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國際電工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抖音歌詞怎麼放大的 2025-01-11 16:44:03
浸泡油使用哪些基礎油 2025-01-11 16:40:28

國際電工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8-24 18:00:08

1. 世界物理學界比較有名的人物都有哪些,國籍和貢獻是什麼

愛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於德國烏耳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父親和叔父在那裡合辦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1894年,他的家遷到義大利米蘭,繼續在慕尼黑上中學的愛因斯坦因厭惡德國學校窒息自由思想的軍國主義教育,自動放棄學籍和德國國籍,隻身去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由於他的落拓不羈的性格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為教授們所不滿,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兩年後才找到固定職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從此他才有緣進入學術機構工作。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M.普朗克和W.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H.A.洛倫茲和P.埃倫菲斯特(即P.厄任費斯脫)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回德國不到四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投入公開的和地下的反戰活動。他經過8年艱苦的探索,於1915年最後建成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A.S.愛丁頓等人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全世界為之轟動,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1933年1月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普林斯頓,任新建的高級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5年 4月18日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

補充愛因斯坦在天文方面的貢獻的詳細資料:

劃時代的大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工作對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有巨大的影響。

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烏爾姆鎮,在瑞士度過青年時代。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失業。經過兩年的努力,才在伯爾尼的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貢獻都是在這里完成的。1909年他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被邀請回到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933年希特勒上台,愛因斯坦因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就首遭迫害,被迫遷居到美國的普林斯頓。1940年入美國國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頓逝世。

十九世紀末葉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新的實驗結果沖擊著伽利略、牛頓以來所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以洛倫茲等為代表的老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力圖在原有的理論框架內解決舊理論同新事實之間的矛盾。愛因斯坦則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最基本的概念,拋棄了一些熟知的、但並不正確的觀念,在理論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主要成就都大大地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量子論是普朗克於1900年為解決黑體輻射譜而提出的一個假說。他認為物體發出輻射時所放出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數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內,都不敢把能量不邊續概念再向前推進一步,甚至一再企圖把這一概念納入經典物理學體系。愛困斯坦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他預感到量子論帶來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他把量子論推向前進,利用量子概念分析輻射的傳播和吸收,提出光量子概念,完滿地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的經驗規律,從而動搖了光的波動論的正統地位。光量子概念的提出在人類認識自然界的歷史第一次揭示了光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今通稱二象性),它直接為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的建立,以及隨後的量子力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這項工作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愛因斯坦於1906年又把量子論擴展到物體內部的振動上去,成功地說明了低溫時固體的比熱同溫度變化的關系。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論,從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導出黑體輻射。在這項研究中他把統計物理概念和量子論結合起來,提出自發發射及受激發射等概念。從量子論的基礎直到受激發射概念,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作為愛因斯坦終生事業的標志是他的相對論。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他根據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和光速的不變性這兩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中的時間、空間及運動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絕對靜止空間的存在,否定了同時概念的絕對性。在這一體系中,運動的尺要縮短,運動的鍾要變慢。狹義相對論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聯系。著名的關系式E=mc^2成為打開核能源理論的金鑰匙。核能的發現,使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的疑難最終獲得了滿意的解決。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確立之後,愛因斯坦開始致力於引力理論的研究。他也象在建立狹義相對論的工作一樣,抓住一個眾所周知的基本事實,即: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之比是一個與物性無關的普遍常數。根據這一點,他提出等效原理。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15年建立了本質上與牛頓引力理論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從一開始就與天文現象有密切的關系。廣義相對論的一系列關鍵性的檢驗,都是在宇宙「實驗室」中完成的。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點的(反常)進動,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不解之謎。同時,他推斷光線在引力場中要彎曲。這一預言於1919年由愛丁頓等通過日食的觀測而得到證實。在六十二年後的1978年,測定了射電脈沖星雙星PSR1913+16的周期變化,許多人認為它完全符合引力波阻尼理論所作的預言,對廣義相對論可能是又一個有力的證明。在強引力場情況下,廣義相對論有許多獨特的結論。例如奧本海默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恆星在核能用盡之後,如果質量足夠大,就不可避免地會演變成黑洞。1967年發現脈沖星並證實為中子星後,人們認識到到空中的確存在著強場天體。現在,天鵝座X-1被認為可能就是一個黑洞。上述這一切構成相對論天體物理學的基本內容,它是目前天體物理學中最活躍的分支之一。

最能代表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有重大影響的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了。愛因斯坦在確立了廣義相對論之後,緊接著就轉向了對宇宙的考察。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察》。象他多次以一篇論文開創一個領域一樣,這篇論文宣告了相對論誕生。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但是,這篇論文所引進的許多觀念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在探索宇宙中,愛因斯坦首先指出無限宇宙與牛頓理論二者這間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在原則上,根據牛頓力學不能建立無限宇宙這一物理體系的動力學。從牛頓理論和無限宇宙這兩點出發,根本得不到一個自洽的宇宙模型。因此,必然是:或者修改牛頓理論,或者修改無限空間觀念,或者對二者都加以修改。愛因斯坦放棄了傳統的宇宙空間三維歐幾里得幾何的無限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就其空間廣延來說是一個閉合的連續區。這個連續區的體積是有限的,但它是一個彎曲的封閉體,因而是沒有邊界的。

愛因斯坦在宇宙學的研究中引進用動力學建立宇宙模型的方法,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而且他主張,宇宙的體積是無限的或有限的這個問題,只有依靠科學而不是依靠信仰才能解決。這種崇尚科學的態度,繼承了由哥白尼等開創的科學探索精神。他曾說:「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他的宇宙學研究,體現了這種反對迷信的精神。因此,無論是同意或反對他的宇宙觀念的人,都有不能不承認,愛因斯坦在宇宙學中也寫下了十分光輝的一頁。

不論在海內還是海外,楊振寧這個名字在華人中是很響亮的。他,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領獎台,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無不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學殿堂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
「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繼楊振寧、李政道之後在1976年也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說。
楊振寧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曾留學美國攻讀數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數學教授,是最早將西方近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者之一。聰穎的天賦,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楊振寧從小就很有「異稟」。他不但書念得好,而且興趣廣泛,還是讀中學時,他就對父親說過:「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
抗日戰爭期間,楊武之任教的清華大學被迫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合並成臨時大學。日軍攻佔南京後,臨時大學撤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也隨父母顛沛流離長途奔波來到昆明,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級之後,未上高三就考上了西南聯大。當時的西南聯大集中了許許多多各個學科的著名教授,形成一個燦爛的教師群,是中國最大的教育中心。在這里,楊振寧得到了名師們的極好指點。他在吳大猷教授指導下完成了學士論文。大學畢業並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取得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作為「留美公費生」赴美,尋找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師E·費米教授,成為費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並得遇後來被稱為「氫彈之父」的E·特勒教授。他深受費米的熏陶和影響,在泰勒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於1948年獲博士學位。在應校方聘請,留校當了一年教員之後,他於1949年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1955至1966年任該所教授。從1966年起,他擔任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
在理論物理學上,楊振寧創造了許多輝煌。
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與R·L·密耳斯共同提出楊-密耳斯規范場理論,開辟了非阿貝耳規范場的新研究領域,為現代規范場打下了基礎。它被世界物理學家們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結構之一,是繼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愛因斯坦的引力場理論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論之後的最為重要的物理理論。
楊振寧的另一傑出貢獻是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從而推翻了原來被認為適用於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稱守恆定律」。而這個「宇稱守恆定律」,本來是被視作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的。他們因此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一項科學成果,在發表的第二年就獲得諾貝爾獎,這是第一次。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也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他近年來另一個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密切關注,並成為最熱門的研究題目。
楊-密耳斯規范場、宇稱不守恆定律與Yang-Baxter方程被公認是楊振寧的工作中達到世紀水平的三項成就。
除諾貝爾獎外,楊振寧還在1980年獲Rumford獎,1986年獲美國國家科技獎,1993年獲美利堅哲學學會頒發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94年獲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
創立於1743年的美利堅哲學學會是一個聲譽卓著的國際學術組織,其700名成員中,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有100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代表該學會的最高榮譽。這個學會的執行官說,授予楊振寧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是因為「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他和李政道的合作以及與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對物理學影響深遠和奠基性的貢獻」。
費城富蘭克林學院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學術研究機構之一。這個學院頒發給楊振寧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是美國獎金額最高的科學獎(25萬美金)。楊振寧是獲此項殊榮的第一位物理學家。該學院的文告稱贊楊振寧的研究工作「對20世紀下半葉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大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類對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規律提供了理解」,說楊-密耳斯規范場理論「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有類似的影響」。
為表彰楊振寧的傑出貢獻,中國有關方面也報請國際機構批准,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編號為3421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請他擔任委員;香港中文大學聘請他擔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院校也聘請他擔任名譽教授。
楊振寧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他於1971年夏天訪問中國,是美籍華人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這次訪問,叩開了中美之間關閉了二十多年的科學大門。在中美建交的過程中,他作為全美華人協會主席,參加發起了「全美華人促進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員會」,以赤子之心努力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鋪路架橋。他深知科學技術、教育是強國之本,經常就科學技術、教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人才培養、科技體制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議。他幾乎每年都要去中國,發表演講,介紹自己的讀書、教學、研究經驗。他對中國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們放開眼界,博學多才,融合中西,培養自己的風格,發揮自己的特長,做有價值的工作,為祖國的發展作出實在的貢獻。他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組織CEEC(與中國學術交流會),資助中國學者去進修,還促成香港實業家劉永齡先生設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陳省生數學獎」,倡議成立了多個學術研究機構。他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為中國的繁榮昌盛盡心竭力,其貢獻已遠遠超越了一個物理學家所做的一切。
楊振寧曾經說過:「我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在楊振寧之前,包括知識界在內,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心,以為中國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科學上、技術上不行,以為諾貝爾之類的獎項與中國人根本無緣。是楊振寧用自己的成就打掉了國人們的自卑感,使他們從心理上戰勝了自己,敢同西方人一爭短長了。
楊振寧,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的楷模。

2. 浙江大學電氣自動化本科專業課

《2015級浙江大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qGwgo2VLaGEMbKgb33-sQ

?pwd=wmvg 提取碼: wmvg

2015級浙江大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應用生物科學(生工食品|應用生物科學(農學)|藝術設計類|醫學類|葯學類|社科類|人文類(外語|人文類(傳媒)|人文類|理學類(生環地)|理學類(理科創新之星|理學類|科技與創意設計類|工學類(信息)

3. 江西中專學校排名

其實是不存在學校排名的,因為不同區域,不同專業,不同的未來前景,怎麼排名都是不科學的,推薦南昌下面幾所學校。

南昌市工創技工學校(熱門技校)

是一所經南昌市行政審批局批准,省人社廳備案的一所全日制技工學校。工創技工學校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全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並貫以「工匠創新」的精神,培養具有「紀律、技能、體能」三大特長的新時代職業技術人才。

點擊咨詢報名學校專業

4. 上海交通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國際商務|上交 國際金融30講|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投資50講》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02jJIXkOkQzEFVF1ahoR2w

?pwd=x5ti 提取碼: x5ti

v國際商務|上交 國際金融 30講|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投資 50講|南開大學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李坤望 27講|國際金融 58集 殷醒民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跨國投資 30講.rar|上海交大avi解碼器.rar|上海交大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29講.rar|韓玉軍《國際商務》課後習題詳解.pdf|國際商務專業碩士講義.rar|國際商務視頻教程 43講 上海交大.rar|07786國際商務.zip|58國際貨幣政策的協調與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前景(三).flv|57國際貨幣政策的協調與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前景(二).flv|56國際貨幣政策的協調與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前景(一).flv

5. 南職職業技術學院有什麼專業

學校開設有10個二級學院,50多個高職專業,,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機電一體化、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室內設計技術、應用泰語、軟體技術等6個專業是國家示範性重點建設專業。

1、公共管理學院:體育服務與管理、文秘、新聞采編與製作、傳媒策劃與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

2、機電工程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新能源應用技術、城市軌道交通控制。

3、建築工程學院: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造價、建築工程管理、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物業管理。

(5)國際電工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84年的南寧職業大學,1999年與南寧市廣播電視大學、南寧市教育學院和南寧市建設技工學校、南寧師范學校合並更為現名,2009年12月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之一,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佔地面積124萬余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9萬多平方米,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26萬余平方米,有固定資產總值10餘億元。

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8億元,有9個二級學院,開設68個高職高專專業,圖書館紙質圖書總數90.9萬冊,電子圖書總數5040GB,教師916人,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6147人。

6. 有關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信息,要親身體會的,或是專業一點的!

我是在讀此專業大三的學生,就個人而言,對這個學科是很感興趣的。雖然當時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但是我從來沒有否定過它。在兩年半的學習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如果你真的想在這個專業學到更多的東西,那麼我希望你最好考取名校或者這個專業排名比較前的學校,或者出國留學,畢竟國內這個行業還是新興的。現在很多學校都有開這個專業,足以見這個行業是很急需的,因為國內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太少。但是許多學校不具備條件,一些老師自己都搞不懂這個專業應該怎麼培養人才。所以呢,這些學校,千萬去不得。

對你的問題,根據我平時的積累,做出如下回答,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你。
1、這個專業學的東西十分廣泛,有許多方向。我讀的是醫學院,我們學校學的方向是醫學影像,醫療電子,器械。主要課程如下:
醫學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影像診斷學。
專業基礎課: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工程數學,微機原理,電工,模電,數電,信號與系統,高級編程,單片機。
專業課:醫學儀器與原理,醫學成像系統,激光,醫用感測器,醫學儀器管理與維護、放射與防護,激光醫學、放射生物物理與靶材料工藝學、醫療器械營銷,專業英語。
學的東西很雜,很泛,但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2、據參加工作的師兄介紹,考研是比較好的。但是並不是說不考沒有出路,這個專業的人才還是比較缺的,男生比較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女生就不一定,因為我們學的這個方向偏向於技術型的,對體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考研還是比較容易,但是看自己的情況而定嘍。
3、就業面十分廣泛,主流是醫療器械公司,醫院。不過有的師兄也自己創業了,或者從事IT方面的,師姐有的則從事教育事業,軟體行業。去公司可以做研發,銷售,售服,待遇還是挺好,就是比較累。醫院的話一般是去生物醫學工程科,或者設備科,至於檢驗科一般是學檢驗的才去。醫院的工作就比較穩定,但是可能會枯燥一點。
4、西安交大的生物醫學工程還是挺有名氣的。廣東這邊比較有名氣的就是華南理工,南方醫了。全國有名的則有清華,浙大,華東科技大學。這些都是我比較推崇的了,帶了一點個人因素。具體要考什麼學校,最好是能夠去相關學校的網站了解清楚。
最後提醒一句,如果你是女生的話,最好就慎重考慮我所說的這個方向了,畢竟工科是很辛苦的。如果你是男生的話,那你就沒有什麼好顧慮了。
希望能幫到你一點點!謝謝!

7. 安徽大學怎麼樣值得報考嗎

本人是安徽大學15級畢業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作為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學校創建於1928年當時省會安慶市。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並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幾經調整,學校於1956年遷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復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學校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尤其是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建設行列之後,更是實現了跨越發展。

安徽大學文典閣(罄苑校區圖書館)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鮮明、創新氛圍濃郁,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條件一流,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單位,是安徽省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國內高校居於先進地位、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

在「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使得學校的建設發展不斷向前推進。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教育科研區核心成員單位和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高校,學校正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為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面向未來,安徽大學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正朝著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大跨步前進!

個人認為,安徽大學值得一讀!



8. 電子科技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強答一波,答主本科在讀

在電子科大獃了這么久,也上過很多老師,教授的課,其中有幾個老師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怎麼深刻呢,就是每次學弟來問我的時候,我都會強力推薦的老師。

  • 肖延高

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四川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總的來說,成電的好老師真的不少,平時沒事乾的同學可以去蹭課呀~

9. 術語的產生移植

術語是科學文化發展的產物。新事物新概念不斷涌現,人們在自己的語言中利用各種手段創制適當的詞語來標記它們,這是術語的最初來源。隨著文化交流的發展,術語連同它們標記的新事物新概念傳播開來,各族人民通過不同方式(自造或借用)把它們移植過來,這是術語的移植過程。
科技術語一般產生於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同一事物或概念也可能同時在不同國家探討和出現,因而會產生許多內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術語。另外,在術語的移植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少同義不同形的術語。術語的混亂,成了國際學術交流的障礙,這就需要語言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解決術語規范化問題。不少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的術語委員會,專門負責整理審定各種術語。 有些學者正在倡導通過轉寫方式創制術語,以使術語統一和標准化。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都設有專門的術語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這方面的工作。為了加強術語工作,1971年還成立了國際術語情報中心。有的地區(如經互會國家)組織了術語協調委員會,協調本地區術語方面的工作。
術語工作的現代化 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給術語工作帶來了新的面貌。許多國家建立了術語資料庫,並提供咨詢服務。加拿大的術語資料庫規模最大,存有400 萬術語,實際上已成為全國的術語中心。翻譯工作者藉助術語資料庫的作用可以提高翻譯速度和翻譯質量,促進術語的統一。 研究概念、概念定義和概念命名基本規律的邊緣學科——術語學在20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正式創立。是奧地利術語學博士歐根.於斯特(Eugen Wuister,1898—1977)教授提出來的,他也是術語學中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其他如前蘇聯的艾.德列曾、察普雷金(1868—1942)、洛特(1898—1950)等人也在三十年代初就開始了術語學的研究工作。洛特院士撰寫的《科技術語構成原則》始終是前蘇聯術語工作的理論基礎。語言學中布拉格學派的後繼者至今活躍在捷克斯洛伐克,致力於術語學課題的研究。三十年代初期,他們從術語標准化的角度對術語學發生興趣,其論點受到布拉格結構主義語言學派的影響。術語學中加拿大的魁北克學派興起於20世紀七十年代,並培養術語學碩士和博士。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國內相關學術研究方興未艾。除在具體的學科名詞定名上有較多研究以外,語言學界、翻譯學界、中醫中葯學界等學科領域內開始涌現出一批開展術語學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並且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該領域國內最為權威的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術語》(雙月刊),主編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 研究概念、概念定義和概念命名基本規律的邊緣學科———術語學,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正式創立。從那時起,術語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開始廣泛應用於各個專業領域的術語規范工作。
一般認為,術語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奧地利的歐根·於斯特(1898~1977)教授提出來的,他也是術語學中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其他如蘇聯的艾·德列曾、察普雷金(1868~1942)、洛特(1898~1950)等人,也在30年代初就開始了術語學的研究工作。洛特院士撰寫的《科技術語構成原則》始終是蘇聯術語工作的理論基礎。察普雷金是空氣動力學家,他和洛特同為後來興起的術語學中莫斯科學派的鼻祖。
語言學中布拉格學派的後繼者至今仍致力於術語學課題的研究。30年代初期,他們從術語標准化的角度對術語學產生興趣,其論點受到布拉格結構主義語言學派的影響。術語學中加拿大的魁北克學派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在建立術語庫和翻譯(包括機器翻譯)工作方面成績顯著。在魁北克的拉維爾大學,由隆多教授開設了術語學理論講座,並培養術語學碩士和博士(粟武賓,1990)。 術語學是指導術語標准化的重要工具。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術語標准化具有更加明顯的現實意義。
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蘇聯、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即已開始提出術語標准化的原則與方法,用以指導統一術語的工作。到1988年底,ISO發布的術語標准已經有334個。這些工作由161個分技術委員會以及若干個工作組分擔完成,其中ISO/TC37(國際標准化組織第37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奧地利)負責根據術語學的基本原則制定相關的國際標准。
我國歷史悠久,術語工作源遠流長,但把術語學理論正式納入術語標准化的議事日程,則是80年代才開始的。這期間,ISO/TC37的秘書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國際術語情報中心主任費爾伯教授和加林斯基先生等人曾多次來華講學,介紹術語學的基本原則與應用方法。早在1968年,ISO就發布了其術語工作委員會(ISO/TC37)制定的推薦標准ISO/R704 1968《術語工作原則》。
1988年這個標准修訂發布後,我國全國術語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便據以參照,制定了中國國家標准GB1087 88《確立術語的一般原則與方法》。90年代初,國際上又開始修訂關於術語的標准,前後提出了該標準的工作草案 WD 、委員會草案 CD 和國際標准草案 DIS 。
中國是ISO/TC37的積極成員,為了建立規范術語的標准,由原國家標准局組建成立的全國術語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制定了指導術語工作的基礎標准,即《確立術語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國家標准代號GB10112 、《術語標准編寫規定》 國家標准代號GB1.6 等國家標准。這些標准所確定的工作原則與方法以現代術語學思想和實踐為依據,其中提出的原則具有通用性,適用於各個知識領域,當然也包括社會科學領域的術語工作。 規范術語及其定義是標准化基礎領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就是術語的規范化(周有光,1997)。術語標准化的目的,首先在於分清專業界限和概念層次,從而正確指導各項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術語學和術語標准化之所以成為科學發展的必須,是為了應對術語的急劇增長和高速傳播。術語是概念的指稱。任何一種語言的詞根數量都是有限的,與需要用這些詞根表達的概念相比,詞根數量是非常少的。中國的漢字很多,一部《康熙字典》收字47073個,80年代用計算機作字頻統計一共找到8969個比較常用的漢字;國家標准《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規定中文電腦用字以6763個漢字為度。但是,據說僅僅在電工電子領域現有的概念就已超過400萬個(粟武賓,1990)。
相形之下,在社會生活領域出現的詞語爆炸更讓人耳目常新。面對這樣龐大的概念群落,如果不在術語工作中採用嚴格的科學方法,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交流上的問題。 就社會科學領域而言,要使中國的社會科學真正成為科學,成為與世界相通的學問,社會科學研究的術語規范化同樣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術語規范化的目的,不是統一思想,而是統一表達。社會科學研究的術語規范化,並不意味著「社會科學學術思想的千篇一律」,恰恰相反,術語是學術的前提,術語的規范化意味著科學的發達,規范術語,是學科建設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必定要求術語規范化的背景,而一言堂的家天下是不需要考慮術語問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規范術語既是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以及不同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
2000年6月中旬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副院長倡議規范社會科學名詞術語的發言成為最受關注的亮點。
這是多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首次參加全國科學名詞審定工作的盛會,在術語工作全國委員會上正式提出規范社會科學術語的問題,其影響已經超過社會科學術語標准化本身。如同自然科學一樣,隨著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各種研究工作的展開,學術討論與交流的需求與日俱增,規范社會科學術語才會成為亟待解決的事情。
如果說統一科技術語是一個國家發展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的話,那麼,按照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進行術語審定,首先在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內規范術語,然後逐步實現社會科學術語的正式發布,將是中國社會科學歷史上的重要進步。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十分發達,術語工作具有悠久的歷史。旬子的《正名篇》是有關語言理論的著作,其中很多論點都與術語問題有關。漢唐時期的佛典翻譯吸收了大量梵文的佛教術語。為了解決意譯和音譯問題,玄奘提出了「五不翻」原則。明代的科學著作翻譯事業興盛,中外學者合力譯出不少有關天文歷算、輿地測繪、農田水利和力藝之學的著作。19世紀下半葉,以京師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為中心翻譯了大量科學技術著作,引進了大量科學術語。例如,徐壽在譯《化學鑒原》之前,中國只有一些最普通的化學元素名稱,如金、銀、銅、鐵、錫、養氣、輕氣、氯氣等。《化學鑒原》一書開始使用按照西文第一音節創造新字的命名原則,於是出現了鈉、鉀、鋅、鈣、鎂等。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嚴復在翻譯新名詞時, 一方面選用意譯詞,另一方面又創造了不少音譯詞。這個時期,胡以魯在《論譯名》一文中雖然力主意譯,但也提出了不妨音譯的十類詞。這些都表明術語的制定和規范化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到了清末,要求譯名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1909年5月,學部奏派候選道嚴復編定各科中外名詞對照表及各種詞典,9月復奏設編訂名詞館,以嚴復為總纂。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審定學術名詞的統一機構。但沒有發表什麼成果。辛亥革命以後,博醫學會、江蘇教育會、中國科學社等單位進行了科學名詞審定工作。1919年成立了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28年大學院在上海設立譯名統一委員會。但是,真正集中管理全國科學術語的審定工作,可以說是由南京國立編譯館(1932年成立)開始的。它於1933年出版了《化學命名原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共編成各種術語約50種,其中已出版的近20種。1949年後,術語工作開始了一個新階段。
1950年5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了「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下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葯衛生、藝術科學和時事名詞五大組。1956年文化教育委員會撤銷,國務院將學術名詞統一工作交給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名詞編訂室(中間曾改為「中國科學院翻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文化大革命」 期間術語審定工作完全中斷。 1978年,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籌建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幾年來,成立了 6個分科委員會,召開了一系列名詞審定會和討論會。1985年 4月25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主任為錢三強,委員約70人。委員會的工作范圍涉及廣義的自然科學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等。委員會的任務是:確定工作方針,擬訂全國自然科學名詞統一的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和步驟;負責審定自然科學各學科名詞術語的統一名稱,並予以公布施行。
1995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產生了第三屆委員會,由盧嘉錫任主任。會議召開之後不久,為更好完成國務院授權的科技名詞審定任務,更加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更完整、准確表達委員會的工作性質,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盧嘉錫主任2001年6月不幸逝世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接任全國科技名詞委第四、五屆委員會主任。2010年9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將在北京召開第六屆委員會全體會議。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於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進行科技名詞審定、公布的權威性機構。國務院於1987年8月12日明確指示,經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以及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我國科技名詞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技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科學技術名詞術語的研究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院士、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先後擔任全國科技名詞委主任。現任主任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著名科學家和學者吳階平、錢偉長、朱光亞、許嘉璐任全國科技名詞委特邀顧問。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及若干位科學家組成常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任為程津培、江藍生、於永湛、趙沁平、朱作言、劉青(專職);常委為陳運泰、賀化、金德龍、李濟生、李宇明、陸汝鈐、馬陽、汪繼祥、王永炎、宣湘、張煥喬、張禮和、張先恩、張曉林。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聘請了我國各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08人擔任全國委員。
全國科技名詞委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執行全國科技名詞委各項決議;組織實施和落實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名詞審定任務;組織與協調各學科分委員會的工作;編輯出版全國科技名詞委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處理全國科技名詞委日常事務。
審定科技名詞,實現科技名詞的規范化,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因此,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立以來,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李鵬、萬里、方毅、張勁夫、嚴濟慈、吳階平、盧嘉錫、周光召、許嘉璐、路甬祥、錢學森、錢偉長、宋健、朱光亞等國家領導人多次給予全國科技名詞委指示、賀信、題詞和蒞會指示,嚴濟慈、盧嘉錫、路甬祥等領導人還親自主持全國科技名詞委的工作,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廣大名詞工作者。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科技名詞統一工作的指示精神,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一九九零年六月二十三日發出聯合通知,提出三項明確要求:一、各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宣傳名詞統一的重要意義,並帶頭使用已公布的名詞;二、各編輯出版單位今後出版的有關書刊、文獻、資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詞。特別是各種工具書,應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規范名詞作為衡量該書質量的標准之一;三、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後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這一通知精神,極其有力地促進了規范名詞的推廣和應用工作。
迄今,全國科技名詞委共組建科學技術各學科名詞審定委員會78個,3000多位一流的科學家參加了名詞審定工作。已公布了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化學、電子學、農學、醫學等88種規范名詞(其中有35種為定義版科技名詞),出版了5種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對照本和八個學科的繁體字本。這些規范名詞的陸續公布出版,對科研、教學和學術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我國科技名詞統一工作奠定了基礎。
全國科技名詞委十分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同國內外主要的術語學組織和專家建立了密切聯系,積極參加有關科技術語的活動,學習和借鑒各術語學派的理論及術語工作經驗,培養、充實和增強自身的名詞審定隊伍,提高我國科技名詞統一與規范化工作的水平,並致力於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積極組織力量研究國內外術語學理論,結合漢語特點,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逐步建立起我國特色的術語學理論而努力。
中國的科學技術在騰飛,中國的科技名詞規范統一事業在發展,全國科技名詞委在前進。全國科技名詞委將與全國千千萬萬的科技工作者一道,對這項與科技發展配套的奠基性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