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德國歐洲銀器收藏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家庭閱讀主張怎麼教育 2024-11-18 14:32:13

德國歐洲銀器收藏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02 18:19:47

Ⅰ 古代銀器收藏知識

中國古代金銀器不僅類型多樣,范圍廣泛,而且工藝復雜精細,技術含量很高。那麼古代銀器收藏有什麼知識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古代銀器收藏知識,一起來看看。

古代銀器收藏知識:古代銀器收藏價值

銀器與其他工藝品一樣,同樣存在鑒定真偽的問題。銀器是用貴金屬銀製成的,盡管所用材質純度不一,但必是用含銀80%左右的材質製成。從歷史地位上來看,銀器的價值隨著生產國家和地區、生產年代、生產者、擁有者及用途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從品相來看,銀器的品位完整程度佔有重要地位。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銀器的標識。中國傳統銀器自古手工製作,沒有商標概念,除了極少數工匠作坊外,大部分不刻名號。在宋以後的銀器上開始有印記,銀器上的印記多為中國文字“紋銀”、“足紋”、“足銀”等字樣。凡是帶有此印記的均為純銀器。其次,銀器上還常有銀樓、銀匠等名款,然而有些非銀器上也打有“足紋”、“足銀”字樣,但字體極不規范。這是制假者造的假款,往往打在銅鍍銀器上,此點特別值得注意。

歐洲銀器則大多刻有生產廠家的銘徽,也有一部分會刻上生產年號、工匠名字和器物名稱。據了解,英國是最早由國王設定銀器監督製作組織的,每件銀器都帶有作坊和年代標識。同時,這種監管和標識為銀器的收藏提供了重要的鑒別標准。

同時,藏家收藏老銀器最好是成套收藏,比如銀手鐲、筷子、耳環等必須成對收藏,銀器具如茶杯、茶壺、茶盤等必須成套收藏,像少數民族的銀飾品,包括項鏈、手鐲、耳環、頭飾等等,成套收藏的價值大於單件收藏的價值。

古代銀器收藏知識:古代銀器收藏鑒別方法

1、掂重量: 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作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2、看顏色: 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3、聽聲韻: 純銀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且聲音越尖越高而帶韻;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4、查硬度: 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飾品。

古代銀器收藏知識:古代銀器收藏方法

金,有華貴的黃色光澤;銀,有端莊的白色光澤。中國古代金銀器不僅類型多樣,范圍廣泛,而且工藝復雜精細,技術含量很高。金銀是人類發現、使用最早的貴重金屬。它們不但有著燦爛奪目、高貴華美的色彩和光澤,而且化學性質又非常穩定,硬度不高,延展性極佳,具有易於加工的特點。金銀的這種特性,非常適宜於製作具有精細工藝的器皿和飾物,以及用於對其它質地的器物表面進行裝飾。因此,很早以來,人們就開始用金銀來製作各種器皿和飾物。可以說,人類對金銀的利用,其歷史遠早於銅鐵錫鉛等,幾乎與人類文明史同步。製作金銀器所用的黃金在自然界中大多以游離、單質的形式存在,而銀一般與其它礦物共生,開采、冶煉的技術難度要比金大得多,因此,人類對黃金的利用又比對白銀的利用要早大約1000年,工藝水平也要高些。

金銀器是用貴金屬製成的,材料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收藏和保存價值,再加上金銀器的製造對工藝和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相對於其他質地的器物,金銀器的作偽現象要少得多。一般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如以銅、鉛、錫等冒充金銀,以此牟取高額利潤。日前的技術手段對金銀器質地的鑒別已能做出比較精確的測定。比如器物金銀含量的成色測定,對金銀器內所含其他金屬成分及其含量的測定,甚至對一件金銀器不同部位的金銀含量,亦能分別做出測定。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盞、勺、杯等金器,其含金量均在85%以上,並含有少量的銀和微量銅;浙江龍游縣出土的明代金杯,其上部含金量為73%,足與把含金量卻只有60%,其足為空足,為使金杯內盛放酒液後,不至於重心不穩,空足內還加鐵以配重。

除材料質地作假外,古玩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古代金銀器的復仿製品。一般說來,復製品均按出土實物進行復制,其外形、紋飾與原器酷似,很容易迷惑收藏者。若非對原器相當熟悉並進行反復揣摩,很難識別其真面目。仿製品的形制和裝飾花紋一般都有所依據,但仿製時大多經過改形或改繪,然後拼湊成型的器物。這兩類器物的製作水平都很高,但是只要掌握了各地出土和收藏的歷代金銀器的資料、各時代金銀器的器形特點裝飾特點及製作工藝,然後對器物逐項觀察分析、仔細揣摩,就會發現其破綻和漏洞,最終判明其真偽。

關於時代鑒定,經科學發掘出土的金銀器物,由於有明確的墓葬年代地層關系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時代或時期的判斷相對比較容易。而對那些非正規考古發掘發現的金銀器和傳世品的時代,則只能通過銘文、造型紋飾、製造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進行間接的推斷。

鑒賞與收藏金銀器,除了必須掌握並熟知各個時代器物的形制特點、裝飾風格和製造工藝以及與之有關的歷史文化方面的綜合知識外,還應該具備一些保養常識,尤其對於那些已經擁有金銀器藏品的人來說,保養知識更是不可缺少。

相比其它金屬質地的器物,金銀質地偏軟,在鑒賞把玩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擠壓、碰撞或接觸堅硬物體,以防止磨蝕表面或使器物變形損壞。金銀質地雖軟,但化學性質卻非常穩定,特別是金,不易氧化,耐腐蝕性強,如果單獨把它放在鹽酸、硝酸或硫酸中,都能安然無恙,保持顏色不變,這一點是其它金屬質地器物所無法相比的,如銅製品只要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也正因為如此,不少金銀製品可以歷經千年,仍新亮如初,成為傳世之寶。當然,古代的金銀器出土時,有些表層帶有銅銹,尤其是銀器。這是由於金銀器在出土前,接觸過其它腐蝕的銅,如與銅器一起隨葬,而沾染了銅銹。另一原因,則是古代銀器銀的純度不高,含有一定成分的銅銀合金,當銅氧化腐蝕後,便在銀器表面上形成銅銹覆蓋層。不過,經過除銹垢處理後,大多可以恢復器物的本來面目。

與金相比,銀的防腐蝕性能則稍差,使銀器的保養難度也相對比金器大一些。潮濕的環境、硫化氫和硫化物都會使銀器表面氧化,使其色澤由白亮轉變為灰或黑色,因此,銀器的養護重點在於防止氧化、保持光亮。在這方面,人們已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應保持器物的乾燥,存放在沒有含硫和煙氣的房間內(遠離暖氣),以免硫化(俗稱氧化)變黑。其次,金銀製品長期擺放後定期用擦銀粉擦拭,也可防氧化。第三,如果銀器表面氧化,可將洗凈的金銀器浸入加有鋁箔或鋁片、溫度約78度的鹽水或蘇打水中1—3分鍾,也可用海綿或純棉布塗上光亮劑乾擦,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膜。第四,定期清洗。可用溫水加普通洗潔精清洗(所有金銀產品均不能用漂白水、強酸類去污粉等化學劑漂洗),並用清水過清,待晾乾後,用干布沾少許擦銀粉將有污漬的地方擦拭乾凈,既可保持光潔,又可以防氧化。此外,一些鍍金銀器也會因不小心使用、經常碰撞或刮磨,使鍍金的部分脫落及失去光澤。對此,可試用一隻蛋白,用打蛋器發打致微微起泡狀態,然後用溫水將器物清洗干凈,並且抹乾,用毛筆蘸上少許蛋白,輕輕在鍍金部分拭擦,這樣鍍金部分就可保持光澤,並且不容易脫落。

Ⅱ 如何看銀器標志

學會認識銀器標志 對普通收藏者來說,要開始西洋銀器收藏,首先應該學會認識相關的標志。由於西洋銀器生產國多達數十個,能記下眾多標記顯然十分困難,因而需要藉助專業工具書,因為這些書詳細介紹了各國銀器上的標志。現在見到的銀器多產自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美國、西班牙、瑞士、丹麥等國家。英國銀器上的標志已成為一種系列,凡是英國產的銀器均有一個翹尾的獅子,並用不同字體的英文字母表示其生產年份。俄國銀器使用一個人頭像表示,再配以帶有84字樣的標志,表明此為含84%銀製成的銀器。德國銀器則使用一個月亮及皇冠加上800或900字樣表示純度。法國銀器多用復雜的花飾表示。 銀器上的標志往往微小,且製作異常精緻,因此難以作假。另外,這些標志又經常烙在不明顯的地方,比較難發現。值得一提的是,銀器標志是一種復合體,大多能分成幾個部分,因此具有多個標志。凡拆開的話,局部銀器上都具有相同的標志,這是出於防偽的目的。

Ⅲ 銀器的介紹

銀器的的種類很多,不同銀器的用途和作用都是不一樣的,銀器不同時代銀器的寓意也是不一樣的,有祭祀的,有日用的,也有收藏的等。

Ⅳ 銀器的銀飾小知識

925純銀其實是指含銀量92.5%的銀質品。925代表銀的純度。這是純銀器的最低標准純度,就正如999黃金的純度一樣。 因為足銀過於柔軟並且容易氧化,所以自從tiffany公司開創925銀以來,925銀就被國際公認為純銀。
銀是一種活躍的金屬,容易與空氣中的硫起化學反應,使銀器會變黑。因此佩帶時盡量少與空氣接觸,不宜在化學氣體濃的場所佩帶。接觸硫磺香皂後,必須馬上揩乾。汗水中的氯化物對銀亦有影響。
銀與金不能同配戴,會導致銀變黃。當然,即使不同時配載,時間久了,銀飾還是會氧化變色,無論是電鍍了還是沒有電鍍!
所以喜愛銀飾的朋友一定要學會怎樣保養純銀,延長光亮時間,並且學會讓氧化變色的銀製品可以恢復光亮。
原色的,拋光表面的,屬最簡單。用擦銀布擦拭就可以了。無拋光表面有縫隙的,用洗銀水清洗就可以了。
電鍍過表面的,要用軟布擦拭,並且避免接觸化學性物品(比如沐浴液體,皂液,化學試劑,香水等)因為電鍍層非常薄,粗糙布的擦拭和化學性物品的損傷,都會影響表面的光亮。
無論是何種材質的飾品,佩戴者最好在洗澡,睡覺的時候都要取下存放於乾燥的地方。純銀是極易變色的金屬,當然更應如此。
原色純銀保證不會過敏,但是電鍍過白金或者其他貴金屬的,就無法保證了。

Ⅳ 金銀器收藏,你知道多少

金銀器在歷史文物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適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形,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製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自從人類發現、認識了金銀之後,就將其加工成為各種金銀製品。金銀製品在商代即已出現,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金銀鑲嵌工藝。金銀器皿出現較晚,漢以前少見,至唐代才開始有較多發現。

元明清時代

金銀器

元明清時期,我國各種傳統手工業生產均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民間藏友若有不錯的藏品可交流,現有 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春拍藏品甄選13167727768 以誠相待,方可合作官僚貴族、地主和商人已經廣泛使用金銀器及珠寶鑲嵌工藝品。元代金銀器以玲瓏俊俏的鏤雕花紋為主,顯示出了精湛的裝飾技巧。江蘇無錫南郊錢裕墓出土的一批金銀器中的鎏金花瓣式銀托、盞最具特色。此器用銀片分別錘成花形盞及托盤,花瓣之上陰刻折枝花卉紋飾,器表鎏金,為元代銀器中的精品。 明代金銀器的生產工藝更加精湛,珍品多出在帝王陵墓之中。北京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的金絲冠和萬曆孝靖皇後的鑲珠寶點翠鳳金冠,是明代金銀工藝的典範。皇帝金冠全部用金絲編結而成,冠頂鏨兩條金龍戲珠,形象生動,龍身以粗金絲為骨,採用掐絲、浮雕等工藝焊接成漏孔鱗紋狀,此冠是一件編織與鏨花工藝相結合的精品。皇後金冠則應用了極其復雜的掐絲鑲嵌珠寶點翠工藝,鑲嵌5000多顆珍珠、100多塊寶石,用以裝飾九龍四鳳,寶石璀璨奪目,龍飛鳳舞,製作精細,工藝高超,為明代金銀器中的稀世之寶。

清代金銀器工藝空前發展,皇家使用金銀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陳設和佛事等各個方面。精品多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有一件銀絲花瓶,通體做成菊瓣形,先以銀絲分瓣制,再經焊合而成,細頸,圈足,工藝精細,華麗、莊重且玲瓏剔透,集中反映了清宮廷金銀工藝的成就。乾隆時期的金銀器,其製作工藝有范鑄、錘、焊接、點翠等,並綜合了突起、陷起、陰淺、陽淺、鏤空等各種手法,還出現了在金銀器上點燒透明琺琅、以金絲填燒琺琅的新工藝。如銀鎏金嵌琺琅硯盒,硯質為銀,蓋面鏨纏枝花卉,中間嵌一銀片,以燒蘭琺琅做出雲龍戲珠紋飾,整個硯盒富麗堂皇,代表了乾隆時期金銀器製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特徵介紹

金銀器

春秋戰國金銀器——清新活潑

金銀器形制種類增多,出現了金銀器皿。從金銀器藝術特色和製作工藝看,南北風格迥異。北方出土的金銀器及其金細工藝發達。南方地區金銀器則多為器皿,製法大多來自青銅工藝。

秦漢金銀器——富麗繁榮

秦朝的金銀器製作已綜合使用了鑄造、拋光等工藝技術。漢朝金銀器從為飾品,器形簡潔,多為素麵。金細工藝逐漸發展成熟,金銀的形制、紋飾、色彩更加精巧玲瓏,富麗多姿。

魏晉南北朝金銀器——異域風情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金銀器數量較多。金銀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擴大,製作技術更加嫻熟,器形、圖案也不斷創新。較為常見的金銀器仍為飾。

隋唐金銀器——富麗堂皇、五彩斑斕

中國古代金銀器皿自唐代起日漸興盛。類別豐富、造型別致,紋飾精美的金銀器會使人聯想到唐文化藝術的昌盛。唐代金銀器可分為食器、飲器、容器、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

宋元金銀器——清新素雅

宋代金銀器輕薄精巧、典雅秀美,民族風格完美。造型上極為講究,花式繁多,以清素典雅為特色。元代金銀器與宋代相似,除日用器皿和飾品外,陳設品增多。從造型紋飾看十分講究,素麵較多。然而,元代某些金銀器亦表現出紋飾華麗繁復的趨向。

明清金銀器——華麗濃艷

明清金銀器趨於華麗濃艷,宮廷氣息濃厚。器形的雍容華貴,寶石鑲嵌和龍鳳圖案的色彩斑斕,象徵著高貴與權勢。明代金銀器生動古樸,紋飾結構趨向繁密。清代金銀器既有傳統風格,也有其他藝術的影響。清代金銀器可用精、細二字概括。復合工藝發達,金銀器與琺琅、珠玉寶石等結合,增添了器物的高貴與華美。

鑒賞

金嵌寶石藏經盒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金嵌寶石藏經盒 金嵌寶石藏經盒,清乾隆,高7厘米,長21厘米,寬8厘米。

經盒是用來存放佛經的匣子。此兩件經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紅寶石、青金石等珠石為飾,顯示出皇家的富貴之氣。經盒蓋里彩繪釋迦牟尼佛與二弟子圖,色澤鮮艷,當是宮中畫師所繪。經匣中供滿文寫經--《大悲正經》,為梵夾裝。

折疊金嵌珍珠寶石塔

現藏故宮博物院。

金嵌珍珠寶石塔 金嵌珍珠寶石塔,清,通高129厘米,底邊長62厘米。

塔座木質,方形,為金漆蓮瓣須彌座,鏨刻鈴杵紋、寶相花紋,束腰飾獅子紋。三層圓形塔基,鏨刻蓮瓣紋、梵文,嵌寶石。塔身肩部飾獸面,獸口銜瓔珞。塔身正面設龕門,門沿上鑲嵌珍珠兩周。塔剎十三層,滿刻梵文。鼓形華蓋,周沿懸垂由1000多顆珊瑚珠、珍珠、青金石組成的瓔珞。頂部為紅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寶珠為貓眼石制。[1]

此塔原供奉於重華宮崇敬殿佛堂中,重華宮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時的居所。塔共用黃金8.5萬克,大珍珠293顆,綠松石、紅珊瑚、青金石等各種寶玉石500餘塊。整座塔運用了錘揲、鏨刻、鑲嵌等多種工藝,細膩精湛,各類寶石點綴其間,更顯得其高貴、華麗,是清宮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辨別真假

金銀器

金銀器的真偽鑒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其材料質地的鑒別,二是對其製造年代的鑒別。根據現在的科學技術手段,對金銀器質地的鑒別已能做出比較精確的制定。對金銀器材料質地的鑒別,從經驗上亦積累了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來說對於相同體積的金屬物,金製品要重得多,太輕的製品必是偽品;其次,金銀的硬度小、質地軟、延展性強,若用金屬物在金銀製品上輕輕劃試,一般留下凹痕的為真品,留下劃痕的是偽品;再次,金銀的化學性質較穩定,特別是金,在空氣中不易氧化,而銅鐵製品均易氧化生銹。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顏色不變,而銅製品觸到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金,表層鍍金容易脫落,不僅脫落部分易生銹,即使鍍金錶面也易被銅覆蓋。

當然,古代的金銀器出土時,有些表層帶有銅銹,特別是銀製品。這種情況是由於金銀器在出土前接觸過其他腐蝕的銅,如與銅器一起隨葬,而沾染了銅銹。另一個原因,則是古代大多數銀器的質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銅合金,當銅氧化腐蝕後,便在銀器上形成了銅銹覆蓋層。不過這種情況大多可以經過除銹垢處理,以復原器物的本來面目。此外,富有經驗的人還可以通過器物的聲音、味道以及顏色、手感等,來辨別金銀器的真偽。不過,這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積累。

此外,與偽造古代的銅、玉等器物不同的是,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多是以謀取高額利潤為目的。在年代上作偽者尚不多見,這也造成對金銀器年代的鑒定工作,無論從理論上抑或實踐經驗上都顯得不足,缺乏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和經驗總結。

特徵與斷代

金銀器由於材料貴重和其繁雜的製作工藝,一般不會如青銅器、玉器、瓷器一樣容易為作偽者所重視,在古玩市場上很少見古代金銀器的偽造、仿造器,即使有也可通過以下各種方法較容易地將其辨別出來。

1、先從材質上鑒別,一般說來唐代金器以金、銀或金、銅合金為多見,其含金量佔80%左右,銅或銀為20%,相當於現在的18K金,軟硬適中,色澤光亮、耀眼,更適於加工、鏨刻。遼代的金器,含金量較高,一般達到90%以上,甚至用赤金製作。

2、造型,依據造型判斷年代主要應注意兩點:第一,各類器物在各個時代的總體特徵,如商至漢早期金銀製品只有金片飾金葉、臂釧、面罩及金笄等,此期無器皿,而造杯、碗、盤、壺是在唐代開始出現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只為某個時代所特有的造型或品種如宋代的蕉葉形碗、遼代的雞冠壺等;第二,各種造型出現至消失的時間,即器物存在的時空范圍,比如圓盤,在唐、宋、元時期都比較常見,但桃形和雙桃形的盒器則僅見於唐代,而八曲長杯主要流行於魏晉時期至唐,以後則很少見。

3、紋飾,依據紋飾判斷年代,主要掌握三點:第一,各時代或地區所特有的某種紋飾,如摩竭紋只見於唐代與遼代,其他時代均不見;第二,同一紋飾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特點,如唐代的龍,一般以單個出現,為三爪形象,較為朴實,而明代的龍多成對出現,為山龍趕珠,極富神異兇悍的神采。又如唐代的鳳,有的像長尾鳥,有的像孔雀,與飛禽懸殊不大,明代的鳳則身體捲曲,形象兇狠;第三,參考同時期其他材質器物上的紋飾,由於受特定時代風格的氛圍限制,在紋飾上往往表現出相似或相同的特點,如戰國時期的金盞,其上的蟠螭紋、雲雷紋大量出現在同時期的青銅器及漆器上。

4、工藝,中國古代金銀工藝,從商周至明清,每個時代都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並由此形成各時代的工藝特點,兩漢以前早期工藝因受青銅工藝的影響,主要採用范鑄工藝,兩漢時期除范鑄工藝外,還從西方傳入了金絲抽拔及炸珠焊接等技術,魏晉至唐代青銅工藝的影響已基本消除,器物的裝飾及成型主要採用捶揲和鏨刻工藝,宋、元時期流行夾層技法,自秦漢以來習見的掐絲鑲嵌、焊綴金珠技法幾乎不見,而花絲、鑲嵌主要流行於明清時期,點燒透明琺琅工藝只有清代才有。

5、銘文,經科學發掘出土的金銀器物,由於有明確的墓葬年代、地層關系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時代或時期的判斷相對比較容易。而對那些非正規考古發掘發現的金銀器的時代,則只能通過銘言語、造型、紋飾、製造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進行間接的推斷(偽器不在此例中)。

銘文是斷代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從中國金銀器的發展看,唐代中期以前金銀器上的銘文很少見。唐代中期以後,有銘文的金銀器顯著增多。藉助銘文,不但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器物的時代,而且還可以了解器物的名稱、用途、製作機構等相關信息。

收藏及市場前景分析

所謂金銀器,是以貴重稀有金屬黃金和白銀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飾件等,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黃金白銀作為財富的象徵。正因為其稀缺性歷來被皇家貴族統治階層所壟斷,金銀制器不僅具有其本身的經濟價值,更蘊含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因而它不僅象徵財富,更被用來作為身份、地位、權利的等級標志,宜屬於貴族化的收藏,因此收藏、鑒賞金銀器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升溫,國際金銀價格不斷飆升,使古代金銀器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但與青銅器、古瓷器、古書畫、古錢幣等相比,金銀器的價格仍處於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尤其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銀器,收藏門檻較低,做工考究的銀熏爐、銀手鐲、長命鎖等器物在2000元至5000元之間,至於做工一般的銀鎏金花簪僅200元左右,銀耳墜的價格不過150元。當然與銀器相比,金器的價格就要高許多。幾年前,在海外的拍賣市場上,就拍出了許多高價位的古代金質器皿。

一件唐代蓮瓣紋雙獅金花碗估價80萬元人民幣,2010年被上海一家拍賣公司以245萬元拍出;一件唐代精美絕倫的銀鎏金花騎射紋花口瓶在廣州被拍出了478.5萬元;一件唐代銀鎏金花四天王四靈四龍方瓶拍出了550萬元的高價;另一件唐代金鳳紋皮囊壺在北京拍出了88萬元人民幣。在國際拍賣場上,2007年香港蘇富比(微博)推出的一件清雍正朝金鑄開光式折枝花卉紋蓋壺,以529.75萬港元成交。

另一枚北宋淳化元寶「供養」金幣,9年前在北京拍賣市場估價僅3萬元,而2009年春拍仍是同一拍賣公司則拍出了30.24萬元,足見藏家對此類器物的熱烈追捧及潛在的升值空間和巨大的增值幅度。從上述的數字不難看出,金銀器的價值高低關鍵在四點:其一、工藝的復雜性及精美程度。其二、宮廷御用器價值高於普通實用器。其三、器物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及文化信息及內涵。其四、重量及成色也決定著一件器物的價值高低(尤其是金器)。

據資料分析統計,目前國內市場的古代金銀器大部分價格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上,而其他門類像瓷器、書畫價格漲幅要高出近10倍,象牙、犀角雕件價格一路上揚,暴漲了幾十倍至上百倍。

另外,當前古玩藝術品市場上也充斥著不少古代金銀器的仿製品(大部分材料都不是貴重金屬)以假亂真,上當受騙者不在少數,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古代金銀器價格的提升,同時從人們的傳統觀念來說,它的價格不一定會隨著黃金市場的價格指數波動。

因此我們說目前正處在盛世收藏及黃金市場的一個拐點,投資古代金銀器當為明智之舉。正應時宜,仍可以說是風險較小,將來的升值空間還很大。

Ⅵ 關於銀器的注意事項

沒有什麼特別的儲藏,避免潮濕就行,如果長時間潮濕,表面會氧化變黃,甚至發黑。不要和黃金放一起,硬度不一樣,銀器比黃金硬,放在一起會導致黃金上產生劃痕。洗澡不要帶,銀器最怕硫元素,和硫元素接觸會變黑,而化學制劑很多都有硫元素。古代試毒用銀針就是這個原理,砒霜一類毒葯都是硫化物。

純手打,給分吧,謝了

Ⅶ 紐倫堡關於銀器製作有哪些藝術師

在德國,紐倫堡是銀器製作的最大中心,丟勒就是以銀器工匠的身份跨進藝術殿堂的。當時在紐倫堡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金工師,其中聲名極高的文策爾·雅姆尼策(WenzelJamnitzer,1508年~1585年)深受皇宮貴族的歡迎,他的作品大多為宮廷所藏。

Ⅷ 如何辨別銀器是否為真

辨別銀器是否為真的方法

1、真銀器的上面都會有一個國家正規的標志,看是否有國家正規標志即可。

2、純銀的標志為「S925」或「Ag925」,意思為這個飾品的含銀量在92.5%。

3、足銀的標志為「S990」或「Au990」,表示了這件飾品的含銀量為99%。

4、從顏色上分辨,銀的純度越高銀色就越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如果含鉛或銅,首飾就會有青灰色或顯得粗糙。

5、掂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6、聽聲韻:純銀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若為銅質,其聲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腐蝕原因

金銀器在古代被認為具有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功效,備受人們的喜歡;今天,銀器因為潔白光亮的色澤而成為純潔的象徵,同樣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銀器不被腐蝕,了解相關的銀器被腐蝕的各種因素是文物保護工作者和銀器收藏愛好者的必備知識。銀,化學元素符號Ag,原子量108,最外層價電子數為+1。

銀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物的形式伴生於其他有色金屬礦石中,如輝銀礦(Ag2S)、角銀礦(AgCl)、硫銻銅銀礦。古代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認識並使用了銀,直到隋唐以後金銀器工藝出現了迅速發展,大量造型美觀、紋飾精美的銀器被考古學家發現。

Ⅸ 文策爾•雅姆尼策(Wenzel Jamnitzer)在德國銀器製作上的成就有哪些

在德國,紐倫堡是銀器製作的最大中心,丟勒就是以銀器工匠的身份跨進藝術殿堂的。當時在紐倫堡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金工師,其中聲名極高的文策爾•雅姆尼策(Wenzel Jamnitzer,1508年-1585年)深受皇宮貴族的歡迎,他的作品大多為宮廷所藏。據說,他發明了一種旋轉的印戳用來製作線腳和重復的緣飾,豐富了金屬工藝的裝飾技法。這種用印戳壓印出的緣飾不僅出現在他自己作坊的產品上,也出現在受他影響的作品上。從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銀制台飾》和慕尼黑萊奇蒂寶物館的《螺形水壺》兩件代表作品上顯示出,雅姆尼策不僅具有完美的金工技藝,而且在裝飾手法上也吸取了「田園風味陶器」的某些特點——以寫實工細的手法表現了昆蟲或其他爬蟲類,從而形成了趣味別致的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