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長城的知識有哪些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余處(座/段)。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20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長度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2009年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2. 關於長城的小知識 急!!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亘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里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跡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准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復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跡。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迴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一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參考資料:http://www.jxsyxx.com/cc/Myweb6/new_page_15.htm
3. 關於長城的知識有哪些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里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里。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裡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4. 長城的知識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5. 長城文化知識10條
長城文化知識如下:
1、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
2、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3、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4、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
6. 長城還有哪些有趣的知識
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 山海關長城: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 嘉峪關長城: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麵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里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檯子村境內,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7. 有關長城的一些知識
1.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戰國時期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王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2.有關長城的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3.關於長城的經典文學作品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登八達嶺*
沈用濟(清)
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
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
夕照沉千帳,寒聲折萬松。
回瞻陵寢地,雲氣總成龍。
*度嶺見長城*
丁澎(清)
嶺坂風回樹郁盤,長城如帶霧中看。
隨陽雁斷天疑盡,背日風高夏若寒。
滄海不沉秦女石,浮雲欲動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揮淚,況是親經行路難。
*登萬里長城*
康有為(清)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雲漢,連天萬里壓幽並。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臨江仙.登八達嶺長城*
萬立豐
不上長城非好漢,豈辭坡陡梯環?
山河表裡燦斑斑。千秋遺勝跡,萬國發驚嘆。
大隧車穿南北貫,翩躚鳳舞龍蟠,建成高速坦途寬。
秋高氣爽,四野有奇觀。
*長城謠*
席慕蓉
盡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盡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為什麼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雲 你的樹 你的風
敕勒川 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3.關於長城的成語
不到長城非好漢
雄關萬里
狼煙四起
烽火連天
兵臨城下
眾志成城
固若金湯
http://ke..com/view/2203.htm
http://..com/question/14220566.html
8. 關於長城的知識
:
城牆是組成長城防禦體系的主體部分,它是把阻止、據守及掩蔽等功能集中於一體的線式防禦工程建築物。它越山嶺,穿沙漠,過草原,經絕壁,蜿蜒綿亘於秦、漢北部的邊防線上。由於敵情、地形和任務等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段的構築情況也大不相同。
在騎兵便於機動、進攻的主要防禦地段,牆體一般較厚、較高,頂部稍寬,能容戰士在城牆上機動和戰斗,並築有較密的敵台。
騎兵機動困難的山地或有天然障礙、不便敵軍展開大量兵力進攻的次要防禦地段,牆體一般較窄、較矮,城牆頂部極窄,戰士不能在頂部機動或戰斗,城牆本身僅起障礙及屏蔽作用。
漢西河長城玉門關及今安西縣一帶的城牆,所用材料比較特別,是用流沙、碎石及蘆葦或紅柳枝築成的。主要原因是此處全系流沙小石子,但卻適宜紅柳生長。附近水泊一帶,還盛產蘆葦,用這些植物和沙石築牆,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它的修築方法,從現存實物遺跡看,是在沙漠中選定了牆體位置以後,先挖一不深的基礎槽,內鋪蘆葦或紅柳枝,然後鋪一層沙粒石子,在此之上,再鋪一層蘆葦或紅柳枝,如此層層上鋪,高達數米。每層蘆葦或紅柳枝,平均厚度為4—5厘米,沙粒石子厚度為20厘米。層層壓實之後,不易破壞,有些沙石與葦枝已粘結一起,經過鹼性鹽鹵滲透後,蘆葦不易腐爛,牆體相當堅固,而且柳枝及蘆葦等可以承受較大拉力,可防止城牆在風力作用下裂縫。因而迄今仍屹立於沙漠之中,氣勢雄偉,極為壯觀。
城牆修在山地陡坡時,坡下外側一面,壘石較高,坡上內側一面,則壘石較低,有時甚至沒有。在陡峭崖壁處,往往利用崖壁作牆體,稍加修築而成。在兩山夾峙的山口,則採用土石混合構築。
城牆修築在深山密林、山脊北側或戈壁灘上時,也有以壕為主、以牆為輔的樣式,如河北圍場西北的一段長城,當地稱之為「長壕」或「萬里長壕」,均為低於地面的壕溝,僅在壕溝南岸,以挖壕之土或採石堆積成牆。壕寬一般為5—8米,深1米以上,牆高1米以上,壕牆總寬在10—12米左右。修築在河岸、森林邊緣或地勢險峻等地區的城牆,有的也用木柵或鹿砦,即漢元帝時郎中侯應所說的「木柴僵落」。但這種牆體極易朽壞,現在已無遺跡可尋。
金界壕的組成結構情況是怎樣的?
界壕由濠溝、主牆(堤)、副牆(堤)、邊堡、壕堡組成。以壕和主牆為防禦戰斗的主體,城堡和邊堡是防守士兵屯住的地方。
濠溝和主牆,是界壕的主要部分。在主牆外面有長方形深溝,主牆的寬為8—10米,高為6—8米。它的頂部平坦,向敵的一方築有女牆,主牆用黃土夯築,但在沙地、山谷和石頭多的地方,則用石塊包砌,以增大厚度。
濠溝的深約為4—5米,由濠溝底部到頂部就有11—12米,相當於一般城牆的高度。壕溝是騎兵的主要障礙。
在主牆上構築有女牆、馬面、瓮門等設施。
馬面(敵台),在主牆上每隔130—150米即構築一個馬面,它比主牆稍高,突出部分的寬為10—12米,長約為12—15米。在馬面頂上蓋有板屋,是守衛人員休息的地方。馬面的作用是增強主牆的穩定性,並能居高臨下掩護主堤,使敵不易接近。
9. 小學生必知的長城知識
長城城牆
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建築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經絕壁,宛如一條巨龍,飛騰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萬里城牆把成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煙墩連成一氣,成為一項古代建築工程史上的奇觀。歷代長城的城牆建築形式、建築方法、建築結構都不完全相同。就是一個朝代的城牆也因地制宜,在建築結構和形式上各具特點。今以現存比較完整的明長城為例:
北京居庸關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完整,建築雄偉的一處。城牆平均高約七八米,凡是山岡陡峭的地方,城牆就比較低一些,三五米即可,地勢較平緩的地方,城牆就比較高一些。城牆內部比較低,城牆外部比較高,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阻止敵人的來犯,充分體現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原則。城牆牆基平均約六點五米寬,頂部只有五點八米,斷面上小下大呈梯形,使之穩定不易倒塌。在牆身里側的一面,每隔不多遠就有一個券門(用磚或石砌成圓形的拱門)。券門內有磚或石梯通到城牆頂上,守城士兵可由此上下。石砌的券門,其拱頂、門框、門檻大都是用石塊事先在石場內預制而成,運到現場安裝,以便利施工和運輸。城牆牆身用整齊的條石砌成,內部填滿石塊和灰土,非常堅實。
城牆牆頂,用三四層磚鋪砌而成。面上一層用方磚鋪砌,下面二三層用條磚鋪砌。用純白石灰砌縫,砌得十分平整嚴實,野草都很難生根滋長。十分陡峭的地方不便斜鋪磚塊,就是勉強鋪成了,也不便於上下行走。於是,就砌成梯道,以便上下。牆面上寬約四點五米左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排行並進。牆頂靠里的一面,用磚砌成高約一米多的宇牆(或叫女牆)。在靠外側一面用磚砌成高約兩米的垛口(即雉堞)。每個垛口的上部有一個小口叫做瞭望口,用來瞭望來犯的敵人。垛口的下部有一個小洞,叫做射眼,是用來射擊敵人的。城牆牆面上還有排水溝,用來排除牆面上的雨水,以保護牆身。排水溝外,有一個長長的石槽伸出牆外,叫吐水嘴,以防雨水沖刷牆身。
以上只是八達嶺的長城城牆構造,其他各地長城城牆的形式和結構種類很多。據調查,在東北的遼東長城就有用版築的夯土牆,利用自然地形在山脊上砌的石牆,用石塊壘砌的石垛牆,利用險峻山嶺,隨山順勢人工劈鑿的劈山牆,利用大山險阻作為障壁的山險牆,用柞木編制的木柵牆,用木板做的木板牆等七種。在嘉峪關還有利用山崖設立木榨的崖榨牆,還有利用地形挖成深溝放水灌滿以代替城牆的邊壕。玉門關漢長城則用紅柳枝條與蘆葦層層鋪砂石的城牆。在《漢書》上記載還有一種虎落、疆落的城牆結構,是用竹篾編制的,就地取材,豐富多彩。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