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石潭記文言知識
擴展閱讀

小石潭記文言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07 05:56:29

㈠ 期末文言文復習 26《小石潭記》 答案 開頭是 一、基礎知識 如鳴佩( )環( ).....求各位大俠的答案吖

如鳴佩( )環( )
如果是求拼音的話:pe ,huan
如果是求意思的話:佩與環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小石潭記原文與翻譯: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也可為此「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注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與環都是玉制的裝飾品。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清洌 :清澈。冽:清涼(兩點水一般表示冷)。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為:作為 13.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翻卷。以:相當於連詞「而」,表修飾。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 16.青樹翠蔓(wàn),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色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晃、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之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8.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好像水都沒有)。空:在空中 19.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映現。徹:直照 20.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1.俶爾遠逝:又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 22.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潭西南而望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 2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彎曲前行,時隱時現。 25.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交錯。 26.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27.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悄愴,寂靜得讓人感到憂傷。邃,深。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透。 28.以其境過清: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 29.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景象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0.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31.龔古:作者朋友。 32.宗玄:作者的堂弟 33.隸而從者:我帶著一同去的。 隸:附屬。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34.小生:年輕人。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

譯文
從小山崗向西行走大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生的聲音。心裡因此而感到高興。砍伐竹子,開辟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水潭,潭水特別清澈透明。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池潭裡的游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可依靠的。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跟遊人逗樂。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過去,溪水曲曲折折,時隱時現。溪岸的形勢像犬牙般相互交錯,不能夠知道水的源頭。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有竹子和樹林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憂傷極了,幽深極了。因為這地方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記下小石潭的景色離開了。 一同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的兩個隨從,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㈡ 文言文大全 小石譚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編輯本段注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涼。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16.坻:水中高地。 17.嶼:小島。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1.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22.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 24.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5.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26.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7.樂:玩樂。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9.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30.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3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認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5.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37.龔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40.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編輯本段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清越響聲,(我)很喜歡聽。(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坻·像嶼·像堪·像岩。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重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飄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魚兒)獃獃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 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交叉錯雜,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緻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編輯本段文言知識
一、與《記承天寺夜遊》有異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游者相樂。
二、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古義:獃獃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三、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看見。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等於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岩。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那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緻」)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
六、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七、 虛詞的用法
而:1.譚西南而望 (表修飾,可以不譯,連詞) 2.乃記之而去 (表承接,連詞) 乃: 乃記之而去 (「於是,就」的意思,副詞)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譯,或譯為「而」連詞) 2.以其境過清 (因為) 3.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4.凄神寒骨 【形容詞使動用法(凄 使······凄涼)(寒 使······寒冷)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後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悄愴幽邃,凄神寒骨」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第29卷(中華書局1974年版) 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 《始得西山宴遊記》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並稱為《永州八記》

㈢ 小石潭記原文與譯文和重點詞語解釋

《小石潭記》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獃獃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注釋:

1、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

3、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

5、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6、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8、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

13、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

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1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3)小石潭記文言知識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後稱《永州八記》。

2、寫作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的記述了作者出遊、游覽、返回的全過程。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中還運用了移步換景,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生動傳神,窮為盡妙,意境幽深。

3、賞析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游記。作者借寫小石潭的幽深寂靜和清麗之景色,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小石潭記》鑒賞(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則。這篇散文寫的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小石潭。這個小石潭稱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麼勝景,只是一個無名小丘邊的小水潭。作者寫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證明了他沒有沾染上展覽美景的唯美主義的惡習。

從這一選材的價值來看,對於我們當今游記寫作也頗有借鑒意義。小石潭雖然名不見經傳,但見到它還是費了一點小周折:先見竹叢,耳聞水聲,卻不見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顯現,雖稱不上千呼萬喚,也可稱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見到小石潭。

真乃是曲徑通幽確實景象不凡。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現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頭又都是那麼姿態奇特,「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再加上古樹翠蔓的覆蓋,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靜感,彷彿不是人間的一個小天地。

而是傳說的佛國中的一塊凈土。 接著,筆鋒隨轉,由靜寫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這潭中魚也極為怪誕:一是魚居然可數,約有「百許頭」;二是「影布石上」,神態自若地「怡然不動」。這是繼續寫靜,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轉為寫動。其實在寫靜時已作伏筆,水中之魚不能不動。魚之靜止,正像電影中的定格只是某個剎那的顯示。這個定格過後,便見潭中之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魚,多麼富有人情味,這倒觸動了作者情懷。在此,這一「樂」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於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精神負擔很重,處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為何能「樂」?乃是因為離開了紛陳煩惱的官場這一是非、爭斗之地,在這里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凈化和復歸。

水之清,魚之樂,終於給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帶來了片刻的歡樂。清靜神樂是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現實是嚴峻的。在這「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環境中,作者感到「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樂畢竟是暫時的,而凄愴是永恆的。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或許更感到難受,或許更激起作者凄涼的聯想,因此形成了感情從「樂」到「凄」的大幅度滑坡。這一滑坡的表現也是立竿見影,覺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趕快離開,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

這篇散文歷來被人們譽為精品。它所以能成為精品,歸納起來有這樣兩條:一是作者敢於選擇亂石堆中的無名小石潭作為游記的表現對象,可見作者有過人的藝術膽量;二是作者在寫小石潭的景物時能駕馭自如地融進自己的感情。

景隨情遷,自然地形成一種凄情的藝術境界,這是作者高超的藝術智慧和藝術技能的表現。誠然,歸根結底還是一條,作者這樣一個人,巧遇這么一塊凈土,一拍即合,融為一體,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記》觀魚時寫魚「似與游者相樂」,也折射了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反映。文章寫「樂」。

聽到「如鳴佩環」的流水聲就「心樂之」,看到「往來翕忽」的游魚便以為「似與游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凄神寒骨」了,心裡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

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

㈣ 小石潭記文言文整理

第26課 小石潭記
一、重點字詞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篁huáng竹 心樂lè之 清冽liè卷quán石 坻chí 嶼yǔ
嵁kān 翠蔓màn 蒙絡搖綴zhuì 參差cēn cī披拂 佁yǐ然 俶chù爾 翕xī忽 寂寥liáo 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龔gōng 古 隸lì
(二)、解釋下列詞語
1.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 .篁(huáng)竹:竹林。 3.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玉佩、玉環,都是系在腰帶上的玉質裝飾物。鳴:發出聲響。 4.心樂之 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可翻譯成「喜歡」之:代詞,指佩環發出的聲音。5.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6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7.見:看見。 8.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洌 :水清澈寒冷。洌:清涼。 9.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為:作為 10.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1.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2.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蔽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絡:纏繞。差:長短不一。14.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上下,左右,光景 15.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空:在空中 。依:依託。1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布:照映,分布。 澈:透射。17.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18.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 19.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0似與游者相.樂:逗樂。 21潭西南而望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 2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蛇:像蛇一樣。斗:像北斗星一樣。見:看見。 23.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 24.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靜悄悄的。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使動用法)使……寒冷。 25.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 26.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景象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27.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28.隸而從者:我帶著一同去的。而:表修飾。 隸:隨從。從:跟隨,動詞。 29.二小生:兩個年輕人。生,對讀書人的尊稱。
(三)、古今異義
1、崔氏二小生 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名稱,扮演青年男子。
2、乃記之而去 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與「來」相對。
3、聞水聲 聞: 古義:聽到。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不可久居 居: 古義:停留。 今義:住。
5、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 古義:大約。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影布石上 布:古義:映照,分布。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四)、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3、清:(1)清澈。(水尤清洌);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6、樂:(1)以…為樂,喜歡。(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1)因為。(以其境過清); (2)而。(卷石底以出); (3) 用,把。(全石以為底。)
8、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9、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0、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岩。)
(五)、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 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 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10、心樂之。樂: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1、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隨從,跟著。
(六)、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我」)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二、重點句子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裡很是高興。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 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獃獃地一動不動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參差不齊,無法知道水的源頭。
7、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徹骨,幽靜深遠,到處都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8、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地方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題字離去。
9、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靈活。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學家。字子厚,因其出生於河東,故又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其人文名遠播,與韓愈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和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七人並稱「唐宋八大家」。他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寫下了多篇連續性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本文是第四篇。其作品有《江雪》《捕蛇者說》《黔之驢》等。
四、閱讀練習題
(一)、理解性默寫
1、直接寫潭水的語句是:聞水聲,如鳴佩環,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間接(側面)寫潭水特點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
3、文中 隔篁竹,伐竹取道可看出小石潭人跡罕至:
4、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麼?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5、抒發作者抑鬱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6、摘出有關寫「魚」的句子:⑴ 魚靜態的句子:佁然不動
⑵ 魚動態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⑶ 魚情態的句子:似與游者相樂。
7、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聞水聲,如鳴佩環。
8、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9、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 似與游者相樂
11、第一段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小石潭周圍極幽極佳的景緻。
(二)、回答問題。
1. 課文按什麼順序寫? 游覽順序: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2. 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麼特點? 幽靜。
3.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4. 主旨:本文通過寫景,把景物與心情(寓情於景)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透露出了自己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的心境。
5.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側面寫水)。
6、「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亦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優傷、悲涼的心境。
7、寄情山水,排遣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帶來的悲涼、抑鬱的心情。
8、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本段用側面描寫來寫水。運用動靜結合,用魚兒的清晰可見,「皆若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等來突出了水的清澈。
9、潭上有什麼景物? 水清、石奇、樹茂、魚歡、境靜
10、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一『樂』一『憂』怎麼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他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環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凄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11、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麼辭格?(第一段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合的寫法。辭格:比喻。)
1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為什麼這么清澈? 因為有游魚的活動,周圍竹樹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為底
13、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游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寫魚,對水隻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美畫面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了。
14.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遊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5.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這里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16.選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寫十分精當,請結合作者的經歷談談你的理解。
這段景物描寫既寫出了小石潭環境凄清的特點,也暗示作者被貶之後凄苦悲涼的心境。
17.古詩詞中,有許多像本文一樣將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繪中的名句,請寫出你最喜歡的相連的兩句,並簡要賞析。
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用「隨」「入」兩字將「山」、「江」、「平野」、「大荒」四個意象貫穿,抽繪出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抒發了詩人離家漸遠、鄉情漸濃的思鄉情。
18.第一段從哪幾個方面寫小石潭的特點?
四個方面:(1)水特別清澈;(2)以整塊的石頭為底;(3)潭岸岩石形狀各異;(4)岸邊綠樹翠蔓極其茂盛,秀麗多姿。
19、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從水之清、水中魚、水之源三個角度寫小石潭,寫水時,文中運用了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點。
20、以本文內容對對聯:上句:桃花源和平安寧 下句:小石潭凄寒幽靜
21、作者在文中是怎樣描寫魚的?在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繪出生動的畫面,並用上了擬人化的手法,突出了魚兒的活潑可愛。也表現了作者快樂的心境。
22、作者為什麼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答:因為潭底都是石頭,而且文中寫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為底」,所以將這個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2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在文中起何作用?答:這是揭示全文主旨、畫龍點睛的句子。它由景生情,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㈤ 文言文小石潭記翻譯

  1.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獃獃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並寄託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㈥ 小石潭記澤文解詞文學常識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獃獃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注釋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 環: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於「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岩: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獃獃地一動不動。佁然,獃獃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
[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 ,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
[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並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全石底以出;以,而。

文言現象

相似詞句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崔氏二小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前往,到某處。
3.聞:古義:聽到、聽聞。(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
5.布:古義:映,顯現。(影布石上)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許:古義: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數目不確定,等同於現今口語中常說的:「左右」「上下」。(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允許、准許。
7.佁(yǐ)然:古義:獃獃的樣子。(佁然不動)今義:靜止的樣子。
8.清:古義:凄清;冷清。(以其境過清今義)今義:清晰,清凈等。
9.以為:古義:作為(全石以為底)今義:認為等。
一詞多義
1.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2.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3.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通「現」,出現。(才美不外見)(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似與游者相樂)
7.以:(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詞,用把。(全(quán石以為底)
8.而:不譯,(1)表承接關系。(乃記之而去)(2)表並列關系。(隸而從者)(3)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2)環繞。(四面竹樹環合)
11.為:(1)動詞,作為。(卷(quán)石以為底)(2)動詞,成為。(為岩)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
5、俶爾遠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
13. 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
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1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逗樂。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我」)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彎曲。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
4. 心樂之。(省略主語「我」)我心裡感到很高興。
虛詞用法

(1)不譯,表承接關系。(乃記之而去)(2)不譯,表並列關系。(隸而從者)(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賞析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准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小石潭記》賞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復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游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裡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徵,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游興被激發了。「水尤清洌」「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
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三、文筆簡練,前後照應,結構緊湊
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里的寂寥、幽邃。前後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游記中的精品。
四、側面描寫,烘托景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游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鑒的特點。

㈦ 小石譚記。文言文,!加註釋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注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涼。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16.坻:水中高地。
17.嶼:小島。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1.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22.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
24.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5.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26.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7.樂:玩樂。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9.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30.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勢。(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3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認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5.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37.龔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40.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獃獃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緻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文言知識
一、與《記承天寺夜遊》有異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游者相樂。
二、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古義:獃獃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三、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看見。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等於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岩。

㈧ 《小石潭記》的古文詞解,文學常識。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w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編輯本段
譯文

從小山東面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激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裡感到很快樂。斬去竹子開出小道,往下看見一個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形成為坻、嶼、嵁、岩。青色的樹,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獃獃地不動,又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互相玩樂。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時隱時現。溪水兩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樹木環繞包圍著,寂靜空曠沒有人煙,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記下當時情景就離去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清澈見底的潭水
編輯本段
注釋

1從: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
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物。鳴:發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寒冷。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quán):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 嵁:不平的岩石。岩: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16.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翠蔓,翠綠的藤蔓。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來」。
18.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
20.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
21.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22.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樂:逗樂。
24.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2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26.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狀。(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其:那。
27.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28.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29.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
30.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31.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交善。
32.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
33.龔古:作者的朋友。
34.宗玄:作者的堂弟。
35.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36.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編輯本段
文言知識

一、與《記承天寺夜遊》有異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游者相樂。
與《與朱元思書》有異曲同工的句子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二、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
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
古義:獃獃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三、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出現。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等於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岩。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形容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形容詞,像蛇(爬行)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形容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樂。
五、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嬉戲。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緻」)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凄清。
六、寫作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七、 虛詞的用法
而:1.譚西南而望 (表修飾,可以不譯,連詞)
2.乃記之而去 (表承接,連詞)
乃: 乃記之而去 (「於是,就」的意思,副詞)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譯,或譯為「而」連詞)
2.以其境過清 (因為)
3.全石以為底 (用來)
為:1.全石以為底 (作為)
2.為坻,為嶼,為堪,為岩 (成為)
編輯本段
中心

本文通過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在寂寞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
編輯本段
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後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第29卷(中華書局1974年版)
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 《始得西山宴遊記》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並稱為《永州八記》

㈨ 馬說、送東陽馬生序、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相關的文言常識、文學常識、閱讀筆記

小石潭記
原文: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課文說明

一、整體感知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准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㈩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記承天寺夜遊,小石潭記,治水必躬親的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整理好的加分

《晏子使楚》

一、文言知識

1、通假字

聖人非所與熙也(「熙」通「嬉」,開玩笑)

縛者曷為者也(「曷」通「何」)

2、古今異義

寡人反取病焉(病:古義指辱;今義為疾病)

王曰,何坐(坐:古義指犯罪,今義為坐下)

3、一詞多義

使:晏子將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將兵(派)

聞:楚王聞之(聽說)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聽見)

謂:謂左右曰(對)

太守謂誰(是)

習:齊之習辭者也(熟練)

學而時習之(復習)

固:齊人固善盜乎(固:本來)

汝心之固(頑固)

4、文言句式

何以也(倒裝句。何以,即「以何」)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省略句)

5、整體感知:

《晏子使楚》這則古詩開頭即點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將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獻計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國後,楚王及手下按計劃上演一出誣齊人為盜的假戲,而機智、善變的晏子則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事實,用類推的方法進行反駁,挫敗楚王的陰謀。

6、文章結構:

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預謀侮辱晏子(發展)

晏子反駁楚王(高潮)

楚王低頭認輸(結局)

晏子:機智、善辯、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

7、寫作技巧:

展示了高超的語言藝術

晏子既要反駁楚王的誣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駁時,他「避席」以對,顯示其庄嚴的態度。但在說話時,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剛於柔,把十分確定的、反擊對方的語言,用模稜兩可、揣度、疑問的形式表達出來,用「嬰聞之」留有餘地,用「得無」「邪」等一類虛詞,使語氣變得委婉,既維護了祖國得尊嚴,又不至於使對方過於難堪,以致損害兩國關系。晏子在反駁過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顯示了睿智的思維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十分成功

晏子:機智勇敢、靈活善辯的政治家風度,不辱使命、有理有節的外交家風度躍然紙上。楚王:趾高氣揚、自作聰明、傲慢自大的神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窘態表現無余

《人琴俱亡》

一、文言知識

1、 一詞多義

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補牢(丟失)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逃跑)

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已:此已喪矣(已經)

懼其不已(停止)

已而夕陽在山(不久)

了:語時了不悲(完全)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清清楚楚)

絕:因慟絕良久(氣息中止)

以為妙絕(極點)

沿泝阻絕(斷)

群響畢絕(消失)

2、 文言句式

何以都不聞消息(倒裝句。何以,即以何)

二、整體感知

本文寫的時王子猷於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第一句寫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後寫子猷通過「都不聞消息」推斷子敬已經死了,但其說話時語不悲傷,給人們留下疑團;去奔喪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問;待盜悼念時,通過寫子猷擲琴,表現了對弟弟獨特的悼念方式,結尾「月余亦卒」,使我們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對「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於人世,到那時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見了。全文基調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結構內容

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篤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喪不哭;

取琴彈,不調擲地(琴亡);

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

四、寫作特色

1、人物形象刻畫得很有個性,主要是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運用得恰如其分,從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語言十分簡潔

全文寥寥數十字,把事情的經過寫得波瀾起伏,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子敬先亡、子猷問喪、子猷奔喪彈琴、子猷擲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節均展示得淋漓盡致,在情節的展示中,子猷痛悼愛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涼,令讀者唏噓扼腕,感嘆世事無常!

《小石潭記》

一、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去:古義為離開;今義為到……去)

2、一詞多義

樂:心樂之(以……為樂,有「感到」「覺得」之意)

山水之樂(樂趣)

醉能同其樂(歡樂)

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確的方法)

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以: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表承接,不翻譯)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戰(憑、用、靠)

以其境過清(因為)

為:為坻(成為)

不足為外人道也(向,對)

為宮室、器皿、人物(雕刻)

蔓:青樹翠蔓(蔓:莖蔓)

不蔓不枝(蔓:牽牽連連)

3、詞類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那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那樣)

心樂之(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二、整體感知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結構內容

小石潭記:發現小石潭——移步換景

潭中景物——特寫鏡頭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氣氛——寓情於景

記錄同游者

抒發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四、疑難問題:

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樂」和「憂」的情感?

樂與憂並不矛盾,這是柳宗元在特定背景復雜情感的流露。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之時,便隨友人游覽山水。在游小石潭時,作者被小石潭的清幽秀麗打動,於是,便產生了喜悅的情緒;但作者的情感主流是郁悶的,短暫的快樂之後,一旦看到清幽的景物,便睹物傷懷而產生「憂」的心緒。因此,「樂」與「憂」並不矛盾,它們極和諧地融入本文,使文章產生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2、文中的「小石潭」有什麼深刻的象徵意義?

小石潭景色清幽,秀麗奇異,但卻被世人忘卻,無人欣賞,又遠離塵囂,這正象徵樂作者懷才不遇、被人貶斥的處境,這也正是《永州八記》的一大風格,即用被遺棄於荒郊野外、不被人發現的美好景物象徵自身處境,從而表達作者復雜的情感。

3、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

作者以游蹤為序,採用移步換景、依序寫景的方法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後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後寫遠望(水源);最後概寫環境,引發感觸。

五、寫作特色

1、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細致加以描繪

2、借景抒情

《記承天寺夜遊》

一、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入:月色入戶(照進)

便舍船,從口入(進去)

欲:解衣欲睡(准備)

從民欲也(願望)

念:念無與樂者(想)

念鬼(考慮、思索)

交:水中藻荇交橫(交叉)

阡陌交通(交錯)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蘇軾在被貶謫於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這篇僅有80多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寺去照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緒。結尾「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更詩耐人尋味,意味無窮。

三、文章結構

月色入戶——交代時間、地點、原因(記敘)

月光澄澈——比喻修辭、動靜結合手法(描寫)

無人賞月——表達作者復雜的心情(抒情)

借景抒情

四、有人說,本人最有深意的句子都在結尾,你能作出解釋嗎?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是作者面對現實而產生的兩問,但均未置答,其意不言而喻,月色常有,竹、柏常有,但像「吾兩人」一樣的「閑人」卻不多啊!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試想,兩位有遠大抱負而又才華橫溢的有志之士卻被貶於黃州,空有一腔熱血而無處施展才幹,這是一種多麼可悲的「閑人」,但又能據「閑人」而娛於美好景色之中,脫離塵囂污濁,又士萬幸之事,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暢想平生,感悟人世,因此有這兩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更事作者多種心境的一種糅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坎坷,與友賞月的欣喜,漫步共敘的悠閑——種種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語言又凝練、含蓄、深沉、精美。

《治水必躬親》

一、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一:長煙一空(全)

既不可執一(一端)

既:既不可執一(連詞)

既克(已經)

勢:勢有曲直(這里指河流的形勢)

其高下之勢(形勢)

舉: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辦事成功)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被舉用)

二、整體感知:

文章開頭,用兩個「不可」,從反面強調不可偏執一端;接著引初下文,解釋不可偏執一端的原因,強調治水必須觀察、測量和廣泛徵求意見的重要性;然後用「是以……」一句,得出結論。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性,作者先用事實作論據,從正面講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接著從反面採用假設論證的方法說明治水不躬親、不清廉帶來的結果。全文論證嚴密,發人深省,警策有力。

三、文章結構梳理

論點:治水必躬親

論據:事可舉——海忠介「躬親」且清廉(正)——舉例論證

事不舉——好逸惡勞,計利忘義,遠嫌避怨(反)——假設論證 對比論證

四、這篇短文有何現實意義?

錢泳事清代人,他寫的這篇文章就狹義范圍看,主要闡述了「治水必躬親」,治水必清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觀點,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就廣義范圍看,它應具有更深遠的意義,不能將看問題的角度僅停留在「治水」之事上。在當今社會也應具有普遍意義,對於現今的情形來說,「治水」可能根本不成問題,因為我們國家國力強大,經濟力量雄厚,科技高度發達;但隨之而來也可能暉在奔小康出現一些新問題,作為人民百姓的領導者,無論身處何職,官居何位,都應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以人民為念,以國家為念,以民族為念,能吃苦耐勞,能清廉為公,為他人樹立良好榜樣,從而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永遠為人民崇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