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維生素該怎麼吃
維生素其實治百病,我的病就是吃了便宜的維生素全好了,所以,我研究維生素十年了,吃了30多年了,現在身體還是好的,我母親86歲了,吃了維生素30多年還身體沒如何的肌瘤癌症。
為什麼是便宜的維生素也叫復合維生素呢?大家問了,因為它們不在身體停留和積累的,所以,它們的副作用是醫生公認的沒有的,但是不要單獨的多吃了維生素的,什麼東西多了就有副作用了。也是醫生採用的了。便宜的維生素在身體是留2小時就排泄了,所以,吸收了的就多餘的排泄了。維生素是人體不能自己合成的,所以人要多吃食物來補維生素才活的健康了,如果你吃飯都還要病,就補充便宜的維生素了,來預防疾病。所以維生素要飯後吃了,讓它們多停留時間了,但飯前吃是傷害胃的了,胃不適合飯前吃葯的。
人缺了維生素才得了各種怪病的。
中國人不知道維生素知識的有多少?醫生看病不給病人介紹和讓病人吃便宜維生素,可是他們自己在家裡吃,老百姓都不知道。我看一個葯店要倒閉了,維生素大減價,我要買好多,但人家也知道好啊,便宜啊,就說你買幾瓶可以,其他的她全要了,看他們賣葯的也知道維生素好啊。而有些老人老是住院,吃了維生素和醫生說再見了,再也沒住院了,又省錢又健康多好了。什麼的便宜的維生素了,就是幾元到幾十元的了,不要高檔的維生素了。
在小診所里第一次看到有個醫生給病人說:回家吃點維生素,好感動了,說真話你能失業嗎?
人為什麼要生病,就是缺了維生素,因為人就是維生素組成的。
看了維生素如何吃,但它們有個基礎的維生素是必須配合的吃了。
基礎的就是維生素,C,B,A或AD,E 21金維他了,都是必須要吃的,再結合你的情況吃下面的維生素了,有重復的就自己去了。
婦女體內若缺乏維生素D易患肥胖症。胃口就會越來越大,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和缺鈣。
皮膚病:缺乏維生素B1,B6,A,21金維他
眼乾澀: 缺維生素A、胡蘿卜素B
經常口腔潰瘍: 缺維生素B1、B2、鋅
口臭 : 缺維生素B6、鋅
牙齒不堅固: 缺維生素A、鈣、鐵
唇乾燥、脫皮: 缺維生素A、B2
貧血、手腳發涼: 缺維生素B6、B12,鐵,葉酸
易疲勞、精力差: 缺維生素A、B6
脫發過多、頭皮屑過多: 缺維生素A、B6、鋅、鈣
頭發枯黃、分叉: 缺維生素A,E、鐵
黑眼圈: 缺維生素A、C、E
出現色斑、黃褐斑: 缺維生素C、B,E、葉酸
皺紋出現早、多: 缺維生素A、C、E、硒
皮膚無彈性、無光澤: 缺維生素B1、B6,A,
皮膚乾燥、粗糙毛孔粗大: 缺維生素A、B6、鋅
發育遲緩:缺維生素A、B1、B2,鋅,鈣
視力差、眼睛怕光、干澀: 缺維生素A、B1、B2、硒
虛汗、盜汗:缺維生素AD、鈣、鐵
舌頭紫紅、嘴角爛: 缺維生素B2、B6,鋅
關節炎骨頭疾病: 缺維生素A、液體鈣、鐵,21金維他
不孕:缺全面維生素和鋅
甲亢,全面補維生素,基礎+21金維他
預防癌症:C,B,A,E,
骨頭疾病痛:缺維生素A、B1、B6,B12、葉酸,液體鈣、21金維他
[轉載]怎樣吃維生素【很全的基本常識】
維生素的用量:
C,B,B1,B2,B6,B12,葉酸,谷維素,每天2次2片,健康的就1次了。
A或AD(選1),E,21金維他,3天一次1片了。
維生素的作用:
維生素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調節各種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維生素 A:預防癌症;保持正常視覺、預防夜盲症;維持粘膜正常功能,增強抵抗力;維持骨骼和牙齒正常發育;令皮膚光潔滑嫩。
維生素B1:強化神經系統功能;保持心腦正常活動;可增強兒童的學習能力;預防營養不良性腳氣病便秘。
維生素B2:維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可校正、維持眼睛視力,防止白內障;防止皮膚粗糙,防身體炎症。
維生素B3:保持皮膚健康;降血壓,維持血液循環;有助於神經系統正常運轉。
維生素B5:參與製造抗體,增強免疫力;幫助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轉變成能量。
維生素B6:保持身體及神精系統處於健康狀態;維持體內鈉、鉀平衡,調節體液;抗皮炎,防脫發;參與製造紅細胞;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功能。
葉酸:參與製造紅細胞及白細胞,預防貧血;預防腦發育不良、頭發發灰早白等。
維生素B12:參與製造骨髓紅細胞,防止惡性貧血;防止大腦神經受到破壞。和葉酸同用。
維生素C:對抗游離基,有助防癌;降低膽固醇;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利於傷口癒合;促進鈣、鐵吸收;防止壞血病。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有助小孩牙齒及骨骼發育,補充成人骨骼所需鈣質,防治骨質疏鬆症、佝僂病、骨軟化症;預防近視。可預防糖尿病。
維生素E:對抗游離基,美容、延緩衰老進程;有助防癌及心血管疾病;有助降低血壓;預防嬰兒貧血;減低月經出現的不正常現象。
維生素K:凝血作用;有助於骨骼細胞的修補與生長。
維生素鋅:對厭食,沒胃口,多動症,不孕,但必須配合鈣吃,最好是液體鈣。
膽結石及各類結石:是補固體鈣的原因,要喝液體鈣好吸收,一個女的補鈣得了尿結石。
固體鈣少吃了,什麼鈣片都不要吃了。液體鈣是什麼啊,就是葡萄糖酸鈣口服液了等等,液體的。而固體鈣還容易得骨質增生。
缺乏維生素得什麼病?
成人缺乏維生素:
維生素 Bl :對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防止便秘,防止皮膚粗糙,治腳氣。
維生素 B2 ;促進成長,活化細胞,美化眼睛皮膚,治療月經不調;缺乏時引起口角炎或手足斑點。
維生 B3 :對皮膚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疾患,有效防止老化。
維生素 B5 :對皮膚疾患、消化器疾患、神經、肌肉疾患有療效。
維生素 B6 :促進成長、抗貧血、解毒,治療孕婦早孕反應。若缺乏時引起皮膚粗糙、神經過敏失眠、貧血、麻疹皮膚感染。
維生素 C :對壞血病、牙齦炎、出血等有療效,美化皮膚必需,能清除自由基。
葉酸:止血作用,對貧血有效。
維生素 E :促進毛發生長,對抗不孕作用,治療神經與肌肉等疾病,抗自由基,軟化血管。
p —胡蘿卜素:對眼睛健康、生長發育、青春痘、皺紋、子宮、前列腺有很大幫助。抑制癌細胞生長繁殖。
胡蘿卜素:抗自由基,減少細胞過氧化,防止輻射致癌。
生物素 VH :有利於兒童發育尤其是嬰兒。
1.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E,---鄒紋出現早,多。
2.缺乏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脫發多,頭皮多,皮膚干糙,毛孔大
3.缺乏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E,葉酸,---出現色斑,黃鶴斑,
4.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眼乾澀
5.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E,---頭發枯黃,分叉
6.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皮膚粗糙干糙,口臭
7.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1,---面色發黃,蒼白
8.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12---手腳發涼,貧血
9.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易疲勞,精神不好,易得口腔潰瘍
10.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黑眼圈
11.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6,泛酸---白頭發多
12.缺乏維生素銅及全面維生素,---糖尿病
13.缺乏維生素鉀及全面維生素,---高血壓,拉肚子
14.缺乏維生素C,PP,及全面維生素---心臟病
15.缺乏維生素C,B,B1,B6,鐵,谷維素及全面維生素---失眠
老人缺乏維生素:
1.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6,葉酸—早脫發
2.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D,骨質疏鬆,易骨折
3.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出現老年色斑,黃鶴斑,
4.缺乏維生素D,---牙齒松動,脫落
5.缺乏維生素B6,維生素D,---腰酸背痛,腿抽筋
6.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2,---頭暈眼花
7.缺乏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B1,維生素B6,---睡眠差
8.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易疲勞,精神不好,記憶差,老年痴呆
9.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E,---血管失去彈性
10.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易感冒抵抗力差
11.缺乏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骨質疏鬆,四肢麻木,體弱多病,衰老加快
12.缺乏維生素銅及全面維生素,---糖尿病
13.缺乏維生素鉀及全面維生素,---高血壓,拉肚子
14.缺乏維生素C,PP,及全面維生素---心臟病
15.維生素E,B2及全面維生素--前列腺肥大。
16.缺乏維生素C,B,B1,B6,鐵,谷維素及全面維生素---失眠
兒童缺乏維生素
1.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2,葉酸,鋅---發育遲緩
2.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視力差,眼怕光,干澀
3.缺乏維生素B1,鋅---厭食,偏食
4.缺乏維生素D,---盜汗,虛汗
5.缺乏維生素C,---牙齦出血,流鼻血
6.缺乏維生素B6,B12,葉酸,鐵,鋅---貧血
7.缺乏維生素C,B,A, ---易感冒抵抗力差
8.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個子長不高,羅圈腿
9.缺乏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12,---面黃肌瘦
10.缺乏維生素B6,葉酸,B12,鋅---多動,煩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腦發育遲緩,記憶力不好。
11.維生素A加鋅,阻止病毒進入人體,使呼吸道免受感染。再加上維生素C,維生素B
各個時期吃什麼維生素:
1-30歲時,是補鈣最佳時機,過後都補不上,或不好補。建議吃維生素VA,B,C,E,21金維他,多鍛煉身體。
30-45歲時,是疾病形成階段,如果不保健好,將後悔晚矣。建議吃維生素VA,B,C,E,21金維他,多鍛煉身體。
50歲後是大病暴露階段,就缺鈣腿老是抽筋不斷,鈣也是補不上,還是從補腎入手吧,再來補鈣才補上的。建議吃維生素VA,B,C,E,還有黃芪,當歸,西洋參等,多鍛煉身體。現在才知道補液體鈣好吸收了。
60歲後沒有病才算健康,我的母親80前沒有得過病,是不是更好啊。建議吃維生素VA,B,C,E,21金維他,多走路鍛煉身體。
70歲開始走下坡路,我的母親80以後才開始不太好的,比常人晚了十年啊。建議吃維生素VA,B,C,E,21金維他,還有黃芪,當歸,西洋參,阿膠,人參等,少吃油肉發的海鮮等,活血的葯(川烏,杜仲,川穹,天麻,三七)等,多走路鍛煉身體。
80歲開始衰老,也有特殊的老人,還是身體好,沒有病,我的同學奶奶94了,沒有得過病,還活著,可能是農村空氣好愛鍛煉了。建議吃維生素VA,B,C,E,還有黃芪,當歸,西洋參,阿膠,人參,活血的葯(川烏,杜仲,川穹,天麻,三七)等,多走路鍛煉身體。
㈡ 如何正確食用維生素
正確食用維生素的的方法
1、對於運動愛好者,你需要知道,在運動過程中,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對氧的攝取量和消耗量都增多,導致身體內自由基的比例增多,有時甚至達到正常狀態下的4倍。這個時候,身體只能靠消耗大量的抗氧化物質VE來消滅多餘的自由基。
高強度的運動後,服用適量的VE補充劑。VE還可以減輕肌肉酸痛,並且防治慢性病和預防身體器官的老化。
2、經常熬夜的人比日間工作消耗體力大,補充營養素首選維生素A,因為維生素A可調節視網膜。多食用感光物質,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對昏暗光線的適應力,防止視覺疲勞。因熬夜而疲勞的人,最容易出現維生素B族的缺乏,從而容易情緒緊張,煩躁激動,導致更容易疲勞,所以補充維生素B族也很必要。
補充維生素B族、維生素A。深綠色葉菜類及豆類,正是B族維生素最好的來源。深綠色蔬菜還含有豐富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幫助吸收紫外線,保護眼睛免受傷害。此外,紅肉、牛奶、乳酪富含維生素B12,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
3、刷屏族上班離不開電腦,手機用iPhone,搭地鐵的空閑還要玩會兒PSP,或者用iPad看部進口大片。連續守著電腦工作3小時以上,視神經細胞就會缺乏營養,特別是缺少VA,因為它與視網膜感光直接相關。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iPad、iPhone族,沒完沒了地玩游戲、看動畫片。所以家長也應該注意給孩子補充VA。
服用復合維生素,能夠補充失去的VA,同時還可以提供可以轉化成VA的胡蘿卜素,以及VB、VD等其他與視神經有關的維生素。
(2)維生素小知識擴展閱讀:
不能補充維生素的情況
1、牛皮癬:避免維生素A。牛皮癬常規葯物類視黃醇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進入體內後會儲存在肝臟內,過量服用(男性每天超過0.7毫克,女性每天超過0.6毫克)會在體內產生毒素,導致結膜炎、脫發和皮膚病惡化。
2、心臟病:別補維生素E和鉀。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一項為期7年、涉及1萬名心臟病患者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大劑量補充維生素E(每天400國際單位,相當於363毫克),心臟衰竭及發病後住院危險分別會增加13%和20%。過量補鉀(每天超過3500毫克)會增加心悸和心律失常危險。
3、糖尿病:避開維生素B3。糖尿病患者大量補充維生素B3(男女每天分別超過17毫克和13毫克)會導致血糖升高,補充劑量越大,造成的血糖問題就越嚴重。
4、骨質疏鬆症:避免維生素A和磷。血液中磷水平過高(補劑超過1000毫克/天)會導致骨骼鈣質流失,加重骨質疏鬆症危險。英國健康指南建議每天補磷不超過250毫克。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與骨骼礦物質密度降低密切相關。
每天補充維生素A超過1.5毫克,骨質密度降低危險增加6%—14%。目前男女維生素A日推薦量分別為0.7毫克和0.6毫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8種人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維生素C可美白【3】
㈢ 有關營養學維生素部分的知識,求解答。
1、維生素B1、維生素B6、
2、維生素B12、 葉酸(B11、(鐵)
㈣ 維生素H的小知識
建議日攝取量:
成人建議每天攝取 25 ~ 300 μg。生物素和維生素(維生素食品)A、 B 2 、 B 6 、煙酸一起使用功效更佳。
食物來源:
糙米、小麥、草莓、柚子、葡萄(葡萄食品)、啤酒、肝、蛋、瘦肉、乳品等。
補充周期:
維生素 B 7在人體內僅停留 3 ~ 6小時,所以必須每天補充。
需要人群:
好吃生雞蛋和飲酒的人需要補充生物素;
服用抗生素或磺胺葯劑的人每天至少要攝取 25 μg;
頭發稀疏的男性(男性食品)攝入生物素,防止脫發效果明顯;
在妊娠期間,生物素會明顯流失,應在醫師指導下合理補充。
功效:
● 幫助脂肪代謝;
● 協助代謝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及碳水化合物;
● 促進汗腺、神經組織,骨髓、男性性腺、皮膚及毛發的正常運作和生長,減輕濕疹、皮炎症狀;
● 預防白發及脫發,有助於治療禿頂;
● 緩和肌肉疼痛
生物素(維生素H)缺乏症
生物素(維生素H)生物素(維生素H)缺乏症主要表現多數以皮膚症狀為主,可見毛發變細、失去光澤、皮膚乾燥、鱗片狀皮炎、紅色皮疹,嚴重者的皮疹可延續到眼睛、鼻子和嘴周圍。此外,伴有 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舌乳頭萎縮、粘膜變灰、麻木、精神沮喪、疲乏、肌痛、高膽固醇血症及腦電圖異常等。這些症狀多發生在生物素(維生素H)缺乏10周後。在6個月 以下嬰兒,可出現脂溢性皮炎。
生物素(維生素H)過量表現
生物素(維生素H)的毒性很低,至今尚未見生物素(維生素H)毒性反應的報告。
㈤ 哪位大俠告訴我點關於維生素的知識
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人體有如一座極為復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
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系。酶要產生活性,必須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
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認為,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
維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體內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因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食物中維生素的含量
較少,人體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卻是絕不可少的物質。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就會引起人體代謝紊亂,以致發生維生素缺乏症。
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乾眼病和皮膚乾燥;
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
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
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
缺乏PP可患癩皮病;
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
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
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一類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以及許多「類維生素」。
現在醫學上發現的維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 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症;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預防和治療乾眼病。
維生素D: 調節人體內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吸收利用,促進骨骼成長。
維生素E: 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和血管系統的完整。
維生素K: 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還能促使肝臟製造凝血酶原。小兒維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保持循環、消化、神經和肌內正常功能;調整胃腸道的功能;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加糖的代謝;能預防腳氣病。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核典素是體內許多重要輔酶類的組成成分,這些酶能在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傳遞氫,它還是蛋白質、
糖、脂肪酸代謝和能量利用與組成所必需的物質。能促進生長發育,保護眼睛、皮膚的健康。
泛酸(維生素B5): 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
維生素B6: 在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治療神經衰弱、眩暈、動脈粥樣硬化等。
維生素B12。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育成熟和機體代謝;治療惡性貧血。
維生素B13(乳酸清)。
維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於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維生素B17。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症的作用。對氨基苯甲酸。在維生素B族中屬於最新發現的維生素之一。
在人體內可合成。
肌醇: 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和膽鹼一樣是親脂肪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C:連接骨骼、牙齒、結締組織結構;對毛細血管壁的各個細胞間有粘合功能;增加抗體,增強抵抗力;促進紅細胞成熟。
維生素P:維生素PP(煙酸)。在細胞生理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作用,具有防治癩皮病的功效。
葉酸(維生素M):抗貧血;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免疫系統的功能。
維生素T: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維生素U: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是人體營養、生長所需的有機化合物。機體如果缺乏維生素,就會出現某種疾病。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是營養素,攝
入是「多多益善」。人需要維生素越多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營養的關鍵在於「適度」。過多攝入某些維生素,對身體不
僅無益反而有害。
我們知道,維生素大致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B、C)和脂溶性(維生素A、D、K等)兩大類。水溶性類的維生素多餘部分一般可隨尿
液排出體外,脂溶性類的維生素A或D,多餘者不能排出體外。這樣就給人們一個印象以為水溶性維生素食多了無害,有人主張
每日口服維生素C3—5克以達到保健的目的。其實這是有害的,實驗證實,長期日服維生素C1克以上時,可引起草酸尿、高尿酸
血症、高外血症。有的人全身可出現皮疹、浮腫、血壓下降、惡心。在脂溶性維生素中,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服用量過大而引起
的中毒最為常見。維生素A過剩時,將引起不眠、氣喘、眩暈、脫發、惡心、腹瀉等症;維生素D過剩時,可引起食慾不振,倦怠、
便秘、體重下降及低燒等。
正常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50—100毫克,維生素A2500—3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300—400國際單位。
從營養上講,所謂維生素應該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數量不能滿足需要)而在人體正常代謝過程和調節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
一類物質。它們是必須由食物供給的營養素。因此缺乏時就會出現某種典型的臨床症狀。截止目前為止並未發現因缺乏苦杏仁
甙而患任何缺乏症的,因此這兩種物質根本不能稱為維生素。
維生素B15和維生素B17是國外一些營養學者提出的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食物成分,並命之為維生素,但至今均未被世界學者們
所公認。
在近來的研究表明,維生素還有著一些特殊的功用,如泛酸的情緒調節作用,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降低DNA損耗作用,葉酸加B6
有益心血管等。
對於維生素補充,應該從飲食和維生素制劑兩方面來補充。水果蔬菜的維生素含量高,但由於每種蔬菜和水果的維生素含量
都不同,未必能夠在各方面均衡補充維生素,蔬菜水果在加工、烹調中維生素也有損失,維生素制劑就能夠起到均衡的作用。
但維生素制劑不容易吸收,又非天然綠色,因此還是以水果蔬菜的補充為主。
攝取維生素時的注意事項||對維生素的錯誤認識||常見維生素制劑||維生素輔助治療||維生素與兒童健康 相關參考:維生素
和健康專欄(專欄作者:林凡順)胡蘿卜素
參考資料:
維生素怎樣發揮作用
如果我們把人類的身體設想為汽車的引擎,維生素就有如活塞一樣。這種驚人的物質在食物中含量甚微,對人體具有什麼作用呢?
● 維生素經由酶系統使人體的代謝正常化。只要欠缺一種維生素,就可能危及全身。
維生素是人體酶系統的構成要素。這個酶系統就有如活塞的點火裝置一樣--調整身體的狀況,使各部分有效的運作,促進人體的
正常代謝,使全身正常化。
若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其他營養素比較的話,維生素的攝取量(即便是因治療的目的而大量攝取也一樣)是非常微小
的。但是只要欠缺任何一種維生素,便可能會導致全身陷入危險的狀態。
【造成維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①膳食中含量不足。可因貧困、膳食單調、偏食等使攝入膳食中維生素的量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
②體內吸收障礙。如腸蠕動加快,吸收面積減少,長期腹瀉等使維生素的吸收、儲存減少;
③排出增多。可因授乳、大量出汗、長期大量使用利尿劑等使之排出增多;
④因葯物等作用使維生素在體內加速破壞;
⑤生理和病理需要量增多;
⑥食物加工烹調不合理使維生素大量破壞或丟失。
【預防維生素缺乏的措施】:
①提供平衡膳食;
②根據人體的生理、病理情況及時調整維生素供給量;
③及時治療影響維生素吸收的腸道疾病;
④食物加工烹調要合理,盡量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K四種,在食物中與脂類共同存在,在腸道吸收時也與脂類吸收有關,排泄效率低,故攝入過多時,
可在體內蓄積,產生有害作用,甚至發生中毒。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B1、B2、B6、B12、PP等)的抗壞血酸(VC)。
水溶性維生素的特點:
①溶於水,不溶於脂肪及有機溶劑;
②容易從尿中排出體外,且排出效率高,故大量食入一般不會產生蓄積和毒害作用;
③絕大多數以輔酶或輔基形式參加各種酶系統工作,在中間代謝的許多環節中都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④其體內營養水平多數都可在血液和尿中反映出來。
一、維生素A(VA)和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
維生素A(retinol)又名視黃醇,與類胡蘿卜素一樣對熱、酸、鹼穩定,一般加工防烹調方法不會引起破壞,但易被氧化,
高溫與紫外線可促進這種氧化破壞,若與磷脂、VE和VC及其他抗氧化劑並存則較為穩定。
(一)生理功能
1.參與視網膜視紫質的合成與再生,維持正常暗適應能力,維持正常視覺。
2.參與上皮細胞與粘膜細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3.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促進機體的生長和骨骼的發育。
4.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其合成與VA有關,故有增加機體抗感染的作用。
5.VA可促進上皮細胞的正常分化並控制其惡變,從而有防癌作用。
(二)VA缺乏病
由於VA和VA原攝入不足所引起的營養缺乏病,臨床上首先出現暗適應能力降低,進一步發展可形成夜盲症。
皮膚基底細胞增生和過度角化,特別是毛囊口角化為毛囊丘疹(多發生在四肢伸肌表面、肩部、頸部、背部,臀部的毛囊周圍);
汗腺、皮脂腺萎縮、皮膚乾燥、毛發乾枯脫落;結膜角化、淚腺分泌減少,形成乾眼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角膜消潰瘍、穿孔、
失明、還可出現結膜皺折和畢脫斑;骨骼發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
據WHO報道,因VA缺乏,全世界每年有50萬名學齡前兒童患有活動性角膜潰瘍,600萬人患乾眼症,這是影響視力和導致失明的
重要原因。
我國人民膳食中動物性食品攝入少,主要由蔬菜中攝取β-胡蘿卜素(β-carotene)故輕度VA缺乏還是相當廣泛的,應當加強防
制工作。
(三)VA過多症
VA進入機體後排泄效率不高,長期過量攝入可在體內蓄積,引起VA過多症。成年人長期每天攝入15000μg視黃醇當量,即可出現
中毒症 狀,多數因過量攝入VA制劑或食入過冬狗或狼的肝臟所致。主要症狀為厭食、過度激惹、長骨末端外周疼痛、肢體活動
受限、頭發稀疏、 肝腫大、肌肉僵硬、皮膚搔癢、頭痛、頭暈等。及時停止食用,症狀可很快消失。
成人一次攝入VA99000~33000μg視黃醇當量,兒童一次超過99000μg視黃醇當量,可發生VA急性中毒。成人於6~8小時後出現
嗜睡或 過度興奮、頭痛、嘔吐、顱內壓增高,12~30小時後皮膚紅腫變厚,繼之脫皮(以手、腳掌最為明顯);嬰幼兒急性中
毒以顱內壓增 高為其主要特徵,出現前囪飽滿、惡心、嘔吐、眼底水腫,腦脊液壓力增高,血清VA含量劇增。
(四)食物來源
天然VA只存在於動物體內。動物的肝臟、魚肝油、奶類、蛋類及魚卵是VA的最好來源。VA原(VA的前體)類胡蘿卜素,廣泛分布
於植物性食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蘿卜素。紅色、橙色、深綠色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如胡蘿卜、紅心甜薯、
菠菜、莧菜、杏、芒果等。理論上1mol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分解成2molVA,但由於胡蘿卜素有吸收利用率遠低於VA,實驗證明,
就其生理活性而言,6μgβ-胡蘿卜素才能相當於1μgVA。β-胡蘿卜素是我國人民膳食中VA的主要來源。
(五)供給量
嬰幼兒與兒童的不同年齡段,供給量有所不同(200~750μg視黃醇當量),從13歲少年開始至成年老年皆為800μg視黃醇當量。
孕婦1000μg,乳母1200μg視黃醇當量。
1μg胡蘿卜素=0.167μg視黃醇當量。以往VA的量常用國際單位(IU)表示。1 IUVA=0.33μgVA=0.33μg視黃醇當量。
當從膳食中既攝入VA又食入β-胡蘿卜素時,應全部摺合成μg視黃醇當量,即:
視黃醇當量(μg)=VA(μg)+0.167×β-胡蘿卜素(μg)。
(六)人體VA營養狀況評定
評定人體內VA營養狀況常用指標有:
①測定血清VA含量。成人血清VA正常含量為300~900μg視黃醇當量/L,低於120μg為缺乏,但因血清VA含量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
故應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②視覺暗適應功能測定。VA缺乏者暗適應能力比正常人差;
③血漿中視黃醇蛋白測定。國外報道其含量與血漿VA含量有正相關趨勢。
二、維生素D(VD)
VD是所有具有膽鈣化醇生物活性的類固醇統稱。其中VD2(鈣化醇,calciferol)與VD3(膽鈣醇,cholecalciferol)是最重
要的VD。VD2與VD3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皆為脂溶性維生素,對熱、氧、酸、鹼均較穩定,主要區別於兩者的來源不同,VD2來源
於植物,大多數植物中含有微量的麥角固醇,植物葉曝露於日光後形成VD2(稱麥角鈣化醇或鈣化醇),VD3(又稱膽鈣固醇或膽
鈣醇)來源於動物,人與動物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即可轉變成VD3,然後運往肝、腎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
再發揮其重要生理功能。
(一)生理功能
VD對骨骼形成極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調節鈣和磷代謝,促進小腸對鈣和磷的吸收與利用,構成健全的骨骼與牙齒。
(二)VD缺乏病
VD與機體內鈣、磷代謝密切相關,故當VD缺乏時,兒童發生佝僂病,成人出現骨軟化症和骨質疏鬆症。佝僂病常在嬰幼兒中發生,
因骨骼的軟骨連接處及骨骼部位增大,臨床上可見到方顱、肋骨串珠、雞胸;由於骨質軟化,承受較大壓力的骨骼部分發生彎曲
變形,如脊柱彎曲,下肢彎曲,還可發生囟門閉合遲緩,胸腹之間形成哈里遜溝。若成人缺乏VD,可使成熟的骨骼脫鈣而發生骨
質軟化症和骨質疏鬆症,妊娠與授乳期婦女最易發生,好發部位為骨盆與下肢,再逐漸波及到脊柱和其他部位。
(三)VD過多症
VD可以在體內蓄積,過多攝入可以引起VD過多症。成人每日攝入2500μg,兒童每日攝入500~1250μg,數周後即可發生中毒。
表現為頭痛、厭食、惡心、口渴、多尿、低熱、嗜睡、血清鈣、磷增加,軟組織鈣化,可出現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等症狀。
停止食用,數周後可恢復正常。
(四)食物來源
VD3含量最豐富的食物為魚肝油,動物肝臟和蛋黃,牛奶與其他食物中VD3的含量較少。VD2來自植物性食品,一般說來,人只要
能經常接觸陽光,在一般膳食條件下,不會造成VD缺乏。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應適當補充魚肝油,並經常接受日光照曬,有
利於生長發育。
(五)供給量
成年人每日供應5μg,孕婦、乳母、兒童與青少年及老年人均為10μg。
(六)營養狀況評定
目前多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漿中的25-OH-D3,作為鑒定VD3營養狀況的指標,結果准確可靠。
三、維生素E(VE)
VE是所有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色酮衍生物的統稱,其中以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易溶於脂肪溶劑,對熱與酸穩定,對鹼
敏感,可緩慢地被氧化破壞。
(一)生理功能
VE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受到過氧化作用的損傷,從而維持著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細胞膜的完整性和正
常功能;由於預防了脂質過氧化,從而消除了體內其他成分受到脂質過氧化物的損害。因此,具有延緩衰老、預防大細胞性溶
血性貧血作用;還與性器官和胚胎發育有關,動物試驗表明,大鼠缺乏VE,將引起雌、雄動物生殖系統的損害,使生殖上皮發
生不可逆變化,雄性可致精子停止形成和睾丸退化,雌性可致胚胎死亡。臨床上常用來治療不孕症、習慣性流產。
(二)食物來源
各種植物油(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穀物的胚芽、許多綠色植物、肉、奶油、奶、蛋等都是VE良好或
較好的來源。
(三)供給量
兒童為3~8mg,少年與成年人為10mg,孕婦、乳母與老人為12mg。
(四)營養水平評定
1.判定血清中α-生育酚的含量,這是直接反映體內VE儲存量是否充足的一個指標,一般認為低於5mg/L為營養狀況不良。
2.紅細胞體外試驗,體內缺乏VE者,其體外紅細胞對H2O2引起的溶血比正常人敏感。
四、維生素B1(VB1)
VB1(硫胺素,thiamine)在高溫時,特別是在高溫鹼性溶液中,非常容易破壞,並易受紫外線破壞,在酸性溶液中,穩定性
較好,甚至加熱時也是穩定的。
(一)生理功能
VB1是脫羧輔酶的主要成分,參與碳水化物代謝中丙酮酸及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脫羧作用;能抑制膽鹼脂酶的活性,維持胃腸
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
(二)VB1缺乏症
VB1缺少時,神經組織中的碳水化物代謝首先受到阻礙,致使丙酮酸堆積在神經組織中,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和腳氣病(beriberi),
又稱腳氣病多見於以大米為主食的地區。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尤為多見。我國建國後已不多見,
但近年來由於生活水平提高,食用精白米增多,在某些地區患病率又有回升。還可因酗酒、各種胃腸道疾病使之吸收過少,
結核、甲亢等消耗性疾病使之相對不足而引起發病。
由於飲食不足引起者,一般在攝取3個月低VB1飲食後出現症狀。早期表現為疲乏無力,肌肉酸痛,食慾下降,體重減輕。
繼之出現典型的症狀: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先發生在下肢,呈襪套狀分布;感覺異常、肌肉無力、心動過速、心前區
疼痛;嚴重者表現為心力衰竭,水腫。臨床上可分為四型:
①干型,以周圍神經炎表現為主;
②濕型,以水腫和漿液性滲出為主;
③暴發型,以急性心血管系統表現為主,同時伴有膈神經和喉返神經癱瘓;
④混合型,同時有上述兩型以上表現者。
(三)食物來源
VB1含量豐富的食物有糧谷類、豆類、乾果、酵母、硬殼果類,尤其在糧谷類的表皮部分含量更高,故碾磨精度不宜過度。
動物內臟、蛋類及綠葉菜中含量也較高,芹菜葉、萵筍葉中含量也較豐富,應當充分利用。土豆中雖含量不高,但以土豆
為主食的地區,也是VB1的主要來源。某些魚類及軟體動物體內,含有硫胺素酶,生吃可以造成其他食物中VB1的損失,故
「生吃魚、活吃蝦」的說法,既不衛生,也不科學。
(四)供給量
VB1的需要量與機體熱能總攝入量成正比,故VB1的供給量以每4.2MJ(1000kcal)熱能供給多少來表示,據此,我國的推薦
VB1供給量為0.5mg/4.2MJ。
(五)營養水平評定
1.負荷試驗 被測者於清晨口服VB15mg,然後收集4小時以內尿液,測定其中VB1含量:<100μg為營養缺乏,100~200μg為
不足,>200μg為正常,>400μg為充裕。
2.空腹一次尿液中VB1和肌酐含量測定 二者比值<27為不足,27~65為低下,66~129為適宜,≥130為過高。
3.紅細胞轉羥乙醛酶活力測定 這是測定VB1營養狀況的特異指標,若TPP(硫胺素焦磷酸酯)效應>16%即表示VB1缺乏。
五、維生素B2(VB2)
VB2(核黃素,riboflavin)為橙黃色晶體,280℃熔化並分解,在中性和酸溶液中對熱穩定,在鹼性條件下易分解破壞。游離
VB2對光敏感,特別是紫外光。
(一)生理功能
VB2是機體各種黃素酶的輔酶部分,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廣泛地起著遞氫作用;參與機體內三大生熱營養素的代謝過程,與熱能
代謝直接相關。
(二)VB2缺乏症(riboflavin deficiency)
機體缺乏VB2則出現能量和物質代謝的紊亂,表現在外生殖器、舌、唇、口角的綜合征。據我國兩次營養調查顯示,居民平均
攝入量只有供給量標準的1/2。目前我國人民食用動物性食品較少,易造成VB2缺乏。臨床表現為:
①口角炎;②唇炎;③舌炎;④瞼緣炎;⑤陰囊炎;⑥脂溢性皮炎。
(三)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物含VB2較多,尤以肝、心、腎中豐富,奶、蛋類食品中含量也不少;植物性食品除綠色蔬菜和豆類外一般含量都不高。
(四)供給量
與VB1相同,0.5mg/4.2MJ。
(五)營養水平評定
1.測定細胞中VB2含量 這是評定VB2營養水平的良好指標,含量<140μg/L為缺乏,>200μg/L為良好。
2.負荷試驗 口服5mgVB2後,4小時尿液中排出VB2量<350μg為不足。
3.VB2肌酐比值(μg/g)<27為不足,27~79為低下,80~269為適宜,>270為充裕。
4.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測定 酶還原活性系數(AC)>1.2表示組織中VB2不足。
六、尼克酸(VPP)
尼克酸(nicotinic acid)亦稱煙酸,在生物組織中,尼克醯胺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它是尼克酸(VPP)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
可以水解為VPP,兩者均為溶於水的較穩定的白色結晶,一般將VPP稱為抗癩皮病維生素,VPP在普通烹調溫度中非常穩定,在酸
性或鹼性溶液中也不會有很多損失。
(一)生理功能
VPP是構成輔酶I和輔酶Ⅱ的重要成分,二者均為脫氫酶的輔酶,在生物氧化過程中,起到傳遞氫原子的作用,如果沒有VPP,人
體就不能利用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質來產生能量,也無法合成蛋白質和脂肪;對維持皮膚、神經和消化系統正常功能起著重要
作用;還有擴張血管作用。
(二)VPP缺乏病(又稱癩皮病,糙皮病)
VPP缺乏病(pellagra)多發生在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新疆南部居民以玉米為主食,又無加鹼食用的習慣,
副食品供應不足,故發生過癩皮病流行,部分地區居民患病率高達50%。經長期防治,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病已基本得到
控制。
其典型症狀為皮炎(dermatitis)、腹瀉(diarrhea)及痴呆(demantia)即所謂「三D」症。早期常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
瀉、失眠、頭痛、無力、體重減輕等現象。繼之於皮膚裸露部位出現對稱性皮炎,紅、癢、皮膚呈暗褐色,有色素沉著,皮膚粗糙,
有明顯浮腫,可伴有皰疹、潰瘍與感染。消化道與舌部也有炎症,舌呈猩紅色,有潰瘍,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神經系統
除早期症狀外,還有肌肉震顫,腱反射過敏或消失,可有煩躁、焦慮、抑鬱、健忘、少數病人可有精神失常。其他症狀有女性陰道
炎、月經不調、男性排尿時有燒灼感、性慾減退等。
(三)食物來源
富含VPP的食物為動物肝臟、酵母、花生、全谷、豆類及肉類含量較高;玉米中VPP含量不算少,但為結合型的,不能直接被人體
吸收利用。因此,為了預防癩皮病,應用鹼處理玉米(如墨西哥用石灰處理玉米,我國新疆在防治癩皮病過程中推廣玉米加鹼食用)
可釋放出大量游離型VPP,在預防癩皮病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應當在膳食中增加豆類、大米和小麥粉的比例,降低玉米的攝
入量。
另外,體內所需的VPP一部分可由色氨酸轉換而來,約60mg色氨酸可轉換為1mgVPP。
(四)供給量
不僅與熱能需要量成正比,而且為VB1、VB2供給量的10倍,推薦供給量為5mg/4.2MJ。
(五)營養水平評定
1.測定VPP代謝產物排出量 從尿中排出的形式主要為N』-甲基尼克醯胺(N』-Me)和2-吡啶酮-甲基尼克醯胺(2-吡啶酮),
二者排出的總量>5mg為正常,若N』-Me為0.5~0.8mg,2-吡啶酮<1mg為缺乏,並很快出現臨床症狀。國外用2-吡啶酮/N』
–Me比值來評定VPP的營養水平,比值>1.3為正常,<1為缺乏。
2.給受檢者以標准膳食,此膳食提供VPP10mg和色氨酸1000mg,收集24小時尿液,測定尿中N』-Me和2-吡啶酮含量,營養水平較
好者兩種代謝產物的總量為7.0~37mg,癩皮病患者其總量<3mg。
七、維生素C(抗壞血酸,VC)
VC(ascorbic acid)為一種酸性多羥化合物,易溶於水,在乾燥及無光線條件下比較穩定。很容易被氧化,加熱或暴露於空氣中、
鹼性溶液及金屬離子(Cu2+,Fe3+)都能加速其氧化。
(一)生理功能
參與體內氧化還原過程,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能量代謝和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電位;促進體內膠原合成;將血漿運鐵蛋白中三價鐵
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的吸收;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傷口癒合;阻斷亞硝胺在體內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大量VC還可
促進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二)VC缺乏病
人類缺乏VC可引起壞血病,表現為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牙齦腫脹與出血,牙齒松動、脫落、皮膚出現瘀血點與瘀斑,關節出血可形
成血腫,鼻衄,便血,月經過多。還能影響骨骼正常鈣化,出現傷口癒合不良,抵抗力低下,腫瘤擴散等。我國北方地區新鮮水果
蔬菜比南方少,故VC缺乏病較之南方更為多見。
(三)食物來源
VC主要來源於新鮮蔬菜和水果,水果中以酸棗、山楂、柑桔、草莓、野薔薇果、彌猴桃等含量高;蔬菜中以辣椒含量最多,其他蔬
菜也含有較多的VC,蔬菜中的葉部比莖部含量高,新葉比老葉高,有光合作用的葉部含量最高。乾的豆類及種籽不含VC,但當豆或
種籽發芽後則可產生VC。
(四)供給量
從出生至12歲依年齡不同為30~50mg,少年、成年、老年皆為60mg,孕婦80mg,乳母100mg。
(五)營養水平評定
1.負荷試驗 口服500mgVC後,4小時尿液中排出量>3mg為正常,1~3mg為不足,<1mg為缺乏。
2.測定白細胞中VC的含量<2mg/100g為營養不足。
㈥ 關於維生素的知識
維生素
維生素(vitamin)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3大物質不同,在天然食物中僅占極少比例,但又為人體所必需。維生素大多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本身不提供熱能。 有些維生素如 B6、K等能由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合成,合成量可滿足動物的需要。動物細胞可將色氨酸轉變成煙酸(一種B族維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維生素C除靈長類(包括人類)及豚鼠以外,其他動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數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不必由體外供給。許多維生素是輔基或輔酶的組成部分。
維生素的發現
維生素的發現是20世紀的偉大發明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發現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腳氣病,未經碾磨的糙米能治療這種病。並發現可治腳氣病的物質能用水或酒精提取,當時稱這種物質為「水溶性B」。1906年證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水以外的「輔助因素」,其量很小,但為動物生長所必需。1911年C.豐克鑒定出在糙米中能對抗腳氣病的物質是胺類(一類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議命名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為「生命胺」。以後陸續發現許多維生素,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發現許多維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豐克的命名延續使用下來了,只是將最後字母「e」去掉。最初發現的維生素B後來證實為維生素B復合體,經提純分離發現,是幾種物質,只是性質和在食品中的分布類似,且多數為輔酶。有的供給量須彼此平衡,如維生素B1、B2和PP,否則可影響生理作用。維生素B 復合體包括:泛酸、煙酸、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吡哆醇(維生素B6)和氰鈷胺(維生素B12)。有人也將膽鹼、肌醇、對氨基苯酸(對氨基苯甲酸)、肉毒鹼、硫辛酸包括在B復合體內。
維生素的概述及分類
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人體有如一座極為復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系。酶要產生活性,必須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認為,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
食物中維生素的含量較少,人體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卻是絕不可少的物質。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就會引起人體代謝紊亂,以致發生維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症、乾眼病和皮膚乾燥;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缺乏PP可患癩皮病;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維生素是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詳見下表)有些物質在化學結構上類似於某種維生素,經過簡單的代謝反應即可轉變成維生素,此類物質稱為維生素原,例如 β-胡蘿卜素能轉變為維生素A;7-脫氫膽固醇可轉變為維生素D3;但要經許多復雜代謝反應才能成為尼克酸的色氨酸則不能稱為維生素原。水溶性維生素從腸道吸收後,通過循環到機體需要的組織中,多餘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體內儲存甚少。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由膽鹽幫助吸收,循淋巴系統到體內各器官。體內可儲存大量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和D主要儲存於肝臟,維生素E主要存於體內脂肪組織,維生素K儲存較少。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而不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吸收後體內貯存很少,過量的多從尿中排出;脂溶性維生素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而不易溶於水,可隨脂肪為人體吸收並在體內儲積,排泄率不高。
分類 名稱 發現及別稱 來源 (表一)
脂溶性 視黃醇類(維生素A)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 魚肝油、綠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維生素B1) 由卡西米爾•馮克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水溶性 核黃素(維生素B2)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 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水溶性 煙酸(維生素B3)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P、維生素PP、菸鹼酸、尼古丁酸 酵母、穀物、肝臟、米糠
水溶性 泛酸(維生素B5)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 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水溶性 吡哆醇類(維生素B6)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
水溶性 生物素(維生素B7) 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 酵母、肝臟、穀物、
水溶性 葉酸(維生素B9) 也被稱為蝶醯谷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 蔬菜葉、肝臟
水溶性 鈷胺素(維生素B12)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 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水溶性 膽鹼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 肝臟、蛋黃、乳製品、大豆
水溶性 肌醇 環己六醇、維生素B-h 心臟、肉類
水溶性 抗壞血酸(維生素C) 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環血酸 新鮮蔬菜、水果
脂溶性 鈣化醇(維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 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脂溶性 生育酚(維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 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脂溶性 萘醌類(維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 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特點
維生素的定義中要求維生素滿足四個特點才可以稱之為必需維生素:
外源性:人體自身不可合成(維生素D人體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於較重要,仍被作為必需維生素),需要通過食物補充;
微量性:人體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調節性:維生素必需能夠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或能量轉變;
特異性:缺乏了某種維生素後,人將呈現特有的病態。
根據這四個特點,人體一共需要13種維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13種必要維生素。
(1)維生素A
不飽和的一元醇類,屬脂溶性維生素。由於人體或哺乳動物缺乏維生素A時易出現乾眼病,故又稱為抗乾眼醇。 已知維生素A有 A1和 A2兩種,A1存在於動物肝臟、血液和眼球的視網膜中,又稱為視黃醇,天然維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A2主要存在於淡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1是一種脂溶性淡黃色片狀結晶,熔點64℃,維生素A2熔點17~19℃,通常為金黃色油狀物。維生素A是含有β-白芷酮環的多烯醇。維生素A2的化學結構與A1的區別只是在β-白芷酮環的3,4位上多一個雙鍵。維生素A分子中有不飽和鍵,化學性質活潑,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或受紫外線照射而破壞,失去生理作用,故維生素 A的制劑應裝在棕色瓶內避光保存。不論是A1或A2,都能與三氯化銻作用,呈現深藍色,這種性質可作為定量測定維生素A的依據。許多植物如胡蘿卜、番茄、綠葉蔬菜、玉米含類胡蘿卜素物質,如α、β、γ-胡蘿卜素、隱黃質、葉黃素等。其中有些類胡蘿卜素具有與維生素A1相同的環結構,在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故稱為維生素A原,β-胡蘿卜素含有兩個維生素A1的環結構,轉換率最高。一分子β胡蘿卜素,加兩分子水可生成兩分子維生素A1。在動物體內,這種加水氧化過程由 β胡蘿卡素-15,15′-加氧酶催化,主要在動物小腸粘膜內進行。食物中,或由β-胡蘿卜素裂解生成的維生素A在小腸粘膜細胞內與脂肪酸結合成酯,然後摻入乳糜微粒,通過淋巴吸收進入體內。動物的肝臟為儲存維生素 A的主要場所。當機體需要時,再釋放入血。在血液中,視黃醇(R)與視黃醇結合蛋白(RBP)以及血漿前清蛋白(PA)結合,生成R-RBP-PA復合物而轉運至各組織。
它是1913年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台維斯從鱈魚肝中提取得到的。它是黃色粉末,不溶於水,易溶於脂肪、油等有機溶劑。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但易為紫外線破壞,應貯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A是眼睛中視紫質的原料,也是皮膚組織必需的材料,人缺少它會得乾眼病、夜盲症等。通常每人每天應攝入維生素A2~4.5mg,不能攝入過多。近年來有關研究表明,它還有抗癌作用。動物肝中含維生素A特別多,其次是奶油和雞蛋等。
維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①維持一切上皮組織健全所必需。缺乏時,上皮組織乾燥、增生、過度角化,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降低。例如淚腺上皮分泌停止,能使角膜、結膜乾燥,發炎,甚至軟化穿孔。皮脂腺及汗腺角化時,皮膚乾燥,容易發生毛囊丘疹和毛發脫落。②促進生長、發育及繁殖。缺乏維生素A時,兒童生長發育不良,骨骼成長不良,生殖功能減退。③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成分。維生素 A在脫氫酶作用下可氧化生成視黃醛,視黃醛與光感受器(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中不同的視蛋白結合產生各種不同吸收光譜的視色素,如視紫紅質、視紫質等。視色素為感光物質,它們吸收光子會引起一連串的物理化學變化,產生感受器電位。這種感受器電位通過視網膜上各種神經細胞轉變為脈沖形式的神經沖動,傳至大腦,產生視覺。現已知道,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可以在感光過程中不斷地分解與再生並且構成動態平衡。視色素在暗處時,其中的視黃醛以11-順構型存在,稱為11-順視黃醛,而在感光後則迅速轉變為全反型視黃醛。伴隨構型的改變,視色素出現褪色反應,並分解為反式視黃醛和視蛋白。反式視黃醛經微光照射,又可重新轉變為11-順視黃醛,並與視蛋白結合形成視紫紅質,從而保證視桿細胞能持續感光,出現暗視覺,也就是在微弱光線下可以看到事物的輪廓和形狀。但是,組成視紫紅質的視蛋白和視黃醛經常不斷地進行分解代謝,因此需要不斷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倘若維生素A供應不足,桿狀細胞中視紫質合成減少,會導致暗視覺障礙——夜盲症。
每天的需求量:
婦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鰻魚65克雞肝,75克胡蘿卜,125克皺葉甘藍或200克金槍魚。
功效:增強免疫系統,幫助細胞再生,保護細胞免受能夠引起多種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腸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損害,維生素A還可明目。
副作用:每天攝入3毫克維生素A,就有導致骨質疏鬆的危險。長期每天攝入33毫克維生素A會使食慾不振、皮膚乾燥、頭發脫落、骨骼和關節疼痛,甚至引起流產。
(2)維生素B B族維生素富含於動物肝臟、瘦肉、禽蛋、牛奶、豆製品、穀物、胡蘿卜、魚、蔬菜等食物中。它是一類水溶性維生素,大部分是人體內的輔酶,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維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們提純的維生素,1896年荷蘭王國科學家伊克曼首先發現,1910年為波蘭化學家豐克從米糠中提取和提純。它是白色粉末,易溶於水,遇鹼易分解。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進食慾,維持神經正常活動等,缺少它會得腳氣病、神經性皮炎等。成人每天需攝入2mg。它廣泛存在於米糠、蛋黃、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及氨基,故稱為硫胺素,又稱抗腳氣病維生素。它主要存在於種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麥麩、黃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豐富,此外,白菜、芹菜及中葯防風、車前子也富有維生素B1。提取到的維生素B1鹽酸鹽為單斜片晶;維生素B1硝酸鹽則為無色三斜晶體,無吸濕性。維生素B1易溶於水,在食物清洗過程中可隨水大量流失,經加熱後菜中B1主要存在於湯中。如菜類加工過細、烹調不當或製成罐頭食品,維生素會大量丟失或破壞。維生素B1在鹼性溶液中加熱極易被破壞,而在酸性溶液中則對熱穩定。氧化劑及還原劑也可使其失去作用。維生素B1經氧化後轉變為脫氫硫胺素(又稱硫色素),後者在紫外光下可呈現藍色熒光,利用這一特性可對維生素B1進行檢測及定量。 維生素B1在體內轉變成硫胺素焦磷酸(又稱輔羧化酶),參與糖在體內的代謝。因此維生素B1缺乏時,糖在組織內的氧化受到影響。它還有抑制膽鹼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維生素B1時此酶活性過高,乙醯膽鹼(神經遞質之一)大量破壞使神經傳導受到影響,可造成胃腸蠕動緩慢,消化道分泌減少,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礙。
②維生素B2
B2又名核黃素。1879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化學家布魯斯首先從乳清中發現,1933年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哥爾倍格從牛奶中提取,1935年德國化學家柯恩合成了它。維生素B2是橙黃色針狀晶體,味微苦,水溶液有黃綠色熒光,在鹼性或光照條件下極易分解。熬粥不放鹼就是這個道理。人體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4mg,它大量存在於穀物、蔬菜、牛乳和魚等食品中。
③維生素B5
B5又稱泛酸。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
④維生素B6
它有抑制嘔吐、促進發育等功能,缺少它會引起嘔吐、抽筋等症狀。包括三種物質,即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吡哆醇在體內轉變成吡哆醛,吡哆醛與吡哆胺可相互轉變。酵母、肝、瘦肉及穀物、捲心菜等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維生素B6易溶於水和酒精,稍溶於脂肪溶劑;遇光和鹼易被破壞,不耐高溫。維生素B6在體內與磷酸結合成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們是許多種有關氨基酸代謝酶的輔酶,故對氨基酸代謝十分重要。
每天的需求量:
人體每日需要量約 1.5~2毫克。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且腸道細菌也能合成,所以人類很少發生維生素B6缺乏症。
副作用:日服100毫克左右就會對大腦和神經造成傷害。過量攝入還可能導致所謂的神經病,即一種感覺遲鈍的神經性疾病。最壞的情況是導致皮膚失去知覺。
⑤維生素B12
1947年美利堅合眾國女科學家肖波在牛肝浸液中發現維生素B12,後經化學家分析,它是一種含鈷的有機化合物。它化學性質穩定,是人體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質,缺少它會產生惡性貧血症。
維生素B12,即抗惡性貧血維生素,又稱鈷胺素,含有金屬元素鈷,是維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屬元素的,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育成熟和機體代謝。它與其他B族維生素不同,一般植物中含量極少,而僅由某些細菌及土壤中的細菌生成。肝、瘦肉、魚、牛奶及雞蛋是人類獲得維生素B12的來源。商品可從製造某些抗生素的副產品或特殊的發酵製得。維生素B12是粉紅色結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當穩定,強酸、強鹼下極易分解,日光、氧化劑及還原劑均易破壞維生素B12。它經胃腸道吸收時,須先與胃幽門部分泌的一種糖蛋白(亦稱內因子)結合,才能被吸收。因缺乏「內因子」而導致的B12缺乏,治療應採用注射劑。脫氧腺苷鈷胺素是維生素B12在體內主要存在形式。它是一些催化相鄰兩碳原子上氫原子、烷基、羰基或氨基相互交換的酶的輔酶。體內另一種輔酶形式為甲基鈷胺素,它參與甲基的轉運,和葉酸的作用常互相關聯,它可以增加葉酸的利用率來影響核酸與蛋白質生物合成,從而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
缺乏維生素B12時會發生惡性貧血,人體對B12的需要量極少,人體每天約需12μg(1/1000mg),人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缺少。
⑥維生素B13
(乳酸清)。
⑦維生素B15
(潘氨酸)。主要用於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⑧維生素B17
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症的作用。
除此之外,膽鹼和肌醇也往往歸於必需維生素類,它們兩是維生素B族的成員。
(3)維生素C
能夠治療壞血病並且具有酸性,所以稱作抗壞血酸。在檸檬汁、綠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抗壞血酸是單斜片晶或針晶,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脫氫壞血酸,脫氫壞血酸仍具有維生素C的作用。在鹼性溶液中,脫氫壞血酸分子中的內酯環容易被水解成二酮古洛酸。這種化合物在動物體內不能變成內酯型結構。在人體內最後生成草酸或與硫酸結合成的硫酸酯,從尿中排出。因此,二酮古洛酸不再具有生理活性。
1907年挪威化學家霍爾斯特在檸檬汁中發現,1934年才獲得純品,現已可人工合成。維生素C是最不穩定的一種維生素,由於它容易被氧化,在食物貯藏或烹調過程中,甚至切碎新鮮蔬菜時維生素 C都能被破壞。微量的銅、鐵離子可加快破壞的速度。因此,只有新鮮的蔬菜、水果或生拌菜才是維生素C的豐富來源。它是無色晶體,熔點190~192℃,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化學性質較活潑,遇熱、鹼和重金屬離子容易分解,所以炒菜不可用銅鍋和加熱過久。
植物及絕大多數動物均可在自身體內合成維生素C。可是人、靈長類及豚鼠則因缺乏將L-古洛酸轉變成為維生素C的酶類,不能合成維生素C,故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果在食物中缺乏維生素C時,則會發生壞血病。這時由於細胞間質生成障礙而出現出血,牙齒松動、傷口不易癒合,易骨折等症狀。由於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半衰期較長(大約16天),所以食用不含維生素C的食物3~4個月後才會出現壞血病。因為維生素C易被氧化還原,故一般認為其天然作用應與此特性有關。維生素 C與膠原的正常合成、體內酪氨酸代謝及鐵的吸收有直接關系。維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人體完成氧化還原反應,提高人體滅菌能力和解毒能力。長期缺少維生素C會得壞血病,。多吃水果、蔬菜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維生素C在促進腦細胞結構的堅固、防止腦細胞結構鬆弛與緊縮方面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並能防止輸送養料的神經細管堵塞、變細、弛緩。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能使神經細管通透性好轉,使大腦及時順利地得到營養補充,從而使腦力好轉,智力提高。據諾貝爾獎獲得者鮑林研究,服大劑量維生素C對預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但有人提出,有鐵離子(Fe2+)存在時維生素C可促進自由基的生成,因而認為應用大量是不安全的。
每天的需求量:成人每天需攝入50~100mg。即半個番石榴,75克辣椒,90克花莖甘藍,2個獼猴桃,150克草莓,1個柚子,半個番木瓜,125克茴香,150克菜花可200毫升橙汁。
功效:維生素C能夠捕獲自由基,在此能預防像癌症、動脈硬化、風濕病等疾病。此外,它還能增強免疫和,對皮膚、牙齦和神經也有好處。
副作用:迄今,維生素C被認為沒有害處,因為腎臟能夠把多餘的維生素C排泄掉,美國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體內有大量維生素C循環不利傷口癒合。每天攝入的維生素C超過1000毫克會導致腹瀉、腎結石的不育症,甚至還會引起基因缺損。
(4)維生素D
為類固醇衍生物,屬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與動物骨骼的鈣化有關,故又稱為鈣化醇。它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在動物的肝、奶及蛋黃中含量較多,尤以魚肝油含量最豐富。天然的維生素D有兩種,麥角鈣化醇(D2)和膽鈣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麥角固醇(24-甲基-22脫氫-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激活後可轉化為維生素D2。在動物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也可以轉化為維生素D3,因此麥角固醇和7-脫氫膽固醇常被稱作維生素D原。在動物體內,食物中的維生素D2和D3可在小腸吸收,經淋巴管吸收入血,主要被肝臟攝取,然後再儲存於脂肪組織或其他含脂類豐富的組織中。在人體中的維生素 D主要是D3,來自於維生素D3原(7-脫氫膽固醇)。因此多曬太陽是預防維生素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維生素D2及D3皆為無色結晶,性質比較穩定,不易破壞,不論維生素D2或D3,本身都沒有生物活性,它們必須在動物體內進行一系列的代謝轉變,才能成為具有活性的物質。這一轉變主要是在肝臟及腎臟中進行的羥化反應,首先在肝臟羥化成 25-羥維生素D3,然後在腎臟進一步羥化成為1,25-(OH)2-D3,後者是維生素D3在體內的活性形式。1,25-二羥維生素 D3具有顯著的調節鈣、磷代謝的活性(圖11)。它促進小腸粘膜對磷的吸收和轉運,同時也促進腎小管對鈣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於新骨的鈣化,又能促進鈣由老骨髓質游離出來,從而使骨質不斷更新,同時,又能維持血鈣的平衡。由於1,25-二羥維生素 D3在腎臟合成後轉入血液循環,作用於小腸,腎小管,骨組織等遠距離的靶組織,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點,故有人將維生素 D歸入激素類物質。維生素D有調節鈣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齒正常發育所必需。特別在孕婦、嬰兒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時維生素D量不足,則血中鈣與磷低於正常值,會出現骨骼變軟及畸形:發生在兒童身上稱為佝僂病;在孕婦身上為骨質軟化症。1克維生素D為 40000000國際單位。嬰兒、青少年、孕婦及餵乳者每日需要量為400~800單位。
維生素D於1926年由化學家卡爾首先從魚肝油中提取。它是淡黃色晶體,熔點115~118℃,不溶於水,能溶於醚等有機溶劑。它化學性質穩定,在200℃下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但易被紫外光破壞,因此,含維生素D的葯劑均應保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幫助人體吸收磷和鈣,是造骨的必需原料,因此缺少維生素D會得佝僂症。在魚肝油、動物肝、蛋黃中它的含量較豐富。人體中維生素D的合成跟曬太陽有關,因此,適當地光照有利健康。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鯡魚片,60克鮭魚片,50克鰻魚或2個雞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額吃些含維生素D的食品或制劑。
功效:維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軟骨的發動機,能使牙齒堅硬。對神經也很重要,並對炎症的抑製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員估計,長期每天攝入0.025克維生素D對人體有害。可能造成的後果是:惡心、頭痛、腎結石、肌肉萎縮、關節炎、動脈硬化、高血壓、輕微中毒、腹瀉、口渴,體重減輕,多尿及夜尿等症狀。嚴重中毒時則會損傷腎臟,使軟組織(如心、血管、支氣管、胃、腎小管等)鈣化。
(5)維生素E
又名生育酚,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存在於蔬菜、豆類之中,在麥胚油中含量最豐富。天然存在的維生素E有8種,均為苯駢二氫吡喃的衍生物,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分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類(圖12),每類又可根據甲基的數目和位置不同,分為α-、β-、γ-和δ-四種。商品維生素E以 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β-及γ-生育酚和 α-三烯生育酚的生理活性僅為α-的40%、8%和20%。維生素E為微帶粘性的淡黃色油狀物,在無氧條件下較為穩定,甚至加熱至200℃以上也不被破壞。但在空氣中維生素E極易被氧化,顏色變深。維生素E易於氧化,故能保護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質(如維生素A及不飽和脂肪酸等)不被破壞。食物中維生素E主要在動物體內小腸上部吸收,在血液中主要由β-脂蛋白攜帶,運輸至各組織。同位素示蹤實驗表明,α-生育酚在組織中能氧化成α-生育醌。後者再還原為 α-生育氫醌後,可在肝臟中與葡萄糖醛酸結合,隨膽汁入腸,經糞排出。其他維生素E的代謝與α-生育酚類似。維生素E對動物生育是必需的。缺乏維生素E時,雄鼠睾丸退化,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雌鼠胚胎及胎盤萎縮而被吸收,會引起流產。動物缺乏維生素E也可能發生肌肉萎縮、貧血、腦軟化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病變。如果還伴有蛋白質不足時,會引起急性肝硬化。雖然這些病變的代謝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但是維生素E的各種功能可能都與其抗氧化作用有關。
人體有些疾病的症狀與動物缺乏維生素 E的症狀相似。由於一般食品中維生素E含量尚充分,較易吸收,故不易發生維生素 E缺乏症,僅見於腸道吸收脂類不全時。維生素E在臨床上試用范圍較廣泛,並發現對某些病變有一定防治作用,如貧血動物粥樣硬化,肌營養不良症、腦水腫、男性或女性不育症、先兆流產等,近年來又用維生素E預防衰老。維生素E於1922年由美利堅合眾國化學家伊萬斯在麥芽油中發現並提取,本世紀40年代已能人工合成。1960年我國已能大量生產。它是無臭、無味液體,不溶於水,易溶於醚等有機溶劑中。它的化學性質較穩定,能耐熱、酸和鹼,但易被紫外光破壞,因此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維生素E是人體內優良的抗氧化劑,人體缺少它,男女都不能生育,嚴重者會患肌肉萎縮症、神經麻木症等。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肉類、蔬菜、植物油中,通常情況下,人是不會缺少的。
每天的需求量:成人每天的維生素E需要量尚不清楚,但動物實驗結果表明,每天食物中有50毫克即可滿足需要。妊娠及哺乳期需要量略增。4匙葵花油,100毫克橄欖油,100克花生或30克杏仁加70克核桃含有一天所需的維生素E。
功效:維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預防癌症的心肌梗死。此外,它還參與抗體的形成,是真正的「後代支持者」。它促進男性產生有活力的精子。維生素E是強抗氧
㈦ 一些關於維生素的知識
要用天然的維生素C E,葯房裡的那種一兩元都是人造的,不可長期服用,易趣網上賣的美國產品,雖然貴點,但外國的維生素都是天然的,人造的只用作飼料,VC VE每天各不超過300mg就可以。有抗氧化 抗癌 抗衰老 和美容的作用。
㈧ 誰能給我總結一下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知識
維生素缺乏症狀
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皮脂腺的分泌量和排汗量減少,使皮膚乾燥,呼吸道感染、眼部乾燥、畏光、多淚、視物模糊、膚色變淺,皺紋生成,皮膚增厚和脫屑,也可造成皮脂腺阻塞,形成膿瘡。
維生素B1缺乏:在腳掌處有灼熱感,重者出現心悸、氣短等腳氣病等症狀。會引起消化不良,有時還會引起手腳發麻及多發性神經炎
維生素B2缺乏:易發生口角炎、唇炎、舌炎,口臭、失眠、頭痛、精神倦怠、皮膚「出油」,頭皮屑增多,同時會出現皮膚變粗糙、口角皸裂、頭發部落或變成灰白色。
維生素B6缺乏:出現濕疹、皮膚瘙癢等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或障礙。會導致肌肉痙攣、外傷不癒合,孕婦缺乏則會過度惡心、嘔吐。
維生素C缺乏:會引起壞血病,導致皮膚出血、脫屑、增厚、牙齦出血、牙齒脫落。齒齦紫腫且容易出血,眼膜、皮膚易出血,傷口不易癒合,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容易感冒。
維生素B12缺乏:會引起貧血、口角炎、四肢皮膚變得脆弱,手指易出小傷,皮膚蒼白、毛發稀黃、精神不振、嘔吐、腹瀉。同時會產生知覺障礙(如人走在棉絮上感覺)。
維生素K缺乏:皮膚易出血。
缺乏維生素D時,頭部會多汗,兒童則可患軟骨病,成人可得骨質軟化病。
缺乏維生素E時,可出現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膚乾燥、頭發分叉、婦女痛經等症狀。
編輯詞條
㈨ 關於維生素的知識
維生素A可預防感冒
當人體補充維生素A時呼吸道的上皮組織防禦功能增強了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機會就會大大降低而且維生素A的攝入量並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補充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過多的攝入維生素A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攝入太少則無法達到目的,
維生素B有助於抑鬱症的治療
維生素B12的濃度更高研究負責人稱以往的相關研究表明維生素B1、B2和B6對治療老年抑鬱症患者有輔助作用而這三種維生素B都有助於維生素B12的產生因此有必要對維生素B12抗抑鬱症的功效進行單獨研究在日常食物中
維生素B1緩解失眠
反而使人更難入睡這樣就會形成害怕失眠——致力於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維生素B1以往主要用於維生素B1缺乏症或是其他一些病症的輔助治療但臨床多年實踐發現維生素B1對於失眠還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維生素D多見於魚、雞蛋和牛奶中多吃這些食物有利健康維生素C不足也會降低免疫力人們可以從柑橘類水果中攝取這種營養素9、好心態勝葯片一種想法出現身體會隨之發生一連串的生化反應積極的態度會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讓神經遞質得到平衡
吃維生素對抗和緩解抑鬱壓力
從營養學的角度解釋壓力之下人的新陳代謝加快對維生素消耗增加需要補充營養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維生素C是減輕壓力感的主要物質災區備考期間考生要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並少食多餐以減輕壓力此外維生素C還可促進鐵在體內的吸收
兒童反復感冒與維生素A缺乏有關
應進行血清檢查凡血清中維生素A含量低於正常水平時就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以改善患兒體質對於那些營養狀況較差或常有腹瀉的孩子更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注射時一般可用維生素A5萬單位每兩個月一次共6次為宜早產兒或人工喂養的孩子,維生素E能去痘
日常食物中吧,一般都有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