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寫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維。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應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化,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W4yXc5qV5CvDwEBKSE-xCw
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抓住教材中的重點,突出「圖式——語言——算式」三位一體的教學,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形成一定的表象。在教學中,注重加強語言敘述能力訓練,引導學生從語言情境中感知應用題基本的語言結構,即已知兩個條件的情況下,提出一個問題,並通過算式計算,把「圖式——語言——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滲透給學生。
在練習的設計上,還採用了「問好填在哪?」這樣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問號的含義,清楚問題的提出。
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存在問題,差異也很大,有些學生都會自己說,而有些學生是別人說了多少遍了還是不會完整地重復,看來要好好訓練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了。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多麼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一、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 不會自己動筆去算, 思考,試著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於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並沒有在課後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復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後缺少去反思,把裡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學生目的性不明確。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麼用,貌似生活中不怎麼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准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么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課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准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准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說說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發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周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周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教學反思《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昨天去實驗小學聽課,課題是《分式的乘除》的第一課時,剛開始秦老師利用類比的數學思想,通過復習分數的乘除的運演算法則推出分式的乘除法則。緊接著秦老師要求組長批改組員的預習作業,隨後由小組組長匯報檢查的情況,並把計算題出現那些錯誤一一類舉出來。我看看手錶已經過了15分鍾,隨後秦老師以學生錯題為例題,講解了兩題分子、分母都是單項式的乘除運算。當時我在疑惑,一節課最重要的是前20分鍾,為什麼還沒有講解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乘除的計算題呢?我覺得計算是學生的弱項,應該教師先做好解題的示範,然後學習加強練習,只有學生自己動手計算才會發現不足。課進行到25分鍾左右,秦老師開始講解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乘除。秦老師不是自己單獨講解,而是和學生互動,一步一步的寫出解題過程,並要求學生說出依據。最後秦老師請了四位學生在黑板上做練習,可能時間上沒有分配好,留有餘尾。
隨後我們進行了評課,聽了秦老師的課題簡述,我才發現課堂上自己的評課方向是錯誤的,秦老師的課題就是研究學生預習出會出現的錯誤以及探討預習中錯題的類型,最後我覺得秦老師的課還是很優秀的,值得我們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一個班上總有幾個讓老師特別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對於這種現象我沒有過多的在意,對於他們的嚴重違紀行為我也只是說幾句,總感覺自己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恰當,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有時候把我氣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懲罰他們幾下就算罷了,還怕處理重了影響學生情緒。對於非正式群體就更沒辦法了,感覺他們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無拘無束似乎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而我只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幾句,教育幾句,希望他們從此改正,但效果卻是因人而異,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反思:制定嚴格的課堂規章,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共同執行。可通過召開班會,對學生進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
小學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更多的是照顧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一年級的孩子,具體的形象思維占據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准備實物,也就是教育學上所講的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多用這些實物去刺激他們的大腦,擴展他們的思維,用具體的實物去幫助孩子們思維的延伸,這有助於他們抽象思維的開發與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俗話說,手腦並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手上動的多,見的多,腦袋裡才裝的多,到時可供提取的才會多。教學上的多動手做,多動腦思考,這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的想像思維,為其創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學掛圖,教學模具,多製作教具,有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製作教學器具,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
3.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通用1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
數的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計算教學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處
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用數來交流表達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所以在數與計算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在課標的指引下在復習知識時還是延續了上節課的復習方法,教材由淺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的結構體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於基本的運算、運算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估算的知識、運算的順序掌握還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掌握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定律的認識,並能夠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回顧估算的方法,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解決現實問題,能夠學以致用。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在計算中對於加減乘法計算掌握較好,但是有個別同學在除法計算,特別是小數除法計算中還是出現不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位置就進行計算,還有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書寫不正確。
2、在解決問題中雖然學生知道解題步驟,但是對於復雜一些的問題。
三、再教設計
解決問題依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在復習中還要循序漸進,在學生的疑難處解開學生心裡的結。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2
一、立足現實,活躍思維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新課標的這一理念強調了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教學中,引入軸對稱圖形,我注意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蹤影,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從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體現學科綜合的思想,感受數學之美
這節雖然是數學課,但是它所涉及的領域遠遠超出了數學學科的范圍,與美術、美學都有交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一軸對稱圖形,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稱美,數學與美學,雖然一個屬於自然科學,一個屬於社會科學,二者似乎無多大聯系,然而,數學中卻處處存在著美。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對稱的美……本課正是從數學角度指導學生認識這類圖形,了解其特點,並會畫對稱軸,但無論是起始部分的導入,還是研究學習部分,乃至精心設計的美化教室……無處不在滲透一個字---美!
三、生活是數學的最高境界
對稱圖形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學生並不知道這些圖形是因為對稱而美,從生活中采擷對稱的圖、物,體現數學來源生活。讓學生裝扮教室,不僅提高學生製作對稱圖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應用美、創造美的能力。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3
《最小公倍數》這節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的掌握也較為自然而扎實,學生的思維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設計了例舉法找最小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猜想、分解質因數比較,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來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體念到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設雖考慮到與例題之間的聯系,但過渡得不夠好。
2、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4
今天的數學課學習《比長短、高矮》,本課是在學生學會了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後,讓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教學內容對於學生來說不是很難,通過三年幼兒園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知識。基於對學生的了解我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語言表達等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
通過幾天的課堂教學,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好多知識已經掌握並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了,而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不盡如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而這兩種生活又是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自製能力也較差,孩子的許多習慣需要老師去培養。課堂是培養孩子的主陣地,我決定先讓孩子們學會學習一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表達,學會合作與交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桌同學之間比鉛筆的長短和比個子的高矮兩個環節。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合作。「請同學們從鉛筆盒裡拿出一支鉛筆,和同桌的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在學生的匯報中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在學生們合作學習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願意與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二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時老師的幾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就會使孩子發生變化。一節課40分鍾的時間,一種方法就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行不通的。幾天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低年級教師工作的艱辛。
培養孩子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艱難並堅行著!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更是下節課「除法估算」和後面「筆算除法」教學的基礎,因此這一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數和整百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一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匯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演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總之,從《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看,學生口算正確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數個別學生存在錯誤。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更關注的是在保證口算正確率的基礎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設計了合理情境:今天是猴王的生日,小猴子們上山采了55個草莓。現在它們要把這些草莓分裝在8個盤子里。在分裝的過程中,兩只猴子發生了爭吵,第一隻猴子說: 「平均每盤放7個」。而第二隻猴子說:「每盤放7個不夠,每盤最多隻能放5個。」它們爭執不下,最後,只好找猴王來評理。猴王說: 「你們的分發都不對。每盤只能放6個。」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學生各抒己見。本情境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的注意,也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考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然後課件出示課本第8頁情境圖探索新知。
本節課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運用乘法口訣來試商。讓學生進行多樣性的練習,在活動中發現並掌握以下兩點來實現試商:
1、商與除數的乘積要小於被除數;
2、乘積要最接近除數。這兩點都是結合除法的意義來實現的。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沒有及時反饋學生的錯誤。因為學生的錯誤是學生學習中的疑惑或不足之處,而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惑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所以,這節課應把學生練習中的錯誤以復制的形式展出,讓同學們一起糾正,使學生避免再類似錯誤,實現書寫與答案的准確性。針對存在的不足,下節課把練習中的錯誤題目寫在黑板上,讓全體學生一起糾正,使之不犯同樣錯誤。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節與生活(體育)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強的數學實踐活動課。在本課的教學處理上,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用簡單情境降低學習難度。
針對數學課堂抽象問題與實際問題之間存在的差異,在課本上也沒有直接就研究實際比賽中的起跑線的問題,而是採用的一個比較簡單的生活情景進行學習。針對起跑線的不同正是由於比賽中的彎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採用的這樣的一個僅僅只是簡單兩個人跑半圓開始,來簡化問題的難度。
2、將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效地用於課堂教學。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將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貫穿始終,既注重了數學知識的教學,又注重了數學學習方法的教學。學生不但豐富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步驟和策略。
3、層層深入的教學設計。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而在第三部分的最後卻給了學生們緊張情緒的一個釋放機會,在研究完400米跑道的起跑線問題後,教師提出了200米跑道的起跑線如何確定的問題,學生在初接到這道題時都感嘆於簡單,其實在真正完成時才發現,無論是什麼樣的跑道,都首先要分析具體跑道的形狀,有幾個彎道,再來解決起跑線的問題。學生們從這道題中更深一步地感受到起跑線的確定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跑道形狀才能來確定。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8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在在課堂中盡量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但是作為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節數學課,要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課的關鍵。
「數一數」一課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學習數學的第一課。為了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一上課就運用了輕松的談話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時,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在抽象出數,然後在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10以內各數的認讀,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於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引導學生數一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體現數學的廣泛性。最後的小結,既對本節課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又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9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於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
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節課教學時做到以下幾點: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通過問你們喜歡水果嗎?老師這里有很多水果,數出你喜歡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有讓學生抓花生米先估數,再數數,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2.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如同學數水果數量時,及時問你是怎麼數的?除了一個一個的數外,還可以怎樣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中學到了教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總之,在教學時,我做到了三個突出,突出主體性,創造學生參與條件;突出民主性,轉變了教師的角色;突出實踐性,主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數學。課堂教學應始終要牢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獲得數的概念。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是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難點在於判斷約分後的分數是否是最簡分數,事實證明學生在實際運用時的確掌握不夠理想。
經過反思,《約分》這節課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1.約分的概念是把一個分數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從約分的概念看,約分的結果不一定是最簡分數,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來分數的小就行了,這樣學生在做題時容易產生誤解,只要數約小了,約分就結束了,因此結果也不是最簡的。在此,我跟學生強調雖然約分的概念是沒要求要約到最簡,但是我們所有約分的題我們都要求要約到最簡,這樣統一要求,學生就清楚了。
2.學生知道老師要求約分的結果要最簡,但是結果不是最簡時有的學生判斷不出來,因此也出錯,如2/18,22/14等。還有的分數學生判斷不出是否是最簡分數,特別是分子或分母是一個較大的質數時,學生誤以為是最簡分數,如17/34,19/57等。我跟學生強調碰到分子或分母是質數時,就驗證分母或分子是不是這個質數的倍數,如果是那麼這個分數就不是最簡,如果不是倍數關系,那這個分數就是最簡的。
同時還補充講解了一些約分的技巧,如:整十整百數先消零在化簡;分子分母都是偶數時先用2去除;倍數關系時用分子去除等等。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1
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以下是我對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獲。
12月,在班級管理上我主要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繼續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等良好常規行為好習慣。
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在這段時間我在空閑時間陪著學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在和孩子們的溝通中我會將一些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率先垂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如彎腰撿紙,提前到校,收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上這段時間主要學習了連加連減,混合加減等知識,採用多媒體教學,在連加和連減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效果較好。
學生通過動畫演示,能夠清楚地說出過程,也能夠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業中都是靜態的圖,沒有過程性,學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運用性,因此在作業中要讓學生先說,描述過程,再列式計算。讓他們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但是學生在計算這方面只要細心都能夠計算正確,但是對於圖文的題目掌握還是不到位,需要加強練習。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2
這是孩子們步入小學的第一堂數學課。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課前在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數學課件,帶領孩子們到多媒體教室進行第一堂數學課。
通過了解我還知道他們大多在學前班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並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體會數數的方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後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於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引導學生數一數多媒體教室里物體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課後布置讓孩子們數一數校園里熟悉的事物,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連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節課緊緊張張,很充實,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本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效果良好。
一、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摘西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於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二、本節課還重點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環節中,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鼓勵學生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信息,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在拓展延伸的環節中,又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自主編寫題目,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
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是和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合作交流之前,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僅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也有助於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而獨立思考之後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對各種個性化的演算法進行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接納。
小學數學萬能簡短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知識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徵。為了讓孩子們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我從網上下載了一個較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本節課設計較為嚴密,能抓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講解,能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學習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然後一組一組輪流上去貼,但是我卻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級的學生。本堂課能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得來的,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是一定要強調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長方形。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
;4.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工作結束後老師需要進行反思,只有通過反思才能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以後的教學中獲得進步,下面給大家分享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5篇),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
一學期的工作轉眼就結束了,面對新課程改革這股洪流。新教材變化很大:全書以問題為中心,內容靈活多樣,具有很大的開放性。新的數學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盡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提高備課水平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不能只把教案寫得詳細周全,滿足於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為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個方面經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突破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是語言說話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等等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對情況分析之後,要做出日後的改進措施,以利於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准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對於書上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在《數學課程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提出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來進一步闡述。
第一種教法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
第二種教法,教師試圖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但是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替代了學生的學習,無法使每個學生學習有意義,有興趣,使學生全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
第三種教法,學生通過自己操作,自己學習,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完成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方面有較好的作用。但對於後面兩個目標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興趣沒有盡情發展。
第四種教法,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驗證聯想,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給了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驗證進而概括,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愉快的進入到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幫助學生在乘法與加法進行建構,使學生獲得了真正的發展。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老師分四種類型:智慧愛心型,愛心操勞型,操勞良心型,良心應付型。多年以來,我一直積極思考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智慧愛心型的優秀教師。我認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系,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辦法。因此,教師只有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只有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自己在教學上才會有所提高。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因式分解"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探究式教學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和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准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3
我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學習動機,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准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的動機。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
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並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1、讓學生多觀察,數學雖不同於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論,但數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學公式的發現推導,數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讓學生多思考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系與結構。
3、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討論,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問題怎樣解決。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學中讓學生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
三、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場關系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朴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四、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後,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並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4
初二學生無論從生理、心理上來說,都比初一新生成熟。因此,自製力相對來說稍強,在學習上相對主動。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鍾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初中教齡只有3年的我來說,值得反思。要教好初中數學,首先要求自己對初中數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正課上,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鍾的學習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以下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3、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四十五分鍾的內容在三十五分鍾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5、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台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6、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7、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盡管教師對每一堂課都作了充分的准備,但有時也可能遇到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講授《中位線》第二課時時,有「中位線定理逆定理」這一結論,但沒有證明。教學計劃中也沒有證明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當帶到這個問題的時,有一位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我寫出解答。我就因勢利導,向學生介紹了證明的方法,並利用這個結論去解決了一些小題。然後,話鋒一轉,對那位同學說,關於詳細的證明的過程,我在課後再跟你面談。這樣,雖然增加了課時的內容,但也保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
8、要精講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徵、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完完整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鍾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作準備。
9、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10、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鍾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准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5
《梯形》這節數學課是在八年級下學期的一節課。這個學段學生基礎較好,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通過前一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這個學段的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由於學生在小學已學過梯形,特別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並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對梯形並不陌生。但對等腰梯形特徵及相關規律並沒有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因此本課教學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能正確運用等腰梯形的性質進行計算、推理。
2、經歷觀察、猜想、推理等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通過添加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問題,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
4、通過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5、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本節課根據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主要是以課前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是怎麼知道的」為設計理念。整堂課著重體現探究的主線,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本節課我對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環節我沒有使用教材中的圖片,而是學習了他人的創設創設情景給學生一份禮物——一個信封,裡面裝著我們研究過的各種特殊四邊形和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讓他們打開分類,有神秘感,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並且省時,能快速切入主題。我覺得課堂效果很好,達到了我的預計效果。
2、本節課的難點是解決梯形問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添加輔助線將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
形和三角形中去解決。突破的過程中我做了應有的點撥和鋪墊,讓學生回顧證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時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解決的,使學生有了一個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去憑空想像。
3、對於本節的習題設計我是本著為本節的重點、難點服務的原則,所以習題的設置充分體現了輔助線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梯形輔助線的引法,並且一題多變,把梯形問題放到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轉換了一個情境,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變,並和已有知識相連,讓學生覺得知識間是有密切聯系的,要學會學以致用。
4、本節課我通過巧設問題情境,以開放、探究問題為引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堅持實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獲。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創造潛力是金礦,就看教師如何去開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去探究;給學生一個沖突,讓學生去討論;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回報你一個驚喜。
但是還是有一些遺憾,整節課仍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獲得展示的機會,對他們難免會造成一定的思想惰性;另外在例題講解後,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對這種輔助線加以強調。
5.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對新理念的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我們在大會小會上不止一次聽過、在筆記上不止一次寫過的「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類的話,有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這樣的問題:
a 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b小學階段,必須獲得哪些將來必需的數學知識?將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
c在教學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不斷的發展?
2、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進行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這一課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b 為什麼要教這些知識?僅僅是教知識嗎?其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什麼?
c 這一課到底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d 這節課要達成哪些教學目標?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嗎?
3、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減少遺憾,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1)對於課堂活動的展開
a 課堂採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數學學習活動的內核─思維?
b 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於合作;勇於發現、敢於表達;是否能自學,善於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
c 在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實踐發現、猜想論證、爭論研究、創新答辯等學生學習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樣的背景與情境中展開的?
(2)對於課堂中教師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一味講授、嚴厲監督?
(3)對課堂環境的營造
你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
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
(4)對教育技術的運用
是否能科學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4、教學後反思:
教然後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每節課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為什麼我的課堂氣氛不好?為什麼學生對我的課興趣不大?為什麼我任教的班級成績不理想?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才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才是好試卷?
b 有的學生讀書很懶惰,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知道。作業抄襲。老師除了教育之後,還要尋找本質原因的。從小到大學生一直這樣嗎?家庭原因還是社會原因
嗎?或者是個人遇到什麼問題的原因嗎?
c 有的學生讀書認真,成績卻上不去。難道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有焦慮?是情感問題還是智力問題?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嗎?我教書認真、盡職嗎?
d 我了解任何一個學生嗎?包括他的知識水平、他的內心世界。
6. 如何做好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教師們一般都重視新課的引入,導語的設計,因為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而往往忽視課末小結。如果說巧妙的引課導語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是開啟思維的鑰匙的話,那麼一個精彩的課末小結,則能起到畫龍點晴的功效。有經驗的教師都重視課末小結的設計,因為它是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概括性總結,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既可以可以理順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又可以承上啟下,為新課作鋪墊,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局。我就自己的親身實際談一點怎樣搞好數學課後小結。
一、
課後小結要有趣味性和煽動性
新課授完後,臨近下課,學生思維散亂,難以集中,因此教師必須組織好教學過程的第二次「飛躍」。充分結合教材實際,運用數學史料適時介紹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或身邊的教學故事或者「笑話」,提高學生的興奮度。巧設疑問、推波助瀾、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做好首尾呼應,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新教材在編排時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大部分章節之前都有一定的問題,它們都是來源於生活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興趣,而教師在上課設計情景引入時也往往喜歡用這種設置懸念的方式。與此相對應,在課堂結尾時,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識,分析解決上課時提出的問題,以增強學生解題之後的自豪感,增強自信心。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設計這樣的引入學生會很感興趣。如圖一,圓柱的高為12厘米,底面半徑為3厘米,在
A處有一隻螞蟻,B
處是一塊蛋糕,現在螞蟻想沿著圓柱爬著去吃蛋糕,請問螞蟻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學生一開始很難下手解題,通過學習後,就知道實際上就是求圓柱的展開圖中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如圖二線段AB的長就是螞蟻爬行的最短路程。這樣的課堂小結方式,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首尾呼應,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實用性,為以後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課後小結要有及時性和科學性
人類遺忘的規律通常為先快後慢。而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鍾內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們尚缺乏概括、歸納、總結能力,對所學知識如不及時加以總結,遺忘得會更快。只有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重復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歸納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和網路化,才能使他們對學習內容有較好的記憶。因此,在每節課結束前,及時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對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是必不可缺的。
注重對每堂課的新知識(即定義、定理、法則、性質)的梳理,形成一個知識網路。
1、提問的形式,比如,在八年級的《平行四邊形》這節內容時,可以這樣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答:平行四邊形)問:那麼你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哪些知識?(答:它的對邊平行,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等)
問: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性質有什麼區別?(答: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
問:那麼它的這一特殊性質又有什麼用途呢?(學生舉例,我們學校的電子校門就是很好的運用)等這樣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在一問一答中知識結構也就隨之形成。這是一個知識梳理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圖表的形式,在上一些和以前已經學過的知識比較類似的新課時,可以採用圖表進行類比小結,如學習相似三角形可以和全等三角形進行比較,歸納出他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增強學生的類比思想。
三、課後小結要有簡潔性和概括性
課堂小結並不是單純地將所講內容簡單地重復,而是要濃縮提煉,抓住最本質最主要的內容,做到少而精,簡明扼要。對於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剛建立的知識體系往往是不
穩定的,不牢固的,特別是新舊知識會容易產生混淆、想不清、理不順等現象。因此
,教師有必要採取措施幫助學生理順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所以,我們一定要精選小結的內容,去蕪存精,去支蔓存主幹,提綱挈領地展示本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做到一目瞭然。注重對每節課進行縱橫的綜合聯系,抒發學習感受。
我們說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是學生形成系統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在課堂小結時應注重縱橫知識的聯系,這一步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教師應多給學生機會,培養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上整式的加減這堂課時,新內容很少,就是兩個簡單例題,在學生預習課本,解決習題,解決練習後,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歸納概括知識,從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合並同類項的轉化思想,聯想到恆等變形,從全局出發,通過聯系、類比,將與整式加減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的縱橫聯系,求同存異。通過建立數學觀點——驗證數學觀點——升華數學觀點的思路,讓學生把一節普通內容的課,通過歸納總結,把相關知識達到了融會貫通的高度。這樣的小結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積累的重要性。
四、課後小結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堂小結必須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凡是學生難理解、難掌握和容易出錯的概念、法則、公式等都應及時闡明。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除了對知識點小結外,還要對數學思想、方法小結。如數學中有分類、轉化、類比等思想方法,針對這些內容小結會對學生拓展解題思路、提高思維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無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就要看他對整節課的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程度。對學生的發展而言,學習的價值不只是記住幾個數學結論,解決幾個習題而已,而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解決問題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這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在裡面。當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問題的理解,對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一定認識的時候,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得到升華。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對於定理的證明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它所內含的數學轉化的思想。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前,學生大腦中的180度的角有平角,有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成的同旁內角的和,證明內角和定理的過程就是將三角形三個內角轉化為平角或同旁內角的過程。那麼在小結時,就應該引導學生概括這種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思想,有了這種轉化思想,就有了思維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動的方向。這是數學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
五、課後小結要有延伸性和思考性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往往前一個結論是後一個規律的基礎。只有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前後的知識相聯系,學生才能學得活,學得好,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內容。因此,課堂小結時教師應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疑設懸,讓學生課下自願地去探索、探究,起到課斷而思不斷,言盡而意不盡,同時,也能為下一節課作好鋪墊。
如在教學《七巧板》時設計了這樣一段課堂小結:1、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同學們課後也可以經常做做這種益智游戲,比如:拼圖游戲,24點游戲。2、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為2008年的奧運會設計一個象徵性的圖案或標志,作為禮物送給祖國……短短四十分鍾所能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對於知識所引發的思考和探索是無限的,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解題能力,還應拓寬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注重對數學經典習題的梳理,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在數學習題課、講評課及某些新授課中,對於經典的數學習題的小結也非常重要。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經典的生活背景題目等。在小結歸納時,讓學生體驗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時,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讓學生體驗問題的評價方法不同的差異時,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來源於我們對問題的認識角度的不同;讓學生體驗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這些問題的小結,就是學生的一個學習反思的過程,通過反思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在自己的大腦中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能力,享受情感與態度上帶來的成功的快樂。
總之,只要教師重視課堂小結,精心地准備、精確地提煉課堂小結,教會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總結,就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升華思維的能力,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7. 數學課如何做教學反思
8.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800字(精選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800字(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以「姑娘買紗巾是否是正方形」的事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課前到達最佳准備狀態。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從自己的實踐中感悟、發現、理解由菱形、矩形、平行四邊形變化邊或角得到正方形,通過觀察、比較、從中發現特徵,總結規律,而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得到的結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認同,便於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體了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目標,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做到有問必究。
教師分派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宜的參與到學生討論中,有針對性的啟發和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請小組代表說說討論的結論並總結方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再次回到課前提出姑娘買紗巾的問題,讓學生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想不同的方法檢驗紗巾是正方形,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並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數學思想。
課堂上給學生有梳理知識的空間和機會,教師通過反饋回來的信息為下節課制定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有效學習和學生減負的目的,避免題海戰,選擇有針對性的題對知識加以鞏固。
本節課採用探究式教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根據認知結果和認知結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作用,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克服被動接受和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傾向。通過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引導通過感官的思維去觀擦、探究、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以此深化知識、更深刻理解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思本節課,發現某些教學環節對學生「引」的太多,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顯得對學生束手縮腳的感覺。製造教具數量太少,如果能要求每個學生課前自己准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來擺弄成正方形這樣更能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和提高課堂參與度。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們級組各成員發揚了互相幫忙,通力合作的精神,加強集體備課,組織「一人一課一議」及「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組織加強班等課外訓練輔導,較好地按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
從考試反饋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主要問題:
1、學生對所學知識未能完全的了解,考試時出現知識盲點;
2、對要求掌握的數學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
3、運算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去括弧時的符號問題,乘法分配律的漏乘現象嚴重,運演算法則不夠熟練。
4、數學思想、識圖能力有待加強;
5、答題的規范性需要加強。
建議在今後的教學中:
(1)立足教材,鑽研教學大綱的要求;試卷中較多題目是根據課本的題目改編而來,從學生的考試情況來看課本的題目掌握不理想,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書本的重視不夠,過多地追求課外題目的訓練,但忽略學生實實在在地理解課本知識,提高思維能力。課堂上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多機會給學生展示,表演,講題,把思路和方法講出來,使學生更清淅地理解題目,提升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多點讓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例題示範教學,培養學生解題書寫表達。
(4)多一些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滲透,少一些知識的生搬硬套。
(5)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系統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縱向、橫向知識鏈,從知識的聯系和整體上把握基礎知識。
(6)針對學生的兩極分化,加強課外作業布置的針對性。讓每個學生課外有適合的作業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提高課外學習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的負擔。正確看待學生學習數學的差異,克服兩極分化。數學課堂上多考慮、關照中下生,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聽得進,肯用手。
(7)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致力於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平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實實在在地理解課本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平時要關注課本、關注運算能力、關注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3
二次函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知識點,如何讓學生學得好,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通過畫圖,在觀察圖形中總結出圖形的性質,對學生來說不是難點。重點和難點在准確靈活地應用性質。但是要想准確應用,熟記圖形與性質是前提,於是我重點放在對「性質的記憶」和「對學生高要求上」。
強化記憶,功夫在平時。每節課上課一開始,我在黑板上板書上節學過的有代表性的函數,為防止出錯,開始以小組或者同為相互檢查快速說性質:包括圖形、對稱軸、頂點坐標、增減性、最值六個方面。每節課都將前幾節課學過的函數式板書,學生自然形成習慣。直到學習頂點式的一般形式這節課,共出示六個代表性的函數,盡管多,但是在前幾節課的基礎上,學生已經達到熟練快速准確。我和學生開玩笑說,必須將函數性質記憶到說夢話都說函數性質的地步。
深化理解,學生對著自己曾經畫過函數說性質,不知不覺中將圖像和性質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並逐步的將說具體函數的性質過渡到說一般表達式的函數性質。y=ax2y=ax2+k,y=a(x-h)2+k.
提高要求。因為手中沒有合適的材料供學生練習使用,因此我們每節課印製了兩份隨堂練習,因為剛學完性質,對學生來說訓練題難度不大,開始對學生的要求是最多錯一個題,結果發現學生的錯誤很少,後期發現自己的要求低了,於是我改變要求,必須一個不錯方可得A等級。結果發現,學生自然對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當發現自己錯一個時,就會反思自己那裡沒學好。一班的學生平時反映靈活,但是缺少深入細致,必須提高要求,方可讓他們耐下心來認真學習。
同時從學生的答題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提醒學生反思改進。上節課講過的下次再考照樣錯,如:李萌。在她的反思中,分析到自己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心態和習慣問題,遇到問題不深入細致,導致基礎知識的應用出問題。他月考和期中檢測均是等級B。「就按這樣的習慣學下去,不能考A」「老師,下次我一定考A」我試圖在平時的學習中發現她的問題,多麼希望她保持好的等級。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4
星期二(5月15日),縣教研室來我校進行了2012年上半年教學視導活動,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講評課活動,數學學科授課教師是:任守昌和我兩個人。從課堂的整體效果看,我這節課學生掌握的還是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不等式中的分類思想),但是還是有一定量的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還是存在著差距,這需要教師再付出一定的心血。課堂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部分學生主動參入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以我自己個人來看,課堂中還有一定的不足:
(1)學生參入的熱情還不夠,小組活動不是很到位,在小組展示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仍然是學生參入面不夠廣泛,僅僅是幾個學生的展示舞台,沒有大范圍、全員的參入,這是這節課的失誤之處。
(2)加強對學生主題地位的關注,給學生以嘗試,放手學生還不夠,還是有點不敢全放給學生。
(3)小組活動時,一個組去處理,需要另一個組去補充,不是單一的教師給予補充,小組之間需要加強交流,組與組之間的互動還沒有體現。
結合我這一節課,我覺得小組學習下一步需要注意的工作重點是:
(1)小組評價需要加強,可以是分數評價,但是要讓學生自己記錄,自己評價。
(2)組內互助面要廣,同組之間要有檢查,有督促。
(3)小組管理上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4)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組,有交流。
(5)展示問題,需要有好的方法,不是教師去單獨的把題目再讀一遍,這樣不利於學生自己對於題目的把握和理解,教師應該放手學生,大膽的讓學生去獨立的思考和理解,自己去找題目中的關鍵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從這個問題也反映出下一步教師的工作的重心和關鍵點。小組合作學習,如果用好的話,既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還能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識。能起到大面積的提高教育教學(此文來自)質量,「差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我們必須把所謂的「差生」的轉化工作做好。在實際教學中,相互之間多學習、多交流。把先進的教學理念灌輸到每位教師的頭腦中,只有這樣,才能轉化思想,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5
選擇有效的數學活動素材是提高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因而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材觀,正確審視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論",弱化教材的"法定文化"色彩,做教材建設的參與者、教學資源的開發者。教學實踐中,要依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主動地
選擇和開發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素材。當然,選擇活動素材一定要克服盲從性,一般應注意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 選擇活動素材要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2、 選擇活動素材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3、 選擇活動素材應有利於學生理解並初步掌握研究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4、 選擇活動素材要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
例如1,教學《有理數乘方》一課時,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張0.1毫米厚的紙對折15次後,它的厚度會超過姚明的身高嗎?問題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拿出紙開始對折起來,有些學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數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得出了疊合的紙共有2×2×?×2(15個2連乘)張。從而為新課程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例如2,在《代數式》一課的學習中,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下:
1. 讓學生列代數式:
(1)a、b表示長方形的長與寬,則長方形的面積是 ;
(2)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則正方形的周長是 ;
(3)y表示一個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
(4)某商場國慶七折優惠銷售,則定價n元的物品售價是 。
2. 讓學生說出所列代數式的意義。
3. 讓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運算特徵?(揭示各例的共同特點是含有「乘法」運算,表示「積」。)
4.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單項式的概念。
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要求起點低,步子緩,層層落實,各個突破。通過設疑,引疑,質疑,充分暴露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疑惑和失誤,從而在學生親身體驗「失誤」的過程中化解難點,使學生產生「頓悟」的心理效應。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6
一、教學之前的思考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把重心放在關注學生的學法上。通過分析本章的難點和所教班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教學的難點在於如何理順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
二、實施教學所遇到的難點
在把握了本章的重難點之後,我把教學中心放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繫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已經清楚三種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但同時也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基本運算不過關。絕大多數同學都知道解方程的方法,但卻不能保證計算的准確性。這里也透露出新教材的一個特點:很重視學生思維上的培養,卻忽視了基本計算能力的訓練,似乎認為每個學生都能達到一學就會的理想境界。第二,解方程的方法不靈活。學習了三種方法之後,知道了公式法是最通用的方法,所以也就認為公式法絕對比配方法好用多了。但實際並非完全如此,通用並不意味著簡單。
三、教學後的及時改進
為了解決"配方法、公式法"誰更好用?很多學生都明白公式法是在配方法上基礎上的推導出來,並且有一個通用公式可算,所以學生潛意識已經認為公式法更簡單
通過現場測試,很多同學又一次回到首先移項,接著只能用公式法的做法上。其實,在這里學生讓沒有抓住配方法的精髓。這兩題依然是可以用配方法,而且很快就可以解出來。
四、反思
1、備課應該更加務實。
在以後教學中,我要吸取這一章教學的有益經驗。不僅要抓整體,更要注意一些重要細節,及時發現教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隱性問題。例如:按照慣例,對於應用題學生的難點都在於如何找等量關系和列方程,故最容易忽視的是解方程的細節。例如上文中的例4,很多學生在學習公式法之後,都會很自然將方程的左邊展開,繼而使用公式法,從而解方程會變得十分復雜。
2、在教學中如何能夠使學生學得簡單,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五、教材的獨到之處
教材有很多閃光點,讓人耳目一新,極大調動了學生創造熱情。課本上很多應用題都來源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7
我參加了初中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授課內容是華東版--可能還是確定--第一課時《不可能發生、可能發生和必然發生》,為了保證高質量完成這次教學工作,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
由於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且借班上課,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時,我主要倡導在「玩」中學,盡量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所以我盡量把這節課的內容設計在游戲中,讓學生在玩游戲中掌握知識內容。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節課就從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擲骰子的游戲入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行試驗,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對隨機事件的隨機性以及隨機性中表現出的規律性的直接感知,從而形成對概念的正確理解。從掌握概念回答基礎練習、感受三類事件、自己舉例生活中的三類事件等,讓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步步高升。從實際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預先設想。但是在具體的問題上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在學生做出實驗得到數據後,對數據的分析過快,對學生的分析點評不很到位,總結不多,這點沒有達到事先的教學設計。
二、我講得太多了,總是在重復的犯同一個錯誤,不能耐心地聽完學生的分析,當學生的表述不夠准確地時候,我總是習慣性的接過學生的話,用非常到位的數學語言幫他表述完整,而有的時候卻沒有聽懂學生的意思,而一廂情願的把思路引導到自己預設的軌道。
三、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應注意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把握,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功能,對教材的鑽研還應加強。
四、全面地駕馭課堂能力不夠,有些學生參與面過小,對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偶然問題,缺乏應對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
上完課後有一點讓我更有感觸: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也就把知識交給了學生。
總之,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需要以後在教學中改進。我想下次如果再上這節課時,將給學生更多時間,讓學生們更充分的融會到自由學習,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煉結果的學習氛圍中。
;9.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後讓同學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同學自身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局部同學未掌握新知。
反思數學課程規范提出我們必需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同學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考慮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同學在課堂上表示的「轟轟烈烈」,可是同學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學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同學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掌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同學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同學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同學暢所欲言,這樣同學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協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於形式
實例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同學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同學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同學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作為新課程倡議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保守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外表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同學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同學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同學經過獨立考慮,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效果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身的想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同學將會喪失獨立考慮、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測、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同學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說:「講得真好!褒揚他!」其餘同學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同學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褒揚不時,掌聲此起彼伏。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數學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中心環節之一。隨著全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進行應用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應用題教學,許多老師在教育教學方式上追求「花樣百出」,尤其是一些作為樣板,起著示範作用的公開課,注重課堂的形式,忽視數學的實質。
(一)情境創設過度
「創設情境」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老師們在賽課或上公開課時,如果沒有創設情境,都會擔心聽課者會怎麼評價這節課,總是挖空心思去思考。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得課堂更有活力了,但有的老師忽視情境創設的目的,不管是什麼內容,片面追求情境,甚至把購物作為必不可少的情景,脫離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的目標。
(二)教材把握不準
新教材常將應用題作為第一情境,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僅僅把「第一情境」作為一種「導入」手段,或作為一塊「敲門磚」。不能很好地把握應用題在學生構建數學模型過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師只要活動的過程,不去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其結果是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只是一個孤立的「個案」,沒有及時加以必要的「梳理」與「整合」,沒有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並構建數學模型。
(三)對傳統的全盤否定
新課程實施後,教師的教學的理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但對傳統教學的精華,許多老師全盤否定,教學往往另起爐灶。有些老師在研讀教材,設計方案時目標把握不準;有些老師不敢把傳統課堂中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課中,特別是上公開課,怕別人說自己理念落後,在實踐中失去自我,這實際上是對新課改的褻瀆。
反思應用題教學,傳統應用題教學有許多值得繼承的亮點。強調學生認真審題,重視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分析應用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相依關系,把數量關系從應用題中抽象出來。在傳統應用題教學中以指導思考方法為重點,讓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基本規律,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如採用對應的思想方法、比較、逆向思考、變式等,都是值得繼承的。正如現代教育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最佳的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當然,傳統的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也存在的不少問題。在處理教材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過分地迷信教材。受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課堂教學環節固定。往往是單向的靜聽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之間的競爭性,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體性,信息交流處在一種不暢通的狀態。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在問題的設計上,缺乏思考價值,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
二、新課標對應用題的要求
《標准》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筆者用「應用題」這個詞表述),是《標准》的一個特色。對這部分內容的總體要求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可以看出應用題教學的教育價值定位應更加准確,教育理念應更加明確,呈現形式應更加靈活。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問題意識、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使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教育目標溶於一體,相得益彰,為個性化的的人格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新課程對應用題的編排(要求)有如下特點:
(一)應用題學習的目的主要不再是學會解題,而更多地體現出作為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和工具。應用題教學功能的轉變決定了它在新課程體系中會有全新的面貌。《標准》倡導的「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問題解決」式學習模式,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更多地以「原型——模型——應用」的方式出現,「應用題」將成為其中「原型」和「應用」的主要角色。這意味著應用題在數學中的角色將發生變化。
(二)題材范圍從四則運算應用轉向多種知識融合
應用題的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每一個方面,涉及到概念建立、計算應用、法則推導、性質理解等等,成為各部分知識有機聯系的融合劑,改變了過去應用題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和相對孤立的教學過程。
(三)題型從純文字、標准格式變得更豐富生動
呈現方式除了文字式的,還有情景性的,拓寬了問題的結構空間。如:王大爺在菜場買了2千克雞蛋,如果剩下的錢還夠他買3.5千克茄子,他一共帶了多少錢?如果他帶了22元錢,那麼剩下的錢還夠他買多少千克扁豆?(情境圖中呈現雞蛋、茄子、扁豆的價錢)題目不一定是結構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復雜的,數據需要取捨,解決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如:全球通月租費50元,通話費0.4元∕分;神州行通話費0.6元∕分,不付月租費。入什麼網經濟實惠?為什麼?
(四)教學模式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
將「應用題」教學納入一般「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形成由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發現與建構的過程,真正體現
「應用」性。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對信息材料的處理能力和數學模型建立。同時允許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學同一道應用題,可以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可以僅僅是一種習題的練習;解題的過程可以是探索性的嘗試、發現與解決的活動,也可以只是同一種策略、方法、思考,甚至是手段的重復活動;鼓勵直覺、猜想、預測、合情推理。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一項調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歡電腦都是認為電腦是有趣、好玩開始的。同理,要讓學生對你教的學科感興趣,就得讓學生覺得這門學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學生的關鍵盡量把課上有趣些!
怎樣把數學課上有趣?筆者認為應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努力培養教師樂觀、開朗的性格。
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創造教學幽默的基礎。教育工作是以人為對象的,教師要用知識啟迪學生的心靈,用情感訴諸人的情感。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表現出樂觀向上、熱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這樣,教學中才能用幽默的語言、表情、動作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教學目的。
2、挖掘教材內容中有趣的因素。
教學內容中存在著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蘇教版教材就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絕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79頁《可能性》這一內容,課上讓學生進行摸球游戲,學生覺得十分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極高,教材安排這樣的教學內容將靜態的知識變成動態的可操作的活知識,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枯燥的材料變生動,達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目的,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與教學內容的內涵。
3、教師可以設計富有有趣色彩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加深知識理解、啟發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情況,選擇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掌握知識。如在教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50頁《測定方向》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或曠野進行實地測量,學生藉助指南針,在組內成員的互相配合下,饒有興趣地完成測定任務,這種有趣的教學方法是一般的說教和強化的練習所不能達到的。
4、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使用幽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預料到的問題。例如,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時有發生,教師常常需要進行組織教學,時時抓住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幽默可以助教師一臂之力。說幾句幽默的話,做一個幽默的動作,可以讓學生舒緩一下心理的疲勞,有利於學生下一個「注意」。
正是在數學課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純數學的教學,特別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數學課堂充滿笑聲,才使我們的學生喜歡上數學。可見,經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課堂教學中來一點幽默,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這必將有助於我們的數學教學。
所以,我們的數學課堂需要幽默!需要風趣!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匯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於形式
實例 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學生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 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表揚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誤區四: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 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滑鼠。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
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後,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標准》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在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界定上有什麼新意呢?從目標結構上看,增加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從目標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視培養學生數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強調讓學生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4)使學生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
《標准》把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四個目標相互間的關系:
「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在數學學習中,知識、技能與問題解決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問題解決的基礎,而數學思考(認知策略)、情感與態度則伴隨在上述目標的實現過程中。
四個目標之間的區別:四個目標是四個不同的領域,具體目標要求不同(見P2中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學習為例).
二、過程性目標
過程性目標的陳述形式:
經歷(感受)過程性目標行為動詞:體驗(體會)
探索《標准》中的過程性目標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識的學習經過這一過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數學知識、技能經歷這一過程則沒有必要.
此外,有些知識、技能經歷探究過程的習得效果則更差一些。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標准》在情感與態度方面提出的目標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慾、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志力、對數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等諸多方面。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設計時應預先列出的目標。非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准備階段不能確切設定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出現時機就應該加以落實的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每一堂課上不一定都有預設性的情感與態度目標,但是必然有非預設性的情感與態度目標
第二章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概述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
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是一種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評價教學效果的操作過程,並將結果表現為一種教學系統。
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就是在《數學課程標准》的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驗,基於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
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方案,並對方案進行試行、評價和修改的過程,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教的怎麼樣,也就是從問題的提出開始,即任務設置的緣由——為什麼教,到分析要解決問題的性質、任務,明確要教些什麼和怎麼教,並通過預測和評價教學效果,不斷修改方案,從而形成一個教學系統,獲得問題解決的過程。
(二)分析教學對象
1、基本情況:
學生的年齡與學段情況、數學基礎情況、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情況。
1)在有關的學習內容方面,學生目前的知識與技能的水平如何?
(2)對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生有什麼背景經驗?
(3)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可能存在哪些誤解?
(4)學生對教學的內容一般態度如何?那些比較喜歡或存在反感情緒?
(5)喜歡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教學媒體?等等。
2、了解學生,找准教學起點
(1)什麼是起點能力
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或任務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就稱為起點行為或起點能力。
(2)如何了解學生的起點情況?
一是課前自問自答。如,誰能說說你對面積了解了那些?
二是課前了解。如在進行計算題復習課教學時,事先讓學生做了八道題目,找出錯的症結所在。
三是導入環節直接了解。如,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什麼?
四、分析教材,用好教材
(一)分析教材
1、為什麼要這樣編排?
如:二年級乘法的認識:分成二個單元,第一單元教到六六三十六。
而且是「五的口訣」放在第一位子。
2、這樣編排的特點是什麼?
如:「搭配」這一知識,在二、三年級都有,為什麼?二年級編排到什麼程度,三年級編排到什麼程度,二個年級編排的差異在什麼地方?
(二)用教材教
1、教材與課程有何關系?教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一個引子,或者是一個案例,而不是課程的全部。
2、教師應如何看待、使用教材?
(1)把教材作為樣板;
(2)把思想作為主線;
(3)立足於學生的已有經驗,從他們的生活實際中選取內容重組教材
3、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較:比較學習材料和學生已有經驗之間的關聯。
(2)還原: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3)轉化:將課堂中的隨機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
(4)開發:開發周邊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生活化、活動化再加工。
(5)調整:運用更換、增刪、歸並、修改等手段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
所謂「更換」,就是把不適合學生與教師自身特點的素材更換為適合的素材。
所謂「增刪」,就是為了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適當增加延伸一些內容,或刪除機械重復太多的、難度過大的又不會影響課程標准落實的一些素材
所謂「歸並」,歸並學習內容。
所謂「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處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蘊,發現教材新意義
4、如何組織、呈現學習內容?
按照一定的目標結構,恰當地選擇、組織、呈現學習內容是實現「用教材教」的前提。
(1)結構化學習內容
(2)回歸「生活世界」的學習內容
(3)具有生成力的學習內容
5、教材中隱性的東西
(1)數學思想
(2)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編排這個內容的前知是什麼,對學生的後續學生有什麼幫助。
(4)學生會喜歡這個內容嗎?
;10. 小學數學教學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及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續行為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 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 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 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內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 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 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產生這個亮點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