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國際氣象冷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把酒問青天歌詞什麼意思 2024-11-17 01:39:56
同學沒考好難過怎麼安慰 2024-11-17 01:08:12

國際氣象冷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30 06:25:53

A. 關於氣象的知識內容

1.什麼是天氣: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鍾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台風、寒潮、大風等。
2.什麼是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徵的綜合反映。
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是指廣泛存在於大氣圈中的光能、熱能、降水、風能等可以為人們直接或間接利用,能夠形成財富,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已被廣泛用於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氣候背景的范圍內,在局部地區,由於地形方位、土壤條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狀況。小氣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別氣象要素變化劇烈,以及個別天氣現象上的差異。。
5.城市氣候: 在大氣候或區域氣候的背景條件下,由於城市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局地氣候或小氣候。城市氣候呈現出所謂「五島」的特徵,即「熱島」、「濕島」、「干島」、「雨島」、「混濁島」。
6.熱島效應: 熱島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7.為什麼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氣壓是指地球上空氣柱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壓力。一個地方的氣壓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當氣壓降低時,天氣陰雨,氣象升高時,天氣轉晴。氣壓發生變化有許多原因。其中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壓。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是根據現有的天氣狀況和已知的初始條件,利用高速計算機,求解控制大氣運動的動力-熱力學方程,從而得出一段時期內的天氣形勢和有關氣象要素的客觀定量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是當今天氣預報的基礎,也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9.氣候變化: 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變化的時間長度從最長的幾十億年至最短的年際變化。
10.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1.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歷的范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12.太陽黑子: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志。根據統計,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系。
13.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4.氣候因子:形成氣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氣候預報:指利用氣候演變規律製作的預報。製作方法與「長期天氣預報」相似。它是從氣候演變規律出發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16.生物氣候學:研究生命有機體與氣候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學科。屬於應用氣候學范疇。
17.季風與季風氣候: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流特徵的風被稱為季風。受季風支配的區域里的氣候又被稱為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區一般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影響,主要特徵為冬干夏濕。

B. 氣象知識!~~

氣象諺語

一、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二、里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四、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五、重陽無雨春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六、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七、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八、一日南風三日曝,三日南風狗鑽灶。
九、雷轟天頂,有雨不狠;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十、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農業氣象諺語按內容分為以下幾方面:①農時方面,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棗芽發,種棉花」,②氣象和農業關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種麥」。」稻秀暖、麥秀寒」。③農業措施的氣象效應方面,如」鋤頭底下有水也有火」。④農業氣象預測預報方面,如「槐樹不開花,晚田不歸家」。「夏天不熱,五穀不結」。⑤天氣諺語,如「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⑥農業氣象災害方面,如「豌豆開花,最怕風打」。

節氣謠諺詩歌
民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民諺:
「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種粟,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嚴。大雪交冬月,冬至數九天。小寒忙買辦,大寒要過年。」
在四川地區,還流傳著一首《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爭向路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C. 關於氣象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氣象的知識有如下:

1、打雷時是先聽見雷聲還是先看見閃電 ?

答:先看見閃電。

2、春季來了,有什麼樣的景象?

答:冰雪消融、植物發芽、冬眠的動物蘇醒等。

3、夏天為什麼小狗要吐舌頭?

答:為了排汗降溫。

4、螞蟻搬家說明什麼天氣要到來?

答:下雨。

5、有哪些動物在冬季會冬眠?

答:熊、蛇、烏龜等。


6、二十四節氣中,地下小動物開始出土活動的節氣是哪個?

答:驚蟄。

7、影響交通運輸的天氣現象有哪些?

答: 大霧、大雪、暴雨、台風、龍卷風等。

8、風是怎樣形成的?

答: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9、給我們帶來影響的冷空氣主要是來自東南西北哪一方向?

答:北方。

10、在我國一年四季中,哪一天的白天最短?

答:冬至。

D. 還有那些有關氣象的知識

氣象學氣象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層內各層大氣運動的規律、對流層內發生的天氣現象和地面上旱澇冷暖的分布等。如雲、霧、雨、雪、冰雹、雷電、台風、寒潮等都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它的研究范圍是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厚約3000公里,自下而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然層和外層。
1. 暈
天空中有一層高雲,陽光或月光透過雲中的冰晶時發生折射和反射,便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彩色光環,光環彩色的排序是內紅外紫。稱這七色彩環為日暈或月暈,統稱為暈。其中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為22度的暈最為常見,稱22度暈,偶爾也可看到角半徑為46度的暈和其他形式的與暈相近的光弧。由於有卷層雲存在才出現暈,而卷層雲常處在離鋒面雨區數百公里的地方,隨著鋒面的推進,雨區不久可能移來,因此暈就往往成為陰雨天氣的先兆。
2. 華
天空中有一層透光薄雲,雲中的水滴大小均勻,若是由冰晶組成的雲則要求冰晶尺寸均勻。月光或陽光透射雲層過程中,受到均勻雲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結果會在月亮或太陽周圍緊貼月盤或日盤形成內紫外紅的彩環,稱為華。因日光太亮,所以人們不易觀察到日華,月華則比較常見。緊貼月盤的華又稱華蓋,通常華蓋的紫色不太顯著故內環呈青藍色,其外呈黃色為主,最外呈紅色。有時在華蓋外隔一暗圈後還會出現一個甚至幾個彩色排序與華蓋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環,稱為副華。
3. 虹和霓
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當光弧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42度,光環的彩色排序是內紫外紅時,稱為虹。 在虹的外面,有時還出現較虹弱的彩色光環,光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為52度,彩色環的排序與虹相反即內紅外紫,稱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對太陽而立才能觀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東方天空有雲雨時,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陽未露出地平線前,陽光照射到高層大氣,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從這時刻起到太陽露出地平線為止的光亮稱曙光。 日落後即太陽西沉到地平線以下後,仍有一段時間陽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氣,因空氣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維持微明,這段時間的光稱暮光。 曙光與暮光合稱曙暮光。曙光時段稱黎明,暮光時段稱黃昏。由於曙光開始與暮光終了的標准不同,通常分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與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的角度大約為 7度時,民用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大約12度時,航海曙光開始和暮光結束;當大約18度時,天文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曙暮光持續的時間在赤道最短,隨緯度增加而增加。

E. 關於天氣的知識

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http://ke..com/view/39315.htm
自己慢慢看,希望能採納我哦^_^~~

F. 關於氣象的知識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徵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的增溫現象.
由於熱帶海洋地區接收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於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溫度達29℃以上,相反,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由於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布特徵,使熱帶西太平洋呈現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呈現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量極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裡嚴重乾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於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7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國在98年遭遇的歷史旱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感冒與天氣
在我國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稱為「著涼」,可見感冒與天氣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感冒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冬春季節為多發期,因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溫、乾燥的寒冷環境里.中醫也認為,當氣候突然變化、寒暖失常之時,風邪病毒最易侵襲人體.
臨床實踐也表明,每當發生一次「天氣突變」,感冒的人數常常也就 隨之突增.「天氣突變」主要表現在氣溫、氣壓、降水、風、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上,一般都是由鋒面天氣系統帶來的(鋒面,即冷氣團和暖氣團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氣不時南下,鋒面活動更為頻繁,常常誘發感冒或出現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狀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即所謂的「四時感冒」:風寒感冒(冬季受風寒或春季降溫所致)、風熱感冒(春天溫度高或秋冬天升溫所致)、夾濕或夾暑感冒(夏季濕度大、溫度高所致)、夾燥感冒(秋季空氣乾燥所致).其中前兩種感冒症狀是一般的頭疼、發熱、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種感冒則常伴有胸悶、骨節疼痛症狀,夾燥感冒則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無痰或少痰、口渴舌紅等症狀.
因此,「因天制宜」應成為預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氣和氣候變化規律的前提下,注意收聽和收看天氣預報節目,當天氣發生突變時,要及時更換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涼而誘發感冒;在天氣突變後的一兩天內,要盡可能地少去公共場所,以防被傳染上感冒.

G. 氣象知識題目

衛星雲圖上表現為______,_____越深,表示地面發射越強,天氣越晴朗。
衛星雲圖上表現為____或______,____表示輻射很弱,____很低,__系很厚密,降雨強度很大。
晴空區與______之間的過渡帶通常為______、____和______雲系覆蓋,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雲而無明顯降水。
查找"___"中的答案,請把題目發至我の郵箱:[email protected]

H. 關於氣象的小知識

1.降溫

據統計,中國強冷空氣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區12月份的平均溫度約在–5℃~–20℃之間,南方的強冷空氣過後,有時也會出現霜凍。

2.大雪

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形成較大范圍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處很多,特別是有利於緩解冬旱,凍死農田病蟲。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導致民航航班延誤、公路交通事故和車道擁堵;個別地區的暴雪封山、封路還會對牧區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脅。

3.凍雨

凍雨是從高空冷層降落的雪花,到中層有時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層,又成為溫度雖低於0℃,但仍然是雨滴的過冷卻水。過冷卻水滴從空中下降,當它到達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體時,立刻發生凍結,就形成了凍雨。出現凍雨時,地面及物體上出現一層不平的冰殼,對交通、電力、通訊都會造成極大影響,還會造成果樹損毀。

4.霧凇

霧凇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中國冬季霧凇日數多的地方有:黑龍江、吉林、新疆北部、陝西北部。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影響交通、供電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

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台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8)國際氣象冷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為什麼有露水時,一般是晴好的天氣呢?這是因為晴朗無雲的夜間,地面散熱很快,田野上氣溫迅速下降,空氣中含水汽的能力就減弱了,這樣水汽就紛紛地凝附到草葉上、樹葉上、石頭上。而多雲的夜間,地面上好像蓋了一層大棉被,熱量不易散發出去,氣溫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結成露水了。

2.雨後經常會有彩虹

一場大陣雨後的空氣中,天空就飄浮著許多小水珠。它們就像一個個懸浮在空中的三棱鏡。太陽光通過它們時,先被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帶,然後再反射回來。這時,如果有人站在太陽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間,就會看到一條色彩繽紛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會下雪

冬天來了,為什麼會下雪呢?這是因為冬天溫度低,地面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雲層的溫度就更低了。雲中的水汽直接凝結成小冰晶、小雪花,當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氣流托不住它了,它就從雲層里掉到地面上來,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較強的上升氣流,空氣的溫度比較高,就好像一隻大手托著雪花似的,雪花在雲層里長大的時間就會長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較大。

4.先看到閃後聽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么多,是因為光每秒鍾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鍾傳播0.34千米。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I. 氣象物候的所有知識

物候學

研究物候現象與環境條件(主要是氣候)年周期變化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氣候學、農業氣象學和生態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物候現象包括:①各種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結實、葉變色、落葉等;②候鳥、昆蟲的飛來、初鳴、終鳴、離去、冬眠等;③一些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3000年前中國已出現物候歷《夏小正》。《詩經》中「豳風·七月」篇,即有「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六月莎雞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各月物候描述。其後《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等書中,都有大量的物候內容。《逸周書·時訓解》所載七十二候,是物候歷編制的一個進步,至北魏,被載入國家歷法。元代王楨製成「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太平天國天歷中還有「萌芽月令」。中國古農書、古醫書中也有豐富的物候知識。竺可楨為中國現代物候學的開創者和推動者。在他的倡導下,於1934~1940年和1962年至今兩次組織全國性物候觀測網。《物候學》及《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為其在物候學方面的代表作。中國的物候學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①建立全國物候觀測網。現有的觀測網於1962年建立,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領導,約有60個觀測點,並規定全國共同觀測46種動植物(木本植物33種、草本植物2種、動物11種),資料以年報形式出版。近年國家氣象局系統也進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觀測,以農業物候觀測較有特色;②出版物候學著作,推動了物候學的研究和物候知識的普及;③將物候學應用於農業和氣候學研究。在農業方面:編制自然歷;指示和預報季節的早晚;作為指示播種和除草的指標;掌握放蜂放牧的季節;預報蟲害的發生期;進行作物品種的生態分類;估計植物品種的種植季節和推廣范圍。在氣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區域和山區的氣候調查;研究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用物候劃分季節。在林業方面:據其掌握采種和造林季節。在地理學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為自然區劃或農業氣候區劃的指標或輔助指標。聯邦德國、美、蘇、日等國也很重視物候的觀測和研究,如聯邦德國現有2700個觀測點,60年代初建立了「歐洲國際物候觀測園網」。近年發展趨勢和特點是:①由偏重於農業氣象研究發展為偏重於生態研究;②觀測精度有所提高,觀測植物的物種都選用相同的無性系;③把新技術,如計算機制圖、遙感技術等用於觀測和研究

有關物候學的資料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它主要通過觀測和記錄一年中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遷徙繁殖和環境的變化等,比較其時空分布的差異,探索動植物發育和活動過程的周期性規律,及其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關系,進而了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它是介於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環境對動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影響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但是,用儀器只能記錄當時的環境條件的某些個別因素,而物候現象卻是過去和現在各種環境因素的綜合反映。因此,物候現象可以作為環境因素影響的指標,也可以用來評價環境因素對於動植物影響的總體效果。
中國最早的物候記載,見於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詩經·幽風·七月》,其後的《夏小正》、《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和《札記·月令》等,則已經按月記載全年的物候歷了。而《逸周書·時訓解》更把全年分為七十二候,記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為更加完善的物候歷,北魏時曾附屬於歷書。
在西漢,著名的農學著作《汜勝之書》有以物候為指標來確定耕種時期的記載,如「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至南末,浙江金華(婺州)人呂祖謙記載了南宋淳熙七年和八年(1180、1181)金華的物候,有臘梅、桃、李、梅、杏、紫荊、海棠、蘭、竹、豆蓼、芙蓉、蓮、菊、蜀葵和萱草等24種植物開花結果的日期,春鶯初到和秋蟲初鳴的時間,是世界上最早的實際觀測的物候記錄。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載的近2000種葯物中,有著極為豐富的植物物候資料,此書的第四十八、四十九兩卷記述了候鳥布穀鳥和杜鵑的地域分布、鳴聲、音節和出現時間等,是鳥類物候的翔實記載。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頒發的《天歷》,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導農時的月歷。
在歐洲,古希臘的雅典人就已經編制了農用物候歷。英國馬香子孫五代,則從1736年起到20世紀40年代止,對植物、候鳥和昆蟲等27種動植物進行了長期觀測和記錄。這是歐洲年代最長的物候記錄。18世紀中葉,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所著《植物學哲學》一書,概述了物候學的任務,物候的觀測和分析方法,並組織了有18個點的觀測網。他是歐洲物候學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在德國,植物學家霍夫曼從19世紀90年代起建立了一個物候觀測網。他選擇34種植物作為中歐物候觀測的對象,親自觀測了40年。其後,又由其學生伊內接替。在美國,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於1918年提出了北美溫帶地區物候現象陸空間分布的生物氣候定律。
在中國,現代物候學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楨。他在 1934年組織建立的物候觀測網,是中國現代物候觀測的開端。在他的領導下,1962年,又組織建立了全國性的物候觀測網,進行系統的物候學研究。為了統一物候觀測標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國物候觀測方法》,並逐年匯編出版《中國動植物物候觀測年報》。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各國物候觀測網的擴大,物候資料更加豐富了。更由於遙感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等的應用,使物候學的研究在規律的探索和應用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物候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觀測法,即同時觀測生物物候現象和氣象因子的變化,以研究其互相關系。主要是定點觀測生物物候現象的周年變化;按照統一的觀測方法組織物候觀測網,對物候現象同時進行觀測;在短期內(3~5天)使用汽車等交通工具進行小地區的物候觀測;通過地球資源衛星照片來分析農作物和植被的物候變化;通過試驗來研究物候期受氣候等因子影響時的生理機制。
各種生物物候現象的出現日期,雖然每年隨氣候條件變化而變,但在同一氣候區內,如果不受局地小氣候的影響,其先後順序每年保持不變。在不同的氣候區域內,由於生物品種和氣候條件的組合發生變化,物候現象的順序就會改變。物候現象的順序性是編制自然歷和預報農時的基礎。
由於氣候分布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物候現象隨緯度、經度和高度的變化具有推移性的特點。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氣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北美溫帶地區,每向北移緯度1°向東移經度5°,或上升約122米,植物的階段發育在春天和初夏將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則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學研究已成為生態系統的分析和管理的一個方面,在物候區劃、農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區垂直分布帶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環境污染和三廢利用等方面,正進行著大量的物候學研究工作。除對物候現象作宏觀研究外,已經開始對植物器官內部形態的變化進行觀察研究。在研究氣象條件對生物物候影響方面,已開始利用人工氣候室進行實驗研究,及建立氣象條件和生物物候變化的數學模式等研究。

氣候與民居的關系
氣候與交通的關系
氣候與植物的關系
氣候與民族服飾的關系
1北方的居民的家有10.5%是平頂、有5.3%的是單斜頂、還有81.6%的是脊居中、他們的房子都是用磚結構成的。他們的房頂為什麽是脊居中?他們的房子為什麽是用磚結構成的?具我們的調查得出:在北方一到夏天雨水就很集中,很大。建成脊居中的房子使水不會在房頂上積攢起來。同時還可以灌溉農作物,這樣既防止了「雨水穿房」也灌溉農作物,這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用磚砌成的房屋,冬天氣候寒冷,磚砌的牆可以保溫,夏天隔熱。並且當地的農民的窗戶全是向南的,這樣採光好,冬天還可以起到保溫的輔助作用,這一點不必說你也想得出。
北方的院子是長方形的我想應該是為了儲蓄糧食吧!現在的農村的衛生間也搬到了院內,這樣既衛生,也可以積肥,還可以節省時間。
2起霧下雪冰雹等嚴重惡劣天氣會影響交通
3農業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生產活動,光、熱,水、氣的某種組合對某項生產有利,形成有效的農業自然資源;另一種不同的組合可能就會對農業生產有害,構成農業自然災害。農業氣象學的基本任務就在於研究這些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為農業的區劃和規劃、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調節小氣候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務;另外還要開展農業氣象預報和情報服務,對農業生產提供咨詢和建議,以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戰勝不利氣象因素,採取適當的農業措施,促進農業豐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人類從狩獵、採集過渡到種植業以後,便逐步積累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知識。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知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定季節,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氣。在《詩經·幽風·七月》中已經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物候記載。西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已有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
《逸周書·時訓解》中將一年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氣為三候,每候五天,各有一相應的物候現象。這是中國最早形成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這可看作古代農業氣象學的萌芽。溫度表的發明並用於氣象學和生物學研究之後,開始了植物生長發育與氣象條件定量關系的觀察研究。隨著氣象觀測網的建立,逐步開展了氣候與農業關系的研究。
一方面,農業氣象學作為生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量觀測、研究植物或動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氣象因子的關系而發展起來。如1735年著名的列氏溫度表創始人列奧米爾發現,可用積溫來衡量植物的生長速度,這一學說至今仍是農業氣象學的一個重要基礎理論;另一方面,農業氣象學又是作為地理氣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發展起來。如:俄國的沃耶伊科夫、奧地利的蘇潘、德國的柯本、中國的竺可楨等人,對植被、動物、土壤與氣候的關系以及地區分布進行了研究,為農業氣候學和農業物候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但是農業氣象學形成一門完整的獨立的學科,並進行系統的研究則只是20世紀30~40年代以後的事小氣候是指由於地形、下墊面特徵或其他因子引起的小范圍的氣象過程或氣候特徵。由於耕作措施和農作物群體動態變化的影響,改變了農田活動面狀況和物理特性,導致輻射平衡和熱量平衡各分量的變化,從而形成不同類型的獨特的農田小氣候。而農田小氣候又反過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進程和產量形成。
小氣候改良包括溫室、陽畦、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地面覆蓋、風障、農田防護林、蒸發抑制和土面增溫劑等。
溫室氣候是溫室內的微氣象過程和微氣候特徵,它是一種人工調節的小氣候。由於玻璃對於入射的短波輻射的透過率大於向外的長波輻射的透過率,使得溫室具有白天高溫的特徵。此外溫室的結構、方位、屋面坡度、屋脊高跨比,以及使用的透光材料均對溫室內的光照度和溫度的分布及其變化有顯著影響。
除了上述人工調節小氣候的措施外,近年來由於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完全由人工控制光、溫等氣象條件的人工氣候室或植物生長箱已在農業研究中使用。在蔬菜和珍貴植物栽培方面,也已出現了人工調節氣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並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的自動化的植物生產工廠。
4在氣候炎熱的地方呢,當地人的服裝自然就簡便涼爽,而氣候寒冷自然衣服就穿的多了,比較一下南極考察隊員和非洲人的服裝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