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馮異小知識
擴展閱讀
油漆的知識大全 2025-01-18 06:39:30

馮異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9-02 06:37:20

① 《後漢書.馮異傳》全文翻譯

《後漢書.馮異傳》譯文:

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人。自從光武兄伯升被殺害之後,光武不敢在表面上顯露出自己內心的悲傷,每次自己獨處的時候,他就不吃酒肉,在枕席之上也有哭泣的痕跡。馮異單獨來叩頭寬解他的悲痛心情。光武制止他說:「你不要瞎說!」馮異又趁機私下向光武進說道:「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漢室的時間已經很長了。而現在劉玄的將領們恣肆橫行,暴虐無道,到處擄掠,百姓失望,無所依從和擁戴。現在您專任一方的軍事政務,該廣施恩德。正因為有夏桀、商紂的昏亂,才能有商湯、周武的功業;正如人們經過長期的飢渴之後,得到飲食,就更容易滿足。應該盡快分別派遣官員屬吏,前往各個郡縣,審理冤案,廣布恩惠。」光武採納了他的建議。到達邯鄲,派遣馮異乘坐驛車巡行撫慰所屬各縣,審查囚犯罪狀,問候鰥寡,逃亡的人來自首的免罪,暗中逐個記錄二千石長吏同一條心的和不肯親附他的人的名單送給光武。

馮異為人謙讓不自誇,出行和眾將相遇,就領自己的車讓路。無論是行是止都立有標志,軍中都稱他有規矩。每次宿營,眾將領一起坐下來評功勞,馮異常常一個人躲在樹下,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攻破邯鄲後,於是改編部隊,分屬各位將領,將領每人都有部屬。士兵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因此贊賞他。

這時,赤眉、延岑擾亂三輔,郡縣豪門大姓各自擁有自家的軍隊,大司徒鄧禹不能平定,於是派遣馮異替換鄧禹討伐他們。光武送他到河南,賜給他馬車和寶玉裝飾的七尺劍。告訴馮異說:「三輔地區飽受王莽、更始政權的折磨,繼而又遭受赤眉、延岑軍馬的暴虐,黎民百姓飽受摧殘,沒有可以依靠與傾訴的對象。這次征伐,不一定要佔地殺人,關鍵在平定安撫百姓罷了。各位將領不是不善戰,但喜搶掠百姓財物。你本來就善於統御士兵,你考慮整頓隊伍,不要給郡縣百姓帶來痛苦。」馮異叩頭受命,領兵西進,所到各處建立威信。馮異和赤眉相遇於華陰,相持六十多天,交戰幾十次,使赤眉將領劉始、王宣等五千多人投降。

夏天,光武派遣眾將前往隴地,被隗囂打敗,光武於是下詔讓馮異到栒邑駐扎。馮異還沒來得及到達,隗囂乘勝派他的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地,乘機分派行巡攻取栒邑。馮異立即急行軍,想搶先佔據栒邑。將領們都說:「敵兵士氣旺盛並且是乘勝而來,不能和他們爭鋒。應當屯兵於有利地形,慢慢想計策。」

馮異說:「敵兵壓境,習慣於爭奪小利,就想乘勢深入。如果他們奪得了栒邑,就會使三輔動搖,這是我擔心的。兵法說『進攻不足,固守有餘』。現在先佔據城邑,以逸待勞,不是和他爭鋒。」於是率兵悄悄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情,直奔栒邑。馮異乘他不備,突然敲著鼓打出旗出戰。行巡部隊驚亂奔逃,馮異追擊幾十里,打敗行巡。這時北地豪強頭領,都背叛隗囂來投降。馮異上書匯報情況,不敢自誇。

知識拓展:

《後漢書.馮異傳》作者是辛延年,生於公元前220,著名秦漢詩人。這篇文章主要是告訴我們為人要謙遜,不能自我誇耀。

② 文言文《大樹將軍馮異》的閱讀答案

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①,軍中號為整齊②。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③,各有配隸,軍中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④以此多之。

(選自《後漢書•馮異傳》)
[注釋]
①表識:標幟。②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的。③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將領的任務。④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
[文言知識]
說「輒」。它是副詞,表示動作經常,相當於「常常」、「往往」、「總是」等。上文「輒引車避道」,意為「常常拉開馬車讓路」。又,「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促織》)它又表示前後動作緊接發生,相當於「就」、「馬上」、「立刻」。「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促織》)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伐 ②屏
③更 ④多
2.翻譯:
①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
②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3.文中「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與「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兩處細節描寫表現出馮異怎樣的品質?(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參考答案
1. ①誇耀②遠離(他人),避退。③改動④贊揚
2.①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常常拉開馬車讓路
②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
3.「謙退不伐」

附註釋
(1)伐:誇耀。
(2)表識:標幟。
(3)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的。軍中,指在劉秀反王莽的大軍中。
(4)屏:遠離(他人),避退。
(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6)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將領的任務。更,改動。
(7)隸:隸屬。
(8)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
(9)多:贊揚。
譯文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啟示
為人要謙遜,不能自我誇耀


內容
分兩個故事
1.與其他將軍遇見謙讓他們
2.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③ 比喻在前進的道路上掃除阻礙克服困難是什麼成語

披荊斬棘
pījīngzhǎnjí
[釋義] 披:撥開;斬:砍斷;荊、棘:叢生多刺的小灌木。撥開荊;砍掉棘。指在創業階段清除阻礙;艱苦奮斗。也指在前進道路上清除各種阻礙;克服各種困難。
[語出] 《後漢書·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正音] 棘;不能讀作「cì」。
[辨形] 棘;不能寫成「刺」或「辣」。
[近義] 乘風破浪 一往無前
[反義] 畏首畏尾 瞻前顧後
[用法] 常用來形容創業的艱苦。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乘風破浪」有別:它們都有「克服前進道路上困難」的意思。不同在於:~有「清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和開辟荒地」的意思;「乘風破浪」有志向遠大奮勇前進和飛速地航行」的意思。
[例句] 我們的先輩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才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英譯] clearawayobstaclesinone』sway
[成語故事]
馮異是東漢初期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立下不少戰功,成為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做了皇帝,他派馮異大將軍平定了關中。以後,劉秀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

公元三十年,馮異到京城洛陽,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向文武百官介紹說:「他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為我在創夜的道路上劈開了叢生的荊棘,掃除了重重障礙,平定了關中廣大地區,是個人冠軍有功之臣啊!」 由於馮異,謙虛好學,所以深得人們敬仰。

④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下篇翻譯(15~58)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16.陸游築書巢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
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
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
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
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
「確實這象鳥窩。」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
」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
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
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
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18.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寫壞的毛筆頭,每瓮
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象鬧市,居住的地方
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
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
匡衡於是就在一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
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
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
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象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象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象點燃蠟燭的光亮。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22.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23.葉廷圭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怨恨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更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象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

26.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不久就廣泛地搞通了眾多流派的各家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思公雖然出身富貴,但很少有別的愛好。在西京洛陽時,曾對官府中的下屬官員說:我平生只喜歡讀書,坐著就讀經史,躺著就讀各類雜記,上廁所的時候就讀小辭,都從未有片刻不拿書的。謝希深也說,宋公垂一樣在史院,每當去廁所,一定看著書前往。背誦的聲音琅琅,遠近都能聽見,他的好學就像這樣。我所以告訴希深說:「我生平所寫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上時,床上時,廁所里時。只有這時才可以構思罷了。」

28.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李存審出生於低微貧寒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你父親年輕時拿著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裡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多次脫離危難,險境,在箭頭上逃離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你們這一輩出生在富貴人家,應該知道你父輩是這樣白手起家的.」

32.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有這樣一段話:」後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放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原文共有三十七個字。在家訓後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牆壁旁,用來曉喻後代子孫。」原文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33.《陶母責子退鮓》
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34.諸葛亮」誡子書」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朴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
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盪、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
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35.陸游家訓
後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後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不要留下後悔的遺恨

36.孟母三遷
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37.曾子殺彘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著她哭。他的母親說:「你回去,回來給你殺豬吃。」妻子從集市回來,曾子正准備抓豬來殺。妻子制止他說:「不過是跟孩子的戲言嗎。」曾子說:「孩子不能欺騙啊。孩子什麼都不懂,是向父母學習的啊,聽父母的教導的。今天你欺騙他,是教導他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煮豬肉吃。

38.子路受教
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麼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麼會有人趕上呢?」子路
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
聽後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麼能夠聽到了就隨便實行起來?」冉有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公西華問孔子:」仲由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求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您說『聽到了就實行起來'。我有些不明白,大膽來問問您。」孔子說:」冉有做事往往畏縮不前,因此我鼓勵他;仲由的勇氣一人抵幾人,敢於作為,所以我讓他慎重。」

40.墨子怒責耕柱子
墨子嚴厲責罵他的門徒耕柱子,耕柱子很難過,覺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地說:」為什麼我沒有比別人犯更多的錯誤,卻是遭到老師這樣大的責難」,墨子聽到之後便說:」假使要駕駛馬和牛上太行山,如果是你,你是要鞭打馬還是要邊打牛?」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墨子便問:」你為什麼要鞭打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為馬而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而牛卻沒有這項特質」墨子說:」我責罵你正因為你像馬不像牛,值得批評呀!」

41.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一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42.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
去,不聽我講,為什麼?」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43.錢大昕默坐觀弈
我在朋友家裡看一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漸愧,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45.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遜,從不自我誇耀,出行的時候與別的將軍對面相逢,就帶開馬車讓路。他帶領的部隊行止進退都有標志性的旗幟,號令分明,在各部隊中號稱整齊。每當宿營時,將領們坐在一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常常一個人躲在樹下休息,部隊里送他個美稱「大樹將軍」。攻入地名不認識後,給將領們重新分配任務,對部隊也重新安排部署。這時,下級兵官都說願意在「大樹將軍」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46.顏回不迂怒不貳過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吳。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47.曾參不受魯君邑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給他一塊采邑,曾子堅決不受。再送來,曾子還是不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麼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麼,就算國君賞賜我的采邑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孔子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48.賢妻桓少君
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學習,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當大禮。」妻子說:「我父親因為您修養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鮑宣笑著說:「你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數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她拜見婆母禮節完畢後,就提著水瓮出去打水,修習為婦之道,鄉里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49.魏徵論自製
唐太宗問魏徵說:「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有傳承帝位十代的,有傳承帝位一兩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撫慰養育人民不能得到適當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產生驕傲懈怠的情緒,高興憤怒超過了限度,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超過限度了,您可以為我說出這個情況,我應當把您的話當作準則。」魏徵回答說:「喜愛慾望高興憤怒的情緒,聖賢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樣的,聖賢之人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喜愛慾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多到失去適當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剋制,來確保能夠善終的美德,那麼千秋萬世就永遠仰賴您了。」

50.呂蒙正不計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皆服其量。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初剛任參知政事的時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束後,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後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51.石勒不計前嫌
後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麼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於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後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52.韓信受辱胯下
有一次,在淮陰城裡賣肉的少年中間,有一個人瞧不起韓信,當中侮辱他說:「雖然你長得高大,喜歡帶著刀劍,但其實是個膽小鬼。」這個少年還當著大家羞辱韓信說:「你不怕死,就來刺我;你怕死,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這時,韓信仔細的打量了對方一番,二話不說,就臉朝地,從那人的胯下爬了過去。於是,即使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膽小鬼。

53 世評華歆王朝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就感到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這么做(讓他上來)呢?" 一會兒敵兵要追上來了,王朗想拋棄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託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想剛才一樣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54 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為人凶惡武斷,被鄉里人視為禍害。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轉來轉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百姓將他們並稱為「三害」,而三害當中周處尤其厲害。有人勸周處去殺死猛虎蛟龍。實則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後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後立即上山刺殺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里遠。周處緊緊追擊。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並死了,輪番互相慶賀。而周處竟殺死蛟龍,破水而出。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萌生悔改之意。於是到吳地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周處把全部情況都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修身改過,可歲月已荒廢了,怕最終一事無成。」陸雲說:「古人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於是努力改過,終於成為一名忠臣孝子。

55 齊宣王好諛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別人說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不過三石。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滿弓的一半,都說:"此弓不少於九石,除了大王誰能用它?"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實的,九石是虛名。宣王喜歡的是虛名而失了真實。

56
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在房樑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57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象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58
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說:"各位王侯將領不要隱瞞我,都說這真實的情況: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呢?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讓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來親附他們,與天下的利益相同;相與卻不是這樣,殺害有功績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劉邦說:"你只知道那一個方面,卻不知道那另一個方面.(就拿)在大帳內出謀劃策,在千里以外一決勝負(來說),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絕運糧食的道路,我不如蕭何;聯合眾多的士兵,打仗一定勝利,攻佔一定取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豪傑的人,我能夠利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以為范增而不利用(他),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⑤ 對聯知識(十七)老張輯

聲律啟蒙(三)
鈞。滔滔三峽水,冉冉一溪冰。充國功名當畫閣,子張言行貴書紳。篤志詩書,思入聖賢絕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纖塵。
日觀:《廣輿記》:泰山有峰曰日觀,雞鳴可見日。天津:晉代邵康節詩:「天津橋上聞杜鵑。」石:四鈞為石。鈞:三十斤為鈞。三峽:《廣輿記》載,三峽,巴蜀地明月峽、巫山峽、廣澤峽也。畫閣:《漢書》載,宣帝甘露三年,畫趙充國、霍光等十人圖像於麒麟閣。書紳:紳,帶子。《論語》載,孔子的弟子子張曾將孔子「言忠信,行敬篤」的教誨寫在帶子上,以示牢記不忘。
十二文
家對國,武對文。四輔對三軍。九經對三史,菊馥對蘭芬。歌北鄙,詠南薰。邇聽對遙聞。召公周太保,李廣漢將軍。聞化蜀民皆草偃,爭權晉土已瓜分。巫峽夜深,猿嘯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飛高貼楚天雲。
四輔:傳說古代天子有四個輔佐官。三軍:二千五百人為一軍,三軍象徵天地人。一說為步、車、騎三個兵種。九經:《備考》:自五經分而樂經亡。五經內分周禮、儀禮為七經,七經之外又益以孝經、論語為九經,分春秋三傳為三,合孝經、論語為一,於是有十經。以六經加六緯,於是有十二經。以詩、易、書、三禮、春秋三傳,加孝經、論、孟、爾雅,謂之十三經。三史:《備考》:三史一曰編年,始於左氏;一日紀傳,始於司馬遷;一曰實錄,始於梁而盛於唐。馥:香氣。北鄙:音樂名。《孔子家語·辨樂解》:「殷紂好為北鄙之音,其廢也忽然,而亡國之聲也。」南薰:《史記》載,舜揮五弦琴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召公:名奭,周太保。李廣:西漢名將,拜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之,號為飛將軍。化蜀:《蜀志》載,漢景帝開,文翁為蜀郡太守,聲教大洽,條教所及,風行草偃。分晉:《備考》載,晉始有六卿:智氏、趙氏、韓氏、范氏、魏氏、中行氏,厥後智、韓、趙、魏共滅范、中行,分其地。未幾趙、魏、韓又共滅智氏,分其地。安王二十六年,三家共廢晉君,分其地號三晉。巫猿:《韻府》載,巫狹猿凡鳴至三聲,聞者皆淚。衡雁:《衡岳志》載,衡岳有回雁峰,故雁至衡陽而止。
欹對正,見對聞。偃武對修文。羊車對鶴駕,朝旭對晚曛。花有艷,竹成文。馬燧對羊欣。山中梁宰相,樹下漢將軍。施帳解圍嘉道韞,當壚沽酒嘆文君。好景有期,北嶺幾枝梅似雪;豐年先兆,西郊千頃稼如雲。
偃武:《尚書·武成》載,武王克商,乃偃武修文。羊車:《晉書·胡貴嬪傳》載,武帝幸宮掖,乘羊車任其所之,宮人乃插竹於宮門,以鹽汁灑地引之。鶴駕:《佩文韻府》:「王子晉,周靈王太子也。於緱山乘白鶴仙去,故太子之駕曰鶴駕。」馬燧:唐宰相。羊欣:字元敬,為新安守。山中相:《梁書·陶弘景傳》載,陶弘景隱茅山,武帝每有大事則詢之,號山中宰相。樹下將軍:《後漢書·馮異傳》:馮異號大樹將軍。解圍:《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載,王凝之弟獻之,與客談議將屈,嫂(謝)道韞曰:「欲與小郎解圍。」乃設幃自蔽,申獻之前說,客不能屈。沽酒:《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當壚賣酒。
堯對舜,夏對殷。蔡惠對劉蕡。山明對水秀,五典對三墳。唐李杜,晉機雲。事父對忠君。雨晴鳩喚婦,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僕射,詩才俊逸鮑參軍。鳥翼長隨,鳳兮洵眾禽長;狐威不假,虎也真百獸尊。
蔡惠:《漢書》載,蔡惠夢得禾復失,郭喬曰:禾失為秩,當進爵。果然。劉蕡:《舊唐書·劉蕡傳》載:劉蕡對策議宦官,考宮不敢取,李郃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為五典。三墳:伏羲本山墳作《易》曰《連山》,神農本氣墳作《易》曰《歸藏》,黃帝本形墳作《易》曰《坤乾》,共稱三墳。李杜:唐李白、杜甫以詩齊名。機雲:晉陸機、雲兄弟以文齊名。鳩婦:宋陸佃《埤雅》載,鳩天陰則逐其婦,晴則呼之。僕射:《晉書·周顗傳》載,周顗飲酒無醒日,及為僕射,以酒失略罷去,號三日僕射。參軍:鮑照官歷參軍,詩情俊逸;唐杜甫《春日懷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鳥隨:《格物總論》:「鳳飛則禽鳥隨之。」禽長:《春秋孔演圖》:「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狐假:《國策》載,楚宣王問群臣曰:北方之民畏昭奚恤,何也?江乙對曰:虎得狐欲食之,狐曰,無食我,天帝令我長百獸,子如不信,我為子先行,百獸能無走乎。虎隨狐行,獸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而反以為畏狐也。今北方非畏昭奚恤,實畏王甲兵耳。獸尊:《風俗通》:「虎陽物,百獸之長。」
十三 元
幽對顯,寂對喧。柳岸對桃源。鶯朋對燕友,早暮對寒暄。魚躍沼,鶴乘軒。醉膽對吟魂。輕塵生范甑,積雪擁袁門。縷縷輕煙芳草渡,絲絲微雨杏花村。詣闕王通,獻太平十二策;出關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鶯朋:宋翁森《四時讀書樂》:「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躍沼:《詩經》:「王在靈沼,於物魚躍。」鶴軒:《左傳》載,衛懿公好鶴,嘗以乘軒,及狄伐衛,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予焉能戰!范甑:漢代范丹家貧,甑中生塵。袁門:《南齊書》載,洛陽令雪中訪袁安,安閉門擁雪,高卧未起。獻策:《隋書·王通傳》載,王通曾獻《太平策》十二篇於隋文帝,不為所用。出關:《關令內傳》:「尹喜嘗登樓,望東極有紫氣西邁,曰:『應聖人過京邑。』果見老子騎青牛來過。」道經: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言。
兒對女,子對孫。葯圃對花村。高樓對邃閣,赤豹對玄猿。妃子騎,夫人軒。曠野對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塤。馥馥早梅思驛使,萋萋芳草怨王孫。秋夕月明,蘇子黃岡游絕壁;春朝花發,石家金谷啟芳園。
赤豹:《詩經·大雅·韓奕》:「赤豹黃羆。」玄猿:黑猿。杜甫詩:「落日玄猿哭。」妃子騎:《楊妃傳》:「妃好啖生荔枝,海南每歲七日七夜飛騎獻荔枝至京師。」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夫人軒:《左傳·閔公二年》:「歸夫人魚軒。」魚軒,夫人車,以魚皮為飾。匏巴:《荀子·勸學》:「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吹塤:《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塤,古代土製樂器,橢圓形,有六孔。驛使:《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王孫:《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黃岡: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赤壁,指湖北黃州的赤壁。金谷:《晉書》載,晉石祟有金谷園,春宴客各賦詩,不成,罰酒三斗。
歌對舞,德對恩。犬馬對雞豚。龍池對鳳沼,雨驟對雲屯。劉向閣,李膺門。唳鶴對啼猿。柳搖春白晝,梅弄月黃昏。歲冷松筠皆有節,春喧桃李本無言。噪晚齊蟬,歲歲秋來泣恨;啼宵蜀鳥,年年春去傷魂。
龍池:龍池、鳳沼,皆禁苑池沼名。劉閣:西漢學者劉向曾校書於天祿閣。李門:《後漢書·李膺傳》:李膺為太尉,獨持風厲,登其門者號登龍門。唳:鳴。無言:《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齊蟬:《古今注·問答釋義》載,牛亨問董仲舒曰:蟬名齊女者何故?舒曰:昔齊王之後怨王而死,屍為蟬,故名齊女。蜀鳥:《蜀志》載,蜀帝杜宇失國,思之不得,乃化為鵑鳥,啼血乃止。
十四 寒
多對少,易對難。虎踞對龍蟠。龍舟對鳳輦,白鶴對青鸞。風淅淅,露漙漙。綉轂對雕鞍。魚游荷葉沼,鷺立蓼花灘。有酒阮貂奚用解,無魚馮鋏必須彈。丁固夢松,柯葉忽然生腹上;文郎畫竹,枝梢倏爾長毫端。
虎踞:形容南京地勢險要。相傳漢末劉備使諸葛亮至金陵,謂孫權曰:「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見晉代張勃《吳錄》)龍舟:《隋書·煬帝紀》載,煬帝龍舟幸江都,舳艫相接二百餘里。鳳輦:後妃所乘之車。綉轂:車輻。張子容:「綉轂盈香陌。」阮貂:《晉書·阮孚傳》載,阮孚解金貂換酒。馮鋏:《戰國策·齊策》載,孟嘗君客有馮煖者,彈劍歌曰:「長鋏歸來兮,食無魚。」夢松:《漢書》載,丁固夢腹上生松,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果為公。畫竹:《畫譜》載,文與可善畫墨竹,頃刻枝葉皆就。
寒對暑,濕對干。魯隱對齊桓。寒氈對暖席,夜飲對晨餐。叔子帶,仲由冠。郟鄏對邯鄲。嘉禾憂夏旱,衰柳耐秋寒。楊柳綠遮元亮宅,杏花紅映仲尼壇。江水流長,環繞似青羅帶;海蟾輪滿,澄明如白玉盤。
魯隱:魯隱公,春秋時魯國君主。齊桓: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君主。寒氈:唐代鄭虔為廣文館學士,僅寒氈一席。暖席:唐代韓愈文:「孔席不暇暖。」叔子:《晉書·羊祜傳》:羊祜字叔子,任荊州都督,在軍常輕裘綬帶,身不披甲。仲由冠:《孔子家語》載,子路字仲由,初見孔子,冠雄雞冠。郟鄏:地名,在河南洛陽,周成王定鼎之地。邯鄲:《列仙傳》載,唐盧生不遇,與呂翁同寓邯鄲道中,主人方炊黃粱,盧具言生來困厄,翁取枕授之,曰:枕此當榮。盧如其言,果登第,出將入相五十年。忽寤,黃粱未熟。柳宅:見前。杏壇:孔子設教於杏壇。羅帶:《摘句》:「水作青羅帶。」海蟾:《春秋孔演圖》:「蟾蜍,月精也。」玉盤:李白《古朗月行》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掛在青雲端。」
橫對豎,窄對寬。黑志對彈丸。朱簾對畫棟,彩檻對雕欄。春既老,夜將闌。百辟對千官。懷仁稱足足,抱義美般般。好馬君王曾市骨,食豬處士僅思肝。世仰雙仙,元禮舟中攜郭泰;人稱連璧,夏侯車上並潘安。
黑志、彈心:皆指土地狹小。《宋史·趙普傳》載,宋太祖欲取太原,趙普曰:候俟平諸國,彈丸黑志之地將何所避。百辟:諸侯,也泛指百姓。《詩經》:「式是百辟。」足足:《文選》:「般般抱義,足足懷仁。」般般,麒麟叫聲。足足,鳳凰鳴聲。馬骨:《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使涓人齎千金市千里馬於絕域,至而死,以五百金市其骨而還。豬肝:《後漢書·閔仲叔傳》載,閔仲叔尚節,家貧,好食豬肝,安邑令敕吏每日給之,叔曰:吾豈以口腹累人耶!遂去之。雙仙:《後漢書·郭太傳》載,李元禮與郭泰俱美豐儀一日同舟,望者以為仙,時號李郭仙舟。連璧:《晉書》載,夏侯湛與潘岳友善,並美風儀,二人同輿接茵,京師人皆目之為連璧。
十五 刪
興對廢,附對攀。露草對霜菅。歌廉對借寇,習孔對希顏。山壘壘,水潺潺。奉璧對探鐶。禮由公旦作,詩本仲尼刪。驢困客方經灞水,雞鳴人已出函關。幾夜霜飛,已有蒼鴻辭北塞;數朝霧暗,豈無玄豹隱南山。
菅:薴麻。歌廉:《後漢書·廉范傳》載,廉叔度為成都太守,百姓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襦,今五袴。」借寇:《後漢書·寇恂傳》載,寇恂為河內守,河內完固,當征為執金吾,從過穎川,百姓遮道,願借寇君一年,上許之。習孔:學習孔子的儒學。希顏:效法顏回。奉璧:見前。探鐶:《晉書·羊祜傳》載,羊祜五歲,詣鄰人李氏柔木中,得金鐶。主人曰:此吾亡兒物也,乃知前身李氏子也。作禮:周公旦制禮作樂。刪詩:《備考》雲,古者詩本三千餘篇,孔子刪為三百一十篇。驢困:孟浩然常騎驢至灞水踏雪尋梅。函關:《列國傳》載,秦國規定,函谷關雞鳴始開。孟嘗君夜至函關,不得度,客有善雞鳴者,眾雞皆鳴,遂度關。玄豹:《列女傳》載,陶詹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妻泣曰:吾聞南山有玄豹,隱霧七日不食,以擇其毛衣,成其文采。至於犬豕,不擇食故肥,而取禍必矣。
猶對尚,侈對慳。霧髻對煙鬟。鶯啼對鵲噪,獨鶴對雙鷳。黃牛峽,金馬山。結草對銜環。崑山惟玉集,合浦有珠還。阮籍舊能為眼白,老萊新愛著衣斑。棲遲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傾城女,雲鬢花顏。
雙鷳:白鳥。《西京雜記》:「越王獻高帝白鷳黑鷳各一隻。」黃牛峽:在湖北宜昌西,又名黃牛山。金馬山:《廣輿記》:在四川成都府崇寧縣,上有金馬碧雞神祠。結草:《列國傳》載,晉魏顆父武子有嬖妾,武子病,命顆曰:我死,嫁此妾。病篤,又曰:殺以殉葬。及死,顆曰:寧從治命。嫁之。後秦晉戰,顆見老人結草以抗杜回,回顛,顆獲之。夜夢老人雲:我乃妾之父也,報子從治命而不從亂命耳!銜環:《後漢書·楊震傳》載,楊寶(楊震父)收一被創黃雀,醫而放之。一日化為黃衣年少,銜玉環一雙以報之。崑山:昆侖山,古代產玉之地。合浦:《後漢書·孟嘗傳》載,合浦出珠,民採珠以易米。先時宰守貪,珠皆徙去。後孟嘗為守,去珠復還。白眼: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前注。斑衣:《二十四孝》載,周代老萊子事親至孝,年近七十,仍著五色衣戲舞以娛親。
姚對宋,柳對顏。賞善對懲奸。愁中對夢里,巧慧對痴頑。孔北海,謝東山。使越對征蠻。淫聲聞濮上,離曲聽陽關。驍將袍披仁貴白,小兒衣著老萊斑。茅舍無人,難卻塵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風月在窗間。
姚宋:唐姚祟與宋璟齊名。柳顏:柳公權、顏真卿皆善書,人稱顏筋柳骨。孔北海:孔融字文舉,為北海相。謝東山:謝安,晉相,號東山。濮上:《列國傳》載,衛靈公與師涓過濮上,夜聞新聲。及適晉,晉平公命奏,師曠曰:「昔紂亡,沉樂器於濮水,今日之樂,是必為濮上之音,乃紂亡國之音也。」陽關:唐王維《渭城曲》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人用此,有《陽關三疊》曲。白袍:薛仁貴常服白袍,號白袍將軍。
一先
晴對雨,地對天。天地對山川。山川對草木,赤壁對青田。郟鄏鼎,武城弦。木筆對苔錢。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蓮。何處春朝風景好,誰家秋夜月華圓。珠綴花梢,千點薔薇香露;練橫樹杪,幾絲楊柳殘煙。
赤壁:即蘇子泛舟處。青田:地名,位於浙江。唐司空曙詩:「青田紅樹起鄉愁。」郟鄏:《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武城:孔子弟子子游為武城宰,曾以弦歌教化民眾。木筆:《群芳譜》:「辛夷曰木筆花。」苔錢:苔蘚散地如錢。金城:關中金城千里皆植柳。玉井:韓愈《古意》詩:「太華峰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
前對後,後對先。眾丑對孤妍。鶯簧對蝶板,虎穴對龍淵。擊石磬,觀韋編。鼠目對鳶肩。春園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頻揮閑客坐,烏紗半墜醉翁眠。野店幾家,羊角風搖沽酒旆;長川一帶,鴨頭波泛賣魚船。
鶯簧:謂鶯囀如笙簧。蝶板:謂蝶兩翅如拍板。虎穴:《三國志·呂蒙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龍淵:古人謂藏龍之淵,實即深潭。《淮南子·地形》:「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一說劍名。擊磬:孔子曾擊磬於衛。韋編:孔子讀《易》,由於翻閱過多,致使「韋編三絕」。鼠目:《新唐書·李揆傳》載,李揆謂元載曰:獐頭鼠目子乃求官耶!鳶肩:《新唐書·馬周傳》載,岑文本謂馬周曰:火色鳶肩必速貴。白羽:《三國志·諸葛亮傳》雲,武侯諸葛亮常搖白羽扇。烏紗:《晉書·阮籍傳》載,阮籍常醉眠鄰婦側,烏紗帽半墜。羊角:《莊子·逍遙游》:摶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回風也。鴨頭:綠波。
離對坎,震對乾。一日對千年。堯天對舜日,蜀水對秦川。蘇武節,鄭虔氈。澗壑對林泉。揮戈能退日,持管莫窺天。寒食芳辰花爛漫,中秋佳節月嬋娟。夢里榮華,飄忽枕中之客;壺中日月,安閑市上之仙。

⑥ 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有些什麼品質,怎樣處理各種復雜的關系

只有本人回答的最為准確標准

儒家對皇帝的要求:以德治國——敬天、法祖(孝)、勤政、愛民。
皇帝是理論上假設的「大聖大賢」,要遵守帝道,《春秋》一言之褒,榮於華袞;一言之貶,嚴於斧鉞。
內聖而外王,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平國治天下。
對民眾則施以道德教化,使之成為一種主流的價值觀:
比如提倡「孝」,實質上是給了父權很大的權威,從而達到一定的自治目的。
比如提倡「忠」,深入人心,從而使得臣僚們無法撼動皇權的權威。
可以說,用思想改造人民從而達到思想專制,這是儒家比法家有有助於皇權的東西。可謂內儒外法。
(1)施成本在首場,有權並不等於有威,但要有威必須有權。劉邦開白條始當皇帝時,有權無威,將軍大臣們在一起喝酒爭功,喝醉了亂叫亂說,還拔出寶劍砍柱子,弄得劉邦很難堪,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成體統。大臣叔孫遍吃透了劉邦的心思,便去山東找了30多個儒生來當教員,教大臣將軍們進行演禮練習。長安宮建成時,舉行正規儀式,設衛兵舉旗站崗,文武百官按職按級兩邊排列,皇帝坐輦車上朝,諸侯王恭恭敬敬地行禮朝拜,庄嚴肅穆的氣氛弄得大家沒有不感到害怕的,舉行宴會時,也沒有一個敢亂叫失禮的。劉邦高興極了,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了。」為什麼?是因為擺出了威風,顯出了森嚴,看著讓人渾身上下哆德,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這就是威的作用。

(2)恩威相濟 東漢初年,馮異治理關中甚見成效,有人嫉妒他,便向劉秀打小報告:「馮異權威很重,老百姓都向E著他,現在他被稱為『咸陽王』。」劉秀根本不相信這一套,但他也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將這份報告轉給了馮異。馮異大為惶恐,連忙上書申辯,劉秀便安慰他說:「將軍對國家的貢獻很大,說起來我是君,你是臣,其實卻親如父子,有什麼嫌有什麼疑,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這種施威方法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3)取信術 漢昭帝時,燕王劉旦和大臣上官桀對司馬大將軍霍光很忌很,兩人勾結起來以燕王名義寫信密告於皇帝,說霍光在離開京城時,軍官們用對待天子的禮儀來對待他;他還擅自調動軍官,專權放縱,可見他有不軌之心。信送到皇帝手中後,遲遲未作處理。

後來,霍光自己也聽說了這件事。休假回來上朝時就呆在書畫室里,不敢上殿參拜皇帝。皇帝問:「大將軍在哪裡?」上官桀說:「因為有人告發他,他不敢上殿。」皇帝立即召見霍光,霍光脫下自己的烏紗帽,叩頭請罪。皇帝說:「將軍請把帽子戴上,我知道那份奏書內容有假,將軍是無罪的。」霍光問:「陛下是怎麼知道的?」』皇帝說:「將軍調動軍官還不到 10天,燕王離此地很遠,怎麼會知道呢?」當時昭帝年僅14歲,他這么一說,朝中大臣都非常驚奇和佩服,而那個上書的上官梁也嚇得逃走了。這就是上對下的信任。故宮場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說

(4)韓非的「法、術、勢」理 論韓非所謂的「勢」,即政治權勢;所謂「法」,即代表新興地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所謂「術」,即任免、考核、賞罰各級官吏的方法與手段。韓非認為,皇帝若沒有一套有效合理的任免、考核、賞罰官吏的手段和方法,就無法識別奸佞小人,也就根本談不上鏟除好臣了。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韓非批評申不害大談其「術」而不重「法」;商鞅重「法」而無「術」,各有所偏。韓非在《韓非子·定法》中認為: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大權,考核臣屬辦事能力。這是君主必須掌握的一套權術。法者,憲令形成在官府,刑罰一定要合乎民意,賞賜必須要適合法度,而懲罰要用來對待奸佞小人。君主缺乏權術手段,會給自己帶來弊端;臣僚不守法,就會擾亂天下。法與術缺一不可,這都是帝王手中的工具。

(5)諸家「馭臣」之術 中國歷代帝王都主張大權獨攬,

實行君主集權,認為不如此,不足以制馭群臣、《四庫全書總目學部法家類提要·無厚篇》曾形象地道出了君王馭臣的重要意義:政治權力,好比君王的車馬;權威,好比君王的鞭子;臣僚,好比君王的馬匹;人民,好比君王馬車的輪子。政治穩固了,則車馬就安穩;權威形成了,只要一揮鞭子車就動了;臣僚順從旨意就算是良馬;人民聽從指揮,則輪子就轉的快了。作為國君如果做不到這些,必有覆車、斷鞭、馬奔、輪飛的危險。為了使君主牢握大權,不至失勢。封建政治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張。姜太公曾指出:只要君王能具備「六守三室」,就可以國泰民安。六守者,仁、義、忠、信、勇、謀。三室者,」農、工、商。六守施行,則君王安康;三室完備,則國家強盛。很多封建政治家都以為,駕馭臣民,君王需要手段,即一套強有力的權術來對付臣民。一《周禮》中提出了以八種權柄駕馭臣子:即:一日封官加爵,用給他以尊貴來駕馭他;二日賜予利祿,用給他財富來駕馭他;三日給他獎勵,用對他的恩寵來駕馭他;四日給他設置車馬,駕馭他們的行為;五日讓他生存發展,用福壽來駕馭他;六日剝奪他們的權利財富,用貧困來制約他;七曰廢棄罷免他的官職,用懲罰來控制他;八日誅殺他們,用以懲罰他們犯下的罪惡。這「八術」的中心思想,就是主張君主要牢牢掌握生死予奪大權。

(6)分割強臣之術 先秦法家認為,「權勢者,人主之所獨守也」,「下侵上之權,臣用君之術,為亂政之本」。歷代有多「勢盛侔上,功高震主」之大臣,實行篡權奪位,擅殺大臣,謀廢君主。帝王為此不得不在局勢許可的情況下,削宇重臣的權勢。

帝王用以削奪權勢的手段多種多樣,最極端者乃至從肉本上消滅強臣。概括起來,不外乎「爭、分、隔、制』(四種手段)所謂爭,就是運用手段暗中與權臣、重臣爭奪民心。

分割之術還包涵這些涵義:分割強臣所掌權力,斷其以成勢的「源泉」。

(7)明升暗降 所謂明升暗降者,即明為陞官,實則降職,奪其實權,徒有空銜。這是君主制度下制服臣下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如唐朝武三思削敬暉等人的權力,即採用此法。敬暉等怕武三思進讒言,以考功員外郎崔提為借口,等待動靜。崔提見皇上親近三思而忌刻敬暉等,於是將敬暉等人的陰謀全部告訴武三思,這樣反為三思所用,三思引為中書舍人。武三思對敬暉切齒痛恨,所以後來與韋後屢進讒言,想奪敬暉實權,其採用的手段,就是明尊暗貶。武三思對皇帝上奏:「不若封敬暉為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內實奪其主權」皇上以為很對,甲午,以侍中齊公敬暉為平陽王,彥范為扶陽王,張柬為漢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

(8)調虎離山 所謂調虎離山,即將權臣調離中央,委以邊仕,三國時,曹爽掌握魏國權柄,招來司馬氏的忌恨。司馬氏利用曹爽與魏主有某些矛盾,就用魏主詔令,派曹爽到邊疆去做官。曹爽外出,受制於司馬氏。司馬氏利用職權,陷害曹爽,害得曹爽有國難投,有家難回,欲作富翁不得。後來司馬氏蒙蔽魏主,權傾朝野,捏造罪狀殺害曹爽,為日後墓位掃清了道路。

你要有良心就把分奉上,打字打得偶手指都抽筋了

⑦ 馮驥才的作品特點是什麼

寫作特點: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回味。

馮驥才兼為畫家,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並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他以其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馮驥才又是當代文化學者。近二十年來,他投身於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倡導與主持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致力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7)馮異小知識擴展閱讀:

1、大樹畫館

大樹畫館創建於1993年,陳放馮驥才書畫作品及文化珍藏,也是海內外文藝家和文化人以文會友的沙龍。館內崇尚儒雅,意境清幽;友人各逞才藝,極盡風流。1994年後,馮驥才投身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畫館遂成承擔這一繁重工程的工作室。

大樹畫館的「大樹」二字,取典於馮家先祖漢將軍馮異,為國建功卻不思封官,每逢諸將論功,必避於大樹之下,因被軍中尊稱「大樹將軍」。由於景仰先祖「為國不為己」的高風亮節,故以「大樹」為名。文壇泰斗冰心老人生前深會馮驥才的用意,題寫了「大樹畫館」四字。

2005年,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建成,大樹畫館遷至此處。館內陳列著馮驥才二百餘種文學作品、數十件書畫代表作,以及大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的成果。

2、馮驥才祖居博物館

馮驥才祖居博物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民主路159-1號。馮驥才是寧波慈城大族馮氏的後裔。慈城素有「俞家谷,馮家屋」和「馮半城」之說。

為了支持家鄉的文化建設,豐富建設中的家鄉博物館的館藏、陳設,創造出獨有的文化空間和藝術品位,馮驥才多次向家鄉、祖居進行文化捐贈。2016年4月23日,馮驥才祖居博物館開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驥才



⑧ 秀麗江山小說中馮異是在第幾卷第幾章開始出現的最好簡潔概括下情節。

我記得應該是在1/3的部分,劉秀陰麗華逃亡時還給他們用糕點什麼的煮過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