圓、橢圓。
(4)球的截面是:圓
6、我們經常把從前面看到的圖形叫做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做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
7、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第二章 有理數
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數
(1)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 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
數軸三要素:原點、方向箭頭、單位長度。
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
(3)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特別的:0的相反數是0
(4) 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作|a|。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0的絕對值是0;
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數的加減法
(1)有理數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②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和為0。
③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2)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4、 有理數的乘除法
(1) 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2)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4)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
第三章、字母表示數
1、用運算符號把數和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字母叫做代數式。
2、求代數式值要注意:字母的取值必須確保代數式有意義;字母的取值要確保它本身所表示的數量有意義。
3、代數式的系數應包括這一項前的符號;如果代數式的某一項只含有字母因數,它的系數就是1或-1,而不是0。
4、同類項所含的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
注意:同類項與系數無關,與字母的排列順序無關;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5、合並同類項法則:在合並同類項時,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其指數不變。
第四章 平面圖形及位置關系
1、直線、射線、線段
(1) 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直線沒有端點;射線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
(2) 線段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線段的比較方法:疊和法和度量法。
2、角的度量與表示
角的三種表示方法:用三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或用一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如:<ABC,<A);用希臘字母表示(如<β);用數字表示(如<1,<2)
3、 角的比較與運算
(1)角按大小分可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角平分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
4、平行線
(1)如何畫平行線?
(2)平行線的性質1:過直線外一點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2: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平行。
5、垂直
(1) 如何畫垂線?
(2) 垂線的性質1:過一點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垂線的性質2: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任意一點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
垂直的性質3:是點到直線的距離。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從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性質:
(1). 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2)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3、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要移就得變)
4、常用體積公式:
長方形的體積=長X寬X 高 ;
正方形的體積=邊長X邊長X邊長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X高 ;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X高X1/3。
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
1、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1X10∩的形式(其中1≤a<10,n為正整數),就叫科學計數法。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2、扇形統計圖的性質:各扇形占整個圓的百分比之和為1。
3、製作扇形統計圖的步驟是什麼?
4、各統計圖的特點:
(1)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與總體的關系;
(2)折線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數據的趨勢;
(3)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現出數據的多少
第七章 可能性
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
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
事件{不確定事件:事先無法肯定它
1、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機會大的不確定事件不一定發生,機會小的不確定事件也不一定不發生,機會大大小隻能說明發生的程度不同。
2、要學會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❸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識結構圖
邊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高
中線
角平分線
三角形的內角和 多邊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 多邊形的外角和
二、知識定義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
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
三、公式與性質
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邊形的內角和等於(n-2)·180°
多邊形的角和: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
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1)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n-3)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詞(n-2)個三角形。
(2)n邊形共有條對角線。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①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上的對應中線、角平分線、高線分別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邊邊邊: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SSS」)
邊角邊: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SAS」)
角邊角: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ASA」)
角角邊: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AAS」)
斜邊、直角邊: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簡寫成「HL」)
4.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二、角的平分線:
1.(性質)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判定)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三、學習全等三角形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正確區分「對應邊」與「對邊」,「對應角」與「對角」的不同含義;
2.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時,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要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3.有三個角對應相等或有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時刻注意圖形中的隱含條件,如 「公共角」 、「公共邊」、「對頂角」
;❹ 關於數學的知識結構圖怎麼畫說詳細點。
其實很簡單
就是畫樹狀圖。
你把這學期的章節分別寫出來,然後這章里的重點列出來。
主要就是寫成樹狀圖的形式,也就是結構圖了。
你現在是幾年級啊,小學吧
這種需要自己理解與感悟和書上的知識進行歸納
我給你個參考圖
按這個來吧
不懂再問,望採納!
❺ 數學第13章軸對稱的知識有哪些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後兩部分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這時,我們也說這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的軸對稱。
舉例
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和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不止一條對稱軸.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條圓的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性質
對稱軸是一條直線!
垂直並且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稱為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或中垂線。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
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的對應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
軸對稱的圖形是全等的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旋轉180度後與原圖重合
圖形對稱
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定理3: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如果他們的對稱軸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定理3的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❻ 人教版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圖
第一章 有理數
1.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negative number)。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integer),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fraction)。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number axis)。
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origin)。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數是-2;0的相反數是0)
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absolute value),記作|a|。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mì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base number),n叫做指數(exponent)。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學計數法。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從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質:
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2.2 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第三章 圖形認識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圖形
幾何體也簡稱體(solid)。包圍著體的是面(surface)。
3.2 直線、射線、線段
線段公理: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做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較與運算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度(直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餘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餘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度(平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補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等角(同角)的補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餘角相等。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5.1 相交線
對頂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perpendicular)。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5.2 平行線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parallel)。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直線平行的條件: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兩直線平行。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兩直線平行。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兩直線平行。
5.3 平行線的性質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proposition)。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6.1 平面直角坐標系
含有兩個數的詞來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兩個數各自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和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ordered pair)。
第七章 三角形
7.1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穩定性。
7.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7.3 多邊形及其內角和
n邊形內角和等於:(n-2)•180度
多邊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於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8.1 二元一次方程組
方程中含有兩個未知數(x和y),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8.2 消元
將未知數的個數由多化少、逐一解決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9.1 不等式
用小於號或大於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把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來,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實數
10.1 平方根
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數。
a的算術平方根讀作「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radicand)。
0的算術平方根是0。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實數
無限不循環小數又叫做無理數(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real number)。
我才是七年級的,對不起,只能幫到這了。。。。。。。
❼ 各位數學大蝦請進
方程有悠久的歷史,它隨著實踐需要而產生,並且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從數學科學本身看,方程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正是對於它的研究推動了整個代數學的發展。從代數中關於方程的分類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代數方程,也是所有代數方程的基礎。
本章主要內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其中,以方程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並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關系,是始終貫穿於全章的主線,而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概念和解法的討論,是在建立和運用方程這種數學模型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列方程中蘊涵的「數學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蘊涵的「化歸思想」,是本章始終滲透的主要數學思想。
全章共包括四節
2.1從算式到方程
這一節分為兩個小節。
2.1.1一元一次方程
在小學階段,已學習了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還學習了最簡單的方程。本小節先通過一個具體行程問題,引導學生嘗試如何用算術方法解決它,然後再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的量,並進一步依據相等關系列出含未知數的等式——方程。這樣安排目的在於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徵,引出方程的定義,並使學生認識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數學工具,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
算式表示用算術方法進行計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算式中只能含已知數而不能含未知數。列方程也是依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特別是相等關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時只能用已知數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含有相關的已知數和未知數,未知數進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說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慮起來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優越性。
本小節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並且對於「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未知數,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問題過程進行了歸納。
2.1.2等式的性質
方程是含未知數的等式,為適合初中學生學習,本章不涉及方程的同解理論,而以等式的性質作為解方程的根據。本小節通過觀察、歸納引出等式的兩條性質,並直接利用它們討論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這將為後面幾節進一步討論較復雜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備理論依據。
2.2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
本節仍然結合一些實際問題展開,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
(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
(2)如何解方程?這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合並(同類項)」和「移項」,這樣就已經可解 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節首先提及在數學史上對解方程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即生活在約780~850年間的阿拉伯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所著的《對消與還原》一書,提問「對消」與「還原」是什麼意思,作為後面要討論的內容的引子。在本節內容展開中引出「合並(同類項)」和「移項」。
本節中用框圖形式歸納出「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2.3從「買布問題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2)
本節繼續結合一些實際問題討論一元一次方程,重點討論兩方面的問題:
(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是貫穿全章的中心問題。
(2)如何解方程?這節重點討論解方程中的「去括弧」和「去分母」,這樣就可以解各種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並歸納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
本節從俄羅斯文學家契訶夫的小說《家庭教師》中的一道「買布問題」,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弧」問題;又從古代埃及的紙莎草文書中的一道題,引出帶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討論用去分母的方法解這類方程。
在本節中,以解一個具體方程的過程為例,用框圖形式表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
2.4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本節進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論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要探究的三個問題(「銷售中的盈虧」「用哪種燈省錢」「球賽積分表問題」)要比前幾節的問題復雜些,問題情境與實際情況更接近。
本節的重點是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通過探究活動,可以進一步體驗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建模思想,培養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於本節問題的背景和表達都比較貼近實際,其中的有些數量關系比較隱蔽,所以在探究過程中正確地建立方程是主要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弄清問題背景,分析清楚有關數量關系,特別是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的主要相等關系。
2.本章知識結構圖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2)本章知識安排的前後順序
3.課程學習目標
1.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關概念,認識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
2.通過觀察、歸納得出等式的性質,能利用它們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標(使方程逐步轉化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會解法中蘊涵的化歸思想。
4.能夠「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數和未知數,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設未知數,列出方程表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5.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進一步體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見上圖),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時安排
本章教學時間約需18課時,具體分配如下(僅供參考):
2.1從算式到方程約4課時
2.2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約4課時
2.3從「買布問題」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2)約4課時
3.4再探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方程約4課時
數學活動
小結約2課時
二、本章教科書的編寫特點
1.突出方程這個重點內容,將有關式的預備知識融於討論方程的過程中
在許多教科書中,整式及其加減運算通常安排集中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做准備。這樣做的優點是層次分明,「前面鋪好路後面走起來很順」;而不足是學生往往在學習這些預備知識時不能體會它們以後的作用,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因而影響學習效果。在本章中沒有做如上處理,而是將有關整式的內容分散地融於對方程的討論之中,不過於強調式的概念,只要它們能自然地為討論方程這條主線服務即可,這是本章的一個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突出方程這個實際應用作用明顯的內容,由於有關預備知識與方程結合得更密切了,並且不單獨予以強調,所以便於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和運用,而不感到學了沒用。在學生對整式有一些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本套教科書在後面(第15章)還要安排對它們的專門討論,到那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有關式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突出列方程,結合解決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
列方程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能有較多機會接觸列方程,本章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作為貫穿於全章前後的一條主線。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討論始終是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後討論如何解方程,這是本章的又一特點。教科書先結合兩個實際問題的求解過程分別討論了「合並(同類項)」和「移項」,並進一步通過一些例題對這兩種解方程的變形手段進行綜合練習和強化。此後教科書又在對另兩個實際問題的討論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弧」和「去分母」,並進一步通過一些例題和練習題幫助學生掌握它們。在此基礎上,教科書歸納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標和一般步驟,引導學生提高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認識。我們認為這樣處理解方程的教學符合人們對方程的認識過程,並且可以加強這章內容與實際的聯系,有助於解決部分學生總感覺列方程難的問題。
3.通過加強探究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
本章的中心任務是,使學生經歷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並應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的作用,掌握運用方程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由於實際問題的類型多樣,在某些問題中數量關系不十分明顯,使得以方程為模型表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成為教學中的難點。為切實提高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章在內容選擇上注意加強探究性。例如,第2.4節特別安排了「再探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選擇了三個具有一定綜合性的問題(「銷售中的盈虧」「用哪種燈省錢」「球賽積分表問題」),設置了若幹探究點,引導學生利用方程為工具進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強調的以方程為工具把實際問題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這節內容包括:估算與精確計算的比較(探究1),進行開放性的設計(探究2),根據問題的實際背景進行檢驗,利用方程進行簡單推理判斷(探究3中已滲透了反證法的思想)。安排這節的目的在於:一方面通過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進一步突出方程這種數學模型的應用具有廣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在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在更高層次上等到提高。
4.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數學文化
本章不僅重視數學與實際的聯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而且重視數學知識中蘊涵的建模和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章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由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模型這一過程中蘊涵的符號化、模型化的思想;另一個是解方程的過程中蘊涵的化歸思想。雖然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等原因,教科書沒有過多出現「數學模型」一詞,但是本章多次以框圖形式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加以歸納,意在滲透建模思想。為體現化歸思想在解方程中具有指導作用,本章中討論一元一次方程的各個步驟時,都注意點明解方程的目的,即為最終使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各種步驟都是為此而實施的,即在保持方程的左右兩邊的相等關系的前提之下,使「未知」逐步轉化為「已知」。
本套教科書的特色之一是,使教科書成為反映科學進步、介紹先進文化的鏡子。重視數學的科學價值,同時關注其文化內涵。通過教科書這面鏡子的反射,結合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地介紹古今數學的發展,深入淺出地反映數學的作用(工具作用和人文教育作用),使學生逐步地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本章對於數學文化予以很大關注,從數字到字母,從算式到方程,從算術到代數……這些數學史上的重大進步以及有關方程的名著《還原與對消》、埃及紙莎草文書中的問題等在教科書中都有所反映。編者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本章不僅在數學知識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能夠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
三、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關注在前面學段的基礎上發展,做好從算術到代數的過渡
本章第2.1節從一個實際問題(行程問題)開始討論,在引出方程後提出「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算式與方程表現了算術與代數解決問題的兩種不同方法。用算術方法解實際問題是前面學段中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它對於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的能力有著打基礎的作用。算式表示一個計算過程,用算術方法解實際問題時,算式中只含已知數而不包含未知數;而代數中設未知數或列方程時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問題中有關的量,這些式子實際上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字母(未知數)。方程是根據問題中等量關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數,又含有未知數,這是代數方程與算術算式的區別之一。由於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數與已知數一起表示相關的量,所以方程的應用更為方便。這正是用字母表示數帶來的好處。
從課程標准看,在前面學段中已經有關於簡單方程的內容,學生已經對方程有初步的認識,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即對於方程的認識已經歷了入門階段,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這些基本的、樸素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方程奠定了基礎。本章的內容是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即對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統更深入的討論,所涉及的實際問題要比以前學習的問題復雜些,更強調模型化思想的滲透;對方程解法的討論要更注重算理,更強調創設未知向已知轉化的條件以及解法中程序化的思想。
了解以上的聯系與區別,有助於在本章教學中注意到應在哪些地方使學生得到新的提高。
2.關注方程與實際問題的聯系,體現數學建模思想
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問題涉及數量關系的分析,這為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提供了大量的現實素材。在本章教科書中,實際問題情境貫穿於始終,對方程解法的討論也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列方程」在本章中佔有突出地位,全章教科書按照討論實際問題的線索而展開。在本章的教學和學習中,要充分注意方程的現實背景,通過大量豐富的實際問題,反映出方程來自實際又服務於實際,加強對於方程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重要數學模型的認識。鑒於本章的學習對象是七年級學生,教科書的敘述力求通俗易懂,在正文中避免過多直接使用「數學模型」等詞,而是通過具體例子反復強調方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工具作用,實際上這就是在滲透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
設未知數、列方程是本章中用數學模型表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步驟,而正確地理解問題情境,分析其中的相等關系是設未知數、列方程的基礎。在本章的教學和學習中,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思考,藉助圖形、表格、式子等進行分析,尋找等量關系,檢驗方程的合理性。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它們。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見前面的圖),在本章中反復出現並且逐步細化,這有助於從整體上認識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的關系,請注意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對它的認識。
3.關注方程這條主線,帶動相關預備知識的學習
從數學學科內部來看,整式及其運算(加減法)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預備知識;而從應用的角度來看,一元一次方程要比整式用得更普遍、更直接。本套教科書不像過去許多數學教科書那樣先安排整式,然後再安排一元一次方程,而是將與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的整式知識分散於本章之中,對它們採取「夠用即可」的處理方式,迴避了一些概念(代數式、同類項等),結合方程的討論通過例子解釋了一些相關運算(合並含未知數的項、去括弧等),而將對整式系統深入的討論留待後面章節完成。前面已經說過這樣處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適當精簡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應用意識。這樣處理與「先專門安排整式預備知識,後安排方程」的做法各有優缺點,請在教學實踐中對它們進行比較和檢驗,以便進一步尋求更符合教學實際的處理方案。
在本章的教學中,希望能夠了解教科書的上述變化及其用意,時刻關注教學重點,注意抓住方程這條主線,削枝強干,突出圍繞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帶動有關預備知識的學習。特別要把握好本章中所含有的整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作過多的補充和引申,以免喧賓奪主沖淡主題。
4.關注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本章內容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本章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起,主動收集尋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並更多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互相交流,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
在本章的教科書中,安排了許多可提供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內容,其中既涉及列方程又涉及解方程,例如2.4節「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就是為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安排的探究性內容,本章的「數學活動」及「拓廣探索」欄目下的習題等也設置了很多探究性問題,採用什麼方式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具體教學方式可能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易,但是各種方式都應注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啟發誘導,設計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如何進行探究活動,而不要替代他們思考,不要過早給出答案。應鼓勵探究多種不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探究過程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得到更大收獲。對於解方程過程中較復雜的計算,可以提倡學生運用計算機(器)等計算工具採用靈活方式完成。
5.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和學習
前面已經說過,本章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由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模型這一過程中蘊涵的模型化(包括符號化)的思想;另一個是解方程的過程中蘊涵的化歸思想。在本章的教學和學習中,不能僅僅著眼於個別題目的具體解題過程,而應關注對以上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領會,從整體上認識問題的本質。
數學思想方法是通過數學知識的載體來體現的,對於它們的認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既需要教科書的滲透反映,也需要教師的點撥,最終還需要學生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對一個人的影響往往要大於具體的數學知識,例如對解方程的本質有比較透徹的認識,就容易主動地探究具體方程的解法,這遠比死記硬背方程的解法步驟的效果要好。因此,我們需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和學習,希望教師在如何深入淺出地進行這方面的教學上不斷探索。
6.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當加強練習鞏固
本章內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數方程,對它的理解和掌握對於後續學習(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數等)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教學和學習中應注意打好基礎。
由於本章教科書是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為線索展開的,許多基礎知識隱含於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如缺乏對這些基礎內容的分析歸納,可能會對它們有所忽視,所以在教學和學習中應注意對它們進行歸納整理,使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頭腦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看,需要通過必要的練習途徑來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教學和學習中還要注意適當加強練習。這里所說的「適當加強」並非一味強調增加練習的數量,而是強調練習要著重在基礎內容上,要加強針對性,使學生打好必需的基本功。對於教科書中的練習題以及「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欄目下的習題,應切實掌握。在此基礎上,再探究更高層次的問題(例如「拓廣探索」欄目下的習題等)。
7.關注文化的傳承
本套教科書力求能夠成為反映科學發展和文化進步的一面鏡子,既體現數學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又體現數學科學中蘊涵的文化。本章內容不僅涉及數學與實際的關系,滲透建模、化歸等思想,而且多處涉及數學上從數字到字母,從算式到方程,從算術到代數等重大歷史發展變化,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的不斷探究和取得的進展,從中可以看出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和人類追求真理的長期努力,折射出科學文明的光輝和人類認識上的偉大創造力。
教學中除關注要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之外,還需要考慮在傳承數學文化方面的工作,結合方程的內容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數學文化的熏陶。
此外,本章內容與實際關系密切,涉及問題廣泛,因而與多元文化具有聯系。例如,第2.3節的內容是從一個引子出發,即從契訶夫的小說《家庭教師》中的一道「買布問題」說起,這樣選材也是希望能增加數學教科書的人文色彩。習題2.4第9題的原題是用希臘文寫的一首詩,它簡要記述了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生平。這是一道有悠久歷史的名題,詩中並沒有明確說出丟番圖的壽命等數字,但是它們已經隱含於詩中,利用方程可以解出這些數字。此題本身就是數學與文學結合的佳作。類似的例子,還分布於本章的其他之處。在編寫本章時,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即數學教學應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更鮮活,更吸引人,這樣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養都得到提高。
再給你練習題
3X+189=521
4Y+119=22
3X*189=5
8Z/6=458
3X+77=59
4Y-6985=81
87X*13=5
7Z/93=41
15X+863-65X=54
58Y*55=27489
❽ 初一數學上下兩冊書的知識點歸納。
第一冊
第一章 有理數
代數初步知識
1. 代數式:用運算符號「+-× ÷ …… 」連接數及表示數的字母的式子稱為代數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數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數應保證它所在的式子有意義,其次字母所取得數還應使實際生活或生產有意義;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應寫成 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系,如3÷a寫成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說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
3.幾個重要的代數式:(m、n表示整數)
(1)a與b的平方差是: a2-b2 ; a與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數,則兩位整數是:10a+b ,則三位整數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數,則被5除商m余n的數是:5m+n ;偶數是:2n ,奇數是:2n+1;三個連續整數是: n-1、n、n+1 ;
(4)若b>0,則正數是:a2+b ,負數是: -a2-b ,非負數是: a2 ,非正數是:-a2 .
有理數
1.1正數和負數
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書叫做負數。
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1.2有理數
1.2.1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1.2.2數軸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一般地,設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a的點在原點的右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左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
1.2.3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號,新的數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
1.2.4絕對值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的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它們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即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
比較有理數的大小:⑴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⑵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數的加減法
1.3.1有理數的加法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⑶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加法交換律:a+b=b+a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a+b)+c=a+(b+c)
1.3.2有理數的減法
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來進行。
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a-b=a+(-b)
1.4有理數的乘除法
1.4.1有理數的乘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
ab=ba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
(ab)c=a(bc)
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ab+ac
數字與字母相乘的書寫規范:
⑴數字與字母相乘,乘號要省略,或用「」
⑵數字與字母相乘,當系數是1或-1時,1要省略不寫。
⑶帶分數與字母相乘,帶分數應當化成假分數。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個有理數,2與x的乘積記為2x,3與x的乘積記為3x,則式子2x+3x是2x與3x的和,2x與3x叫做這個式子的項,2和3分別是著兩項的系數。
一般地,合並含有相同字母因數的式子時,只需將它們的系數合並,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再乘字母因數,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數,a與b分別是ax與bx這兩項的系數。
去括弧法則:
括弧前是「+」,把括弧和括弧前的「+」去掉,括弧里各項都不改變符號。
括弧前是「-」,把括弧和括弧前的「-」去掉,括弧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括弧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弧後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弧內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同;括弧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弧後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弧內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反。
1.4.2有理數的除法
有理數除法法則:
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a÷b=a• (b≠0)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因為有理數的除法可以化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運算性質簡化運算。乘除混合運算往往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後確定積的符號,最後求出結果。
1.5有理數的乘方
1.5.1乘方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⑵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⑶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1.5.2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1.5.3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精確到哪一位。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 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對於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從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是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1 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質2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2.2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⑴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2.3從「買布問題」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⑵
方程中有帶括弧的式子時,去括弧的方法與有理數運算中括弧類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數(例如x),通過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系數化為1等步驟,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著x=a的形式轉化,這個過程主要依據等式的性質和運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體做法:方程兩邊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⑵依據:等式性質2
⑶注意事項:①分子打上括弧
②不含分母的項也要乘
2.4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圖形認識初步
3.1多姿多彩的圖形
現實生活中的物體我們只管它的形狀、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圖形,叫做幾何圖形。
3.1.1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都是立體圖形。此外稜柱、棱錐也是常見的立體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都是平面圖形。
許多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適當地剪開,就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3.1.2點、線、面、體
幾何體也簡稱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稜柱、棱錐等都是幾何體。
包圍著體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兩種。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線。
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
幾何圖形都是由點、線、面、體組成的,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3.2直線、射線、線段
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點C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類似的還有線段的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
直線桑一點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線。
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3角的度量
角也是一種基本的幾何圖形。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單位。
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記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記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記作1。
3.4角的比較與運算
3.4.1角的比較
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類似的,還有叫的三等分線。
3.4.2餘角和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餘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等角的補角相等。
等角的餘角相等。
本章知識結構圖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是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
4.1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
用劃記法記錄數據,「正」字的每一劃(筆畫)代表一個數據。
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屬於全面調查。
4.2調查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抽樣調查舉例
抽樣調查是從總體中抽取樣本進行調查,根據樣本來估計總體的一種調查。
統計調查是收集數據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兩種,實際中常常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時,可用不同的方法獲得數據。除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外,查閱文獻資料和實驗也是獲得數據的有效方法。
利用表格整理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數據的分布規律。利用統計圖表示經過整理的數據,能更直觀地反映數據規律。
4.3課題學習調查「你怎樣處理廢電池?」
調查活動主要包括以下五項步驟:
一、 設計調查問卷
⑴設計調查問卷的步驟
①確定調查目的;
②選擇調查對象;
③設計調查問題
⑵設計調查問卷時要注意:
①提問不能涉及提問者的個人觀點;
②不要提問人們不願意回答的問題;
③提供的選擇答案要盡可能全面;
④問題應簡明;
⑤問卷應簡短。
二、實施調查
將調查問卷復制足夠的份數,發給被調查對象。
實施調查時要注意:
⑴向被調查者講明哪些人是被調查的對象,以及他為什麼成為被調查者;
⑵告訴被調查者你收集數據的目的。
三、處理數據
根據收回的調查問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
四、交流
根據調查結果,討論你們小組有哪些發現和建議?
五、寫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
第二冊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
5.1相交線
5.1.1相交線
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有一條公共的邊,另外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4對鄰補角。
有公共的頂點,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2對對頂角。
對頂角相等。
5.1.2
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線是一條直線。
⑵具有垂直關系的兩條直線所成的4個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⑷垂直的記法:a⊥b,AB⊥CD。
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有無數條。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5.2平行線
5.2.1平行線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只有兩種: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5.2.2直線平行的條件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的同一方,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之間,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內錯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之間,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同旁內角。
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方法1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3平行線的性質
平行線具有性質:
性質1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同時垂直於兩條平行線,並且夾在這兩條平行線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著兩條平行線的距離。
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
5.4平移
⑴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後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6.1平面直角坐標系
6.1.1有序數對
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
6.1.2平面直角坐標系
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習慣上取向右為正方向;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取2向上方向為正方向;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平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用一個有序數對來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後,坐標平面就被兩條坐標軸分為了Ⅰ、Ⅱ、Ⅲ、Ⅳ四個部分,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標軸上的點不屬於任何象限。
6.2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
6.2.1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區域內一些地點分布情況平面圖的過程如下:
⑴建立坐標系,選擇一個適當的參照點為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
⑵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適當的比例尺,在坐標軸上標出單位長度;
⑶在坐標平面內畫出這些點,寫出各點的坐標和各個地點的名稱。
6.2.2用坐標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個單位長度。
第七章三角形
7.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7.1.1三角形的邊
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角,簡稱三角形的角。
頂點是A、B、C的三角形,記作「△ABC」,讀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7.1.2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
7.1.3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7.2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7.2.1三角形的內角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7.3多邊形及其內角和
7.3.1多邊形
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n邊形的對角線公式:
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7.3.2多邊形的內角和
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180(n-2)
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7.4課題學習鑲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8.1二元一次方程組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數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8.2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組中的一個方程,將一個未知數用含有另一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方程,實現消元,進而求得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這種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兩個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數的系數相反或相等時,將兩個方程的兩邊分別相加或相減,就能消去這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這種方法叫做加減消元法,簡稱加減法。
8.3再探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
第九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1.2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有以下性質:
不等式的性質1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2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3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9.2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據等式的性質,將方程逐步化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則要根據不等式的性質,將不等式逐步化為x<a(或x>a)的形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把兩個不等式合起來,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幾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們所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對於具有多種不等關系的問題,可通過不等式組解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數軸可以直觀地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與等量:用「=」號連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質:
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項:改變符號後,把方程的項從一邊移到另一邊叫移項.移項的依據是等式性質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並且含未知數項的系數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標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數,a、b是已知數,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簡形式: ax=b(x是未知數,a、b是已知數,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弧 …… 移項 …… 合並同類項 …… 系數化為1 ……(檢驗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
(1)讀題分析法:………… 多用於「和,差,倍,分問題」
仔細讀題,找出表示相等關系的關鍵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為,完成,增加,減少,配套-----」,利用這些關鍵字列出文字等式,並且據題意設出未知數,最後利用題目中的量與量的關系填入代數式,得到方程.
(2)畫圖分析法: ………… 多用於「行程問題」
利用圖形分析數學問題是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中的體現,仔細讀題,依照題意畫出有關圖形,使圖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義,通過圖形找相等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從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據,最後利用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可把未知數看做已知量),填入有關的代數式是獲得方程的基礎.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常用公式:
(1)行程問題: 距離=速度•時間 ;
(2)工程問題: 工作量=工效•工時 ;
(3)比率問題: 部分=全體•比率 ;
(4)順逆流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價格問題: 售價=定價•折• ,利潤=售價-成本, ;
(6)周長、面積、體積問題:C圓=2πR,S圓=πR2,C長方形=2(a+b),S長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環形=π(R2-r2),V長方體=abc ,V正方體=a3,V圓柱=πR2h ,V圓錐= πR2h.
❾ 跪求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結構圖
日期 內容 例題 課時
一
2.13
2.17 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含地圖上的) 例1、2 1
簡單路線圖(四個方向) 例3 1
練習一 1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例4、5 1
練習二 1
二
2.20
2.24 單元練習 1
機動 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口算除法 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商是整數) 例1 1
除法的估算 例2 1
三
2.27
3.3
筆算除法
練習三 1
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各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 例1 1
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有餘) 例2 1
練習四 1
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且有餘數)除法估算 例3 1
四
3.6
3.10
筆算除法
練習五 1
除法的驗算 例4 1
練習六 1
有關0的除法及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1) 例5、6 1
練習七 1
五
3.13
3.17
筆算除法
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2) 例7 1
練習八 1
整理與復習 1
練習九 1
單元練習 1
六
3.20
3.24
單元練習 1
機動 1
統 計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1、2 1
練習十 1
平均數 例1、2 1
七
3.27
3.31 練習十一 1
機動 2
年、月、日
年、月、日的認識 例1、2 1
練習十二 1
八
4.3
4.7 24時記時法 1
練習十三 1
製作年歷 1
機動 2
九
4.10
4.14 兩位數乘兩位數
口算
乘法
筆算
乘法 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例1 1
估算 例2 1
練習十四 1
不進位的乘法 例1 1
練習十五 1
十
4.17
4.21
筆算
乘法 進位乘法 例2 1
練習十六 1
整理與復習(練習十七) 1
機動 1
機動 1
十一
4.24
4.28 面 積
面積和面積單位 1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例1 1
練習十八 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例2、3 1
練習十九 1
十三
5.8
5.1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例4 1
公頃、平方千米 1
練習二十 1
單元練習 1
機動 1
十四
5.15
5.19 小數的初步認識
認識小數 例1 1
小數大小的比較 例2 1
練習二十一 1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例3、4 1
練習二十二 1
十五
5.22
5.26 機動 2
解決問題
乘法兩步計算的問題 例1 1
除法兩步計算的問題 例2 1
練習二十三 1
十六
5.29
6.2 設計校園 1
機動 2
數學廣角
簡單的集合問題 例1 1
簡單的等量代換問題 例2 1
十七
6.5
6.9 練習二十四 1
機動 2
總復習
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
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 1
十八
6.12
∣
∣
∣
6.16 復習位置與方向 1
復習面積 1
復習年、月、日 統計 1
復習小數的初步認識 1
復習解決問題 1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5afa878271fe910ef12df896.html
❿ 高中數學知識結構框架圖
原發布者:呂明龍88
高中數學知識結構框圖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數(Ⅰ)必修二:第一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二章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必修三:第一章演算法初步第二章統計第三章概率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數(II)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數列第三章不等式選修2-1:第一章常用邏輯用語第二章圓錐曲線與方程第三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選修2-2:第一章導數及其應用第二章推理與證明第三章數系的擴充與復數選修2-3:第一章計數原理第二章概率第三章統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