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知識點三年級數學下冊
擴展閱讀
領軍教育有多少錢 2025-01-17 03:34:28
香檳塔前是什麼歌的歌詞 2025-01-17 03:24:33

知識點三年級數學下冊

發布時間: 2022-09-01 02:37:12

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梳理

一、 植樹問題:
這類應用題是以「植樹」為內容。凡是研究總路程、株距、段數、棵樹四種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植樹問題首先要判斷地形,分清是否封閉圖形,從而確定是沿線段植樹還是沿周長植樹,然後按基本公式進行計算。
解題規律:
沿線段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1
棵樹=段數+1
株距=總路程÷(棵樹-1)
總路程=株距×(棵樹-1)

沿周長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
棵樹=段數
株距=總路程÷棵樹
總路程=株距×棵樹

例 沿公路一旁埋電線桿 301 根,每相鄰的兩根的間距是 50 米 。後來全部改裝,只埋了201 根。求改裝後每相鄰兩根的間距。
分析:本題是沿線段埋電線桿,要把電線桿的根數減掉一。列式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二、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
1 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與整數加減法的應用題的結構、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數或未知數中含有分數。

2分數乘法應用題:
是指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特徵: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准要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然後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3 分數除法應用題: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
特徵: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們的倍數關系。
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搞清把誰看作標準的數也就是把誰看作了「單位一」,誰和單位一的量作比較,誰就作被除數。
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是比較量,乙是標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減乙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關系式(甲數減乙數)/乙數或(甲數減乙數)/甲數 。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 ,求這個數。
特徵:已知一個實際數量和它相對應的分率,求單位「1」的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把單位「1」的量看成x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方程,或者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列算式,但必須找准和分率相對應的已知實際
數量。

三、度量
一、 長度
(一) 什麼是長度
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
(二) 長度常用單位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 微米(um)
(三) 單位之間的換算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積
(一)什麼是面積
面積,就是物體所佔平面的大小。對立體物體的表面的多少的測量一般稱表面積。
(二)常用的面積單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
(三)面積單位的換算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公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頃

三、 體積和容積
(一)什麼是體積、容積
體積,就是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
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二)常用單位
1、 體積單位
立方米 、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升、毫升
(三)單位換算
(1) 體積單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積單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質量
(一)什麼是質量
質量,就是表示表示物體有多重。
(二)常用單位
噸 :t 千克: kg 克: g
(三)常用換算
一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 時間
(一)什麼是時間
是指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間
(二)常用單位
世紀、 年 、 月 、 日 、 時 、 分、 秒
(三)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365天 (平年)
1年=366天 (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閏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六、 貨幣
(一)什麼是貨幣
貨幣是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二)常用單位
元 、 角 、 分
(三)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2.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有哪些知識點

1、根據一個確定的方向,找其他三個方向:面南背北、左東右西。

2、平面圖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先選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各物體相對於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



3、描述行走路線,首先要確定好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為中心,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來確定目標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行走的路線。

4、東與北之間的方向是東北;東與南之間的方向是東南;西與南之間的方向是西南;西與北之間的方向是西北。

5、以出發點為中心,先確定目的地所在的方向,看哪條路能到達目的地,然後按照先後順序,用八個方位詞來描述。

3. 三年級下冊數學內容有哪些

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一),面積,年、月、日,復式統計表,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下面基本按單元順序對本冊教材的修訂情況進行簡要說明。
一、位置與方向(一)
本單元內容包括:在現實情境中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了解在平面圖上如何表示方向,並能描述平面圖上物體的相對位置;第讓學生利用所學習的方向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降低了難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對第一學段「圖形與位置」的課程內容做了修改:一是刪去了「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的內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的教學要求,不再要求根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出這四個方向,只要知道這四個方向就可以了。因此,修訂後的教材刪去了實驗教材中有關路線圖的內容,同時,在需要辨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個方向的時候,都採用標準的地圖的畫法,並給出指「北」的方向標,以便於學生先判斷出四個基本方向,再進一步辨認這四個方向。
2.根據對實驗教材的意見,將例3和例5整合為例4,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撐和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較好地掌握這些概念。因此,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體驗方位的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進行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積累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和用估算解決問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和筆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除法的基礎。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後的教材仍然十分重視落實雙基,同時注重在使學生獲得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方面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調整例題設計,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更為合理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安排體現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按照「口算—筆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順序分為三個層次編排。第一個層次是口算除法。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在實驗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幾十幾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除盡)的例題口算方法。在讓學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同時,為理解筆算算理作鋪墊。第二個層次是筆算除法(例1~例7)。(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則,先安排「商中沒有0」的除法,再安排「商中有0」的除法,便於學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礎上,自主探究特殊的計算方法。(2)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安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再安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先安排「首位能除盡」的除法,再安排「首位不能被除盡」的除法。根據實驗教材的反饋意見,增加了例3,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上能除盡的題目,減小教學的坡度。第三個層次是解決問題(例8和例9,重點教學如何將估算作為的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這是整套修訂後教材關於估算教學的一大特色。
2.重視對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
(1)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溝通算理和演算法的聯系。第一,無論在教學口算還是筆算時,教材都注重通過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口算除法」的小節中創設了平均分彩色手工紙的情境,將手工紙設計為10張一沓,給出直觀圖展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學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觀支撐。第二,在筆算除法中,重視溝通算理與演算法的聯系。分步給出了豎式的演算過程,並配合給出小棒圖展示平均分的過程,還標注了每一個結果的含義或每一個結果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每一步的算理,實現了從算理到演算法的自然過渡。
(2)重視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在學生獲得大量計算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教材重視讓學生對計演算法則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進一步掌握演算法,形成計算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了大量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後,教材在第18頁安排了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總結計算方法的場景,雖然教材沒出給出完整的計演算法則的文本,但是通過學生的對話了突出了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要點。
在教學中,應重視對算理和計算規律的探求,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首先,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經驗,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演算法,結合一定的直觀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算理。並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個結果的含義及計算方法,溝通算理和演算法的聯系。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程序,養成一種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習慣,並能自主概括出筆算除法的計算要點。其次,應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表達環境,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在小組(或與同桌)內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之後請能夠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路的學生在班上交流,提供表達的範例。通過有層次地說過程、說算理,使學生自主歸納出口算或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三、復式統計表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要求,統計知識的教學整體後移,將原來安排在二年級下冊的復式統計表移至本冊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尤其是藉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將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動任務「要知道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需要進行調查,獲取數據;接著讓學生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單式統計表)來呈現數據,討論兩個統計表的共同點,發現還有更簡潔的形式——合成一個表,形成復式統計表;最後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內涵更豐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項活動喜歡的人數,更便於比較;並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或分析問題。以上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學生完整地經歷統計分析的全過程,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並體會其必要性,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盡管一、二年級時,學生已有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經歷,但是,統計方法和意義的體驗、數據分析觀念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經歷中不斷積淀,逐步內化。因此,本單元教學時,切不可單純地將復式統計表的認識和填寫作為唯一目標,而應以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與設計教學的過程。在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發現單式統計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創造」出功能更強的復式統計表,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驗數據整理方法的多樣性。最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表的多角度解讀,獲得對數據分析方法的切身體驗,體會數據中包含的豐富信息。通過以上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主動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方法和意義。
四、兩位數乘兩位數
本單元包括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及運用連乘、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藉助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安排了通過擺方塊學習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利用點子圖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藉助直觀手段(方塊、點子圖)與算式相對應,數形結合,引導學生親歷建構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數學模型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數學思考、傾聽、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理能力。
教學時,要留有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以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例如,在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時,首先要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並要求學生用點子圖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讓學生經歷用圖示表徵解釋演算法的過程;然後,再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通過學生的匯報使學生明確如何劃分點子圖、算式表徵了哪種計算方法,溝通圖形表徵、算式表徵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最後,在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時,可以讓學生再次利用點子圖,表示出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結果,進而更好地理解其含義,掌握好演算法。藉助點子圖,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學會藉助幾何直觀去解決問題,去表達和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注重運算規律的探索,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第一,有些計算的演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過例題和練習的設計啟發學生體會這些題目在演算法上的一致性,促進計算方法的有效遷移。例如,口算乘法例1中,在學生學習了15×3
的口算方法後,接著呈現150×3,讓學生體會這兩道口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利用舊知探究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第二,練習中也設計了一類計算題(如練習十的第9題、練習十一的第10題),讓學生通過一組題的計算,發現其中蘊含的計算規律,再直接寫出其他各題的得數。讓學生經歷「猜想——計算——驗證」的探究過程,為積累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經驗提供機會。這樣的練習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四部分: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關注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刪去了面積的定義,其目的是避免學生死記硬背,也避免教師將功夫用在指導學生敘述面積的定義上,而忽視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真正理解。從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一些物體(黑板和國旗)的表面入手,明確「面」的概念;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面的大小,進而形成對「面」的大小的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教材採用描述的方式,藉助具體事例說明「面積」的概念,並讓學生依此說出其他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
2.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由於學生常常誤認為只有向上擺放的「面」才有面積,因此教材在例1下面增加了「做一做」中,要求學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並比較這兩個面的面積大小,使學生認識到側面的大小就是側面的面積。為避免學生一提到面積就想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教材在練習十四中增加了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比較,包括線段圍成的圖形和曲線圍成的圖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積概念的本質,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積概念。
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不斷感悟度量的本質,發展度量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落實。一是,製造認知沖突,使學生感受學習「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二是,藉助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使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三是,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驗單位的價值;四是,梳理面積單位,形成結構化認識;五是,讓學生結合實際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解決問題。另外,在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應溝通長方形的長、寬與每行面積單位個數和行數之間的對應關系,適時進行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面積公式。
六、年、月、日
本單元主要包括:1.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編排時,仍然注意精心選取和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支撐和促進作用。並注意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台,為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間。與實驗教材相比,加強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時計時法比較抽象,教材藉助多種直觀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在實驗教材在鍾面上標出內、外圈數呈現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時間軸」,將一日經過的時間展開,在時間軸上對比給出一日內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所表示的整點的時間。將抽象的、不斷流逝的時間與直觀的數軸建立起聯系,將「時刻」與數軸上的點建立聯系,藉助幾何直觀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24時計時法。
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時間,並採用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探究、理解知識,發展應用能力。應當通過創設一些現實性情境,布置一些實踐性任務或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多途徑地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記錄、猜想、交流、推理等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建構知識、積累活動經驗的同時,提升思維水平,發展應用能力。還可以設計一些觀察、記錄、歸納等學習活動,也可以嘗試解決以實際問題為任務驅動,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資源,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由於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幾時或晚上幾時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使用鍾表模型等教具或學具,加強對鍾面的觀察和操作,引導學生觀察一日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鍾面數字、時間及圈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並適時出示時間軸,教學時可給出12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讓學生在標出相應的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藉助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鍾面和直觀演示,從出發時刻開始,讓指針轉動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線路圖對應起來,並口算得出經過的時間;還可以出示時間軸,讓學生在上面標出出發時刻和到達時刻,將抽象的時刻與直線上的點對應起來,將「經過時間」與兩點間的距離建立聯系,幫助學生思考。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小數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兩部分,與實驗教材相比,降低了要求,小數的含義、大小比較和小數加、減法,僅限於一位小數。在實驗教材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動為場景,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這些具體的量幫助學生認識小數的基礎上,增加了面積、數尺或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
本單元是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應把握以下兩點:一是本單元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不要把小數作為一個抽象的「數」來研究,不要出現數位、計數單位等概念,應結合具體的「量」和面積、數軸等直觀模型來認識;二是小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加、減法,僅限於一位小數。
八、數學廣角——搭配(二)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簡單的排列和組合內容,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內容難度稍有提升,不僅數據加大了,而且問題情況也更加復雜,同時給出了更簡潔、更抽象的表達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1,要求學生用4個數字(含0)組成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教學稍復雜的排列問題。與二年級上冊的例1相比,不僅元素要(排列的數字)多了1個,而且增加的是0這個特殊元素。例2,通過搭配服裝的問題,教學分步乘法計算原理。例3,要求找出4支球隊的比賽(每兩個隊賽一場)次數,教學組合問題。與二年級上冊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多了一個元素。在二年級時,學生主要通過具體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初步感受排列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用更簡潔、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排列和組合是很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中,需要通過多種活動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思維過程和結果。既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採取枚舉、連線等形式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還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求學生用圖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組合情況列舉出來(即有哪些排列或組合)即可,不要求抽象地計算出一共有多少種排列數或組合數,諸如排列、組合、分類計數原理、分步計數原理等名詞,不必出現。

4. 三年級數學下冊位置與方向是什麼

三年級數學下冊位置與方向知識點如下。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面南左為東,面北左為西,面東左為北,面西左為南。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通常所說的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做題時先標出東南西北。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就到了哪裡,在轉彎處要注意方向的變化。判斷一個地方在什麼方向,先要找到一個為中心點(觀測點)處畫米字元號,再進行判斷。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北斗星永遠在北方。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我國地處北半球,樹葉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5. 三年級下冊人教版驗算那個課時學的

除法的驗算 課時 1 一、教材內容分析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 P25 頁。
計算並驗算:是先列豎式計算,然後在列相反的豎式驗算。比如說加法就要減法驗算,除法需要乘法驗算。計算A+B=C,驗算C-B=A。
要點:
1、末位對齊。
2、用下面乘數的個位與上面的兩位數相乘,積的個位與下面乘數的個位對齊。
3、用下面乘數的十位與上面的兩位數相乘是,積的個位與下面乘數的十位對齊。
4、將兩次算出的積相加。三年級數學知識點:
加減法的驗算知識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減法驗算方法的數學依據和意義,並熟練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2、能選擇恰當的方法對加減法進行驗算,並逐步養成對自己的計算進行驗算的好習慣。

6. 年月日是幾年級哪學期的內容

年月日是三年級下學期的內容。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年月日》知識點歸類如下:

1、常用的是時間單位有:(時、分、秒),(年、月、日)。

2、1年=12個月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1星期=7天。

3、一年有12個月,其中有7個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有4個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時有28天,有時有29天。

4、判斷平閏年,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看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閏年。第二種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整百數除以400),有餘數的是平年,沒余數的是閏年。

5、每三個平年一個閏年,即四年一個閏年,只有閏年才有2月29日。

6、平年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有52個星期零1天,閏年有366天(31×7+30×4+29=366),有52個星期零2天。

7、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用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閏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7. 數學三年級下有哪些知識點

有關數學三年級下的相關知識點,具體的信息內容有: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2、早晨太陽在東方,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3、下午太陽在西方,我們面向太陽,前面是西,後面是東,左邊是南,右邊是北。

4、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5、指南針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6、我們要知道八個方位,能根據給出的示意圖描述出地點的位置。通常,東與南之間的為東南方。東與北之間為東北方。西與南之間為西南方,西與北之間為西北方。

7、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8、0乘任何數都得0。
註: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數。

乘除法的估算必須會。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後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如:57×89;能准確計算出除數一位數的除法,如:417÷4,並會用乘法驗算,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如果百位比除數大,商是三位數。如果百位數比除數小,商是兩位數。余數要比除數小。

9、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為第1季度;4、5、6月為第2季度;7、8、9月為第3季度;10、11、12月為第4季度)

10、記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臘,31天用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有變化。

11、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1天。

12、閏年全年有366天,閏年2月是29天,閏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閏年全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13、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14、年月日、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

15、在一日里,鍾表上時針正好走兩

圈,共24小時。所以,經常採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採用從1時到12時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 16、1日(天)=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17、一個人今年20歲,但只過了5個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因為只有閏年才有29日,平年沒有29日,所以不會年年過生日。
1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年份減去原來的年份得的數就是周年。

註:要正確區分平年和閏年,知道4年一閏,整百年份是400年一閏。會求經過的時間。如:一輛汽車上午8:20出發,到下午5:50到達終點,一共行使多長時間。第一步要先進行換算:把下午5:50變成24時計時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時50分-8時20分=9時30分,就求出了經過的時間。

19、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0、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8. 三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求歸納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
面南左為東,面北左為西,面東左為北,面西左為南。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通常所說的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做題時先標出東 南 西 北。)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就到了哪裡。(在轉彎處要注意方向的變化)
判斷一個地方在什麼方向,先要找到一個為中心點(觀測點) 處畫「米」字元號,再進行判斷。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①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我國地處北半球,樹葉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計算。
2、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順口溜:除數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後要比較,余數要比除數小。
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 = 6)
4、筆算除法:
(1)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在有餘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最大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
最大的被除數=商×除數+最大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
(2)除法驗算:→ 用乘法
沒有餘數的除法 有餘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被除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於0;0乘以任何數都得0;
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6、筆算除法時,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佔位。(最高位不夠除,就向後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
用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大於或等於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於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

第三單元 復式統計表
復式統計圖的特點:有利於數據的比較,更容易分辨相同項目的區別。

第四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前面數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後面添上幾個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
→(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4、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目,都要三大步:
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 別忘了比較這一步。
6、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
7、相關公式: 因數×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運算順序:先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有括弧,要先算括弧內的運算。

第五單元 面 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周長。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①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②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③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長方形: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求長:長=長方形面積÷寬 已知周長求長:長=長方形周長÷2-寬
求寬:寬=長方形面積÷長 已知周長求寬:寬=長方形周長÷2-長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邊長:邊長=正方形面積÷邊長 已知周長求邊長:邊長=正方形周長÷4
5、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於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A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教室側面的小展板)。
8、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歸類:
什麼樣的問題是求周長?(縫花邊、圍柵欄、圍欄桿、池塘或花壇周圍小路長度、圍操場跑步的長度等等)
什麼樣的問題是求面積?或與面積有關?(課本等封面大小、刷牆、花壇周圍小路面積、給餐桌配玻璃、給課桌配桌布、灑水車灑到的地面、某物品佔地面積、買玻璃、買鏡子、買布、買地毯、鋪地磚、裁手帕等等)
2、長方形或正方形紙的剪或拼。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長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圖形後的面積與周長。從一個圖形中(通常是長方形)剪掉一個圖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積或周長、求剩下部分的面積或周長。要求先畫圖,再標上所用數據,最後列式計算。
3、刷牆的(有的中間有黑板、窗戶等):求要用到的面積等於大面積減去小面積。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100 。
測量房間、菜園、教室、操場的面積通常用平方米為單位 。
6、面積單位換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第六單元 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節,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2、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個月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閏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閏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4、求有多少個星期?用天數÷7。→ 如:31天 31÷7=4(個)……3(天)
平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1天,閏年一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5、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① 一般用公歷年份÷4,正好余數是0,就是閏年;
② 公歷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數是0,就是閏年。
公歷年份是整百的閏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
6、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經過的天數;
(二)24計時法
1、普通計時法轉化為24時計時法: ①從凌晨0時到中午12時,時刻相同,去掉時刻前的時間限制詞。 ②下午1時到晚上12時,時刻加上12,並去掉時刻前的時間限制詞。 2、24時計時法轉化為普通計時法: ①從凌晨0時到中午12時在時間前加上凌晨、早上或上午等時間限制詞。 ②13時到24時,用時刻減去12,再加下午、傍晚或晚上等時間限制詞。 3、計算經過時間:用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時刻—時刻=時間段
4、時間單位進率:1世紀=100年 1年=12個月 1天=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1、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後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2、計算小數加、減法時,一定要先對齊小數點再相加、減。
3、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
4、小數讀寫法:① 讀法→漢字形式;② 寫法→阿拉伯數字。
5、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搭配

有順序地組數、搭配連線,才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9.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一、填空題

1、24和8,( )是( )的約數,( )是( )的倍數。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數是( ),偶數是( ),質數是( ),合數是( ),( )是奇數但不是質數,( )是偶數但不是合數。

3、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12,這個數有( )個約數。

4、21的所有約數是( ),21的全部質因數有( )

5、一個合數的質因數是10以內所有的質數,這個合數是( )。

6、a=2×2×5 ,b=2×3×3,a、b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7、a與b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 ),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

8、20以內,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數是( ),是奇數但不是質數的數是( )。

9、把171分解質因數是( )。

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任何自然數都有兩個約數。( )

2、互質的兩個數沒有公約數。( )

3、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

4、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

5、因為21?=3,所以21是倍數,7是約數。( )

6、質數可能是奇數也可能是偶數。( )

7、因為60=3??,所以3、4、5都是60的質因數。(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約數,又是18的倍數。( )

10、有公約數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

11、因為8和13的公約數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質數。( )

12、所有偶數的公約數是2。( )

三、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下面各組數中,第一個數能整除第二個數的是( )

(1)0.2和0.24 (2)35和5 (3)5和25

2、下面各組數,一定不能成為互質數的一組是( )

(1)質數與合數 (2)奇數與偶數

(3)質數與質數 (4)偶數與偶數

3、把210分解質因數是( )

(1)210=2×7×3×5×1
(2)210=2×5×21 (3)210=3×5×2×7

4、兩個奇數的和( )

(1)是奇數 (2)是偶數 (3)可能是奇數,也可能是偶數

5、如果a、b都是自然數,並且a÷b=4,那麼數a和數b的最大公約數是( )。

(1)4 (2)a (3)b

6、一個合數至少有( )個約數。

(1)1 (2)2 (3)3

7、6是36和48的( )

(1)約數 (2)公約數 (3)最大公約數

8、有4、5、7、8這四個數,能組成( )組互質數。

(1)3 (2)4 (3)5

9、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一個奇數,這個正方形的周長一定是( )

(1)質數 (2)奇數 (3)偶數

10、下面各數中能被3整除的數是( )

(1)84 (2)8.4 (3)0.6

11、下列各數中,同時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數是( )

(1)100 (2)120 (3)300

12、8和5是( )

(1)互質數 (2)質數 (3)質因數

13、已知a能整除23,那麼a是( )

(1)46 (2)23 (3)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數,那麼偶數可以表示為( )

(1)a+2 (2)2a (3)a-1 (4)2a-1

15、一個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數是( )

(1)3 (2)90 (3)180

能力素質提高

1、甲、乙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3,最小公倍數是30,已知甲數是6,乙數是( )。

2、一個數被6、7、8除都餘1,這個數最小是( )。

3、有9、7、2、1、0五個數字,用其中的四個數字,組成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最小的四位數是( )。

4、某公共汽車始發站,1路車每5分鍾發車一次,2路車每10分鍾發車一次,3路車每12分鍾發車一次。這三路汽車同時發車後,至少再經過( )分鍾又同時發車?

滲透拓展創新

1、五1班同學上體育課,排成3行少1人,排成4行多3人,排成5行少1人,排成6行多5人。問上體育課的同學最少多少名?

2、小紅在操場周圍種樹,開始時每隔3米種一棵,種到9棵後,發現樹苗不夠,於是決定重種,改為每隔4米一棵,這時重種時,不必再拔掉的樹有多少棵?
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