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虛實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衣服什麼色是經典色 2025-01-11 04:48:47
動漫專業怎麼選 2025-01-11 04:43:10

虛實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23 17:18:00

⑴ 虛與實是什麼

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判斷虛與實的標準是什麼?還有,這個評價的褒貶成分有多大? 「虛」:空虛、虛偽、虛浮、虛無、虛脫、虛張聲勢、虛位以待、虛懷若谷…… 一般理解,虛字有三個基本含義:一是「假」、「偽」,與「真」相對;二是「空」、「無」,與「飽滿」、「充實」相對;第三指思想、觀念、策略,即「大」、「泛」,與「具體」、「實在」相對。可見,「虛」字的含義就是「假、大、空」。 恐怕每個人都曾蒙受過被欺騙、愚弄之辱,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等詞語應該都會深惡痛絕。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對虛假、虛偽產生出褒揚之意。除非它是用在某些特殊的斗爭場合和帶有善意目的,我們會一定程度地原諒這種虛假,否則我想誰都不會把它看成理所當然。所以,一個講座、一番言論、一種行為,假如是虛偽、虛假的,我們都需要嚴肅批判,不該有任何諒解之心。 虛空、虛無,帶有更多的精神色彩,個人認為這里的「虛」應該是中性詞,無論是從宗教還是哲學層面上看,作為一種獨立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念,它們都應該得到尊重。我們無權指責一個人沉浸在個人虛無的幻想中。在紛繁世界中累了,在自己的精神里躲一躲,偷個懶有時也是一種愜意。況且,在虛擬的世界裡,對現實、歷史實行一定程度的否定、批判,經常能產生出許多超越現實的設想,說不定還能對現實世界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呢。 工作中所說的「虛」,主要是指它的第三層含義,即理論體系龐大、內容空泛、抽象。產生虛的感覺,原因很多。當然不排除感知對象本身的確過於空洞、抽象,缺乏真實含義,也不排除當事人有意故弄玄虛借用雲山霧障蒙蔽糊弄大眾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得不冷靜地承認,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因為作為聽眾的我們,受到個人經驗知識以及理解力、思維力、想像力的限制,從而我們的知覺與發言人的思路明顯脫節,看不到聽不出想不明其中實實在在的道理。由此可見,能否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建立起意義,是我們判斷事物「虛」或是「實」的重要依據。 至於「實」,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褒義詞。誠實的為人、真實的事象、實乾的精神、踏實的作風等等,長期以來都得到世人的大肆贊揚。這一點無可非議。 但是,任何事都怕過分,咱們不能全盤否定「虛」,也不能全面肯定「實」,並不是所有的「實」都讓人百分百放心,都十全十美無可挑剔。比如「現實」就不一定那麼美好,其中必然有一些人們不願見到的人和事。假如說某人很「現實」,你自然會產生一點他這人缺少理想目光不夠遠大的印象。再比如「實惠」,也會讓人聯想起錢財利益,不是說這不好,但過於強調實惠也不能說好到沒有缺陷吧。「扎實」、「結實」有一部分含義是沒有空間、沒有餘地,這裡面也有問題,面對紛繁多變的世界,面對成長變化中的人,過分的實往往會忽視更多的發展可能和更大的成長空間,這顯然對事物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是一個限制。 所以,我們在強調「實」的同時,要看到「實」的不足,要明確地認識到在「實」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需要挖掘,要防止為了務「實」而狹隘,變務實為「務小」、「務低」,從而誤事、誤人。 其實,虛與實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或者說是矛盾的統一體。虛引領並指導著實,實充滿並擴張著虛。沒有實的虛無意義,沒有虛的實不存在。這就是實和虛,兩者互相制約互相依賴,缺一不可。對虛的地位不能忽視,對實的美化不可過分。 以五千之言創造了洋洋哲學大觀的老子,留下了許多力透紙背的哲學警句,「虛其心,實其腹」,當算是其中之一。 虛心實腹,是指人的一種心境下的兩個狀態。所謂虛,是指率性虛淡,無是無非,隨遇而安,雖外有大千世界,而內心虛曠無垠。小小心房,能容得下天地;拳拳之心,可比容於江海。所謂實,是指在「虛」的狀態下有所得、有所獲的另一種安然,是一種精神得到滿足後的慰藉,正所謂撫實若虛、處有若無。虛與實是一種辯證的統一體。 要虛其心必先靜其心。眾生心態,深邃似海,變幻莫測,形態各異,虛其心就是讓各種心態安撫下來,安靜下來,以寧帖的心理面對紛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境看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靜的心態應對嘈雜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處理世態的炎涼。持一不變的「虛心」,才能應對萬變的世界。「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難填的世界,保存那分清心寡慾的高潔。 要虛其心,實其腹,就要處理好虛與實、得與失的關系。心靜下來才能擠掉雜質,排除濁氣,騰出足夠的空間去接受和容納更多有益的東西,即使「腹」實起來。天得以一清,地得以一寧,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心不專一,恐難成事,神不安靜,怕難有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階段一般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有的人一生甚至只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件事。古今成大事者,哪一個是心靈馳躁、性不專注的俗人? 虛其心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的過程。人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世界面前,怎樣存一分心澄如水的清高,留一點與世無爭的清靜?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修身養性。提高修養,一種是用「吾日三省吾身」的方式,經常反省自己,隨時保持一種清醒和理智;另一種是「退而省其私」,遇到問題時,善於平息內心的不平,通過獨善其身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 把人生看淡一點,特別是把身外之物看淡一些,虛其心不失為一劑良葯。其實,你不妨將人生看作一個過程,一杯酒,一局棋,那就不會將有限的生命攪到無限的物質追求中。物各有性,人各有志,隨遇而安,任性逍遙,看起來是無為,實際上是人生哲學的最精彩之處。 藝術的表現里眼前之景為實,想像虛構之景為虛。 景物為實,情感為虛。詩人的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種虛表現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側面為實,正面為虛。總之,實境乃是一種真境、事境、物境;虛境乃是在此基礎上給讀者創造的一種想像的空間、詩意的空間。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像則是其橋梁,正是讀者想像的介入,才使詩歌更為飽滿,充滿靈氣,充滿詩情畫意。 網路里虛的東西更多了,林林總總,數不勝數。看似這虛的東西,其實都是現實生活中不易表達的實的東西。所以說,網路必須是虛的,不虛不成為網路。 網路的實,在於把在現實中不易展現的另一個自我,毫無保留的不自覺地通過文字而表現著。尤其我們人性的東西,在網路中得以伸展。網路中通過文字彼此的欣賞,進而產生共鳴,越發對那寫文字的人而感性趣。好感、喜歡、仰慕,甚至於產生愛慕也不足為奇。這些,但凡上網久了人都會感到它的真實存在。 網路的實還在於在網上的人人平等。其實,在現實中,人人是不平等的,是絕對不平等。這不平等的諸多現象,諸位都會有體會。網路上不管你是多高的職位,多大的款,多靚的星,沒人仰視您。也不管你是下崗失業的,還是個小職員,那怕你就是文盲(別不相信文盲也能上網),也沒人俯視您。我們大家都是平視著熒屏。人人平等是全人類至今努力追求的目標。現在惟有在網上得以實現了。 網路的魅力在於虛,但許多人玩著玩著,就要把它弄實了。網路的魅力在於實,但許多人玩著玩著,就要把它弄虛了。這兩種的後果都會得網路後遺症。其實網路就在這不實不虛中游離著,魅力也在於此。

⑵ 復習物距,像距和虛實像

一、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一倍焦距外,成倒立實像(實像與物體分居透鏡的兩側), 具體如下:
① 物距u大於兩倍焦距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應用:照相機。
② 物距u等於兩倍焦距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2F處是縮小像與放大像的分界點)。
③ 物距u大於一倍焦距f且小於兩倍焦距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幻燈機、投影儀。
(物距u等於焦距f,不成像。F處是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
變化規律: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物體離焦點F越近,像越大。
2、物體在一倍焦距內,即物距u小於焦距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應用:放大鏡。
(虛像與物體在透鏡的同一側)。
變化規律:成虛像時,物距減小,像變小。
物體離焦點F越近,像越大。
3、凸透鏡成的實像和虛像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虛像總是正立的,實像總是倒立的。虛像不能用光屏顯示出來,實像能用光屏顯示。
二、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
物鏡(焦距短)的作用相當於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焦距較長)的作用相當於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2、望遠鏡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
物鏡(焦距較長)的作用相當於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目鏡(焦距較短)的作用相當於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⑶ 天麻知識介紹

天麻是名貴中葯,歷來被認為是天賜良葯。《神農本草經》謂其「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李時珍更認為「補益上葯,天麻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風,良可惜也」。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不僅可以定驚、祛風濕,還具有良好的益氣、養肝、止暈、強筋骨的功效,如果只用其「治風」而忽視保健作用,就真是「良可惜也」。由於天麻為「上葯」,性味平和,虛實皆宜,所以其首要的功效是保健養生。
天麻知識大全: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味甘、性平;入肝經;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1.平肝息風
天麻質潤多液,能養血息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
2.祛風止痛
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

⑷ 什麼叫做實用知識,什麼叫做虛用知識二者的辯證關系請詳細闡述。

學習的知識具有"實用"與"虛用"兩種性質。「實用知識」的學習內容,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內容,能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虛用知識」的學習內容,是有益於人自身完善的精神財富,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它既使學生的各種精神性成分得到訓練,也使學生獲得精神性的享受。
1、虛實結合。虛和實是對立的統一,既要學習實用知識,同時也要學習虛用知識,虛實結合,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
2、虛實相對。沒有絕對的實用知識,也沒有絕對的虛用知識,任何知識都是實虛包含,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3、虛實轉化。任何知識光學不用,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實際是虛的;虛的知識當被學生了解和掌握,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精神狀態,緩解壓力提供幫助,虛就化為實了。
4、虛實互補。光學實用知識,忽視虛用知識,或許多實少,都是極端。作為學生階段要虛實平衡,工作階段以實為重,以虛為補。

⑸ 美術中的虛實怎麼表現

1。形要准。簡單說來就是要畫的像。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沒畫像但結果仍是高分?因為閱卷老師根本不知道你畫的人到底是誰,所以,閱卷老師判斷你畫的像不象的唯一條件就是你畫的人結構正確,是個符合人比例,結構,頭骨,肌肉的人。(只限於真人頭像) 2。要完整。畫面完整是考試素描的關鍵。(不論是不是頭像) 什麼叫畫面完整?就是形完整,你所畫的光影也完整。所謂光影的完整不是說你畫的越黑,塗的越多就是完整了哦,而是說你把握的黑白灰關系正確,就是常說的素描關系正確,畫面才能說是完整。 3。有體積。特別是頭發,(因為很多很畫不好)要是沒有,你就白畫了。體積表現的是物體的厚度,體積的表現要在理解了結構的基礎上。頭是個近似的球體,鼻子是個近似的長方體。。。那分解開來,或者你畫石膏像/分面像的時候所練習的,都是為了理解結構和學習表現體積。二:畫色彩不象素描,很理性,如果把素描比做文化課就是數學,那色彩就是語文或者英語,是需要感覺的。這就是所謂的色彩感覺。男生的色彩感覺本來沒有女生好,那怎麼弄???但是考試色彩不需要那麼多感覺,理解一樣可以讓你考上美院(只要你不考油畫,你上了美院以後就不會很OVER) 對自己有信心。畫好素描是畫好色彩的基礎,比如:你色彩畫不來襯布,那你素描畫襯布一樣畫不來,至少畫不好吧? 畫不好襯布主要是掌握不了襯布的體積,畫出來是平的,看上去只是襯布上臟了幾條。那麼你要先畫素描的襯布,分塊面(非常重要,一定要走的一步),如果能畫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轉折,各個布折之間的關系,深入分析它的體積,光影,用塊面表現出來(不要畫的圓呼呼的)。如果畫2-3張,再來畫色彩的襯布,那素描的塊面就是畫色彩的襯布的筆觸,這樣即使顏色上不太對,但是體積是出來了的,一看就是很實在的襯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其實色彩就是筆比鉛筆寬點,你還會畫吧? 2。色彩上的大問題。不說襯布之類的細節,你畫的色彩有沒有色調??什麼是色調?色調就是你這副畫籠罩在一種怎樣的顏色里?說白了,考試的畫,色調基本都是你襯布的顏色,每樣物體的暗部都加一點點(少)這種顏色,OK,畫面物體間才有聯系。色調是分數的基礎,沒有色調,一切都沒有。風景更注重色調,千萬注意。 3。如果是畫風景,就把風景當作靜物來畫。不要把風景寫生看的很難,和靜物寫生一回事,主體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襯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樹就是蘋果,麵包,一個道理,自己練習體會。 4。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純度的對比,最重要的冷暖。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明白? 如果沒有這個,完了。最後說一點點大的方法,整體觀察,畫畫要整體觀察! 別人眯著眼睛看物體不是近視,而是在比較物與物之間的顏色關系,都是紅色哪個暖一點,哪個偏藍一點。整體觀察致關重要哦~ 三:還有就是速寫最後,速寫要多畫手,腳和頭,很多考生因為覺得手難畫就避開它,那就完了。理解不了結構就臨摹,總之,要想快速的提高速寫,就要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三分鍾不停筆,等你的速寫可以用斤來算,而不是用張,那你就可以在考試上拿到高分了。學習速寫的方法 ①多臨摹:對優秀作品的臨摹,是初學繪畫者最快捷簡便的學習方法。通過臨摹,一方面可做為訓練造型能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習其表現方法,應用在以後的學習中。 ②熟生巧:速寫的工具較為簡單,利用速寫本可以隨時隨地記錄生活的每一個側面。只有多畫多練才能提高專業水平。 ③勤用腦:學習繪畫是一種艱辛的勞動,畫速寫決不是照抄對象,所以在速寫寫生中應注意多動腦筋,結合優秀示範作品認真對照思索。 ④由慢到快:速寫訓練要遵循人們的認識規律,由慢到快,這是速寫訓練中,在時間限制上要遵循的原則。慢,是指以較慢的速度將對象較准確地記錄下來,形體的准確是重要的。但速寫又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速度只能在速寫實踐中逐步鍛煉培養。速寫的主要表現形式 速寫的表現方法很多,現僅就輔導班最普及的兩種方法作一介紹: ①以線為主的速寫 在表現物象的過程中,從結構出發,將物象的形體轉折、變化運動和質感用概括簡煉的線條表現出來。它應具備造型嚴謹,形態自然生動,線條運用得當,整體效果好等特點。它通過線的粗細、虛實變化表達主次關系、空間關系。 ②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速寫 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速寫表現形式,在寫生中,尤其在課堂較長時間的針對美術高考的訓練中,能較好的發揮速寫的特點,這也是目前速寫訓練中常用的表現手法。通過對部分明暗交界線及暗部、衣紋處調子的補充添加,來表現物體,其特點是層次豐富,表現力強。 線的運用 ①線的穿插 表現好線與線之間的穿插和呼應關系,是使畫面富有節奏感的重要因素。同時,線的穿插呼應關系和透視關系對表現物象的空間感、層次感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方向的線的組織穿插,給人前後方向感是不一樣的,它可以直接表現物體的透視方向。但速寫又不同等於線描,如果每一處的刻畫都象線描一樣那麼注意衣紋,線與線之間的穿插呼應又失去了速寫富有節奏、流暢淋漓的韻味。 ②線的取捨提煉 速寫訓練中,基本形肯定之後,對於線的處理應注意以下幾點:「衣紋線」應注意忌平行,注意疏密對比,體現結構。「結構線」要准確,貼皮膚處要實一點,線要准。「慣性線」刻畫時不要畫得太多,且不宜畫得太重。 ③線的對比 在速寫中,通過對比發現物體形體比例、透視關系的正確與否。而速寫中強調在形體比例、動態、透視等幾方面准確的前提下,利用和強調線的對LL,通常有以下幾種對比手法: 線的曲直對比、線的濃淡對比、 線的虛實對比、線的長短對比、 線的疏密對比、線的粗細對比。 ④關於結構 速寫的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及嚴格的造型能力。寫生者必須具備扎實、熟練的人體解剖知識,這樣在寫生中才能做到游刃有餘,人體的內部結構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只有隨著人體運動的動態、衣紋等。因此,線的運用與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表現方法要為表現結構服務。 慢寫人物畫的基本方法步驟 在慢寫人物畫的訓練中,為了更好地表現人物,我們可以在畫慢寫之前進行一個階段的人物小型頭像寫生,頭像不一定畫得太大,只十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另外還應進行手與腳的單獨寫生訓練。因為在速寫中頭與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須重點刻畫。 ①整體觀察、熟悉對象 整體觀察對象,掌握對象的形體、比例、運動特徵,從這些基本點著眼來分析研究感受對象表現對象。初步醞釀成熟後,頭腦中應出現畫好之後的大體效果,而這個反應是很快的,我們不妨叫它「成竹在胸」。 ②構圖布局 。 根據選擇的角度,把寫生對象安排在畫幅的適當位置。將對象大的比例、動態畫出。 ②落幅定形 輕輕落筆,從整體出發,用長直線或長弧線很快確定大的基本形體,抓住大的形體比例關系及透視關系。基本形體抓住之後,進一步檢查畫面是否需進一步調整,可將畫面推遠,從整體檢查形體比例、動態、透視是否准確無誤。寫生中,檢查、調整、修改應貫穿始終,可以說,作畫過程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 ④局部肯定 在基本形確定的基礎上,從局部開始塑造形體,一般從頭部畫起,用准確肯定的筆觸開始描繪對象的五官形象,從上到下,將對象的手及身體輪廓、衣紋等做進一步刻畫。這里應注意手、腳的透視方向,頭發部分不要畫得太早。對衣紋部分的處理應注意幾種對比變化,即濃淡、虛實、粗細、曲直、長短、疏密對比。在對頭、肩、手、腳刻畫時應注意其內部結構關系

⑹ 自學中醫的疑惑!如何辨陰陽虛實寒熱表裡

我一直以為學習只有互相的才能拓寬視野,增進知識,所以咱們探討下。
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個是中醫辯證的八綱,也可以籠統的說包含了所有的證型。這個八綱是提純於陰陽,五行,精氣,氣血津液,臟腑等辯證學說,也就是說你要先了解這些基礎的辯證體系後自然八綱也就顯現了。
咱們看看你寫的具體症狀吧。
一:怕冷,你認為陽虛,寒,表,(這個陽虛是哪裡的陽虛呢?是腎,脾,還是肺?寒,是外邪還是陽虛引起的?表,衛氣。從怕冷和你分析的來看,是表(衛氣,皮膚)陽虛,但這里的表可以是肺也可以是膀胱,一個按臟腑,一個按經絡。
二:熱氣上沖,心情易煩躁等,這里要說到六淫辯證,火性炎上,風助火勢,還有壯火食氣(這個或許和精神不振,也就是表象的氣虛症狀,但這個氣虛不是原發的,而是由體內火大引起的,火的延續和蔓延需要氣的參與,它才不管你是正氣還是邪氣)。那麼長痘痘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要看哪裡容易長,因為要用到面部辯證,有其對應的臟腑,背為陽中之陽,面陽氣盛,所以這兩地方易出。 強迫症不了解,不知道怎麼說。
三:腸胃疾患,脾主四肢,也包含了肌肉,你能說到不暢很好了,為什麼會溏薄呢?是陽氣虛,脾胃虛寒,還是濕熱盛等?肌肉煩痛是內因還是外感引起的?
學的不好,一知一解。

⑺ 建築立面的虛實關系通常有哪幾種

虛是指通透、輕盈的構成要素,如一般玻璃、通透的隔斷、陰影等;實是指厚重、穩定的構成要素,如實牆、大體積構件等。
建築立面需要注意虛實的協調搭配,不同的搭配會形成建築不同的表情,例如全是玻璃的建築和全是實牆的建築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建築立面圖
在與建築物立面平行的鉛垂投影面上所做的投影圖稱為建築立面圖,簡稱立面圖。
命名方式:
①可用朝向命名,立面朝向哪個方向就稱為某方向立面圖;
②可用外貌特徵命名,其中反映主要出入口或比較顯著地反應房屋外貌特徵的那一面的立面圖;
③可以立面圖上首尾軸線命名。

⑻ 09 高考語文古文虛實詞整理

古文實詞浩如煙海,進入高考的主要是一些常用詞,常考其第二義項,盡量多背、多積累,別無他途。
先來虛詞:
虛詞就十八個,每天背2個,然後不時回顧,會有較好效果的。
高考文言文18個虛詞用法例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1.【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2.【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裡""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觸龍說趙太後》)
3.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①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三)作語助詞,相當於"啊"。
①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四)何:通"呵",喝問。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觸龍說趙太後》)
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
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庄暴見孟子》)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
3.【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①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②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庄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後》)
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⑤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③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④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於是乎書。
(二)用作介詞,相當於"於",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於)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後一個"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⑤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⑥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於)
⑦蓋進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長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①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4.【乃】
(一)用作副詞。
1.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①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
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鍾山記》)
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①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②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用作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於""如果"等。
(缺例文)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①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滅吳》)
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乃爾】譯為"這樣"。
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5.【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③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觸龍說趙太後》)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
①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②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③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孔雀東南飛》)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這""這個""這些"。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②今存其本不忍廢。(其:這)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
①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鍾山記》)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庄暴見孟子》)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
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是......還是......" 。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②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四)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②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何其】譯為"多麼"。
①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6.【且】
(一)用作連詞。
1.遞進關系,而且,並且。例:
①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②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赤壁之戰》)
③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赤壁之戰》)
2.遞進關系,況且,再說。
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③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讓步關系,尚且,還。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故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4.並列關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石鍾山記》)
④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記》)
(二)用作副詞。
1.將,將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②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④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2.暫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②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③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報任安書》)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兵車行》)7.【若】
(一)動詞,像,好像。
①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二)用作代詞。
1. 表對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①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鴻門宴》)
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③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2.表近指,相當於"這""這樣""如此"。
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用作連詞。
1.表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設"等。
①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
②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赤壁之戰》)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2.表選擇,相當於"或""或者"。
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3.至,至於。
①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齊桓晉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若定】心中有數,從容不迫。
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
【若何】怎麼樣。
①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於"幾許"、"多少"。
①車後若干遞送夫。
8.【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③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片語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①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③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2."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①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後序》)
②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為......所】"為"和"所"呼應,組成"為......
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 "是用來......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①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
1.到處。
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2.所在之處,處所。
①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
②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促織》)
9.【為】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②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⑤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⑥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⑧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
2.以為,認為。
①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判斷詞,是。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⑤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
①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
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庄暴見孟子》)
③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庄暴見孟子》)
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
①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③臣請為王言樂。(《庄暴見孟子》)
4.對,向。
①為之奈何?(《鴻門宴》)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