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兒童心理健康小知識
擴展閱讀
txt歌詞怎麼寫 2025-01-16 08:26:47

兒童心理健康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07 00:51:54

『壹』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准,並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

『貳』 小學生心理健康內容簡短有哪些

小學生心理健康內容如下: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

2、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

3、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4、情感教育,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洩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

5、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6、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1、現實性原則

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都缺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因此,各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實際的教育能力、學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發展性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面向全體、注重發展」,選擇具有普通意義和有代表性的主題內容,從而有效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預防、促進」的功能。例如,中學應當把青春期教育作為核心內容來抓。

『叄』 有關心理健康的小知識

心理健康:以個人能否適應環境來劃分健康與不健康,是最普通的一種觀點。

若一個人對環境適應良好,則此人的心理就健康,如果適應不良則不健康。醫學上對人的身體健康已經有了比較客觀的指標,但對人的心理健康,至今尚無公認的、一致的標准。我們根據國內外的有關資料,歸納出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的幾種心理特質,以加深對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理解。

1.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人,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自己的友伴,樂於與人交往。在與人相處時常表現出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幫助和諒解等。他不僅能悅納別人的長處,也能寬容別人的缺點。

2.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客觀地評價別人,更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接受自己。他能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努力改正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努力獻身於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理想。

3.健康的情緒體驗
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康的情緒體驗。他的情緒狀態是由適當的原因所引起,情緒反應的強度於引起它的情景相稱,情緒持續的時間隨客觀情景而轉移。他既有愉快、喜悅、歡欣等積極的情緒狀態,也有憤怒、恐懼、焦慮等消極的情緒狀態,但積極的情緒體驗常多於消極的情緒體驗,經常能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

4.熱愛生活,樂於學習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熱愛生活,樂於學習和工作;在學習和工作中總是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竭盡全力獲取最大的成就。

5.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能客觀地反映現實,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現實。他既能正視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又能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妥善地解決;對於挫折也能採用成熟的、健全的適應方式加以解決,決不企圖逃避。

6.行為正常,人格完善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行為的內在反應和外在表現是一致的;前後行為是一貫的、統一的;行為反應的強度和刺激的強度相一致。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和諧統一的人,被稱之為「人格完整和諧」的人。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總是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和變化具有一些年齡階段性。處於同一年齡階段的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於同年齡大多數人相符的心理行為特徵。

*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指軀體上沒有疾病,還應當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健全與最佳狀態。

* 現代科學家研究已揭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辯證統一的關系。

* 因長期的不良情緒的作用而導致器官功能的失常或組織的損傷的疾病,現代醫學稱之為心身疾病。

* 我國古代醫學早就提出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致病的理論,認為心身是統一的,與近代西方的心身醫學理論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

『肆』 心理健康小知識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主要包括以下特徵: 智力正常; 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識良好; 思維與行為協調統一; 人際關系融洽; 適應能力良好。

為什麼說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當身體或心理某一方面產生疾病時,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健康的身體使人精力充沛、行動迅速、思路清晰、心胸寬廣、情緒良好; 健康的心理反過來能使人體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提高免疫力,同時正確認識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正確指導身體鍛煉,自覺調整作息時間,使身體各系統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 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 有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 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 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 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 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 能保持自己的個性, 有個人獨立的意見, 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伍』 心理健康小知識資料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它預示著一種持續且積極的心理狀態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定位清晰認知,並以此應對日常生活壓力,對社會、家庭有貢獻有價值。
我國將心理健康概括為: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很多研究證實,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和。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指數與社會孤立、暴力傾向、人際關系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負面問題存在著微妙的關聯。
如何改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改善心理健康狀況,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至關重要。
1)健康的飲食習慣:多食五穀雜糧+水果蔬菜
健康、均衡的飲食有益於身體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能夠保持體重、預防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等)。當然,它對於我們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大腦獲取充足的營養,才能保持良好的運作。
現在老齡化問題日趨明顯,隨著年齡增長,中老年人更得保持均衡、清淡的飲食結構,對於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在內的慢性疾病有著很好的預防作用。2014年,英國華威大學醫學院Saverio
Stranges團隊在BMJ期刊發表一篇文章證實,每天食用五份以上不同種類的水果和蔬菜有益於身心健康。
2)規律的運動習慣:適合體能+循序漸進+持久規律
與健康飲食一樣,有規律的運動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樣很重要。現在都市化生活節奏快,人們常常長時間久坐室內,對身體造成負擔的同時,對心理健康也會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
大家可以以散步作為主要的運動方式,而且老少皆宜。此外,有研究還證實,當散步與集體結合會產生奇妙的效果。例如參加戶外步行,鍛煉的同時不僅可以改善心態,還有利於積極預防一些常見類精神疾病。
運動除了要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鍛煉項目之外,還要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養成規律。定時鍛煉身體,才能夠持久性的對身心產生積極的效用。
3)優質的睡眠時光:深度睡眠
有科學家證實,每天睡眠少於5小時,會增加患精神類疾病的風險。即便是輕微的睡眠問題都會對健康產生損害。長時間缺少睡眠易累積精神問題。
養成規律的作息制度,特別是周末或者假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從而才能保證睡眠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咖啡因以及高糖食物會擾亂睡眠。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通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找興趣相投的朋友參與各類興趣班和活動。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文娛互動為主,在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加彼此的互動。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應付各種壓力!
帶著現實的目標啟程
也許,你會覺得上述食物、鍛煉、睡覺都是老生常談。可是,既然道理都懂得,為什麼還有不少人難以付諸行動呢?專家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對心理健康有益處的目標,在漫長的健康道路上有所動力地堅持下去。
此外,目標需要提早設定,同時,將飲食、運動、睡眠等目標告訴家人和朋友,形成監督作用,每周或者每天記錄目標完成的情況。
做健康管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管理是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集體和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風險評估是健康管理過程中關鍵的專業技術部分,並且只有通過健康管理才能實現,是慢性病預防的第一步,也稱為危險預測模型。它是通過所收集的大量的個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危險因素與健康狀態之間的量化關系,預測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某種特定疾病或因為某種特定疾病導致死亡的可能性,並據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控制與干預,以幫助政府、企業、保險公司和個人,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陸』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
2.情緒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實現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4.行為協調(行為協調是指人的思想與行為統一協調,行為反應的水平與刺激程度相互協調。心理健康的人行為有條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為反應與刺激的程度和性質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為上表現前後矛盾,思維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有頭無尾,行為反應變化無常,為一點小事可以大發脾氣,或是對強烈的刺激反應淡漠,思想與行為不相協調。)
5.人間關系適應(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 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6.反應適度(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那麼,心理健康的標准又是什麼呢?
1.樂於學習。
2.能與老師、同學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團結互助。
3.情緒基本穩定,心情輕松愉快。
4.意志健全,樹立自信。

『柒』 心理健康的小知識

心理健康小知識

1、了解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3、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設立明確的生活目標。

4、學會自我控制,克服誘惑,活在現實當中。

5、學會舒緩舒解憤怒、低落、憂郁、厭倦的情緒。

6、對自己要時常鼓勵增強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8、注意鍛煉身體,展現朝氣活力。

9、學會思考,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生活態度。

10、凈化自己的心靈,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際交往的自我調適,是人生的一個必然和重要行為。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

1、要學會有利他奉獻的人生觀的培養。

2、學會角色扮演的心理調適

3、對競爭與合作要有正確的認識

4|、接受自己,悅納他人。

5、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度情、理、法。

6、消除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

挑戰競爭 超越自我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校園里也充滿競爭,我們時刻面臨競爭的挑戰。競爭既可以促進學習和生活的進步,也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學會認識和應對競爭對於我們就尤為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競爭呢?

首先,面對現實,承認競爭。在今天,我們視競爭為常態,不競爭為非常態。因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應該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任何試圖迴避或逃避競爭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其次,競爭是雙刃劍。競爭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進取心、錘煉人的堅韌力,克服不求上進、萎靡不振的現象;競爭能增強人的智力,促進注意力集中,使想像力變豐富、思維更敏捷靈活。但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等問題。

第三,競爭是激烈的。學習生活與球賽並無兩樣,只要入局,就應該是一場志在必得的斗爭。在這個一切都基於競爭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沒有童話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餘地。尤其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在現行高考制度下,我們是沒有退路的。

第四,競爭是雙贏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競爭更多的是激發我們相互的鬥志,其結果往往導致你追我趕、比翼雙飛的局面。特別是有分量的競爭對手,與其說是對手,更不如說是我們的榜樣和領跑者。

如何來應對競爭呢?

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生活會使我們始終保持著一份開朗樂觀的心情。不要苛求永遠成功的輝煌,也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我們要感謝生活,理解生活,讓自己擁有一個好心境,能夠活出一份輕松,一份從容,一份灑脫,人生就能更精彩。

其次,要揚長避短。一個人的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要注意發揮自已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同時,有競爭就會有勝負,即使處於劣勢時,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不要採取貶低或破壞對方來獲得自己的優勢,也不要心生嫉妒或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更不要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要有競爭意識。在與同學交往中應樹立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要不甘落後,敢於脫穎而出;在人生道路上,要敢於冒尖,爭當「出頭鳥」。不難想像,一個缺乏競爭意識,學習成績平平,工作不積極的人是很難贏得同學的尊重和好感的。

第四,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沒有合作的競爭,是孤單的競爭,孤單的競爭是無力量的。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合作愈好,力量愈強,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有人說過,優秀的競爭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總之,同學之間要互相競爭,在競爭中要消除嫉妒心理,講求協作友誼精神,認識競爭,挑戰競爭,百舸爭流。祝願我們同學間在競爭中,超越自我,永葆青春活力。

==

宣洩法

自我發泄:消除不良情緒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使之發泄。切忌把不良心情埋於心底,隱藏的憂傷似爐中之火,能把心燒成灰燼。當你受到挫折後或心中氣憤時,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會和他人的場所盡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還可以找一些事物作為你發泄的對象。在日本的一些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有一些用布做成的各種各樣的人,當有些人對上級領導或他人不滿而憂慮來咨詢時,心理醫生就讓他們把那些布人當成自己不滿的對象而進行拳打腳踢。用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於住校的學生,水房和廁所則往往可被作為宣洩的場所,在那裡可以盡情地大喊大唱。

其他的宣洩方式還包括談心、寫日記等。一個人如果經常壓抑自己的心情,長期下去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因此,當消極情緒出現時還是把它宣洩出來為佳。

轉移法

就是把自己的注意、思想和行為轉移到其他方面。可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憶喜忘憂:把令你高興的事一條條地列在一張紙上,並且邊寫邊盡自己努力反復進行想像,沉醉於當時的愉快的情景中去,這樣便會使你樂以忘憂,從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聽音樂: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在這種旋律中心情會獲得放鬆,而且變得舒暢起來。

為你所好:當某件事一直縈繞在頭腦里而影響你的情緒時,不如先暫時把它避開,而進行你所喜愛的活動或游戲。比如說,你喜歡下棋或玩撲克,你將會在快樂中忘掉那些煩心的事。

積極工作:壓抑會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於做事的人,越容易發生心理危機。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得井井有序,更加勤奮工作或學習,就不會有時間再去考慮那些令人心煩的事了。而且,當你成功地完成某項工作後,心裡會踏實許多。

睡覺:有些人心煩時,往往以「一醉解千愁」的方式來應對,然而非但不能解愁,卻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酒只會傷身,別無它益。倒不如說:「一睡解千愁」更有道理。況且,充足的睡眠可令人精神振奮。

冷靜分析法

遇到挫折時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正確面對社會現實: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社會是光明的,但也有陰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標准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正確看待自己: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揚長補短,「長風破浪」就會「有時」;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否則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別人攀比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降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自我鼓勵:要有辨證的挫折觀,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聖賢們的思想與名人們的事跡予以我們許多啟示。「自古雄才多磨難」,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捌』 心理健康小常識

、 什麼是心理健康?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及道德健康」。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

智力:智力發育正常,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夠保持較高的工作、學習效率。

情緒: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可以自覺地加以控制和調節,努力適應環境。

意志:意志堅強,有一定耐受力,對生活中出現的刺激和打擊,能夠正確對待,能把困難變成奮斗的動力,在逆境中奮發圖強,作出優異成績。

行為:行為協調,言行表裡一致,有完整的人格,所想、所說、所做是統一的。

社交: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與人交往適度。擇友得當,能與知心朋友交流思想情感,能正確處理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無論在生命的任何時期,其認識、情感、言談舉止都必須符合自己的年齡。

2、 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人的健康,既受生物學規律的影響,也受心理學和社會學規律的影響。比如,極端的擔憂、恐懼和焦慮可使人頭發變白,便是由於嚴重的動機沖突和極度的情緒緊張造成的結果。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研究,對胃造瘺伴有胃粘膜疝的病人進行觀察發現,情緒愉快時,胃粘膜分泌與血管充盈均增加,胃壁運動也明顯增加;而當情緒悲傷、自責和沮喪時,則胃粘膜蒼白、胃蠕動減慢,分泌明顯減少。中醫則概括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一般而言,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於身體健康,相反會損害人的健康。

3、 為什麼說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就是指我們如何看待客觀世界的人和物以及我們如何作為。積極樂觀地看,就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地作為,自然也會產生積極樂觀的結果;悲觀消極地看,就會指引我們消極悲觀的作為,自然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結果。自然人生命運也就不同了。其中,遺傳基因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美國肯尼迪家族在不到50年的其間,先後有10名男人死於非命,就是因為其家族中含有DRD47R這一冒險基因的結果。

4、 真的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嗎?

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絕對的,難移=/=不能移,一些重大生活事件的突然發生完全會改變一個人。如四川大地震就會使很多人由外向轉為內向,由積極變為消極或由軟弱變為堅強。

5、 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生物因素、精神因素和社會因素。生物因素如家庭遺傳、性格好壞、身體健康狀況等;精神因素如是否樂觀、自信、堅強還是自卑、消極、悲傷厭世等;社會因素指人際關系、工作、住房等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引發心理危機。

6、 公務人員易引發哪些心理問題?

剛參加工作時易產生:如不自信、人際關系難處、個人工作難以定位、工作壓力大導致效率下降。

工作時間長了易產生:職業倦怠、找不到激情、養尊處優缺乏鬥志、官場勢利化。

7、 職業「女強人」存在什麼問題及如何自我調適?

職業女強人在他人眼中通常會被認為:一是沒有人情味。女強人因追求事業的成功無暇顧及戀愛、婚姻、家庭或不願將寶貴的精力投入復雜的人際糾葛中,結果引起外界的非議和猜測。不少人從理性上願意並且接受「女強人」,但在感情和現實中則對女強人望而生畏。二是有作風問題。面對女強人的成就,一些人在懷疑其能力的同時自然將作風問題聯繫上去,認為她是靠......

如何自己調適?一是面對非議,泰然處之,不要斤斤計較。二是要學會角色轉換,要「外強內弱」,到家後就當好母親和老婆的角色,讓老公找到自尊心,不可「外強內強」,否則一般男人都不能容忍。三處理好人際關系,讓自己工作上的壓力和情緒能得到及時傾訴,以免轉移到家庭成員身上。

8、 如何調適中年心理危機?

中年心理危機其實是指人到中年時,需要面對這一人生階段特有的問題、變化和挑戰。如果能順利度過,人生就會展開新的里程,如果不能順利度過,則人生就會受阻。

(1)要了解該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是更年期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疾病,作好心理准備。

(2)學會處理工作的壓力,做到勞逸結合,不能透支體力和生命。

(3)重視婚姻關系。人到中年婚姻最容易出現問題,這直接關繫到晚年能否幸福,我們要有意識地經營好婚姻。

(4)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豁達開朗的性格。人到中年,親人病故、車禍、意外事故等天災人禍容易發生,我們要樂觀對待。

(5)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到中年,家庭事業趨向穩定,生活變得平淡,易產生倦怠感。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尋求新快樂,保持心態年輕。

(6)要協調好人際關系。任何時候,你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及好友都是你最能獲得力量的人。

9、理想的家庭教育環境是什麼?

(1)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間,並且受到尊重。尊重孩子就象你會尊重任何人一樣。

(2)每個成員都有正面積極的心態,充滿信心及活力,這樣就能幫助孩子發展出好的心態。

(3)成員們視信任、支持和愛為家庭里的最高價值,超越一切其他事物,同樣亦能引導孩子重視這些價值。

(4)每個成員都能勇敢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也能引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5)每個成員容許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更敢於嘗試,敢於認錯。不要堅持別人與自己一樣,這樣也會使孩子變得寬容。

(6)成員樂於助人,富有愛心。與孩子一同去做助人的事。

(7)成員之間互相鼓勵學習,獨立思考。對別人的不同或新穎想法,先聽取,找出其中正面的意義作出肯定,而不是一開口就否定。這樣有助於孩子多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8)成員們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價值,包括自己的價值。這有利於孩子肯定和說出每個人的能力和對別人的貢獻。

(9)成員樂於與家人分享,無論是樂趣或悲愁。不要只說歡樂的事,也可討論不愉快、傷心的事。關懷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共苦樂,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善解人意。

(10)成員們在一起所做的事,應該注重過程和意義更甚於結果。注重過程就是在乎對方的參與,肯定一起做的意義,不要太在乎結果,這使孩子學會如何享受生活熱愛生活防止畸形的心態。

10、夫妻間如何理性吵架?

夫妻間吵架是難免的,即使是恩愛夫妻也會吵架。但如能做到理性吵架則會使消極危害降到最低點:

(1) 簽訂「君子協議」。規定吵架不得污辱人格、不得摔東西、不能撒氣打孩子、不能揭老底等內容,使吵架柔性化,減少暴力性。

(2) 嚴守秘密。即吵架堅守四點保密原則,不當著孩子面吵,不當著雙方父母和親友吵,不讓鄰里知道家中在吵架,不在夜深人靜時吵架。

(3) 注意危險信號。如一方過於激動有可能摔東西、威脅離家出走或自殺時,要嚴密關注。

(4) 要學會讓步。夫妻倆吵架沒有贏家,即使一方「贏」了也傷了和氣。所以凡事要留有餘地,適可而止,一方首先要作出讓步,休戰。

(5) 不要一走了之。一走了之只能使夫妻矛盾公開化,表面化,進而進入「冷戰」狀態,產生新的危機。正確的做法是靜靜地待在家中反思,並盡量做到同床共眠。婚姻心理學告訴我們,夫妻身體的貼近,會增加雙方的心理融合,緩解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