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因(初二歷史)
原有的國有企業體製造成政企不分,企業沒有自主經營權人事權,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企業沒有在市場中生產發展的本領,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自主創新的意願和能力很差。一句話原有的國企模式不適合對外開放環境下的市場經濟環境。(教材上概括的)
關於國企改革這里很復雜,要想了解實質情況,看看左大培教授的相關講座。
㈡ 淺析國有企業如何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
任何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員工,而員工的心理狀況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企員工一直都被外界評價為「福利待遇好,工作穩定」,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市場經濟的沖擊,國有企業員工的心理開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新形勢下,加強國企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從進行合理激勵、注重人文關懷、建立預防網路三個方面闡述如何管理員工心理健康。
關鍵詞:國有企業 員工 心理健康 合理激勵 人文關懷 預防網路
一、員工心理健康對國有企業發展的意義
員工心理健康是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大事。企業的發展需要凝聚廣大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哲學上講,人的行為是由意識所支配的,因此,什麼樣的心理狀況也就決定著員工在工作中有什麼樣的行為。
曾有企業管理專家做過實驗,員工在和諧健康的心理狀況下的生產能力比在心理不健康和諧狀況下的生產能力高出數倍。員工有健康和諧的心理,才能有成就感、歸屬感,才能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的財富是員工創造的,而員工的創造則來源於其心理。健康的心理儲存智慧和能力,並能將其轉化為生產力。
員工健康的心理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企業穩定的客觀需要。試想,如果某企業的員工心理扭曲,尋釁滋事,挑唆離間,甚至泯滅理性,放任報復,這樣日積月累,不僅會導致惡性不穩定事件,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一直提倡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就是指確保人健康發展。健康發展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因此,關注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也是對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的進一步理解。
我國是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經濟結構。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始終起著領軍、主導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產業結構戰略調整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覆蓋面逐漸擴大,給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相應的,國有企業員工在思想觀念、心理行為上也發現了諸多變化,他們的心理也日趨細密、復雜,甚至難以捉摸,而由此產生的一舉一動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因此,員工心理狀況是企業發展穩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決不能掉以輕心。而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無窮的效益,首先能使員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心,使員工更有歸屬感和工作熱情,能吸引更多的優秀員工;其次,通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實施,使員工壓力處於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由此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次,通過對員工的壓力水平進行即時性監控,並推薦適當的指導建議,促進員工隨時調整身心狀態,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二、國有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國有企業員工一直享受著「工作穩定,福利好,薪水高」的待遇,但是目前一份企業員工敬業度調查卻顯示,民營企業、外資合資企業、其他類型企業員工的敬業度較高,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員工敬業度最低。近幾年,國有企業員工的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以及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也日漸受到廣泛關注。
據國內權威機構調查,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有企業員工中,有25.04%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就是說每四個被調查者中就有一個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問題。同時,2.24%的被調查者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有22.81%的被調查者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的數據分析顯示,被調查者經常頻繁地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有:精神上的壓力;感覺不開心、郁悶;覺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擔當著有用的角色;精神萎靡,工作積極性不高。以國有企業中的供電企業為例,由於工作環境單一、惡劣,人際接觸面窄,還時常背負著安全生產壓力等,員工經常出現四類心理問題:一是生理耗竭,具體表現為身體的不適,職業病纏身;二是心智枯竭,表現為空虛感明顯、心力不足,自我評價下降;三是情緒衰竭,表現為激情的喪失、情感資源的乾涸,煩躁易怒,悲觀沮喪,深感無助,或有極度的自尊和敏感,焦慮症、抑鬱症和孤獨症等;四是價值枯竭,主要表現為工作的無意義、無價值感,工作效率低下,時常感覺到無法勝任。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工作壓力,工作環境,人際關系,職位變遷,福利、薪水的差異,家庭的和諧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其內在因素主要是國有企業員工比較浮躁,對本職工作的投入度比較低,很多人不甘於現在的工作,急於尋求事業的成功。而外因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國企的計劃執行體系和模式,與員工受到的激勵、創造型教育產生了矛盾,很多年輕人不適應國企的工作環境,導致工作投入度低;而且我們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觀念、信息都對年輕人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三、如何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
員工心理健康,就是員工有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主要體現在企業員工五大心理狀態,職業壓力感、職業倦怠感、職業方向感、組織歸屬感、人際親和感都是積極均衡的。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要採取靈活的方式,循序漸進。
(一)進行合理激勵
在現代工業管理中,物質激勵和精神鼓勵仍是一種重要手段。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會產生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種需要從低到高排列,只有在前一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才會產生後一個需要;在前一個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會顯示出激勵的作用。合理激勵,能有效激發員工的精神與物質慾望,推動企業和員工共同和諧發展。很多國有企業相繼建立了以員工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僅為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制度的保障,更為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撐。
1、分析員工需要,有針對性地實施激勵
同樣的激勵手段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需要。按照需要層次理論,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需要,所以,企業對不同的人必須採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也應採用不同的激勵手段。要想激勵員工,必須了解其動機或需求,找到激勵他們的因素,採取不同的激勵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
2、完善制度,實施科學的、公正、適當的激勵
在制定激勵制度時要體現科學性,企業必須系統地搜集、分析與激勵有關的信息,不斷根據情況的改變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激勵必須公正。一個人對他所得的報酬是否滿意不是只看其絕對值,而會進行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通過比較,判斷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對待,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工作態度。
(二)注重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人文關懷是一個大范疇,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關注員工的個人感受和需求,營造和諧溫暖的人文環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員工心理問題,充滿人文關懷的員工心理管理,能夠減少員工對組織的抱怨,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促進各部門、各層次員工間的溝通;提高員工士氣,改善組織氣氛。
1、開展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是目前國有企業管理者經常採用的方式,其成本低,方式多樣,而且有時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開展心理疏導,首先應當對員工心理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判斷員工心理屬於哪種失衡狀態。要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況,必須建立良好的員工訴求表達機制。國有企業應充分發揮職工代表、職代會的作用,增強工會的吸引力、凝聚力。有的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設立了總經理信箱,或者聘請了總經理聯絡員,為員工與管理者溝通搭建了橋梁。有的企業開辦了自己的博客、微博,為員工發表意見看法也提供了平台。總之,充分給予員工表達想法、袒露情感的機會和空間。這樣,員工在經過了一個發泄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的過程之後,接受疏導時就會比較冷靜。其次,要善於運用技巧,靈活開展心理疏導。要抓住各種易於被其接受的觀點和有利的因素,進行疏通引導;要以坦誠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幫助分析現實問題,避免對方猜測懷疑;不能空洞地勸慰,更不能敷衍搪塞,要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和特點給予不同的啟發和支持,如果當事者抱有敵意和採取攻擊行動,應採取適當迴避的態度,盡可能地忍耐、剋制,讓其他人員先去進行緩解工作。疏導過程中,還要注意通與員工建立一種相互信賴、相互鼓勵的關系,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從而鞏固心理疏導成果。
2、開展親情幫扶
有的國有企業建立了定期慰問制度和跟蹤幫扶制度,積極為員工妥善解決困難和矛盾;在重要節假日走訪慰問困難員工,發放困難補助;在遇到國家社會各種災情、難情和急需幫扶的患病員工,組織各級組織帶領員工捐款捐物,伸出大愛之手,把陽光和溫暖送給需要幫扶的群體。通過這些制度和舉措,使公司員工在幫扶中傾情奉獻,在奉獻中學會了愛與感恩,不斷提升心靈品級,養成了愛心奉獻、感恩報效的良好心態。
3、解決員工各種具體困難
企業不僅要認真傾聽員工心聲,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員工各種具體困難。對於員工的實際困難和合理的需求,要及時積極地進行協調,幫助職工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收入分配、醫療住房等實際問題,對幹部職工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幫助,精神上鼓勵,積極為幹部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增強大家的歸屬感、認同感。企業管理要用情感紐帶把全體員工團結起來,傾聽職工所言、關心職工所困、了解職工所思,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報企業的熱情。黨團組織要關心員工及其家庭成員遇到的緊急醫療救治、婚喪嫁娶、助學幫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現的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等各種實際困難,要採取有效手段,及時提供各種幫助和服務。制定完善配套的機制,使職工的合理訴求得到切實落實。這樣才能真正替員工著想,從而化解矛盾、減少沖突、維護穩定。同時,還要結合本企業的文化和現狀,以具體的事例和榜樣來教育和引導員工,幫助員工改正自己的不良心
態,達到內心的平衡。
(三)建立預防網路
在較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下,員工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是必然的,此時,就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建立健全員工心理健康預防網路,做到防患於未然。
首先,可以建立企業家庭聯動機制。在工作的班組設置心理健康員,組織參加外出培訓和企業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其專業水平。心理健康員的職責就是檢測所在班組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問題主動溝通,自己解決不了的求助於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工作部門,並跟蹤反饋受干預者的心理疏導效果,直至問題的解決。同時,加強與員工家屬的溝通,對員工家屬反映的員工心理、行為異常,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要營造有利於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積極健康、融洽和諧的內外環境,對提高職工控制和調節不良心理的能力,鞏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可以通過開展讀書創作、知識競賽、職工論壇、歌詠比賽、體育健身、攝影書法、美術繪畫等各種活動。優美、舒心的生活和人際環境能有效疏導員工心理,使員工內心趨於健康。
再次,要大力普及心理科學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科學知識,是搞好心理教育、培養職工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不熟悉、不了解心理科學知識,不能正確認識和解釋心理現象和問題,不善於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心理問題,不能有效發揮員工的心理潛能等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組織專家編制針對本企業員工的心理測試題庫,放在企業網站上,使員工可以隨時對自己進行測試,以檢測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或者定期邀請專業人士對企業員工做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開展一對一幫扶,使員工及時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總之,只有員工心理健康了,企業和諧穩定發展才有保障。企業管理者一定要加強對員工心理健康的管理,幫助員工築牢心理防線,培養健康情緒,這樣,國有企業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才能在改革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屹立不倒,穩步向前。
㈢ 2020年國企改革主要的方向是哪些
樓主你好,本人來說下,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第一年。前幾天中大咨詢的專家來咱們單位培訓講座有提到這個,之前國資委也在各種會議上講過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是這七個方面:
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入貫徹「兩個一以貫之」,推動董事會應建盡建,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大力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動國有企業積極統籌運用各類中長期激勵政策,著力提高企業活力和效率。
三是要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別是要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化經營機制,充分發揮非國有股東的積極作用。
四是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引導企業進一步聚焦實體經濟,。
五是要進一步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大授權放權力度,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
六是要大力推進「雙百行動」、「區域性綜合改革試驗」、「科改示範行動」等專項工程,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七是要進一步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高質量的發展,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㈣ 如何評價郎咸平,及他的影響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曾任沃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郎咸平作為世界級的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痛陳國企改革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弊病,質疑某些企業侵吞國資,並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國退民進」式的國企產權改革已步入誤區。引起巨大的影響,被稱之為「郎旋風」。
郎咸平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於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學術成果不僅被學術界和財務管理教科書廣泛引用,還為眾多的知名媒體所報道。其論文在美國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經濟學期刊》、《2002年美國金融學會期刊》發表,被專業學者、研究人員及《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廣泛引用,並且被收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2009年6月開始在廣東新聞頻道和廣東衛視頻道《財經郎眼》節目擔任主講嘉賓,另外還在每一期再邀請一位副嘉賓。《財經郎眼》是廣東電視台在2009年6月強檔推出的一檔具有鮮明郎咸平風格的聊天式新聞評論節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實現經濟學「生活化」、「媒介化」。這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檔在上星的衛視中可以看到郎咸平的節目。國內上的經濟熱門事件,表面上很意外,層出不窮,但是都離不開郎咸平提出的一些本質原因。郎教授的很多新觀點新思維,以及應對措施,值得重視。
�在一些國外的金融財務論文中常常看到Larry H. P. Lang 的名字,後來才知道是郎咸平先生。 以下對郎咸平在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做了簡單的統計,結果令人驚訝,僅僅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全世界經濟類排名第一),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經濟類排名第三),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類排名第一),《Journal of Finance》(金融類排名第二)等四本學術期刊上郎先生就發表了17篇學術論文(附錄列出了每篇論文的題目),內容涉及財務,內幕交易,企業行為,股權結構,公司控制等諸多方面。據統計,他在金融類期刊綜合引用率第一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面就一共發表了9篇論文(見表1,表1中不包括他在200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平均每年被引用38.11次,排名第38位(見表2),在表2中諾貝爾獎獲得者R·莫頓排名25位。
這一數字對外行可能不以為然。然而,學術圈內的人知道 這是非常驚人的,因為很多全美前五位商學院的正教授都難以做出如此豐富的學術成果(在國外,一般來說,在這些刊物上發表3篇論文就可以被評為終生教授),此外,據筆者統計,大陸還沒有任何金融學家在這些刊物上發表金融論文(實際上大陸目前很少有學者在國外發表金融學術論文)。
從這些著作的題目可以看出,96年以前郎先生主要從事一些基本理論和美國市場的研究。97後他的研究重點轉向亞洲和東歐,與世界銀行的一些經濟學家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有關亞洲和東歐公司治理問題的研究,這些傑出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如,研究東亞股權結構與控制的論文"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研究東亞大股東對小股東侵佔(剝削)的"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 研究東亞股利政策與大股東侵佔的"Dividends and Expropriation ",這些論文都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
由於傑出的學術成果,郎先生取得了很多名譽,他擔任了世界銀行和OECD的企業治理顧問,他的言論和觀點也在《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商務周刊》等應用刊物上發表,自從1986年在賓州大學Wharton商學院(世界著名商學院,去年多項排名世界第一)取得博士學位以來,他在Wharton商學院,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著名學府任教。
因此,郎先生可說是全世界最活躍的中青年財務金融學家之一,更是極少的既深解國際金融學理論又關注亞洲金融問題的專家,近年來,他耗費相當的精力於大陸股市,為建立一個健康法制的中國股市而四處奔波,甚至不畏得罪各類利益集團,其智慧,其勇氣,令人敬仰。
㈤ 在貴陽市市內申辦職業介紹所需要什麼手續流程
政府對私人職介所的管理。
(1)關於收費問題的規定
私人職介所很大的業務范圍是介紹藝術家、攝影家、保姆等,在3月27日前私人職業介紹所只能向用人方得到職業介紹成功費,不能從失業者身上得到費用,也不能向找工作的其他人員收取任何費用。但3月27日以後,聯邦政府規定可以從求職者身上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或叫成功費,原因是單向用人方收取費用限制了競爭,只考慮用人方,不考慮求職者,要公平競爭。私人職業介紹所收取了求職者費用後,就能維護勞動者的利益,但是收取求職者費用,要在職業介紹成功後再收取。不能在成功前收取。成功的概念是簽訂勞動合同,時間長短沒有限制。支付的成功費用高低視工作而定。事實上,極少數失業者到私人職業介紹所找工作,絕大多數還是到勞動部門的職介所找工作,因為勞動部門對求職者都是免費的,無論是失業者還是其他求職者。對私人職介所的管理有四條規定:⑴不超過最高收費標准;⑵不允許不合理協議,求職者可到任何一家私人職業介紹所接受服務;⑶信息管理要保密,不能把失業者的信息傳給別人,如失業者的檔案退還失業者本人;⑷對私人職介所違反規定的要有一定的罰款。
(2)實施優惠券,鼓勵私人職業介紹所為失業者找到工作。
為鼓勵私人職業介紹所幫助失業者找到工作,從今年3月27日以後,國家勞動總署實施了優惠券政策,私人職業介紹所幫助失業者找到工作,國家可以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的標准為:失業者失業時間6個月,補貼1500歐元,失業時間6-9個月,補貼標准為2000歐元,失業時間大於9個月,補貼標准為2500歐元。國家支付補貼手續很復雜,職介成功後,私人職介所可從國家勞動總署得到1000歐元補貼,剩下的,要看這個失業者工作崗位上是否能持續工作6個月,若堅持工作6個月,就把剩餘的補貼給私人職介所。失業者通過私人職介所職介成功必須符合4條:⑴繳納社會保險;⑵至少簽訂3個月勞動合同;⑶每個星期工作時間不少於15小時;⑷在同一公司工作不大於3個月。
從4月-7月,德國勞動總署共為3000名失業者發放了政府補貼,但這項政策宣傳不夠,在360萬失業者中,只有2%知道勞動總署的優惠券政策。這樣政策措施到2004年止,是否有效,看能否真正解決失業問題。
勞動總署反映取消許可證後,不能鑒定私人職業介紹所是否有誠信,現在正在跟私人職業介紹所協會談判,制定新的檢測標准,或發給證書,論證質量,以提高私人職業介紹所的服務質量。
二、支持企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是德國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重要做法。
巴伐利亞州有17萬平方公里,是德國最大的州,居住人口有1200萬,就業人口600萬,巴州在100多年前是農業州,而2001年國內總產值達到3570億歐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9億歐元,大大高於德國其他15個州及歐盟國家,第三產業產值佔67%。第二產業佔32%,剩下1%是第一產業(農業)。這一切主要歸功於巴州有許多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大中企業。
1、資助企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
巴伐利亞州交通部和科技部有5個大處計52個小部門,工作人員400人,主要負責交通經濟及技術,負責制定巴州經濟政策、結構調整政策和促進政策及經濟目標和框架,開發的項目,制定法律法規等,為中小企業、手工業、銀行交易所、旅遊等產業部門搞好服務。
做法一:讓傳統產業與新的產業聯系起來,讓研發成果用於生產中去。
去年巴伐利亞州投入了950億歐元用於研發產業,研發的產品用於生產,使巴伐利亞州經濟不斷發展,連續8年破記錄,不斷好於前一年。今年政府用於研發產品的投資已突破1000億歐元,巴州稅收2000年650億歐元,研製開發費用每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對研發產品原則上有企業出資研發,對基礎性研發產品由國家資助,重點發展信息通訊、環境保護、醫療、機械電子、生物科學和生物基因等產業。因為國家不可能創造就業崗位。只有企業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企業有活力,巴州的交通和科技部工作才是有成效的。巴州在德國失業率是最低的,2001年失業率5.3%,聯邦失業率7.4%。
做法二:為企業結構調整提供幫助。
結構調整不是主觀的,是不可逆轉的過程,國家如何為企業結構調整提供幫助呢?如巴伐利亞州與捷克交界處的紡織業發達,後來生產的紡織產品在世界上沒有競爭力,企業發現了危機,正在這時,企業用了研發的新產品,為飛機生產不易燃燒的地毯,產品銷售出去了,使這個企業有了競爭力,政府部門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創造就業崗位,國家不能長久創造就業崗位,創造崗位的企業,沒有僱主,就沒有雇員,政府資助企業,企業有了良好的發展,就能增加就業崗位。
2、通過私有化,引入競爭機制,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巴州共有50萬家企業,私營企業達99%,國有企業不到1%,目前主要分布在公交、地鐵、交通等部門,國有企業並不意味著國家管理,管理有企業內部形成,國家部門在監事會中有位置,對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這50萬家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每年銷售額低於5000萬歐元,員工小於500人),德國經濟部門認為私有化很需要,較成功的典範是德國電信,原來德國所有電信都是國有的,專門負責電信的是德國郵電部門,安裝每個電話由德國郵政負責,德國電話在歐州最昂貴的,後來,德國讓電信面向市場,讓電信私有化,讓外國電信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大量的外國企業進入了德國電信服務部門、價格競爭,使電話價格大幅度下降,服務有了改善,但德國郵政陷入了僵局,德國電信就裁員,裁員8萬員工,而新的企業僱用的員工達13萬,這意味著就業人數增加了,跟電信業務有關的價格比以前更好,人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家電信公司,現在國家在電信的股份不到1%。
巴州在經濟發展上有4點方針:⑴德國巴州是高工資的投資率,把成本降低,不增加成本;⑵盡可能讓企業私有化,減少國家參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增強中小企業活力;⑶重點擴大基礎設施,使基礎設施現代化;⑷盡可能幫助企業經濟轉換。總之德國政府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自由經濟,無政府經濟,強調社會福利,國家支持企業,讓企業創造就業機會。
三、注重勞動者技能提高,促進再就業是德國開展職業培訓的主要特點。
我們在紐倫堡考察了巴伐利亞職業進修中心,這是一家企業性質的培訓機構,是由巴伐利亞州企業家支持,同慕尼黑管理培訓學院同屬於一個慕尼黑管理培訓國際有限公司的兩個子公司,該中心建於80年代初,在巴伐利亞州共有27個培訓基地,設有180個培訓點,工作人員1800人,不含聘用人員,整個培訓中心與當地勞動部門很好的合作,主要任務為失業者提供培訓。
德國在培訓中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培訓與就業結合;二是培訓與提高勞動者素質技術相結合,使培訓在失業者與公司(用人單位)之間建立橋梁和紐帶,通過培訓重新回到就業崗位。例如為解決年輕人就業,該中心與紐倫堡勞動部門共同制定青年人就業問題方案,針對青年人在學校沒有學習技能而開展技能培訓,對不上大學而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開展職業培訓,最快解決就業問題,一方面開展理論培訓,另一方面又教育他們如何找到崗位,計劃是這樣實施的,青年在培訓中心待一年,先上課,後到小型工廠進行實踐培訓(如廚房安裝設備等)。另一個培訓措施是提供公司的培訓基地,有的可以在培訓基地直接就業,也有的可在培訓基地實習,使學到的知識鞏固,提高參與市場就業的成功率。
另外,針對成年人,包括工程師、技師、軟體開發人員也開展培訓,當然也包括失業者,總之採取這些培訓措施,提高他們的素質,讓他們回到就業市場。當然各種培訓措施內容不同、時間不同,最短12周,最長2年。讓他們重新就業這工作不是一帆風順的,需作出努力,主要跟勞動部門合作。對失業者不收取培訓費用,從聯邦勞動部門得到培訓資助,勞動部門最終的評判培訓成果的標準是:失業者回到就業市場,找到工作。失業人員在培訓中心培訓所用的生活費問題,由聯邦勞動部門給職業培訓實習基地,若培訓11個月,80%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前11個月失業人員可在培訓中心領工資,錄用後,由招用單位負責發工資。
可見,巴伐利亞州職業進修中心培訓投入大、人員多、基地多、培訓點多,正由於這樣培訓體系,使勞動者素質提高、技能提高,充分發揮培訓在促進就業中的積極作用。
四、工商協會在創立公司、鼓勵創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期間,慕尼黑工商協會茲派冷先生向我們介紹了巴伐利亞州工商協會的工作情況,工商協會工作范圍主要是創立公司,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德國由82家工商業協會,工商業協會按地區劃分,慕尼黑的工商協會成員有24萬家企業,參加領導協會的約3000家,慕尼黑的工商協會隊伍龐大,是德國最大的工商協會,協會有三個職責范圍:
1、從國家得到任務,為國家服務,職業服務、職業培訓等,在職業培訓上,工商協會主要是指定考試內容和出考試題目;其次對公司(即用人單位)進行測試,看公司是否有能力培訓學徒,還有一方面是為公司辦免稅和擔保,如有的公司要辦展會,把機器托運到中國去,可以為其申請免稅,作擔保等。
2、所有協會的利益代表者;
3、為協會成員作咨詢,提供信息,比如:創立公司等。
82個工商協會都是相對的獨立實體,每個公司都是對一個地區負責。82個工商協會資助,建立了德國工商協會的總部,工商協會不從國家那裡得到資助,經費來源點從工商協會的企業、公司得到資助,工商協會需要公司資助,每個公司可以選擇加入哪個協會,工商業協會就從這個公司得到錢,交的協會費用是按公司盈利的百分比來繳費,每2年要進行選舉工商業議會。目前在工商業議會內有90家企業,在上面還有一個政府機構,有10家公司組成,這10家企業是制定工商業的政策,工商業范圍內的目標,促進行業發展等,目前在慕尼黑工商協會工作人員有440人,具體職責范圍有三項:一是培訓,二是再培訓,三是對外經濟方面,如免稅等。440個工作人員分成四個部。①培訓部:主要培訓剛畢業的學生;②再培訓部;③對外經濟部;④產業部(貿易部、交通部、第三產業部,包括全國各個經濟部門)。
手工業不在內,手工業有手工業協會,慕尼黑的手工業協會管理著2.5萬個企業。
產業部按門類分:工業類2.4萬,貿易類8萬,交通類1.4萬,服務類11.5萬,餐飲業1.5萬。對每個門類專人負責創立公司和對創立公司的服務。創立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由職業者,包括醫生、工程師、開業前,必須由完整的職業培訓,受到這方面的教育,學過這方面專業,其他約90%可以不要培訓就開業。另一類是手工業者,由手工業協會負責。
德國的失業人員中有15%走上了自主創業道路,國家希望失業人員走上自創之路,創立公司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人力資源和資金。在人力資源上對創業者開展培訓,培訓創業中應具備的知識。對自創者,工商協會制定考試計劃,出試題等,培訓機構實施培訓計劃。在資金上,提供創業貸款,自創者向當地銀行或國家銀行申請貸款,提交申請必須寫明三點:一是人力資源如何、二是創業方案、三是有多大困難和風險。銀行在貸款前必須由當地工商協會進行評估,工商協會的評估看兩個方面:
⑴判斷人力資源怎樣?有無業務知識,具備開公司其他知識(核算),如果不具備,不能貸款。
⑵辦公司的方案,自創者是否經過市場調查、了解競爭者,是否有具體計劃,營業額多少,若拿不出計劃、銷售額、純利潤等,也不能貸款。
通過國家貸款的自創公司,5年後的成活率最高,據調查:全靠自己錢來自創公司成活率61%,靠私人銀行貸款的自創公司成活率70.6%,靠國家銀行貸款的自創公司成活率96.6%。國家貸款的激勵機制是國家對獨立創業者的幫助,解決失業人員的就業崗位,但不是每個自創者都能得到貸款,據了解,國家貸款的自創者比例為7%。
工商協會對自創者提供服務都是免費的。首先給每個創業者發一本小冊子《成功創業之路》,材料中告訴你怎麼辦手續,提供什麼服務,如何注冊等。其次開展講座:我怎樣走上自創之路,女性怎樣走上自創之路等。工商協會對自創者服務的職責范圍有三項:一是進行普遍性知識傳遞;二是咨詢指導,對自創公司的方案提出建議;三是教練培訓,對引以自豪的項目進行講評,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對教練培訓,國家每年給予每人200歐元的補貼,教練培訓很重要,可以幫助自創者作市場分析,收費比較高,但自創者只需承擔20%,其他由工商協會補貼80%,這項措施非常有效。
五、建立創業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工作場所的經驗很值得我國學習。
我們參觀了慕尼黑的創業管理中心,這個創業管理中心有3個創業中心,1個技術中心,共有30名工作人員,其中管理人員15名,水電等輔助工15人。這是一個專門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工作場所,創業中心所在地原是1868年建造橡膠輪胎廠,84年工廠搬遷了,慕尼黑政府買下來,進行改造,成為今天的創業管理中心,創業管理中心實行股份制管理,其中99.2%是慕尼黑政府投資,巴伐利亞州的工商協會股份佔0.4%。創業管理中心是個聚集地,很多中小企業在這里謀生,2000年有233家,出租面積5.4597萬M2,從業人員1800人,特別是技術中心(或叫科技園),以很低的租金給創業者,讓他們在約20-40M2的地方創業,創業後,離開技術中心,起到孵化的作用。在慕尼黑創業管理中心落戶的233家企業,有40家是獨立創業者,在這些創業落戶的最大優勢是:其一租金廉價,創業者可以長時間租用。其二:創業者可以在這里24小時工作,周六、周日也可以工作。其三:基礎設施配套,如電梯、方便供貨商、廠房高度,適合生產等。政府之所以要投資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如印刷廠。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噪音大、廠房大,在這里很受歡迎;又如展台公司,物流量大、容量大;還有測量儀器製造等企業,需24小時供貨等,這些企業都可以在這里落戶。其四:創業中心還為入租的公司企業提供英特網服務平台。
創業管理中心的管理者是物業管理者,負責房屋的出租、維修,前期政府投入,以後自負盈虧,在管理中盈利的話,還要還政府投資。
創業中心很受創業者的歡迎,100%出租,對進租企業的選擇標准;主要看中小企業是否在危機中,存在危機感,有發展前景的優先選擇,目的是讓企業存在,保證崗位,保證稅收。
六、幾點建議:
1、強化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德國的勞動就業服務體系較健全,一是就業服務機構從業人數多,占整個從業人員的0.5‰;二是就業服務機構作為政府的公益事業,免費為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就業服務,就業服務機構人員的工資收入由政府財政支付;三是蓬勃發展的私人職介所對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有力補充。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市場導向的就業服務體系,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初步構建了以勞動力市場建設為主線,以市、區、街道、社區三級政府四級網路為載體,以民營私營等多元化職介機構為補充,以農村勞動力市場為平台的城鄉就業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建議盡快落實市、區、街道就業服務人員機構及工作經費,出台對私營、民營職介所的規范管理辦法及加強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建設的意見。
2、加強對技能人才的培養,使培訓更貼近市場。 德國在培訓上十分注重與就業的結合,培訓機構都有自己培訓的實習基地,同時注重對青年人技能的提高,目前我國就業的矛盾,除總量矛盾突出外,不可忽視的是結構性矛盾,尤其是技能人才奇缺,建議借鑒我國上海等地做法,實施失業青年培訓見習補貼計劃,建立青年技能實習基地,加快對青年藍領人才的培養,改變現在人才的畸形發展,緩解結構性矛盾。
3、不可忽視工商私營協會鼓勵自主創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為自主創業者建「創業園」,營造自主創業的社會氛圍。 德國的私營協會在鼓勵自主創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要形成全社會關注就業的合力,工商私營協會的工作十分重要,很值得我國學習。德國的創業中心做法也很好,在國企改革中,有許多閑置廠房、設備,也可搞個「創業園」,以廉價租金吸引自主創業者,培養更多私營業主、小老闆,帶動更多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㈥ 如何製作檢察機關推進國企改革發展專題預防活動方案
為了提高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能力,按照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要求,齊齊哈爾市兩級檢察機關全方位、多角度出發,順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方式,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正確處理依法監督與創新發展的關系,積極探索法律監督的新領域。
一、創新工作機制,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普法效能
為了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提高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能力,我市兩級檢察院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依法治市工作更趨規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涉檢訪案件排查化解機制,加強對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處理。對於可能引發上訪問題的敏感案件,承辦部門和承辦人在提出處理意見時,採取釋法說理、息訴罷訪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涉檢信訪案件的發生。結合領導包案制、信訪代理制,定期接訪、預約接訪、下訪巡訪、聯合接訪等形式,堅持有理推定原則,主動深入到涉檢信訪問題突出的地方聽取群眾訴求,解決群眾訴累。2010年,兩級院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389件,其中來信202件,來訪187件;檢察長共接待來訪72件263人次,批辦389件,妥善處理和化解重大集體訪16件。
二是建立職務犯罪預警管理模式,推動預防工作新發展。全市兩級院按照打防結合,預防為 主的工作方針,2010年開始,通過建立信息庫、預防單位分級管理及職務犯罪預警等工作,控制和減少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預防部門按照信息種類編制預防信息庫,定期分析研究預防信息,為建立預防單位分級管理、發出職務犯罪預警信息提供可決策的基礎數據。預防單位按照一定標准分為已發案單位、易發案單位以及一般預防單位設定紅色、橙色、綠色警示級別,分別代表職務犯罪發案單位、職務犯罪易發單位、職務犯罪預防一般單位。根據不同單位的不同警示級別採取預防措施,有針對性的開展預防工作,既降低預防成本,又增強預防實效。今年開始,市院預防處與技術處聯合開發建立信息化資料庫軟體系統,達到預警級別的單位自動顯示相應的代表顏色,避免手工操作造成警示的偏、漏。同時,兩級預防部門有序地開展各種預防機制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以期法律監督和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三是健全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機制,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齊齊哈爾市檢察機關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的青少年犯罪工作機制,為了體現「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減少青少年犯罪,避免青少年犯罪的重復發生,市院偵查監督部門制定《齊齊哈爾市人民檢察院青少年維權崗工作制度》,根據青少年維權工作特點,規定了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制度》、《專人辦案制度》等多項制度,使青少年維權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建華區院積極發揮青少年維權崗的作用,為市第二中學兩千多名師生做了題為《珍愛生命遠離暴力》主題報告會,從暴力犯罪特徵入手,通過五個比較典型的真實案例,有針對性地講解如何提高對校園發生暴力犯罪的警惕,如何防止和發現校園暴力犯罪可能出現的苗頭及出現後如何防範等等,受到師生的歡迎。梅里斯區檢察院成立了「青少年普法宣講團」,在新生開學之初,走進了梅里斯區一中、二中,為新生進行普法教育。龍沙區院被省院確立為全省社區矯正試點單位。拜泉縣院積極探索適應檢察機關社區矯正的新方式,已初見成效。
二、優化工作模式,促進檢察機關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科學發展為了展現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我市兩級檢察院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強化基層作用,延伸普法范圍。全市16個基層檢察院均設立了「檢察工作站」和「檢察聯絡室」,搭建「檢察進基層、維穩近群眾」的「綠色平台」,作為檢察工作的延伸和補充,引導群眾依法維權,接待群眾來訪,變上訪為下訪。泰來縣院還實行預約接訪制、點名接訪制和定期接訪、一年就接待群眾來訪70餘人次,提供法律咨詢22次,化解社會矛盾糾紛12起,取得了良好成效。富裕縣院在按照省市院要求建立了三個檢察聯絡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一個「便民利民流動檢察聯絡室」,遇到發生敏感案件或可能激化新矛盾的群體性涉檢信訪案件,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昂昂溪區院研究制定《昂昂溪區人民檢察院關於設立檢察聯絡室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確定檢察聯絡室的職能。明確檢察聯絡室要積極承擔維護百姓信訪民主權利和促進信訪法制化的雙重責任。我市兩級院不斷探索實行「信訪代理制」的有效途徑,拜泉縣院、鐵鋒區院作為試點已經全面展開,積累了經驗。
二是依託單項活動,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全市兩級檢察院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在「五五」普法期間,每年六月下旬利用「舉報宣傳周」活動進行法制宣傳,2010年6月21日至6月25日,市院和龍沙、鐵鋒、建華區院聯合在永安大街、民航路、龍華路和中華路進行「依靠群眾,反腐倡廉,服務大局」主題法制宣傳。同時還積極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深入各單位舉辦普法知識講座。幾年來,我市兩級院在各單位共進行普法知識講座300餘次。其中,2010年講座50餘次。建華區院2010年專門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三進三幫」活動,深入文化街道辦事處學府社區,進行普法宣傳,針對學府社區辦公條件比較困難,特別是在電子信息化應用方面比較落後,為學府社區無償提供電腦幫助其建立電子閱覽室。為青少年開通綠色網吧、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起到了推進作用。堅持將深入社區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幫助社區建設,助社區成百姓之家,把檢察工作貼近民生、貼近群眾,為人民服好務,抓出實效。
三、突出工作宗旨,密切與群眾聯系,加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屬於國家機器,我國的國體決定了檢察機關人民機關的性質,其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
一是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將加強群眾工作納入了「十二五」時期工作要求。我市兩級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宗旨,自覺把群眾工作貫穿檢察工作全過程。同時,強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找准了工作結合點體現檢察機關的人民性,充分認識群眾工作重要性,提高全體檢察幹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市檢察院將群眾工作納入「十二五」時期工作要求,並將「牢固群眾觀點、完善群眾工作機制、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正式寫入全市檢察長會議工作報告。把做好群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解決群眾問題,化解群眾矛盾作為檢察機關的重要工作。
二是強化依法治市,千方百計從根本上解決影響重大的集體訪案件。全市兩級院對一些上訪多年,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堅持重點案件重點辦,市院成功處理了上訪十多年的龔立文、胡彥發涉檢訪案件。依安縣王某等集體上訪,請求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的權力,如檢察機關解決不了,將集體進京上訪。依安縣院經了解得知,原建築公司80多名下崗職工在企業轉制過程中因買斷得不到合理補償而與企業形成矛盾,四處上訪,要求給予補償。該院反瀆職侵權部門立即進行初查,因企業改制,檔案滅失,證據不足,無法立案偵查,但沒有簡單答復了事,縣檢察長親自出面協調,依據法律規范經反復做原法人代表和現企業法人代表的工作,雙方終於簽訂補償協議。企業同意一次性給予84名下崗職工總計80餘萬元的經濟補償,並且同意為職工一次性補齊自1996年至2004年的養老保險費。目前,84名下崗職工徹底息訴罷訪。
三是強化依法治理,以解決群眾困難為出發點化解民生問題引發的矛盾。對於失業、佔地補償、拆遷安置、物業管理、農民工工資、環境污染等民生問題引發的矛盾,以解決群眾困難為出發點,執法與普法相結合。昂昂溪區院對朱某、王某收受低保戶賄賂案的成功辦理,避免新的涉法訪發生,也讓廣大群眾對如何保護自身權益有了更深刻認識。我市兩級院始終堅持依法治理,將群眾利益擺在首位,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解決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通過直接與群眾溝通、協調、講解法律政策,我市兩級檢察院建立了與群眾友好聯系,增強了普法工作效果,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