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古今中外數學發展史的知識
擴展閱讀
兒童缺鐵鋅鈣有哪些表現 2025-01-14 20:11:14
新同學叫什麼 2025-01-14 19:59:22

古今中外數學發展史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28 19:03:45

① 數學的發展歷史

數學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數學形成時期,第二時期是常量數學時期等。其研究成果有李氏恆定式、華氏定理、蘇氏錐面。

第一時期

數學形成時期,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也許更早一些,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第三時期

變數數學時期。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大體上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方程及其應用。

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第四時期

現代數學。現代數學時期,大致從19世紀初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拓展資料:

華羅庚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在燦爛的文化瑰寶中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也同樣具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中國古代算數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設計的先進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李氏恆定式

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恆定式】

華氏定理

「華氏定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華氏定理為:體的半自同構必是自同構自同體或反同體。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蘇氏錐面

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蘇步青院士對仿射微分幾何的一個極其美妙的發現是:他對一般的曲面,構做出一個訪射不變的4次代數錐面。在訪射的曲面理論中為人們許多協變幾何對象,包括2條主切曲線,3條達布切線,3條塞格雷切線和仿射法線等等,都可以由這個錐面和它的3根尖點直線以美妙的方式體現出來。

這個錐面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② 古今中外的數學思想發展史

中國著名數學家 劉徽的非邏輯思維與他的《九章算術注》 祖沖之與圓周率 數學家秦九韶 中國古代數學家楊輝及其教育思想 梅文鼎與中國近代數學 李善蘭的數學成就和教育思想 最早出國的數學家——周美權 中國當代傑出的數學家吳在淵 中國現代數學的播種人——姜立夫 傑出的數學家陳建功 著名數學家熊慶來 著名數學教育家陳藎民 楊武之與華羅庚 著名數學教育家傅仲孫 中國當代早期微分幾何的開拓者之一——湯璪真 中國數學教育的開拓者魏庚人 抗戰時期的蘇步青 把拓撲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江澤涵 中國當代積分方程理論研究的先輩陳傳璋 一位赤誠的愛國數學家——劉亦珩 著名數學家周紹濂 許蒓舫小傳 著名數學家柯召 中科院學部委員李國平 著名數學家蒲保明 中國當代圖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李修睦 中國當代偏微分方程主要創始人——吳新謀 著名數學教育家趙慈庚 …… 外國著名數學家 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詩歌、小幽默欣賞 數學趣味故事 名師論談 數學史話

③ 歷史上的數學有何發展演變史

歷史上的數學有何發展演變史,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數字(中國的算籌)古時候,他們為了分清蘋果和橘子,便有了加減法,數學的原理是為了研究天文,土地糧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稅務和貿易等相關的計算等等,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幾何、代數、三角,都是慢慢一步一步走過來不容易

④ 數學的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我國古代數學發軔於原始公社末期,當時私有制和貨物交換產生以後,數與形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已開始用文字元號取代結繩記事了。

春秋戰國時期,籌算記數法已使用十進位值制,人們已諳熟九九乘法表?整數四則運算,並使用了分數。西漢時期《九章算術》的出現,為我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春秋時期,有一個宋國人,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了一個別人遺失的契據,拿回家收藏了起來。他秘密地數了數那契據上的齒,然後告訴鄰居說:「我發財的日子就要來到了!」

契據上的齒就是木刻上的缺口或刻痕,表示契據所代表的實物的價值。當人類沒有發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時,常用在木片?竹片或骨片上刻痕的方法來記錄數字?事件或傳遞信息,統稱為「刻木記事」。

我國少數民族曾經使用木刻記事的,有獨龍族?傈僳族?佤族?景頗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珞巴族等。如佤族用木刻計算日子和賬目;苗族用木刻記錄歌詞;景頗族用木刻記錄下村寨之間的糾紛;哈尼族用木刻作為借貸?離婚?典當土地的契約;獨龍族用遞送木刻傳達通知等。凡是通知性木刻,其上還常附上雞毛?火炭?辣子等表意物件,用以強調事情的緊迫性。

其實,早在《列子·說符》記載的故事之前,我們的先民在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漫長歷程中有了數與形的概念。

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大多為圓形或其他規則形狀,陶器上有各種幾何圖案,通常還有3個著地點,這都是幾何知識的萌芽。說明人們從辨別事物的多寡中逐漸認識了數,並創造了記數的符號。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個記數單字,最大的數是「三萬」,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萬,各有專名。其中已經蘊含有十進位置值制萌芽。

傳說大禹治水時,便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丈量大地。因此,我們可以說,「規」?「矩」?「准」?「繩」是我們祖先最早使用的數學工具。

人們丈量土地面積,測算山高谷深,計算產量多少,粟米交換,制訂歷法,都需要數學知識。在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的《周髀算經》中,記載了西周商高和周公答問之間涉及的勾股定理內容。

有一次,周公問商高:「古時做天文測量和訂立歷法,天沒有台階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測量,請問數是怎樣得來的?」商高回答說:「數是根據圓和方的道理得來的,圓從方來,方又從矩來。矩是根據乘?除計算出來的。」這里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圖工具。這說明了「勾股測量術」,即可用3∶4∶5的辦法來構成直角三角形。

《周髀算經》中有「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的記載,這已經是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了,說明當時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我國數學家的獨立發明。

《禮記·內則》提到過,西周貴族子弟從9歲開始便要學習數目和記數方法,他們要受禮?樂?射?馭?書?數的訓練,作為「六藝」之一的「數」已經開始成為專門的課程。

籌算記數法對世界數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這個時期的測量數學在生產上有了廣泛應用,在數學上也有相應地提高。

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我國開始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新的生產關系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此時私學開始出現。

秦漢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給數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人們提出了若干算術難題,並創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數學方法。

同時,人們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為數學新發展及先秦典籍的搶救工作的結晶,便是《九章算術》的成書,據東漢初鄭眾記載,當時的數學知識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九個部分,稱為「九數」。九數確立了《九章算術》的基本框架。

《九章算術》集先秦至西漢數學知識之大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數學經典,對兩漢時期以及後來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是西漢丞相張蒼?天文學家耿壽昌收集秦火遺殘,加以整理刪補而成的。

《漢書·藝文志》所載《許商算術》?《杜忠算術》就是研究《九章算術》的作品。東漢時期馬續?張衡?劉洪?鄭玄?徐岳?王粲等通曉《九章算術》,也為之作注。這些著作的問世,推動了稍後的數學理論體系的建立。

《九章算術》的出現,奠定了我國古代數學的基礎,它的框架?形式?風格和特點深刻影響了我國和東方的數學。

刻木記事

⑤ 數學的發展史是什麼

數學的發展史: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

現時數學已包括多個分支,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則認為:數學,至少純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

西方數學簡史:

數學的演進大約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而東西方文化也採用了不同的角度,歐洲文明發展出來幾何學,而中國則發展出算術。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中國的算籌),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件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也了解如何去數抽象概念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數學

⑥ 簡述數學的發展史是什麼

具體如下:

第一時期:數學形成時期(遠古—公元前六世紀),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第二時期:初等數學時期、常量數學時期(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十七世紀初)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第三時期:變數數學時期(公元十七世紀初—十九世紀末)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的創立。

第四時期:現代數學時期(十九世紀末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⑦ 數學是怎麼產生的,它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產生: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

數學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第一時期

數學形成時期,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2、第二時期

初等數學,即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也許更早一些,直到17世紀,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3、第三時期

變數數學時期。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

4、第四時期

現代數學。現代數學時期,大致從19世紀初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7)古今中外數學發展史的知識擴展閱讀:

發展過程中研究出的數學成果:

1、李氏恆定式

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恆定式。

2、華氏定理

華氏定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華氏定理為:體的半自同構必是自同構自同體或反同體。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⑧ 世界數學發展史

我們偉大的祖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作出許多傑出的貢獻。這些光輝的成就,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數學史上享有崇高的榮譽。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謂位置值制,是指同一個數字由於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例如,365中,數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這種方法表示數,不但簡明,而且便於計算。採用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以我國為最早。在考古發掘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發現13個記數單字,它們是:

用9個數字與4個位置值的符號,可以表示出大到上萬的自然數,已經有了位置值制的萌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算籌來進行計算。在籌算中,完全是採用十進位置值制來記數的,既比古巴比倫的六十進位置值制方便,也比古希臘、羅馬的十進非位置值先進。這種先進的記數制度,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數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光輝成就。

二、分數的最早使用 西漢時期,張蒼、耿壽昌等學者整理、刪補自秦代以來的數學知識,編成了《九章算術》。在這本數學經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數運演算法則。 從後來劉徽所作的《九章算術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術》中,講到約分、合分(分數加法)、減分(分數減法)、乘分(分數乘法)、約分(分數除法)的法則,與我們現在的分數運演算法則完全相同。另外,還記載了課分(比較分數大小)、平分(求分數的平均值)等關於分數的知識,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敘述分數的著作。 分數運算,大約在15世紀才在歐洲流行。歐洲人普遍認為,這種演算法起源於印度。實際上,印度在七世紀婆羅門笈多的著作中才開始有分數運演算法則,這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中介紹的法則相同。而劉徽的《九章算術注》成書於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與劉徽的時代相比,我們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數的最早使用 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介紹,開方不盡時用十進分數(徽數,即小數)去逼近,首先提出了關於十進小數的概念。宋元時期,秦九韶、李冶都將1863.2寸表示為,與現在的記法基本相同。到公元 1300年前後,元代劉瑾所著《律呂成書》中,已將106368.6312寫成

把小數部分降低一行寫在整數部分的後邊。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進小數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遠不如中國先進,如上述的小數,他記成或106368。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數的國家。 四、負數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術》中,已經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加減法則。劉徽說:「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這是關於正負數的明確定義,書中給出的正負數加減法則,和現在教科書中介紹的法則完全一樣。 這些內容出現在書上的《方程章》中,是為解方程(組)服務的,如該章的第八題是: 今有賣牛二、羊五,以買十三豕,有餘錢一千;賣牛三、豕三,以買九羊,錢適足;賣羊六、豕八,以買五牛,錢不足六百。問牛、羊、豕價各幾何? 其解法為: 術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十三負,余錢數正:次置牛三正,羊九負,豕三正;次置牛五負,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錢負。以正負術人之。 這里所說的意思就是:若每頭牛、羊、豕的價格分別用x、y、z表示,則可列出如下的方程(組):

然後利用正負數去計算結果。在方程的各項系數及常數項中都出現了負數,在世界上率先把負數運用於計算之中。 在國外,有很長時期認為負數是一種「荒謬的數」,被摒棄於數的大家庭之外。直到公元7世紀,印度的婆羅門笈多才開始認識負數,歐洲第一個給予正負數以正確解釋的是斐波那契,但他們已分別比我們的祖先晚七百多年和一千年左右。

五、二項式系數的規律的最早發現 在學習了多項式乘法以後,不難知道:

等等。那麼,上述等式右端各項的系數有什麼規律呢?

1261年,我國宋代數學有楊輝曾在他所著的《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給出一個「開方作法本源」圖(見下圖),把指數分別

為0—6的二項式系數—一列出,並且指明,「開方作法本源出《釋鎖算書》,賈憲用此術。」賈憲是北宋時期的數學家,生平不詳,大約生活在11世紀上半葉,這就是說,我國早在11世紀就已經認識了二項式各項系數的規律。現在,我們把這個規律簡稱為「賈憲三角形」。 在國外,直到15世紀,阿拉伯的數學家阿爾·卡西才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了同樣意義的三角形。 1527年,德國人阿皮亞納斯在其所著的一本算術書的封面上也曾印有這個二項式系數表。16、17世紀,歐洲還有許多數學家也都提出過類似賈憲的三角形,其中以帕斯卡最為有名,歐洲人把這種二項式系數表稱為「帕斯卡三角形」,但那已經是1654年的事了,時間要比賈憲晚600多年,就是與楊輝相比,也要落後近400年。 當然,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中國數學的「世界之最」遠遠不止上面介紹的五個方面。但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許多貢獻的偉大民族,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必將彪炳千古,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贊頌。

我們偉大的祖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作出許多傑出的貢獻。這些光輝的成就,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數學史上享有崇高的榮譽。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謂位置值制,是指同一個數字由於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例如,365中,數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這種方法表示數,不但簡明,而且便於計算。採用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以我國為最早。在考古發掘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發現13個記數單字,它們是:

用9個數字與4個位置值的符號,可以表示出大到上萬的自然數,已經有了位置值制的萌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算籌來進行計算。在籌算中,完全是採用十進位置值制來記數的,既比古巴比倫的六十進位置值制方便,也比古希臘、羅馬的十進非位置值先進。這種先進的記數制度,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數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光輝成就。

二、分數的最早使用 西漢時期,張蒼、耿壽昌等學者整理、刪補自秦代以來的數學知識,編成了《九章算術》。在這本數學經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數運演算法則。 從後來劉徽所作的《九章算術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術》中,講到約分、合分(分數加法)、減分(分數減法)、乘分(分數乘法)、約分(分數除法)的法則,與我們現在的分數運演算法則完全相同。另外,還記載了課分(比較分數大小)、平分(求分數的平均值)等關於分數的知識,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敘述分數的著作。 分數運算,大約在15世紀才在歐洲流行。歐洲人普遍認為,這種演算法起源於印度。實際上,印度在七世紀婆羅門笈多的著作中才開始有分數運演算法則,這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中介紹的法則相同。而劉徽的《九章算術注》成書於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與劉徽的時代相比,我們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數的最早使用 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介紹,開方不盡時用十進分數(徽數,即小數)去逼近,首先提出了關於十進小數的概念。宋元時期,秦九韶、李冶都將1863.2寸表示為,與現在的記法基本相同。到公元 1300年前後,元代劉瑾所著《律呂成書》中,已將106368.6312寫成

把小數部分降低一行寫在整數部分的後邊。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進小數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遠不如中國先進,如上述的小數,他記成或106368。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數的國家。 四、負數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術》中,已經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加減法則。劉徽說:「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這是關於正負數的明確定義,書中給出的正負數加減法則,和現在教科書中介紹的法則完全一樣。 這些內容出現在書上的《方程章》中,是為解方程(組)服務的,如該章的第八題是: 今有賣牛二、羊五,以買十三豕,有餘錢一千;賣牛三、豕三,以買九羊,錢適足;賣羊六、豕八,以買五牛,錢不足六百。問牛、羊、豕價各幾何? 其解法為: 術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十三負,余錢數正:次置牛三正,羊九負,豕三正;次置牛五負,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錢負。以正負術人之。 這里所說的意思就是:若每頭牛、羊、豕的價格分別用x、y、z表示,則可列出如下的方程(組):

然後利用正負數去計算結果。在方程的各項系數及常數項中都出現了負數,在世界上率先把負數運用於計算之中。 在國外,有很長時期認為負數是一種「荒謬的數」,被摒棄於數的大家庭之外。直到公元7世紀,印度的婆羅門笈多才開始認識負數,歐洲第一個給予正負數以正確解釋的是斐波那契,但他們已分別比我們的祖先晚七百多年和一千年左右。

五、二項式系數的規律的最早發現 在學習了多項式乘法以後,不難知道:

等等。那麼,上述等式右端各項的系數有什麼規律呢?

1261年,我國宋代數學有楊輝曾在他所著的《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給出一個「開方作法本源」圖(見下圖),把指數分別

為0—6的二項式系數—一列出,並且指明,「開方作法本源出《釋鎖算書》,賈憲用此術。」賈憲是北宋時期的數學家,生平不詳,大約生活在11世紀上半葉,這就是說,我國早在11世紀就已經認識了二項式各項系數的規律。現在,我們把這個規律簡稱為「賈憲三角形」。 在國外,直到15世紀,阿拉伯的數學家阿爾·卡西才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了同樣意義的三角形。 1527年,德國人阿皮亞納斯在其所著的一本算術書的封面上也曾印有這個二項式系數表。16、17世紀,歐洲還有許多數學家也都提出過類似賈憲的三角形,其中以帕斯卡最為有名,歐洲人把這種二項式系數表稱為「帕斯卡三角形」,但那已經是1654年的事了,時間要比賈憲晚600多年,就是與楊輝相比,也要落後近400年。 當然,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中國數學的「世界之最」遠遠不止上面介紹的五個方面。但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許多貢獻的偉大民族,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必將彪炳千古,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