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結構基礎知識是什麼
模具結構基礎知識如下:
1、塑料在模具內流動的阻力大,如形狀較復雜的成形會困難。
2、設置圓角(R位)增加強度,使塑件不致變形或裂紋。
3、為了確保製品的強度和剛性,又不使塑件壁厚,可在塑件適當的部位設置加強筋,防止變形,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改善成形中塑料流動的問題。
4、螺絲孔特別應注意孔的強度,孔徑的尺寸大小。如果孔徑太大打入螺絲後會有打滑的現象,如果孔徑太小則會有打不入螺絲或打爆螺絲柱。
5、孔徑的深度最好是不超過孔徑的8倍。
Ⅱ 基礎按構造形式分為哪幾類,一般適用於什麼情況
⑴條形基礎:是牆承式的基礎的基本形式;
⑵獨立式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
⑶井格式基礎:當地基條件較差,為了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防止柱子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降;
⑷片筏式基礎:當建築物上部荷載大,而地基又較弱時。
⑸箱型基礎:當板式基礎做得很深時,常用基礎改做成箱型基礎。較適用與高層建築或在軟弱地基上建造的大重型建築物。
(2)基礎構造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基礎是指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築物的牆或柱子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築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荷載,並把它們連同自重一起傳給地基。
各類基礎釋義:
1)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2)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3)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4)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5)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6)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形象於水中漂流的木筏。井格式基礎下又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築物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換句話說,單位面積地基土層承受的荷載減少了,適合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
7) 箱形基礎:當筏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8)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補充知識會詳細介紹樁基礎。
9)灰土基礎:是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經分層夯實而成的基礎。灰土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含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限度後,灰土的強度反而會降低。這是因為消石灰在鈣化過程中會析水,增加了消石灰的塑性。
10)磚基礎:以磚為砌築材料,形成的建築物基礎。是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砌築方法,現代常與混凝土結構配合修建住宅、校舍、辦公等低層建築。
11)毛石基礎:是用強度等級不低於MU30的毛石,不低於M5的砂漿砌築而形成。為保證砌築質量,毛石基礎每台階高度和基礎的寬度不宜小於400mm,每階兩邊各伸出寬度不宜大於200mm。石塊應錯縫搭砌,縫內砂漿應飽滿,且每步台階不應少於兩批毛石。毛石基礎的抗凍性較好,在寒冷潮濕地區可用於6層以下建築物基礎。
12)混凝土基礎:是以混凝土為主要承載體的基礎形式,分無筋的混凝土基礎和有筋的鋼筋混凝土基礎2種。
按地質構造空間范圍大小所劃分的級別。一般分為大、小、微等的尺度級別。大尺度構造是遠遠超出露頭范圍的區域性構造和板塊構造;小尺度構造是在露頭范圍或手標本上能觀察到整體形態的小型構造;微尺度構造指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認識的礦物之間或礦物晶粒內部表現出的顯微構造和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的超顯微構造。
小尺度的構造是觀察研究地質構造的基礎,通過小型構造的觀察、對比與綜合分析才能獲得大尺度構造(如區域構造)的整體概念,微尺度構造的研究則是小型構造研究的深化。由於任何一次構造運動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所產生的地質構造都是由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構造組成的。
因此,為了揭示地質構造的發育規律,常常在側重於某種尺度構造研究的同時,還要綜合研究其他各種尺度的構造。
應該指出,在同一構造作用中形成的不同尺度的構造雖具成因上的聯系性,但並不能等同。尺度越小則構造成因的因素可能越單一,越大則因素越多;尺度越小的構造常可被後繼的構造作用改造破壞,甚至趨於消失,而越大則多被改造或疊加而不消毀。
由統一的構造運動過程所產生的多個密切聯系的構造集合體。構造組合對於區域構造和小型構造的研究至關重要。因為任何一次構造運動產生的構造布局都是由多個構造有規律地組合而成的、所以按一定的構造尺度進行組合研究就有可能揭示這一運動程式的內在規律。
組合的原則必須是同一時期的一次構造運動所產生的各個構造。組合方式可以是同類型的構造,如地塹,是由兩條(或兩組)走向相同、傾向相反的正(或逆)斷層組合而成,共軛節理是由兩組剪節理(每組由若干條彼此平行的剪節理構成)組合而成;也可以是不同類型的構造,如滑脫構造,是由蓋層的隔擋式褶皺和蓋層與基底之間的平緩順層斷層(滑脫面)組合而成。
不論何種方式的構造組合,均有其自身形態上的總體幾何特徵或總的風格,稱為構造樣式。一定的構造樣式常常是在一定的構造作用和地質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根據一群構造的構造樣式,可以分析其形成條件,並同另一地區或另一時代形成的一群構造進行對比。
一般而言,相同的構造樣式反映其形成條件大致相同,但其形成時代可以不同;不同地區的不同構造樣式反映其形成條件不同,但形成時代可以相同。由於各個地區、各個時代構造組合的形成條件千差萬別,因而構造樣式也多種多樣,並無統一的分類名稱。
但也有按若干有成因聯系的構造排布的幾何形象給予「型」或「式」的名稱,如共軛節理可稱為「X型」,呈雁行排列的斷層或褶皺稱「雁列式」等。構造樣式有時也指一種構造的形態特徵的總合,如變質岩中常見的等斜褶皺與其中軸面劈理的總合與只具有開闊褶皺與其中的節理的總合即屬於兩種不同的褶皺樣式
Ⅲ 按基礎的構造形式分類,基礎有哪些類型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1)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2)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3)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4)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
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3)基礎構造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基礎承受著房屋的全部荷載,因此基礎應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穩定地把荷載傳給地基,同時基礎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基礎先於上部結構破壞,檢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難,而且還會影響房屋建築的使壽命。
基礎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設計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叫做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埋深大於5m時,稱為深基礎。基礎的埋深不超過5m時,稱為淺基礎。
地基土凍脹時,會使基礎隆起,冰凍消失又會使基礎下陷,久而久之,基礎就會被破壞。基礎最好深埋在冰凍線以下200mm。濕陷性黃土性地基遇水會使基礎下沉,因此基礎應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濕。
無筋基礎的材料都具有較好的抗壓性能,但抗拉、抗剪強度都不高,為了使基礎內產生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超過相應的材料強度設計值,設計時需要加大基礎的高度,其基礎的寬高比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因此,這種基礎幾乎不發生撓曲變形,故習慣上把無筋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Ⅳ 建築學的常用基礎知識有哪些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築行業的繁榮,建築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以下是由我整理的關於建築學的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建築學知識:建築物的分類
一、建築物的用途分類及特點
1、民用建築:供人們生活、居住、從事各種 文化 福利活動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兩類:
(1)居住建築:供人們生活起居用的建築物,如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
(2)公共建築:供人們從事社會性公共活動的建築和各種福利設施的建築物,如各類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
2、工業建築:供人們從事各類工業生產活動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的總稱。通常將這些生產用的建築物稱為工業廠房。包括車間、變電站、鍋爐房、倉庫等。
二、按建築結構的材料分類
1、磚木結構:這類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用磚、木構成。其中豎向承重構件如牆、柱等採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等採用木材製作。這種結構形式的房屋層數較少,多用於單層房屋。
2、磚混結構:建築物的牆、柱用磚砌築,梁、樓板、樓梯、屋頂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成為磚—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多用於層數不多(六層以下)的民用建築及小型工業廠房,是目前廣泛採用的一種結構形式。
3、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物的梁、柱、樓板、基礎全部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梁、樓板、柱、基礎組成一個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稱框架結構。牆只起圍護作用,用磚砌築。此結構用於高層或大跨度房屋建築中。
4、鋼結構:建築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構件用鋼材製作,牆體用磚或其他材料製成。此結構多用於大型工業建築。
三、按建築結構承重方式分類
1、承重牆結構
它的傳力途徑是:屋蓋的重量由屋架(或樑柱)承擔,屋架支撐在承重牆上,樓層的重量由組成樓蓋的梁、板支撐在承重牆上。因此,屋蓋、樓層的荷載均由承重牆承擔;牆下有基礎,基礎下為地基,全部荷載由牆、基礎傳到地基上。
2、框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有橫梁和柱組成,但橫梁與柱為剛接(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通常通過端部鋼筋焊接後澆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體)連接,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剛架(或稱框架)。一般多層工業廠房或大型高層民用建築多屬於框架結構。
3、排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由屋架和柱組成。屋架與柱的頂端為鉸接(通常為焊接或螺栓連接),而柱的下端嵌固於基礎內。一般單層工業廠房大多採用此法。
4、其他
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建設一些高層、超高層建築,上述結構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載(風荷載、地震荷載)的作用,因而又發展了剪力牆結構體系、桶式結構體系。
四、建築高度分類
建築物可根據其樓層數量分為以下幾類
1、低層:2層及2層以下
2、多層:2層以上,8層以下
3、中高層:8層以上,16層以下
4、高層:16層以上,24層以下
5、超高層:24層以上
建築學知識:房屋構造概述一、建築材料知識
主要建築材料包括水泥、鋼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磚等。
1、水泥
(1)常見水泥的種類: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五種
(2)水泥標號:水泥標號是表示水泥硬化後的抗壓能力。常用水泥編號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術特性
凝結時效性:水泥的凝結時間分為初凝與終凝。初凝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的時間。終凝為水泥漿開始拌合時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開始產生強度的時間。
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是否均勻的性質。水泥硬化後產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化成為體積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熱化性:水泥的水化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水化過程的進行,不斷放出熱量稱為水熱化。其水熱化釋放熱量的大小和放熱速度的快慢主要與水泥標號、礦物組成和細度有關。
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早期強度越高。但顆粒越細,其製作成本越高,並容易受潮失效。
標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漿達到標准稠度時的用水量。標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結時間時,國家標准規定的稠度。
2、鋼筋
(1)建築鋼筋的種類:鋼筋是鋼錠經熱軋而成,故又稱熱軋鋼筋,是建築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鋼材品種。
按外形可分為:光圓鋼筋、帶肋鋼筋。
按鋼種可分為:碳素鋼鋼筋和普通低合金鋼鋼筋。
按強度可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級別。其中Ⅰ級鋼筋為低碳鋼鋼筋,Ⅱ、Ⅲ、Ⅳ級為低合金鋼鋼筋。
(2)建築用鋼筋的應用
Ⅰ級鋼筋為熱軋光圓鋼筋,其強度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較好。廣泛應用於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受力較小部位。
變形鋼筋中Ⅱ級、Ⅲ級鋼筋的強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綜合使用指標較好,是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用量最大的鋼筋品種,也可經冷拉後做預應力筋使用。
冷加工鋼筋
冷拉鋼筋:冷拉鋼筋的屈服程度會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級鋼筋適用於普通鋼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級、Ⅲ級、Ⅳ級鋼筋均可作為預應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鋼筋:其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是小型構件的主要預應力鋼材。
3、木材
(1)木材的種類: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兩類。其中針葉樹的樹干長直高大,紋理通直,材質較軟,加工容易,是建築工程中的主要用材。闊葉樹材質較堅硬,稱之為硬材,主要用於裝修工程。
(2)建築木材的性能與用途
紅松:材質較軟,紋理順直,不易翹曲、開裂,樹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於製作門窗、屋架、檁條、模板等。
魚鱗雲杉:又名白松。材質輕、紋理直、結構細、易乾燥、加工,主要用於製作門窗、模板、地板等。
馬尾松:材質中硬,紋理直斜不勻,結構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氣味濃,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於製作模板、門窗、櫞條、木柱等。
落葉松:材質堅硬而脆,樹脂多,耐腐性強,乾燥慢,乾燥中易開裂。主要用於檁條、地板、木樁等。
杉木:紋理直而均,結構中等或粗,易乾燥、耐久性強。主要用於製作屋架、檁條、門窗、腳手桿等。
柏木:材質緻密,紋理直或斜,結構細,乾燥易開裂,堅韌耐久。主要用於製作模板及細木裝飾等。
洋松:分細皮和粗皮兩種。細皮的結構精細,不易變形,容易加工,適於較高要求的裝修;粗皮的結構較松,但質料堅固,變形與收縮量較小,適用於要求不高的裝修。
建築學知識: 木材的類別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與用途不同分為原木、杉原條、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後經修枝,並截成一定長度的木材。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條是指只經修枝剝皮,沒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長度5M以上,梢直徑60mm以上。
Ⅳ 建築基本知識入門
一、房屋建築分類
房屋建築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1、按建築物使用性質分類:⑴居住建築、⑵公共建築、⑶工業建築、⑷農業建築
民用建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通常又被稱為民用建築。
2、按建築物(住宅)的層數分類
⑴、平房建築:1層 ⑵、多層建築:2~6層
⑶、小高層建築:7~9層 ⑷、高層建築:10層以上
3、按建築結構分類
建築結構:指建築物中由承重構件(基礎、牆體、柱、梁、樓板、屋架等)組成的體系。
⑴、磚木結構
描述:這類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是用磚、木做成。其中,豎向承重構件的牆體和柱採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採用木材。
特點:層數較低,一般在3層以下。1949年以前建造的城鎮居民住宅,20世紀50~60年代代建造的民用房屋和簡易房屋,大多為這種結構。
⑵、磚混結構
描述:這類建築物的豎向承重構件採用磚牆或磚柱,水平承重構件採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頂採用木屋架。
特點:建造層數一般在6層以下,造價較低,但抗震性能較差,開間和進深的尺寸及層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這類建築物正逐步被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所替代。
⑶、鋼筋混凝土結構
描述:承重構件如梁、板、柱、牆(剪力牆)、屋架等,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大材料構成。其圍護構件如外牆、隔牆等,是由輕質磚或其他砌體做成。
特點:結構適應性強抗震性能好,耐用年限較長。
⑷、鋼結構
描述:主要承重構件均是用鋼材製成。
特點:建造成本較高,多用於高層公共建築和跨度大的工業建築,如體育館、影劇院、跨度大的工業廠房
4、按建築施工方法分類:
⑴ 現澆、現砌式建築: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均是在施工現場澆築和砌築而成。
⑵ 預制、裝配式建築:建築物主要承重構件在加工廠製成預制構件,在施工現場進行裝配而成。
⑶ 部分現澆現砌、部分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物的一部分構件(如牆體)是在施工現場澆築或砌築而成,一部分構件(如樓板、樓梯)是採用在加工廠製成的預制構件。
二、建築物的組成:
幢建築物一般是由基礎、牆體(或柱)、樓地層(或梁)、樓梯、屋頂、門窗等六大部分組成。
基礎: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基礎下面的土層,它承受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
2、地基: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礎按構造形式不同,可分為:
條形基礎:是指呈連續的帶形基礎,包括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
獨立基礎:是指基礎呈獨立的塊狀,形成有台階形、錐形、杯形的等。
筏板基礎:是一塊支承著許多柱子或牆的鋼筋混凝土板,板直接作用於地基上,一塊整板把所有的單獨基礎連在一起,不僅使地基上的單位面積壓力減小,也使整個地基的承載力增大。
箱形基礎:主要是指由底板、頂板、側板和一定數量內隔牆構成的整體剛度較好的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對於抵抗地震荷載的作用極為有利。
樁基礎:由設置於土中的樁和承接上部結構的承台組成。
3、牆體和柱:是豎向承重構件,它支撐著屋頂、樓板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基礎。
⑴、牆體的分類
①、按在建築物中的方向,分為:
外牆:位於建築物四周,是建築物的圍護構件。
內牆:位於建築物內部,主要起分隔空間的作用。
②、按在建築物中的方向,分為:
縱牆:沿建築物長軸方向布置的牆稱為縱牆。
橫牆:沿建築物短軸方向布置的牆稱為橫牆。外橫牆通常稱為山牆。
③、按接受力情況,分為:
承重牆:凡直接受梁、樓板、屋頂等傳下來的荷載的牆稱為承重牆。
非承重牆:不承受外來荷載的牆稱為非承重牆。
⑵、柱:是獨立支撐結構的豎向構件。柱承擔、傳遞梁和板兩種構件傳來的荷載。
4、樓地層和梁:樓地層包括樓板和地面(首層地面),是分隔建築空間的水平承重構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傢具等荷載,並把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承重牆、柱或基礎。
⑴、樓板:樓板的基本構造層是面層、結構層、頂棚。
⑵、首層地面:是指建築物底層的地坪。
⑶、梁:是跨過空間的橫向構件。
Ⅵ 地質構造基本知識
(一)地質構造和地層
1.地質構造
組成地殼的岩石,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發生變形、變位的形跡,稱為地質構造。例如:由地質作用在岩層中形成的背斜和向斜褶曲、斷層、節理、劈理等斷裂,以及其他的面狀,線狀構造等均勻地質構造,簡稱構造。其成因主要是由內力地質作用造成。
2.地層
地層是指沉積岩、火成岩以及由它們變質而成的變質岩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和一定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層狀岩石。概括地說,地層是一切層狀岩石的總稱。
地層與岩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地層含有時代的概念;而岩層則不具有時代概念。所以地層是研究地殼歷史的依據。對一個地區或不同地區的地層進行劃分和對比,可確定地層的生成順序和時代;還可進一步分析地層形成時的環境,從而就可了解到古代自然地理環境、演化規律以及地殼運動的規律等。
(二)岩層的接觸關系
岩層的接觸關系,是內、外力地質作用的綜合產物。據其成因特徵,可以分整合接觸與不整合接觸兩大類型(圖1-5)。
圖1-5 整合、假整合、不整合形成過程示意剖面圖
O—奧陶系;S—志留系;D—泥盆系;C—石炭系(箭頭代表地殼運動的方向)
1.整合接觸
同一地區的上下兩套岩層,若其產狀一致,在沉積上和生物演化上都是連續的,則這種關系就稱整合接觸。它說明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以相對下降為主,所以發生在上下兩套岩層之間沉積過程是連續的,其間沒有發生過足以引起較長時間沉積間斷的構造運動。如圖1-5中的志留系(S)與奧陶系(O)之間的接觸關系即為整合接觸。
2.不整合接觸
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使在同一地區的上下兩套岩層間有一明顯沉積間斷,並且在古生物演化順序上也不連續,岩層的這種關系稱為不整合接觸。不整合又可分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兩種類型。
(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上下兩套岩層間雖然產狀一致,但有明顯沉積間斷、時代不連續(圖1-6)。
(2)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兩套岩層之間有明顯沉積間斷,並以一定角度相交的關系(圖1-6)。
(三)單斜構造與岩層產狀
1.單斜構造
通常把接近水平或傾斜角度小於5°的岩層,稱為水平岩層。原來的水平岩層,由於受地殼運動的影響,使岩層產狀發生變動,造成岩層層面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相交故這類岩層稱為傾斜岩層(圖1-7)。如果在某一地區,出現一套岩層都朝一個方向傾斜,且傾斜的角度又大致相同時,稱為單斜岩層。
圖1-6 岩層的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觸、岩層的角度不整合接觸
圖1-7 單斜岩層示意圖
2.岩層產狀
岩層的產狀是指岩層的空間位置及其狀態;它是以岩層的產狀要素來確定的。
岩層的產狀要素是指傾斜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圖1-8)。只要測量傾斜岩層的產狀要素,就可以確定岩層的空間的位置及其形態,它是研究各種構造特徵及其相互關系的依據。
圖1-8 岩層產狀要素示意圖
AB—岩層的走向;OD'—岩層的傾向;a—傾角
(1)岩層的走向
傾斜岩層的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稱走向線(圖1-8)。走向線是一條水平線,其兩端延伸方向稱岩層走向。走向線延伸的兩個方向相差180°,如呈北東—南西方向、北西—南東方向等。
(2)岩層的傾向
層面上與走向線相垂直,且沿岩層傾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線稱為傾斜線,其在水平面上垂直投影所指的方向稱岩層的傾向(圖1-8)。傾向表示岩層傾斜的方向。
(3)岩層傾角
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垂直投影的夾角稱岩層傾角(圖1-8)。傾斜范圍在0°~90°之間。若傾角近於0°,為水平岩層;若傾角等於90°時,稱為直立岩層;余者統稱傾斜岩層。
(四)褶皺構造
在褶皺構造中,岩層的每一個向上或向下的彎曲稱為褶曲。它是地殼運動所形成的一種常見的地質構造,是褶皺的基本單位。褶皺是由一系列褶曲組合而成的,即岩層受力發生變形,產生一系列連續完整的波狀彎曲稱為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有背斜和向斜兩種基本類型:①背斜在形態上是岩層向上拱起的褶曲;兩翼岩層相背傾斜,核部為老地層,兩翼為新地層。②向斜在形態上是岩層向下拗陷的褶曲。兩翼岩層相向傾斜,核部為新岩層,兩翼為老岩層。
為了研究和描述褶皺形態和空間展布特徵,我們必須要了解褶皺要素。褶皺要素包括:核部、翼部、轉折端、軸面、軸跡和槽線等(圖1-9和表1-11)。
圖1-9 背斜和向斜在剖面和平面上的特徵、褶皺示意圖
表1-11 褶皺要素
(五)斷裂構造
當岩石受力達到或超過岩石的強度極限時,岩石便產生各種破裂或沿破裂面發生位移,形成斷裂構造。其特點是破壞了岩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按岩石破裂特點,破裂構造主要分節理和斷層兩大類。
1.節理
岩石破裂後,破裂面兩側岩石沒有發生明顯位移,這種破裂構造稱節理(圖1-10)。
圖1-10 節理
A—縱節理;B—橫節理;C—斜節理
節理是岩石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構造現象。常成群出現,沿一定方向有規律的排列。節理因所處構造部位不同,其長度、寬度、規格、形狀等差異懸殊,節理裂開情況也各不相同,有的張開、有的緊閉。節理分布密集程序也不相同,主要受岩石性質及受力情況所控制,脆性岩石中的節理要比柔性岩石中發育。
2.斷層
斷層是破裂面兩側岩層,沿著破裂面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它往往是節理進一步發展而成的,而且在岩層和岩體中廣泛分布。
斷層的基本組成部分稱斷層要素。如斷層面、斷層線、斷盤、斷距和破碎帶(圖1-11)。
圖1-11 斷層要素
斷層面:岩層或岩體受力後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稱斷層面。
破碎帶:大斷層的斷層面往往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組成,稱為斷層破碎帶。
斷層線:斷層面與地面交線,稱斷層線;它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
斷盤:斷層面兩側的岩盤,稱為斷盤。
斷距:斷層面兩側盤相對移動的距離,稱斷距。
Ⅶ 基礎的結構組成有哪些
核心提示:目前我國工業民用建築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類型: (1 )磚混結構:是由磚或承目前我國工業民用建築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類型: (1 )磚混結構:是由磚或承重砌塊砌築的承重牆,現澆或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樓板組成的建築結構。多用來建造低層或多層居住建築。 (2 )框架結構:由梁和柱組成的主體骨架承重結構,樓板一般為現澆混凝土,牆為填充牆。多用來建造中高層和高層建築。
(3 )框架一剪力牆結構:是由剪力牆和框架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也叫框架抗震牆結構。框架抗震牆結構和框架結構的區別是為了增加建築物的剛度和整體性,將框架結構中一部分不受力的填充牆變成承受風和地震水平荷載的鋼筋混凝土牆。多用來建造中高層和高層建築。
(4 )剪力牆結構:是由剪力牆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力的結構,也叫抗震牆結構。
剪力牆結構的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的牆體和樓板都是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多用來建造中高層和高層建築。
(5 )鋼結構:梁、柱、樓板均為鋼材,『牆體由薄金屬板內填輕質保溫材料構成。因此質量輕,可建造超高層建築。
(6 )輕鋼結構:建築物的梁、柱、屋架結構構件由高度簡化的鋼構件組成,施工速度快,適於建築低層和多層工業、民用建築。
Ⅷ 建築識圖與構造的基礎知識點
一、基本知識
1、標高
1.1絕對標高亦稱絕對高程或海拔高度,我國把青島附近黃海的平均海平面定為絕對標高的零點,全國各地的標高均以此為基準。
1.2標高是把某地點對應的絕對標高定義為±0.000,(如名輝12#樓27.5)也稱相對標高。建築中一般以一層室內地面對應的絕對標高為±0.000標高。
2、指北針
針尖指向是北向,表示圖紙上建築物相對於北向的座向,看圖方向一般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看圖方向。
3、定位軸線
3.1定位軸線是用以確定主要結構位置的線,如確定建築的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的線稱為定位軸線。
3.2標注在圖樣的下方與左側,橫向編號應用阿拉伯數字,從左至右順序編寫,豎向編號應用大寫拉丁字母,從下至上順序編寫。拉丁字母的I、O、Z不得用做軸線編號。因為為了區分1、0、2等數字,只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而已,GB/T 50001-2001 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標准 也規定了的,不能使用。
3.3 附加定位軸線的編號,應以分數形式表示,並應按下列規定編寫:兩根軸線間的附加軸線,應以分母表示前一軸線的編號,分子表示附加軸線的編號。
4、剖視的剖切符號
4.1剖切符號分為兩種,一種是「剖切視圖符號」,一種是「剖面圖(又叫斷面圖)符號」。剖切視圖除了斷面,還包括能看見的後面的投影。剖面圖(斷面圖)僅僅表示斷面形狀,不畫後面還能看見的其他投影像。
4.2 ∟ 的粗實線符號是剖切視圖符號,字母/數字朝哪邊,表示向哪邊看。斷面剖切符號是一根長細線通過剖切位置,斷面剖切符號標示中,標注數字在那邊,就朝那邊看。(示例)
5、索引符號與詳圖符號
在施工圖中,有時會因為比例問題而無法表達清楚某一局部,為方便施工需另畫詳圖。一般用索引符號註明畫出詳圖的位置、詳圖的編號以及詳圖所在的圖紙編號。
6、引出線
6.1引出線是對圖樣上某些部位引出做文字說明、尺寸標注和索引詳圖等用的,以細實線繪制。
6.2文字說明宜注寫在橫線的上方,也可注寫在橫線的端部。
6.3同時引出幾個相同部分的引出線,宜相互平行,也可畫成集成一點的放射線。
7、斷開連接、對稱符號
7.1斷開連接符號用於較長的構件,當其長度方向的形狀相同或按一定規律變化時可斷開繪制斷開處應用連接符號表示。
7.2當房屋施工圖的圖形完全對稱時可只畫該圖形的一半,並畫出對稱符號。
二、建築施工圖
1、建築施工圖主要用來表達建築設計的內容
即表示建築物的總體布局、外部造型、內部布置、內外裝飾、細部構造及施工要求。它包括總平面圖、總平面定點陣圖、建築設計總說明、建築做法總說明、居住建築節能設計專篇、門窗表、門窗大樣圖、建築防火設計專篇、建築平面圖、東西、南北立面圖、剖面圖和建築詳圖等。
2、建築圖紙的第一頁一般為圖紙目錄單
圖紙目錄
3、總平面圖
在總平面圖中可以了解樓座的具體位置、高程、樓層數及與其它樓號的相互關系等。
4、建築設計說明
建築設計總說明在是工程師在熟悉圖紙中重點要看的內容之一,主要說明工程的概況和總的要求。內容包括工程設計依據(如工程地質、水文、氣象資料);設計標准(建築標准、結構荷載等級、抗震要求、耐火等級、防水等級);建設規模(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工程做法(牆體、地面、樓面、屋面等的做法)及材料要求。
5、建築做法總說明
以表格的形式對建築物各部位構造、做法、層次、選材、尺寸、施工要求等的詳細說明,在看圖紙時應多看幾遍以加深印象,工程做法大部分都在此進行說明。
6、節能專篇和門窗表
6.1建築節能專篇是節能工程相關材料、做法的主要依據,節能工程中與其它做法有沖突的以節能專篇為准。主要有節能措施及技術要求、保溫系統防火構造要求、節能保溫的典型節點構造詳圖等。
6.2門窗表主要反映工程門窗的材質、類型、尺寸及相關技術要求等,比較簡單。
7、建築平面圖
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狀、大小和房間的布置、牆(或柱)的位置、厚度、材料、門窗的位置、大小、開啟方向等情況。分底層、頂層、和標准平面圖,在監理工作中是作為砌體、抹灰、控制室內開間、進深等依據,能做到熟悉即可。
8、立面圖
建築立面圖在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上均有,主要反映房屋的長度、高度、層數等外貌和外牆裝修構造。它的主要作用是確定檐口、雨篷、陽台、線條、造型等的形狀和位置及指導房屋外部裝修施工。
三、結構施工圖
1、結構施工圖是關於承重構件的布置
使用的材料,形狀,大小,及內部構造的工程圖樣,是承重構件以及其他受力構件施工的依據。
看結構施工圖最難的就是鋼筋,要把結施圖看懂就要知道鋼筋的分布情況,現在都是在使用平法來標注鋼筋,所以要把平法弄懂才能徹底搞懂結構施工圖。
2、結構施工圖包含的內容
結構施工圖一般高層建築包含(但不局限於)結構設計總說明、樁基平面圖、基礎平面圖、柱剪力牆平法施工圖、剪力牆邊緣構件表、梁、板平法施工圖、樓梯和牆身大樣圖等。
3、在看圖時先要著重看結構設計總說明
在這里可以了解到結構主要材料情況比如:基礎、樑柱(一般C35-45)、板(C30)砼強度等級,鋼筋(HPB300/HRB400,235、335已經淘汰,改為高強鋼筋)填充牆加氣砼砌塊等級(B06)容重(6.5KN/m³),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從砼等級和抗震等級交叉查找)及最小搭接長度等結構上的基本信息。
4、樁基施工圖
樁基施工圖應區分什麼類型的樁基,(CFG、人工挖孔、泥漿護壁灌注樁、強夯等)等都不一樣,具體以泥漿護壁灌注樁為例。
5、柱、牆、梁板平法基本內容
5.1基本編號
5.2柱平法施工圖
柱平法施工圖系在柱平面位置上採用列表注寫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下面以截面注寫KZ2為為例:截面尺寸650*600,主筋22根HRB400直徑22的鋼筋,箍筋HPB300直徑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mm)
5.3剪力牆平法施工圖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
5.4梁平法施工圖
a、梁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兩部分,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進行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詳細請看11G101-1,25頁-35頁相關內容)
b、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說明(雙肢箍、四肢箍指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c、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d、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e、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f、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6、板平法施工圖
6.1板(有梁樓板、無梁樓板直接支持在柱子上不設主次梁,主要介紹常用的有梁樓板11G101-1,36頁-52頁)平面注寫方式有板塊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
6.2板塊集中標注的內容為:板塊編號、板厚、貫通縱筋,以及當板面標高不同時的標高高差。貫通縱筋按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別注寫(當板塊上部不設貫通縱筋時則不標注),並以B大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X向貫通縱筋以X打頭,Y向貫通縱筋以Y打頭兩向貫通縱筋配置相同時則以X&Y(&,ande缺一不可)。
例如:LB3,厚度h=100.底部貫通縱筋XY方向均為HRB400直徑8,間距150.上部貫通縱筋X方向HRB400直徑8,間距150。
6.3板支座原位標注的內容為: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和懸挑板上部受力鋼筋,板支座原位標注的鋼筋應在配置相同的第一跨表達。在實際應用中要兩種方法相結合,下圖板支座非貫通縱筋
Ⅸ 建築基礎的種類
基礎是指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築物的牆或柱子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築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荷載,並把它們連同自重一起傳給地基。
1、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2、按埋置深度可分為:不埋式基礎、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3、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4、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滿堂基礎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
(9)基礎構造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基礎的材料及受力劃分,分為剛性基礎(指用磚、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抗壓強度大、而抗拉強度小的剛性材料做成的基礎)、柔性基礎(指用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抗壓、抗拉強度均較大的基礎。基礎的構造型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