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湯顯祖牡丹亭小知識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買兒童繪本推薦 2025-01-15 21:49:19

湯顯祖牡丹亭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29 19:19:58

❶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是什麼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內容如下:

南陽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麗,卻被整日困在家中,從師腐儒陳最良誦讀《毛詩》。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後花園游賞,感念於「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歸來後傷懷入夢,夢遇書生柳夢梅。

柳驚嘆於麗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幾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二人一見鍾情,遂於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麗娘夢覺之後柔腸縈損,尋夢不見,懷著「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凄惋無奈一病歸天,臨終前自繪真容,囑春香將畫軸藏於花園太湖石底,將自己埋在花園梅樹下。

三年後,書生柳夢梅偶爾進得這一頹敗花園,拾到麗娘自繪小像,認出自己也曾於夢中相會其人,愛慕至深,不惜發冢以求夢中人,麗娘借屍還魂,與柳生結為人間夫妻。全劇以柳夢梅高中新科狀元,皇帝「敕賜團圓」而告終。

《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滅真情,使得劇本別具高格,光彩奪目。

正如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所言:「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生死至情使得杜麗娘這一靈性逼人的美麗形象從浩如煙海的傳奇創作中脫穎而出,活現於昆劇舞台三百餘年。

明呂天成《曲品》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藝術技巧上,《牡丹亭》縱情跌宕,於人物內在意識的刻畫方面入木三分,細致盡情。曲辭曼妙而不施刻鑿,誠如明王驥德所言:「其才情在淺深、濃淡、雅俗之間,為獨得三昧。」

❷ 湯顯祖與《牡丹亭》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作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受《詩經·關雎》啟發,私出遊園,夢中和一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夢梅進京赴試,借宿園中。他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前往淮安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入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被杜寶囚禁。敵兵退去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杜寶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義思想。這個理想是作為和封建思想對立的力量而出現的,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動的主宰。湯顯祖寫杜麗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青年男女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也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❸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它講述了什麼故事

湯顯祖的《牡丹亭》主要講述了千金小姐杜麗娘在夢中對一介書生柳夢梅一見傾心,醒後雖然發現只是個夢境,仍舊對柳夢梅念念不忘,因相思成疾,佳人香消玉損。又因今世情緣未斷,化為魂魄在陽世間和柳夢梅相戀,最後在花神和判官以及其他人的幫助下,杜麗娘得以起死回生,最終杜麗娘和柳夢梅結為了真夫妻。

湯顯祖的《牡丹亭》用積極浪漫的表現手法,向我們描繪出了杜麗娘和柳夢梅這一段超越了生死的理想愛情故事。杜麗娘敢於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勇於追求個性的解放自由,這也是湯顯祖所推崇的人文主義情懷精神。

❹ 湯顯祖的《牡丹亭》簡介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長生殿》(一說《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創作背景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使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醜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我、重視德行的做人准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

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後,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於戲曲創作之中。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志」緊密相聯,並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開始嘗試以言情主題為核心開展戲曲創作。

而湯顯祖與好友之間「夢生於情」、「情生於適」的友情互動帶給了他特別的感情體會,最終促使湯顯祖走上「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創作之路。

❺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何藝術特色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最燦爛的群星之一,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文化的血液當中。《牡丹亭》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這樣一部文學作品描述了杜十娘一生的傳奇經歷,她在這個社會當中遭受了嚴重的不公平待遇,揭露了社會黑暗的一面,在那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冒天下之大不違發出震人心魄的聲音。真實地揭露了社會黑暗的一面,在許多的文人心中湯顯祖的這種勇氣成為了他們最敬佩的地方。

這部文學作品採用寓情於景的手法。在環境的烘托之下更能讓人物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傾瀉人物的情感。《牡丹亭》不但在國內深受讀者的喜愛,《牡丹亭》也早已經成為國際友人最喜歡的中國讀物之一,湯顯祖更是憑借著《牡丹亭》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❻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

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鍾,終於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情系麗娘,冒死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締結秦晉之好,同往臨安。杜寶升任宰相,拒不承認婚事。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位有情人終成眷屬。

(6)湯顯祖牡丹亭小知識擴展閱讀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的寫作。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問,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成功的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牡丹亭》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l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

兩年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

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❼ 《牡丹亭》的相關資料有什麼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劇之一。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❽ 湯顯祖是誰《牡丹亭》是如何創作的

傳奇開始是用來指稱唐代的文言小說,這些小說或講歷史故事,或敘世俗奇聞,大都情節曲折離奇。明代戲曲一般也稱為明傳奇,而明傳奇最重要的代表是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生活於明代後期,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清運道人,江西臨川人。他出生在書香門第,21歲中舉,28歲進京赴考時已是名滿天下的才子。但是,因為不願受高官羅致,不肯依附權貴,湯顯祖得罪了當時的宰相張居正。1577年,湯顯祖進京會試時,當時的首輔大學士張居正為了使自己兒子及第,又欲羅致一批青年才俊,一來顯出自己禮賢下士的風度,二來可把英才收在自己麾下,三來以陪襯其子的學識,讓天下人無話可說。張居正羅致的就有湯顯祖及其好友沈懋學。湯顯祖拒絕了邀請,而沈懋學則成了相府貴客。此次考試的結果是:湯顯祖名落孫山,沈懋學狀元及第,張居正的次子嗣修榜眼,一甲第二名。這次不第經歷對湯顯祖打擊沉重,也給他以人生啟悟。又過了三年,湯顯祖四度進京會試,張居正的三兒子懋修也參加這次會試,又一再邀請湯顯祖,然而湯顯祖對張府的垂青仍很冷淡,且以「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回復張府的邀請,以標示自己人格清高。這一次湯顯祖仍舊落第,張懋修則以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獨占鰲頭,榮登狀元高位。張居正的長子敬修也榜上有名,同登進士之列。湯顯祖四次考試均遭落榜,直到34歲才得中進士。他正直而有才幹,任職於朝廷時,目睹官場腐敗,便上書彈劾權臣、抨擊朝政,被貶為縣官。在任五年,他把縣城治理得井井有條,政績斐然,卻又因觸怒地方豪強而招致上司非議。湯顯祖棄官而去,回歸故里,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還親自導演排練劇本,成為戲劇界的領袖。明代末年,不少人追隨他的戲劇風格,形成了戲劇史上的「臨川派」。

湯顯祖流傳下來的戲劇主要有《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因為這四部戲的內容都與夢有關,湯顯祖又是臨川人,故被稱為「臨川四夢」。這些劇作不但為我國歷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邯鄲記》據唐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它的成就僅次於《牡丹亭》。主角盧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從發跡直到死亡的歷史,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階層的無恥和淫逸行徑。《南柯記》據唐人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改編,與《邯鄲記》一樣,藉以評議現實,但存有較多的虛幻色彩。《紫釵記》據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改編,但情節多有改動,如把小說中原來名義上是郡主而實為妓女的霍小玉改為良家女子,新科狀元李益拒不參見盧太尉而被派到邊境,也是小說中所沒有的。湯顯祖的這些粉飾,反映了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湯顯祖像「臨川四夢」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堪稱絕世之作。湯顯祖也自認為「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此劇共55出,描寫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一座花園,花園中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前世姻緣。夢醒後,柳夢梅便經常思念這位女子。與此同時,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春日從塾師讀書,學到《詩經·關雎》章,不滿塾師的陳腐說教,到後花園散步,見到滿園春光,感嘆年華易老,遂生傷春之感。回房便做了一夢,在睡夢中她見到一名書生,手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幽會於牡丹亭畔。麗娘醒來後依夢中所記。在園中找到了一株夢中的梅樹。自此,麗娘相思愁悶,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3年後,柳夢梅赴京趕考,偶然借住園中,在太湖石下拾得麗娘的自畫像。發現畫中女子即是夢中佳人,不覺放聲呼喚,麗娘的幽魂聽到呼聲,出來與柳生相會,兩人沖破陰陽阻隔,私成歡愛。但麗娘不滿足於兩界相隔,要回到人間。應麗娘之請,柳夢梅掘墓開棺,沉睡了3年的杜麗娘幽姿如故,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為夫妻。柳夢梅前往臨安應試,受麗娘之託,送信給杜父,傳報麗娘還魂的喜訊。杜父認定他在胡言亂語,將之囚禁。發榜後,柳夢梅高中狀元,杜寶將其放出,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最終鬧到皇帝面前,二人姻緣才得到圓滿解決,有情人終成眷屬。

關於《牡丹亭》的創作主旨,湯顯祖自己有一段十分精闢的論述:「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記題詞》)《牡丹亭》高揚與謳歌的正是至美至真之情。戲曲以情為美,寫情之真,是明代戲曲的一大特色與突破,明代以理學為文化主導,但明代中葉以後,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對於宣講禮教信條、倡導理學觀念的戲劇十分排斥,他們力圖以豐富熱烈的「情」來對抗單調冰冷的「理」,遂在戲曲史上開創出一股充盈著個性解放精神的寫情熱潮。《牡丹亭》正是這一熱潮的巔峰之作,杜麗娘也正是這樣一位以情為生命的女性,情至處,可以為之而死,也可以為之而生。從這個意義看,《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動人、感染人,最主要的力量來自於杜麗娘這一舞台形象,她對愛情、自由、幸福的執著嚮往,她為了理想而不惜付出生命的精神,使得這部劇作得以超越時空,感染無數代觀眾與讀者。

僅有動人的主題當然不足以成就一部名作,曲詞之美是《牡丹亭》另一重要迷人之處。《牡丹亭》中很多曲文都典雅清麗、文采斐然,不少曲子至今仍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著名唱段。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寶黛共讀《西廂記》後,黛玉獨自回時,走過賈府戲班所在梨香院,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唱的正是《牡丹亭》中的「驚夢」一出:「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覺「感慨纏綿」,「心動神搖」,「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其實此時黛玉心裡已隱隱明白自己將來的命運了。三四十年代,南京秦淮河畔崑曲名角藍田玉憑一曲《游園驚夢》打動了一個老將軍錢鵬志的心,藍田玉做了他的續弦;她隨他去了台灣,後來老將軍去世。她的生活也日漸落魄。當她又見到當年的姐妹,回首奼紫嫣紅開遍的繁盛季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荼蘼開盡,已是無言……。

《牡丹亭》一經推出,即廣受大眾歡迎,其影響迅速超過了《西廂記》,「《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劇中杜麗娘的形象尤能引起女性的共鳴。據說,當時曾有少女讀此劇後,傷心斷腸而死。杭州有一女伶在演到「尋夢」一出時,因感情過於激動,竟猝死於台上。明清以來,關於《牡丹亭》的改編和續書層出不窮,評點者、轉引者、模仿者更是不勝枚舉。直到現代,《牡丹亭》依然魅力不減,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專門排演過崑曲《游園驚夢》,完美演繹此劇。作家白先勇半生痴迷文學,晚年卻苦戀崑曲,《牡丹亭》從寶島演至內地,每一場都「奼紫嫣紅開遍」,他的心裡有著無盡喜悅和懷念。

湯顯祖以《牡丹亭》等劇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的戲曲家。在明代三百年的劇壇上,沒有一個戲曲家能像他那樣受到後人如此之高的敬仰和推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其作品中就將《牡丹亭》作為發展情節、烘託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元素。湯顯祖去世於1616年,英國的莎士比亞也在這一年去世,正因為湯顯祖卓越的藝術成就,他被後人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以自己的浪漫主義藝術精品,登上了明代戲曲創作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