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隸書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隸書的起源: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隸書的發展:
隸變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書法文化事件。發生隸變的內在動因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發展對文字應用的要求。「隸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字形結構的變化,既是對正體篆書字形結構的改造,這種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簡化;二是書寫方式的變化,既是改變原有正體篆書的書寫方式,這種改變的主要目的是簡捷流便」。
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構成了隸變過程的核心內容。在這里,字形結構的簡化和書寫方式的簡捷流便,不光為了書寫速度的提高,同時因其蘊涵著內在的書寫運動態勢更加符合人的生理運動軌跡,才使隸書在秦漢之交隨著政治的更替最終徹底代替篆書而獲得普遍應用的。
隸書的結構特點: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B. 關於隸書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
C. 隸書書法賞析
導語:在書寫隸書時,首先你得對歷代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要掌握他的書法特點和運筆技巧。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隸書書法賞析,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隸書書法賞析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從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發展到篆書、隸書再到日後的草書、行書、楷書,在這浩瀚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令後人景仰的大書法家。
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文字實物資料,是在六千多年以前的一些陶器殘片上發現的各種記號,這些記號被不少文字學家認為是具有文字的性質,我們稱它作陶文,其中有一個象形符號,像太陽在雲氣之上,雲下有五峰聳立(有人說是海水),經過考證,有人認為是「旦」字。不管這個解釋是否准確,這類陶文已經和可以准確認識的古漢字非常相似了,這些陶文應該就是我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了。
學書法,如果真的投入當中的話,你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無論是甲骨文、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等等,每種書法字體都有它的特點。
在書寫隸書時,首先你得對歷代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要掌握他的書法特點和運筆技巧。其實書法的境界是無窮大的,多去了解些書法家的時代背景和他們作品誕生的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種書法風格。
學書法,書寫時最好還是得從臨摹開始,我們要注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的優點學習,把他人的好東西吸收過來,才能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中國文字起源很早。自古就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其實文字絕不是一個人造出來的,而是在人類勞動生產和社會交往中逐漸創造的。大約經過了結繩(用繩扣記事),刻契(刻劃記號)和用圖畫符號記事的漫長過程,才逐漸形成漢字。漢字形成以後,還不斷在發展、變化。
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畫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畫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畫。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
秦朝主要用篆書,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機關要呈報、記載的事情越來越多,而篆書寫起來很慢,漸漸不能適應需要,於是一般官吏所寫的文書和普通的經籍、碑刻都使用隸書。隸書的特點是:字形由篆書長方變為扁方,筆畫有粗有細,有波有磔有折筆,字的結構也由繁而簡,更便於書寫。關於隸書的產生,還有一段傳說:秦始皇時,下杜人程邈,得罪了皇帝,被關押在雲陽,他在監牢中過了十年。在獄中他創作了隸書,秦始皇肯定了他的功績,釋放了他,並任命他為御史。我們且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可靠,隸書在秦朝就已經有了,卻是事實。到了漢朝隸書普遍應用,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量漢代碑刻,出土的漢簡等大多數就是隸書。
然而在臨習前人的作品時也不能盲目地臨,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要注意對名帖進行研究,要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學好書法,也得有一定的審美要求,寫出來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風格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書法學習和創作中,追求美的風格,看一幅書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個字的形體結構,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畫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盡性,神采飛揚。由於每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不斷地超越別人、超越自我,才能從容地走進這一人類書法藝術的殿堂。書法藝術是國人的驕傲,我們要一直驕傲下去。書法,是中國人的國寶,書法是中國人的自己的財富。
D. 隸書入門基本筆畫是什麼
隸書入門基本筆畫有橫、點、豎、撇、捺、橫折、豎折等,每種筆畫還有很多不同的寫法,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起筆、行筆和收筆,並且要注意隸書筆畫的特點。
隸書入門筆畫圖解,筆畫訓練一定要重視,無論你是一位書法老手還是一位書法初學者,無論學習楷書、隸書還是行書,對於筆畫的學習永遠不可忽略。筆畫是一個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書法家的書法風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筆畫的風格決定的。
隸書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隸書中的橫畫是比較平的,在書寫的時候注意不能傾斜,尤其是不能夠向右上方傾斜,並且在書寫橫畫的時候要注意起筆應該是藏鋒,然後行筆的時候是中鋒,最後收筆的時候是回鋒。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中鋒行筆部分。
要讓筆整個垂直在紙面上,然後自然運筆,筆鋒應該在書寫的筆畫的正中間的位置,這樣才是正確的中鋒行筆,不能在行筆的過程中讓筆鋒偏在一側。豎畫的書寫也是按照藏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的方法進行書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書法
E. 隸書入門基本筆畫是什麼
隸書基本的筆畫口訣有論起基本劃,第三波折劃,點則化為側,上左上右側,筆勢求變化,逆入轉筆行,視事作斂伸,兩頭略外伸,節奏亦變頻,方應直而奔,務須入法門,左右開張氛,勒重磔筆輕,不可做點論等。
(5)隸書基本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隸書入門的時候最好是先臨帖,找比較好的書法作品的拓本,比如乙瑛碑就很適合初學者練習,之後再根據自己喜歡的字帖進行練習。
想要學好隸書就要從基本的筆畫開始練習,了解隸書的書法特點,練習的時候先練習橫豎撇捺折。
橫是隸書中最有特色的筆畫,一是平橫,二是波橫,平橫在練習的時候都是逆鋒起筆,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波橫是逆鋒起筆,折筆重頓,提筆運行。
豎畫是隸書中比較普通的筆畫,寫的時候大多是圓起圓收,隸書的豎全部都是逆鋒起筆,中鋒運行,藏鋒收筆。
F. 隸書的知識
隸書有蠶頭、燕尾、懸針垂露、蠶無二出、燕不雙飛之說。是學習其它字體的入門之書,可以提高你練書法的興趣,為你學習書法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G. 隸書有什麼特點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H. 隸書的特點是什麼
隸書的結構特點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起筆蠶頭收筆燕尾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4、變畫為點變連為斷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於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後來楷書更發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5、強化提按粗細變化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這與後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隸書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風格,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相傳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8)隸書基本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發展
一、起源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漢字從小篆到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逐漸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因為在竹簡、木簡(簡牘)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傳說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獄吏程邈整理的新字體,並將其命名為「隸書」。
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嬴政妄改文字後,漢朝恢復和發掘傳統文字的歷史 :「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
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征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
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蓋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
也有人認為,作為秦國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例如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
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孫暢之所言,指臨淄人發掘古冢,得到稱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銅棺,上面只有三個是古字其餘與隸書同,可證隸書非始於秦朝。
北宋《宣和書譜》更據此推論胡公先始皇時已四百餘年,懷疑隸書與篆籀相生,只是未通行於當時,搞不好是程邈知此體,就自作一家上奏朝廷來解雲陽之難,否則隸書怎會在胡公之棺出現。
近年出土《青川木牘》、《天水放馬灘秦簡》、《雲夢睡虎地秦簡》等,至少證明戰國後期的秦國已有隸書雛形。
二、繁盛與變化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乙瑛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三、再創高峰
魏晉以後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而出現了一個較長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I. 什麼是隸書它有一些什麼樣的書寫特點和字體特點
起源及名稱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 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 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 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隸書的發展
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
秦隸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漢朝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記錄了這段歷史:「……秦燒經書,滌盪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趨約易」。由於作為官方文字的小篆書寫速度較慢,而隸書化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績,是在採用了隸書」來評價其重要性(《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正的發展》)
漢隸
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 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漢隸表現在帛畫、漆器、畫像、鈾鏡中精美絕倫。而在碑刻中更顯其寬博的氣勢和獨特的韻味。漢隸主要有兩大存在形式:石刻與簡牘。魏晉南北朝隸書大多雜以楷書筆法;唐朝隸書不乏徐浩等書家。宋元明三朝的隸書也難振漢隸雄風。直至清朝。漢隸才得以復甦。有餘農、鄧石如、何紹基等,別有建樹。
J.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
一直以來,學者們普遍認為,漢字學意義上的隸書包含了分書,蠶頭燕尾、波磔明顯的分書是隸書成熟的標志。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書法 隸書書法 筆法,希望你們喜歡。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欣賞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圖片1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圖片2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圖片3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圖片4
書法隸書書法筆法圖片5
隸書筆法大全
一、隸書折的變化八種
方折:該筆畫為橫畫和豎畫的組合,轉折處稍提起,調整筆鋒後於遠處入紙向下徐行。
上角折:此種類型的折法,在書寫時筆鋒至轉彎處微提,向右上方換向轉筆向左下運行。
右折角:將筆行至轉角處,即向左下方換鋒運筆,右角明顯外突。
圓折:轉折時筆鋒稍轉,宜圓潤靈活,切記頓挫粗重運行。
豎折:行筆至轉折處,將筆鋒調整後向右運行,豎與橫及轉角要連接自然,和諧統一。
下斜折:書寫至轉角處,即轉筆向左下斜勢徐行,使折角一下的豎畫向內收。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運筆,至適當處即轉鋒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畫成斜勢,轉折處宜大些。
絞絲折:由於該筆畫的折角較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參差錯落,力求生動多變,形容各異。
二、隸書波的變化八種
底尾波:行筆接近尾部,向右下邊行邊按,然後向右出鋒,整個筆畫略成弧行。
大尾波:該筆畫在書寫時宜稍重頓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線較平。
豎折波:此筆畫是豎畫和波畫的組合,在書寫時要注意銜接自然。
藏鋒波:書寫該該筆畫的尾部時,稍重按後向右提筆運行些許即將筆鋒回轉裹藏收勢。
長平波:逆鋒向左下方頓挫,勢飽勁足,形成蠶頭,中部微細,至尾部稍停頓後向右偏上逐漸順勢提鋒,形成一波三折之勢。
方頭波:落筆取逆勢,然後向下切入成方筆,似刀切狀,轉筆向右運行,中部很尾部的運筆和長波相似。
翹尾波:行筆接近尾部,稍重按後向右上方逐漸提出比鋒,尾部上翹。
小尾波:此筆畫在運行時,宜瘦勁些,至尾部處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後,即向右出鋒,雁尾不太明顯。
三、隸書鉤的變化十二種
豎鉤:藏鋒起筆後轉筆向下,宜挺直,至轉彎處要圓轉,然後向左運筆,邊行邊提出鋒。
斜鉤:此筆畫在(向右下或左下)運行時,要視整個字的結體來決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鉤不宜粗大。
右折鉤:藏鋒或露鋒起筆後向下行筆,至適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運行,要求活潑漸粗,尾部微上翹。
短鉤:該筆畫在行至轉彎處,要求圓轉,其鉤不宜粗大,微向上鉤。
長鉤:該鉤略呈半圓狀,斜勢,轉角處忌方折,向左鉤出應舒展有力,收筆或出鋒或回鋒。
粗鉤:運筆向左或向右至轉折處,應邊行邊重按,略粗狀有力度,做到雄強穩實。
平鉤:轉折向右行筆過程中,為使整個字顯的勁朴,宜寫的平直點,尾部略微上翹。
彎鉤:向左轉筆要求圓轉,接近尾部逐漸向上運行,呈圓彎鉤形狀。
回鋒勾:運筆至尾部,將筆毫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做到穩實有力度。
出鋒鉤:向右或左運筆接近尾部,要求邊行邊提筆,由粗漸細,稍快出鋒,切記浮滑。
橫折鉤:該筆畫實為折與鉤的組合,在書寫時把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筆,做到連貫自然。
右向鉤:中鋒向下行筆,至適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上方運行,至收筆處或出鋒或稍挺收起。
四、隸書捺的變化八種
直捺:此捺較挺直,運筆時應暢快直率向右下行,邊行邊按,中部切記彎曲。
平捺:起筆後向右下邊行邊按,同時根據結體的需要,有一定的彎曲狀,做到生動活潑。
斜捺:運筆的斜側和彎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間,忌生硬和過於彎曲。
短捺:起筆後向右或向下邊行邊按,中部宜豎直,整個筆畫應短粗狀實。
小捺:出於字的結構等因素,有時的捺畫應寫的細小點,以此來襯托其他筆畫。
戈捺:此筆畫為整個字的主筆,書寫時粗重點也無妨。起筆轉鋒後即向右下邊行邊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強自然。
走之捺:該筆畫的起筆往往與前一筆或前幾筆相聯系,在書寫時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細關系。
心底捺:在書寫該筆畫時要根據整個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來決定該筆畫的斜直、大小、粗細,使之整體協調和諧。
五、隸書撇的十二種變化
豎撇:起筆後向下中鋒運筆,約至三分之二處轉鋒向左,轉彎處宜圓轉,回鋒收筆。
斜撇:逆鋒起筆,稍頓後轉鋒向左下運筆,斜勢大些,收筆時或圓轉回鋒,或略停空收。
彎撇:逆鋒起筆後轉鋒向下,至中間出圓轉向左,圓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據結體的需要來定。
平撇:起筆後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線基本相平,下沿線略呈弧行,或收筆出鋒、或向左之間出鋒。
短撇:或露鋒或藏鋒起筆,向左下頓挫運行,回鋒收筆,書寫時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頭撇:出於結構變化的需要,該筆畫起筆應露鋒入筆,頭呈尖狀。
尖尾撇:此筆畫在書寫至接近尾部時,應邊行邊提,漸輕,較快出鋒,力到尖鋒,尾呈尖狀。
圓尾撇:行筆至尾部,鋒尖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尾部略圓均,忌過於腫大。
出鋒撇:書寫至尾部,筆毫向右上圓轉回鋒,至適當處向上或右上方出鋒。
帶勾撇:行筆接近尾部,不要提筆,仍向上和右上圓轉運筆,然後邊行邊提出鋒,彎勾需自然活潑。
帶折撇:該筆畫在起筆、轉鋒向右或向下運行後即以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運筆,轉角處切記粗重。
帶橫撇:逆鋒圓轉起筆向右運行,至適當處即轉鋒(或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行筆,轉角要靈活自然。
六、 隸書第豎的變化(四種)
長豎:起筆藏鋒,轉鋒向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應粗狀有力、剛勁挺拔。
細粗豎:起筆向下運行時邊行邊按,收筆圓轉回鋒,上細下粗狀。
弧豎:與弧橫類似,在起筆後往下運行時應先向右下運筆,至中間時再往左下運筆,略呈弧行。
斜豎:此筆畫在起筆後,往下運筆時應向左下方運行,切忌垂直。
七、隸書橫的變化(四種)
長橫:逆鋒起筆,稍停轉鋒向右,中鋒行筆,收筆時或筆鋒轉勢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筆空收。
粗細橫:逆鋒起筆,轉筆向右,邊行邊提,至收筆處,輕提回分鋒,呈前粗後細狀。
弧橫:此筆畫在書寫時,應注意起筆後先往右上運行,至中間再往右下運筆,略呈弧形。
細橫:有的字結體的變化,其橫畫不宜粗長,應寫的瘦勁點。
八、隸書點的變化十六種
正點:逆鋒起筆,稍頓既右下運筆,然後轉勢向左下方行筆,漸提,收筆出鋒。
橫點:逆鋒起筆,轉筆向右輕松自然運行,回鋒收筆。狀似橫畫,但注意寫的太粗太長。
豎點:藏鋒逆入,稍停即向下轉鋒,切忌寫的細長或粗短。
側點:逆鋒向右上行,稍停過程中略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左下順勢提鋒收筆。
撇點:逆鋒起筆,轉筆向左下方運行漸提,或回鋒或出鋒收筆,此筆畫不要寫的粗大。
捺點:逆鋒切入,轉鋒向右或向下運筆,由輕漸重,至捺腳處重按後即由重漸輕。力到鋒尖,筆畫宜粗短。
橫挑點:或露鋒或藏鋒切入,轉筆向右或向上漸行漸提,出鋒收筆,不宜寫的粗長。
上對點:左右兩點的起筆應基本相對,然後順勢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鋒。
上分點:雖然中間有筆畫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對平,形成遙相呼應、相互顧盼之勢。
下對點:此二點為左撇點和右捺點的結合,書寫時應注意錯落有致,變化活潑。
下分點:此二點在書寫時起筆應大致相對,然後向左下和右下出鋒,宜粗短些。
左二點:二點的起筆應有所不同,或方筆或圓筆,上下宜緊湊些,氣勢必須連貫。
下三點:在書寫時應注意三點的筆畫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顧盼呼應,生動活潑。
左三點:上下排列要參差變化,並注意氣勢的連貫,切記大小一樣,有時為了書寫的需要,上、中、二點可用牽絲連帶。
四平點:在書寫時要寫出各點之間的啟程呼應,還要注意使它們的形態各有不同。
多合點:一個字中如出現許多的點,要使每個點的寫法有所不同,並注意它們之間的氣勢連貫。
九、隸書基本點畫的運筆
1 、波
波畫是隸書中的主要特徵,起筆較重,以達到出鋒飽滿有力的效果,收筆下按後向右提筆,形成重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波畫要寫出抑揚俯仰之勢,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1) 逆鋒向左下頓挫;(2) 稍(3) 停即向右轉筆,(4) 畜勁藏鋒,(5) 開似蠶頭;(6) 中鋒向右邊行邊提,(7) 行至中間,(8) 筆畫漸細,(9) 過中間時,(10) 要邊行邊按,(11) 使筆畫漸粗; (12) 略停隨即向下按筆,(13) 要毫展勁足,(14) 運力至尾端。
2、折
折畫是橫畫和豎畫的連結寫法。折角處的寫法,橫畫寫到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行筆。折的寫法有許多變化,根據各字結構造型的需要來靈活運用。
(1) 逆鋒向左;(2) 稍(3) 停頓即轉筆向右運行;(4) 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5) 至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運筆; (6) 中鋒提按往下行; (7) 將筆輕提向上回鋒。
3、撇
撇畫有短撇、長撇兩類。短撇分順寫和逆寫;長撇的收筆有鉤、圓、尖、方等不同的形狀。做到藏鋒逆入,中鋒向左下略快行筆,收筆根據筆畫末端要求,稍微停頓或向上出鋒,或回鋒收筆,或自然上提,視各字不同的結體和筆畫而應用。
(1) 逆鋒向上;(2) 稍(3) 停後向左下折鋒;(4) 中鋒向左下略快運筆;(5) 稍(6) 停駐後輕提,(7) 回鋒收筆。
4、 捺
捺亦稱(磔),或叫雁尾,是顯示隸書特點主要的筆畫。捺畫分平捺和斜捺兩種。落筆藏鋒逆入,中鋒向右斜下行,鋪開筆毫向右緩提,出鋒如何視結構如何而定。鋒芒要求穩重有力度,並逐步達到尾端。
(1) 逆鋒向左上;(2) 略頓轉筆向右下運行;(3) 中鋒漸行漸按;(4) 重按緩慢向右提捺出,(5) 以全身之力送到鋒尖,(6) 氣貫尾端。
5、鉤
鉤畫亦是顯示隸書筆法特點的筆畫之一。有左鉤、右鉤兩大類。分斜鉤、折鉤、橫鉤、豎鉤等,隸書的鉤較特別,不象楷、行書的鉤上挑和短小,而是寫得較長平,轉而無挑。右鉤則用捺代之。鉤的變化較多,視各字的結構變化而應用。
(1) 逆鋒落筆;(2) 微停即轉筆向下;(3) 中鋒提按運筆; (4) 邊行邊按邊轉筆向左,(5) 邊行邊提迅速出鋒,(6) 或回鋒收筆。
6、點
隸書的點有很多變化,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根據各點的不同形態而變化。它是 其它 筆畫的濃縮。有正點、橫點、豎點、側點、捺點、橫挑點、上對點、下分點、左兩點、右兩點、以及三點的呼應、四點的開合、多點的參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
(1) 逆鋒落筆上行; (2) 轉筆回鋒向右下;(3) 頓筆向左下出鋒。
7、 橫
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從篆書中繼承而來,藏頭裹尾、平中寓曲。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宜穩實;回鋒書筆,須自然。
(1) 將筆逆鋒向左行;(2) 筆鋒回折向右;(3) 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4) 稍(5) 微停頓後輕提向左回收。
8、豎
豎畫寫法與橫畫大致相同,只不過由橫寫改成豎寫。除了橫寫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筆時切忌寫成楷書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頓筆收鋒。
(1) 筆鋒向上逆行;(2) 筆鋒回折向下,(3) 圓筆用使轉法,(4) 方筆用折切(5) 法;(6) 中鋒微提按往下運行;(7) 筆鋒略頓後自然向上收鋒。
十、隸書結構的變化四十種
1、橫平豎直:橫畫平穩,豎畫正直,整個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動,筆畫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寫出和諧勻稱、端莊整齊、生動活潑的優美之感。
2、蠶無二設:隸書中的波捺之筆處於主筆地位,然而使用較嚴格,一個字中不允許出現二個以上的蠶頭,在書寫時必須避免重復出現。
3、雁不雙飛:與蠶頭一樣,在一個字中不的有二個以上的雁尾出現。如多橫的字應選取最關鍵的一橫作為雁尾,使結構主次分明活潑生動。
4、左右舒展:隸書字形一般為扁方,上下緊縮,而左右的撇捺之筆盡量伸展,形成橫勢。
5、上下精密:一般情況下,字的結體避免寫的過高過長,橫畫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盡量寫的細點、緊湊點,筆畫宜清秀遒勁。切記過分壓縮,須加強左右伸展。
6、重心平穩:每個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穩端莊,掌握不好,字就傾斜跌倒。字的重心筆畫,須落在字的份量較重、位置較關鍵的中心點上,以保持平衡。
7、相互呼應:一人字出現上下或左右相對稱的部分時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呼應、顧盼、配合關系,要貫氣生動。
8、重濁輕親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筆畫較多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筆畫較少較稀的要濁。清就是輕或瘦些,濁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筆畫粗細相差較大,力求整體勻稱。
9、比例相等: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適當,分布均勻,各佔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穩,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勻、大小不等。
10、參差錯綜:形態相似的筆畫在一個字中出現二筆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動多變,參差不亂,跌宕生姿。筆畫排列疏密適度,穩中寓險,氣韻統一。
11、捺畫宜上:為字的結構美觀起見,有兩畫以上的橫畫出現時,某些字型的波畫應選取上部的橫畫,使整體更協調和生動。
12、捺畫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現若干橫畫時,力求其字勢活潑,應選取中間的橫畫做波畫,以突出關鍵的主筆。
13、捺畫宜下:有的字形為求字堅實穩重,應選取下橫畫作為波畫,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穩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畫的長短可視上部情況而定。
14、捺畫宜小:一個字中如波畫下面有兩肩相墊時,其蠶頭雁尾不宜過大,應略瘦薄。否則會使整個字不協調和不美觀。
15、左旁宜平:字的左邊部首小,應把左部與右邊大的主體平頭,以讓右邊主體部分充分展示其筆畫,使整體既和諧又有主次。
16、右旁宜中:字的右邊部分小,應把右部分與左邊大的部分相靠近,並居與中間,切記偏上或偏下,以使整體有平衡協調之感。
17、宜豐勿瘦:筆畫少、結構疏的字,要以豐襯疏,宜把筆畫寫的粗壯豐滿開張些,字形有飽健飛動寬宏之感,間架端正,遒勁自然。
18、宜瘦勿肥:筆畫繁多、結構寬大的字,應以瘦襯密,要求清瘦但不細弱,宜把筆畫的略細和緊密些。運筆時注意間架結構勻稱,不使字有局促或鬆散之感。
19、宜穿勿粘:筆畫交叉多的字,應注意上下或左右間隔布白及交叉筆畫的疏密、長短、寬窄,穿插交叉處切不要粘連擁擠,筆畫要清晰,穿插要得體。
20、偏旁揖讓: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據主體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體較大,則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應、迎讓得體、密切配合,以窄讓寬、以小讓大,和諧協調。
21、避同求異:有兩個以上相同部分組成的並列或重疊,其相同部分的寫法應各有區別,以各部分微小的變化來豐富和活躍整體的和諧與生動。忌形態相似狀如運算元。
22、畫距均等:字形端正、橫豎筆畫教多的字,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勻稱,筆畫要整齊,切勿過空或過密、過偏或過連。為避免呆板,展現活潑動態,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變化。
23、斜中求正:字形、筆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形態、中心線、支撐點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體產生玲動態勢,給人以活潑之感。
24、內外適中:包圍結構的字,內部要均勻、充實,內部不宜過大或過小、過高或過低,位置要居中,不可與外圍相逼,注意內外相稱,配合得當,不得有空曠或臃腫之感。
25、向背分明: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間要穿插避讓、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體,做到[向不犯礙],[背不脫離]。
26、因字生形:每個字的筆畫有多少、長短、大小之分,書寫時必須根據其特點和自然形態,來決定字的高低、寬窄、大小的形狀。
27、上覆宜寬:寶蓋頭一類的上寬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寬的部分覆蓋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狀,但重心不倒。上實下虛,相映之中見神采。
28、橫長豎短:凡中間或底部穿插一橫的字,要突出橫畫,橫宜長豎宜短,長橫要豐滿狀實,但不要臃腫,使靜態邊動態。
29、橫短豎長:中間貫穿豎畫的字,要使豎畫正而直,稍微寫的長點,突出豎畫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寫的安穩壯實,如同堅挺的柱子。
30、左小右大:有的字形處於結構變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寫的小點,而把右部分寫的大點,伸展稍長,粗略看去是有傾斜,其實不失重心,平衡統一。
31、左大右小:有的字左邊寫的較大,右邊部分則寫的較小,放左斂右,右邊拘緊,左邊舒展,兩部分之間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遙相互應,別有情趣。
32、左右避讓:有的字由於結構或筆畫繁簡等問題,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現鬆散、不和諧,應此要把有的筆畫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擁擠又不分離,保持整體的穩定。
33、上大下小:有的字,上部要寬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處理,要做到上寬下窄、上實下虛、以虛托實。
34、上小下大:有的字,下部要寬大舒展,而上部宜緊小短促,似三角形。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進行處理,要做到下寬上窄、下實下虛、穩實端莊。
35、橫宜扁方:形狀扁闊的字,要順其自然,取橫勢,結體稍扁,生動豐滿。要防止把筆畫象左右拉的過長,上下把形體拉的過扁。
36、縱宜長展:形狀狹長的字,取縱勢,清秀雅緻,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筆畫勿壓的過緊,也不要把筆畫拉的過長。做到橫斂縱放,上部較密和下部較疏成對比。
37、內緊外舒:隸書的特點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橫勢,形成長撇長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宮緊密,中間部分收攏,具有內手外展的特徵。
38、宜選斜捺:當多筆橫畫與斜畫同時出現時,橫畫應服從斜畫。一般情況下,橫畫不能用雁尾做捺腳,應選用斜畫做捺腳,使整體更為美觀。
39、左高右低:為字的美觀活潑起見,有的字左右兩部分可寫成左高右低狀,形成錯落參差、顧盼生動之感,在協調中求變化,使整個字和諧和靈動。
40、同字異形:在一個內容中,出現兩個以上相同字時,應避免寫的雷同,要從結構、筆畫上給於變化,使通篇文字豐富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