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介紹一下冷兵器的種類(帶圖片)和使用方法,以及展現實力的戰例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冷兵器可謂是品種繁多,眼花繚亂,雖有中國18般武器之說,但是真個數起來,中國的武器遠遠多於18種,不管是從常規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綠林武器來看,這比同時代的歐洲的不管是羅馬軍團還是十子軍,還是哥特騎士,條頓騎士,聖約瀚騎士團等等,任何軍事集團都無法比擬的。再者,當時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制弩技術遠遠超過中世紀的歐洲要先進得多,這里鄙人就憑著平時積累的關於冷兵器的一點點知識,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漢,江湖豪傑述說一下。所謂18般兵器之說,應該是只限於中國古代軍制中規定的18中正規兵器。
1、刀:一邊開刃,以劈砍為主的武器,歷代不管是軍隊還是綠林好漢都用,大批流行於漢朝的環首刀(就是這刀趕走了匈奴,構成了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種,如腰刀,柳葉刀,環刀,朴刀,還有一些武將所愛的騎在馬上使的大型刀。
2、劍:兩邊開刃者為劍,在歐洲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中國的劍的歷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裝備部隊是在東周時期,特別是象秦朝的劍,長達1。5米以上,為的就是在戰車上發展更大的殺傷(當時只有趙國是以騎兵為主,大多國家仍是以戰車為主戰兵),後來由於刀的盛行,在部隊離逐漸代替了劍,使劍只成為將軍的武器或者是裝飾。在明朝有例外,當時戚續光為了擺平倭寇,從而製造了重劍來對抗倭豬的鋒利的太刀,但是這種重劍還是沒有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1。8米的重劍那麼猛。
3、矛:有的書上也說矛=槍,這點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從一些小說和文獻來看,把矛和槍完全歸於一體恐怕是不對的。矛最長是長達4米的,主要是用於車戰的,騎在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標槍(投矛)叫樅。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槍:可以是這么比較矛和槍,拋開柄,只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槍頭無疑比矛頭要輕,殺傷卻一樣,都是以刺,沖為住,再者,由於戰車的退役,長矛的用處也少了,殺人不如縱馬長槍來的方便,機動也高了不少。槍有許多種,綠沉槍,鴉角搶,虎頭槍,提盧搶,還有宋朝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馬槍,鉤鐮槍等。
5、戈:中國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鐮頭劍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實話實說,戈並不是殺傷很強的武器,戈的種類繁多,從夏朝倒漢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絕跡。戈是中國的老兵器,因為是橫刃,所以以鉤,啄,揮,推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和劈砍。在歐洲,戟的裝備和中國是不同的,歐洲中世紀以裝備步兵為住,而中國早在上古時期就大批裝備部隊,到中古已經從步兵到騎兵了,步兵則以輕便的長槍代替。中國的戟主要分3種,一種是最老的戈戟,這種種類最多,裝備最廣,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現的門戟;還有就是武將最喜歡的方天畫戟了。
7、斧鉞: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勛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
8、弓弩:這個不必多說,中國的古代遠程殺傷兵器一直比外國的厲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別搞錯了,這個鞭可不是軟行像繩子一樣的鞭子,我們所說的鞭是一種以劈,掃,捅等為住的像鐵棍一樣的兵器。鞭就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歷史上的伍子虛,大唐元帥尉遲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過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
10、鐧:和鞭一樣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鐧有3~4條刃,所以有三楞鐧或四楞鐧之說,通常鐧比鞭輕,但是殺傷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歷代武將都是以槍或者戟為住戰武器,而背上就背著2根鐧作為鋪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所以有「殺手鐧」之說。
11、叉:這不必我說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國也有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許多種。和槍一樣是以刺為主,不同的是叉的殺傷范圍大,能有制約敵方武器的效果。
12、撾:說白了就是以敲打為主的輕兵器,再說穿點就是,三節鞭,雙節棍,九節鞭之類的武器。是刺客和綠林游俠的喜愛武器,方便靈活,但是身為武俠大作的劍網居然沒有這類武器,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實惠的防身武器。從棍來看,有烏有棍,齊眉棍,盤龍棍之說,從棒類看有哨棒,鐵箍棒,狼牙棒等總之棍棒可以混為一類。
14、鏜: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較少,可能是因為比較笨重吧。大家看過《隋唐演義》嗎?天下第二猛將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將伍天錫分別是用的鎦金鏜和混金鏜,都重達200斤以上,雖然小說誇張了點,但是真個一鏜砸下來,戴著頭盔也能把天靈蓋砸碎。鏜就是叉的加強般,比叉更重,更具殺傷,一般鏜的逢刺多達5個,最邊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這種武器,我是沒見過,但是書上說是以竹子為柄,金屬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錘:估計是古代最具殺傷的單兵武器了,不但從外表上能看出錘的威懾,最主要是錘是能對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國或是歐洲騎士,都有用錘的記載。中國隋唐第一猛將李淵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對每個重達400斤的金瓮破天錘打遍天下無敵手;大唐薛家將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錘打得突厥聞風散膽;南宋名將岳飛的長子岳雲也是使用的銀錘橫掃金軍。在歐洲為了對付穿全身板甲的騎士,許多軍隊裝備巨錘。從而有了「皇家之錘」,「鐵錘查理德」等詞語。其實錘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為它太重,沒幾個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國古代在部隊里是准備不多的。
17、拐:怎麼說呢?各位應該有人看多聖鬥士吧,最強的黃金聖鬥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們中國的,嘿嘿),他的聖衣由6種武器組成,依次為槍,劍,三節鞭,雙節棍,盾,拐。這種武器能防能攻是相當不錯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規部隊是不裝備的,只有那些綠林好漢,江湖豪傑才用。
18、流星:這並不說就是流星錘,而是繩索武器的總稱,比如繩槍,流星錘,鏈錘。在歐洲有種叫枷連的武器,其實就是裝有柄的鏈錘,能繞過敵人的盾,或者防禦姿勢對其進行打擊,其實和流星錘是一個道理,。這種武器攻擊性很強,對手很難防禦,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器是軟性的,所以自己的防禦也不怎麼好。這樣的武器在部隊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將當鋪助武器外,是不進行大規模裝備的。但是一些的強盜倒是用得。
具體的一些冷兵器名稱——
長兵器:戟刀
筆刀
鳳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兩刃刀
春秋大刀
鉤鐮刀
乾坤日月刀
長槍
古矛槍
花槍
單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環刀
大砍刀
馬刀
連環刀
七星劍
龍泉劍
方節鞭
達摩杖
鐵扇子
少林板斧
軟兵器:九節鞭
大掃子
三節棍
軟鞭
流星槍
繩鏢
龍頭桿棒
鏈子劍
劍鞭
流星錘
雙兵器:鴛鴦刀
乾坤日月輪刀
龍鳳雙劍
雙棍
板斧
雙板斧
少林雙戟
梅花匕
子母鴛鴦鉞
奇門兵器:判官筆
宮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鴛鴦鉞
日月輪
龍鳳扇
雙拐
月牙刀
鐵掃帚
暗器:摔手箭
金錢鏢
梅花針
飛蝗石
血滴子
鐵蓮花
飛鉈
鐵鴛鴦
噴筒
如意珠
飛鐃
梅花袖箭
袖弩
鏢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鐵膽
遠程兵器:箭
弩
弓
② 現代兵器的資料(要段)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它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
一種集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為一體的新式武器。於是,英國於1915年開始研製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產,並參與了1916年9月15日的對德作戰。這種稱為遊民I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建造了十幾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
空降兵的主戰武器。
過去,人們習慣上按照坦克的重量將坦克分為重、中、輕三類,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現代坦克重三、四倍,達188噸,車長9米,高3.66米,寬3.67米,正面裝甲厚達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溝,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礙,並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員。坦克上裝有150毫米火炮和兩挺機槍。輕型坦克只有10-20噸,多為水陸兩用坦克,裝有85毫米口徑的火炮,主要是用於空降或陸戰隊使用。60年代以後,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習慣上把在戰場
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克統稱為主戰坦克。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是助年代以後研製的俄國的T—80、美國的MIAI、德國的豹11、英國的挑戰者、以色列的梅卡瓦和日本的細式等。這些坦克的戰斗全重一般為40-60噸,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時,最大速度72公里每小時,載有3-4名乘員。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5-125毫米口徑火炮,直射距離一般在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鍾6-9發,彈葯基數為39-60發。
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葯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除具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80%,1500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導彈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優於導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武器。
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坦克通信設備、坦克電氣設備及其它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
總體結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與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裝部位,通常劃分為操縱、戰斗、動力-傳動和行動4個部分。
操縱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內有操縱機構、檢測儀表、駕駛椅等;戰斗部分(戰斗室)位於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車內空間,內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統、通信設備、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和乘員座椅,炮塔上裝有高射機槍、拋射式煙幕裝置等;動力傳動部分(動力室)通常位於坦克後部,內有發動機及其輔助系統、傳動裝置及其控制機構、進排氣百葉窗等;行動部分位於車體兩側翼板下方,有履帶推進裝置和懸掛裝置等。
在總體布置上,大多數坦克是是駕駛室在前,戰斗室居中,動力-傳動室在車體後部且發動機縱置。有的坦克將發動機橫置,有的坦克將動力-傳動裝置布置在車體前部。
坦克乘員多為4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裝彈、駕駛等任務。有些坦克採用了坦克炮自動裝彈機,這樣就不需要裝填手,通常為3名乘員。
武器系統 主武器多採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徑的高壓滑膛炮。炮彈基數一般為40~50發,主要彈種有尾翼穩定的長桿式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脫殼穿甲彈採用高密度的鎢合金或貧鈾合金彈芯,初速達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擊距離內,可擊穿500餘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多用途彈對鋼質裝甲的破甲深度可達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備殺傷爆破彈功能。各種炮彈多採用帶鋼底托的半可燃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動裝彈機,有的坦克炮可發射反坦克導彈(也稱炮射導彈)。
輔助武器多採用7.62毫米並列機槍、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機槍,有的裝有榴彈發射器。
現代坦克普遍裝備了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火控系統,包括數字式火控計算機及各種感測器、炮長和車長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微光夜視儀或熱像儀、火炮雙向穩定器和瞄準線穩定裝置、車長和炮長控制裝置等。火控計算機用微處理機作中心處理裝置;測距儀多用摻釹釔鋁石榴石或釹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感測器可自動輸入多種信息,供計算火炮瞄準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長主瞄準鏡多為可晝夜測距、瞄準的組合體裝置,並配有瞄準線穩定裝置,車長主瞄準鏡一般為周視潛望式。
現代新型主戰坦克,火炮俯仰范圍-6°~+20°,火炮和炮塔為電液或全電式驅動,炮塔最大回轉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擊反應時間6~12秒,首發命中率65%~90%。
推進系統
多採用廢氣渦輪增壓、中冷、多種燃料發動機,有的採用了電子控制技術,M1和T-80坦克安裝了燃氣輪機。發動機功率多為883~1103千瓦,轉速2300~2600轉/分,單位體積功率達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時。
傳動裝置多採用電液操縱、靜液轉向的雙功率流動液行星式,將動液變矩器、行星變速箱、靜液或動靜液轉向機構、減速制動器等部件綜合成一體,功率密度有的高達811千瓦/米。T-72、T-80坦克傳動裝置,採用了兩個與側傳動器相組合的機械行星式變速箱。
坦克行動裝置多採用帶液壓減震器的扭桿式懸掛裝置,有托帶輪的小直徑負重輪式和銷耳掛膠的橡膠金屬履帶式履帶推進裝置。90式和「挑戰者」等坦克採用了液氣式或液氣-扭桿混合式懸掛裝置。
坦克單位功率多為20千瓦/噸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時,越野速度30~55千米/時,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約30°越壕寬2.7~3.15米,過垂直牆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數坦克裝有導航裝置和隨車攜帶有可拆卸的潛渡裝置。
防護系統
車體和炮塔前部多採用金屬與非金屬復合裝甲,車體兩側掛裝屏蔽裝甲,有的坦克在鋼裝甲表面掛裝了反應裝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彈能力,特別是防破甲彈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禦垂直穿甲能力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彈丸攻擊。
為撲滅車內火災和防止破甲彈穿透裝甲後引起車內油氣混合氣爆炸,車內多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為減輕核、化學、生物武器的殺傷破壞,車內安裝有三防裝置,有的在乘員室的裝甲內表面附設有削減中子流貫穿的防護襯層。此外,還配有煙幕裝置及其它偽裝器材和光電對抗設備,並採取進一步降低車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彈葯,設置隔艙等措施,使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顯著提高。
通信設備
一般裝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調頻電台和一套坦克車內通話器,車外有用於步坦聯絡的通話盒,指揮坦克通常裝備兩部電台。現代坦克電台多採用集成電路,帶有保密機、抗干擾裝置和微處理機控制器,最大通信距離可達25~35千米。
電氣設備
電源採用低壓直流供電體制,多裝有一台功率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發電機和4~10塊容量達300~600安培小時的蓄電池,T-72坦克採用了直流的起動-發電兩用電機。坦克各控制系統引入了大量電氣、電子部件,有的用電裝置採用了自動程序控制,並開始形成一個信息傳輸、功率控制、數據處理和故障自檢的多路傳輸的統一控制體系。
分類
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戰斗全重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通常輕型坦克重10~20噸,火炮口徑不超過85毫米,主要用於偵察、警戒,也可用於特定條件下作戰。中型坦克重20~4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05毫米,用於遂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重型坦克重40~6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22 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斗。英國曾一度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裝甲較厚,機動性能較差,用於伴隨步兵作戰。巡洋坦克裝甲較薄,機動性能較強,用於機動作戰。
60年代以來,多數國家將坦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現在,主戰坦克已經取代了傳統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是現代裝甲兵的主要戰斗兵器,用於完成多種作戰任務。特種坦克是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克,如偵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陸坦克、噴火坦克等,多為輕型坦克。
簡史
乘車戰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從狩獵用的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但坦克的誕生,則是近代戰爭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問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1916年生產了Ⅰ型坦克(圖2),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49輛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一戰期間,英、法和德國共製造了近萬輛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聖沙蒙」、「雷諾」FT-17(圖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數量最多(3000多輛),性能較好,裝有單個旋轉炮塔和彈性懸掛裝置,戰後曾為其它國家所仿效。
這些早期坦克,結構形式多樣,有固定的頂置炮塔或側置炮座,也有旋轉式炮塔或無炮塔結構,裝有37~75毫米口徑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數挺機槍,或僅裝機槍。坦克轉向,有的靠離合器和制動器系統,有的靠與兩條履帶分別聯動的輔助變速箱或電動機,有的由兩套發動機變速箱組分別驅動兩條履帶,靠變換兩履帶速比轉向。坦克戰斗全重7~28噸,單位功率2.6~4.8千瓦/噸,最大行程35~64千米,裝甲厚度5~30毫米。
由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生產設備簡陋,坦克性能較低,其火力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裝甲只能防禦槍彈和炮彈破片,沒有無線電通信設備和光學觀察瞄準儀器,行駛顛簸、速度緩慢,機械故障頻繁,乘員工作條件惡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於引導步兵完成戰術突破,不能向縱深擴張戰果。但坦克的問世,開始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期,對軍隊作戰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發展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坦克戰術與技術發展思想的探索和實驗時期,各國研製裝備了多種類型的坦克。輕型、超輕型坦克曾盛行一時,在結構上還出現了能用履帶和車輪互換行駛的輪胎-履帶式輕型坦克、水陸兩用超輕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這一時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馬蒂爾達」步兵坦克和「十字軍」巡洋坦克,法「雷諾」R-35輕型、「索瑪」S-35中型坦克,蘇Т-26輕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輕型、Ⅳ中型坦克等。
這些坦克與早期的坦克相比,戰術技術性能有了明顯提高。戰斗全重9~28噸,單位功率5.1~13.2千瓦/噸,最大速度20~43千米/時,最大裝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徑多為37~47毫米,炮彈初速610~850米/秒,發射穿甲彈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鋼裝甲;有的坦克為增強支援火力,安裝了75或76毫米口徑的短身管榴彈炮,直至發展將小口徑加農炮、中口徑榴彈炮和數挺機槍集於一車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開始採用望遠式和潛望式光學觀察瞄準儀器、炮塔電力或液力驅動裝置和坦克電台,出現了火炮高低向穩定器;推進系統多採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機,固定軸式機械變速箱,轉向離合器或簡單差速器式轉向機構和平衡式懸掛裝置。反坦克炮出現後,一些國家為增強坦克的裝甲防護,設計了傾斜布置的裝甲,並按照各部位中彈的概率分配裝甲厚度。
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生產了約30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閃擊戰。大戰中、後期,在蘇德戰場上曾多次出現有數千輛坦克參加的大會戰;在北非戰場、諾曼底戰役以及遠東戰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參戰。與坦克作戰,已成為坦克的首要任務。
坦克與坦克、坦克與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對抗,促進了中型、重型坦克技術的迅速發展,坦克的結構形式趨於成熟,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全面提高。這一時期的坦克主要有:蘇T-34中型(圖4)、IS-2重型坦克,德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4中型坦克,英 「邱吉爾」步兵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97式中型坦克等。這些坦克普遍採用安裝一門火炮的單個旋轉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徑分別為57~85和88~122毫米,炮彈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彈種是尖頭或鈍頭穿甲彈、榴彈,並出現了次口徑穿甲彈和空心裝葯破甲彈,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約150毫米;裝有與火炮並列的機槍,並多裝有高射機槍和前機槍;普遍安裝了晝用光學觀察瞄準儀器和坦克電台、坦克車內通話器,有的坦克採用了火炮高低向穩定器;發動機多為257~515千瓦的汽油機,蘇聯採用了坦克專用高速柴油機;開始採用雙功率流傳動裝置和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為提高車體和炮塔的抗彈能力,改進了外形,增大了裝甲傾角(裝甲板與垂直面夾角),炮塔和車體分別採取裝甲鋼整體鑄造和軋制裝甲鋼板焊接結構,車首上裝甲厚度多為45~100毫米,有的達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達185毫米;車內有手提式滅火器,車外裝有拋射式煙幕裝置或煙幕筒。坦克戰斗全重 27~55噸(德國後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達69.4噸),單位功率6.4~15千瓦/噸,最大速度25~64千米/時,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輕型坦克僅在戰爭的初期有所發展,主要作為應急裝備和在特種戰斗條件下使用。
戰爭後半期,蘇、德雙方都利用坦克底盤生產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實質上是無旋轉炮塔的坦克),與相同底盤的坦克比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結構較簡單,適於大量生產,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機動受限制,僅用於伴隨坦克作戰,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經受了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戰斗考驗,成為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
戰後發展
戰後至50年代,蘇、美、英、法等國借鑒大戰使用坦克的經驗,設計製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蘇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陸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輕型坦克;英「百人隊長」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輕型坦克等。
這一時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戰斗全重36~65噸,火炮口徑分別為90~105和120~122毫米,車首上裝甲厚度76~127毫米,傾角55~60 度,鑄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裝甲厚度110~200毫米,發動機功率382~596千瓦,單位功率為9~13千瓦/噸,最大速度34~50千米/時,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備了旋轉穩定式超速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開始採用火炮雙向穩定器、紅外夜視儀、合像式或體視式光學測距儀、機械模擬式彈道計算機、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潛渡裝置。
輕型坦克重14~23.5噸,乘員3~4人,火炮口徑為75或76毫米,炮塔裝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發動機功率176~368千瓦,單位功率12.6~16千瓦/噸,最大速度44~65千米/時,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噴水式推進裝置,最大航行速度為10.2千米/時。AMX-13坦克採用了結構新穎的「搖擺式」炮塔,首次安裝了坦克炮自動裝彈機,炮塔上加裝有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可發射4枚反坦克導彈。
現代坦克
60年代出現的一批戰斗坦克,火力和綜合防護能力達到或超過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時克服了重型坦克機動性能差的弱點,從而停止了傳統意義的重型坦克的發展,形成一種具有現代特徵的戰斗坦克,即主戰坦克。主要有:美M60A1、蘇T-62、英「酋長」、法AMX-30、聯邦德國「豹」Ⅰ、瑞典Strv103B(簡稱「S」)坦克(圖5)等。
這些主戰坦克,戰斗全重36~54噸,火炮口徑105~120毫米,發動機功率427~610千瓦,單位功率 9~15.4千瓦/噸,最大速度48~65千米/時,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術特徵是:普遍採用了脫殼穿甲彈、空心裝葯破甲彈和碎甲彈,火炮雙向穩定器、光學測距儀、紅外夜視夜瞄儀器,大功率柴油機或多種燃料發動機、雙功率流傳動裝置、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三防裝置和潛渡裝置;降低了車高,改善了防彈外形;有的安裝了激光測距儀和機電模擬式彈道計算機。T-62坦克開始採用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炮彈;「酋長」坦克為了控制車高,駕駛員呈半仰卧狀態操縱車輛;「S」坦克去掉了傳統的旋轉炮塔,火炮與車體剛性固定,並採用自動裝彈機和自動拋殼機,以及柴油機與燃氣輪機組合的動力裝置和可以調節車高、車姿的液氣式懸掛裝置。
各國發展的主戰坦克,都優先增強火力,但在處理機動和防護性能的關繫上,反映了設計思想的差異。如法AMX-30坦克偏重於提高機動性能;英「酋長」坦克偏重於提高防護性能;而蘇、美等國的坦克,則同時相應提高機動和防護性能。
這一時期新出現的輕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裝有口徑為152毫米的短身管兩用炮,可發射普通炮彈和「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採用鋁合金裝甲車體,戰斗全重16噸,能空投、空運和利用折疊式圍帳浮渡。
現狀
70年代以來,現代光學、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成就,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坦克的設計和製造,使坦克的總體性能有了顯著提高,更加適應現代戰爭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戰坦克有:蘇T-72、T-80、德國「豹」Ⅱ、美M1A2,英「挑戰者」2型,法AMX「勒克萊爾」,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韓國88式、巴西「奧索里奧」、義大利「公羊」、印度「阿瓊」。這些坦克仍優先增強火力,同時較均衡地提高機動和防護性能。
70年代以來的主戰坦克,其火力性能、機動性能、防護性能雖有顯著提高,但重量和車寬已接近鐵路運輸和橋梁承載的允許極限,且受地形條件限制大,使之對工程、技術、後勤保障的依賴性增大。由於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結構日趨復雜,成本和保障費用也大幅度提高。為了更好地發揮坦克的戰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製中越來越重視採用系統工程方法進行設計,努力控制坦克重量,並提高整車的可靠性、有效性、維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些局部戰爭大量使用坦克的戰例和許多國家的軍事演習表明,坦克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於50年代後期開始生產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並投產了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70年代以來研製和生產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戰坦克。88式坦克戰斗全重 38噸,安裝有口徑為105毫米的線膛炮,火炮雙向穩定器、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和晝夜合一觀瞄裝置組成的新型火控系統,滅火抑爆裝置,三防和潛渡裝置及新型電台,採用了復合裝甲和功率為537千瓦的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單位功率14.1千瓦/噸,最大速度55千米/時,最大行程500千米。
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來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兵器,許多國家正依據各自的作戰思想,積極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發展21世紀初使用的新型主戰坦克。坦克的總體結構可能有突破性的變化,出現如外置火炮式、無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徑有進一步增大趨勢,火控系統將更加先進、完善;動力傳動裝置的功率密度將進一步提高;各種主動與被動防護技術、光電對抗技術以及戰場信息自動管理技術,將逐步在坦克上推廣應用。各國在研製中,十分重視減輕坦克重量,減小形體尺寸,控制費用增長。可以預料,新型主戰坦克的摧毀力、生存力和適應性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③ 世界各類軍事武器詳細介紹
一 海軍:
1 航母(美國:尼米茲級,小鷹號;法國:戴高樂號;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中國:即將有瓦良格號)
2兩棲登陸艦
3巡洋艦(一般指大於1w噸的)
4驅逐艦(分防空,反潛兩類)
5護衛艦(比驅逐艦小)
6潛艇(攻擊核潛艇,戰略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
7快艇(低於1000噸的,最有名的,中國的022系列)
二 空軍
1戰斗機(美國:F22,F16,F15,F18,F35……;俄羅斯:su27,su30,mig29,mig35,法國:陣風;英國:鷂式;歐洲:台風;瑞典:鷹獅;中國:J7,J8,J10,J11,J20,j15)
2轟炸機(美國:B1,B2,B52……;俄羅斯:TU-125,TU-22,TU-160;中國:轟6,)
3直升機(美國:AH64,AH-1,黑鷹,UH-1,鋪路微光,海妖;俄羅斯:雌鹿,掠奪者,咆哮;法國:大黃蜂;海豚;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南非:貓鼬;中國:Z9,Z10,Z12,Z8……)
三 陸軍
1 坦克(美國:M1;法國:勒克萊爾;英國:挑戰者;德國:豹2,俄羅斯:T72,T90;中國:T96,T99,vita……)還有裝甲車(兩棲,空投,輪式)
2導彈:
3防空導彈(美國,愛國者,山毛櫸;俄羅斯:道爾;M300,M400;中國HQ系列)
4空空導彈 (美國AM9,AM12,俄羅斯:R-27,中國:PL12,SD10)
5反艦導彈(美國:捕鯨叉;俄羅斯:日炙,寶石,中國:YJ系列)
6巡航導彈(美國:戰斧,俄羅斯:戰斧斯基;中國,紅鳥%)
7戰略導彈(美國:民兵;俄羅斯:白楊;中國:東風系列)
(3)武器知識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一些常用的軍事網站有:
中華網-軍事艦船知識鼎盛軍事環球網軍事搜狐軍事西陸軍事人民網-軍事新華網-軍 事 網易-軍事 中軍網 千龍網-軍事中國軍網中國網-軍事等
2、軍事論壇
中華網軍事論壇chinabbs軍事飛揚軍事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虛幻天空論壇 鐵血論壇新浪軍事論壇Sohu軍事論壇 新華網軍事論壇Tom軍事論壇千龍網軍事論壇中國軍網國防論壇西陸軍事論壇 騰訊軍事天地論壇軍盟中文網社區子陵軍事論壇愛國者同盟網論壇 等
④ 求,誰知道兵器中,刀的知識
刀
[dāo]
單刃冷兵器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18張)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
中文名:刀
外文名:Broadsword
稱號:百兵之膽
使用高手:關羽,黃忠,關勝,孫堅
分享
基本概述
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長之一,九短之首(刀)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同時泛指可用於切、削、割、剁、刺的工具,與匕合稱亦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銅刀存世數量不多,體形均輕薄,最厚處僅0.35厘米,其形制粗分有短柄翹首刀、長柲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數類。
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
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飛鷹刀
圖冊 9張
國內
古文形體
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周代重劍,不喜佩刀。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在北京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長,並且已有專門的戰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講究式樣別致,鑲飾美觀;戰刀則注重質地堅韌,作工精良。在當時諸國戰爭中,兵車已漸漸退出戰場,取而代之的騎兵隊成為作戰主力。因此單純的刺兵器不足以發揮效力,擅長劈砍揮殺的鋼刀的製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劉備令工匠造刀5000把;孫權則命造刀1000把;司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這些刀是用來裝備軍隊的,那時刀已成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環首刀」,這種刀直背直刃,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長度一米左右,便於在騎戰中抽殺劈砍,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的短兵器,在戰場上的廝殺格鬥中,許多將領往往長矛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西漢時大將李廣之子李敢「左持長槊,右執短刀,躍馬陷戰」。三國時南蠻首領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長標,背插五口飛刀,重傷張嶷,活捉馬忠。
鋼刀不僅用於戰場上,而且在官場上同樣地位尊貴。漢朝時,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刀。佩刀表示達官貴族的身份等級。東漢時,對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裝飾都有極嚴格的明文規定,誰也不準許逾越。這種佩帶用刀,從外形上要求精緻美觀,刀身通體雕錯花紋,刀環鑄成各種形態的鳥獸圖案。例如東漢中山穆王劉暢生前的佩刀,全長105厘米,刀身飾有線條流暢的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兩漢三國時,諸國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幾近嗜好,不惜花費重金,延請名師,耗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功夫,煉制寶刀。那時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師,據說他造刀「受法於寶青之虛……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陶,用陰陽之候,取剛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輕微無絲發之際,斫堅剛無變動之異」。還有蜀國的蒲元,他運用當時的先進淬火技術造刀,具有獨到之處。曾受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鋼刀3000把。
點擊載入更多
-
⑤ 中國古代冷兵器大全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冷兵器可謂是品種繁多,眼花繚亂,雖有中國18般武器之說,但是真個數起來,中國的武器遠遠多於18種,不管是從常規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綠林武器來看,這比同時代的歐洲的不管是羅馬軍團還是十子軍,還是哥特騎士,條頓騎士,聖約瀚騎士團等等,任何軍事集團都無法比擬的。再者,當時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制弩技術遠遠超過中世紀的歐洲要先進得多,這里鄙人就憑著平時積累的關於冷兵器的一點點知識,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漢,江湖豪傑述說一下。所謂18般兵器之說,應該是只限於中國古代軍制中規定的18中正規兵器。
1。刀:一邊開刃,以劈砍為主的武器,歷代不管是軍隊還是綠林好漢都用,大批流行於漢朝的環首刀(就是這刀趕走了匈奴,構成了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種,如腰刀,柳葉刀,環刀,朴刀,還有一些武將所愛的騎在馬上使的大型刀。
2。劍:兩邊開刃者為劍,在歐洲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中國的劍的歷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裝備部隊是在東周時期,特別是象秦朝的劍,長達1。5米以上,為的就是在戰車上發展更大的殺傷(當時只有趙國是以騎兵為主,大多國家仍是以戰車為主戰兵),後來由於刀的盛行,在部隊離逐漸代替了劍,使劍只成為將軍的武器或者是裝飾。在明朝有例外,當時戚續光為了擺平倭寇,從而製造了重劍來對抗倭豬的鋒利的太刀,但是這種重劍還是沒有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1。8米的重劍那麼猛。
3。矛:有的書上也說矛=槍,這點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從一些小說和文獻來看,把矛和槍完全歸於一體恐怕是不對的。矛最長是長達4米的,主要是用於車戰的,騎在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標槍(投矛)叫樅。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槍:可以是這么比較矛和槍,拋開柄,只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槍頭無疑比矛頭要輕,殺傷卻一樣,都是以刺,沖為住,再者,由於戰車的退役,長矛的用處也少了,殺人不如縱馬長槍來的方便,機動也高了不少。槍有許多種,綠沉槍,鴉角搶,虎頭槍,提盧搶,還有宋朝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馬槍,鉤鐮槍等。
5。戈:中國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鐮頭劍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實話實說,戈並不是殺傷很強的武器,戈的種類繁多,從夏朝倒漢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絕跡。戈是中國的老兵器,因為是橫刃,所以以鉤,啄,揮,推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和劈砍。在歐洲,戟的裝備和中國是不同的,歐洲中世紀以裝備步兵為住,而中國早在上古時期就大批裝備部隊,到中古已經從步兵到騎兵了,步兵則以輕便的長槍代替。中國的戟主要分3種,一種是最老的戈戟,這種種類最多,裝備最廣,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現的門戟;還有就是武將最喜歡的方天畫戟了。
7。斧鉞: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勛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
8。弓弩:這個不必多說,我只說一句,那就是中國的古代遠程殺傷兵器一直比外國的厲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別搞錯了,這個鞭可不是軟行像繩子一樣的鞭子,我們所說的鞭是一種以劈,掃,捅等為住的像鐵棍一樣的兵器。鞭就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歷史上的伍子虛,大唐元帥尉遲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過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
10。鐧:和鞭一樣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鐧有3~4條刃,所以有三楞鐧或四楞鐧之說,通常鐧比鞭輕,但是殺傷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歷代武將都是以槍或者戟為住戰武器,而背上就背著2根鐧作為鋪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所以有「殺手鐧」之說。
11。叉:這不必我說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國也有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許多種。和槍一樣是以刺為主,不同的是叉的殺傷范圍大,能有制約敵方武器的效果。
12。撾:說白了就是以敲打為主的輕兵器,再說穿點就是,三節鞭,雙節棍,九節鞭之類的武器。是刺客和綠林游俠的喜愛武器,方便靈活,但是身為武俠大作的劍網居然沒有這類武器,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實惠的防身武器。從棍來看,有烏有棍,齊眉棍,盤龍棍之說,從棒類看有哨棒,鐵箍棒,狼牙棒等總之棍棒可以混為一類。
14。鏜: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較少,可能是因為比較笨重吧。大家看過《隋唐演義》嗎?天下第二猛將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將伍天錫分別是用的鎦金鏜和混金鏜,都重達200斤以上,雖然小說誇張了點,但是真個一鏜砸下來,戴著頭盔也能把天靈蓋砸碎。鏜就是叉的加強般,比叉更重,更具殺傷,一般鏜的逢刺多達5個,最邊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這種武器,我是沒見過,但是書上說是以竹子為柄,金屬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錘:估計是古代最具殺傷的單兵武器了,不但從外表上能看出錘的威懾,最主要是錘是能對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國或是歐洲騎士,都有用錘的記載。中國隋唐第一猛將李淵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對每個重達400斤的金瓮破天錘打遍天下無敵手;大唐薛家將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錘打得突厥聞風散膽;南宋名將岳飛的長子岳雲也是使用的銀錘橫掃金軍。在歐洲為了對付穿全身板甲的騎士,許多軍隊裝備巨錘。從而有了「皇家之錘」,「鐵錘查理德」等詞語。其實錘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為它太重,沒幾個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國古代在部隊里是准備不多的。
17。拐:怎麼說呢?各位應該有人看多聖鬥士吧,最強的黃金聖鬥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們中國的,嘿嘿),他的聖衣由6種武器組成,依次為槍,劍,三節鞭,雙節棍,盾,拐。這種武器能防能攻是相當不錯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規部隊是不裝備的,只有那些綠林好漢,江湖豪傑才用。
18。流星:這並不說就是流星錘,而是繩索武器的總稱,比如繩槍,流星錘,鏈錘。在歐洲有種叫枷連的武器,其實就是裝有柄的鏈錘,能繞過敵人的盾,或者防禦姿勢對其進行打擊,其實和流星錘是一個道理,。這種武器攻擊性很強,對手很難防禦,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器是軟性的,所以自己的防禦也不怎麼好。這樣的武器在部隊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將當鋪助武器外,是不進行大規模裝備的。但是一些的強盜倒是用得
長兵器:戟刀
筆刀
鳳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兩刃刀
春秋大刀
鉤鐮刀
乾坤日月刀
長槍
古矛槍
花槍
單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環刀
大砍刀
馬刀
連環刀
七星劍
龍泉劍
方節鞭
達摩杖
鐵扇子
少林板斧
軟兵器:九節鞭
大掃子
三節棍
⑥ 給幾個介紹輕武器知識的網站最好有圖片的(要知識配圖片的)
槍炮世界
http://bak.gun-world.net/
輕兵器論壇
http://www.qbq.cn/
除了這兩個,其他基本都不推薦!
相信後邊的回答中也絕對有不少會提到這兩個網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