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工作經濟知識大全

工作經濟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24 22:09:24

㈠ 在處理職工薪酬經濟業務時,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有哪些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識記: 1.薪酬的概念:是指雇員因為僱傭關系的存在而從僱主那裡獲得的所有各種形式的經濟收入以及有形服務和福利。

㈡ 經濟學有那些知識點對工作有作用

如果你是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那麼,需求定律(需求與價格成負相關關系),以及利率、准備率、稅率、匯率等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很有用的。
如果你從事金融工作,那麼,銀行、貨幣、證券、投融資等方面的知識會很有用。
如果你是一般的職員或管理人員,那麼,信息經濟學(信息不對稱理論)、經濟博弈論、理性預期、效應理論等會有利於開拓你的思維以及輔助你做出正確的決策。

㈢ 從事經濟方面工作有哪些

經濟的范圍可大可小,市場經濟,國際經濟貿易、商務經濟學等,如果是一般的學校就業不樂觀,因為根本學不到東西,學校里就只給你講點皮毛,理論知識,如果是重點的學校,會好點,如果學得好,又肯專研,就業還是可以的,就國際經濟貿易、商務經濟學來說還是比較熱門的兩個專業,
就拿國際經濟貿易來說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國際貿易的經營與管理能力。
就業面向: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及外貿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崗位。

㈣ 經濟管理的一般常識

1、 質量:根據國家標准GB/T 6583—94,質量被定義為「反映實體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
2、 實體:可單獨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動和過程,也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組織、體系、人以及上述各項的任何組合。
3、 產品:某一活動和過程的結果。
4、 產品質量:反映產品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
5、 真正質量特性:直接反映顧客對產品期望和要求的質量特性。
6、 代用質量特性:企業為了滿足顧客期望和要求,相應地制定產品標准、確定產品參數來間接地反映真正質量特性。
7、 過程: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
8、 質量環:從最初識別需要到最終滿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階段中影響質量的相互作用活動的概念模式。又稱為質量螺旋或產品壽命周期。
9、 質量管理:國家標准GB/T 6583—94給質量管理下的定義是:「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
10、 質量管理學:關於質量的一般規律、理論和方法的知識體系。通俗地說,就是研究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實現過程客觀規律的學科,既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又涉及數學、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並且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屬於「邊緣學科」。
11、 五方受益者:顧客、職工、所有者、供方、社會。
12、 全面質量管理:國家標准(CB/T6583—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加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具體地說,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質量為中心,全體職工以及有關部門積極參與,把專業技術、經營管理、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建立起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服務等全過程的質量體系,從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以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使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均能受益,從而使組織獲得長期成功和發展。
13、 三全一多樣: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員的質量管理、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企業的質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質量管理。
14、 標准:國家標准GB/T 39351—83對標准所下的定義是:「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
15、 標准化:國家標准GB/T 3951—83對標准化下的定義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16、 質量信息:反映企業產品質量和產供銷各個環節的基本數據、原始記錄以及產品使用過程中反映處理的各種情報資料。它是質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項重要的資源。
17、 產品責任:製造者、銷售者對用戶使用該產品造成的傷亡、損害事故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8、 質量成本:企業為保證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質量未達到既定的標准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總和。是衡量企業質量管理活動和質量體系有效性的依據。
19、 直接質量成本:在產品的製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成本,一般由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四個部分組成。
20、 GB/T19000系列標准:GB/T 19000系列標準是我國等同採用ISO 9000系列標准而制定的。又稱為雙編號系列國家標准,寫作 GB/T19000一ISO 9000.其標准名稱為《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它是一套精心設計、結構嚴謹、定義明確、內容具體和實用性強的管理標准,它包括「兩個指南」和「三種質量保證模式」。「兩個指南」是指一頭一尾兩個標准,即GB/T19000.1一ISO9000——1《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選擇和使用指南》和GB/T19004.1一ISO9004—1《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指南》:「三種保證模式」是指GB/T19001一IS09001《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GB/ T 19002一ISO 9002《質量體系——生產和安裝的質量保證模式》和 GB/T 19003一ISO 9003《質量體系——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
21、 ISO 9000族:由ISO/TC 176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准。TCl76指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目前,這些標准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國際標准和各分標准;ISO 10001至ISO 10020的所有國際標准和分標准;ISO 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ISO 9000族描述了質量體系包括的要素,而不是描述某一具體組織如何實施這些要素,它們不受具體的行業或經濟部門所制約,只為質量管理提供指南和為質量保證提供通用的質量要求。
22、 間接質量成本:在直接質量成本基礎上進一步引伸和擴展,涉及製造和銷售過程以外的企業活動。一般包括:無形的質量成本、,使用質量成本、供應商質量成本和設備質量成本等。
23、 內部故障成本:企業內部由於生產的產品質量缺陷而造成的損失和處理質量缺陷而發生的費用總和。它一般包括:廢品損失、返工費、復檢和篩選費、停工損失、不合格品處理費等。
24、 外部故障成本:在銷售和使用中發現產品缺陷而產生的由製造企業支付的一切費用的總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費、索賠費、訴訟費、退貨費、降價費等。
25、 鑒定成本:在「一次交驗合格」的情況下,為檢驗產品質量而發生的一切費用。它通常包括:進貨測試費、工序和成品檢驗費、在庫物資復檢費、對測試設備的評價費、質量評審費等。
26、 預防成本:為了防止質量缺陷發生,保證產品質量,使故障成本和鑒定成本最低而耗費的費用。它通常包括:質量計劃編制費、質量管理培訓教育費、工序控制費、產品評審費、質量信息費、質量管理實施費等。
27、 廢品損失:製造的產品在經濟上已不值得修復利用而發生的損失。
28、 返工費:修復次品使之達到合格品的使用價值而支出的費用。
29、 復檢和篩選費:返修品的檢驗費、試驗費,庫存產品發生質量問題的檢驗費、試驗費,抽檢退回來的不合格品的篩選費等。
30、 停工損失: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發生質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損失。
31、 索賠費:根據訂貨合同規定或其它有關的協議、承諾,賠償顧客因產品質量問題而蒙受的經濟損失所支出的費用。
32、 訴訟費:為了證明顧客向法院提出的產品質量申述是否確實由於產品質量所致,企業派出專人調查和處理該項訴訟案所支出的費用。
33、 保修費:根據訂貨合同規定或其它有關的協議、承諾,在保修期內對顧客提供技術服務的費用。
34、 不合格品處理費:處理不合格品所花的人工、材料和設備費用。
35、 退貨費:產品出廠後,因質量問題而造成的退貨、換貨所支出的費用。
36、 進貨測試費:鑒定和評價外購原材料、半成品、工具、量具、配套件等的質量而發生的檢驗和試驗費用。
37、 在庫物資復檢費:對各種庫存的材料、工裝、半成品、成品等作定期檢驗、試驗和維護保養的費用。
38、 工序和成品檢驗費:產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畢和成品入庫時的檢驗和試驗費用。
39、 對測試設備的評價費:對在用的儀器、儀表、工具、量具、計量基準等進行的日常維護保養、「周期檢定」是計量標准中的專用術語等使之保持標准質量狀態而支出的費用。
40、 質量評審費:確定產品質量等級的評審費用。
41、 產品評審費:設計方案評價、試制產品質量的評審等所發生的費用。
42、 質量計劃編制費:制定企業質量計劃等方面的費用。
43、 質量管理培訓教育費:用於質量管理方面的一切培訓教育活動費用。
44、 工序控制費:為了確保產品質量而對工序能力進行調查、研究、評價以及制定工序質量分析表、建立控制點、使用控制圖等方面的費用。
45、 質量信息費: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質量信息的費用。
46、 質量管理實施費:建立質量體系、召開各種質量會議、總結質量管理工作、獎勵優秀的質量管理小組和個人等方面的費用。
47、 質量職能: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過程中全部活動的總和。它所包括的各項活動既有在企業內各部門所進行的活動,也有涉及企業外部的供應商、顧客等所進行的活動。可分為直接質量職能和間接質量職能。
48、 質量職責:對企業各部門和各級各類人員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所承擔的任務、責任和許可權的具體規定。
49、 產品的社會需求分析:通過了解顧客現實的和隱含的需求以及顧客對產品的改進意見,確定產品的質量等級、數量、價格以及投放市場的時間。
50、 報警信號:產品質量變劣的一種反映。包括:一定時期的顧客申訴、索賠、退貨等的次數,一定時期銷售額的下降情況,一定時期的保修費用額等。
51、 營銷:從質量管理學的角度看,是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過程中的第一環,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市場調研,主要目的是識別顧客的需要,適當地確定產品質量要求並形成文件。
52、 產品構思:又稱產品設想。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根據社會、自然環境、技術發展動向結合顧客的需要提出來的。開始時可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想法,它可以由企業從事產品開發的技術人員提出來,也可以由企業職工,包括技術管理人員、銷售人員、生產工人提出,還可以由顧客直接提出。
53、 設計評審:為了評價設計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識別問題(若有問題還要提出解決辦法),從而對設計所作的綜合的、有系統的並形成文件的檢查。
54、 設計驗證:對某項規定的活動所進行的檢查,以確定該項活動達到了規定的要求,這些規定要求主要是指產品規范。
55、 設計確認:對最終產品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進行的、主要是為了確定該產品達到了顧客要求,滿足顧客的需要。
56、 初期評審:設計工作的基礎和起點,這一階段要求對方案作出概略的分析和論證工作,其內容偏重於對技術理論、設計原理以及技術經濟效果和實現技術方案的可能性等方面的論證和評審。
57、 中期評審:從設計開始至設計定型之前的評審工作。其特點是具體、深入、仔細,目的是驗證產品設計的正確性。包括理論驗證、模型驗證和樣機驗證。
58、 終期評審:在新產品樣機試制之後進行的評審。重點是全面審查新產品各項性能指標與生產成本是否符合原定的各項要求,以便為投產做好准備,防止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主要形式是設計定型鑒定和生產定型鑒定。
59、 銷售准備狀態評審:確定組織是否有提供新產品或重新設計產品的能力。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包裝、操作、維護和修理手冊是否齊全並適用;有適宜的銷售和顧客售後服務;現場人員培訓;備件提供情況;現場試用情況;完成鑒定試驗情況;早期產品及其安裝和標簽的實際檢驗情況;生產設備的過程能力符合規范的證據。
60、 設計再鑒定:也稱事後評審,為了確保設計的持續有效,應定期對產品進行評價。其中包括根據現場經驗、現場使用情況的調研或新工藝和新技術,對顧客的需要和技術規范進行復審。評價時還應考慮過程的修改,應保證更改不能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
61、 設計壟斷:一個通病,是指設計部門對設計的決定已經達到不容別人挑剔的地步。除非產品試驗或使用中出現了毛病,否則他們一般不會聽取別人的意見。
62、 關鍵件:含有一個或多個重要特性的單元件。關鍵特性是指如果該特性失效或損壞可能導致危及人身安全的後果或產品無法執行規定的任務。
63、 重要件:含有一個或多個重要特性的單元件。重要特性是指該特性如果失效或損壞,可能迅速導致或顯著影響最終產品不能完成要求的使命,但不會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後果。
64、 可靠性:元件、產品、系統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無故障地執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可通過可靠度、失效率、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故障平均修復時間、維修度、有效度等指標來衡量。
65、 可靠性技術:設計可靠性、製造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66、 可靠性管理:為實現可靠性技術創造物質、人力等條件,以便最有效地達到預期可靠性目標的一系列活動。
67、 田口方法:又稱三次設計、穩健性設計。日本田口玄一博士所創建的一種設計方法。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線內質量控制和線外質量控制。它適用於產品設計、科學試驗、技術改新、工藝改革、材料研製等開發性領域,也適用於質量評價和質量改進等方面。
68、 需要吸收型產品構思:企業產品研究與開發部門,根據市場需要,設計出新產品。由於產品開發與研究部門同市場進行了充分的雙向交流,所以這種產品構思的成功性很大,盲目性很小,適用於中小企業開發產品。
69、 技術推動型產品構思:企業產品開發與研究部門的人員,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本企業的技術實力,主動提出產品構思,促進顧客產生對新產品的需求。適用於技術水平高的大企業。
70、 供應商調查:對供應商能力作出的一種預測。一般方法是派出一組有資格的觀察員對供應商進行訪問。觀察員了解設備,研究各種程序,同負責人交談並收集有關資料。通過這些工作,他們就能夠對供應商是否有可能交付優質產品作出有用的預測。
71、 對供應商的設計資格審查:根據供應商設計出來的樣品進行試驗,調查其設計控制工作,以判定供應商的能力或資格。
72、 合格判定審核:為了簡化人廠手續,提高檢驗工作效率,為了同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從而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需方對供方的檢驗工作能力所做的審核。
73、 對供應商的監督:為了保證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符合既定標准或適用性的要求而進行的一切活動。監督包括程序的、工藝的和產品的各種審核,以及購買者所執行的任何檢。監督也屬「早期報警」的范疇。
74、 供應手冊:又稱「供應關系手冊」。企業用來指導采購活動和處理同供應商關系的一種工具。
75、 工序:產品、零部件製造過程的基本環節,是使其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包括加工、檢驗、搬運、停留四個環節。
76、 工序能力:工序能夠穩定地生產出產品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操作者、機器設備、原材料、操作方法、測量方法和環境等標准條件下,工序呈穩定狀態時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常用標准偏差δ的6倍來表示工序能力的大小。
77、 工序能力指數:表示工序能力對設計的產品規范的保證程度。
78、 主導因素:在眾多影響最後質量的因素中,起決定全局和占支配地位的因素。
79、 質量控制點:在質量活動中需要重點進行控制的對象或實體。具體地說,是生產現場或服務現場在一定的期間內、一定的條件下對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關鍵部位、薄弱環節,以及主導因素等採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實行強化管理,使工序處於良好控制狀態,保證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
80、 關鍵特性:該質量特性如果失效或損壞,可能導致危及人身安全或產品無法執行規定的任務。
81、 重要特性:該質量特性如果失效或損環,可能迅速導致或顯著影響最終產品不能完成要求的使命,但不會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後果。
82、 一般特性:除關鍵特性、重要特性之外的所有質量特性。
83、 防誤措施:為使誤操作或疏忽造成的人為差錯不發生或使差錯降至最低程度所採用的機械化、自動化方式及一些相應的裝置的方法。
84、 可追查性:又稱可追溯性。根據記載的標識,追蹤實體的歷史、應用情況和所處場所的能力。
85、 質量可追查性:具有鑒別產品及其由來的能力。
86、 工序質量:工序過程的質量。它的高低反映在工序的成果符合設計、工藝要求的程度,即工序的符合性質量。
87、 生產製造過程:從准備生產開始,直到產品生產出來為止的全過程。
88、 檢驗:對實體的一個或各個特性進行的,諸如測量、檢查、試驗和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要求相比較,以及確定每項特性合格情況等所進行的活動。
89、 檢驗的保證職能:把關的職能。通過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檢驗、鑒別、分選,剔除不合格品,並決定該產品或該批產品是否接收,保證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廠。
90、 檢驗的預防職能:通過首件檢驗或工序中按規定頻次的抽檢,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及時採取糾正措施,以防止同類問題的再發生。
91、 檢驗的報告職能:把在檢驗中收集的數據、信息作好記錄,進行分析和評價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為改進設計,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依據。
92、 檢驗的監督職能:監督的對象是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的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進行諸如測量、檢查、試驗和度量等活動,並將所作出的結果與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以判斷是否合格。質量檢驗有助於管理者對產品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的全過程有一個綜合的了解,實施監督。
93、 理化檢驗:以機械、電子或化學量具為依據和手段,對產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進行測定,以確定其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方法。
94、 感官檢驗:對於無法測量的產品質量特性,或者在缺乏測量儀表的情況下,人們冊自己的感覺器官作測量工具測試這些質量特性的檢驗方法。
95、 分析型檢驗:以人的感官作為測試器具來判斷產品特性的感官檢驗。
96、 嗜好型檢驗:通過感官檢驗來了解人們的喜好程度。
97、免檢:如果可以得到由有資格的單位進行過檢驗的可靠性資料,就可以不需要檢驗。
98、 全檢:又稱100%檢驗。是對一批產品進行全部檢驗的方法。
99、 抽樣檢驗:從一批產品中隨機抽取一定量的樣本,然後根據一定的判斷標准來判斷該產品是否合格。
100、 自檢:由工作的完成者依據規定的標准所進行的檢驗。
101、 互檢:操作者之間對加工的產品、零部件或完成的工作進行的互相檢驗,可以起互相監督和糾正錯誤的作用。
102、 專檢:專職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的檢驗。
103、性價比:全稱是性能價格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具體公式:(外觀+品質+產品精神)/價格。通常不會在同一性能基礎上比較或比較的機會較少。性價比應該建立在你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由於性價比是一個比例關系,它存在其適用范圍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
104、宏觀調控: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著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來達至計劃經濟之目標。
105、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一個經濟體在一段時間內貨幣數量增速大於實物數量增速,普遍物價水平上漲,於是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
【一點說明】:已有答案,篇幅過長,其餘可另外提問。

㈤ 去金融公司上班需要掌握哪些金融知識如何才能成為金融圈年薪百萬的人

金融圈年入百萬可以說是精銳了,自己就在金融圈,身旁很多小夥伴朋友年收入過百萬乃至一定。像這樣的大部分全是做業務出生,手上把握很多的客戶,在公司也身處管理層領導職位,下邊管理方法好多個團隊或是單位,崗位職責便是把自己和團隊的業績做好。金融行業工作的確相對性比較輕松,唯一給人一種的壓力便是每一個月的部門銷售業績了。企業一般都早九晚五准時打卡簽到上下班時間,周末雙休,每個星期也有幾回能夠不打卡的機會。企業沒有要求強制加班,看職工個人意願,工作時間都是是很自由的靈魂,除了一些管理會議和必需學習培訓或是接待客戶以外,其餘時間任憑自身分配,能夠做你想做的事兒。

金融是實體的氣血,並沒有實體線,金融業高轉速,僅僅窩里斗的不可持續發展觀,僅有血夜進到實體線才會資本的價值提升。金融業的技能也就可以發布來啦,最先針對數據的掌握、把握、消化吸收、了解、轉換、分析的水平。隨後針對金融衍生工具、方式、配件的把握和運用,然後就是針對政治和經濟的敏感性。當然還有一個針對錢財的執著期盼。但是最主要的都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的嚴苛把握,由於金融業自身不是錢,卻的錢做為實際操作專用工具,錢都並不是金融人的,是客戶,那樣略微不負責任,便會碰觸法律底線,你離喪生於這個行業就只差一步。因而社會道德高於一切,大腦優先,專業技能強大,一往無前。

㈥ 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有哪些

哦你跟我情況很像啊
你說的經濟分析師說具體了就是大學教師
投資策略職務就是在投資銀行或參與股票市場的大公司工作
這兩個職業都非常有誘惑力!
但是要趁早決定職業方向
因為二者實際上的區別很大
學的東西也是兩碼事
比如在美國的大學里
經濟學就是經濟學
應該是類似哲學的
而金融學是在商學院裡面的您好,以下是我給你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
《細節決定成敗》、《水煮三國》
(經濟,管理類)
《窮爸爸,富爸爸》、《羊皮卷系列書籍》(經濟,管理,營銷,財富類)
《深海戰略》(營銷,財富類)
《世界是平的》
(勵志,經濟類)
《貨幣戰爭》(經濟,金融,學術類)
《西方經濟學》(經濟,學術,理論類)
《經濟原理學》(經濟,知識理論類)
《國富論》(經濟理論,學術類
想念經濟學要考的是GRE
念金融要考GMAT

㈦ 商務局工作需要什麼經濟學的知識

商務局主要是管經濟建議、國際貿易的,因此財務和貿易知識是必需的。具體比如需求定律(需求與價格成負相關關系),以及利率、准備率、稅率、匯率等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很有用的。信息經濟學(信息不對稱理論)、經濟博弈論、理性預期、效應理論等會有利於開拓思維以及輔助做出正確的決策。

商務局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根據本區內外貿易、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招商引資的形勢和任務,擬定本區商務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2、研究分析國內外經貿形勢,負責招商引資,完成投資促進任務;做好參加國內外招商活動的聯絡協調和宣傳推介工作;承擔「走出去」戰略在本區的具體實施,負責本區企業進出口、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工作。
3、研究分析全區商貿市場分布及發展趨勢,指導本區的商品流通工作;負責商業街、社區配套網點的規劃及規劃實施工作;負責本區大型商貿設施相關報批手續的申報及其建設協調工作;指導本區商貿業態培育、改造,收集發布本區商貿領域的招商信息,幫助投資者選擇最佳投資方式,負責和管理本區商貿設施的招商工作。
4、研究本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及商務促進方式,培育及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參與本區商業中心、產業群和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的規劃。
5、建立和發展與國外有關政府經濟部門的合作,負責本區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協作及歸口管理本區的外事工作;組織實施本區在境內外舉辦的經貿交易會、展覽會、洽談會和招商活動。許可權審批、審核或報批本區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與變更,負責對本區外商投資企業的監管及聯合年檢工作。
7、指導全區「放心工程」建設,加強生豬屠宰工作的規范化管理;負責專項控制和專賣、專營商品的監管工作。
8、健全法務援助體系,負責本區外資企業和內資重點企業的綜合協調和服務工作。
9、負責對行業協會的培育、管理和業務指導工作,推進商務領域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10、負責商務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黨風、黨紀、政紀條規的學習教育;協助調查處理本單位黨員、幹部違反黨紀、政紀行為。
11、負責黨組織關系隸屬於商務局黨工委的商貿企業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紀檢監察及人大、統戰、群團工作;協調處理原商貿系統改制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
12、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