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麥長到什麼樣才能收割,怎樣判斷小麥的成熟! ————急用!!!!!
當全田的小麥呈現金黃色,旗葉枯黃,籽粒用指甲掐像臘狀一樣,俗稱臘熟末期就可以收獲了。
B. 冬小麥的器官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一)根
根小麥的根是由胚根和節根組成的。胚根也叫做種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條,最多可達7條。大粒種子胚根多,小粒種子胚根少。當第—l片綠價出現以後,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節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當麥苗生出2—3片綠葉的時候,節根就從莖基部的節上長出來。小麥的分櫱多,節根也比較多。根系一般人士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達2米。根系人士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強。據調查,一般約有60%的根系生長在20厘米深的土層里。小麥根的主要作用是: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養分,並運送到莖葉中,進行體內有機物質的合成和轉化,源源不斷地供給小麥生長發育的需要。
(二)莖
小麥是成叢生長的,有一個主莖和幾個側莖(也叫分櫱)。小麥的莖稈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節間不伸長,構成分櫱節,地上節間伸長,一般有4—6個節間。莖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裡的礦物質養分(如 氮、磷等)從根部通過莖部的導管由下而上流向葉子和穗部;把葉子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營養物質(主要是糖分),通過莖部篩管運輸到根和穗子。小麥的莖又是支持器官。它使葉片有規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此外,莖還可以貯藏養分,供小麥後期灌漿之用。
(三)分櫱
分櫱在正常情況下,出苗到分櫱約需15天左右。分櫱的發生是有一定次序的:當小麥長出3片真葉時,首先從胚芽鞘腋間長出分櫱,叫胚芽鞘分櫱。第4片葉出現時,主莖第l片葉腋芽伸長形成分櫱叫分櫱節分櫱,也叫一級分櫱。當一級分櫱長出3片葉時,在其鞘葉腋間長出分櫱叫二級分櫱,若條件適宜,還可長出三級分櫱。小麥的分櫱不是都能抽穗結實的。凡能抽穗結實的叫有效分櫱,一般年前發生較早的分櫱屬有效分櫱;不能抽穗結實的分櫱叫無效分櫱。一般年後生出的分櫱屬無效分櫱。實踐證明,產量高的麥田與有效分櫱多有關。這就是為什麼要非常重視有效分櫱的道理。小麥分櫱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一般在10月下旬進入第一次分櫱高峰,歷時約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後至起身期。小麥起身後,持續逐漸停止,並出現兩極分化,大的、壯的分櫱成穗;小的、弱的逐漸死它。
(四)葉
葉小麥的葉共約12一13片,年前一般長出6—7片,年後莖稈上一般有6片。葉的形狀象帶子,有平行脈。拔節以後長出的葉片比較寬大,還有明顯的葉鞘,緊包在節問外面。葉鞘和葉片相連處的薄膜叫葉舌;兩旁還有葉耳緊包著莖稈。葉是小麥植株製造有機養料的主要器官。葉片中有葉綠體,它能利用太陽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製造成有機物,並放出氧氣。小麥綠葉在陽光下的這種生理活動,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沒有光合作用,小麥和其他作物都不能生活。生產實踐中常用到葉面積系數。什麼是葉面積系數呢?就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小麥植株綠葉面積與土地面積的比值。根據大面積調查證明,豐產小麥不同階段葉面積系數的指標大體如下:冬前為 l,返青時為0.5,起身期為2,拔節期為4,孕穗期(即最大葉面積系數)為5—6,灌漿期為4。通俗地講,就是要求小麥葉子最大時(孕穗後),一畝地小麥葉子平鋪起來要有五六畝地那麼大。但也不能使時面積系數過大,若葉子太大,互相遮蔭,製造的營養物質反而會減少,還會使莖部節間軟化,易引起倒伏。
每個麥穗由許多小穗組成。小穗一般分左右兩排。一個麥穗有12—20個小穗。因此,一個麥穗是一個復穗狀花序。通常情況下,麥穗上的小穗數目越多,產量就越高。旱薄地上每個麥穗只有幾個穗碼,群眾叫「蠅頭小穗」,這種麥田產量不 高。
(六)花
每個小穗可以生長3—7朵花。每朵花外麵包著兩個硬殼,扣在外面的叫外穎,套在裡面的叫內穎。輕輕地剝掉外穎,就露出兩個鱗被(也叫漿片),裡面還有3個雄蕊和一個雌蕊。雌蕊經授粉受精後,子房就結成果實,這就是小麥的子粒。
(七)種子
種子小麥的種子表面有果皮和種皮聯合在一起。這樣的種子叫穎果。麥粒裡面絕大部分是白色粉狀的東西,叫胚乳,是小麥的主要貯藏物質。小麥種子成熟後,有一段休眠期。一般白皮種子休眠期短,紅皮種子休眠期長,這是紅皮小麥遇雨不易在穗上發芽的原因。在休眠期里種子要完成後熟過程,以後在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條件下,才能發芽生根。
C. 小麥種植要點有哪些
一、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培肥地力。要求0-20厘米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大於1%,全氮大於0.07%,水解氮大於60mg/kg,速效磷大於15mg/kg,速效鉀大於80mg/kg。二是選用良種。三是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配合。四是深耕細耙,提高整地質量。五是堅持足墒播種。六是適期播種。七是適宜播量。精播每畝8-12萬基本苗,半精播每畝13-18萬基本苗。八是肥水運籌。一般不追冬肥,澆好冬水,以保證麥苗安全越冬。
適宜區域:
適用於長江中下游、黃淮海等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的大部以及山西和陝西、新疆自治區有水澆條件的高產麥田。
二、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技術要點:
據調查,我國西北麥區麥田嚴重缺磷,普遍缺氮,鉀相對充足;黃淮海麥區高產田缺鉀,部分麥田缺磷。各地農業技術部門可根據小麥的需肥量和吸肥特性、土壤養分的供給水平、實現目標產量的需肥量、肥料的有效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結合土壤養分測定結果,確定氮、磷、鉀肥的施用量,或製作成專用肥,指導農民使用。
適宜區域:適用於全國各麥區。
三、南方稻茬麥少免耕栽培技術
1.少免耕機條播技術與板茬撒播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確定合理基本苗。適期播種每畝16-18萬為宜。二是肥料運籌。前茬水稻要深耕足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底追比5∶5,磷、鉀肥70%或全部作基肥。早施壯櫱肥,適當補施接力肥。三是秸稈還田覆蓋。以水稻秸稈為主,每畝150公斤以上。四是做好溝系配套。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慶、山東、等省(市)稻茬麥田。
2.稻田套播小麥種植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品種選用。選用越冬期抗寒抗凍害能力強,前期受抑影響小,中後期生長活力旺盛,補償生長力強,熟相好的矮稈、半矮稈緊湊型小麥品種。二是確定合理共生期。共生期一般掌握在8-10天內,不宜超過15天,且越短越好。三是精確套播。四是開好溝,做好泥土覆蓋。五是肥料運籌。播後趁土壤濕潤時,施種肥尿素5公斤/畝或氮、磷、鉀復合肥(8∶8∶8)15公斤/畝;在苗期開溝前重施苗櫱肥,用氮、磷、鉀復合肥(8∶8∶8)30公斤/畝,加尿素15公斤/畝,再撒上優質灰雜肥1500-2000公斤/畝,而後開溝,把溝土勻蓋在肥料上,提高肥效。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慶、山東等省(市)稻茬麥田。
四、南方旱茬麥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適期播種。適期播種以小麥冬前形成壯苗而越冬期不拔節為原則。二是提高整地質量,半精量播種。三是肥料運籌。每畝施純氮12-14公斤,磷(P2O5)6公斤,鉀(K2O)5-7.5公斤。四是開挖麥田溝,方便灌排水。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重慶等省及河南南部除稻茬麥以外的旱茬麥田。
五、小麥防凍高產栽培技術
1.預防凍害的播種技術
一是根據當地的氣候生態條件,選用冬春性適宜的品種,不可越區選用品種。二是播期與品種相適應,在一個地區應先種冬性品種,後種半冬性品種。黃淮南部麥區半冬性偏春性品種,要嚴格按照農技部門指導的時間播種,不可偏早種植。三是適量播種,播量過大麥苗密集,躥高生長,易遭受凍害,應採用半精量播種技術,培育壯苗,提高抗寒力。
2.補救小麥凍害的應變技術
(1)冬季凍害。冬季凍害主要補救措施:一是及時追施氮肥,促進小麥分櫱迅速生長。二是加強中後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2)早春凍害(倒春寒)。早春凍害(倒春寒)主要補救措施:一是對生長過旺麥田適度抑制生長,主要措施是早春鎮壓、起身期噴施壯豐安。二是灌水防早春凍害。三是早春凍害後補肥與澆水。
(3)低溫冷害。小麥生長進入孕穗階段,因遭受零度以上低溫發生的危害稱為低溫冷害。主要措施:在低溫來臨之前採取灌水、煙熏等辦法可預防和減輕低溫冷害的發生,並及時追肥澆水,保證小麥正常灌漿,提高粒重。
適宜區域:主要適用於各冬麥區受凍麥田。
六、晚播小麥應變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選用良種,以種補晚。應選用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種。二是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以好補晚。三是適當增加播量,以密補晚。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補晚。晚播小麥應適當增加施肥量,氮、磷、鉀平衡施肥,特別重視施用磷肥,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促進分櫱增長,提高分櫱成穗率。五是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
適宜區域:主要適用於各冬麥區晚播麥田.
D. 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
小麥白粉病可侵襲小麥上部的各種器官,但主要侵害葉片和葉鞘。當疾病很重時,穎殼和芒也可能受到傷害。發病時,在葉面出現1至2毫米的白色霉斑,然後逐漸擴大到接近圓形至橢圓形的白色霉斑。黴菌的表面有一層白粉,粉末會在外力或振動的作用下立即散開。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發病後期,病變霉層由灰白色變為淺棕色,針頭大小的霉點散布在病原體上,這是病原體的閉囊殼。病害感染後,葉片的陽性症狀最為明顯。病變接近圓形或長方形,葉面會覆蓋有一層白色的白粉病。當疾病嚴重時,將病灶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大的白色或灰色黴菌層。通常,葉子下面的病斑比葉子的背面多,而下部的葉子比上部的葉子重。當病變很長時,它會癒合成一片,並使葉子變黃並死亡。莖和葉鞘受損後,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縮不抽穗。抗性品種可以看到噬菌斑反應,發霉層很小,或者只有枯斑枯點,沒有黴菌層。病情嚴重時,植株又短又稀,耳朵細小顆粒,千粒重明顯減少,嚴重影響產量。
(三)蟲害防治
48% 毒死蜱 1000-1500 倍 +10% 四蟎嗪 1000-1500 倍。
以上就是有關小麥白粉病的知識介紹。該病害的主要危害的是以葉片和葉鞘,除了來自當地的菌源引起外,如果施灑氮肥或者是管理不當等都會造成白粉病的產生。因此,廣大種植戶們要種植抗病較高的小麥品種,採用正確的施肥技術,預防該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此病,一定要及時關注用葯防治,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其他小麥受到侵染。
本文鏈接:小麥白粉病發生的原因、症狀以及防治方法
E. 農業知識,小麥種晚了應釆取什麼補救措施
小麥播種過晚會導致分蘗不夠,可以採取下面的措施補救。
1、澆水
給予小麥充足的水分,有助於小麥分櫱增多(適量就有,不是越多越好),不過關於澆水的問題,澆水我個人意見沒有早晚之分,地里乾旱就早澆,地里墒情還不錯,就晚澆,並不是說有一個確切的時間,比如,某個區域,在冬天的時候雨雪都非常少,地里的小麥經過一個冬季後,因乾旱導致發黃發蔫,分櫱少,你說這個時候,還要等別人說可以澆的時候再澆,那不就耽誤事了。
2、追肥
小麥分櫱少,就好比人在生長過程中,發育不均衡一樣,這個時候就會補充應有的營養,缺鈣補鈣,卻鋅補鋅,同樣的,小麥也是一樣,在生長中,氮磷鉀是離不開的,其他的微量元素也比較重要,所以,分櫱少,追肥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麥是喜氮作物,一般追肥時使用尿素即可,當然,添加其他元素就更好了。
3、一噴三防
也就是說在生長過程中相比正常的麥株在抵抗病蟲害方面要弱一些,所以這個時候的病蟲害防治,一定要多加註意,然後在補充一些葉面肥,給予小麥更多的營養,促進其分櫱,達到正常的生長狀況,保證其最終的產量。以上3點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其實小麥因播種晚出現了分櫱較少的情況後,也不要慌,後期精心管理,產量一樣能跟得上,就看朋友們是否勤快了。
F. 小麥如何種植
合理的種植方式可保證小麥單株有適宜的營養面積,群體得到很好的發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在我國麥區採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寬幅條播:行距和播幅都較寬,如寬幅耬,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優點是:減少斷壟,播幅加寬,種子分布均勻,改善了單株營養條件,有利於通風透光,適於畝產350千克以上的產量水平的麥田使用。
寬窄行條播:各地採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3厘米等,高產田採用這種方式一般較等行距增產5%~10%。其原因,一是株間光照和通風條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體狀態比較合理;三是葉面積變幅相對穩定。
小窩密植:西南地區麥田土質比較黏重,兼以秋雨較多,整地播種比較困難,採用小窩密植方式。每畝45萬窩左右,行距20~22厘米,窩距10~12厘米,開窩深度為3~5厘米,氮、鉀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糞水中充分攪勻後集中施於窩內;過磷酸鈣、油餅等混在整細的堆廄肥中蓋種,蓋種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使用工具為小橇橇窩、小鋤挖窩點播,近年來研製的簡易點播機,也可開溝點播一次完成。
G. 不同區域的種植小麥的條件不同 ,東北種植小麥注意哪些
小麥在中國廣泛分布,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由於不同地方的自然條件不同,種植區域也明顯不同。早就根據氣候和小麥生產狀況劃分為七個區域,包括六個冬小麥區和一個春小麥區。東北地區的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快、土壤墒情差的特點,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會同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制定了計劃,提出了「突出強筋優勢,合理選擇品種,推廣留茬輪作,提高耕地地力, 科學施肥、用葯,適時適度墒情播種」,力爭實現適時全苗播種的目標,為春小麥豐收奠定基礎。東北種植小麥注意哪些?
四、適時播種,及時壓制
土壤凍結5 ~ 10厘米時,適時播種,根據不同品種特性和種子質量確定播種量,一般每畝播種40 ~ 45萬株。對已一次性播種鎮壓的地塊,根據土壤墒情確定播種深度,乾地適當深播,但鎮壓後深度不得超過5厘米。未一次性播種鎮壓的地塊,應根據播種後土壤水分狀況,及時鎮壓一次或兩次。土壤完全解凍後,可根據土壤水分和天氣情況,在出苗前再次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