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夏季養生保健常知識
中醫夏季養生保健常知識大全
氣也慢慢地熱了起來。夏季天氣悶熱,食慾減退,全身乏力,夏季養生保健怎樣做才正確成了不少養生人士關心的話題。那麼,到底要怎麼養生才是最正確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 夏季養生保健知識,歡迎閱讀。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的“居養”
夏季“暑易傷氣”,即炎熱的天氣易傷人體之氣,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所以,勞動或運動要避免在烈日熾熱之時,並注意加強防護。最好在午飯後睡一會兒,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消除疲勞。
夏季炎熱,人體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故睡覺時不宜吹風扇,更不宜夜晚露宿。在有空調的房間,注意不要讓室內外溫差太大。納涼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且應遠離門窗縫隙。可在樹陰下、水亭中、涼台上納涼,但不要時間太長。午睡要注意睡眠姿勢,可平卧或側卧,但不宜俯卧、伏在桌子上睡;俯卧和伏睡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納涼睡覺時,特別要注意蓋好腹部。
夏季不宜長時間勞動,要防出汗過多,但也不能不出汗,如長期在空調下生活,常居於低溫之中,非時之寒,易致暑濕內困,影響正常生化,出現形寒、神乏、胃呆、骨痛等症狀,人稱之為“空調病”,這是人體機能與氣溫失衡所致。
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清神靜。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調飲食
夏季炎熱,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或蔬菜,大魚大肉、油膩辛辣食物宜少吃,特別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宜吃剩菜剩飯,不可暴飲暴食,採取各種預防措施,杜絕食物中毒。
夏季的'飲食應清淡質軟、易於消化,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養津液
因酷暑出汗多而耗津傷液,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淡鹽水最好),不飲烈性酒,可適量飲些啤酒,有利消暑熱;西瓜能利尿、生津、止渴,為首選;綠豆能解毒、利濕、消暑,可常吃
李時珍說:“茶苦寒,能降火,火降渴止。”因此茶可常喝,但不宜過多。防中暑:如夏日過勞,暴曬太久,出汗太多,會引起余熱蓄積而中暑,要充分利用散熱、降溫設施,居室要通風,多置些綠色植物也能起降溫作用。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的“神養”
酷暑季節,驕陽似火,熱氣蒸人。人體氣血運行都要與環境相協調。此時,人們宜靜心養神,避免情緒激動而生發肝火。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中醫說的“心”,不僅僅指心臟,還包括了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養心,調節情志為先,養生莫若養性,貴在講究精神衛生。夏天,炎熱的暑氣往往使人心煩急躁,易怒發火,這對心身健身是有害的。
因此,保持一個淡泊寧靜的心境,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神清氣和,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在萬物欣欣向榮的夏天,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如下棋、游泳等。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夏令營、外出旅遊等活動,這樣既使人們心曠神怡,又可以鍛煉身體。夏季養生要注重一個“清”字
祖國醫學有“天人相應”的養生之說,就是說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天的特點是“熱”,故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清”。盛夏酷熱難耐,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心靜自然涼。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夏季運動應適宜
夏季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若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滌盡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如若怕熱怕出汗,長期處於溫度穩定環境中,人的汗腺幾乎被閑置起來,該出汗的季節也不讓其出汗,這對於健康是有害而無利的。我國古代醫學講究內毒外排,祛邪安正,而汗腺不暢就喪失了一條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線。
夏天,汗孔開張,外來之毒易於侵入,出汗可將這些毒素沖出,清理身體。當然,出汗過多也不好,出汗過多就要補充喪失的元素。夏天由於運動出汗多,血液濃縮,宜及時補充水分;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氨化鈉,出汗多應該補充食鹽和鈣。每天吃點西瓜大有裨益。另外還要注意保持皮膚潔凈,天天洗澡。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其實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注意好這些細微的方面,對我們的健康和長壽都有重要意義
;B.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裕,很多人都開始關注健康養生的知識了,這些知識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1
在我們國家,養生的文化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之久。這么長時間的沉澱下來,養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許你平常所見識的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一種養生的辦法。我們每天基本上都需要吃白米飯,對於米飯又分為好幾個不同的種類。這些不同種類的大米對於我們人體也會起到不同程度的養生效果。對於我們人體最滋補的就是粳米,這種粳米也就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白米。
在這種大米裡面含有我們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我申訴和一些其他營養成分能夠有效的給我們人體提供一天所需要的熱量。很多人在晚上的時候都應該吃過大米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吃米粥是可以延年益壽的。而且吃米粥在我們國家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大米粥最上面的一層能夠有效的滋養我們身體的腎精。米粥也最適合大病初癒的病人,老人,還有產婦所食用。這種大米具有健脾胃,養陰生津,固腸止瀉的作用,但是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不要經常吃這種大米粥。黑米是對我們補腎效果最好的大米,黑米裡面含有鈣磷鐵鋅這些物質,它的營養價值遠遠高出普通的稻米。而且經常吃黑米的話,能夠提高我們人體的血紅蛋白含量,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孩子經常吃黑米的話,能夠有效促進兒童骨骼的成長。對於那些產婦和病後初俞的人來說,經常吃黑米也能夠加快康復的程度。
黑米除了能夠強健自己的身體以外,也能夠達到美容養生的效果。不過黑米不像其他大米種類一樣容易煮爛,它要先浸泡一夜的時間才能夠煮爛,所以對於那些消化功能比較差的孩子和老人來說不要常吃黑米。大家肯定吃過由糯米做成的小吃,經常吃糯米能夠有效排除我們體內的毒素。而且糯米還具有補中益氣,止瀉解毒的功效,不過因為糯米不好消化,所以在吃的時候不要吃大量的糯米。對於那些脾胃虛寒的人來說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2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涼開水。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也就是說,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只能喝涼開水去刺激胃腸道,使得下丘腦產生飢餓感。(個人認為溫開水好些,即便涼開水有十分好處,也不可全佔了去,有養生老師說早起空腹飲白醋水,蜂蜜水,三七水等等,可以自己調節。
午飯了,你要首先要喝豬蹄熬的保元湯,然後吃粗糧,以及小菜。午時喝保元湯勿食肉。進補而避肉毒。又進粗食小菜以裹腸毒。謂之七分飽。此為養生第二。
肉湯可以分別是牛筋湯、豬蹄湯、羊蹄湯、肉皮湯、鯽魚湯、牛肉湯、排骨湯、雞湯。粗糧可以分別是玉米、小米、蕎麥、大麥、豆類、紅薯、芋頭等。小菜可以分別是土豆、柿子茭、蘿卜、茄子、冬瓜等。
午飯之後要散步半小時,然後午睡。飯後小憩。以養精神。此為養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午飯是一天之內的最重要的補充營養的時機。而午睡的時候,就減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應;使得胃腸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時間不要太長,有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午睡之後要喝果汁,這是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小憩之後喝果汁。以滋血脈。此為養生第四。不要圖省事買果汁喝,要自己動手壓榨水果。最安全的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蘋果等量壓榨而成。為什麼要喝果汁呢?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那麼吃水果豈不是更好嗎?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夠吃3—5斤水果,那麼當然可以。
下午要做健身。申時。動而汗出。喊叫為樂。此為養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約16點的時候,是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的時候,此時鍛煉身體不容易受傷。有些人認為活動身體,就叫鍛煉身體。錯了!不管你採取什麼方式鍛煉身體,必需全身出汗,只有這樣才能強身健體。
健康養生小知識短文3
健康生活小常識
1、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 預防結石
2、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3、空腹時不要吃蕃茄, 最好飯後吃
4、做完家務,雙手易變得乾燥粗糙,用醋泡手10分鍾可護膚;
5、多吃菌類食物。可調整體內菌群,提升機體抵抗力;
6、夏日足部容易出汗,每天用淡鹽水泡腳可有效應對「汗腳」;
7、多吃薏米小豆粥等燥濕健脾的事物,以防暑濕;
8、夏日游泳後曬曬太陽,可防肌膚勞損等疾病發生;
9、夏季枕頭易受潮滋生黴菌,時常曝曬枕心有利於健康;
10、早餐多食西紅柿、檸檬等酸性的蔬菜和水果,益於養肝;
11、葡萄含有睡眠輔助激素,常食有助睡眠;
12、吃酸性物質馬上刷牙會損壞牙齒健康;
13、將白醋噴灑在菜板上,放半小時後再洗,不但能殺菌,還能除味;
14、龍眼營養豐富,有健腦益智等功效,但多食易滯氣;
15、新購的瓷製餐具放入醋水內煮2、3小時,可去除微量鉛。
16、皮鞋皮包放久了發霉時,可用軟布蘸酒精加水(1:1)溶液擦拭即可。
17、蠟燭冷凍24小時再插到生日蛋糕上點燃時不會流下燭油。
18、過多食用生蔥蒜會刺激口腔腸胃,不利健康,最好加一點醋再食用。
19、遇雷雨時汽車內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
20、每天早晨用豆腐摩擦面部幾分鍾,堅持一個月面部會變得白嫰滋潤。
C. 對所有人都非常有幫助的20條養生小知識
很多人都以為我還年輕,我不用 養生 。在我們看來,只有媽媽年紀那麼大的人才會學 養生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養生 要從早開始。 而 養生 並不是很難,它一直伴隨在我們的生活里,也許你沒有發現,但它一直存在,因為它是很微小的。
我說過我非常喜歡泡腳的,相信平常你們也會泡腳,這其實也是一種 養生 。不過也許你們夏天沒有泡腳,但冬天泡腳是很常見的,在你泡腳的時候,你就是在 養生 呀。
一起來看看今天的 「 對所有人都非常有幫助的18條 養生 小知識 」 ,一起動起來,一起 養生 呀,看看你都做了哪些。
[各位朋友可以點贊收藏起來慢慢看,感興趣的也可以轉發給你的朋友呀!]
雖然我們建議多喝水,但還是不要喝太多。成年人每天的飲水量應在1200毫升左右, 如果飲用太多,身體無力承受,喝水建議少量多次。
要講究吃零食和吃飯的時間。如果要吃零食可以選在上午11點之前,也就是中午吃飯之前,因為上午我們的運動量都比較大,可以將其消耗掉,所以也就不會長胖。
如果想減肥,建議吃晚飯的時間在18點之前,這樣在去睡覺的時候我們的食物也就消化完了,不會增加晚上睡覺的負擔,食物也不會因為睡覺不運動而得不到消化。
兩餐之間吃水果會得到更好的吸收, 建議吃飯前半個小時吃水果, 這樣在兩餐間吃水果不僅能更充分的吸收水果的營養,而且還能夠起到飽腹作用,不會讓你在吃正餐的時候吃的太多,自然也就起到了減肥少吃飯的效果了。
睡眠時長並不是越長越好,我們經常會說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但其實 每天最佳睡眠時長應該是7~8小時之間,睡眠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 健康 。
最佳午休時間應該是在30分鍾左右是最為合適的。午休時間一旦超過1個小時那麼對於身體的益處會大打折扣。之前看過一個視頻說是午休超過1個小時,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會增加許多。
無論怎樣早餐是一定要吃的,早餐是一天的精神來源,建議10點之前必須要吃完早餐,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就算你睡懶覺也要吃早餐的。
再有就是為了保證你能夠每天都按時吃早餐, 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 早睡早起,不要打 游戲 打到半夜兩三點或者又是熬夜追劇的。
之前聽奶奶說過,煮雞蛋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在煮前把雞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會兒,水必須沒過雞蛋,再用中火涼水煮沸5分鍾即可,說是這樣能夠減少雞蛋中營養的流失。
經常吃宵夜,對胃的傷害極大, 一般吃夜宵就是在9點以後快要睡覺的時間,吃完夜宵就去睡覺,從而食物在胃裡消化不了就會產生負擔,所以你想你的胃能受得住嗎?
如果你掉發,請遠離掉發的因素。一般引起掉發的因素無外乎是熬夜作息不規律,亂吃辛辣食物,壓力大等等。
之前在上高三的時候,估計也是學習,壓力大,每次洗頭我掉的頭發都是一抓一大把,頭發遠沒有當初的多了。
食物在胃裡需要1-2小時來消化,因此 不應該在吃晚飯後立刻吃水果, 不然很多食物堆積在胃裡不好消化,所以應該在飯後停一些時間,給胃足夠的運行時間。
蟹本屬陰, 女生吃的太多對子宮不好 ,寒氣太大。你少量吃一點過後應該喝姜紅糖水,祛寒暖胃。
我真的是超級喜歡喝水。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因為這時你的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所以你才會感覺到渴,這樣喝水只能解渴,對身體沒什麼好處, 你應該每天按時主動得飲水,可以每次少喝點,但要勤喝水。
如果你想減肥,不吃肉的做法其實是錯誤的,也許吃肥肉會變胖吧,但是瘦肉絕對不會。你不吃肉,身體哪來的能量呢,光吃蔬菜水果,身體吃不消的,肉類裡面有很多的營養的,所以適當吃一點,補充營養很有必要,畢竟身體第一位。
可以少量吃,不吃晚飯可能會減肥,但同時也傷害了身體。其實在一天三餐中,晚飯也是相當重要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晚飯要吃,但是不要多吃,要適當地吃。
想美白肌膚,應多吃蔬菜和水果,隨時補充營養。就比如西紅柿,每天吃一個,是具有美白效果的,雖然成效不會很快,但總比直接塗抹美白產品 健康 吧,長期堅持下來,總會有變化的,到現在我也在一直吃,每天一個西紅柿。
既可以促進消化,也可以作為飯後的適當運動,叫做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過些時間再去,不然對身體不好。
豆腐(蛋白質豐富),堅果,西藍花(我的最愛),山楂,西紅柿(每天一個哦),紅棗(補血氣),燕麥,枸杞,獼猴桃,黑芝麻糊,山葯(經常吃,可以晚上做稀飯放裡面熬),菠菜,胡蘿卜等等。
可以每天晚上用毛巾熱敷。但不要揉肚子,據說來例假時揉肚子會堆積血塊兒。也可以喝些紅棗水或者是紅棗枸杞粥,紅糖水等等。
不要吃涼的喝辣的食物。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平常沒事的時候可以順時針按摩小腹,這樣可以起到去蹲廁所的作用,從而排清體內毒素的作用。
-END-
更多往期,歡迎閱讀:
讓人覺得非常有教養的30個小細節
寫給所有人的21條晚間自律清單
優秀的人一直在堅持的28個好習慣
小遇見兒的碎碎念:
點個 [贊] ,讓我知道你也在不斷努力的道路上,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D. 誰知道關於養生的知識
養生當中,最重要的是養心。「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這是人的七種情志,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簡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飲食養生。關鍵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南宋陸游的養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中國人鹽的攝入量超標,腦溢血、高血壓等疾病與此相關。上述觀點也與目前營養學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運動養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比如,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單舉手,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這個功,在辦公室也可以做。第四是房事養生。《洞玄子》、《素女經》等也是研究「房中術」的書籍,講究陰陽和諧,並強調欲不可早,不可過度,又不可無的思想。第五是氣功養生。《莊子》講「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吐故納新」指做氣功,「熊經鳥申」講人就像熊一樣攀援,像鳥一樣左顧右盼。這兩種方法就是導引,這樣做的人就是養形人。養形要達到什麼效果?要像彭祖那樣「壽高八百」。氣功養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寫了一本書《只需五分鍾》。在這五分鍾里,常吐氣、常呼吸。當頭昏腦漲時,不妨這樣做做,五分鍾後會耳目清明,心情為之一爽。第六是葯物養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樹的果子,也是一種養生長壽食物。植物里壽命最長的就是柏樹和松樹,我們常說「千年柏樹」。柏子仁有養性、安神、潤腸、通便、養顏的功效。除此以外,服用滋補品以養生也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方法。其中以阿膠來養生就是其中一例。阿膠性平味甘,補而不燥,善滋陰、補血,久服輕身益氣,在延年益壽、美容養顏、健身益智、婦女調經及胎前產後調理等諸多方面均有獨特功效,被歷代醫家及廣大消費者譽為未病先防的滋補上品。「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轉,要靠血的滋養與氣的推動,氣與血是人體生命的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為衛,血為營,氣與血相輔相成,營衛失和則陰陽失衡,人體就要發生病變。所以,治病之宗,必先調和氣血。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液」即人體津液。阿膠就是通過補血與人體津液來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使中青年人強身健體、美容養顏,使老年人延年益壽,從治未病角度來說,它就是通過這種滋補功效來達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的目的。我國使用阿膠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最早的醫學著作記載始於《神農本草經》,古方是用含膠率很高的山東黑驢皮,在炭火上熬煉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取得真膠。真膠濃縮成固體,切成長方形的塊兒就是阿膠。質量好的阿膠,像東阿產的阿膠,很容易敲碎,味道有點甜,所以,大家在選擇時,一定要多注意。要想效果好,就一定要選擇東阿產的阿膠。百年堂阿膠作為東阿道地阿膠的典範,因一直用上好的皮料以及當地得天獨厚的東阿水熬制八天,其間還要加黃酒去腥加糖去味加豆油防粘等特殊的技藝……因生產的阿膠以「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潤如玉,經夏不濕冬不軟,陳年老膠效猶佳」的特點,而被廣大受眾所喜愛和追捧。
E. 有哪些養生小知識
謝邀!給大家總結了以下這些養生小知識,希望能起到作用。
1、涼水洗腳有損健康;
2、夏季多吃苦味有益健康;
3、多喝水能防腎結石;
4、夏季不宜光著上身睡覺;
5、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
6、冬季洗澡次數不宜多;
7、冬季不宜長期待在溫暖房間;
8、不宜長時間停留在冬季霧氣中;
9、冬天不宜把圍巾當口罩用;
10、冬天早晨不宜洗頭;
31、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32、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
33、牙齦出血要盡快更換牙刷;
34、正確刷牙比選擇牙膏重要;
35、起床不宜馬上疊被子;
36、曬被子不能拍打;
37、空腹不宜喝蜂蜜;
38、喝蜂蜜可解酒;
39、中醫講究早喝鹽水晚喝蜜;
40、素食為主更適合中國人;
41、海帶可預防高血壓;
42、涼水洗臉好處多;
43、刷牙宜用溫水;
44、洗腳宜用熱水;
45、腳寒容易感冒;
46、干嚼食物可防止大腦老化;
47、上午曬太陽有利於冬季健康;
48、翹二郎腿會影響健康;
49、戴帽子不宜過緊;
50、常梳頭有益健康;
F. 人每天應怎樣養生,每天養生保健知識
你好,簡單的12點日常養生方法,很實用,希望能幫助到你!
1、睡醒後賴床三分鍾
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近25%的人是在清晨起床發病的,建議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睡醒後不要急於起身,而應先在床上閉目養神三分鍾再起床。身體可保持原來的姿勢,並適當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2、刷牙持續三分鍾
刷牙的基本原則是「面面俱到」,也就是說,牙齒的外面、裡面、咬合面等各個角度都要考慮到。算下來,大約有80多個牙面需要清潔,而一把牙刷在同一時間里只能刷到兩到三顆牙齒,因此每次刷牙持續三分鍾才能保證所有牙齒都刷干凈。
3、水沸後再燒三分鍾
通過氯化處理的自來水,但是在這些處理過的自來水中,還有很多殘留的有機物結合可能會產生鹵代烴、氯仿等多種致癌化合物。
實驗證明,這種物質的含量與水溫的變化和沸騰時間的長短關系密切,而把水煮沸後再燒3分鍾,其含量可降至最安全飲用標准。
4、吃熱喝涼間隔三分鍾
吃完熱菜後血管會擴張,此時大量吃涼,血管就會急劇收縮,血壓增高,出現頭暈、惡心、胃疼、腹脹等症狀。所以,短時間內最好不要食用溫度反差強烈的食物。即使吃完熱的想喝點冷飲解渴,也要間隔三分鍾以上。
5、開水泡茶三分鍾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建議最好將茶水先泡三分鍾,倒掉水後再沖泡三分鍾,最佳水溫是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
這是由於茶葉長期浸泡在高溫的水腫,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單寧等多種物質就會大量的流動到水中,導致茶水顏色濃重,味道也越苦澀。
同時,由於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溫,茶中的芳香油會很快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這樣不僅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減少了茶香,還使有害物質增多。而泡茶三分鍾,茶中的咖啡鹼基本上都滲出來了,這個時候的茶,最能提神醒腦。
6、滴眼葯水後按壓內眼角三分鍾
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困惑:滴了眼葯水後,嘴裡往往會像吃葯一樣發苦。這是因為,人的五官是相通的,眼葯水會從鼻淚管流入鼻腔再流到口腔,滴完眼葯水後最好輕輕閉眼,用食指壓住內眼角三分鍾。這樣,不僅能避免葯液進入鼻淚管後被鼻黏膜吸收進入血液,還會延長葯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時間,讓葯效更充分。
7、生氣不超過三分鍾
人生氣十分鍾所耗費掉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一次三千米賽跑。更嚴重的是,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其他任何情緒分泌的都復雜,且具毒性,因此愛生氣的人很難長壽。
人生氣時,血壓瞬間上升,身體不好的人,特別是老人,很容易出現腦溢血、心臟病和心肌梗死。所以,生氣不該超過三分鍾,即使有氣也要來得快去得快,盡快宣洩,竭力保持情緒的穩定。
8、如廁不超過三分鍾
排便時,腸道每平方厘米承受著十幾到幾十千克的壓力。排便時看書或抽煙,往往導致排便時間過長,如果經常如此,就會造成腸黏膜下垂,導致習慣性便秘、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如廁時間最好控制在三分鍾以內。
9、運動間歇3分鍾
很多人都有運動時上氣不接下氣的經歷,這時應稍微歇歇,其實只要短暫的3分鍾,人的肌肉就能完成足夠的能量補充,以備下一次運動使用。
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即使對於像籃球、羽毛球這類劇烈運動來說,中間3分鍾的短暫休息也足夠了。這樣,既不會讓身體迅速冷卻下來,防止再次運動時出現抽筋、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也足以利用這段時間補充水分和能量,讓肌肉得到適當的休息,可以有助於更長時間的運動。
10、少慮多笑
太看重位子,總想著票子,倒騰著房子,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眷顧著孩子。焦慮掛在每個人的臉上。為什麼不嘗試換種表情呢?4歲的孩子每隔4分鍾就會笑一次,成人也應每小時都笑一笑。笑不僅能增進肺活量,還能幫你減肥,給心臟松綁。開懷大笑15分鍾能夠消耗40卡熱量。
如果每天都如此,一年可以減輕至少1.8公斤的體重。任何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不妨准備一個「心情急救箱」,比如看場電影、跑幾圈、到某個地方吃點心、和孩子們在一起、購物排隊時與別人分享笑容,讓笑容如陽光般照亮生活,同時也「溫暖」心臟。
11、少欲多施
平時不妨多給予別人幫助,如借給陌生人紙、筆,給街頭乞討者食物或錢,參與募捐活動等等。小小的善行能讓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會價值,給你帶來情感滿足,煩惱自然就煙消雲散。
另外,好吃的東西不要自己獨享,分點給別人,不但與他人分享美味,一方面也控制了自己的熱量攝入;別犯懶讓同事幫你帶飯捎東西,離開座位,自己跑一趟,看看可以為別人順手做些什麼。這樣一來,不僅能活動筋骨,防止肥肉上身,還賺了個好人緣。
12、少言多行
健康計劃不能只是口上說說,動輒以「沒時間」、「堅持不下去」等當作借口。與其整日抱怨體重降不下來、啤酒肚漸漸隆起,不如利用這些時間行動起來吧!不然的話,你永遠只能看著別人的好身材、好氣色乾瞪眼。從今天起,每天努力改掉一個壞習慣,就當給自己儲存一份健康保險。
G. 養生秘訣
《論養生》
對於養生,想必大家並不陌生;畢竟相關的廣告,已經泛濫成災。
在某些人的觀念里:養生就像奢侈品,是富人的專利;而窮人,未必消費得起。
誠然,物質愈是貧乏,人們愈是忙於謀生而疏於養生;但是,並非只有衣食無憂的人,才有資格去養生。若輕信廣告中的養生之道,可能適得其反。
養生,即保養生命——之所以用「生命」,而不是「身體」,是因為養生不僅指「養身」,也包含「養心」。當然,若將身體視作肉體與靈魂的結合,把養心納入養身之中,也無可非議——只是如此歸類,不便於闡述。
談養生,必先言養心,而後論養身——畢竟「心」主導著「身」;不注重養心的人,也不可與之談論養生。所謂的養心,無外乎修德養性。
《莊子·天道》有雲:「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虛靜恬淡四字,便是養心的宗旨所在。虛者,清心寡慾;靜者,不浮不躁;恬者,平和安詳;淡者,不濃不熱。
對人而言,最大的優點,便是知錯能改;最大的缺點,便是過而不改。善於養心的人,必有自知之明與自潔之力,能夠照見心中的污穢,並逐漸將其清除。
人心本如水,無污則自凈,不躁則自清。故《莊子·達生》有雲:「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當然,善難修而易移,惡易染而難改;若意志不堅,毅力不足,便是過錯再小、再淺,怕也無法拔除。
能夠養心,而後可談養身。所謂的養身,便是保養身體。其目的,並非一味地追求壽長命久,而是在盡力維持生活質量的同時,謀求終其天年。
生物都有著固有的壽命,得以至此而終,便可謂圓滿。若依靠科技,使人拖著殘軀苟活而越過天年,那並非福運,而是懲罰。當然,所謂的「天年」,是指自然衰老而死的年限;因治癒疾病而得以益壽延年的人,其天年,並沒有發生改變。
個人認為,身體的保養,無需藉助任何所謂的秘方和物品。故《莊子·刻意》有雲:「不道引而壽。」養身的訣竅,說來極易,行之甚難——只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意識而已。
行文至此,似乎已到收尾的關頭。若讀者尚嫌余興未盡,大可靜心感悟《菜根譚》《莊子》及其它經典。得不艱難,失必容易。很多東西,若是輕易便可到手,反而不會珍惜;不如費它一番功夫,也能添它一段情趣。
H. 養生的道教養生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道家因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功利主義,長期以來被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走向極端,因為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思想中有這些歷史局限性和消極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也對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其實,今人的這些觀點是極端錯誤的。要正確理解道家思想中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老子的「無為」學說,當代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們多把它當作一個消極的思想來理解,其實這是錯誤的。從《道德經》的全篇哲學理念的反映,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按通常的說法,無為,就是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其實現代詞彙里的「消極」和「積極」,都是以訛傳訛被人們約定俗成地誤解了。消極,就是消除偏執和極端,是非常對頭的行為;積極,就是強化偏執和極端,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既然已經以訛傳訛,實在無可奈何。只望細心研究的人,讀到此處,知道有人糾正即可。
1.少私寡慾
《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慾」。這種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貴柔、返璞歸真
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3.形神兼養
莊子養生倡導去物慾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倡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說:「昔在皇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表面上,這個描述是說黃帝跟我們普通大眾不同,一生中每個階段都遠遠超過眾人——剛生下有神靈,柔弱時就能夠說話,幼小時就非常的迅速、果斷;長大後非常敦實、敏捷,成人後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其實,這不僅僅是說黃帝,而且是在說我們所有人——每一個人都是「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小孩子都是手握著拳頭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就叫「生而神靈」。剛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裡面握拳。拇指都壓著一個穴位(在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即心經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說明嬰兒是內含神靈,神氣不外泄的。所有人剛出時都由臍帶跟母親的精氣神連在一起,隨著「啪」的一聲把臍帶剪斷,人就變先天為後天。當人長大之後,手慢慢地松開了,之後的一輩子里有的人抓權,有的人抓名,有的人抓利,有的人抓錢,有的人抓人,最後逐漸老去,撒手而歸,撒手就沒有神靈了,神靈散掉了,人就死了。老子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子發現嬰兒「骨弱筋柔而握固」,雖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卻很堅固。所以提示我們,養生就要復歸,要慢慢地回歸到嬰兒的那個狀態去。
「弱而能言」是指柔弱的時候就會說話,我們試想小孩子剛開始說話時,都在說什麼?他們總在發問:「媽媽,我從哪裡來的?」還有的會問:「媽媽,人會不會死啊?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呢?」這是對生命本質的發問,這是終極的問題,是哲學問題。嬰兒問的都是哲學問題,一個人離哲學越近,就離嬰兒的狀態越近;離嬰兒的狀態近了,你想不長壽都難啦。而我們長大後問的多是世俗問題,比如我們總是問:「吃了沒有?」「你一年能賺多少錢?」「你住多大的房子?」我們失去了我們幼小時的童心和超脫,不再關懷生命本質,越來越失掉天真。今天,當我們吃穿不愁的時候,其實需要超脫一些,去關懷一下生命的本質,對終極問題發問,只有多考慮這樣的問題,你才能成為天真的人,才能長壽。
「幼而徇齊」是指幼小時做事情非常快,想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是如此專注,比如說小孩子看到一朵花,他會一下把花抓住,不管花上有沒有刺,有沒有毒,也不管路有多麼的坎坷不平。可長大後,想要什麼,我們常常瞻前顧後、思左想右、猶豫不決、左右搖擺。考慮問題太多了,不再「徇齊」,做事情有意無意地背離真實、專一,煩惱漸生,健康受損。
所以,《黃帝內經》中描述黃帝的一生,實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只是隨著長大,我們慢慢淡忘、失掉了「神靈」、「能言」、「徇齊」、「敦敏」,失掉赤子之心。而通過修煉,把我們越來越年老的生命回歸到兒童時代,復歸嬰兒的「敦敏」「徇齊」「神靈」,這就是養生。
養生困境
無人領導改革
重術輕學,信徒的素質難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儀,可以長達三天三夜;但要他講經說法,則難以啟口,也難以維持半個小時。「學」與「術」嚴重失調。今日在台灣許多宮廟的住持,不僅看不懂道經,甚至誤把佛經當道經來誦念。宮廟的住持及信眾,普遍存在素質低落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形成,雖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廟重「術」不重嘉言錄》,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覺寺印贈等書,《印光法師文鈔》是收集印光文鈔最全的書,後來台中蓮社亦予出版,而不收錄此信,殆出自於為賢者諱的心態。印光受到太虛學生的攻擊,不止一次,印順《太虛大師年譜》民國十八年條雲:「時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復某居士書》,痛斥大愚。」可見除佛化青年會的傳單外,太虛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擊過印光。
「學」,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術」是指科儀、風水、占卜、命相。「學」是指對經書道理的闡揚。台灣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會,非常重視俗稱「山」、「醫」、「命」、「相」、「卜」等五術。山(仙道),指靜坐、煉氣、養生、葯餌、靈修等。醫(醫療),指針灸、方劑、推拿、食療、心靈治療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數、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學)、墓相(陰宅)、宅相(陽宅)、風水勘輿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術等占卜術。這些流傳久遠的術數之說,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唯過度重視「術法」科儀,而不從哲理著手配合來論述,易使人誣指為迷信。「術」須有「學」來做領導、介紹,才不致流於庸俗低劣,且術越深,修持應越高,才不會以術為惡。「學」是指經書中的哲理要義。道經中不乏好的經典,有些談論義理,如《道德經》、《南華經》、《黃帝陰符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朴子》、《清靜經》、《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經》、《南斗經》、《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受生經》、《玉歷至寶鈔》、《玉匣記》等等,這些均必須有人來加以簡擇,以古籍今譯的方式,將其義理及其對後世民俗的影響,介紹給世人。 今日道教的術法太過,而學理的認知則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眾的素質難以提升。
三、缺乏教團組織,傳教無方,無認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灣的佛教、新興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會(或經常聚會),有教團組織、傳道方式。但相對的,道教徒則是一盤散沙,平時各人拜各人的神,並無定期聚會,各宮廟也互不相屬,無人講經傳道。拜媽祖的,自認是媽祖信徒;拜關公的,是關公信徒;對道教神只毫無概念,對道教也無認同感,甚至不認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緣佛教,弄成道廟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現象。所以在台灣雖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宮廟,但卻因各自為政,無認同感,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講經佈道者
宮廟的住持及道士,終其一生,大都以科儀術數為職志,能講經說法者極少,也無定期公開的講經活動。台灣無線的電視台甚多,定時播出佛教講經節目的,有六七個,甚至有許多電視台是整日播放佛教節目的。佛教有自己傳道的專用電視台。除電視台外,擴播電台亦有佛教講經節目。相對的,在電視台或播音電台方面,幾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講經節目。如此傳道,如何能得信眾?而在培養人才上,雖有一間小規模的木柵道教學院,也一直沒培養出能講經傳道的人才。一個缺乏主動向民眾傳道的宗教,在起跑點上已輸了一大截。不培訓說經人才,不重視說經人才,將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乾而無新枝,其後果可想而知。
五、修持法門過於雜散,未加整理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將信徒分為「聖」與「凡」二者。一般的民眾為「凡」,經過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門後,才能轉「凡」而為「聖」。「修持」在宗教活動中,占著極大的分量。以道教來說,悟道者為聖,未悟道者為凡。凡夫為凡,神仙為聖。一般民眾,未加修持為凡;對社會人民有貢獻死後成「神」,及由積善並加修持而來的「仙」,皆屬「聖」。由凡入聖,須以修持(修煉)為橋梁。 道教由於流傳久遠,所以派別眾多,修煉法門各異。正一重符籙,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黃白,內丹煉精氣神,房中重男女和調;此外,禱祀、召遣、葯餌、避谷、食氣、守一、清靜無為等等法門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簡惡繁的功利社會中,須有人來簡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誘導。道教的眾多法門,如無人來加以綜匯整理,初學者將難以入手,也無法吸引信眾。
六、過度的包容,喪失了自己
兼容並蓄,本來是一種美德,也應是成功的條件之一;由於道教有寬廣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雖有宗教爭執,卻不會產生宗教戰爭。而爭執的結果,則是逐漸走向融合。但過度的包容,卻反而使優點變成了缺點,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為失敗的主因。自宋以下,長期來大量混佛入道的結果,造成了今日的民眾不能區分佛教與道教,以為拜佛即是信道。這種情形不僅在台灣如此,在海外的華人社會也如此。筆者今年三月初曾到新加坡開會,道教界的李至旺道長告訴筆者說新加坡有的道廟甚至將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設在廟中來拜,但這種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懷,不僅得不到認同,反而招來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議,認為褻瀆了他們的神只。這個例子說明了過度的包容,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包容並非壞事,但必須有選擇性,也不能僅從包容對方神祗入手而已,而是須從哲學義理、科儀、傳教方式等多方面上著手,用包容來將對方長處攝取為己有,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過度的包容,也讓道教喪失了自己。舉例而言,由於明末《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倡導,於是道教將觀音、錠光佛、文殊等神吸收為己神,同屬玉帝所轄。但因給予過高的地位,這樣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後果。相對的,佛教雖也吸收道教的神祗,如關公在道教的階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卻把他說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階位僅是佛教的護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將佛教的神置於高階,佛教將道教的神置於低階,於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誤導。